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钟的电影看完了,陈奕迅的《光辉岁月》歌声响起,在歌声中挥鞭驱马的老男人渐渐远去。
我从VIP的舒服的椅子上爬起来,深深自我羞愧了一番。
如你所知,这个电影从名字上就冠冕堂皇地揭示了主题——怀旧情节。
是的,怀旧一直是电影永垂不朽的主题之一。
因为“旧”如一支镇痛剂,抚慰喜新厌旧的本性带给人类的煎熬。
但正是因为这样,也让“旧”成了谁都能染指的一口嚼不烂的隔夜菜。
《光辉岁月》怀的旧,却并不是在某种清淡情绪上的隔靴搔痒,它以饱满的诚意,将家国恨、侠士品、君子德、朋友义、儿女情……世界最美最珍贵,最坚固又最柔软的感情放在一个时空里发酵,酿成一刚醇香烈酒。
曾志伟、黄日华、任达华、惠英红、刘五性、吕良伟、狄龙 、莫少聪、熊欣欣…这些香港演员里的老熟脸让人一边让人觉得亲切——他们曾带给整个港片的光辉岁月;一边也让人唏嘘——青春已逝,光辉永恒。
《光辉岁月》的怀旧,更像是导演熊欣欣试图建立的回忆与现实的思想连接,电影也因此拥有了更多引人思考的价值。
功夫片曾经是香港电影的骄傲。
半个世纪以来,动作巨星层出不穷。
导演熊欣欣对那个时代的无限深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电影市场大环境瞬息万变,早年全球聚焦中国功夫的年代已成追忆,连熊欣欣自己都感慨:“我觉得这几年我没看过真正的功夫片。
”这一次他组局,把这些曾经闪耀在香港武打片里的巨星促到一块。
而所有参演的人,也无不全力以赴,这部片子里的全部动作都由演员自己完成,六十多岁的狄龙,五十多的黄日华和惠英红,还有初为人妻的梁咏琪。
他们曾笑傲曾经的演艺圈,如今或转行幕后,或恬然退隐。
看电影的时候,我甚至没有办法入戏,有时候觉得他们没有在演里的角色,而是在演自己,比如惠英红说“算我一个”,比如电影里打斗时候的对话——“你小心点吗,年纪那么大了”——“那你还找我!
”听着又温暖又鼻酸。
感激熊欣欣,终于让他们回到了那个并不遥远、但永难回归的时代。
如今的电影市场,基本是国外科幻巨制和国产情爱主题两分江山。
在搞笑片、动作片、励志片大行其道的当下,这个以“致敬”和“怀旧”为主题的《光辉岁月》,似乎面临着生不逢时的遗憾。
毕竟,在这个什么都可以透支的年代,人们内心的怀旧情怀也在一次一次的撩拨中变得有些麻木。
但无论如何,在香港动作片潦倒的现在,看到熊欣欣如此努力想要重新“光辉岁月”,我内心充满感动和钦佩。
他致敬时代,我致敬他!
港片越来越成为一种过去时,纯正的港片一年也出不了几部,看港片长大的那些人现在也很少再看,年轻人更是根本不会去看,因为大制作的好莱坞大片或者唯美浪漫的日韩片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
七哥熊欣欣找来一堆港片黄金时代的演员打造的这部《光辉岁月》,虽然看得出来是拼尽全力试图再现港片的辉煌,但是实际的结果更像是对逝去港片的一种凭吊,只能让人想起过去,却无法让人看到未来。
作为一个港片迷,我对片中的每一个演员都充满了敬意,曾志伟黄日华任达华吴启华吕良伟莫少聪梁家仁李子雄狄龙等,个个都是港片黄金年代红极一时的男主角,是他们陪伴着我渡过了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尤其是黄日华,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不下于刘天王,尽管他没有演过几部电影,但是电视剧却有很多经典之作。
偶像归偶像,情怀归情怀,无法否认的是,这部电影整体的效果并不出色,无论是从故事情节、演员表演,还是动作设计来说,可看性都不高,摄影美工等方面更是让人觉得非常潦草。
上面已经说过,这部影片集合的港片黄金时代的演员非常多,但是并没有让任何一个演员与他以往的经典角色发生关联,很多演员都只是在最后十几分钟一涌而出,出场十分随意,甚至连正面亮相的镜头都没有,观众想借机激动一下的时间都没有。
可能是因为全片出现的演员实在太多,戏份不好分配,以至于看完全片都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角,本来以为是黄日华,后来才发现他只是线索人物,曾志伟和梁咏琪谈恋爱的戏份都比他多。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部群戏,没有绝对男主角,但群戏也是要建立在出色个体的基础上的,全片除了莫少聪的半边脸和吕良伟的大反派算形象鲜明些之外,真的没有任何亮眼的角色。
