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这部剧经常在女主眼瞎系列中榜上有名,忍不住先说些题外话:不要再嫌弃演员的颜了,作为观众我们是可以外貌协会一下,但没必要要求女主也和我们一样外貌协会吧。
而且,一来从来没人说过梁山伯是绝世美男子,二来演员长得也不算对不起观众,最重要的是我还是觉得巨伯比较帅啊。
扯远了,回到剧情本身。
梁祝这个经典的故事拍过无数版本,其中也有佳作。
从这个意义上,越是新的版本越是难以出彩。
个人其实不喜欢这种将爱情上升到生命意义的戏码,就是出于对人物塑造的好奇才看了好几个版本。
比如,一个可以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讲完的简短故事要如何扩充成电视剧呢?
惊喜的是,这部剧正确利用了电视剧篇幅较长的优势,让人物个性变得饱满了。
圣人梁山伯编剧大哥在博客里写,山伯这个角色最让他纠结。
感谢编剧大哥,他的心血,我真正感受到了,因为我在这部剧里看到了形象最光辉的山伯同学,也是难得一个配得上英台的山伯。
戏曲里的梁是一个很普通的人,重点是强调和赞美祝的自主选择,所以梁祝其实是典型的大女主戏(笑)。
这部剧里的梁山伯就不一样了,思想开放,才思敏捷,还有治水的专业知识。
最难得的是,这一版的梁有君子之风,这样的主角现在真是很少见了。
不过编剧似乎太执着于这一点,有时反而太过。
比如剪渔网和狩猎不杀生两段就有刻意之嫌。
而且我渐渐地觉得,剧里的山伯简直就是王尔德童话里快乐王子的化身,自己的一切都可以舍去,以助他人,好像他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来牺牲自己的一切的。
从他遇事的各种反应来看,他重视的事情很多,且每一件都比自己的安危看得更重;或者说他什么都在乎,唯独不在乎自己的性命。
这一点在苏安盗银事件中尤其明显。
梁可能猜到苏安是被人利用,一时没有想到保他性命的方法,他竟然为此挨打都不愿说出他的名字。
自己的命难道就不是命了吗?
此处如果不是祝冲去阻拦,梁可能真的会被打死。
更夸张的是他后来做了县令,因饥荒师爷自作主张抢了军粮,梁的解决方法居然还是不多做解释地顶罪。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为出了校门当然不比书院,没有山长主持公道,顶罪非但于事无补,后果也比在书院时更为严重。
其实,从罢课事件可以看出梁的机智,但这种智慧在上任知县一段并没有体现,实在很可惜,因为为官光靠仁义显然是不够的。
相较而言,编剧写他理亏,我反而比较喜欢。
比如梁和马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家庭,两人本质上是无法互相理解的。
于是,他责备马对父亲的态度,听着就非常刺耳。
因为观众有上帝视角,所以能看出他言论的偏颇,但这段话又非常符合人物立场。
其实梁与祝相处的某些时候也有些长兄如父的感觉,被母亲带大的山伯同学是很想有个弟弟的吧(笑)。
抛开过度拔高的成分,这版山伯的性格真的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人心,如果能有一个这样的朋友,真是三生有幸。
大小姐祝英台戏曲里的祝英台不仅知书达理,更是勇于抗争,形象近乎完美。
我其实不太能接受徐克的文盲版祝英台,这版的改编倒是很有趣。
祝英台还是那个有才华、有思想的祝英台,但这一版突出了她的大小姐脾气:挑食、讲究、行事冲动不顾利害关系。
虽然她的任性带来了很多麻烦,但对于一个被家人宠大的富家千金而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再正常不过。
如果说梁被塑造成了一个圣人,祝则是更接地气的角色。
而两个人的交往中彼此都由此改变。
向来克制、理性的梁最后因为感情乱了方寸;而开篇不顾一切帮助朋友逃婚的祝,最后在爱情和家族之间选择了后者。
祝率直的个性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美中不足的是她使性子的时候太像女孩子,大多数人竟都未起疑,简直要让人以为书院里的人眼神都不太好。
马文才&谷心莲:爱极生怨,机关算尽篇幅的扩充让原本只是边缘化符号的马文才有了和梁祝二人成为书院同学的机会。
马不是绝对的恶人,但他从来都不懂得如何去爱。
看书院那部分,我有时会觉得马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
