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新版《宾虚》之前我已做好看烂片的准备,毕竟有59版珠玉在前,但看过之后,我没想到烂片可以这样烂。
1、灵魂。
59版电影与其说是宾虚复仇记,不如说是耶稣诞生受难记,一明一暗两条主线相得益彰,通过宾虚的个人经历来讲诉基督教的博爱与宽恕。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意识形态色彩过于厚重的电影,无论是宗教还是别的什么主义,但不得不承认宗教是59版宾虚的灵魂。
06版的电影删除了一切跟宗教有关的内容与情感,表面看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讨厌说教的习惯,实则失去了原著的灵魂,成了赤裸裸的一部兄弟复仇电影。
2、落难。
原著中,梅莎拉是罗马人,宾虚是犹太人,两人即使是好朋友,由于天生立场不同,在民族冲突中产生了裂痕,梅莎拉为了个人前途和罗马的荣耀最终落井下石陷害了宾虚一家人。
而新版电影中梅莎拉成了宾虚家的养子,因为爱上了宾虚的妹妹而受到养母的刁难,最终负气出走通过战功成为了罗马军官,为日后兄弟反目交待了根源。
原作中,宾虚的妹妹因为不慎碰落尾顶的瓦片砸晕了罗马的执政官,导致全家人蒙冤入狱。
新片让直接让宾虚和妹妹成为反抗者的帮凶,因为同情一位受伤的反抗者将其留在家中,结果引狼入室,该反抗者用弓箭刺杀罗马执政官失败后逃跑,宾虚一家人被捕。
表面看戏剧冲突更强了,实际减弱了宾虚受冤的成份,让人觉得他家人被抓是理所应当,观众很难产生同情。
更可笑的是,新片中罗马执政官强调:根据罗马法典,1个罗马人的性命=10个犹太人,死1个罗马人要用20条犹太人的命来抵。
而宾虚一家人犯那么大的罪,竟然没被钉十字架?
3、复仇。
原片中,宾虚被流放到战船后时刻不忘复仇,那种坚韧的毅力打动了舰长,所以战斗开始前舰长命令去卸掉了他的脚镣,他阴差阳错救了舰长,最终被凯撒赦免了罪犯身份,回到耶路撒冷进行复仇。
新版中直接省略了这个过程,且不说宾虚沉入大海后挣脱脚镣的情节是否合理,单说一个阿拉伯黑平民商人(?
),抬着一箱黄金就能请求执政官赦免一个囚犯?
而且这个囚犯的罪名还是刺杀执政官本人?
编导你当罗马法典是死的吗?
4、宽恕。
老版电影中,宾虚复仇后看着美莎拉死去,自己却仍无法拯救母亲和妹妹,心中充满了无处宣泄的仇恨,最终受到基督感化,战胜了自我,精神得到升华。
新版电影中大反派梅莎拉不仅没死,前一秒还拿着刀准备报复宾虚,下一秒就被宾虚的拥抱给感化了,扔下了刀。
基情战胜了仇恨,这TMD画风转变得也太快了。
更扯的是,结尾的大团圆结局,两兄弟又一次策马奔驰。
那一刻我想到了《还珠格格》——啊,啊,啊让我们红尘作伴过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5、人物。
59版电影中,据说有台词的人物就有100多个,许多人出场时间不长,话语不多,却着实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只有几句话的凯撒和宾虚的老管家。
一部文艺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主角像树干一样撑起了整个故事,还在于各类配角像枝叶一样丰满了整部作品。
新电影中删除了太多的人物,活生生把一颗枝繁叶茂的树砍成了电线杆子,实在无趣得很。
想想像,假如红楼梦中焦大、尤二、尤三、四春、刘姥姥等一众配角都不在了,只剩下宝黛钗熙和贾母,那还能称之为红楼梦吗?
