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滨口龙介
主演:平野铃,佐藤亮,伊藤绫子,田山幹雄,手塚加奈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2
简介:年轻恋人兼剧场拍档携手编导新作,可惜旧心结未解,新分歧又浮现,她渴望沟通,他却紧闭心扉。二人犹如两架并行列车,方向相近却总是若即若离,随时分道扬镳。排戏期间适逢战争蓄势待发,演员各持立场而顿生磨擦,公演面临重大危机。 滨口龙介的漫长电影初尝试,与他执教的戏剧学院学生共同创作,通过绵密对白和诗歌,探讨人际关系复杂面..详细 >
「某一天晚上全世界同时进入午夜」「野口小姐选好了这一天作为深夜DJ」「向全世界的人传达爱的信息」
tag:日本,2012。滨口表演论的完美体现,对非职业演员的提升堪称神奇了(所以滨口这个表演论绝对是影史级别的突破啊)。也是《驾驶我的车》里排练-演出的元剧场模式的首次大规模展示。不过这个片长无异于自杀行为,这得多有耐心才能把4个小时看下来……所以《驾驶我的车》能这么红,恰好是滨口在狗血情节剧、超长“元剧场”中间找了个相对平衡点(而且实话说也挺长的……)。上部那个18分钟长镜头虽然技术有瑕疵但是真的也是神迹一般,以及下部结尾的电车戏也真是浪漫。想看那个136分钟版本了不知道是不是简练一些……
Oh shit,一部电影加一部话剧的量。伪纪实下的真电影,可能是滨口的花,他把换幕、演职员和结构都赋于话剧排练的叙述中,看似游离又始终追随。又见玻璃反射的叠化,从黑夜走向黎明的单一长镜头看呆。话剧开始时,才意识到这分割也是一种地球最后的夜晚。只是这里滨口并没有完全自信地抛弃观众,他依然有时给了台下观众的镜头而不是完全沉浸,这个问题在光之声最后的演唱会里也有,看似是不必要的脱离,但或许导演是想提醒我们观看戏中戏的身份。可见的夜以继日的元素,话剧演出、脱袜子、出走不知所踪以及月台上的重逢。滨口心思太细腻,话剧里说白得太多了却尽中要害,还是镜头更含蓄更意味深长。语言是一辆辆飞驰的列车,我看着窗外倒退的霓虹,却不知道会不会停靠你的站台。
写实和抽象结合得最自然的一部戏,而且最诚实。滨口导演非常善于捕捉日常中微妙的戏剧性,诗也很动人。
#后窗#好寂寞寥落的一部,像是未剪完的长片,带着实验性质的粗粝感。戏中戏,对爱,诗和亲密关系的讨论。男主角人格中的残酷和天真。那封“她已经回不去了”的情书。走向分叉的电车。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强韧与脆弱同在。
在台北戲院分開看的上下集,卻有種兩集都在結尾有非常神鏡頭的感覺,剛看完不久現在的感覺是比happyhour還要厲害的一部。
我的问题
看过
太长了,也太无聊了,可能是最不喜欢的一部滨口龙介。
惊叹于最后十分钟,却比看蔡明亮还难熬。非常怀疑四个小时的必要性,没有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提炼出某种诗意。
爱是什么?想要待在一起的心情。“为什么光有爱还不够?”“是啊,为什么呢?”“明明连前进的方向都是一样的。”“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的错......”有一些极为动人的片刻,但整体还是过于依赖台词叙事,对观众而言仍是过大的考验。
感觉戏中戏的部分可以全部拿掉
亲密,解作与他人的关系,也可以是与自己的关系。在连绵的对话里,我看见的,正是后者。我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亲密是我与我的难题。
對話流淌,創作和現實,歲月靜好和戰火紛飛。這部沒什麼擊中我的點,比起前半倒是覺得舞台劇還不錯。前半的話從黑暗走進黎明那個長鏡頭太美了。舞台裡男主角激昂唸詩那段本人從睡夢中驚醒感覺很有村本大輔漫才的味道。
前两个小时是工作坊真实写照,大段大段的对白,黎明前的长镜头看得我昏昏欲睡。后两个小时是NT Live,沉浸感极强,非常喜欢,莫名被悦子吸引。结局真是浪漫,滨口很擅长拍摄交通工具。
太长了、完全没必要的长
经历了某一个电影时刻…
三星半。鲜明的结构,前后两段舞台外和舞台上的情感表达却是相互蔓延的,亲密也是疏离。由于我分段观看的缘故,失去了在这两段之中无意识地陷入其模糊不清的边界的机会,这是我观影感受的损失。然而为了达到让观众陷入其电影魔力中的四小时片长,算是本片的缺点,前半段有剧情的无趣后半段完全记录一部舞台剧确实过于做作。
结尾好轻盈,像是胖胖橘猫的尾巴。