比如用虫子吓唬有好感的女孩子,该是初中生乃至小学生爱用的伎俩。
还有看到演员顶着青年的面孔,却要无助地躲进柜子里,总有一种不协调感。
小孩子如此或许可激起母性的怜爱,但马同学已经超龄了,小孩脾气的成人并不可爱。
虽然按照中国古代的风俗,书院学子的实际年龄应比演员的相貌看来要小,也差不多是念高中的年纪吧,仍是与上述两种行为不搭。
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诸多错误。
例如他首先发现了祝的女子身份,虽表示不会公开,却以此为筹码威胁祝,这就只能招致祝的反感,让两人关系更加疏远。
反观两个电影版里看破祝女子身份的梁,却知道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明智得多。
马文才和谷心莲在感情上的态度很相似,本质都是占有,为达目的不惜一切手段。
只是马文才的竞争手段虽然不磊落,但他的占有欲源自父亲极端的迫力和生于富贵之家的任性。
对于他,一切都是竞争,而他不愿输,也不能输。
谷心莲的爱也是占有,但她不是凭着一股意气。
相反,她很精明,她一心想以这个桥梁实现阶级晋升。
心莲的父亲是有文化的,她因此心气极高,与同是底层的苏安不同。
苏安和心莲都受过很多欺负,苏安是一脸的哑巴吃黄连,心莲则主动抗议以示不服,同时怀恨在心。
苏安一直以懦弱的形象出现,后来当了山贼,看上去厉害,其实软弱的个性根本没变。
过去被马文才利用,之后被谷心莲利用,无一不是因为没有主见、没有底线,轻易地就被人牵着走,可以说毫无长进。
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当上山贼首领的。
观众对于谷心莲的苛责远多于马文才,可能是对家世显赫的男性更加宽容,也可能是因为觉得有苏安一心一意对心莲好,她却从来没有感动过。
但是,占有型的感情只会带来毁灭,这一点在两人身上都适用。
祝英齐&黄良玉:一意孤行,作茧自缚同样是情深,同样是错爱,这两位的特点是自伤。
黄良玉的故事似乎是编剧对传统所谓才子佳人故事套路的解构。
黄良玉是天真的,虽然英齐是她熟悉的玩伴,但她不想要这种水到渠成的稳妥,却想要刻骨铭心的感情,所以她选择了看上去很浪漫的私奔。
于是,她不但得到了甜蜜时的刻骨铭心,也得到了被伤害的痛彻心扉。
她的悲剧在于一再地放低自己,不惜出卖自己的尊严,而心中居然还对背叛她的“爱人”心存幻想,从这个意义上,她甚至不如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清醒。
黄良玉最后的结局是成了笼中鸟。
爱情的美梦破碎了,她对英齐的感情还是愧疚大于爱。
这次,她想得很现实,亲手摔碎的东西回不来,在她同意藏身在马太守宅中的时候,她的心已经死了。
祝英齐又何尝不是在错付的感情中自我折磨。
我们不知道这种深沉的爱慕从何而来,只是看到他一次次付出和一次次被伤害。
他从来都没有明白良玉的心思,所以重逢时才会被她刻意的疏远骗过。
他把情感上的折磨藏在心里,这种痛苦却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终点。
其实个人还是欣赏王兰和荀巨伯的感情观,可以为爱付出,但不会为爱疯狂,争取但不勉强。
当然,在人物塑造成功的同时,遗憾也在所难免。
例如最后部分的剧本有过改动,导致一些不够合理之处,听说是演员档期问题,不是有意之失。
又如,因为突出梁祝的爱情故事,所以设定为梁好友的荀巨伯大多数时间存在感稀薄。
荀的亮相是公开向王蓝田叫板,可见他也是性格直率的人。
但梁在书院遭遇不平时却罕见他出头。
同样,后期梁与英齐八哥应算投缘,但两人交集很少。
其实,梁每次去祝家,以会八公子的名义比起直接试图和英台见面方便得多,这么好的掩护不知为何不用。
总体而言,这个剧本还是有说服力的(后来才知道,那部把边城浪子和天涯明月刀人物乱炖出的天涯明月基是同一个编剧,心情有些复杂),最后以在贴吧里看到的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截图作结。
最后三集的悲剧其实也可以看作三个理想主义者的末路。
无论故事展开如何变化,这一点是不变的。
这部电视看了自己一个月了,呵呵,原本是学生的我,在看完第一遍时,就督促自己,放下电视,该好好学习了,偏心飞了就很难收回来,看完第一遍,整个人就像中毒似的,愿长久的陷在他们的蝴蝶梦里,陪他们笑,陪他们哭,不愿醒来!