6、音乐。
我一直觉得好的电影配乐,应该是在不同的情节有不同风格的音乐,但一定有一个主旋律贯穿其中,其它配乐与它和而不同。
成功的例子是卧虎藏龙,背景音乐有激烈,有轻灵,有深思,但抹不去的是淡淡的忧伤。
老版宾虚的音乐是很经典的,恰到好处的响起,悄无声息的结束,而且有自己的主线。
但遗憾得很,新版音乐杂乱无章,让人没有留下任何深刻记忆。
7、台词。
老版中诙谐的、深情的、哲理的台词在新版中一句没有。
8、演员。
我能吐槽新版电影演员长得很丑吗?
9、节奏。
老版3小时40分,新版2小时。
老板虽然长,剧情推进缓慢,但布景、人物、音乐都极其优美,台词没有一句多余,只要你能静下心来细细口味,一定会有惊喜。
而新版却没有给我这样的感觉,按说它应该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节奏更快,但遗憾得很,要不是后半部分的马战还有点可取之处,我简直都快睡着了。
两部片子风格完全不同,看老版电影的感觉像是和一个美丽的姑娘约会,你们谈天谈地还共进晚餐最终相拥而眠,虽然进展缓慢却让人回味。
看新版电影的感觉,就像你又约了一个火辣的姑娘准备共进烛光晚餐,这妞直接说:老板,直接开房吧,完了我还要去下一家呢。
1.竟然都很耶稣基督扯上边了……结局竟然是大团圆?
这不应该是"波斯王子-时之刃""埃及王子"式的兄弟撕逼+争王位啦争姑娘啦为荣誉而战啦的套路麽?!
搞毛线是大爱无疆?
2.男主这种"刺王杀驾"行为,只是被拉去船上做摇桨的船夫!?
这不科学啊!
被剁成肉酱更刺激些吧……当然全靠这五年积攒的臂力,才在最后的马车比赛中爬回去……3.没有复仇的复仇:男主这种温室中的花骨朵人设,好像"被纸上谈兵"的建文帝一样一样滴
我没看过前几次的,但我觉得评分不应该这么低啊。
罗马竞技场下有多少人的血。
摩根弗里曼的头发很出戏。
斗篷都想要啊。
犹大剪了头发超帅啊。
他老婆好洒脱啊(摊手一个人都没死的HE也不是很懂想表达什么。
都麻风病了,都被马踩了,一个没死。
不过原本想说母亲和妹妹被拖走那段做的不好,还自我安慰大概是想表现战争里没有人的死是不平淡的,后来看来是想为结局做铺垫,我想多了(摊手船上那段也挺好的,船撞过来啊之类的情节处理的都很好。
偶尔闪现了一下领导能力,大概就是脑子清楚。
然而也没怎么推动情节。
最后赛马那段刺激啊。
表达还剩几圈的海豚(?
效果也不错。
然而Revenge was never good,但又有谁真的拿得起放的下。
整体拍的感觉都很好,就是这个结局。
这么容易原谅感觉是因为一个人都没死😔。
They want blood, they are all roman. 弗里曼这次不够学识了,感觉应该一脸懵逼。
犹大的处世哲学一开始感觉还很不错,可惜最后没有坚守,倒是老婆很厉害,一直保持了下去。
处世哲学和狂热者(好像是叫这个?
