这部电影其实也是来教育父母的,当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父母焦虑,生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就努力的给孩子找各种辅导班去上,其实这样并不好!
作为一个做了父母的人,不能说不去期望孩子是最优秀的,可如果在强迫下的学习,没有乐趣的学习,是不会得来好成绩的!
孩子本该有个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而不是等长大后只能回忆起课业繁重的童年。
当我看到大头儿子,虽然成功成才了,可是看到他机械式的回答,不再有开心的笑容,也不再知道快乐是什么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很难过的!
希望本片能唤起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的而却不逼迫孩子的心吧!
毁童年之作,我说你们除了弄水军和圈钱外还能干点什么?
你去看看隔壁宋导的《精灵王座》,再看大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就算你们圈钱,那也别毁了孩子的童年啊!!
孩子们还小,别在他们的童年里留下污点!!
起初看过秘密计划,觉得可以算得上是好国漫。
当我听说出了2时,也没有多想什么也去看了,开场不到30分钟就觉得来是个错误,但侄子在旁边(是我侄子告诉我出2的)也不好意思走,就勉强留下了,我以为他会兴致勃勃看这个,但过了一会他就睡着了,我朝四周看了看,当家长的几乎都在睡觉!
坐在第一二排的不知是睡不着还是不好意思睡,也就小孩子看着玩。
当我听说大头儿子2票房过亿时,我都惊呆了。
当天下午又去看了一部,看了《精灵王座》等我进场时发现没几个人,而且好多都是小孩,我以为又是一部烂片,打算再熬一部。
但结果让我目瞪口呆,影片画质,人物特写等简直是神作!
(要不是提前知道是国产的话我还以为是国外的)再回想一下看过的大头2,结果可想而知,轻松虐杀大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高潮部分感人心肺。
绝对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
真正的良心国漫!
但为什么票房却差得要命,连成本都没收回来。
为什么?
我想,拥有像正在热映的动画电影《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中围裙妈妈这样望子成龙心态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不断拿“金牌”,成为成功的人。
家长希望孩子成才普遍而又正常,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
北京时间8月21日,中国女排在郎平指导下大逆转赢得冠军,郎平和中国女排再次成为民族英雄,这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金牌,注定会成为中国人对于本届奥运会最为深刻的记忆点。
排在榜眼位置的,当然是傅园慧,她的成绩仅仅是铜牌,然而她的快乐精神,尤其是“洪荒之力”和自带表情包,铁定是本届中国人民最为喜爱的运动员。
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和傅园慧的快乐为本,已然证明体育赛场上“唯金牌论”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这也许能给我们教育孩子带来一些借鉴和思考。
人们常说“三岁看小、八岁看老”,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安排他们接受各种学习,希望能跑赢在起跑线上,教育的“唯金牌论”要求孩子要优秀,要成为“唯一”的那个人,因为拿金牌的人只有一个。
父母满怀深情的看着、监督着、鞭策着子女,将孩子推上学习的竞技场,开启黄冈、海淀、衡水、茅坦的学霸模式,课余时间再走上课外补习的强度训练,于是孩子们不断奔波在教室到课外班的路上……我们在《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中看到,大头儿子在遇到王博士之前,就已经在无数学习班招牌和霓虹灯丛林中穿过。
最后成为天才明星的大头儿子在拿到金牌的人生时,他快乐吗?
幸福吗?
包括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他们幸福吗?
