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町贯多让我想起来很多人,形象可能并不贴切,给人的感觉却如出一辙。
他们已经不相信所谓的励志故事,都遭遇了不幸的童年。
拒绝接受你思想的投入,自暴自弃也敏感多疑。
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质条件,在堕落的路上,走起来真的万分坦荡。
不经历到万念俱灰的地步,很难说人的韧性有多么恐怖。
悲惨世界里面的苦役犯,总念念不忘若是有人在当初拉他一把就不至于犯下之后总总罪行,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无人爱护。
觉得自己真心悔改了也无法逃避卑劣的命运。
直到他知道,一再饶恕的人,只能是自己。
能够救自己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神父是个转折点,就像本片里登上电视选秀节目的大叔,唱歌起来闪闪发光。
能够投身于挚爱的事业,不幸也是种根源。
众多选择里,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模糊的没有道理。
而且误以为身处的一切就是适合自己的,社会舆论已经造就了一批如流水线生产的人。
北町和中二女友见面的那席酒后之言,赤裸也真实。
拥有广泛兴趣的人,也许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风光体面的出现并且活着,似乎就是人生终点。
趋炎附势,蝇营狗苟。
被撮到痛处时无法反驳,那个喝醉酒的人,其实更清醒。
关于这部电影想说的实在很多,所以忍不住还是写了。
会关注这部电影可以说全是因为敦子,去年一年也看到了各种夸赞,很是好奇敦子在戏里到底突破了多少,进步了多少。
这是我最想知道也最为关注的。
记得当时在2ch看到一个讨论串说关于康子这个角色,原本是原作中没有出现,是导演原创的一个角色,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要故意排戏才安排了这样一个女主角出现。
沸沸扬扬的一个说法就是山下当时想找的人是由纪,而不是敦子。
只是后来这个角色被“抢”了。
看到这样的话不禁哑然失笑,不过这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
实际上,在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康子这个角色如果真的要有,那么是适合敦子去演的,但是敦子并没有完全把这个角色演活,这是让人很遗憾的一点。
付出了很多努力这是真的,也有很大的进步,但也像她自己所说在AKB内就会想向大家撒娇,还是带了一些偶像气在角色里面,使得电影这个角色也受到了一丝偶像化的影响,康子身上的“普通人”的气息少了,而“神”的气息多了。
这和电影的本意是相违背的。
(我觉得我变成了敦黑= =+真的从想作为一个女优来发展的话,毕业这件事也许是正确的选择。
(第一次真的认为当然,看到这一幕和那一幕的时候作为脑残饭看到她被这样那样差点恨不得上去踢死森山。
但也从另一方面对比出森山的演技高明之处。
他把自己几乎是完全代入所要扮演的形象里去,完完全全的屌丝形象是深刻在心里了,我觉得我以后看他已经不能用看待正常人的眼神去看了…单说内容的话,是在日影中已经算是很好的构思了,一改无聊发困的状态,精神十足的看到最后,虽然不排除有喜欢的人在里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想让人迫切的想知道貫多最后的结局。
剧情上没有走偏,紧紧整个围绕着北町貫多进行展开,时间线和故事情节十分合理,穿插着现实生活和讽刺喜剧的元素在内,也开始更深的去体会想要表达的内容。
和日下部正二的关系变化是最主要的描述,也很值得琢磨。
结局对于我来说如果卡在挥手再见的那个地方应该是最好的吧。
(真的打心眼里想看原著
生活,或者说活着,对北町来说,就是个惩罚,深陷无尽的黑洞之中。
片尾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死了似乎也无法解脱,耳边的催租声仍然不绝于耳,可是你的梦想呢?