有了冲突,冲突却也不明显,没有激化。
后来却被自己救的人害了,而且这里还坚守自己的原则。
犹大一点也看不出是个王子啊。
总体来说我还是挺喜欢这个电影的。
但就是这个结局扣一星。
作为一部经典电影的翻拍,太过随意成了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感觉,理想化的情节设计,让电影的剧情显得特别的幼稚,而且从中带给我们的思想启发与兄弟情谊,更让人觉得角色与角色之间关系处理的相当牵强,感受不到角色之间存在的内心感觉,少了很多让人切身体会的复杂感情。
电影走的更像是一种偶像剧套路,浮夸的演出渲染出来的剧情没有半点能让人动心的部分,各种堂而皇之约定成熟的情节更让故事变得毫无故事性可言,给人的感觉完全都是一些过场戏,空洞的丝毫体会不到半点东西,尤其电影当中又加入了基督教的成分,让这个史诗类的电影又多了一层乱七八糟的东西。
看的出电影主要的目的是渲染出两兄弟之间的情义,可是在我们看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两兄弟之间的反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而义弟塞拉斯根本对这个家庭也毫无亲情可言,作为两兄弟的母亲,并没有表现出对收养的这个罗马人有多么的苛刻,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些歧视与不满,况且还有多年的养育之恩,说负气就走就跑掉了,回来之后再一次见到这位义母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打,这样的角色给人的感觉太过自私任性。
这本是两个性格颠倒的角色,让义母变得自私冷酷不近人情才对,可以将角色的性格放在了被收养的罗马人身上,这点就是电影中再怎么叙述出如何的爱民如子不侵民不扰民,给人感觉也说不过去。
再就是电影中的主角宾虚了,这个人给我们的感觉有点太过懦弱了,即便是在船上当了五年苦力回来以后,仍然没有感觉到一丝改变,丝毫没有忍辱负重报仇雪恨的那种情怀,还是一往如故的天真与任性,怎么看怎么感觉不出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做起事来也随随便便丝毫不考虑后果,他更像是一个普通人而并非是一个英雄。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引领着整部电影走向一种平庸且枯燥的剧情当中,看不到电影中的任何亮点,只有数不完的小伎俩。
尤其是电影当中加入耶稣基督这样一个情节,让人感觉非常匪夷所思,既没有前情铺垫又没有剧情支线,硬生生的插了进来并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只是用行动感化了一下宾虚,但丝毫没起到任何作用,也许西方人总有一种对信仰传承的表达,于是乎在这部电影里面也让上帝感化了宾虚的复仇之心,让他放下了心中的仇恨,生起了一股怜悯之心,用内心的真诚来换回了义弟塞拉斯的仇恨之心,不得不说这种大爱的信仰所产生的威力是巨大的,只是在我们普通人眼中看来却感觉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如此简简单单的就放下来家国仇恨,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也许是没有信仰的缘故吧,我对于这种精神信仰类的东西不怎么感冒。
电影没有真正的呈现出罗马帝国的史诗感,唯一能够让电影有点感觉的只能是那两场场面戏了,第一个场面戏就是希腊海战,虽然没有为我们展现出海战的场景,但从主角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关于海战的部分场景,尤其是战船相互冲撞的镜头,给人一种相当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只是这段海战戏的时间太短,完全没有看过瘾的感觉。
第二个场面戏就是电影高潮部分的战车追逐戏了,作为一场比赛,精彩刺激的战车对撞和搏斗相当的夺人眼球,尤其是活生生的将人撵到扯下让人感到相当的震撼,只是几场激烈的冲撞以后,在最后宾虚与塞拉斯之间的对决就显得简单的多了,虽然也有被拖拽在地让车轮碾压的危险,但主角强大的主角光环瞬间就脱离了危险赢得了胜利,只是这场胜利给人的感觉来的太快太简单了,丝毫没有让人感觉到那种胜利的喜悦,也是因为这场胜利,让电影走向了一个没有结尾的结束。
由于耶稣的感召,宾虚内心充满了对博爱的渴望,在电影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作为耶稣继承者一样的人物存在,因此也磨灭了他作为一个英雄存在的形象。
所以电影中无法看到我们期待的宾虚作为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带领人民一起反抗罗马帝国的暴政,更没有看到他作为一个解放运动的先驱,为重新恢复自己的国家奋勇杀敌,只是最后带着他的那个受伤的义弟,漂泊他乡做起来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实在有点让人感觉可惜。
