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的是浪漫主义镜头,拍出来的是一派胡言的混乱。
面对这样一个电影非常具有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来自于絮絮叨叨的故事和先抑后扬可是没有扬起来的节奏。
剧情介绍的时候喜欢分3段,可是看下来在我的脑海里明明存在4段:有女朋友的陈和有男朋友的林走在几条小路上矫情的暧昧,彭的几次出现帮助谢完成一个臆想中的暗恋,瞬间跳到12年前向暗恋上彭妈在变态追踪彭爸出轨之后希望和彭妈来一腿,向范联手通过FACEBOOK追踪陈林的偷情。
揣测着这个片子弄一个科普教育的开头是想给爱情这个东西来个总结的,比如什么是爱情,人在选择时会面临什么情况,爱情是不是只是一种生理反应,若干。
以小见大的题材挺好,可惜,这里太小,太意识流,太琐碎,没有大起来,因为观众没有共鸣,谁也没那心思在看了一个烂片之后反过来想什么是TM爱情。
爱情的形式就那么几种,这里都覆盖了:不是单身可是还张望着小幸福希望有个出口,同年龄同激素的无望暗恋,不合年纪的暗恋男性恋母情节反过来女性恋父情结也是一样,去捉奸夫淫妇的痛苦最后干脆放纵自己随意找个伴。
爱情观包含了自由奔放式,囚禁在自己想象力里的变态式,就是爱跨年恋式,随意豪放穷玩乐式。
最后一首小爵士交代了一下各个爱情观都是什么结局,个人选择的生活都会带来什么后果,这里非常有哲理和嚼头,只是电影素质这么差,基本也没人愿意去挖掘了。
A段想要说人还是要在乎一些约束和责任,有时候彼此厌倦需要的是信任和重新梳理这段感情,如果还有一方存在信任的话。
B段说成全一段暗恋其实只是满足自己一段假象,当下一个符合想象的男人出现时,女人自然而然就会嫁接暗恋的对象,即便您是真暗恋,错误的人没有结果也没有甜蜜,都是恐怖片,下一次暗恋说不定就会遇到对的人,给自己一个机会,别太苛求。
C段忘年恋自然不靠谱,可是一个家庭出现背叛者当大多数选择熟视无睹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女人自强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这里面还是女权主义荡然无存,因为彭妈最后解脱与一段婚姻之后,她的美好还是为另一个男人绽放。
D段胡搞乱搞都去死吧,范在和向一日情时掉了一滴眼泪,祭奠她的爱情,死去她又没办法令其复活的爱情,可是女人在这种轻便里总是最受伤的一个,社会谴责先不说,道德底线也先不说,向只是一种报复行为,或者是范主动送上门也就接受,可是他还是会反过头去找自己的女朋友,他没有失去什么,范最后与陈离别不知道是分开还是冷静冷静,可是在心里她和陈一定再也回不去了。
最后一支曲子里面诠释了这么多,之前1个多小时完全在做铺垫。
这最后的升华,因为前面的败坏,彻底没升华出来。
有个问题,陈的动作幅度很快很大,可是镜头依旧手持微微摇晃,大哥大姐这是会让人头晕的。
陈和林一上来走的那个石铺路,那么圆还非要弄出很扎的姿态和声音,有个大哥不乐意的说“这路是烫还是怎么的阿”,太矫情了。
对话比白开水还无味,没有意义,就像对付对付就出来的一稿,他们的暧昧我们理解,导演这种表达暧昧的乱七八糟我们不太能接受。
到了第二段成为恐怖片,在最后一个幻想里司机伸出脑袋说少爷上车,达到恐怖点高潮。
太吓人了,配合嘎吱嘎吱的音效,这本该是一个悲情浪漫的地方,试想一个小女孩暗恋一个阳光大男孩,她没有办法接触更多这个男孩,只好通过他送来洗的衣服来幻想他们在一起的场景。
镜头里甚至这个男孩的脸都是面具,因为不真实因为对男孩的陌生和不了解。
可是那个嘎吱嘎吱的声效一来,木偶机械般的生硬移动,谢某人的难看,组成一个微型恐怖片,起到吓人变态揭示现代人心里多么不健康之功效。
第三段一出,显得第二段完全就是没用和插进来的突兀。
为什么要有彭谢的那个故事?