其实自己看过很多版本的梁祝,唯此版最打动我心,特别是里面的梁山伯,胸怀宽广,勇气和智慧并存,且善良,忠厚,有担当,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胸襟!
喜欢七夕那天晚上。
他对英台说,觉得牛郎懦弱,不应该屈服王母娘娘,如果自己是牛郎,一定会拼命争取自己的幸福!
哪怕在最后,祝英台要放弃的时候,山伯对她讲,别怕,有什么事,我们一起承担,别的我什么都不想要,只要你和我一起,我可以拼了命去争取!
山伯的勇敢,让我为之感动,震撼!
有人说,山伯太过于,忠厚老实,笨笨呆呆的,可是再笨再呆,你也喜欢我不是吗!
多可爱的山伯,就算是笨笨的山伯,却也不失浪漫,在曹娥江畔,与英台共放风筝,他为他们牵上了自己的风筝线,让他们永永远远在一起,这是我看过的浪漫的一幕!
山伯的贤,救灾,抗击外敌,挖渠通水,无不彰显山伯的才智。
将来一定是造福百姓的贤臣,山伯的仁,连王大人这样瞧不起平民百姓的人,都能被山伯打动,在最后那么危险的时刻来帮助山伯!
如此优秀的山伯,一步一步赢得了祝英台母亲的欣赏,以为伸手就能握住幸福的时候,却被重重的打入山崖,想起最后那一幕,英台说忘了她,轻轻的说出来,却如千斤重,打在山伯的心上,他想争取,可是英台的放弃让他空留一腔遗憾,原本想与你白头偕老,可没想到却是这样,留下来徒曾伤悲,字字流露出山伯的心痛,听着远方,看着山伯骑在马背上,摇摇欲坠的身影,自己都心痛难抑,我在远方,盼到心慌,山海苍茫,触景情伤,我在远方,花落心残,生以何欢,死也难安,我在远方,惜君如常,天上人间,蝶舞成双。。。。。
这的确是一部令人振憾的经典古装爱情片!
虽然梁祝的故事在民间已流传千年,早已是家喻户晓了,本人也看过由其改编的其他版本的电视剧,但当我再次重温这部由董洁和何闰东主演的爱情片时,我还是被故事中主人公的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所深深地感动了!
喜欢董洁饰演的祝英台,她聪明灵慧、正直任性;喜欢何闰东饰演的梁山伯,他憨厚善良、忠贞不渝。
他们从结缘到结拜,再到相知、相爱,直至最后相殉、化蝶,其间历经磨难无数,出生入死,其爱情已超越了生死,可谓是感人至深。
最近看教育台热播的梁祝改编的电视剧,改编了很多。
看的越多疑问越多。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感情到底是兄弟之情还是同性之恋。
如果是兄弟,怎么可能出现两人一起手拉手放风筝;互相喂饭吃;最后居然还在一个船家过起了洞房花烛夜,两个男的做这样的事情,你能想象吗? 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三种可能:如果不是传说有问题,就是梁山伯这个人有问题,或编剧有问题?
