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容月貌

Jeune & Jolie,我要…17岁(港),美丽.诱惑(台),年轻与美貌,17岁,Jeune et jolie,Young & Beautiful,Just 17

主演:玛丽恩·瓦科特,热拉尔丁娜·帕亚,弗雷德里克·皮耶罗,方丹·拉瓦特,约翰·雷森,夏洛特·兰普林,娜塔莉·理查德,伊莲娜·扎贝斯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3

《花容月貌》剧照

花容月貌 剧照 NO.1花容月貌 剧照 NO.2花容月貌 剧照 NO.3花容月貌 剧照 NO.4花容月貌 剧照 NO.5花容月貌 剧照 NO.6花容月貌 剧照 NO.13花容月貌 剧照 NO.14花容月貌 剧照 NO.15花容月貌 剧照 NO.16花容月貌 剧照 NO.17花容月貌 剧照 NO.18花容月貌 剧照 NO.19花容月貌 剧照 NO.20

《花容月貌》剧情介绍

花容月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伊莎贝尔(玛丽恩·瓦斯 Marine Vacth 饰)是一名17岁的妙龄女孩,拥有着靓丽容貌和美好肉体的她对“性”有着一番独特的见解。一次偶然中,伊莎贝尔遇见了一位游客,就这样,她寥寥草草地献出了自己的处女之身,之后,伊莎贝尔在探索“性”的道路上一路走远。 在网络上出售自己的性感照片、利用肉体换取金钱,在做着这些勾当的同时,伊莎贝尔依旧是同学和家人眼中的纯洁少女。一位老年嫖客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伊莎贝尔,她不禁想要在年长的他的身上寻找亲情的依赖,不幸的是,在一次交易中,老年嫖客突发心脏病死亡,警察很快就找到了伊莎贝尔家,她所作的一切都在此时被公之于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暗月传说深林抢案#LuimeliaSeason1瓦尼塔斯的笔记第二季新盖塔木星上行留守的成长年年有余绝色神偷杨贵妃秘史强渡乌江之对岸后窗惊魂父亲与伊藤先生再见初恋以眼还眼女导演连环杀人案抓人游戏通灵王FLOWRS死亡游行印度夜幕航向热带岛屿的冰山交换记忆记忆神探第四季我们的连队画舫风云副总统第一季万王之王凡尔赛玫瑰吉屋秦皇疑冢

《花容月貌》长篇影评

 1 ) 由伊莎贝尔和德国小哥在沙滩上的第一次想到的

伊莎贝尔和初恋情人(?

)德国小哥菲利克斯在沙滩上颠倒衣裳的时候,另一个伊莎贝尔皱着眉头站在一旁,仿佛灵魂出窍般看着在自己身上抽动的菲利克斯......看这段的时候有点不懂,今天翻开书摘看到以前摘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一段才释然:这一次,她并没有被她自己的销魂的情欲所压倒。

她躺着,两手无力地放在他的臀部的拱动非常可笑,她强烈的渴望着自己的欲望在那种片刻排泄的样子是滑稽的。

是的,这就是爱,这可笑的两臀的拱动,这可怜的、无意义的、润湿的男性象征的萎缩。

这就是神圣的爱!

毕竟,现代人蔑视这一行为是有道理的,因为这只是一种把戏。

有些诗人说得很对,创造人类的上帝,一定有一种犯罪的幽默感,他创造了非常理性的人类,而同时却逼迫人类做这种可笑的姿势,而且驱使人类盲目地追求这可笑的把戏。

甚至连莫泊桑都觉得爱情是耻辱的、没落的。

世人看不得床笫间事,但却又总乐此不疲。

 2 ) “十七岁”的现代传奇

“十七岁”的现代传奇欧宗的新片看似讲述青少年卖淫的敏感故事,其实青春才是主角,十七岁和兰波,这部电影简直可以算是一次文本分析或者exposé。

就像片中的伊莎贝尔出门卖淫时跟父母说自己去准备exposé(课堂报告)一样,欧宗的这部片子也给面对十七岁青春的众生相做了一次“曝光”(exposé)。

片中伊莎贝尔的课堂戏只有一场,就是全班同学围绕着兰波的名诗《传奇》各抒己见,这些刚刚开学的十七岁少男少女刚过完暑假,也许刚刚在某个度假地经历了一场只有两个月生命的恋爱,他们是十七岁面对兰波的“十七岁”:传奇一我们并不当真,当我们年方十七。

——一个美妙的晚上,去他的柠檬水和啤酒,去他的吵闹咖啡厅灯火熠熠!

——我们去散步道绿色的菩提树下悠游。

菩提树闻起来芬芳在六月的美好夜晚!

空气有时如此温柔,弄得我们闭上眼皮;带着种种声息的风,——城市并不遥远,——有葡萄藤的香气和啤酒的香气……二——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小小一团暗沉天空,环绕着一根小树枝,刺上了一颗正以轻柔的寒颤熔化的坏星星,微小而白皙……六月的夜晚!

十七岁!

——我们让自己微醺。

汁液是香槟,冲上你的头……我们胡言乱语;我们感到唇上有一个吻在那里悸动,如同一只小小的野兽……三经过一个个传奇的鲁滨逊的疯狂心脏,——当一盏昏暗路灯的光亮里面,走过一个哼唱着迷人小调的姑娘,在她父亲吓人的假领子的阴影下面……而且,因为她觉得你极其幼稚,正踩着小皮靴一路小跑,她一下子转身,敏捷又伶俐,——短歌咏叹就在你的唇上死掉……四你恋爱了。

一直被赞美到八月。

你恋爱了。

——你的商籁让她发笑又开心。

你所有的朋友都离开了,你是死皮赖脸风度缺缺。

——然后钟爱的人儿,一天晚上,屈尊给你写了信……!