134完全可以衔接在一起,像《巴别塔》那种分段式最后汇合的蒙太奇,也是可以的。
2段冷不丁毫无联系的在那里,就像彭的公司硬要在这个电影里为他谋一个角色,于是编剧一咬牙胡乱填进去一个,还好彭是帅气的,可以让人熄熄火。
第一个正面镜头,我都几乎认不出这个是彭于晏,也照本人差太多了吧?
他自己长的那么帅,可是银幕上那么丑,印象分在以后的几次出场里稍微好些。
记得挺有意思的一个评论说,美国刚拍到FACEBOOK如何建立出来,国内已经到用FACEBOOK跟踪破案了。
向演了一个心理变态的人,他的眼神从在这个人物里面从小到大都是BT眼神,林最后选择和他在一起,还营造一个暖烘烘的画面,更瘆人。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挺烂的一个片子,和最好的朋友没事做又想聊聊天帮我舒缓一下这几天这么负面的情绪,去到电影院,只有这么一个片子在那个时间。
影院是让我可以偷偷发泄情绪默默CHEER自己的地方,只可惜这个电影是砸了,从陆陆续续走出影厅的人群,不停牢骚的观众,拿出手机上QQ的好朋友的状态,我几乎睡着投入不进去越看越不想看的情绪里,是砸了。
这是一部讨论爱情的另类佳作,尾行的少年、思春的少女、两对出轨的情侣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伦理畸恋组成了一个贯穿12年的怪圈,在陈奕迅、林嘉欣以及范晓萱这种纯爱阵容,和影片片头充满了生理心理学说教的包装下,让《恋人絮语》在今年的华语电影中个性十足,格外显眼。
一切要从12年前开始说起:曾志伟扮演的中年男人找了年轻的小老婆,他的老婆陈洁仪则要面对老公出轨和比自己小太多的追求者。
这个追求者就是曾志伟儿子的同学陈伟霆,他尾行偷拍收集证据就是为了能让陈洁仪离婚。
而他所不知道的是,曾志伟的儿子陈家乐却一直暗恋着他,并将这份不伦之爱深深埋藏。
12年后陈伟霆变成了向佐,交往了女友林嘉欣。
林嘉欣在facebook上和另外一个男人打得火热,他就是陈奕迅。
陈奕迅和交往四年的范晓萱日渐冷淡,他的出轨逼迫范晓萱找到了向佐。
这对被欺骗背叛的男女选择了以牙还牙而让心理平衡。
12年后陈家乐变成了彭于晏,他的性取向和12年前一样。
然而暗恋她的洗衣妹谢安琪却毫不知情,她每天通过收集彭于晏送来衣物中的零钱、名片来幻想,沉浸在少女的春梦之中。
而当彭于晏离开她的生活,她也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男孩。
影片除了在人物关系上错综复杂外,在镜头中也处处留有线索,首尾呼应。
比如在影片第一段陈奕迅回头曾闪过一个男人的脸孔,从脸型来判断应该是向佐。
可想而知范晓萱找到他之前他就已经发觉了林嘉欣的出轨行为,并实施尾行。
而在第二段落中出现的洗衣妹同样出现在12年前,12年前的她就喜欢一个人玩芭比娃娃。
第三个段落陈伟霆约陈洁莹出来喝茶,无聊时玩弄勺子,折射出了12年后自己向佐的摸样。
陈洁莹穿的鞋子与第四段落林嘉欣新买的鞋子同款。
第三个段落陈伟霆与同学陈家乐一起看球打足球电动,而到了最后向佐更是在足球街机上点球决胜了陈奕迅。
影片中更是有四位演员姓陈,当然这可能仅是巧合……这种从片名看似纯爱,片头流露出的一本正经,以及骨子里的出位大胆,非常符合彭浩翔的风格,2010年三部监制作品《维多利亚一号》《志明与春娇》以及这部《恋人絮语》都让人赞誉有加。
而作为第一次导演长片的曾国祥、尹志文也交上了让人满意的答卷,虽然刻意放缓的节奏容易引发观众的倦意和不满,但能够处理好诸多线索也属不易,尤其影片第二段落少女怀春拍的港味十足,怀旧情怀浓烈,深得人心。
看罷本片良久,方才醒起,曾國祥好像在台灣待過很長的日子,難怪他能夠將這類型小品處理得這麼好。
電影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有看點,就好像一張出色的音樂專輯。