作为一部翻拍经典的史诗片,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为了缩减制作成本而不断缩水的制作场景,电影中几乎没有算得上的场面戏,更没有行军战斗的画面,唯一一个海战镜头还是主要的展现船体的内部,不得不说,电影为了减少开支而将镜头画面感做到了极致,电影唯一下大力气制作的大场面就只能算是最后的战车赛了,不过也是寥寥几分钟的时间,让人们看的很不过瘾。
电影的小成本预算就注定了扑街的命运,再加上演员们近乎单纯善良又幼稚的表演与对白,让故事的剧情苍白到空洞。
是不是每个犹太人都是那么的友好而放下心中的怨恨,因为在电影中我们感觉不到宾虚在家破人亡以后,对罗马帝国的那种复仇的仇恨,他除了向自己的兄弟讨要自己的家人以外,并没有做其他的任何事情,那种难以让人理解的地方就在这里,五年的苦力近乎在战争中死去,可是回到家以后在赢得战车胜利以后放下了心中的怨恨选择了漂流四方,这种心怀实在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因此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整个人都变得非常迷糊了,不知道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从兄弟之间的反叛再到兄弟之间的复仇,直至兄弟之间的和好如初,就这样其他的啥也没有了,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真心让人看不懂。
之前看到很多对此剧的批评,本来打算弃了,还是劝说自己去看了。
当年看“未来水世界”也是一样,满世界的嘲讽,各种批判,看过觉得还不错,甚至多少年之后重看仍觉得不错,可能是我品味不行吧。
说起这个影片,多数部分应该都是及格以上的,演技,剧情,特效,配乐都是水准之作,影评人过于刻薄了。
宗教的部分表现的太弱了,没有那种摄人心灵的博大胸怀,引不起共鸣,不如拿掉,多着力冲突的部分。
结尾曲很好听,女主的眼睛真漂亮。
《宾虚》 本来想要看的是1956年那部经典电影,但是阴差阳错的看到了这一部,只能说一般。
故事的背景是凯撒时代罗马军团政府耶路撒冷一带,当地的犹太教与罗马人产生冲突。
犹大宾虚(当地王子)是耶路撒冷犹太人温和一派,主张用温和的手段·解决罗马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冲突。
宾虚的好友梅萨拉从小住在宾虚家,且从小喜欢宾虚的妹妹,为了赢得面子与荣誉,宾虚参加了罗马军团,凭借战功一路升迁至耶路撒冷地区军团司令。
梅萨拉奉命镇压犹太人狂热分子的反抗,在与宾虚商量无果。
由于宾虚同情一个犹太狂热分子,而后此人竟然在宾虚家中袭击罗马长官,梅萨拉在无形的逼迫下将宾虚一家判罪。
宾虚成为罗马舰队的奴隶,在一次海战之后宾虚有幸被过路的商人救下,并且治好了濒临死亡的马匹。
同时,,梅萨拉成为帝国耶路撒冷最富荣誉的赛车手。
由于各种原因,二人在赛车场上相见。
最后宾虚击败了曾经的兄弟梅萨拉。
宾虚一直敬仰的耶稣被处以十字架死刑,给了宾虚一直以来以复仇为动力极大的震撼,于是他主动放下仇恨,最终与兄弟以及治愈的一家人团聚。
整体而言故事的脉络刻画的还是比较清晰的,即宾虚的前半生,以宾虚和梅萨拉之间的友谊为线索,穿插介绍了罗马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冲突、凯撒时代的公共活动赛车以及基督的诞生等等,尤其是描写赛车的画面,复刻了气势恢宏让人震撼的赛车比赛。
但是在人物刻画方面确是显得有些不自然,例如梅萨拉在被迫处决宾虚一家时的无奈,在赛车比赛上面对昔日兄弟的吃惊,以及最后突然出现的耶稣拯救,好像是一部宣扬基督的片子,令人费解。
「Hate, anger, fear. Those are lies they use to turn you against each other. When you set aside the hate they force you to carry, that's when you know love is our true nature.」「Faith brought you back to me. The same faith that kept you alive.↓That wasn't faith. Faith wasn't strong enough. That was hate. I became hate. That's what kept me alive.」「They deserve justice for what's happened to them.」「First to finish, last to die.」「No more killing. No more slaughter. I can't fight anymore. I can't hate anymore. All I can do is carry you.」
《宾虚》 (《Ben - Hur》) 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 一部经典影片的翻拍,没有看过59年的版本,这部俄罗斯导演的《宾虚》,是一部精致又震憾的电影,可是豆瓣评分只有5.9分,就象前几天看完《圆梦巨人》时的感受一样,很好的电影为什么没有得到一致的好评呢,真的很奇怪呢 我来说一说我觉得此部《宾虚》的好,这部片子的好,是很直观的。
影片既然是翻拍,情节上肯定不会弱,影片全长124分钟,国内删减版是114分钟,评价不高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看的是删减版呢?!