——这天晚上……——你回到咖啡厅光彩熠熠,你点上啤酒或者柠檬汁……——我们并不当真,当我们年方十七而我们散步的地方满是绿色的菩提。

诗里的on可以是“我”,可以是“我们”,也可以是更宽泛的“人”或者“人们”。

我们通常会把这首诗看作是兰波的自述,但1870年夏秋之际的兰波尚未年满16周岁,除去自传性的因素,这首诗是对“十七岁”的一种假想,所以全诗一直用一般现在时,这是对普遍状态的描述。

于是我们有了三种认识:片中十七岁少年对“十七岁”的认识,尚未年满十七的兰波对“十七岁”的认识,片中早已过了十七岁的成年人对“十七岁”的认识。

十七岁,法定成年的前一年,十七岁,最接近成年的未成年人。

三种人有三种不同的心态:憧憬、不自知、怀念与渴望。

十七岁的少年被允许甚至鼓励恋爱(连做爱也是默许的),成年人则是另一个世界,片中伊莎贝尔对好友谎称自己谈了一个35岁的男朋友,她的父母大约是五十岁,她顾客的年龄则是十七岁的两倍、三倍或者四倍。

欧宗刻意选择这些数字来制造典型年龄和典型心态,看来他自己对“十七岁”也非常敏感,非常在意。

客人中笔墨最多的是乔治Georges,他大约70岁左右,风度翩翩,伊莎贝拉也觉得他最为温柔,所以宁愿多会会他。

这个不知姓氏的Georges,总让我想起巴塔耶,想起《眼的故事》,少年总是会被父母抓住,卖淫或者性爱狂欢,但欧宗似乎不想用什么套路,没有任何仪式性的东西,乔治说起自己和女儿的亲情缺失,伊莎贝尔也并不附和,虽然她和父亲之间的亲情缺失可能更加严重。

我们也无法说伊莎贝尔的卖淫是“恋父情结”或者“父爱缺乏”的补偿,她面对年龄和庄严程度都类似父亲的心理治疗师并不严肃,甚至问起了他的“价码”,问是不是可以“当场付现钞”。

后来的谈话治疗中,在一个类似忏悔或者SM仪式的镜头里,伊莎贝尔终于哭了,她还是无法面对乔治在做爱中的猝死,但这一切都那么偶然,那么漫不经心。

当真还是不当真?

是否sérieux的问题真是个“严肃”的问题。

欧宗这部片子并不是那么“严肃认真”,比起上一部DANS LA MAISON(国内译为《登堂入室》),他这一部电影显得非常随意,并没有试图揭示什么或者反映什么。

这个题材对法国人来说并不是那么敏感,甚至片中的警务人员都并不是那么当真,他们只是告诫伊莎贝尔,这么做来钱快,不过风险也不小啊。

伊莎贝尔不必为乔治的死亡负责,不受任何惩罚,甚至她卖淫挣来的钱也都还是她的,只不过她还没成年,这笔钱交给她妈妈保管。

欧宗似乎是想用这种随意来表现十七岁的随意,似乎是在表示,不用那么严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至于片中母亲和许多观众会问的问题:为什么伊莎贝尔要去卖淫?

她家是典型的法国底层中产家庭,有车有房,有和好友一家共享的度假别墅,甚至在婚姻和性爱问题上也那么布尔乔亚,母亲大概是和好友一家的男主人有染,虽然那家的女主人并不知情,而伊莎贝尔的继父?

他可能并不在乎。

伊莎贝尔不缺零花钱,父亲除了赡养费,每年也会给她两次零花钱,不多不少正是500欧,差不多是伊莎贝尔卖淫一次的收入,但心理治疗师试图就此打开缺口的时候,她明确暗示,跟这个没关系。

但实情如何?

我们并不知道。

也许是巴黎的布尔乔亚生活太无趣了,也许就是青春期欲望和金钱本身的诱惑,但我们并不知道,伊莎贝尔自己大概也说不清。

但欧宗把片子分成四季然后还要专门打上字幕的做法提醒了我们,他也许是在揶揄侯麦,这部电影可以看作一部微缩的、欧宗版的“四季的故事”,海边的少年恋情,中年男女的感情问题,等等。

但一切都是以更加轻盈无序的方式展开的,不像侯麦,这部电影里欧宗并不试图给出什么安排和解释,影片像生活本身一样,有问题,但我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找不到社会根源,也找不到心理根源。

说到对侯麦的反讽,不能不提《克莱尔之膝》,那里中年的男主人公一直想要爱抚克莱尔的膝盖,这强烈的欲望折磨着他,他对克莱尔小妹妹的强烈爱火并没有太大感觉,偏偏对他不冷不热的克莱尔,燃起了他最强烈的欲火,但克莱尔有一个同龄的爱人,一个同样大概是十七岁的男孩子。

欧宗这里,伊莎贝尔既不爱老男人,也不爱同龄小伙儿,想碰她吗?

可以,请掏300欧。

最后她终于又重新回到了乔治“马上风”死去的那个旅馆房间,乔治的妻子付钱请她一起进去坐坐,她告诉伊莎贝尔,她和乔治相遇,也是十七岁。

十七岁,十七岁,等到四个十七岁过完,我们大概也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生命的两端我们触不到它,十七岁的时候我们搞不懂它。

最后我们醒来,不知道是否一切都只是一场梦幻和想象,八月结束了,菩提树的花早已在六月绽放然后凋谢,也许我们只能走进咖啡馆或者电影院,或者面对一张正绽放在十七岁的脸,然后迎面而来,曾经闻到的菩提树的花香和全部十七岁的记忆。

当然,这个电影如果你还没看,倒也不必看了,咱们还是再读一遍兰波这首通篇是ABAB交韵的诗吧:传奇一我们并不当真,当我们年方十七。

——一个美妙的晚上,去他的柠檬水和啤酒,去他的吵闹咖啡厅灯火熠熠!

——我们去散步道绿色的菩提树下悠游。

菩提树闻起来芬芳在六月的美好夜晚!

空气有时如此温柔,弄得我们闭上眼皮;带着种种声息的风,——城市并不遥远,——有葡萄藤的香气和啤酒的香气……二——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小小一团暗沉天空,环绕着一根小树枝,刺上了一颗正以轻柔的寒颤熔化的坏星星,微小而白皙……六月的夜晚!

十七岁!

——我们让自己微醺。

汁液是香槟,冲上你的头……我们胡言乱语;我们感到唇上有一个吻在那里悸动,如同一只小小的野兽……三经过一个个传奇的鲁滨逊的疯狂心脏,——当一盏昏暗路灯的光亮里面,走过一个哼唱着迷人小调的姑娘,在她父亲吓人的假领子的阴影下面……而且,因为她觉得你极其幼稚,正踩着小皮靴一路小跑,她一下子转身,敏捷又伶俐,——短歌咏叹就在你的唇上死掉……四你恋爱了。

一直被赞美到八月。

你恋爱了。

——你的商籁让她发笑又开心。

你所有的朋友都离开了,你是死皮赖脸风度缺缺。

——然后钟爱的人儿,一天晚上,屈尊给你写了信……!