很多同類型的小品電影都有一個問題,就是總有一些故事是為了堆砌成形、濫芋充數而存在的,但《戀人絮語》則沒有,它的每一個故事都很獨特,很有看頭:陳奕迅與林嘉欣的一段是細膩;彭于晏與謝安琪的一段是幽默;陳偉霆與陳潔儀的一段是刺激;而范曉萱與向佐的一段則為整部電影提供了一個結構。
如果你喜歡像《花吃了那女孩》般的小品,也應該會喜歡《戀人絮語》。
最喜欢陈伟霆那段故事了,与当年还是“花瓶”的彭于晏相比,陈伟霆可以说是相当成熟的演技派了,而且与第三段故事结合起来,也可以判断年少时彭也是喜欢陈的,所以在打游戏时才故意那么大声,幼稚男孩子的小伎俩,而陈早已对彭妈暗潮涌动,从背后慢慢接近闻到喜欢的人的气息的那段戏,陈仿佛终于占据了一次主动权,兴奋又克制,而成年后的彭再见一个背影已知道是自己喜欢过的男孩,眼中仍有不舍。
从恋爱开始阶段的温暖相处,到暗恋的甜蜜苦涩,婚姻出轨的成人故事,同性相吸的欲言又止,情侣之间的几番误会,恋爱始终是两个人的事,若一方早已有意退场,苦苦等待只是对自己的安慰;若两人都能心照不宣,继续和平相处,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理上的博弈。
孰优孰劣,唯戏中人自知。
最后再说一句,同样是演而优则唱,香港娱乐产业下培养出来的明星,果然个个都能独挡多面,也怪不得一来到内地,就会挤得内地的面瘫小鲜肉们无路可逃……
过年期间万达不给打半价,我花了八十块钱,在2010年的岁末,可以说是包了全场在看戏。
爆米花很好吃,电影刚开演时我尿急,回来时片头已经过去,看到的是香港昏黄嘈杂人潮拥挤的夜景,陈奕迅的背影和小卷发很好认,他和林嘉欣的组合让我很舒心,电话一个左手打,一个右手接,我总觉得这个小细节是导演的故意安排,但是为了表现什么呢,难道说世上的男女总是彼此互补的吗?
他们俩的对话闲散随意的不像台词对白,就真的好像两个彼此暧昧的人之间存在的尴尬,眼神不敢对碰,话说的有一搭没一搭,用大笑来掩饰心意,我就知道,傻笑过之后还是得说真心话,还是得四目相对,把空气氤氲成偷情的氛围。
蜻蜓点水之吻过后会被一方正牌恋人的电话打断,另一方神色黯淡内心五味杂陈,我就知道,这样的老桥段。
不过陈林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的,陈奕迅还蛮适合演这种蔫蔫的闷骚男,对墙外香的蠢蠢欲动,暗示的眼神流露,是,像这样的微胖男人也有自己的魅力。
林嘉欣笑的时候永远那么甜美,无论是偷情时的无心勾引,还是面对男朋友发出吃饭时的邀请。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最怵这种人,因为你不会猜到他心里怎么想的,微笑永远是她的武器。
我主要是来看范晓萱的,Mavis的颜萌到我心里,演技也越来越有实力。
你看她的bobo头,穿着舒服干净,撑一把漂亮的伞落寞地站在街头,无助又无力,熟悉的唇边痣,看的人心微微酸疼。
这哪像三十多岁的人,就是一个深陷爱情痴痴颠颠的小女人,戴着挽回爱情的面具,丝毫没有技术地傻傻地一路跟踪下去。
林嘉欣也真是配合,愣是没有发现。
事实证明,跟踪要跟到家,捉奸要捉到床,我以为她这一途一无所获,没想到正好逮个正着。
我喜欢Mavis的爆发力,无论是她在唱摇滚时,还是演这场雨中哭戏。
这是这部电影中三个哭了的女人中,我唯一见到流下眼泪的一个。
向佐演的男友开始似乎并不十分在意女朋友劈腿,但后来我看到他在酒吧默默流泪,明白他之前的一切不过是强撑,抑或是装糊涂。
他和范晓萱在Msn的对话形式我还比较中意,有时候整个银幕只显示一行聊天字幕,有时候聊天的内容随着打字出现在银幕上,伴随着敲击键盘的声音,在空旷的电影院响起,我反而觉得清脆动听。
坐在屏幕前的这两人是怎样的心态,发现另一半出轨的事实,心碎之余,唯一的办法只是报复性的出轨,之后还是得继续跟对方在一起。
我常常听到周围有这样的例子,然后我就在想,为什么呀,图什么呢?