也该是身体力行的时候了,别再等了。
男主演技一流。
《苦役列车》是关于底层边缘人物的故事。
主人公北町贯多因为父亲是性侵犯的缘故,家庭破碎,自小被周遭排斥,逐渐形成扭曲卑劣的人格。
然而嫌恶与同情都不是应有的态度,电影只是以平等的视角记录了贯多十九岁时的生活经历。
这样一个猥琐粗鄙而又低能的角色以及他的经历时常是引人发笑的,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怪诞桥段也因此显得真实熨帖。
应该说贯多这样的边缘人物对许多观众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对这样的人避之不及,很难产生什么交集。
于是在电影中正二和康子这两个角色便尤为重要,他们作为贯多生活中唯有的两个亲密之人,对整个故事起到了发酵剂的作用。
正是通过正二与康子对贯多生活的参与,我们才得以走近贯多的生活,了解到他内心的阴郁、脆弱和渴望。
《苦役列车》的结尾使用了超现实的手法。
贯多在回忆里奔向昔日的友人正二和康子,却意外跌入暗坑。
镜头一转,贯多从院子的废物堆中爬起来,裸体上沾满禽类的羽毛,他趔趄着走回房间拿出纸和笔匆匆写了起来。
镜头关照在写作中的贯多背后,默然片刻,片尾曲响起。
写作意味着超越。
三年后的贯多虽然依旧颓废不振,但他已经有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知觉。
当他拿起笔去写作的一刻,那些黏附在他身躯上的白色羽毛徐徐浮动,他亦不再卑微。
而那种迫切地想要写作的感觉又是多么熟悉。
旧日时光重现眼前,亟待以孤独的方式去触摸、去告别。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中岛美嘉的歌,近几年似乎被奉为经典。
但是在2013年它刚刚出现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声响,至少是不像现在这么大的声响。
对于山下敦弘和他的《苦役列车》甚至一年后的《不求上进的玉子》来说,道理都一样,超出或是落后时代的思想,都是不被接受的,特别是消极、晦暗的。
但是时代会忘记,螺旋式上升前进的阶梯,跟时尚一样。
或许十几年前的并不时髦,和二三十年前的,在某一种精神上,却是共通的,会演变成时髦,时尚!
《苦役列车》原作者西村贤太生于1967年,2022年2月去世,他最初发表作品是2003年,也被称作是 “平成时期的破灭型私小说家” ,破灭?
和躺平其实是差不多的意思吧?
所以在原作者逝世前十年,山下导演恰到好处地把他的代表作翻拍出来,而且找来几乎可以说是完美代表的森山未来演出,这……简直是功德无量!
至少让作者在迟早会被淹没在书山文海中的自我,有了最有力的代表作!
说起来,我看到这部电影大概是2015年,我一个叫“妖娆”的朋友说,我一定要看看《苦役列车》,因为那几乎就是我的写照!
当时我看了,有所感,也无所感,大概七八年后再看,才明白她的所指,有特别表面的意思(这些我当然早就知道),也明白,其实,她或许并没有明白这部电影,或者说这部小说……这种人生选择的悲壮与无奈!
当时也好,如今也好,我看《苦役列车》最震撼的始终是两段,第一段是贯多和他那个被称作“咸鱼一般臭臭”的前女友,一起被人逼着做野兽般的戏份!
这一场戏至关重要,贯多私人的表现或许是主因,但是这一段才是他突如其来崩坏的前提,也是之后两场和朋友、”爱人"决裂的关键,这是时代性的,是不由个人主观驱使的,假如你要说,在经历了这样的人生观崩坏之后,他还能延续向善和向好的发展,那才是不可理喻,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主观的,事后所有的后悔都无济于事,但是之前每一次的无所作为都是你必然要抵达这个结果的暗示。
据说,这一段是小说中没有,导演加上的,所以我确定山下导演是明白了原作和他想要表达的躺平世代的真正内涵的!
所以,我觉得,这是我列下这个“躺平世代电影”片单的必然性!
甚至可能是最基础的前瞻,未来,或许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关于这种心态和行为,更加光怪陆离的表现!
虽然,或许不会再有真正的影视作品去表现TA!
第二段,是贯多自省前,特别超现实的那段,在垃圾堆,在海边,在大道和房间里的奔忙!
这个,与第一段相对,虽然有断腿同事的激发,但其实还是贯多内心世界的量变累积到了质变。
导演用了一种特别写意的手法去表现,而且其中写意的部分我很喜欢,在宣扬善与美与丑与恶的诱惑对抗,但是贯多最终都没有选,而是自垃圾中 重生,这个意向其实很有禅意。
当然,电影最终的开放式结尾,似乎让观众在相信,贯多走向了成功!
这是导演玩的花活,你也可以理解成!
其实什么都没变,毕竟,再过了十年之后,作者贤太也狼狈不堪的去世了!
是的,人生的选择,只要无愧于己,那就无所谓对错,任何评价你人生的标准,都是错的!
但就是无愧于己这句话,特比难!