我们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四百多年了,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爱情名剧,多次改编后故事情节已经烂熟于心,家喻户晓,无人不为梁祝的感天动地,海枯石烂的爱情而动容,但传说毕竟含有杜撰的成分,比如根据考证, “梁祝”的故事在宁波与汝南就有着不同的版本 汝南版:“梁祝”传说符合现代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玉水河边的祝家庄,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
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
宁波版:山伯清廉爱民,英台侠女劫富济贫,两人因被纪念合婚。
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
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
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
两个传说分别在两地找到了考古证据。
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
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
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不管是那个版本,梁山伯开始对祝英台的那份“情”都是兄弟“情”而不是爱情的“情”。
梁山伯对祝应台产生好感是在她女扮男装的时候,完全把他当成男人而喜欢的,当成兄弟去照顾,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但英台则从始至终深爱山伯,这就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第一个矛盾。
电视剧里,对这一矛盾是这样化解的。
当梁山伯知道祝英台居然是个女的后,先是震惊——怀疑——接受——爱慕。
他的兄弟之情到男女之情的转变十分顺畅自然。
并面对英台时说出了“其实自己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了”。
这就很奇怪了。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男的,A和B,认识很多年,关系很好很好,惺惺相惜,A某一天突然变成女的了,B会因为A变成女的就爱上A吗,除非一开始对B对A就不是纯粹的兄弟之情?
关于这个矛盾,英台想到的化解办法是先暗示梁自己其实是女儿身,并编造出一个与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九妹”,要许配给梁,电视剧中,梁山伯终于知道“九妹”就是应台后,表现的是欣喜若狂,欣然接受。
可是,其实传说中恰恰是梁山伯断然拒绝了英台的暗示,因为梁坚持说自己喜欢的是祝应台而不是和她长成一样的“九妹”。
于是,我在想会不会一开始这个传说就是关于一对同性恋苦恋不成,最终徇情变蝴蝶的故事?
或者说祝对梁是纯粹的男女之情,而梁对祝则是一种复杂的带有同性情节的感情。
当梁知道祝是个女人时其实是很失落的,见到了恢复了女本色的祝英台,梁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最可怕的愚弄——这个女人,竟然伪装成男人来欺骗他的感情!
这晴天一霹雳彻底摧毁坏了他的健康,令他在病怒交加中饮恨而亡。
此时出现了一个三角关系——马文才趁虚而入,更加速了她们情感的破裂。
梁山伯死后,对爱人的突然辞世百思不得其解的祝英台出嫁马文才,途经梁的坟冢,停舟祭拜,从乡人口中获知了梁的根本死因。
原来,她所爱的是一个只会爱男人的男人,或者说他爱的不是她而是一个有她相貌的男人。
这深深的羞辱同样使她痛不欲生,于是选择在梁的墓前自尽。
毁灭掉肉体的同时亦毁灭掉自己天然的性别,用这极端的方式向天意作最绝望的抗议。
另一个更大胆的比较搞笑的假设,祝应台就是一个有些女人气的男人或女性特征不明显的女人,他和梁山伯之间就是懵懂中的同性恋。
因为梁祝同窗,同住三年,梁却始终未发现她是女儿身,按照传说记载因为英台总是“和衣而眠”以及梁山伯的愚钝所以未曾察觉,但即便是这样其他人也都从未怀疑此事吗,英台难道三年都不曾沐浴?
