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已经看过三遍了,对于一部八十集的巨制电视剧来说,我从来没有这样追棒的经历。
由于有太多的话要说,反而一句也没有说。
但对这部如此喜欢的作品一言不发,实在有点过意不去。
这里简单说一句:这是一部横空出世的杰作,宁财神有非常现代的观念、非常后现代的表现手法、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对制度有着深入的批判。
所以这虽然不是一部太政治化的作品,但却有着广泛的批判力量,即使锋芒经常是非常克制的,但仍无处不表现出来。
这应证了我经常讲的一句话:中国没有不好的演员,只有不好的导演与编辑。
这些以前几乎都是藉藉无名的演员,通过这部电视剧基本上都成了一线红演员。
一部好作品成就一批演员,使他们大放光彩。
而且这些演员以后的角色几乎没有超过这部作品的。
以至于这些演员就成了佟掌柜、白展堂、吕秀才、李大嘴、燕小六、刑捕头。
武林外传彻底颠覆了利他主义的传说,确立了一个基本的人性前提,就是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见利就上,见害就躲这肯定是基本的人性,但也不排除特定场合人的善心与正义感。
以小六与刑捕头为代表的基层政府人员,以及以从未出场的娄知县、四大捕快等,基本刻划出中国社会的权力结构以及运行方式,这个政权与民众的关系也非常具有讽刺性。
这些就是宁财神的眼光。
同时情节的编排也极巧妙,有时真觉得不输莎翁的早期喜剧。
当然也有编排过火的地方,情节不合理的,但从总体上讲,所占比例并不高。
如果有个高手如王朔把把关的话,这部作品将更加完美。
武林外传的笑点不低俗,很贴近现实,而且它的每个故事事实上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真正做到了小故事,大道理,可以称为“中国的童话故事”。
紧贴时代的话,其实这个系列是可以无限拍下去的,可惜只有一季,电影到是打破了美好的想象,龙门客栈更是狗尾续貂。
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形形色色的爱情,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第一次看武林外传的时候还是小学,还记得那个时候最后一集刚好和春晚是一天,那天我连春晚都不看了,就追着武林外传,追着那一个江湖梦。
那时候还没有爱情公寓,武林外传才是真的朋友和喜欢的人都住在一起,好热闹,好欢喜。
掌柜的是鸡汤大师,老白懦弱却勇敢,秀才就是个穷书生却深爱小郭,小郭一个江湖女侠,大嘴就像是每个人生活中的那个倒霉担当,看似什么都不会但生活中却真的没有办法少了他。
你看,每个人的个性都是这么鲜明,从主角到配角,没有一个人是真正讨厌的。
那时候就在想,什么是江湖呢?
看完就觉得,江湖,就是一群人,一壶酒,一个故事,一个一群人一起走的故事。
那时候最喜欢的是小郭,喜欢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喜欢她的一身侠气,也喜欢她身边的一群朋友。
这么多年了,再没有这样一部剧让我欲罢不能,没有这样一部剧能许我一个江湖梦。
身在武林外传就真的仿佛在江湖里走了一遭。
掌柜的,小郭,老白,秀才,大嘴,小贝,小六,老邢,我们何时才能江湖再见?
《武林外传》是一部很经典的喜剧片了,个人喜欢这部剧就是因为它比较真实不做作。
每一集的剧情不复杂,很搞笑,许多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很平凡,却又很有趣。
这部电视剧里每一位人物的性格比较鲜明,都有自己不一样的风格,又有着善良真诚有情有义的共性,每集里客串的配角也是给人印象深刻,所以说这部喜剧片百看不厌,从小看到大,有很多经典台词特别有意思,也有一些内涵。
最近网上许许多多的武林外传的表情包又让我想起来了这部喜欢的电视剧,又要去重温一遍了!
中国的导演,大概是全世界最富责任感的导演,天天想给人上思想品德课,演员台词都不说人话。
相形之下,连许多知识分子及海归派都很喜欢《武林外传》。
有人说《武林外传》成功在于这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
其实,生活的心态本来就该是轻松的,面对困难就要举重若轻些。
导演尚敬说:“我做喜剧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大家笑得舒心。
舒心,这就是主旋律。
”有心的观众,会注意到《武林外传》里吕秀才房间墙壁上贴的字条。
乍一看,以为和其他古装剧一样的励志的字句,仔细看才发现暗藏玄机。
一张写的是“六人行必有我师”,另一张写着“看上去很美”。
宁财神说提这两副字就是他的主意。
王朔的巨大影响要追溯到他的初中时代,当时他像许多“70年后”的青年一样一篇不漏地读完了王朔的每部小说。
这种影响不仅是骨子里的认同,也体现在语言风格上,直到《武林外传》中宁财神仍在向王朔致敬。
《武林外传》里的对白,基本没有一句正正经经的话,白展堂念叨着“手里握着窝窝头,菜里没有半滴油。
”连燕小六也会耍贫嘴“别拿捕快不当干部!