或许你们认为的躺平世代的孩子,会觉得这特别容易,但是哪有这么简单?
人世间,谁不是纠葛在自己活得好,还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活得好,特别是自己在乎的人觉得自己活得好,然后再想办法让自己在乎的人活得好这个圈子里打转啊?
能够活得像西村贤太这样纯粹的人!
太少了!
他只想要自己的活得好!
你们谁能做到?
如果问我誓死和什么样的人保持距离,回答就是北町贯多。
太过标准的垃圾形象。
全程代入剧中的女性角色里:只要我不和他立马撇清关系,我今后的个人安全将一切成谜——我可能被他跟踪、死缠烂打、强奸或者是当众说点关于我的下流话恶心我搞臭我。
所以我搞不懂康子为什么会原谅一个第一面就要去她家,第一次握手还没有边界感地弯腰舔了她手背的男人。
看了评论说康子的形象是电影加入的原著没有,是为了给贯多的人生加一些光芒……其实没什么必要,现实里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人想要给他带来点光芒的。
光芒的另一半男二,其实也不是特别完美的男性形象,所以才能和贯多产生些友情。
因为男二虽然道德感高于男主,但他处于摇摆的状态。
受些缠磨的话就会偏向罪恶的一方,但他的聪明和帅气助推了他认识了人生走在正途上的人,所以他又摇摆去了正当的一方。
代入男二的女友来说,只能说嫖客的朋友也是嫖客这句话真的是无比灵验。
剧里提到贯多唯一的兴趣是读书,我一直以为是诓骗康子谋取好感的借口,因为全剧都没有表现出他爱好读书的地方。
除了几处和康子相关的剧情。
如果是聪明的努力的勤奋的人却没有找到自己的生活,我会觉得很可惜很难过。
但如果是男主这样,不聪明也不优雅,不谦虚也不尊重别人,一切事情都由他自己搞砸的人,我一点都不觉得同情,只会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生命里一次也好,都不要见到这种人。
最后看到工伤大哥去唱了歌,出人头地。
他也一鼓作气奔向家里开始写小说。
这点倒是很像看到别人成名后努力模仿他们的我自己。
声明:非专业影评人,就是写着玩儿,喜不喜欢您随意就好。
近期阿duang准备推出【看电影●读小说】系列,梳理下自己的观影历史。
当然,并不奢望能整理多少,毕竟阿duang是个很懒的人,有一部是一部吧。
本片改编自日本小说家西村贤太的同名小说《苦役列车》,荣获2010年日本文学芥川奖①。
电影上映于2012年,入选当年日本电影旬报②十佳。
影片讲述了一个很丧的故事。
主角北町贯多(森山未来饰)上五年级时,父亲犯下性侵罪,全家自此分崩离析。
自暴自弃的北町贯多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了工作,没有学历的他只能靠当搬运工卖苦力为生。
没有朋友,家人也不在身边,每天下班后,贯多就靠买春和喝酒打发时光,唯一的兴趣是读书。
在工作中,他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日下部正二(高良健吾饰),这个名字,嗯,的确很日本。
活泼外向的正二像一束阳光照进了贯多的生活,让他对生活重新产生了希望。
然而,在慢慢相处的过程中,贯多发现了自己与正二的生活的格格不入。
终于,在一次聚会中,酒后的贯多因出言不逊,与正二两人不欢而散。
失去友谊的贯多,鼓起勇气去找自己暗恋的书店女生樱井康子(前田敦子饰),也惨被拒绝。
北町贯多重新回到了那个一无所有的自己。
影片结尾,贯多拿起了笔开始了写作。
本片的主角北町贯多大概是少有的那种让人很讨厌的主角,优点没几个,缺点一大堆。
首先是意志力薄弱,猥琐堕落,好吃懒做,却又贪图享受。
贯多初中毕业后,都快十九岁了,一直没有个稳定的工作,由于学历低,只能找些体力活,如果能安安心心的认真工作,虽然薪水少些,倒也可以好好过日子。
却染上了酗酒和买春的不良习惯,所以多年来也没攒下什么钱,经常出现拖欠房租被赶走的事情。
其次是敏感自卑,嫉妒心强。
影片中出现的正二也许是贯多唯一的可以称得上朋友的人,他的出现对于贯多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贯多心中的黑暗,唤醒了贯多对于生活的希望。
然而,正二最终跟贯多的分开,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两人决裂,表面是因为一次聚会中贯多不小心酒后失言,用脏话侮辱正二和他的女友,这是意料之外;然而,即便没有酒后失言,贯多恐怕跟正二也会渐行渐远,这是情理之中。