——这天晚上……——你回到咖啡厅光彩熠熠,你点上啤酒或者柠檬汁……——我们并不当真,当我们年方十七而我们散步的地方满是绿色的菩提。

 3 ) 十七岁时我们年少轻狂

当我们17岁时我们在做些什么,毕竟我17岁时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看完电影第一个冒出的问题即是这个。

屏幕上这个17岁的小姑娘Isabelle做的事似乎惊世骇俗,但又并非难以理解,甚至会有些许共鸣。

我的答案显然比Isabelle逊色太多,少了巴黎地铁口的忐忑,高级酒店的彷徨,更没有什么深夜酒会的迷离。

不过在我看来,全世界的青少年这段时间做的都是同一件事。

如果说婴儿时期第一次的直立行走是成为自然人的物理性标志,那么青少年时期第一次的性体验就是成为社会人的心理性标志。

他们的身体在发生变化,他们的思想在发生变化,这一切变化是前所未有的未知,而对于他们则是新鲜的好奇。

只不过西方人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他们的方法更加直接并且接近本性,而东方人如我们不管是之前的格物致知还是如今的投身题海,尽管是间接通过其他媒介,最终还是殊途同归——寻找自我。

Ozon这部影片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但能看出他要说的话并非仅限于这个故事,他是我很佩服的法国导演,能从很普通的一件事做剖面引申到相关的其他事情,就像切面包,一刀下去佐料成分清清楚楚,动作从容流畅精致并且面面俱到。

故事主线就是一个时值青春期的少女通过性寻找自我。

我不同意将此称为援交,因为援交的重点在于肉体交换金钱之后的金钱交换虚荣,Isabelle虽然也是为了获取金钱,但是她并未随即花掉,她更需要的是由此获得的自我价值。

年轻的女主角演技准确自然,从她的第一次直至在戏院遇到George前的所有性经历,都是面无表情,她并非在享受,她是在困惑在探寻,就这样吗,还会怎样?

每次临走前从桌台上轻轻取走的300欧元更像是猎人狩猎成功的奖章。

故事主线虽然简单,旁支却可称得上丰富。

Isabelle的母亲得知她每天下午的真实“工作”后崩溃质问她理由。

Isabelle回答很简单,这是我的生活。

如此的回答在无意撞到母亲与其好友丈夫的暧昧举动后在观众看来也合理许多。

母女二人晚上在房间对话,母亲疑惑道我也有17岁在你的年纪我可不会这么做pute(妓女),女儿反驳道那你不是pute吗并直指母亲的隐情,母亲无法回答只好留下一句tu me fais peur(你真让我害怕)而尴尬离开。

随着故事展开我们知道,原来Isabelle家是重组家庭,Isabelle如此惊世骇俗的行径似乎有了些合理的解释,母亲最终无奈的问道,你这样是因为我吗?

Isabelle晚归后与继父的对话及暧昧眼神,让人也是背后一凉,真如看到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

如此重组家庭以及父母对婚姻的不忠对子女的影响完全展现出来,Isabelle的行为也更加自然合理,对自我的忠实就是忠于不断的对自我的探寻。

虽没有明显置评,Ozon同性恋的身份似乎对此更加认同。

值得一提的是Ozon在如此可称作小品的影片中对细节的处理仍然十分细腻,Isabelle初次与George见面为进入高级酒店而换的一身职业装并不合身——有可能是偷妈妈的来穿,穿着高跟鞋走路也是生疏的很,在酒店走廊步履蹒跚,初次见面忐忑寒暄。

而几次之后的见面,Isabelle显然更加游刃有余,梳妆更加熟练,在酒店走廊的脚步也轻盈起来。

而令Isabelle愤怒的一次交易,在她进酒店时镜头掠过显示那是在一家2星级普通旅馆,走廊狭窄门锁陈旧房间的光线明显也暗了许多,因此那个粗鲁的男人最后的赖账也真实了许多。

Isabelle回归正常生活后也尝试交往了一个男友Alex,他们开始于Alex试探的询问,Isabelle浅浅的一笑显得Alex只像个幼稚的讨糖果的小孩。

Isabelle之前的大胆经历似乎也在这里说明,她要的是急速超逾同龄人的成熟,是青春期少男少女共同的渴望,尽快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掌控这个世界的能力,以对抗加于他们束缚的来源——家庭中的父权。

而对于同龄的Alex,Isabelle早已经掌握游戏的主动权,对于他的离开,Isabelle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吧。

另外还想一提的是欧洲人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得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理性,理性诞生科学,理性诞生哲学,西方的一切物质精神都基于此而建成。

影片中Isabelle的事情被母亲发现后是全家人积极的应对,心理医生亦起到很大作用,如果发生在还是绝对感性的中国,恐怕道德审判会远多于探源求因。

Ozon在影片中倍加推崇的引用了奇才诗人兰波的诗句,今日一见,觉得确实胜于米兰昆德拉对于青春的“舞台论”,也就摘录如下吧,法语非常精准的描述了青春,中文翻译的不太到位,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百多年前的诗人之手:On n'est pas sérieux quand on a dix-sept ans. 十七岁时我们年少轻狂
- Un beau soir, foin des bocks et de la limonade, -美好的傍晚,啤酒和汽水
Des cafés tapageurs aux lustres éclatants ! 一间间灯火绚烂的喧嚣咖啡馆
On va sous les tilleuls verts de la promenade. 我们走在绿荫菩提树下的步道上

Les tilleuls sentent bon dans les bons soirs de juin! 六月美好傍晚的菩提树香气迷人
L'air est parfois si doux, qu'on ferme la paupière. 空气有时甜美到令人闭上眼睛
Le vent chargé de bruits - la ville n'est pas loin - 风中夹带着嘈杂声- 城市就在不远处
A des parfums de vigne et des parfums de bière... 还有葡萄园和啤酒的气息。。。

Ce soir-là..., - vous rentrez aux cafés éclatants, 那天晚上。。。

你再度回到绚烂咖啡馆
Vous demandez des bocks ou de la limonade... 点了啤酒和汽水
- On n'est pas sérieux quand on a dix-sept ans -十七岁时我们年少轻狂
Et qu'on a des tilleuls verts sur la promenade. 绿荫菩提树在步道旁P.S.再多句嘴,对于青春的致敬应该是对那段困惑的岁月的感谢,而不是对那些年少无知的炫耀,赵导演和郭导演你们的电影会作为这个时代的标注被记在耻辱柱上的。

 4 ) 法国《花容月貌》:错误的事情,女主就算再美丽,也是错

《花容月貌》由朗索瓦·欧容编剧、执导,玛丽恩·瓦斯、杰拉尔丁娜·帕伊亚、弗雷德里克·皮埃罗、约翰·雷森等主演。

电影用四个季节的画面和四首歌,描绘了一个17岁法国少女的生活经历。

豆瓣评分7.4分。

1、夏天,少女在观察自己

这年夏天,伊莎贝尔十七岁。

小镇靠海,午后的阳光照射在沙滩上,发出金灿灿的颜色。

在这个燥热无比的夏日,情窦初开的伊莎贝尔和一位德国男生陷入了爱河。

他们在夜晚看海,当月光洒满湖面的时候,他们在沙滩上相拥亲吻。

十七岁的时光夹杂着懵懂和好奇,在一句句情话之间,伊莎贝拉肆意地窥视世界的模样。

很快,少女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言语交流,她希望能够有一些更加深入的交流。

于是,面对男友提出的建议,她没有抗拒,她欣然接受。

海水拍打着海岸,当浪花和漫天的月光搅在一起的时候,她隐约看见了自己。

她看见自己站在一边,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仔细观察着他们。

她顺着自己的目光,看到了自己。

那一瞬间,她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感受不到,她只是看着自己,揣摩着自己的心思。