不得而知呢,但是看着影片的剧情,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难懂的,人物个性分明,事件原委很清晰,转折和递进顺理成章,理因不会让人有太多的误解。
本来对于罗马帝国的电影,不是太感兴趣,从《角斗士》后,太多此类的电影了,多了,就烂了。
可是这一部,自有其特色,这位俄罗斯导演镜头的运用真的很独到。
开场不久,很多热烈欢腾的场面,无论何时,你总能捕捉到主角的定位,那个镜头的美,似乎都是不经意中的回眸发现,纷乱中的定格,却是那唯美的画面,人物的脸庞的特写,再晃动的情景,你总能发现导演所要表达的那个美 在记述一些事件时,比如宾虚在黑暗中发现了犹太人并出手相助那场,就用稍稍晃动的镜头,手持镜头的感觉,让你体会现场的紧张,似乎把你也带入了真实的事件中。
而引出这件事件镜头却是从宾虚发现一串影子开始的,紧接着,就是转换到了宾虚的影子,从而引出了那些落难的犹太人。
导演镜头交接非常清楚,考虑了镜头衔接的连贯和优美,看得到导演的用心呢。
整部片中划船和最后的赛马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桥段,这两节,真是拍得太好了呢!
镜头以及光感的配合,太棒了!
划船那场,是宾虚被抓后轮为苦力,做了罗马人海上战船的划船手,在船舱的底部,虽然阴暗局促,但是导演给到的画面,每位划船手的表情,以及整个环境中的紧张氛围,没有因为狭小而混沌,反而更显张力,是导演的厉害之处。
赛马那场,是重头戏,赛场飘扬的沙尘,似乎成了表现的道具,时而模糊中隐现竞手们的表情,在各种激烈的碰撞中,忽隐忽现,忽现又忽隐,镜头推进,又似风沙全无,关键节点每一位竞者的情绪,跟着不断变化切换的镜头,让你的心也一起被牵着进了赛场。。。
《角斗士》是罗马竞技电影的开端,当时大气又残忍的现场,着实让人唏嘘赞叹,如今《宾虚》经过十几年观众的审美疲劳,仍能做出这等效果,我觉得实属不易了,真的很棒了!
豆瓣的评分,确实越来越失准了。
作为观众,可以把电影作为消遣,闲时随意看看,可是,如果是要在公众平台评价一部电影的话,我觉得,还是要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导演的作品,每一份劳动过后的果实,都是不易的。
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评判标准,但如果能从中发现一些闪光的点,请不要吝啬地说出来,找优点比找缺点,是要有趣得多呢
首先,得承认,科技和电影软硬件的进步,让宏大而真实的声光效,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震撼。
从开场的赛马到以人力为动力的海战,再到高潮部分的马车大战,让人血脉喷张。
而天空落雨、飘雪抑或近在咫尺的月亮和星空,也展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这也只能是感官上的满足,看完整部影片,总觉得欠缺点东西。
耶路撒冷,本就是一个神圣也有些神秘的地区,宗教文化是那里的特色,本片原本其实也是重在表现信仰、文化、宗教的情节吧。
但在影院看到的内容,像在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亲情爱情手足情,复仇冲突隐忍爆发释怀,关于爱关于升华关于耶稣般的光环,似乎被淹没在酷炫的特效和牵强的故事情节上。
总之,这一次的#宾虚#,在场景设计和特效上,可以酷炫吊炸天,男猪女主也算养眼。
但比起旧版本,差的,真的不止是时代感。
这部电影原版的经典程度在奥斯卡可谓名列前茅,翻拍经典也电影中常见的做法,既然是翻拍的作品,就会有比较,也就有好坏之分,但后来者是很难超越的。
首先2016版的《宾虚》把时间从59年的近4个小时的时间版本浓缩到了近2个小时,实属不易,但这样的做法就会流失了原版中的很多的情节和细节,故此埋下不能超越原版的一个前提。