他就那么好,好到离不开;还是自己很贱,贱到宁愿装傻充愣。
其实范晓萱在酒吧趴在桌上说的一段话点明真相:“我根本没有勇气离开他,好累,真的好累,我不想再花时间去习惯另外一个人,去接受他的好与不好,然后又在互相伤害,重复又重复。
”前陈都是伤怀旧爱的伤感言情故事,让人感喟平淡爱情中的莫测变数,而陈伟霆的这一段不伦之恋有种哭不出来的心碎。
我思想传统,总是对这样的不伦之恋内心满怀争议。
但就像谁说的,爱情本身又有什么错。
陈洁仪虽然已老去,但风韵犹存,涂着红色指甲油的玉足依旧白皙,碎花连衣裙的裙角随风轻摆,给少年混沌沉闷的世界带去安抚躁动的清凉。
为人妻室天天操劳琐碎家务的麻木与淡漠,知道老公出轨后的哀怨与绝望,在一个热血少年的怀中似乎感受到了久违的热情与温存。
但理智马上回神,就那样打醒了一个少年任性执著的炽热爱恋,年少时的爱不顾一切与冲动,满心以为是为另一个人好,却没想到硬生生扒开了她想装醉的那只眼,让她直面现实,假装都不得,最后只能远离。
彭于晏的出场依旧让我花痴,皮肤越来越好了,眼神越来越有爱了。
谢安琪的小洗衣店飘满清新柠檬的味道,明明喜欢的要死却硬要装出一副礼貌陌生的疏离表情,一遍遍地问着黎先生的电话号码,其实那几个数字早已烂熟于心,一不小心就漏了馅儿。
是的,我太熟悉这样的场景,太了解这样的心情,想象着与人偶的恋爱,可以无所顾忌,当成他来拥抱与接吻,这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精神恋爱,是全心投入的放肆的恋爱。
只是彭彭的出场太少了,我也是为了他才买的票啊。
不过的确像她们说的那样,我要是图这个,应该去看《听说》。
之前新闻图片中的陈奕迅和林嘉欣的“牙膏之吻”被内陆版给剪了,不给力。
电影院的海报走众明星路线,再加上先行预告过于温馨和谐,搞得我一度自顾自认为本片是《全城热恋》的姊妹篇,看到一半之后惊觉这里没有一对正常的爱恋。
好吧,为了八十块钱的票价,我也该后知后觉说些好话的,不然我刚看完时,没太理清头绪,直呼这片名应该叫胡言乱语。
[聲明:本人進場前因陳奕迅林嘉欣以及戀人絮語這個戲名,導致期望高了很多]說一個故事需要技巧說四個相連的故事更加需要技巧導演還是有一般新導演的通病過分倚賴鏡頭與配樂營造氣氛奢望僅以兩者帶動電影但以失敗告終由陳偉霆的部分起節奏開始冗長不堪金培達的配樂是全片的唯一支柱人物感情絕大部分由配樂傳遞對白卻佔著可有可無的位置全片嚴重欠缺電影該有的說故事技巧四段故事在鏡頭上氣氛上極不調和特別是陳偉霆和向佐兩段甚至像黑幫片(最致命的是,他們兩個的戲劇天分都是一塌糊塗)除了人物線以外,四段故事未能互相緊扣從而整合成為一部完整而流暢的電影現在倒像是四段各自為政的短片電影的色調像一幅過度ps的照片ps一下是好,但太多就讓人想吐是不是現在的人都覺得lomo色調很潮呢?