渐渐地,她感到疑惑,感到失落。

她开始明白,这不是她想要的,爱情戛然而止,离开的小镇的她一句话都没有留下。

她只想重新认识自己。

开始认识自己,才是人生真正成长的第一步。

那个浪漫的夏天,开始于她和一位德国男生的相爱,终止于她对自己的观察。

2、秋天,冬天,少女沉溺于人生体验

她是巴黎一所高中的一个学生,面容姣好,身材苗条,一件简单的咖色休闲外套,满是青春与活力。

她是一个沉溺于交易网站中的少女。

她贩卖自己性感的照片,再选择和不同的男人见面。

她是十七岁的伊莎贝尔。

白天,她和普通学生一样,认真上课,和朋友打闹。

但是到了晚上,她会偷偷换上妈妈成熟的西装,为自己画一个精致的妆容,踩着黑色的细高跟鞋,去不同的地方见不同的人。

大部分时候,她不知道那扇门后面的男人是谁,她喜欢这种探险式的生活。

这天,她遇见了一个白发老人,她不介意,因为她想要从不同的人身上感受到不同的体验。

她把自己的双重身份处理的很完美,除了她自己,没有人知道。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

老人猝死,警方找到了她,并把她所做的一切都告诉了她的父母。

那层窗户纸,最终还是被捅破了。

秋意渐凉,少女的心如同枯黄的树叶一般,在风中不住地飘动,颤抖。

父母交涉无果,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

医生很感兴趣,自信地说着自己的推断,他认为,一定是同年父母离异导致她极度缺乏父爱,所以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推断很合理,解释也很到位,所有人都信了,除了伊莎贝拉。

“我只是想要体验不一样的感觉而已。

”她这样说着,推翻了所有的假定。

她不是为了感情。

名字是假的,年龄是假的,学校是假的,唯一用来联系交易的电话号码也是临时办理的,她从不留下任何真实信息。

她不是为了钱。

赚来的钱都被她存着,她不想要名牌包包,也不需要漂亮的衣服,她家庭优渥,生活富裕,她从不缺钱。

她这么做,只是为了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冬天快要来了,她想要做出点改变。

她开始当小时工,当保姆。

她开始试着和继父交谈。

她开始关注弟弟的成长。

但知道这件事的人总是对伊莎贝拉保持着怀疑的态度,人们都在怕她。

她又试图去爱谁,但还是失败了。

冬天终于来了。

她沉浸于过去,生活是一团死水,上面结了冰,万物不会复苏了。

3,春天,一切都过去了

伊莎贝拉找到了那张被她藏起来的电话卡,她激活了电话卡,收到了许多条短信,最后,她再次赴约。

只不过,这次不是一个男人,是一个女人——爱丽斯,那位去世的老人的妻子。

最后,爱丽斯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开始我会难过,后来我不会了,我想和他一样,去见不一样的人,但是我不敢。

”“可是你敢,你做了女人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我羡慕你。

”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暖阳会再次照射到少女的心里,那片结冰的死水,终于重获了生机。

家庭恢复了以往的轻松气氛,朋友还是那些朋友,伊莎贝拉继续上着自己的学,弟弟在为自己刚刚萌发的情欲所困恼。

人们原谅了这位十七岁的少女,却像是原谅了那些在自己脑子里一闪而过的罪恶一般。

春天来了,青春中的那些懵懂,那些空虚,那些歇斯底里,一切都过去了。

《花容月貌》这部电影表现有度,虽然镜头尖锐却又有节制。

在这部电影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对人生的体验态度,和一种正视欲望的勇气。

伊莎贝拉始终坚持着人生就是要用来体验的态度,不断的突破常规的界限,深入感受世界的各种存在。

这种态度,正和西方文学中的体验主义派相符——注重感官的体验,认为生活就是一种不断的体验。

伊莎贝拉的这种人生态度源自于她对自己欲望的正视。

如果说控制欲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那么,正视欲望,就是一个人开始成长,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电影中,正是因为她对欲望的那份暴露和直白,才会让人们从她身上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并原谅这个十七岁的少女所犯下的错误。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直面自己的欲望,也不是所有人,有足够的勇气可以过上人生体验派所向往的生活。

 5 ) 女性何时才能敢于自己的欲望?

最后乔治的遗孀的那句“如果我当时勇敢一些,不那么羞怯,我也希望男人有所花费才能做爱。

” 戳到我了。

这位优雅美丽的老人或许是人生中第一次付给他人三百欧去得到一次“她的想要”。

我不觉得女主可以被称为“妓女”,倒从她身上看出了些女性意识的觉醒吧。

她不缺钱,她只是认为付钱可以让关系简单一些。

既然付钱了,那就为你服务吧,么什么其它要求了对那个男人。

否则凭什么她要牺牲自己的感觉,只让那个男人得到满足?

(结合了女主第一次的经历得出的一个推测)。

男人通常射精后,那场做爱就结束了,两个人的互动最后却只以一方得到满足而终止。

女性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是在顺从于男人想看到的,他们理想中的女性的反应。

我也不知道女人是如何学会的,好像天生就会?

又或是,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在方方面面教我们应当如此?

一旦成为男女朋友关系,或夫妻关系,男人好像就可以掌握与控制着女人的肉体了。

婚内也会有强奸,以及“家暴”这种词的产生。

而一旦这具肉体开始衰老,男人便抛弃了她,不再欲望她,而可以通过金钱去得到年轻的肉体。

我挺羡慕女主对自己的身体的探索的,很勇敢。

但在这个社会里,如果女人如此,去追求自己的欲望,就只会得到电影里的那个词:妓女、荡妇。

这明明是不对的。

欲望这个词是男人来掌控与来定义的。

最后她醒的那一刻,让我觉得,我好像跟着她一起做了个梦。

我终于在她脸上看到了轻松。

最后,我觉得这一幕真美好。

或许她以后会体会到她的心情,而她却注视着那个她年轻时候不敢去成为的她。

男人们在这部电影里,是名副其实的工具人。

是电影中女性去探索自己情感与感觉的“道具”。

这倒与现实相反。

 6 ) 巨石下的暗流涌动

性真的是一个充满朦胧、神秘的东西,令人着迷、令人快乐,有时候令人焦虑和痛苦,特别是对于17岁的青少年。

当女主第一次体验的时候,眼神里透露出的是一种迷茫感,她对于这种禁忌的游戏充满了好奇,被这种体验所震惊。

女主好像发现了某种新奇的密码,她小心翼翼地做着为道德所不齿的事情,或者称之为“危险的游戏”,并从这种游戏中体验到新奇和刺激。

她真的太美了,又美又年轻,她很清楚这一点,并利用这一点,为自己挣得钱财和快感。

所有人都在刻意回避性的话题,而在这种压抑的社会语境之下,有多少热烈的火焰在燃烧着,有多少不安的心脏在跳动着,这是生物的本能,这种本能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类社会,在巨石的压迫下,暗流涌动、悄然绽放。