故事本身就存在很多疑惑之事。
马文才和梁山伯一起争夺祝应台,却发现他们三人都陷入了没有结果的苦恋,马文才爱女版英台——英台爱山伯——山伯爱男版的英台,结果事情败露,两人为礼俗所不容含羞而死。
关于化蝶一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两人要变蝴蝶而不是蜻蜓,喜鹊什么的。
在宁波一代,蝴蝶就被称做粱山伯,如果两人真是男欢女爱,那应台应该变成花。
蝶恋花嘛。
两只蝴蝶的感觉是不是还是有点同性的暧昧意味呢。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对男女之间的避讳和戒律让这些身处寂寞书院的男人们如何不滋生出同性之情呢。
厚道一点,也为了子孙后代传诵的需要,还是姑且认为梁祝是男女之情吧。
恳请,编剧大师在塑造梁山伯这个人的时候让他多一点男人该有的气质和思维方式,一不小心就会让人联想很多很多。
这版梁祝总体上感觉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在选角上略有瑕疵,要是陈冠霖与何润东角色互换一下也不会有太多的争议了,现代人都看中颜值,如果男二颜值超过男一无论做了啥坏事都值得原谅,就是因为他长的帅,所以选角一定是男一的颜值超过男二,假如陈冠霖演梁山伯那估计很多女生都要感动的死去活来的。
从不从颜值看就论角色而言大体上比较欣赏梁山伯,才智双全,又很会照顾人的暖男,但就是有点烂好人的感觉,无论好人坏人他都想救,给自己不断埋下祸患,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欣赏仙女湖的男主墨者非乐,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爱的深沉且很理性,为了维护正义敢于向一切恶势力斗争,对坏人绝不心慈手软,如果梁山伯有他这一点,通过权术和人脉,估计马文才只有被虐的份了。
梁山伯跟祝英台情投意合,三观一致,他的照顾让祝英台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他爱的是祝英台这个人,至于是男是女他其实并不在意,因为信任,所以三年的同窗他并没有发现祝英台女儿身,祝英台也为梁山伯特有儒者魅力所吸引,经过长时间的相处祝英台也逐渐由兄弟之情转为男女之情,理想上梁山伯又有心怀天下,济世安民,治理一方的远大理想的人,而祝英台也不是闺阁内的温文尔雅的大小姐,她向往的是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两人理想信念上属于同类人,在那个重视世家门第上的门当户对,而她却更在意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所以她不被那个时代人所理解也实属正常(门阀士族的垄断地位也是造成社会动乱的原因之一),只能说他生错了时代。
至于马文才,说实话我很同情马文才悲惨的经历,从小被父亲虐待殴打,母亲又被父亲逼迫自杀惨死,任谁都会留下很深的阴影,说实话他父亲马太守真不是一个人,完全就是一副小人嘴脸,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完全就是个人的不幸,马文才就是在他棍棒教育下心理变态,变得如此极端暴力,不懂得怎么爱别人,和别人友好相处,更是视生命如草芥,只懂得用武力用强迫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虽然对祝英台非常痴心,但这种痴心却令人不寒而栗,哪个女孩子碰到这样的男人估计只有倒霉的份,哪还敢痴心托付?
又见梁祝,又见化蝶。
因为喜欢07新版的扮相,喜欢董洁,去下了第一集来看,触动多少记忆的回弦……月老庙相识,书院里相知,山长水远,阻不断生死相依的情谊,这一切是不是依旧会结束呢?
下一集英台就要去杭州读书了,不愿她去,不愿面临之后的种种轰然阻断,种种生死离情……记得是小的时候看的梁祝,四大民间故事,都是令人难忘的吧。
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还有这梁祝。
其实故事很简单,没有过多的桥段,没有千回百转的纠葛。
有的只是两颗炽热的心,一份感天动地的真情。
有人说,梁祝只是传说,只是艺术创作,也有人说,确有合葬碑出土,证明了这是真的。
其实无论真假,穿过历史的迷雾,走过时光的荏苒,我都清楚地看得见,在古代的年轻男女,为了彼此稀有而珍贵的感情而奋不顾身的勇气……那精神,不是比什么都珍贵么?
他们相爱,他们相离,他们为了彼此可以冲破牢笼,放弃生命,这份真挚,这份感动,让我觉得可以珍视。
凝望梁祝,看到的是一份不可期的宝贵,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用如此真挚的态度对待感情呢?