原因是两个人本就是不同世界的人。
一个阳光积极向上,一个猥琐自甘堕落,也注定了无法成为真正的朋友。
尽管北町贯多这个角色不会讨人喜欢,但阿duang却觉得这个角色最大魅力就是真实。
如果抛去父亲作为强奸犯的极端设定,贯多其实就是一个有着诸多不完美的普通人。
也曾想过改变,只是没有勇气;也曾想过敞开心胸,只是害怕受伤;也曾想拥有友谊,拥有爱情,却早已不知道该如何去爱;也曾想过上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却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然,阿duang在这里并不是想替贯多洗白,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贯多把一切责任归咎于父亲和命运,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影片中,正二也指出了这一点。
所以,与其说是犯下罪恶的父亲摧毁了贯多的人生,倒不如讲是贯多自己放弃了自己的人生。
只是,作为观众的我们,怒其不争时,也别忘了,贯多也只是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脆弱和不堪,也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哪怕那只是个幻想。
北町贯多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本身一无所有,渴望友谊和爱情,却又封闭自己,只会抱怨命运不公,不去改变自己,不敢面对现实,选择用买春和酒精暂时麻痹自己。
所以,对于他而言,人生宛如一列充满苦役的列车。
所幸,他还有唯一的兴趣——读书。
也许只有在书里,他才能找到对生活的希望和幻想。
影片结尾,贯多拿起了笔,可以看作是开始了对命运的抗争。
这个角色由日本知名演员森山未来饰演,演技相当了得,把贯多的猥琐自负刻画的淋漓尽致。
本片风格写实,镜头大胆,展现了日本底层的灰色生活。
同名小说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也很出彩,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读读。
下期预告:电影《孩子王》,改编自阿城同名小说,导演陈凯歌。
本期就到这里,回见。
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观影感受,理性探讨,喷子勿扰,谢谢!
注:①芥川奖是为了纪念日本大正时代的文豪芥川龙之介(1892-1927)成立的,要求作品是纯文学短篇作品,是日本文学界很出名的奖项之一,有点儿类似中国的鲁迅文学奖。
②《电影旬报》是1919年7月创刊的日本电影杂志,也是日本最古老的电影杂志,是日本很有权威和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个人公众号:阿duang看电影
逻辑是这样的,如果当爸的在儿子还上小学的时候就做了强奸犯,当妈的因为这个丑闻抽搐过去了,然后从此以后这个儿子没了社会地位没学上甚至没有了容身之处,那么他一定是个无恶不作吃喝嫖赌不务正业满嘴脏话从内到外都是肮脏恶臭的混混。
他小的时候是小混混,长大了以后是大混混,以后的人生都是黑暗没有希望的,就只剩下装满了苦涩日复一日的单调。
乍看之下电影似乎在传达某种对于身世宿命的无奈与挣扎,而这个价值观在库管大叔的腿被机车压残之后,尤其彰显了出来。
不过电影显然有更多的层次,而这种层次又通过描写主人公外在和内心的矛盾表现了出来。
首先说北町这个人,他对于价值观的理解是扭曲的:他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只有在和别人掏心掏肺的时候,才会别别扭扭害羞无比的说,自己唯一的兴趣是读书;但他对于自己从小出没于风月场所这件事倒是毫不避讳,甚至还略微有些骄傲。
他自卑到极点,觉得所有人都瞧不起他,甚至臭木耳马铃薯外地人穷大叔都瞧不起他,因为他没上过高中还有强奸犯老爸;但他表现出来的不是谨慎或者谦逊,反而是过分的自大,瞧不起正二的女友不是东京人,瞧不起穷大叔捡贝壳,欺软怕硬不付房租。