谁也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批判,谁也不应该因为想追求自身的愉悦而被贴上某种标签。

所有的一切,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时刻,遇到某种特定的场合,或者某个特定的人,而产生的化学反应。

然而在现有条件下,“脱轨”的性,终究会触动平静的水面,与生活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在这种矛盾中,每个人都应该找一个平衡点,卸下内心因性而背负的沉重的包袱,让生活的列车继续向前。

 7 ) 性,成长,与自我:《花容月貌》

   从“性”切入,来探索青春与成长,实在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视角,尤其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从文化传统、文艺作品还是从社会大环境,性与成长的主题探讨基本是缺失的,这也就注定《花容月貌》对于我们中国观众而言,有相当的理解难度。

我在初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也只是有感性的直觉上的摇撼,隐隐觉察一种说不出的精神层面的挑战。

  最先要说的是,我们绝不能拿着道德的标尺来评判《花容月貌》,就好比不能拿电子秤去量一棵树有多高,横竖都不得劲儿。

电影直击人的性、欲望、直感,这些都比道德来的要先验。

  影片顺着时间线,以夏、秋、冬、春四季为题,划分为四个篇章,每个篇章都对应着伊莎贝尔的性探索的不同阶段,大体归结为夏——初体验,秋——探险,冬——迷惘,春——释然,伊莎贝尔走过十七岁这一年青春的四季轮回,完成个体自我认知与建设的成人礼。

至于为什么选择“性”这样一个切入角度,呃…………女主真的很美艳啊~

夏——性之初体验  电影第一个镜头就点题于性。

在望远镜的视角中,伊莎贝尔沿着海滩走来,随后来到毯子上坐下,四顾无人后,偷偷解下自己的胸罩,仰躺下年轻的胴体来晒日光浴。

  这是一个窥视的镜头,带着色情的意味,如果我们注意音乐的话,会发现音乐并非青春片的调子,而是剧情性的,隐隐带有危险的感觉。

而女演员的一系列动作表情非常到位,将角色内心的丰富层次表现得恰到好处。

  此后伊莎贝尔与弟弟、妈妈的对话,都体现出伊莎贝尔带有青春叛逆性质的强烈个人意识。

“答应我不要告诉妈妈。

”“这与她无关,这是我的生活。

”当母亲建议邀请她的德国男朋友来聚餐,伊莎贝尔扔下一句“不要,太傻了”。

  有趣的是,伊莎贝尔也有一个通过望远镜偷窥德国男朋友的镜头,但与最开篇的镜头对比就能发现,伊莎贝尔眼中的偷窥画面是面光的,以海水为背景,明晃晃一片,虽然也是性,但“光明正大”得多。

  影片前七八分钟都浮于这些不痛不痒的青春期的性萌动,直到夜晚海滩做爱一场戏,伊莎贝尔的人物形象陡然拔升。

影片以超现实的手法,在伊莎贝尔的视线中凭空生出另一个自己,实现一种超然视角的自我审视:被压在男友身下的自己,在自己两腿中间不断耸动的男友的臀部。

伊莎贝尔的初夜体验是她一直想要的,但无爱、被动、机械、无快感不是她想要的,她冷淡地置身事外。

这种 “突兀”的转折,使伊莎贝尔的形象在灵与肉的分离中立体起来,真正的自我在悄然觉醒。

  其实这种体验我们并不陌生,原先苦苦希求的目的达成之后,在颁奖台上,在庆功宴上,在完事儿之后,仿佛会有潜在的自我发问:“这就是一直想要的吗?

这就是想要的自己的样子吗?

”但绝大多数人一闪念间就挥而去之,唯伊莎贝尔勇敢地面对内心最真实的自我——“不,这不是我想要的,这不是我自己。

”  性之初体验告一段落,伊莎贝尔的自我探索之旅,由此开启,她孤独、坚定,认同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与直觉,一路深入,曲径通幽。

(段落结尾,伊莎贝尔离开度假小镇,光影在脸上明暗交替,内心时过境迁……)

秋——性之探险  网上评论说女主角伊莎贝尔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是一个有超越性的人物,我深以为然。

我相信伊莎贝尔的角色形象来自欧洲存在主义思想的渊薮。

电影以伊莎贝尔为绝对核心,同时又保持着相当的克制和距离,不带有太多的感情和偏向,总是让镜头以旁观者的疏离姿态来观览伊莎贝尔的行色匆匆与冷冽的美颜。

镜头采用何种视角与距离当然是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个人风格,但也正是这种疏离与旁观,加重了导演欧容电影中的窥探与分析的味道,也使角色在环境与他人的衬托对比中更加个性鲜明、旗帜张扬。

  “秋”之段落,是整部影片的高能段落,“援交女”的伊莎贝尔以一身性感的职业装扮,走出地铁、穿过街道、进入酒店,与一个又一个嫖客发生纯粹的肉体交易,而后重新换上学生装束,泯于人海,游刃有余地在双重角色之间切换。

从一开始的紧张拘束,应对失据,到后来的坦然享受,伊莎贝尔在性的探险中越来越从容。

  本段落的高能不仅在于题材,更在于塑造了一个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不为钱财只为性体验的角色形象,这一角色形象是独一无二的,它如此有力地冲击着世间的道德规范和我们的固有观念,却丝毫不让人感到低等、媚俗,相反,伊莎贝尔的主体性如此之强,甚至让人望而起肃。

  主体性强的人是犀利的。

伊莎贝尔遵从自我最真实的直感和欲望,蔑视世间的虚伪和规范。

影片甚至着意为她打造了一双让人凛然生寒的眼睛:在行色匆匆中,她眼神冷傲、漠不关心;面对嫖客的不怀好意和男人的色情注视,她冷冷地对视回去,有时还会略带胜利的嘲弄;在日常生活中,美丽的眼眸下往往隐藏着孤独与落寞。

  影片对嫖客的表现,以以点带面的形式,重点描写了老乔治、抠门男、嘴贱男三个形象,在一片复杂污浊中刻意凸显出老乔治的绅士翩翩以及他对伊莎贝尔的温柔、平等相待。

  钱,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道具。

伊莎贝尔虽然并不为钱卖淫,但却对钱相当之重视。

影片中多次出现伊莎贝尔藏钱、数钱的细节,她因为嫖客少给两百块而懊恼不已,为了钱肯接受为嫖客提供口交服务的要求。

在这里,钱,并不是钱,伊莎贝尔在不自知中将钱赋予了“自我肯定”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意义,好比骑士的荣誉勋章,好比运动员的奥运金牌。