时常想,若能轰轰烈烈爱一场,哪怕春水东流,往日已逝,也不仿罔生一场……呵,痴人语。
想到爱人,想到《一公升的眼泪》里的麻生与亚也,那种青春的感情,那种彼此的扶持与相依,一定会在麻生的心里留下珍贵的印象吧。
即使岁月走过了10年,亚也在10年里抗争,10年里衰弱,10年里消逝……当他长大成人,做了医生,当他对着亚也的妈妈说:还想听亚也的声音,还想和她说话时,他心里依旧留有那份真挚的感情吧……令人羡慕,令人感动。
岁月变幻,沧海桑田。
依旧不见的是人间的悲欢离合。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一句俗话,但也是每个人真诚的祝愿吧。
月首乱语,惟愿当我们凝望星空,会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翅膀……梦吟07/08/0713:00
最近脑子一热看了董洁版的新梁山伯与祝英台,看了十几集,完全沉迷于马文才(陈冠霖饰)无法自拔,小时候看的时候很讨厌来着,现在他简直是全剧的颜值担当啊向男色低头……个人认为这个马文才是全剧最大的亮点啊,古代版的霸道总裁,能文能武,帅气多金,骄傲的他为祝英台付出了太多,一往情深,却始终得不到对方心里的一点点位置。
不太喜欢何润东版的梁山伯…太傻太笨而且又是现在不受欢迎的老好人……不说了,沉迷陈冠霖大叔沉迷马文才无法自拔
英武霸气马文才
英武霸气马文才
英武霸气马文才
纵世间风情万种,我自情有独钟。
茫茫时光长河里,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电视剧狂,我始终钟情于07版梁祝。
我个人对该剧的整体印象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唯美。
无论是背景音乐还是服饰装扮均呈现古典之韵。
扣人心弦的音乐意境幽远,尽显哀愁,服饰设计简约典雅,书生气浓重。
该剧以歌颂爱情为主旨,意在刻画梁祝矢志不渝的凄美绝恋。
虽对原著作了一些改编,但基本保留了原有故事情节,剧初设计了梁祝在月老庙中的浪漫邂逅,剧尾则通过玄幻的艺术手法以表现化蝶的凄美动人,而梁祝间冷暖相随、悲欢同泪的点滴温情细节始终贯穿全剧。
该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精神风貌,剧中融入了东晋时期人们耳熟能详的角色如才女谢道韫、名士谢安、五柳先生陶渊明等,个个皆是文采风流,让人不禁折服于中国历史上曾大放异彩的吴越文化之生机。
剧中常有士族子弟的嚣张跋扈与平民百姓的弱势无助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唏嘘,展现出那个时代所固有的无法逾越的世俗礼教门阀鸿沟。
在人物形象上,该剧遵循传统,塑造正义宽厚的梁山伯。
剧中何润东饰演的梁山伯心系百姓、忠孝善良、谦逊敬贤,看到王蓝田仗势欺人便出手阻拦,还不计前嫌地帮助百般刁难自己的王卓然和陷害自己的苏安,对待结拜的义弟祝英台关怀呵护备至,在得知祝英台是女子之后更是对其倾心挂心。
剧中我很欣赏梁山伯的两个场景:一是梁山伯直言不讳喜欢庙中身着嫁衣女子(祝英台)的情景,二是祝英台初次拜访梁山伯时梁山伯给祝英台夹菜时的情景,足见其坦荡和豁达。
虽然该剧塑造的梁山伯亦不可避免地有着许多人所讨厌的滥好人特点,但更多的是智慧型滥好人,总有办法化解各种难事。
我不明白为何会有人说他软弱无能,他可以为了祝英台义无反顾地挡住各种刁难和打击,只是他心中牵挂的人太多,过多的宽厚仁慈不该被视为软弱,只是不够适合于那个纷乱的年代。
至于祝英台,董洁饰演的祝英台在剧中几近完美,非常符合我心目中祝英台的形象气质。