对于一部群星参与的怀旧电影来说,做成喜剧是最讨巧的方式。
但是,七哥显然并不想简单的讨好观众,将这部电影的背景设置在清末民初,场地是沙漠荒村,主线是革命党反抗清廷,似乎是要讲一个只属于老男人的硬派热血故事。
但是,从后面展开的故事来看,这个故事并不怎么硬派也不怎么热血,动作场面多却不够精彩,来得快去得更快,好像在走过场一样;儿女情长也并不少,比如看着令人非常别扭的曾志伟和梁咏琪这一对老的,还有郭涛的女儿那一对小的,这些感情戏不但不能加分,而且还冲淡了故事的雄性气质和怀旧质感;黄金峡众人的辉煌过去本可以用镜头加以展现,可是影片里却只是通过曾志伟尖细的嗓音道出,毫无带入感;故事和片名光辉岁月的联系十分牵强,而熊欣欣和小男孩的对话那一段甚至有点苦口婆心的主旋律味道,实在不是港片的应有之色。
至于像曾志伟的那句“我对她只有感情和亲情”这样明显的台词错误,就不想再一一挑刺了。
只能说,这部影片对于当年看过很多港片而很久没有再看港片的观众来说,只会让人感叹岁月真的是最大的小偷,当年的偶像们真的都老了,想通过此片怀念一下往日经典的目的都很难达到。
自是年少时。
关于安乐,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个是黄金峡被袭击之前,第二个是去瓦石城之前,第三个是高潮部分,也就是到了瓦石城以后。
第一部分的安乐就是一个从小在黄金峡长大的懵懂少年,有干爹,有疼他爱他的长辈,也有他喜爱的女孩。
懵懵懂懂的安乐就生活在这世外桃源中,没有烦恼,更没有料到以后的那些风风雨雨。
无论是对干爹善意的调侃,是面对喜爱的女孩时憨厚羞涩,还是面对柳爷时的胆怯,这样的少年,足以让人忍俊不禁,心生欢喜。
如果说第一部分的安乐更多的是稚气,那么第二部分的安乐似乎总有点淡淡的忧伤。
自己从小的世外桃源被一次又一次地摧毁,是自己亲眼看着那么多亲人丧命,更是自己把一坛一坛的酒往下扔。
熊熊烈火中,扬起的浓烟模糊了视线,却遮不住少年那双慢慢染上坚定和成熟的双眼。
第二部分中的安乐正在成长。
从稚嫩无知,到坚定无畏,这样的变化从他的眼眸中透出,一样的清澈,却不复幼稚。
第二部分中,安乐和柳絮的感情被加大了描写。
比起细帘和猫老板那似有若无的感情,安乐和柳絮的感情充满着年轻的单纯美好,还有那种青春特有的无知无畏和义无反顾。
山间,瀑布,河水静淌,当少年少女背靠背而坐时,空气里流动的除了暧昧,还染上了一层悲伤。
少年虽稚嫩,但面对家园被毁,时局动荡,他也有男人的责任,他也有属于他的执着。
前方是一条不知生死的道路,而后背却靠着自己心心恋恋却一直没开口的女孩。
女孩的俏皮打破了两人间的沉默,面对不停变换着角色的女孩,少年却是一如既往的朴实与真诚。
不能给你荣华富贵,但我会对你很好,一生一世。
那双眼眸里,透漏的有对女孩深深的爱恋,有对女孩生生世世的承诺,也有对前路的不安和对女孩的愧疚。
他没有办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明天开始,他的世界将会改变。
可是他是少年,他有着恐惧迷茫,还有着满腔热血,那样无畏,那样坚定地相信着——他会回来。
在黑夜中,面对着柳父,还是有着一丝胆怯和卑微,但这时的少年,再也不会惧怕,因为他已经坚定了信念,无论是对女孩的承诺,还是对前路的无畏。
还是那样的憨厚淳朴,语气中是从未改变过的青涩,但眼中,却是从未有过的坚定和勇敢。
少年,安乐,已经成长。
第三部分的安乐经历着更加令他悲伤的事情。
青涩少年,终究不是江湖中人,面对四面的敌人,终究招架不住。
一次次被踢倒,一次次的滚打摸爬,又在柳爷的提醒下一次次挥剑,本以为生命就此结束,眼前却突然出现那一抹深受重伤却毫不犹豫挡着原本应该落在他身上的剑。
慢慢倒下的高大身影,是一如既往地挺直,伴随着的是那一声撕心裂肺的“柳爷”。
那一刻的安乐,究竟是怎样的心境,我猜不透。
只是那双眼睛里透出的巨大的悲伤与不可置信,让人不禁鼻头酸涩,喉咙哽咽。
那个明明温柔却一副严肃严谨的人,那个让少年跟紧他的人,那个,他爱的人,的父亲,就那样,为了保护他,倒在少年眼前。