破晓夜路因为照度不足一度看得几乎放弃,又很矛盾,正是因为大量对白的延缓才带来了天光。整部电影可以分作剧场前与剧场映画,不断切入面向观众的机位又宣告它不只是剧场映画,而是观演关系。东亚政治局势作用到小剧场政治之中,在公共空间里展开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即是分轨列车,倚赖贴近的速度保持一段静止,随即各行各轨,高速远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某一天晚上全世界同时进入午夜」「野口小姐选好了这一天作为深夜DJ」「向全世界的人传达爱的信息」
tag:日本,2012。滨口表演论的完美体现,对非职业演员的提升堪称神奇了(所以滨口这个表演论绝对是影史级别的突破啊)。也是《驾驶我的车》里排练-演出的元剧场模式的首次大规模展示。不过这个片长无异于自杀行为,这得多有耐心才能把4个小时看下来……所以《驾驶我的车》能这么红,恰好是滨口在狗血情节剧、超长“元剧场”中间找了个相对平衡点(而且实话说也挺长的……)。上部那个18分钟长镜头虽然技术有瑕疵但是真的也是神迹一般,以及下部结尾的电车戏也真是浪漫。想看那个136分钟版本了不知道是不是简练一些……
Oh shit,一部电影加一部话剧的量。伪纪实下的真电影,可能是滨口的花,他把换幕、演职员和结构都赋于话剧排练的叙述中,看似游离又始终追随。又见玻璃反射的叠化,从黑夜走向黎明的单一长镜头看呆。话剧开始时,才意识到这分割也是一种地球最后的夜晚。只是这里滨口并没有完全自信地抛弃观众,他依然有时给了台下观众的镜头而不是完全沉浸,这个问题在光之声最后的演唱会里也有,看似是不必要的脱离,但或许导演是想提醒我们观看戏中戏的身份。可见的夜以继日的元素,话剧演出、脱袜子、出走不知所踪以及月台上的重逢。滨口心思太细腻,话剧里说白得太多了却尽中要害,还是镜头更含蓄更意味深长。语言是一辆辆飞驰的列车,我看着窗外倒退的霓虹,却不知道会不会停靠你的站台。
写实和抽象结合得最自然的一部戏,而且最诚实。滨口导演非常善于捕捉日常中微妙的戏剧性,诗也很动人。
#后窗#好寂寞寥落的一部,像是未剪完的长片,带着实验性质的粗粝感。戏中戏,对爱,诗和亲密关系的讨论。男主角人格中的残酷和天真。那封“她已经回不去了”的情书。走向分叉的电车。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强韧与脆弱同在。
在台北戲院分開看的上下集,卻有種兩集都在結尾有非常神鏡頭的感覺,剛看完不久現在的感覺是比happyhour還要厲害的一部。
我的问题
看过
太长了,也太无聊了,可能是最不喜欢的一部滨口龙介。
惊叹于最后十分钟,却比看蔡明亮还难熬。非常怀疑四个小时的必要性,没有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提炼出某种诗意。
爱是什么?想要待在一起的心情。“为什么光有爱还不够?”“是啊,为什么呢?”“明明连前进的方向都是一样的。”“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的错......”有一些极为动人的片刻,但整体还是过于依赖台词叙事,对观众而言仍是过大的考验。
感觉戏中戏的部分可以全部拿掉
亲密,解作与他人的关系,也可以是与自己的关系。在连绵的对话里,我看见的,正是后者。我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亲密是我与我的难题。
對話流淌,創作和現實,歲月靜好和戰火紛飛。這部沒什麼擊中我的點,比起前半倒是覺得舞台劇還不錯。前半的話從黑暗走進黎明那個長鏡頭太美了。舞台裡男主角激昂唸詩那段本人從睡夢中驚醒感覺很有村本大輔漫才的味道。
前两个小时是工作坊真实写照,大段大段的对白,黎明前的长镜头看得我昏昏欲睡。后两个小时是NT Live,沉浸感极强,非常喜欢,莫名被悦子吸引。结局真是浪漫,滨口很擅长拍摄交通工具。
太长了、完全没必要的长
经历了某一个电影时刻…
三星半。鲜明的结构,前后两段舞台外和舞台上的情感表达却是相互蔓延的,亲密也是疏离。由于我分段观看的缘故,失去了在这两段之中无意识地陷入其模糊不清的边界的机会,这是我观影感受的损失。然而为了达到让观众陷入其电影魔力中的四小时片长,算是本片的缺点,前半段有剧情的无趣后半段完全记录一部舞台剧确实过于做作。
结尾好轻盈,像是胖胖橘猫的尾巴。
破晓夜路因为照度不足一度看得几乎放弃,又很矛盾,正是因为大量对白的延缓才带来了天光。整部电影可以分作剧场前与剧场映画,不断切入面向观众的机位又宣告它不只是剧场映画,而是观演关系。东亚政治局势作用到小剧场政治之中,在公共空间里展开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即是分轨列车,倚赖贴近的速度保持一段静止,随即各行各轨,高速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