因此后来当母亲要把她的钱全部收缴捐给慈善机构,伊莎贝尔愤而离席,后来又坚持用自己卖淫赚来的钱付心理治疗费。

  但这一切注定只是一场成长过程中的实验性质的性探险,当老乔治突然死亡,伊莎贝尔顿时手忙脚乱、惶惶不堪,双重角色的生活大难临头。

冬——冲突与迷惘   先说一个本片在戛纳电影节的小插曲:导演弗朗索瓦·欧荣在电影节期间接受《好莱坞报道者》采访时,发表了“许多女人都有放纵自己去卖淫的幻想”“其实女人会更有代入感,因为很多女人都有性交易的幻想...这并不是说她们真的会去做,只是为了钱而上床是很常见的女性行为”。

这些过激言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法国各种宗教团体、女权团体全部表示愤怒和抗议,一直闹到此片八月法国上映都还在闹。

  欧容表示,尽管少女卖淫已经成为今天广泛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片中出现了大量裸露镜头,但《花容月貌》无意于做成社会问题电影,他只是通过一个特殊女孩的特殊经历展现成长之痛和生活之苦。

  性与金钱,是人类世界的两大原罪主题,任何年轻人如果过早地深入接触这两样东西,意味着过早地看清了这个社会的真面目,必然导致其人的早熟。

尤其对于伊莎贝尔这样不屑于中庸藏拙之道的人,过早的成熟意味着锋芒毕露的犀利、与世的格格不入。

冬之段落,主要就在于展现伊莎贝尔事发之后与周遭世界的矛盾冲突。

  冬之段落作为转折段落,非常之难以驾驭,既不能用力过猛,也不能蜻蜓点水,在这里,导演欧容体现出了他精湛的火候。

与网上的解读不同,我不认为影片是在将成人世界的虚伪、社会的道德秩序、父爱的缺失等作为主角的对立面进行严肃批判。

不论是母亲的故作姿态、继父的躲避责任、母亲朋友的防范、母亲的出轨、同龄人的青春无聊,导演都是点到为止,以一种法式中产阶级文化的关照和节制,容而融之于剧情素材。

  导演一以贯之地以伊莎贝尔为绝对核心,让她面对成熟世界对她的应激反应,置其于各类情境考验中,而我们的伊莎贝尔啊,可以说是拒不合作、我行我素。

一面是已然觉醒的自我认知,一面是虚伪、虚弱的道德秩序,如何继续走下去,如何处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伊莎贝尔的内心孤独而迷惘。

  母亲采取了各种教导方式皆无用处,最后想对伊莎贝尔剖心交谈。

母亲说:“我可以理解的,我也像你一样年轻过,做过愚蠢的事。

”伊莎贝尔挑衅道:“你也一样?

做过妓女?

”(伊莎贝尔对婊子、妓女等词汇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理解,并以此嘲讽社会)母亲毫不迟疑地回应以一巴掌,拾起母亲的威严:“我是你的母亲,伊莎贝尔,我理应担心,试图解决问题。

”面对威压,伊莎贝尔反戈相击:“我知道你和彼得的事。

”…………母亲最终败下阵来:“你令我害怕,伊莎贝尔。

”伊莎贝尔之所以拒绝合作,并非是无理的叛逆,而是人们都在以一种怜悯、纠错、居高临下的态度来试图胁迫改正她,而我们的伊莎贝尔啊,在性体验这件事上她并不认为自己有何罪过。

  与母亲的强势压迫不同,与社会的歧视不同,伊莎贝尔真正的得到慰藉反而是在嫖客乔治那里。

在与心理医生的聊天中,影片使用了全片少有的几个大特写镜头,让我们接近伊莎贝尔的内心。

心理医生问:“直至这男人的死?

”伊莎贝尔眼光暗下来,答道:“对……乔治……”心理医生:“你见过他多次吗?

这位乔治?

”伊莎贝尔:“是的。

”心理医生:“为什么呢?

”伊莎贝尔:“他人很好。

和他做更温柔。

没什么要求,只是爱抚……并看着我。

”讲到这里,伊莎贝尔流下眼泪。

伊莎贝尔说在乔治死后,她失去了欲望,感觉很脏,因为是自己杀死了乔治。

  老乔治是唯一让伊莎贝尔感到平等、理解、温柔的人,他的死去,伊莎贝尔深深地怀有负罪感,并触摸到了人生、生命等终极命题。

她的迷惘从而是形而上的、深层次的。

春——释然于怀  影片到最后一个段落,面临怎样收尾的难题。

前面说过,影片并不是一出严肃的正剧,不负有社会批判责任。

性,青春,成长,是影片的主题元素,伊莎贝尔是影片的绝对核心。

解铃还须系铃人,影片的收尾只能是着落于伊莎贝尔自身。

  如前所述,事发之后,伊莎贝尔与外界是矛盾重重的,内心是失落迷惘的。

  上一个段落的结尾,伊莎贝尔试图与外界和解,她尝试参加同龄人的聚会,尝试回归正常的轨道。

在五彩斑斓、轻狂放纵的年轻人群中,她提着酒瓶,松垮着肩,如一条游离在海底废墟中的鱼,曾经沧海,难为池水。

  和男友的短暂交往在一场欢爱之后瞬间变得寡淡无味,性爱,果然最能直达女人的灵魂吗?

  伊莎贝尔发现,她摆脱不了那个援交女的自己。

那么,重回过去又何妨?

伊莎贝尔重新插上手机卡,一连串的招妓消息催促而来。

  至此,除非神来之笔,否则就真到了无法化解的窘境。

  这个“神来之笔”迤逦而来,一袭风衣,一副墨镜,优雅高傲、贵气逼人,她是老乔治的妻子。

岁月赋予的沧桑睿智,使她成为全片唯一一个在气势上和主体性上压倒伊莎贝尔的角色。

  从剧作上来说,在影片最后的结尾段落敢于引入新人物,而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真的是神来之笔,不得不佩服创作人员的大胆和才华。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老乔治的妻子这一角色呢?

她凭空出现(前文对她没有任何铺垫),又凭空消失,伊莎贝尔一觉醒来,老乔治的妻子已然无影无踪,一切仿佛梦一场。

这突兀的相会、突兀的形象,我相信是导演故意为之,故意从现实层面往意义层面引导。

  我们与伊莎贝尔一样,心里想的是对乔治嫖娼致死的负罪感,这是社会固有秩序下从道德层面出发的顺理成章的想法,然而老乔治的妻子对此几乎是一笑置之,并说:“死于性爱是一件美事,不是吗?