这种震撼,无疑在少年的心上划下了重重一刀,力道丝毫不亚于身上受的伤。
于是,当安乐大喊着“我要为柳爷报仇”,毅然抱着炸药冲上教堂的时候,显得意料之中。
就是那样的少年,有点冲动,更多的是满腔的无畏与冲劲。
在最后的对战中,少年终究是敌不过,被甩出窗外,再一次以为他的命将如此。
最后的最后,却在回程的车子边,看到他一如既往的清澈眼眸。
那双眼眸,始终贯穿着少年安乐至今为止的所有经历。
从最初的稚嫩无知,到后来的坚定无畏,再到最后的成熟。
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是清澈见底,在他黝黑的脸庞上仿佛就是钻石,只是这颗钻石不断地被打磨,也不断地显示出更加美丽的形状,越来越耀眼。
正如少年安乐。
关于李炜,首先不得不说,安乐这个角色真的很适合他。
从形象到气质,感觉李炜就是安乐,安乐就是李炜。
整部电影中,有几个场景让我记忆非常深刻。
第一个是李炜第一次出现,和干爹在车上。
我特别喜欢他在调侃干爹时那个斜视他的眼神。
感觉就是他和干爹之间那种特别自然又特别舒服的气氛。
第二个是安乐第一次去找柳絮的时候。
被柳絮用玉米砸中,回头的那种憨憨傻傻的神态,真心让人忍俊不禁。
但第一次面对柳爷时,从最初以为是柳絮的那种兴奋神态,到看清楚之后的那一瞬间的愣神,再是羞涩胆怯,最后是柳爷被淋是的落荒而逃。
整个过程,尽显安乐的单纯美好和憨厚淳朴,与之后成长的安乐有着鲜明的对比。
我很喜欢李炜这一段的表演。
也许他的性格里本身就有着那样的羞涩和稚嫩,所以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自然,感觉他就应该这样做一样。
让我最深印象的还是安乐和柳絮还有柳父的几个片段。
在去瓦石城之前,安乐与柳絮在山间的那段对戏,我是打从心里地喜欢,也是在那一段看到李炜不同往日的演技。
彼时的安乐,是怀着对未来的惴惴不安,对柳絮的情深意切,这些情绪,都透过李炜的眼睛表现出来了。
在说“我不希望你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时,低垂着眼,语气落寞,无奈满溢。
在说“我会一辈子对她好”时在说“等我回来就办喜酒”时,满眼的欢喜与自信,是那样坚定地相信着自己会回来。
在说“那你会答应吗”时,满脸的急切,不安又期待的神情,让人不觉莞尔。
从不安迷茫悲伤,到坚定无畏,再到被捉弄时的无奈又宠溺,这一切,都能在李炜的眼神里感受到,赤裸裸地,表露无遗。
除此之外,还有安乐面对柳父时的场景。
黑夜里,面对柳父的质问,那双眼眸却是闪耀着清明。
眼中是对柳絮的承诺,也是对未来的无畏无悔。
这样坚定的眼神,真心被震撼到了。
平时就被李炜那双清澈的眼睛吸引着,现下再加上电影中的情节,心中涌上的是一份坚信,对安乐的坚信,也是对李炜的坚信。
最后是安乐和柳爷打斗的场景。
在柳爷的提醒下,不断挥剑的那抹身影,动作生涩地让人不禁为他捏把汗。
也许是李炜第一次拍打戏,也许是为了配合安乐的角色设置,看上去毫无章法的武打,却无比自然。
因为安乐就应该是这样,这样的青涩。
而柳爷倒下的时候,我再一次被李炜的眼神震撼。
从中流露的震惊与悲痛,还有那一刻的呆愣,让观者也为之动容,身同感受。
就像上文说的,关于安乐,他的眼神是贯穿了他的所有经历。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李炜的眼神。
在这点上,我觉得他表现得很棒。
也许是第一次拍电影,李炜在有些时候表现得稍显不自然,但幸运的是,他的生涩正正符合了安乐的设置。
同样青涩的少年,在各自的经历中慢慢成长,逐渐强大。
大漠深处,宁静峡谷,马车碾过山路的声音,在小小的谷内连绵不绝的回响。
人们在黄金峡安详宁静的生活着,没有战争的纷扰,没有尘世的喧闹,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完美。
也许正因为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完美,所有总要有些什么事情让它破灭、消失。
峡谷的另一端,一行人马正在荒漠风暴中艰难地行进着,这狂妄的风暴着实庞大,笼罩了所有的车马部队,也开始慢慢地向黄金峡谷那边前进着。
从此,黄金峡的生活不再安静。