”满口都是王朔式的痞子味儿。
当然,宁财神学的也不光是王朔那京味十足的语言风格,许多海派元素被添加进去。
郭芙蓉会轻轻柔柔地念“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吕秀才更是学着周星驰的腔调“手镯要体现出历史感、艺术感、沧桑感……要充分显示出了我的文化品位。
”但是仍然离不开“一点正经也没有”的王朔原则。
除了王朔外,《武林外传》的喜剧结构向《六人行》借鉴颇多。
《武林外传》的开篇,“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青年郭芙蓉踏上社会,学习到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经验”(宁财神语)。
而在《六人行》的开篇,则是什么事情都不懂的瑞秋逃婚出来,开始接触社会的形形色色。
《六人行》中,一伙朋友没事就泡在“中央公园”咖啡馆的沙发上你损我我损你,到了《武林外传》“中央公园”变成了同福客栈,沙发变成了长凳方桌,白展堂等一行六人,同样在客栈里你损我我损你。
但是宁财神否认《武林外传》中的人物跟《六人行》中的人物一一对应。
“《武林外传》中的人物,其实在我的生活中大多有原型。
比如祝无双,就是因为我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漂亮,温柔,找不到缺点,找不到个性,因此也找不到男朋友。
”宁财神说,“我的努力就是把身边的各种寻常人物都表现在荧屏上面。
”和《六人行》一样,《武林外传》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意义的恶人。
记者问起剧中为何没有反面角色,宁财神淡淡道:“世界上哪有那么许多恶人。
”套用个王朔的词,宁财神想要表现的,都是那些“阳光般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
http://talk.163.com/06/0317/21/2CER2H3600301JAK.htm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62/40464/4144503.html
"梦很美好,该醒了,可我不想..."2000年到2005年年底,我看的影视剧几乎全都是悲剧。
好也罢烂也罢,一部比一部令人心寒。
这些郁闷情绪被《武林外传》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欢笑和轻松。
它的另类鲜活,点中我心中桀骜不驯的频道:小郭砸了怡红楼,2分钟后客栈里所有人定格在了我狂笑的眼睛里...第二天是下面汤,十娘说"我再唱一遍"时我已经缩到床的紧里边,笑得乱颤...于是每当听到电视里传出鼠标点击的声音,我都会停住遥控,兴奋地期待新的精彩...插科打诨夹杂着友情爱情和扑面而来的温暖。
同福众人用无限热情与真诚牢牢地吸引着我。
看惯了香港90年代武侠片的我,曾认为没有会真功夫的人演出的片,算不得武侠片;也曾声称仅有小儿女的情爱的片子,算不得好的爱情片。
可是面对武林里郭芙蓉爱情、世情的双面成长;白展堂放下包袱的释然和守护的挚诚;掌柜的和秀才的你喜欢不如我喜欢的执着...贴了一个"真"字居然就扭转了一切既定思维!
让人忘我忘情忘记凡尘俗世的冷漠!
我居然愿意忽略掉所有以前的既有原则,去催眠自己认真地相信,放肆地笑,强烈地感慨!
至诚相感度过的每一天都是珍贵的,都是财富。
该说该做的就要去说去做。
错过就无法弥补。
于是我在今天将这一篇保存至今的记忆书写成文字,于是我想我会在以后的日子慢慢梳理慢慢感动。
记取这尚还年轻时的悸动...