剧中祝英台美丽聪慧、勇敢洒脱、充满才情却又不失灵巧,敢于抗争男尊女卑的世俗礼教观而女扮男装求学,屡次巧妙地躲过书院众人对其女子身份的猜疑,对倾慕的梁山伯更是情深似海、矢志不渝。
我觉得祝英台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在那个年代有着不一样的视野。
我觉得该剧很好的一点是对祝英台的细节刻画很细腻到位,虽偶有任性的小女生脾气,但在整个剧情中祝英台始终以优雅姿态呈现,美中不足的是有几个情节设置的梁祝手足之情深略有些过。
再看马文才,这也是该剧争议最多的一个角色。
很多人认为该剧美化了马文才,但事实是并未有历史资料记载马文才品行不端,只是之前的影视作品多为衬托梁祝之间的爱情才将其描述为品行不良的恶徒。
剧中陈冠霖饰演的马文才一表人才、能文能武善骑射,虽外表高傲冷酷却内心孤独而渴望友情,虽心狠手辣却对祝英台专情痴心。
从一开始的勇猛霸气出场震慑王蓝田到发现祝英台是女子后对其心生爱慕、用情至深让很多人对马文才又恨不起来甚至转而喜欢他。
马文才虽出生名门,但从小父亲对其求全责备,童年的灰暗造成了其争强好胜、自负冷酷,而他对祝英台的痴情也注定了他的悲剧性,机关算尽终未得所愿。
有人说祝英台若真嫁给马文才或许更幸福,因为马文才可以给她全身心的爱,乱世中可以保护她的是马文才而非梁山伯,但我觉得尚未可知。
机会已给了蝴蝶风筝要如何再给苍鹰风筝?
或许马文才更适合生存于乱世,他对祝英台的痴情亦不输梁山伯,但相濡以沫的默契或许他给不了,心性迥异的的两个人勉强在一起或许更累。
该剧虽然于其中穿插些许趣事,却还是抵挡不住悲剧的主旋律,故事中期情节已现浓郁的荒凉。
还念旧时情,再见人已非。
旧时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黄良玉成了枕霞楼艳压群芳的玉无瑕,冒尽风险的私奔逃婚并未换得的她和意中人的携手美满,反而使她沦落红尘,芳华任谁贪,是造化弄人还是人无情?
回头看,已然不见来时伴,痴心错付,回头向谁?
而剧情后期更是浓郁的荒凉。
相思愁肠,昔日活泼俏皮的祝英台已不再,思念成灰,昔日健壮硬朗的梁山伯亦不再,历经了千难万阻小心翼翼守护的爱情却还是抵不过难测的变化。
世事浮沉,真情归何处?
悲剧之所以凄美,是因为明知是注定了的荒凉,却还是忍不住期待逆转的光芒。
战火绵延,书院学子各奔东西,山长举家隐居避世,心高气傲的谷心莲没能躲过士族的欺凌,恨透权贵的苏安落草为寇誓要报复,王谢门当户对的婚姻未得幸福,势利怯懦的夫子却为谢道韫而死,黄良玉没能摆脱笼中鸟的结局,祝英齐至死还在执迷苦等,富可敌国的祝家庄没有兵马的庇护摇摇欲坠,坚不可摧的祝母也会倒下落泪……梁山伯还是抑郁而终,祝英台还是被迫披上嫁衣,马文才费尽心机还是孤身一人……半城烟沙,空余痴念。
乱世纷扰,未若蝶舞成双。
马文才帅气加优秀,梁山伯的三观真的正直且善良,祝英台忠贞且专一。
这部剧的编剧其实挺偏爱马文才的,至少在前期解释了他偏执的个性的由来,所以观众才会对他特别心疼,尤其是躲衣柜的情节,让人怜爱。
其实前期真的有点流星花园的味道,马文才一直捉弄祝英台,而英台的不屈服和梁山伯的友情、都让马文才嫉妒,因为他是很缺爱的。
难得的是,祝英台并没有因为心疼马文才而给他很多的关爱,最印象深刻的是当文才躲衣柜,求着英台留下来的时候,她虽然留下来、但并没有拥抱等动作让马文才误会,祝一直都明确的拒绝马文才,是他的偏执导致后来的黑化。
其实山伯才是暖男,他一直细心照顾着马文才的感受,要不是编剧应该是个直男,不然梁山伯和马文才的CP也蛮好磕的(有点扯远了)。
就是后期为了结局而结局,很多人物的变化经不起推敲。
事事总不尽如人意。
这个版本的梁祝非常美好,爱国爱民更爱英台的梁山伯,尊重女性温润如玉,文武双全不卑不亢,一开始就被马文才拔尖的帅气吸引,但是看下去真的会觉得梁山伯越看越好看。
董洁的祝英台就不用说了,男装秀气可爱,女装就是天仙好嘛!