他最矛盾的地方在于与人的交往。
看上去他是个死皮赖脸没脸没皮不知廉耻的嫖客,但实际上却是因为他太过于单纯,完全不知道社会上人与人相处应有的虚伪。
他甚至知道自己不应该只跟兄弟聊上女人跟女人聊上床,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掩饰自己。
他喜欢就是喜欢,赤裸裸的喜欢,每天在长凳上等着,被拒绝也等着,就是死气白脸的等着,不管会不会对对方造成困扰——而这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很不正常的。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大叔的腿被压了之后,只有他一个人站在一边完全不帮忙,但却是他跑过去跟人家喝酒还给人送钱。
大叔得意的讲自己年轻时代歌手梦的时候,正二懂得笑眯眯的附和,北町就只会讲风凉话然后招自己一身埋怨;但最后却是他不怎么动声色但是很坚定的一句“我想写点什么”“我就是想写点什么”把大叔从切掉了两根脚趾却没有保险金的沮丧里拉了回来,以至于他最后站在了类似于“梦想日本”的舞台上。
所以说北町其实是一个极端理想主义和极端现实不正常的结合体。
然后再说说正二这个人。
如果看这部电影很有代入感,把自己以第一视角套入了北町的话,那么正二绝对是个讨骂的角色。
一个菜鸟,爬的比哥高不说,还搞到了女大学生当女朋友,最后看哥没用了,说绝交就绝交,干脆利索,头也不回,简直就是混蛋。
北町骂他说,凭什么哥要看电影你就不爱看说还不如回家,找了个爱看电影的女朋友自己就屁颠屁颠的成了影迷,我的电影和她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
其实我完全能理解这两个电影有什么不一样。
北町不理解是因为他太单纯,我能理解是因为我也在社会上生活着,为了过得更好我知道怎么见不同人说不同话唱不同角。
所以说正二其实代表了大多数人,“正常人”。
他身上的矛盾就是所有人的矛盾。
他要装作喜欢听别人唠叨捡贝壳之类的琐碎,他要装作不介意借钱给明知道不会还的人,当然他也要装作自己其实很喜欢看电影。
他只有和北町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会说别人坏话会承认初中辍学其实是件很帅的事会脱光了跳到冰冷的海水里游泳。
他似乎是喜欢和北町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一起混的时候他笑得非常纯粹毫不做作。
但他同时又讨厌真实的自己,他看见真实的北町就仿佛看到了脱去掩饰后的自己,粗俗下贱,让他觉得窘迫不安。
所以他宁愿远离北町,去所谓的技校的同学聚会去找女大学生当老婆。
这不是一个关于奋斗母题的电影,所以电影最后没有讲北町有没有写完书会不会大卖,也没提正二过得好不好大叔有没有当上十佳歌手,他只是在说,大家都在活着,用各自的方式。
不管你是想活得满身棱角还是想活得圆滑舒适,你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式。
1个月内看了两部同类型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还有这部苦役列车。
一开始本来不准备看,虽然中岛哲也让瑛太充当了整个电影的希望使者,但也无法消除松子所带来的悲伤。
说回这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奖得主西村贤太的自传体小说《苦役列车》,依然讲述了一个残酷的人生,主人公北町贯多从童年起因父亲犯罪就开始过上了支离破碎的生活,以至于19岁的他的生活里只有性,他可以撒谎拖欠房租,只是为了去风化场所消遣。
这样一个彻头彻底的"撸sir"孤身一人却有一个喜欢读书的爱好。
也就是这个爱好,让人看到了他的人生还有希望。
贯多和现实中的底层年轻人实在有太多的共性(除去父亲犯罪),他们没有好的家庭环境,没有好的学历,也没有几个好朋友。
他们敏感而矛盾,当贯多第一次和正二聊天时,他说,别瞧不起中辍生,当高桥在他面前说教,他在背后说,不过就是个中辍生,拽什么拽。
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也同意高桥的话,年轻人一定要有梦想。