对于幸福,法国格言家拉罗什福科在《道德箴言录》说“幸福在于趣味,而不在于事物。
我们幸福在于我们拥有自己的所爱,而不在于我们拥有其他人觉得可爱的东西。
”父母都懂得学习成绩好不代表有趣和幸福,但是却无法割舍对于“拿到金牌”的希望。
可是事实是当鲜花、掌声、鲜艳的红旗渐渐远离金牌得主后,才是人生的真相,才是故事的开始。
我们要赢,我们也需要输,“唯金牌论”是一种失衡,它把成功看做是从瞬间登上顶峰,可是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成败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中,王博士以科学表象包装的“一日成才术”是快速成功学,“切中肯綮”解决了围裙妈妈对于大头儿子“学习先进”的快和好的诉求,然而副作用也相当大:天才明星大头儿子成熟而独立,不再依赖父母,不再快乐。
最后小头爸爸认识到王博士的真面目,也最终和围裙妈妈意识到教育上的“唯金牌论”是多么错误的时候,决定去拯救大头儿子,经过一番艰辛,用父爱换回了快乐的大头儿子。
无论是在成长路上还是在竞赛场上,总是充满着竞争,我们不奢求总能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佼佼者,但无论成败,都该勇敢的面对,因为表面上,你是失去了一点点,但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你其实得到了更多。
除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理念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为基础的,更何况是我们的教育呢?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让他发挥出自己潜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优良品格和健康的心理,让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加从容地看待得失,让他们像中国女排一样,永葆拼搏精神,像傅园慧一样,尽最大的努力快乐竞赛。
每当英雄跑过来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需要在路边鼓掌:我们应当允许孩子当那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时代变了,几十年前的东西被翻拍。
几十年前人们的欣赏关就那样了,结果几十年后还拿着这种片子来套钱。
你感受过现在小孩的心吗?
一天说着自己孩子不成长,不懂事,却拍这样幼稚的东西给孩子看,能不成长么?
能不懂事么?
还有药哪里给我个解释,磕了药不一样了,那不一样了?
头更大了?
不要再拿这种东西,通过小孩来圈大人的钱了。
我仁慈给给两星,陪孩子看电影,促进情亲一星,在影院看睡着,吹空调感冒扣两星=一星
陪孩子看的,今天影院居然满场。
个人而言实在不喜欢这种主题,对于天才来讲,学习/工作和玩本来就是一回事,应该是乐在其中才对,干嘛搞得像吃药一样难受,没人逼他去做那些天才的发明创造,他应该是自己喜欢才会那么投入,要是不喜欢做的话智商再高也可以天天在家睡觉或者继续以前那种玩啊!
作为天才的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眼界变高视野开阔的事实,干嘛非要把孩子拉回懵懂的状态试图找回只应属于低幼时期的快乐,难道天才是种罪?
不要把天才妖魔化。
另一方面,如果王博士的发明成功了,这个社会人人无需要通过努力就能成为天才,那社会生产力一定大大提高,离咱的共产主义理想实现就不远了,这是一件大好事才对,家长们犯得着如此惊恐?
如果说七零、八零后的童年动画记忆是《葫芦娃》、《黑猫警长》等等,那么九零后、零零后的童年动画记忆一定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个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的动画片自1995年开始至今,已经达到播出原作、新作两部共五季接近500集的规模,并且仍在陆续的制作更新中,可谓是国产原创动画中的超级旗舰。
自2014年首部电影版《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秘密计划》之后 ,第二部大电影《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简称“新大头”大电影2)也将于今夏暑期档的8月19日全国公映,成为孩子们快乐暑期的又一次观影总动员。
其实一直以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备受追捧的原因,还是在于其极其符合内地家庭结构的人物设定,虎妈+猫爸+猴孩子,简直就是国内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妈妈的严厉,爸爸的宽容,儿子的各种小机灵,给观众带来了诸多的共情与共鸣,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相对于好莱坞及日韩的动画片,属于国人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无疑更接地气。
在欢乐之余,为国内的家庭及教育带来诸多反思,无论是娱乐价值,还是社会意义,都是国内动画的佼佼者。
相对于电视版的二维动画,电影版的CG化无疑更适合在大银幕观看,而区别于《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秘密计划》的三段式“计划”结构,“新大头”大电影2的故事完整性也更强,这一次,故事直指家庭教育中的“望子成龙”的问题,尽管这个话题算是老生常谈,但通过另一种具有科幻感的角度来看,会发现更多的不同,这是本片的新意所在。
记忆中,围裙妈妈在既往作品里,有关“望子成龙”的说教,各种角度的“威逼利诱”已不是一次两次,但“新大头”大电影2中办超能培训班的神秘人物,以及他的秘方,无疑给了“喋喋不休”的家长们更大的刺激,“一日成才”远比“拔苗助长”的效果来得更加猛烈,短训班后的孩子们迅速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体育健将等等各种天才,或许这是绝大多数家长都曾经脑补过的“异想天开”,借助动画的介质,得以实现,也不啻于“异想天开”的酣畅淋漓。
但是,忽略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面对成功突然间的“一蹴而就”,真的好吗?