风暴的到来让这里的人们意识到:他们其实从未离开过那些刀光剑影的日子,于是,一场更大的风暴开始酝酿和实施。
在经历了惨痛的杀戮后,人们开始反抗、开始争夺、开始保护自己的家园。
这就是【光辉岁月】故事的梗概。
从一开始的漫天黄沙席卷而来,到最后的诛杀亲王,每一幕打斗的场景都让人觉得热血沸腾。
当刀枪摩擦的声音以及人们的怒吼在耳边响动时,瞬时觉得身上的细胞都打开了,血液都在倒流。
【光辉岁月】是一部武打片,片中几乎都是男演员,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前在港片中看过的前辈。
也许是因为对于他们之前在港片饰演过的角色有很深的印象,所以这部片子显得亲切许多,烈和猛也更深了一层。
英雄必有美人作伴。
片中为数不多的女演员以及其中的部分感情戏给整部片子添了些柔情。
柳絮和安乐的纯恋,带些稚气和青涩;猫老板和细帘的爱,带些隐约和深刻。
这些爱中有细腻,有阻碍,有豪情,也有英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虽然这是一部武打片,其中的很多台词却很精致和耐人寻味:“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就没有什么难的。
”“爱她,就不要用你的想法做事。
”影片也有着丰厚的历史韵味,除了故事背景建立在清朝太平天国运动后这一段特殊时期,片中慕白吟诵的【破阵子】一词,猫老板的台词中广泛引用的历史典故,减少了武打片的粗糙和野性,添了些文学色彩,让人在激动振奋时,又可以从这些历史片段中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想法。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是陶潜的名句。
从古到今,多少厌倦了世事纷扰的文人墨客、政家官宦,渴望着有这样一方宝地,能满足自己脱离尘世的愿望,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抛下前尘往事,清心寡欲的过着恬静的乡村生活。
尽管黄金峡的人们决心不问世事,可正如铁云说的那样:“没有国,哪有家?
”他们最终还是要为他们梦想的生活去杀敌拼搏。
世外桃源不是只有娴静的细水长流,在你“采菊东西下,悠然过南山”之前,你需要为你想要的生活付出轰轰烈烈、金戈铁马的代价,才能在浮浮沉沉后,更用心的去体味田园生活的潇洒和内心的淡定,更好的去守卫你心中的世外桃源。
我有种30岁左右的广东人才有的香港片情结。
或许这种感觉不是每个人都懂,对于价值观不同的大家,我无意说什么,只是有些东西在你们看来一文不值呲之以鼻,而在我看来弥足珍贵。
看着一位位现在已经很少出现在家里LED屏幕中、电影银幕里的港产片大侠、武林高手、武林盟主,御前带刀侍卫前辈们卖力的在片子里表演,放佛书写着他们最后的对大荧幕的情愫。
我在欣赏片子的过程中一直是兴奋的,一直和旁边的朋友说“那不是谁谁谁吗,以前演过什么什么的。
”那一刻,我放佛回到了童年一般的愉悦,这种感动相信只有我们这一辈才会酝酿出来的。
热泪凝结在眼睛里不只是因为看到老骨头们的卖力,还有的就是我回忆起我27年以来的似水流年。
有种自遥远的童年发出的感动是最真挚的。
片子剧情没有惊天动地,然而娱乐业嘛,娱乐了我自己足矣,我敢大声说我看片子的过程都是很快乐和享受的。
这是部很中肯的片子。
冲着光辉岁月这个名字还有众多老牌港星来看的,剧情情节有点落入俗套。
曾志伟战前的演讲很有说服力,我喜欢。
太好了,能见到大家我很开心,其实,我知道你们隐姓埋名,隐居塞外,都是想告别过去那种刀光剑影的日子,你们都已经做到了。
可你们还是来了,今晚来的没有一个是为了自己,你们是为了你们的下一代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作为一个男人,一生劳碌不就是为了一个家吗?
但是身处乱世,无论怎么做,都保护不了我们的家,你们隐居在瓦石城,我们选择黄金峡,好像过着一些很安逸的日子,其实,我们是蒙着眼,捂着耳朵,不想听,也不想看到外面的那些苦难,还好,还好有铁云的出现,他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反抗。
也许今晚来的朋友,几个时辰之后就阴阳两隔了,这有什么关系?