可是他不愿承认,在好朋友也是大学生的正二面前承认自己的失败。
从搬运工升为仓管是他灰暗的人生里不多的一次明亮,他还鼓起勇气和康子成为好朋友,这一切都是短暂而美好。
直到高桥因伤从仓管上退下,由于不是正式工,没有保险,现在腿也瘸了也找不到工作。
他找高桥去喝酒,拿了一个信封给高桥,说这是公司给的补贴,其实是自己的工资里面拿出来的吧。
两个星期后他从仓管辞去,重做搬运工。
那个告诉他要拥有梦想的高桥也没有了梦想,同为中辍生的他也不想落到那个下场。
所以安心的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吧。
于是,人生再次灰暗,和正二的矛盾,康子的离开。
又回到以前的生活,打工---风俗店-住所。
直到三年后,再次在电视上看到高桥,那个告诉他梦想没有用的高桥,竟然上了电视的比赛节目。
这让他重拾梦想的信心,拿起笔,写下去,写出一个芥川奖来。
完全不知道在演什么。
说实话,整部片子有点串联不到一起。
一开始是冲着吃货去的,有人说吃货演的不好,但是按照我自己的判断标准,吃货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人物,而且算是给电影增色不少。
角色演出比较丰满,至少我喜欢,这部片子给四星,敦子应该占其中一星。
没有敦子我根本不会看这片子。
单说电影里的男主,各宗笑料也有值得笑的地方。
编剧的剧本加上男主精湛的演技,可以撑起整部电影,有的地方觉得真是精彩到极点。
演活一个屌丝不容易,国内各种片子里各种角色能算屌丝的多得是,但是我觉得苦役列车里的这个人物,算是最传神的一个。
编剧给一星,男主表演给一星。
怎么叫艺术,看不懂就是艺术,里边很多剧情看不懂。
比如那个s13大叔学猩猩那段。
完全看不懂那位脑子里在想什么。
看不懂,而且给我的感觉那位大叔酷似冢本导演的御用演员。
反正各种小细节看不懂,看不懂的还能吸引据悉看下去的,算能耐再给一星。
4星,推荐,为了吃货,为了屌丝。
为了演技。
为了各种不懂ps:过了几天再回想,发现其实是个神片。
有谁能把屌丝诠释的这么透彻。
这主演把屌丝特点都集了大成了。
神演员,吃货演的女神也是出神入化啊,女神不一定非要想北川景子那种白富美,吃货这种也有她自己的魅力所在。
回来了一次,发觉,真是神片。
ps2:这片子其实常看常新,这是那种,让人看了一遍,过段时间又想看第二遍的那种电影。
这次第三遍,我觉的前边所有的颓废,不堪,怠慢,堕落,色情,在最后猪脚不顾一切的奋笔疾书中都烟消云散。
屌丝真屌丝,但是挣扎的奋斗总让人感慨不已。
好片子
突然很想见你,突然很想喝杯热茶,一直很想与你做爱,做完你就会爱上我。人生多像是一列服苦役的列车啊,沉重,颓废,毫无希望,最终不是跌落在坑里就是落在一堆垃圾上。生而为屌丝,so what?孤独、三观扭曲、沟通障碍、自我嫌弃、羞耻与无法认同,这种赤裸到低俗的自我解剖,正是电影最大魅力。
苦王
上次听过上海电影节的故事之后更喜欢山下导演了 BGM赞 森山先生演的也很好 四星
唯一一颗星给阿酱的
改编自获得过芥川文学奖得主的自传体小说,故事总之能有多操蛋就有多操蛋,无比崩溃无比贱,而这才是生活的真相,就这么多吧,整体拍得不过不失吧。
看完这部电影 我忽然有种不想做吊死的觉悟
森山未来挺合适演山下敦弘片中的“无聊者”的
没钱无聊又有个梦想,残酷青春标配,却很难看。在以为有够难看的时候,后面居然还能更难看。耗时四年才看得完。男主角白长一张有演技的丑脸,那么多个solo时刻却每秒0感情,另一部还多少有点。男配女配反而稳定输出。
内容看得我犯恶心,看到一半就弃了
还是励志的 气吐了
第一次看到这种类型的电影,不大喜欢
真是太心酸
森山未来先生的脸就透着一股猥琐色狼的劲儿,为什么能进十佳我不太能理解
单纯的不喜欢
人渣 去死
仍然是山下敦弘的一贯风格嘛,无聊与无赖。屌丝的男主角与消极的人生观,再配合山下敦弘奇怪的冷笑话。还是挺满意的,只是我挺难理解那个结尾的,总感觉有些与整体格格不入,不过原作者的真实经历就是如此,倒也没办法了。森山未来真是太适合这种角色了。
SIFF 三星半吧 前面一直脑海中回荡着:青春就是暴走的性欲 有赤裸真实 有内敛浪漫 BGM也很喜欢很有时代感 但是全片看完只想大吼一声:纳!尼!括!咧!!!!!!!!!
山下导演好像在我旁边点麦当劳的餐。
从头坏到尾,丧到尾。。。
我失业了才看懂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