但對我來說是業餘的標誌,尤其在電影身上過度偏色、微粒、黑角的lomo效果讓人暈眩還有那些強差人意的突然失焦、搖晃我明白一般不該計較這些尤其對這部依賴電影發展基金的電影但作為觀眾的我真的暈死了其實謝安琪彭于晏一段值得一讚天馬行空,想象力很豐富又不失娛樂性在一位新晉導演身上這部電影算是勇氣可嘉但是對觀眾來說呢還是不抱期望進場會看得快樂一點吧
基本上一直到看完,整部戏除了那个形象及其逼真的假彭于晏是亮点之外,居然看出了点悬疑的色彩= =+所以索性当做一本悬疑片来分析。
眼镜男的遭遇基本上是现世报报应到了自己头上。
林嘉欣算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此女真是可以算恶妇一枚了。
享受着双方的爱慕,游离于其中而暧昧不清。
还腆着脸不知廉耻的笑着。
陈奕迅在这里面算是很无作为的一个角色,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被林嘉欣牵着鼻子走到了和相恋四年的女友分手的地步,算是可悲又不可怜。
范晓萱的角色会让人心生怜悯,毫无气场,毫无防备,默默的去做蠢事情,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离开那个所谓的“四星酒店”重新去开始新生活算是一个好结局。
谢安琪超可爱,那种暗恋的心情,还有故作掩饰结果欲盖弥彰的行为,女生会比较有共鸣。
她和牙医是不会有结局的,可是她终会遇到另一个为自己付出的人,也算是另一种安慰。
好了,亮点来了,彭于晏。
各位请回忆一下,在谢安琪的洗衣店里,挂着一件彭于晏送洗的黑白条纹POLO衫,上面有一大块油渍。
在谢安琪的幻想中也有一段借假彭于晏之口说出的情节:彭于晏送洗了这件POLO衫,但是洗不干净,谢安琪骗他说洗干净了,其实自己偷买了一件一样的还给他,脏的那件自己收藏了。
而在眼镜男跟踪陈奕迅最后进了一家店的那一段情节中,背后的彭于晏在讲电话,眼镜男看到彭于晏想起年轻时候两人的那段经历,仓皇而逃。
彭于晏电话约的那个人到了,他们俩一起离开。
注意!!
此时出现的那个和彭于晏约见的外国老男人,正穿着那件黑白条纹POLO衫!!
联想到年轻时的眼镜男离开年轻的彭于晏家的时候,年轻的彭于晏那种恋恋不舍的眼神,于是这一切都说得通了。
抽丝剥茧之后得到的真相是:眼镜男年轻时喜欢年轻的彭于晏的妈妈,做出了种种出格事情,让妈妈离开了家,可是年轻的彭于晏已经陷入对眼镜男的迷恋无法自拔。
在眼镜男离开的时候年轻的彭于晏只能内心暗自不舍而做不了什么。。。。
N年后的彭于晏作为一个牙医,也有了固定的伴侣,是一个外国老男人,外国老男人去彭于晏家里过夜的时候把衣服落在他家,他去送洗,暗恋他的谢安琪重新买了件新的还给他。
彭于晏最后跟谢安琪告别的时候说自己要搬家,应该就是搬去和外国老男人一起住。
而偶然的一天晚上,本来和外国老男人的约会,居然让彭于晏见到了从前爱着的眼镜男。。。。
总结一下,彭于晏才是将所有人物串联起来的线索,他才是最终大BOSS啊!!!
在一个对爱情极度不信任的时代,我们只能抓住激情的小尾巴。
四段爱情故事,被若有似无牵连的人际关系串连而成。
与《通天塔》一般苦涩却无能为力,爱情就这么发生与消亡着。
我们能做的只有体会,挣扎总是徒劳。
陈奕迅与林嘉欣,背着各自的男女朋友旧情复燃。
陈伟霆与范晓萱为报复爱人出轨,生生搞出一夜情。
曾志伟瞒着老婆包养二奶,陈伟霆暗恋自己同学的亲妈,捣鬼破坏其家庭。
所谓爱情,不过都是一场乱搞。
而乖乖女谢安琪的爱情也不过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意淫,她的男主角永远只是个木偶任她摆布。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错乱?