人总是会死的嘛,不是老死就是病死,你能选择轰轰烈烈、很有意义的去死吗?
今晚就可以。
我们都年轻过,豪迈过,也意气风发地在这个世界上活过,这样够吗?
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些真正男子汉应该做的事,这样以后,能让我们的后人,我们的子孙,大声地对别人说,我们的爸爸,我们的爷爷,他们曾有一段光辉的岁月!
西部片,网络的主流定义是:美国电影初创时期盛行的一种影片。
它以19世纪美国开拓西部疆土为背景,以白人征服美洲大陆、掠夺屠杀印第安人、颂扬拓荒精神为主要内容。
人物通常都是牛仔出身或者牛仔装扮,牛仔帽、牛仔裤、牛仔衬衫、牛仔马甲、牛仔皮带腰、牛仔围巾……当然必不可少的是转轮手枪,以及当地的执法警官。
出场的时候都伴随着风格化的简单而有意味的音乐。
影片画面大都是衬有人马奔驰、尘土飞扬景象的木屋城镇,酒吧或赌场里争风吃醋的格斗。
故事内容千篇一律,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美人遇难英雄相救,有情人终成眷属,正义因为侠者得到了声张。
西部片所反映的是美国人的精神倾向,成为美国人的英雄主义的化身,好莱坞的西部片,尽管只不过是为社会冲突提供了一种虚妄的解决方法,但却成为了一个延续了近百年的神话。
美国的西部,中国的西部,是不同的两类西部。
但每一个有过江湖向往,侠义情怀的中国孩子,特别是有豪气长歌之胸怀的,在他们的心中,似乎都有一片西部桃源。
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显然不同,地理、气候、历史环境……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山寨过来重新包装,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条件,即是远方,且在开发之初同样的荒芜、同样的神秘、同样的饱含艰辛又令人向往。
这很容易满足没下地干过活,但爱吃农家菜的小康青年们的美好幻想。
每一个有武侠情结的人,应当也都各自描画过自己心中的那片荒地,且在上面构建自己面朝沙漠的木屋。
背着高天烈日,或者迎着冰雪风沙,自己一个人扛着把铁条子牛逼哄哄地假装自己一点不牛逼,或者跟媳妇甚至一群女人扛着把铁条子牛逼哄哄地假装自己一点不牛逼。
靠着杀杀人、打打猎,或者送送货赚上一笔收入,然后到外部粗拉内部奢华的酒肆牛逼一番,当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情。
所以很多有抱负的公务员都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等有钱了,一定要到贫困地区去走一走。
扯远了。
许多的豪迈情感,也只有在这一方天地的映衬下才更易彰显,许多的儿女情长,也只有在那一类的荒凉与紧迫之中才更有考验,因而这一方土地上总有令人神往的传说流出。
此片的突破,就是保留了美国西部片的侠义情节,发扬了中国西部片的道上义气,却没有延续以往西部片的逃避情结,不是杀完了就走,也不是收拾一小撮混蛋就算,而是豁出去了,正面地去争取长久的自由与权利。
为此,留下了一段光辉岁月。
也完成了“英雄不问出处”、“虽非同生,但却同死”的侠义之道。
我没有去影院,枪版偷拍的狭小空间的回声音效,尤其能让我产生联想,回到了儿时村头挂在树上的大白布,腰刀、弓箭、大辫子的《金镖黄天霸》一类老片子。
而实际观看的效果,也就是那一类的片子,不过是根据现在的审美做了同步加强。
但因为早先对“腰刀弓箭大辫子”片的印象,感觉起来也就那么回事了。
开篇牛仔们的大篷车遇到了风暴,虽然迎合了我少年时的幻想情节不足为奇,但因为这份相同的情怀,也让我感到了振奋。
后边土匪出现、好警察与恶镇长的中国式山寨,也挺让我顺心的,但后来我却越发发现我似是落入了一个圈套。
在我看片的起始,我就是带着对众多偶像的崇敬而诚心欣赏的。
当我忘记演员的资历与在我心中的地位,我立马就发现了影片在粗犷、原始气息掩饰下的粗糙与粗糙,然后还是粗糙。
我开始担心影片的后劲了。
特别当看到郭涛抡着把大宝剑凑热闹的时候,我突然有种穿越的感觉,这些叔叔大爷大哥大嫂的,是怎么混搭在一起的?
怎么感觉郭涛跟吕良伟等众也不是一路。
这也只有在那个躲避追杀的桃花源里才能相聚的了。
不容易啊,葫芦炖茄子,茄子炖葫芦。
套用《天地英雄》里的一句话,“叔叔大爷们,请受小的一拜。
”我靠我靠,乐了!