这个版本还加了谢道韫、玉姐姐这些人的故事也很好看,感觉编剧是女性。
十几年前的作品放在现在看都很不错,主题曲也都好听。
7.3
马文才太帅了!我要是祝英台就选马文才!何润东太丑了,演梁山伯真不合适。让我始终没入梁祝的感情戏。。。董洁的颜很美,此版祝英台是大气倔强的祝英台,而不是活泼伶俐的祝英台,有董洁自己的气质在里面。大爱这部剧的服装!!!尤其是校服,还有董洁的女装。喜欢银心,喜欢八哥,喜欢黄良玉,真惋惜
感觉最好的一版梁祝 魏晋风骨名士风流可见一斑。
当时一直固执的认为其实英台童鞋和人家小马在一起也挺好的。。。
竟然有点喜欢男二???
看完了,是真的难看,不是为了陈冠霖,这拉稀一样的剧情和人设真的看不下去……|看到二十多集,救命……也不是所有老剧都好看,这剧最糟糕在于女主渴望破除封建的人设好像全部被恋爱脑盖过去了……最关键男主人高马大怎么看都不像个文弱书生。反倒是陈冠霖的马文才,人物行为都被编剧写成那样了,竟然还演的不像个丑角😩换个女主来演说不定我就磕女主男二cp了
07年考博的时候看的,三倍速看都嫌慢,除了配乐值得一听之外,剧情人设服化道方方面面都一塌糊涂,马文才比梁山伯都惨,非要洗白,完全没必要。祝英台梁山伯勾肩搭背出行,断袖情谊从屏幕里都溢出来了,还需要女扮男装这个梗吗。
剧情改编合理,情节舒缓有度,祝英台不错,董洁清秀,一颦一笑惹人爱,何润东有演技,只是在扮相上文气稍显不足。
董洁只有金粉世家漂亮的不像话,这里已经毫无灵性了。何润东辣眼睛。
喜欢董洁的祝英台,何润东不太适合梁山伯,马文才很帅。还是很好看的,喜欢里面的歌。
经典的故事,不管电视剧电影,翻拍的也挺多的,演的还行,就这么看看吧
两颗星全给陈冠霖 \(*T▽T*)/ 我萌马文才
最讨厌的一个版本男主太丑而且懦弱,女主蠢男二挺帅,感觉人设也比梁小冰版本的好了不少。反正最后对男二蜜汁怜爱了另外,如果爱一个要弄到我家破人亡,我是绝对不会在继续下去的
这版的人演技好,颜值高,非常不错
大步哥在这里如此煽情。。。还是马文才稍稍帅一点。。
马文才真帅吖~三观已经跟着五官跑了。不论怎样,祝英台和马文才在一起才会是最合适最幸福的,论爱祝英台,马文才也不输梁山伯。马文才一开始是残暴,但并不奸诈,也敢作敢当,只是需要好好引导,可惜了了……梁山伯就是个大圣母,而且还疑似gay,他在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子的时候就已经喜欢上她了……感觉银心比祝英台还好看😂真的讨厌死心莲了,她这结局真便宜她了其实故事很短很简单,硬生生拉成41集也蛮不容易的,水了好多😂另外,这种除了爱情就是死真的不推荐😂最后一集玄幻ing~
这部里的马文才过于帅气了叭
真的是看哭的一部好剧,最后真的遗憾
这个版本的马文才帅成啥样了都.............
何润东的古装都很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