宾虚的人物刻画还是可圈可点,这部电影毕竟是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宾虚在认识耶稣之前就显示出基督徒的特质,宽容博爱。
一点是从对收养的梅萨拉情感,亲如手足,从不把他当做外人,二是对待收容反叛者,后来这点也成为宾虚及家族遭受苦难的诱因。
梅萨拉的情感转变不自然,反派形象不够突出,就是感觉不是特别坏,并且他是宾虚与他大战赛马等反击的理由不够足,他的形象树立可以说是败笔。
梅塞拉在军队中被提升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前线只有他在喊着进攻,就被提升了有点扯,笔者认为因该设置一处在战斗中,战况面临不利的情况下,梅塞拉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奇制胜才好,只是大声喊一喊就被加官进爵不现实。
在与宾虚家人被捕要处罚他们一家人时,梅塞拉不够狠和绝情,显得有点温和,因为这点是日后宾虚回来找他算账的主要诱因。
最后俩人和好时有些唐突,据说咱们看的是阉割版,宗教题材在咱们天朝有些行不通,原因你懂。
耶稣的这个背景从开始到最后的衬托,凸显出了这是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宾虚一路的宽容博爱和最后与梅塞拉俩人又在一起骑马的镜头表现他们从归于好,这就凸显出天主教所倡导的爱,对仇人的爱,包容一切大爱。
因为时间的缩短损失很多,情节的取舍保留和特效的运用可以看出走了典型好莱坞商业片的路,一部史诗没有被再现。
可以一看,但没有59版那样长,也没了那样的史诗般的经典。
反派的性格塑造很有问题,开始的由好变坏与结尾的由坏变好都相当突兀(和内地院线版删减有关),导致大团圆结尾完全变成了胡来。除此之外,属于还算扎实的翻拍,包括划船和赛马两场戏都给予了满意的答卷。
珠玉在前,瓦砾在后。
没有看过原版。剧情连贯,配乐动听,算中规中矩的史诗片。
王子复仇记
剪掉了神迹剪掉了宗教浓厚的部分,却硬生生剪出了一个充满神迹的圣母婊宾虚,功力了得。至于最后的赛马段落,还真没有老版精彩好看,羞愧不?
主角其实是耶稣,而非宾虚。
挺好看的,比较现代
场面华丽,看完才知道这是翻拍的,宗教内容比原版减低了,但是部分改编不如原版,比如宾虚娶了仆人的女儿,米撒拉的身份成了养子,结局居然是一家团聚了,好莱坞式大团圆。
私以为新版重拍所做的取舍和修改很符合这个时代观影的审美啊… 大量的动作设计和特效都能明显看出是为IMAX巨幕量身定制,无限扩展视觉冲击力上的优势,一个“复仇”的故事在叙述的完整性上也足够到位,一定要像媒体风评那样抓住内涵和“信仰”不放严加批评吐槽又是何苦… 竞技场版的极速风流简直。
没有卖肉的的古装片,看介绍才知道是被删了,意义被删除了,剩下的商业化程度不够
没看过经典版本,可是这个版本依然震撼了我~唯一的不足就是影片不够长,觉得结尾有点仓促~
美航上看的未阉割版
与海军统帅的那段为什么删了!?被收为义子罗马凯旋为什么删了?!宾虚怎么就沦为马夫了?!对经典的篡改太让人失望了
赛马戏占了80%的投资吧,其他场景呵呵
原版电影三个半小时算得上宗教电影,翻版电影不到一个半小时,除了商业看不到半点宗教的影子
摩根弗里曼不评价人品,演技确实好啊,光靠眼神便传递了情绪,牛。男主短发太帅了,但是很多角色塑造太差,丝毫不能让人所动容,但整体不错,特别是最后高潮的比赛。本来打算给五星,结局居然男主男二互相原谅的大团圆,女人们也原谅了男二,wtf?编剧是有多圣母?结局太掉价,怪不得央六引进了
男主角为了保护一个狂热分子。让自己遭受巨大的苦难,从贵族变成了奴隶,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谁也逃不过时代的变革
重拍嘛,就那个样子了。至少技术是进步太多了,其他的... ...
失败的翻拍
确实很渣,是因为的看的版本字幕不行还是怎么,剧情不清楚,发展也太生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