不说还忘了,这片的结构跟《天地英雄》还真像呢!
一群各自有着各自牛逼岁月的义气爷们,为了一个崇高的心愿,又去寻找另外一群各自有着各自牛逼岁月的义气爷们与娘们,为了这个崇高的心愿,或者只是为了江湖的义气,同志们聚在一起,喝酒摔碗,抱着炸药去跟恶势力玩命了。
里边同样有“老不死的”也有“你别去了”的,除了牛逼的叔叔大爷太多,弄得情感元素有点碎,别的什么都具备了。
说到这又有点泄气,大凡西部片都是这一类结构,关键是看精神灌输与动作展示的个性化处理了。
如果说这片没下心思也不对,但看兵器的花样,每把刀都不相同,而且跟化妆风格、角色气质也挺般配的。
动作上也颇合理,除了原本以为最出彩,但实际不怎么出彩的七哥。
他出现的镜头不多,打斗的也就那么几段,但他每次突然的出招,都有一种被挂在半空推了一把的感觉。
难道他是从宝芝林逃难过来的?
后边楼梯上滚摔下来磕晕了,而后又活过来的情节挺搞的。
不知道编剧是不是认为这个设计真实而出彩?
还为此有点小得意?
但在后来看到效果的时候,就真没生出剪掉这段或者换个方式的想法?
七哥,其实你用不着这样,你一歪脖子别人就可以认出你来了。
感觉服装道具啥的挺用心,特别是兵器,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稍作艺术修饰的,让我对一部喜欢的武技小说中描绘的雁翎锯刀、双手长剑等有了一个直观的参照。
但拍摄的前期跟后期都挺懒惰的。
好歹这些叔叔大爷都是演惯了大戏的老手,熟悉了兵器伸手就能来。
打斗效果整体的优良,应该是得益于这些叔叔大爷自身的功底了。
几场感情戏,演员表演都挺到位的,确实是全国各地集中起来的精英。
只是这么多精英凑在一起,一人给一个镜头也挺费胶片的。
感觉节奏有点拥簇,又有些散乱,似乎没有准备好。
以致挺长的片子一晃就过去了。
看布景、看调度,都能在以往的几部历史武打片中找到熟悉的影子。
这越发让人相信,这片儿就是一群高手凑在一起随便比划了两下子。
那个认真劲儿不像是各方团队同心合作的结果,可能真是兄弟义气的交情使然。
不太好的地方估计跟后方协调还有各自的敬业方式有关,一群大侠应该不太好协调,一切纯凭自我修养了。
因为群雄欢聚的场面,总让我产生错乱,似乎能想到他们片里片外意气风发的大吃大喝或者文雅吃喝中,那充满寒暄与笑声的宏大场面。
把这片儿不自觉就当成了西部风光里,叔叔大爷们模仿某片的主题化装舞会。
至于影片外的这些叔叔大爷,到底是为了一个什么样的崇高目的走在一起的呢,咱们坐在荧幕前的观众真就不得而知了。
从郭剑侠的神情中看,当是因为来路的不同吧?
不管怎么说,虽然这些爷们那么突然的出来,又那么突然的挂了,但参与演出这些爷们,如果真有表现出来的那般情怀的话,那在拍摄的过程中也算是过足了瘾了。
因为有了这次失败的案例,这种舞会项目以后怕是很少有了。
总之,为了这不容易与过瘾,为叔叔大爷们喝上一碗。
再见牛仔。
碗就不摔了。
6.10我们齐聚电影院来观赏《光辉岁月》,片中的各位都是身怀绝技,身份不凡。
这是一部让人时而感动、时而欢笑、时而沉思的电影。
当我看到柳爷为了救安乐而奋不顾身时,带给我的是满满的感动;当我看到安乐被柳絮砸时的表情,又让我不禁笑了起来;当我看到,博尔格亲王派满天红去抓铁云,但却因为卓知府帮助铁云逃跑,而放火烧死了卓知府全家时,我又不禁沉思了起来。
剧中的所有人都来自不同地方,但是都是有情有义的大英雄。
我觉得影片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的好:没有国哪来的家!
是啊,没有国,哪来的家!
是他们用他们的血泪,为我们现在的美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光辉岁月!