导演不是在讲故事,只是在演绎生活。
支离破碎的片断支撑起整部电影,却做到可以让人窥一斑而见全豹。
导演由小处着手,陈奕迅与林嘉欣支言片语的聊天打造出暖昧的气氛,陈伟霆极不自然的帮忙收拾碗筷及偷穿女主人拖鞋营造出不伦的情愫,谢安琪幻想里的男主角永远是个木偶告诉我们这只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游戏,范晓萱略带神经质的表演让人感受那份患得患失。
导演不是在告诉你怎样恋爱,只是营造出爱情的氛围让人感受恋爱。
别用神马道德去评价“爱”,爱情和道德完全就是两码事。
这不是乱搞,电影中没有人是出于堕落的目的。
他们都是爱的俘虏,被荷尔蒙牵着鼻子走而已。
影片的色调偏暗,一切都像是一张泛黄的照片,留待记忆考证。
同时对于片中每个角色来讲,这也是一场折磨和煎熬。
都说爱情苦,没有几场爱情是甜美的,相反九成都是苦涩。
爱不是加减乘除,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
《山楂树之恋》上映时,有评论说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
而《恋人絮语》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展示了这个世界“乱”的一个小侧面。
乱搞有理,出轨无罪,谁让我们都是红尘中人?
不不不,这一切都只是跟着感觉走。
你能说《诺丁山》和《麻雀变凤凰》是乱搞吗?
导演有效地运用了镜头语言,没有依附故事却更侧重用演员表达出来的感觉拼凑而成一个圆满的故事。
这比有起承转合的故事要高明得多,观众可以完全从演员营造出来的氛围感受到导演和编剧的意图。
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比认认真真的摆出已知条件,并推理证明出结论来要巧妙得多,这也是此片最大的成功之处。
和《非诚勿扰2》一样,片子结束留给我们一连串的疑问。
谁敢举手说自己活明白了?
陈洁仪如若见老公偷食出走就是明智,范晓萱与陈奕迅不再同床异梦就是决断,陈伟霆睁一眼闭一眼难得糊涂就是圆满,陈奕迅信守诺言苦等别人女友就是情贞了吗?
爱情这一道无解题,谁又能参透这玄机?
前面還算流暢小品,中間有點小驚喜,最後略顯拖沓。
我只想說,看了太多oh!Mikey之後,這種形式依然好笑/假Eddie依然好笑,而且對白有神,發現粵語配音的不正宗普通話更是好笑,不過還是比較期待聽到Eddie原聲。
我是徹徹底底為了Eddie而去看這部戲的。
另外,最近連續看了3部有陳偉霆的戲,得閒炒飯、前度、戀人絮語,我真的很不明白,他鼻尖的高光是怎麼回事。
始終怎麼看都很想整過容,當然,沒有整過就沒有整過啦,我也沒什麼興趣知道。
向佐似乎天生苦像,就算得意的微笑也像苦笑,演技比較生硬。
也有可能是角色的問題吧。
還有謝安琪演的暗戀還是不夠自然,當然人是很漂亮的,尤其是女俠露出那雙眼,林嘉欣陳奕迅不用說,范曉萱還比較出彩。
最後覺得戲的一個突兀之處是,陳偉霆哪裡像少年向佐?
疑似山寨劉德華哪裡像少年彭于晏?
彭于晏哪裡像Gay?!
最後各種片段那首曲的歌詞還不錯。
爱情是如何主宰我们的身体?
是我们的脑子,在释放那些我所不知名的化学物质。
还是我们每个人,在骨子里都有一种类似于吸毒般的欲望。
《恋人絮语》的开场那段周俊伟的旁边,马上让我意识到了彭浩翔的存在。
那种略带黑色的调侃论调,一直是我钟爱的款式。
可当第一个故事开始的时候,我就完全忘了去顾及这部期待中的电影,该有多么聪明的表现。
一对旧情人在网络上出现了交集。
他们默契地选择了见面。
从对方的脸上,他们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与淡淡的纠结。
“我等你。
”“不,我等你。
”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会心地笑了。
他们像是在热恋中的情人一样,而恋爱中的人,真的就是这样可以可爱地像一个孩子。
这场面,很快让我把自己也带入进去。
只是不知道你,看到此时是否会像我一样会心地一笑。
这是我期望的,你呢?