或许当孩子们成为天才之后的种种异样,更是“新大头”大电影2所要关注的现实课题。
影片提出了两个议题,其一是,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怎样的?
其二是,孩子非正常的成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其实道理谁都明白,但在家长明显比孩子更焦虑甚至更“利欲熏心”的时代,如何保持平和而适宜的心态,是一种看似简单却很难达成的任务,再淡泊的初心,也常常被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焦灼所冲击得身不由己,影片为此进行了缓解式的剧情设定。
总的来说,“新大头”大电影2的娱乐性还是很强的,其实“一日成才”变成超能英雄,不仅仅是家长们的终极期望,对孩子们而言,也可能是“白日梦”式的存在,谁都希望插上希望之翼自由翱翔,所以看经过短训“变身”后的孩子们宛若“复仇者联盟”般上天入地恣意徜徉,也是能给小观众们以无限的遐想,当然对于家长而言,热闹背后的门道,会令他们受益颇深,失去了童年快乐的孩子,即便拥有了天下第一的荣誉和能力,但空洞的眼神其实在警示着家长们,如此的交换,是否值得?
所以,当小头爸爸不顾一切的要寻回孩子,寻回他们的正常的童年,为的是挽回望子成龙心切的过错,神秘人物看似是家长们的福音,实则是家长们内心所催生出来的恶魔,众人梦醒后的冷静,不仅仅是对严重事态的挽回,也是对自我教育方式和培养目标的深度反思。
影片结尾全家一心的共同反击,更有着凝聚亲子关系的作用。
或许一部“新大头”大电影2能让家长和孩子们双向受益,出得影院,迎接更灿烂的新天,迎接更快乐的童年,也算“观影有益”了。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承接电视剧版的经典配音阵容,央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倾巢而出”,鞠萍、董浩、刘纯燕、小鹿、哆来咪、红果果、绿泡泡、毛毛虫、黄炜等等,将为观众带来久违而熟悉的声音出演,完全是属于两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有着无可比拟的亲和力与亲近感,这才是属于中国小朋友的原汁原味的欢乐。
这是中国新教条主义动画的又一巅峰之作。
打着抨击教育观的旗号,在不停地灌输给观众教育观。
这根本不像是一家动画公司拍的动画电影,更像是主流媒体在用动画电影的方式行使监督的责任(如果有的话),在拍摄一条新闻——你看,现在中国家庭的教育情况是这样子的,家长急功近利、忽视孩子玩乐的天性、填塞式教育、错误的成功观,教育机构打着“赢在起跑线”的旗号办各种辅导班,其实很多都是孩子不需要的。
应该怎么样呢?
要这样、这样、这样。
做这个片子是为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么?
是要改变全国家长的教育观念么?
这种强加于自己身上的莫名其妙的责任感,这种把自己等同于主流媒体的创作心态,实际是另一种宣传教化,是另一种填塞式教育。
只不过,教育的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问题是,这种“针砭时弊”的创作所营造出来的影片氛围,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快乐。
孩子看这部电影快乐么?
我看不快乐。
尤其是当他们看着自己心中的英雄,曾经是快乐、智慧代名词的大头儿子,长时间地处在一种冷漠、被利用、破化家庭关系的状态的时候,他们会看不下去,会害怕,会哭。
这个大头儿子和自己所憧憬的外向、乐观、助人的大头儿子是那么不同,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们特别害怕。
让我们看几条网友的评论。
一位名为“敏敏”的家长说:“带女儿一起看了这么多动漫,她第一次看得这么投入,哭声轰动全场,看到大头儿子不需爸爸妈妈的时候,小头爸爸很危险的时候,她特别伤心,哭着说大头儿子太坏了……”而一位叫“毛紫狗”的家长说:“剧情不是太好看,我家小孩3岁情感投入太深,跟爸爸说咱们别看了,眼眶红红的,咱们回家吧,爸爸心里不是滋味。
”而就我观影的体验来说,旁边一个孩子在大头儿子“变坏”没多久就问她妈妈,“影片什么时候完啊?