這部戲一開始以為是爲了紀念黃家駒製作的,沒想看完后才知道除了主題曲和《光輝歲月》有關,其實劇情與“光輝歲月”不是特別貼切,以此光輝歲月作為主體略為牽強,但也許是主體在先,故事在後,就像一個命題作文一樣,這個主題和創意都是好的,但是作文不能夠給滿分。
演員陣容可謂強大:曾志偉,黃日華,梁咏琪,任达华,狄龙,莫少聪,郭涛,吕良伟,倪虹洁,惠英红,李子雄,梁家仁,吴启华等等,就連片名也是趙本山題的,這種演員陣容要不就是國家一類的大製作,要不就是礙於某圈內名流的面子,由此可見曾志偉圈內的人緣頗好。
看下來只是感覺這種陣容的演員演這種戲有點可惜了,因為整部片更像一大集電視劇。
本片一開始的錯覺就是那幾聲低沉的貝斯,真以為這是一部記錄黃家駒的音樂片,不料“喬峰”騎著一匹快馬從鏡頭出現,卻帶著禮貌穿著風衣,不能怪我黃日華的那張“喬峰臉”太深入人心了,這就像六小齡童只能演孫悟空,張鐵林只能演皇阿瑪一樣,電視劇的高曝光率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名氣,但同時也毀了他們可以扮演好其他角色的機會,作為一名演員,這樣的事既幸運又悲劇。
影片一開始給出的大漠荒蕪的氛圍讓人以為這是一部西部片,但有點摸不到頭腦這是哪個年代。
大風沙的效果實在不敢恭維,而且那麼大的風禮帽爲何還能安坐于腦袋之上?
繩子為何還能那樣安穩的垂著?
大漠美景固然壯觀,但影片整體的感覺很奇怪,既不完全像西部片,又不完全的清末民初,有點不倫不類,我想如果從整體的風格把握一種西部感覺,包括打鬥不要過於誇張,如各種翻跟頭,武打設計更加真實一些,臺詞更加生活化一些,不要刻意的煽情大道理,這樣的西部武打片反而可以走的更遠。
出現這樣的原因應該是為了貼近“光輝歲月”這幾個主題吧,但《光輝歲月》這首歌本身就沒有西部的氣質。
話說回來因為導演熊欣欣的武指功底,所以全片對於武打設計的可看性還是很強的,佔據比例也夠多,但因對於文戲的把握不足,導致瀑布下求婚那場戲越軸鏡頭過多,剪輯變得混亂,而在武打設計上用火燒死敵人這招未免過於“狠”,會讓觀眾轉而同情那些反面人物。
各大腕的演技當然沒得說,這部戲一是他們可以找到一個聚會的由頭,二是大家可以互相飆一下演技,所以演員表演方面都還不錯。
最為意外的是梁詠琪,哭戲超多,但表現的很自然和適度,印象最深的還是狄龍那雙堅定而又真誠的眼神,真的太喜歡這種眼神了,為何戲那麼少呢。
領銜主演還有郭濤,泡在一堆香港演員里的大陸演員,現在我才看出點門道,為何以前很多內地香港合作的電影,兩地演員的表演都是“兩張皮”,極為不協調,因為香港的演員大多都是在進行“情緒創造”,更多的是“本色出演”,而大陸的演員大多都是在極力進行“角色創造”,更多的是在找人物性格,屬於“角色出演”。
有這種區別應該是因為表演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問題,內地更加“體驗派”,香港更加“表現派”,不過現在兩地的演員越來越認識到這點了,所以“兩張皮”的問題也越來越淡化了。
其實這部戲是為了紀念香港電影的輝煌年代,致敬華語動作片的黃金時代,由曾志偉發起并監製的致敬性影片,也許這是一種萎靡不振后的自我救贖,但也無濟於事,由於大陸各方面的飛速發展,現在的香港電影的確沒有以前那樣“唬人”了,這是大勢所趨,不能說香港電影落後了,只能說是我們內地電影發展了,尤其是觀眾的目光,所以要想找回香港電影的輝煌光靠紀念和致敬是沒有用的,不如從現實出發繼續研究。
你去看《光辉岁月》了吗?