”老乔治的妻子付钱让伊莎贝尔陪她去一趟乔治死去的房间,伊莎贝尔进入房间后,靠在门口不敢进去,说:“你想要说话还是让我脱掉衣服。

“伊莎贝尔甚至有些急切地想要接受老乔治妻子的羞辱,然而对方毫无此意。

  仔细回顾乔治妻子的话语,她说“你很年轻,而且非常漂亮”,“太漂亮了,我完全不敢想象”,“我也是在十七岁时遇到乔治的”,又说“如果我勇敢一点,别那么羞怯,我也希望男人有所花费才能做爱,但我从来不敢,我常常这样幻想。

现在我老了,必须成为付出代价的那个人了。

”她完全没有从世俗道德出发对伊莎贝尔进行评判(反而佩服伊莎贝尔的勇敢),而是站在人生的高度,从迟暮之人的胸怀,发出对伊莎贝尔青春美貌的赞叹,对年华逝去的慨叹,对爱情的回忆。

  只有从人生的高度,历经悔恨和遗憾,遍尝幸福与美好,以岁月赋予的豁达胸襟,才有资格说“年轻真好,青春美貌是最珍贵的,其他一切都是扯淡,要珍惜”。

一切道德、秩序、说教,都是虚伪无力的。

这也是电影的片名《Jeune & Jolie》的直译:《年轻与美貌》。

  影片的结尾之前,伊莎贝尔与迟暮的女神并排躺在一起,画面居中平分,两人中间几厘米,但却跨越了整个人生的长度。

而且也有镜像的手法在里面。

尤其是乔治妻子苍老的手轻拂着伊莎贝尔的光滑的面庞轮廓,不能不让人动容。

甚至整个段落都仿佛是年老的伊莎贝尔本人穿越时空对她进行了一番告喻,我们有理由相信伊莎贝尔在几十年的人生岁月之后活出如此的豁达从容、风韵犹存。

  影片多次运用镜像手法,以形成自我关照的镜头语言。

最后的结尾再次运用这一手法,镜中的伊莎贝尔忽然醒来,镜头摇到本人,伊莎贝尔对视着镜中的自己,室内空无他人,恍然若梦大抵就是如此吧。

最后,伊莎贝尔看向窗外,光线照亮脸庞,嘴角释然一笑。

  认识自我,承认自我,珍惜自我——我就是我。

这,是伊莎贝尔的青春成长故事。

更多的精彩影评分享,请关注公众号:寡人有点小文艺

 8 ) 美人的青春

第66界戛纳电影节开幕第二天,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新片《花容月貌》在德彪西剧院首映。

随后,导演带领着剧组主创一起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跟昨天《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盛况相比,欧容的发布会显得寂寥许多,作为法国本地导演,媒体上座率不到四分之三。

从提问的记者来看,缺失的主要是美国记者。

看来,即使本届电影节的评审团有那么浓郁的奥斯卡色彩,也不代表着美国媒体真的就对戛纳或是欧洲电影感兴趣了。

这部完全由新人担纲主演的电影,讲述了巴黎一名17岁少女以援交中老年男人来体验青春的故事。

虽然从剧情设置上看,也是残酷青春的题材,导演却没有对电影中的行为妄作评断,更把它做为一种情绪来观察。

且画面的呈现精致、细腻、唯美,令影片更多地是从人物感觉的变迁,而不是事件理性的戏剧上来描绘少女的成长这一过程。

被问到为何会回归到青春题材,欧容回忆起自己出道时拍过的一些片子,尤其是短片,那时经常和年轻人合作,最近由于一些工作机会,又接触到成群的年轻人,故萌生拍青春片的意图。

欧容的青春片跟加斯范桑特的非常不一样。

加斯范桑特喜欢贴近人物,喜欢引发好奇然后成全一些戾气。

欧荣则与人物保持距离,不仅他片中的人物之间,有着莫名的生疏,镜头与人物之间,也有着距离,这种距离早就观察与客观。

更显得人物的情绪复杂迷离。

本片中涉及到的卖淫,网上传播性信息等,不但令片中的父母震惊,也令某些记者感到担忧,问这是否属于欧容对观众的劝慰,让大家知道网络的危险性。

可导演不但没有教育观众的意思,还十分坦然地认为:“生活本身就是危险的。

”“没有什么无辜可言。

”说到底,信息的存在并不是谁在灌输,而是有人选择接受。

其实最令人惊艳的,并非一直作为噱头被关注的音乐,而是本片主演,90后的法国演艺界新人马瑞尼-瓦奇。

她15岁出道当模特,签署了法国最顶级的经济公司。

之前接触电影并不多,这是她第一次担任主演。

正如中文片名花容月貌一般,这个长相优雅纯美的女孩,属于被摄影机爱上的类型,她在大荧幕上的绝色灵动,注定会吸引着观众代替她完成表演。

 9 ) 复杂、细腻、美妙的故事

#《花容月貌》🇫🇷 剧情 情色 4/5看似三观炸裂的剧情,我看着却觉得很正常,能一定程度上理解女主的心理脉络,但终究无法深彻理解。

对于援交女、做鸡这类社会现象,其存在必然有其道理。

本片表现得理性而克制,冷静、细腻不带批判立场地叙述,多种人物关系混合,富有层次感,每个人物关系都可以单独展开分析:母女关系、女儿和继父、少女和老男人、小三和原配、奇妙的姐弟关系等。

这点非常对我胃口,值得反复品味。

伊莎贝尔想要什么?