”她是真的希望影片结束么?
不,她是希望大头儿子的“变坏”能快点结束。
看得投入和喜欢影片不同,感情投入深和得到正向的情感收获也不同。
如果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条主义动画是讲阶级斗争中剥削阶级带给人的苦大仇深的话,这部新教条主义动画带给人的总体感受就是一种新的苦大仇深,这个苦是一种心理的憋屈和痛苦,这个仇是一种强加于身的责任感与其所对抗的一个假想敌的仇恨。
无论新旧,凡是教条主义动画,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非常喜欢负向描写。
即,不是去写如果做对了是多么多么好,而是去写如果做错了是多么多么坏。
对应到本片上来就是说,它不去写大头儿子是如何快乐的生活的、是如何通过快乐去影响其他人的,而是去写一个错误的教育观下大头儿子是多么的悲催,最后再负负得正地回归,使得影片大部分时间和内容都处在一种极端抑郁的气氛之下。
最近看了几个本子,和本片都有这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负能量”太多,让人看得不高兴,不快乐。
关键的问题还是想要教导别人——你看如果不这样,问题多么严重。
其实动画片,尤其是商业动画片,不必搞得像讽刺漫画一样,非要抨击什么。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纳兰惊梦/文“儿子的头大手儿小,爸爸的头小手儿很大。
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走呀走呀走走走走,转眼儿子就长大。
”这部1995年由央视出品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绝对堪称跨越年代的经典。
时至今日,当纳兰自己也从“大头儿子”变成了“小头爸爸”,成家立业有了一位可爱的“小棉花糖”,在与孩子的日常逗趣玩闹中依旧会哼上那么几句歌词,连自家的“小棉花糖”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调调,亦可见这部动画片的魅力。
而最新上映的电影《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简称“新大头”大电影2)与其他动画大电影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除了表达童年情怀,追忆童真往昔,“新大头”大电影2依旧有着对于社会现状的深刻映射。
事实上,电影中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组成的三口之家,本就是中国现代家庭教育典型的缩影。
而“新大头”大电影2则更是将大头儿子一家与时俱进地置身于当下激进的教育环境之中:父母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生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满天飞。
一家人不是在上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
结果孩子筋疲力尽,家长自己也苦不堪言。
电影中借着某位妈妈之口,对于眼前的教育环境深深的吐槽:“现在的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还要累”。
深究其根本,大概是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被成功学洗了脑:家长们在工作上拼尽全力,只为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为家人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对于孩子们的期待也是“不要失败,只要成功”。
名义上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出人头地,实际上谁也不敢承认这满足的是自己“没本事当成功者,希望能当成功者的爸爸妈妈”的私心。
当“成功学”开始荼毒孩子原本无忧无虑的童年时,这是种怎样的悲哀?
自然谁也不能否定家长对于儿女成才这样最质朴的愿望,但需要让所有家长们掂量的是成才的途径方式与代价。
就像“新大头”大电影2中,为了所谓的成才牺牲了原本最珍贵与最值得回忆的童真玩乐,牺牲了原本与家人伙伴们共同玩耍的欢乐时光,甚至为此淡薄了亲情、友情,成为了没有感情,没有温度,没有生气的“机器人”。
这样换回来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事实上,纳兰能想到最幸福的事,就是陪着心爱的“小棉花糖”慢慢长大成才。
对于孩子们来说,在长大成人以后还有着太多的重压需要他们去承受,为何不让他们趁现在享受应有的童年快乐?
对于家长来说,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时间本身就屈指可数,为何还要让那些补习班代替自己的位置?
这或许就是《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所教会我们的事吧!(微信公众号:nljmshow)
今天带着小侄子,还有我的嫂子和她的朋友们,以及朋友们的小孩子,一起去看了《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一日成才》,结果出乎意料得好,它既没有矫情地抒情怀,也不是幼稚的说教片。
看之前我心里一直打鼓,想着跟小孩子一起看电影,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而且还担心这又将是一部辣眼睛、毁童年的动画骗。
可是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全影院的小孩子们都没吵没闹,而是跟着剧情一起,有搞笑的情节让孩子和大人都哈哈地笑,有动人的地方会惹得小孩子默默地哭。
为什么呢?