我去了,冲着演员名单上的那些老熟脸,冲着宣传片中那些只存在于老港片中的真实武打场面去的。
鏖战武打影坛几十年的熊欣欣没有让人失望,整部片子,绝对诚意十足,对老港片的记忆瞬间开启,而此时,七零八零之后的一群人就要忍不住怀旧了,就像我。
那个时候,我们不流行去电影院看电影,整个县城唯一一个挂着电影院牌子的地方,从来没有开过门。
我们的电影来源,除了电视台偶尔的福利播放,就是路边店里的那一排排的碟片了。
而最热门的碟片,从来都是港片,警匪、黑帮、搞笑、武侠,那个时候,我们会把那些会发生打斗的电影,统称武打。
那时候一放学,就会有男孩子吆喝着:“走,去我家看武打去”。
我真的不想对这部电影的内容有过多的解释,其实,整部电影,最不重要的就是情节了。
这部片子起名叫做《光辉岁月》,不是为了应剧情,而是为了这些片中卖力表演了几十年的老演员们: 黄日华、任达华、曾志伟、狄龙、吕良伟、惠英红、梁咏琪、熊欣欣、莫少聪、陈观泰、李子雄、卢惠光、吴启华、梁家仁、冯克安、王敏德、狄威、吴毅将.....这些人的名字构成了那么多年大部分的武打剧情和想象,当电影缓缓继续,他们一个一个的出现,义薄云天,冲锋陷阵,每一次都是一份惊喜和感动,在这样一部片子里,我看到的,是一种聊发少年狂的激情,还有那份可怜白发生的无奈。
那段香港武打片的辉煌岁月到底是过去了的,现代科技那么发达,如今的动作片,早就是特技的天下了,不需要你有什么武术功底,要的是只是吸引眼球,只要观众喜欢,肯花钱买票,林志玲都可以变成武林高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耍给你看,只要你愿意,一飞三千尺,在空中跟蜂鸟儿似的各种踢打然后团身后空翻转体360稳稳落地什么的,这都不叫事儿。
到底是个“假”字。
这些,在《光辉岁月》里没有。
这样一部《光辉岁月》,绝对值得你吆喝一帮哥们儿伙伴说:“走,去电影院看武打去”。
为了怀念而怀念
快進, 看碟的. OK吧.
哈哈哈~好多人给了一颗星的片子~因为你们都把它当故事片看了~这片子唯一郁闷的是居然有托奶李天王~今天才知道这个人~哇哈哈哈~~
呃,,一颗星给辛亥革命,一颗星给演员阵容。。。。真是囧死我了。。。。。
#光辉岁月#我看到了英雄的豪情、微浪漫的儿女情、神往的黄金峡!曾志伟等大咖们演的好棒!片中不乏小幽默!粤语主题曲片尾配合地极佳!安乐找柳絮的俏皮、与柳絮“三人对话式”的清新浪漫、去石瓦城的坚定 为柳爷报仇的血性、马上杀敌的飒爽、总说,李炜 作为新人演的不错哦!继续加油!
狄龙、陈观泰、李子雄、卢惠光、吴启华、梁家仁、冯克安、王敏德、黄日华、任达华、曾志伟、吕良伟、惠英红、梁咏琪、熊欣欣、莫少聪、狄威、吴毅将......这些个名单,梦回唐朝,在香港动作片辉煌的时代,随便几个组合起来,都是一个不容小窥的班底。
哎,中规中矩要不能再中规中矩了,看得我胸闷气堵
谁来拯救香港电影
演员演技没有太拙劣的地方。虽不出众,但也中规中举。剧情跳跃太大,不丰富,无什么亮点。最大的亮点就是明星多,且腕都不算小。
明星倒是不少,任达华老了之后真是戏戏出彩啊~~
一票老星们的光辉岁月。
这个阵容放在三十年前基本上无敌黄金阵容,只可惜各个都是英雄迟暮,还有曾志伟的表演真的是烂到没话说!再说下熊导,扮相十足的武大郎一个,还玩命给自己打斗的镜头,几个动作明显威雅痕迹,故事咱就不点评了,希望香港本土电影继续加油,不要滥造不要耍小聪明
二星减的电影水准,斟酌再三为那些曾经闪耀过的港片明星再加一星,熊欣欣是我喜欢的武打演员却不是个合格的导演,没钱没剧本再多的好演员戏也出不来。观影过程中大家多次笑场,我一直想摁下快进键……
除了卡司。其实没什么意思。CCTV6
电影本身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剧本太烂,说教的台词过多,反派刻画过于薄弱等等,片尾主题曲用beyond的歌也显得生搬硬套。但是这一切都不妨碍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正如影片怀旧的主题,当你看到那一幕幕曾经鲜活如今老去的面孔是如此强烈的想要留住自己的光辉岁月时,心底是否泛起了几许回味呢
清末版敢死队。熊欣欣第二部导演作品,相比第一部已经进步很大了。巨星云集,除去无敌违和的2呆李炜和夕阳红部分还是很不错的,很多人已经是爷爷级依旧能比划比划相当不易(相比敢死队玩枪要难得多)能集结这样多的巨星更是不易,情怀爆表的确是光辉岁月,片尾曲应该粤语版配粤语配音国语版配国语配音
神在人心,但人心不同。太对了!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
这货是地道战的节奏。阵容强大的过家家你就过家家,干啥要毁了经典好歌,这个看到任达华死相了。
主要是看陈奕迅翻唱的主题曲,这个要给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