当暗恋的故事进入时,我开始感到了些许陌生,却同时又是那么熟悉。
陌生,是我有些忘了,自己是不是曾有那样热切地去暗恋过一个人。
熟悉。
我终于还是看到了彭浩翔的印记。
女孩暗恋的玩偶,每做一个动作都会发出“咯咯”的塑料摩擦的声音。
呵呵,这种亦真亦幻的傻瓜般的想象,透露着作者顽劣的聪明。
很高明,我只能说,很高明。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该怎样地去选择爱上一个人。
其实无从选择,就像第三个男主角的故事。
他爱上了朋友的妈妈。
男演员在片花中解释到“那是一种可以为她去死的爱”。
他跟拍了朋友爸爸包养小三的证据,并告诉朋友的妈妈,想以此把自己钦慕的女人和自己联系在一起。
或许是幸运,又或许是种不幸。
这段青涩的感情并没有如他所愿。
编剧很精明,他把年轻时候置身于畸恋的男孩,和成年后受到女友背叛的男人,贯彻成了一个人。
而也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在感受爱情艰难的同时,却又选择了包容的延续。
猜疑与背叛,永远都是爱情硬币的背面吗?
范晓萱的台词说的那样无奈“好累,真的不想再去适应另一个人……重新感觉……重复……反复”。
当热恋褪去,爱一个人成为了一种习惯。
我们又该如何。
是去报复爱人因为同样感到索味,而做出的背叛。
还是释然地放手。
或许,这就是恋爱与婚姻的一线差距。
婚姻是一种虔诚包容的责任,而恋爱,却总是一朵疑似飘在天空中的浮云。
电影的结尾也演绎的很圆满,女人说服了自己,既然无法包容他,分手就是最好的对自己的解脱。
而在另一边,男人因为他的宽容,终于还是守住了自己的爱情。
《恋人絮语》着文艺片惯有的大段留白,和显得支离的对白。
但全篇充斥着铺垫剧情前进的弦乐,完全打消了一般文艺片在留白部分的悬闷感。
而暗恋那段,幻想热恋时的女声+吉他的搭配更是,全片配乐的亮点之一。
作为剧情的推动者之一,配乐上的通俗,一直在牵引着我的思绪神经。
在影像方面,暗恋故事中的旧幕电影,畸恋故事中的昏黄黯然,背叛故事中的贯穿始终的雨景和黑夜。
无一不显露着,优秀的香港电影,在电影色调上的一贯精致。
写到这里,我迫不及待地想再回头看一遍。
我看到的,不仅是作者的聪明与用心。
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印了我对恋爱全部的理解。
有时候,幸运与覆灭就是简单地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屎诗电影……
晕死...纯粹玩的荒
彭胖请务正业一些,曾国祥继续加油吧,你老爸导演功力都比你强。
觉得此片无聊? 恭喜你!! 这就是你一直做的事!!
小曾加油吧。凑了那么多我喜欢的人,还是一部空壳子电影。
这电影 告诉我们看电影要认真 要注意细节。。
彭浩翔监制与彭浩翔导演果然还是有点分别啊。。。还好有金培达的配乐加分,伊莎贝拉小清新><神马?彭于晏的干净大男孩气质所以也很适合演GAY?。。。好吧,我默默看片
絮絮叨叨,神神经经
喜欢谢安琪幻想的那几段。
恋爱版小十诫诶
曾国祥的导演处女作,剧情一般。
寡死了
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影片的节奏感紊乱让剧情的不少细节显得杂乱且语焉不详。四段故事,第二段最给力,第四段就掉价来了个烂尾,好在剧作的完整度很高,影片始终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一切都很正常,没有出彩的地方,好在演员的表演超出预期不少。★★★
彭于晏的玩偶比他有戏啊,还有向佐那张脸真的太凶了。
爱情长着各种模样
很细腻。最后一段拖沓太慢。内地版剪了很多仍嫌长。男生暗恋友母一段令人想起kieslowski的《情戒》。摄影和剪辑都不错。
曾经井柏然是付辛博他爸,这次陈洁仪是彭于晏他妈... 你让林志颖情何以堪...
辜负了我的期待阿。。。
只看第一个会更好
有所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