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首先,电影画风可爱至极。
小时候我就是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迷,到现在都还记得里面有句歌谣“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
当时的动画风格跟现在还是相差很大,以前更偏二维,现在的动画形象更立体生动,画面颜色也绚丽丰富。
大头儿子一出场我就被萌到,没有毁童年的心灵打击,只有更温暖的童年回忆。
其次,情节生动同时具有教育意义。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既不是故弄玄虚的情怀动画片,也不是单纯地说教动画片;它能让小孩子从中获取快乐,同时让大人获得启发;它能抓住小孩子的注意力,也会唤醒大人们心中的童真。
它从很多方向和角度告诉我们:或许孩子不会一日就可成才,但孩子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后,贴近现实,靠近生活。
很多已经成为家长们会担心,自己的孩子看完这部动画片的内容会不会有逆反心理。
我嫂子给了我一个既明确又肯定的答案:不会。
之所以这么相信我嫂子,因为她是幼教老师。
尽管已经是个有经验的幼教老师,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她仍然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依旧在探索如何与孩子更好地相处。
嫂子跟我说,她看了这部动画片后给了她很多启发,也让她更加明白她该怎样伴随孩子成长。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出电影院之后,我牵着小侄子我俩一起在哼唱这首同样陪伴过我童年的歌曲。
这部动画片不止能给小孩子带来那么多的快乐,它同时也在告诉大人该如何跟小孩子愉快、和谐地成长。
电影版讲述了围裙妈妈望子成龙,让大头儿子参加神秘人物的“天才改造实验”。
大头儿子短时间内发生了神奇的改变,此时神秘人物也露出了另一幅面目……🤔 熟悉的人物,不一样的故事,该片围绕“成长与成才”主题,讲述大头一家人齐心协力面对困难的故事。
片中,围裙妈妈是“成才派”代表,希望儿子“一日成才”,于是让大头儿子参加神秘人物的“一日成才”计划。
小头爸爸则是“快乐派”的代表,更希望大头儿子能快乐成长。
🤥 是“成长”还是“成才”?
众多现实问题在电影中被深入展开,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又表达了深刻的父子亲情,同时探讨了现当代孩子和家长之间在教育成长方面的尖锐矛盾。
意义深远、让人落泪,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能找到共鸣。
😬
影-2016-26 【影院观影】昨天第一次带儿子去影院看电影,第一部是【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
中国家长的现状全在电影里了!
比第一部好,起码是连贯的完整故事而不是短片集。可故事依旧低幼和过于意淫,还有那控制球和超能陆战队很像。
其实比上一部要好一点,至少有些片段可以让我笑出来。董浩+鞠萍+刘纯燕的配音明显是拉一波情怀票的配置,虽然儿童教育这方面视角不局限孩子相比前作有所突破,但动画内容依然是给和大头儿子差不多大的小朋友看的。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宝强、马蓉、宋喆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日成才】拍的虽然不咋地,但是这确实是我们一直在面临的问题。
大头儿子换脸了。。。。本剧适合三岁以下儿童。
很好的一部电影
第二部比第一部要强得多。首先想法很好,“一日成才”这个主题,其实反应的是中国教育的现状。当然还是导演太嫩,所有东西都过分夸张反而导致内容失真。
孩子喜欢就足矣。
带孩子在电影院看的,小孩特别多,而且一直在笑。所以大家没必要从大人的角度评分,如果小孩可以投票的话,这片子搞不好要8分以上,呵呵。
一“日”成才,王叔叔很开心
围裙妈妈也不至于这样降智
★★★★★孩子比较喜欢看,至于那些以大人的眼光来评论的,只能是呵呵了,拍出来又不是给你们看的。
有你们说的那么差么。
「經過專家測試,大頭兒子的智商已經高達一千...orz」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平常无聊的时候就爱看这个^_^
太幼稚,还有水军僵尸粉刷分。
早上陪儿子看的,挺好看的
电影开场半小时后: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坐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