也许是满足欲望、获取物质财富,很复杂,绝不仅限于此。

即使他们家还算富有,自己劳动赚的钱才是富有满足感的。

男人和女人在欲望方面都是一样的,都渴望与众多、不同的异性深入交流。

当伊莎贝尔无法从正常的恋爱关系满足富有刺激感、新鲜感的性欲时,那么她只能走向旁人看来的歧途。

不论多么深刻的爱恋,当坦诚相待、获得对方的肉体后,最神秘的那道面纱被揭开,便开始边际效用递减。

若无精神层面的联系,肉体关系注定无法持久。

伊莎贝尔唯独对那位老绅士情有独钟,也许就是因为只有他是“平等待之”,温柔、善解人意,会爱抚她。

本片着墨较多的是母女关系,我却对最后那场原配和小三的戏情有独钟。

老绅士和夫人17岁时便相爱,相守一生数十年。

老妇人说她早已看开了。

爱必然伴随着占有欲,但同时情爱也是泛滥的,她对于丈夫沾花惹草的行为表示理解,并表示“死在性爱途中,是多么美妙”。

她也想“各玩各的”,但顾虑太多,始终没有尝试过。

虽她有些无奈,但我认为她是一位有格局的、真正爱着老绅士的女人。

爱他就要尝试包容他的一切。

即使他死于与小三的交媾之中,她也要代替故去的他轻抚你的脸庞,去仔细端详他最后的性伴侣的模样。

这表明这对夫妻历经风风雨雨,双方精神的某些层面或已融为一体了。

翻豆瓣评论看到一句话,“做爱做多了,不懂爱却只懂做爱”。

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伊莎贝尔的心理,我认为带有太多偏见了。

说了这么多,我个牡丹只懂实操的,以上皆为深夜的喃喃自语罢了。

《我就是我,伊莎贝尔的四季》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6581609/

 10 ) 花容月貌

 Ozon在影片中倍加推崇的引用了奇才诗人兰波的诗句,今日一见,觉得确实胜于米兰昆德拉对于青春的“舞台论”,也就摘录如下吧,法语非常精准的描述了青春,中文翻译的不太到位,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百多年前的诗人之手:   On n'est pas sérieux quand on a dix-sept ans. 十七岁时我们年少轻狂   
- Un beau soir, foin des bocks et de la limonade, -美好的傍晚,啤酒和汽水   
Des cafés tapageurs aux lustres éclatants ! 一间间灯火绚烂的喧嚣咖啡馆
   On va sous les tilleuls verts de la promenade. 我们走在绿荫菩提树下的步道上      

Les tilleuls sentent bon dans les bons soirs de juin! 六月美好傍晚的菩提树香气迷人   
L'air est parfois si doux, qu'on ferme la paupière. 空气有时甜美到令人闭上眼睛   
Le vent chargé de bruits - la ville n'est pas loin - 风中夹带着嘈杂声- 城市就在不远处   
A des parfums de vigne et des parfums de bière... 还有葡萄园和啤酒的气息。。。

     Ce soir-là..., - vous rentrez aux cafés éclatants, 那天晚上。。。

你再度回到绚烂咖啡馆   
Vous demandez des bocks ou de la limonade... 点了啤酒和汽水
-   On n'est pas sérieux quand on a dix-sept ans -十七岁时我们年少轻狂
   Et qu'on a des tilleuls verts sur la promenade. 绿荫菩提树在步道旁

《花容月貌》短评

巴黎援交女心路历程,有些细节处理很不错。《登堂入室》太惊艳,相比之下这一部欧容就有些平庸了,虽然题材依旧争议,欧容依旧喜欢结构。三星半。

6分钟前
  • 尾生
  • 还行

21世纪的白昼美人只拍不评论,indifference makes the mystery,好棒。女主角好漂亮,欧容太会选人,还帮她配了春夏秋冬的Francoise Hardy。

11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怕是也只有看来这般淡然却富有风情的女子才有资格迷惘,失落的度过青春,却还叫你并不反感。

16分钟前
  • 笑着暴富
  • 还行

导演要表达的不难懂,要用解释也有很多可以讲,将女主角的行为归结为对青春的迷茫父亲离去的影响母亲出轨的不认同之类,但这样的书面化又好像太过于俗套。对这电影我只能肤浅地评一句,嗯,女主角脸不算漂亮,但总体挺漂亮

21分钟前
  • nikki
  • 还行

17岁少女想要了解世界,通过自己的身体,整部电影透着浪漫和洒脱的气息,好美。

25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青春版白日美人

28分钟前
  • slim
  • 还行

失望的夏、浪漫的秋、凋零的冬、老去的春,欧容谱写一首关于17岁敏感话题的青春四季歌。题材敏感,但既没有道德捆绑,也没有社会批判,整体细腻流畅。法国90后新星已成功出道,以玛丽恩的青春探索开头,最后以迷人的夏洛特·兰普林出场结尾,就像兰波的诗,轮回得惊艳漂亮。

33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女主应该不是性瘾患者,只是喜欢这样的游戏和体验。她能勇敢地抛却世俗偏见,实践自己的所想,这点就很酷。

35分钟前
  • 伦敦在逃火野丽
  • 还行

莫名契合心境

40分钟前
  • 今言
  • 力荐

一般但是很美

43分钟前
  • 呱呱
  • 较差

7.8 表面上是将少女援交的故事,但其实是讲这位青春期少女在朦胧中对性与爱的探索,是她寻找自我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蜕变期。摄影精致,画面构图美,但Marine Vacth长得更美。看的第二部欧容的电影,感觉比《登堂入室》更能让我接受。

48分钟前
  • JoshuaLi
  • 推荐

有些人就喜欢把花季美少女莫名其妙的性放纵说成是艺术和高尚行为,然而重点是花季美少女,稍微丑一点都不行。

53分钟前
  • 渡鸦
  • 较差

(6.5)没有理由可以作为一个理由吗?片名直译据说是“年轻”和“漂亮”,翻了半天才看到解释。

57分钟前
  • cliosong
  • 还行

四支歌,四个季节,来展现一个十七岁少女通过性来寻找自我的故事。欧容的片子一如他以往的作品那样松散随性而又精致优雅,冷静而有力,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总能把人物拍得极其性感,同时让人感觉捉摸不透。模特出生的本片女主玛丽恩·瓦科特有一种让观众着迷的气质,美得仿佛被摄像机无限宠爱

1小时前
  • 我是大皮哥
  • 还行

Ozon在《在屋内》后稍事休息般的轻手笔佳作,好看,挑不出毛病。

1小时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一切仿佛在6095号房间里做的一场梦。★★★★☆

1小时前
  • 坍塌
  • 推荐

欧容再是真爱这片也只能给到三星半。没有拔起来,差了一点劲,结尾兰普林出场确实让整个片子为之一振但是还是没有找到那个点,非常可惜,铺垫都全部到位了。

1小时前
  • 鬼腳七
  • 推荐

温和探索微末感性世界的伦理电影果然还是要欧洲导演(日本导演多是偏执派);单论观影感受就舒服到极致,一毫一厘都那么妥妥贴贴,情感浓郁到渗透了运镜时间;尤其胶片质感加成,连一件普通的橄榄色外套、皮肤上密密的雀斑都极为耐看;几个关键情节选用的插曲也妙不可言,瞬间营造出了高级氛围感。/ 话说有些天赋型导演大概靠对艺术直觉的敏感吃饭就绰绰有余,比如欧容。

1小时前
  • GIVIND
  • 力荐

莫名其妙浪费一个多小时。

1小时前
  • 孤单的_朝圣者
  • 较差

17岁援交少女日记,青春片伦理片再加上一点软情色,女主一张高冷婊汁脸,角色完成度太高。Ozon总是把人性看得如此透彻,把少女从体验人生的好奇到收手退出江湖的心境推理得合情合理。CharlotteRampling在片尾惊为天人的出现和VanessaRedgrave在赎罪的片尾一样震撼,因为结尾这出戏更加圆满

1小时前
  • 鴍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