这部剧承包了整个回忆,承包了我们所有笑点。
一部戏说江湖的轻松喜剧。
同福客栈,就是这间不起眼的江湖客栈,因缘巧合之下汇聚了一群性格各异又活泼搞怪的年轻人,发生了一系列的搞笑故事。
故事武功高强但初入江湖的郭芙蓉(排山倒海)、客栈老板娘佟湘玉、金盘洗手的神偷白展堂(葵花点穴手)、满腹经纶的吕秀才、客栈厨师李大嘴等等。
这群年轻人在同一屋檐下演绎了一幕幕经典的搞笑场面,在欢笑与眼泪中陪伴观众们一起渐渐成长。
我们看着它成长,它也陪伴我们成长。
在他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每一天
不知道从何时起,经常会听到“神剧”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那些比较火收视率比较高或者是比较雷的电视剧,这个词已然快被用烂,我却依旧不得不说说我心中的“神剧”:80集的长篇电视剧,却大部分场景都是一个破旧的客栈。
破旧的客栈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却是在讲述“江湖”。
所讲述的“江湖”却总是听起来闻风丧胆,实则观众压根不知啥样。
(虽然不明白但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整个江湖的中心似乎就围绕着这个客栈。
客栈位于七侠镇,整个七侠镇就一捕头一捕快。
捕头捕快总嫌客栈饭菜难吃却又总是光顾。
捕头到底会不会一点武功。
七侠镇除了这个客栈以外到底有多大。
所谓“盗圣”除了“葵花点穴手”还会什么。
郭芙蓉每次“排山倒海”前为什么一定要叫出来“排山倒海”,以至于给对手准备的机会。
客栈老板佟湘玉为什么这么抠门。
算账的吕秀才满腹经纶为何却总是名落孙山。
唯一的厨子李大嘴厨艺这么差为何不招其他厨子。
莫小贝为何总是喜欢去西凉河。
西凉河到底在哪。
......盗圣,关中大侠(前吕知府的孙子),龙门镖局千金,江湖大侠之女,县长的外甥,衡山掌门的妹妹(武林盟主)...每一个都可谓鼎鼎大名,身世不凡,却都聚集在这客栈。
无厘头的剧情。
无厘头的台词。
无厘头的造型。
还有,这么爱这些“无厘头”的我。
似乎一切都很“神”《武林外传》播出正火时我还年幼,每每在电视上看到这部剧,我总是会停下按遥控器的手,即使是已经看过的内容,我照样看得津津有味,捧腹大笑。
那时我爸爸总是会在我旁边幽幽的说一句“你一天到晚就喜欢在电视上看一些疯子神经病”,话说完,却不由自主的坐下来跟我一起看。
那个时候啊,由于都是在电视上断断续续的看,所以天真的以为这部电视剧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似乎总是看不完的,甚至我还幻想着,到我老去的那一天,这群人依旧还是这个模样继续着他们的欢乐故事。
终于有一天,当屏幕上出现这样的字样
我知道,他们的故事得告一个段落了。
然而私以为这只是“前八十回”的结束,后八十回一定很快就会出来吧,我每天都在期待,总是打开电视在每一个台搜索后八十回的影子,谁料,这一等就是十年了,从我还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等到如今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却依旧未见后八十回的踪影。
说实话,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已无法知晓即使有这后八十回的出现,我是否还能抱着像当初一样的心情来观看这剧,但是我知道,我对后八十回的期待却始终一如当初。
这么说吧,如果只能让我选择一部电视剧来带领我回顾童年,这部剧注定是《武林外传》。
因为真实的大笑和无邪的天真,才是我们每个人无价的童年。
其实时至今日我已很少再看《武林外传》了,不是因为我已能熟记每一集的情节亦或是了解透每一角色的性格特点,而是因为我知道:我总得跟过去告别吧。
所以,再见啦,佟湘玉,白展堂,郭芙蓉,吕秀才,李大嘴,莫小贝,祝无双,邢捕头,燕小六.....再见啦,我们的十年。
<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图片9>还有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配角们,再见啦。
<图片10><图片11><图片12><图片13><图片14><图片15><图片16><图片17><图片18><图片19><图片20><图片21><图片22><图片23><图片24><图片25><图片26>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绿叶,感谢你们。
喔,我还忘了它。
<图片28>再见啦,七侠镇,同福客栈。
文/莫奈奈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这样一句话,说一本书,每次看都有不同感悟,这才是证明你在成长。
这句话在当时看的时候并不能理解,因为我总是觉得,文字的含义,内涵的表达,都应该是不变的,那么理解就自然而然的应该是一样的啊。
如今我才真正的理解了这句话。
其实不仅仅是看一本书,听一首歌,赏一幅画,观一部剧,你看到的并不是,或者更准确的来说,并不仅仅是创作者的心路和表达。
你看到的,其实是你自己。
有一部古装情景喜剧叫《武林外传》,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
我还记得武林外传的大结局和那一年的春晚是在同一时间,因为小时候的我非要看这个而长辈们想看春晚,所以爸爸还在卧室里特意给我接了小电视看。
如今我大学都已经读了一半还多,但是这部剧,在自己这将近十年的人生中,从来没有退场过。
每次心情不好刷几集,看着这帮人嘻嘻哈哈的逗一会,便觉得再大的事儿都不是事儿了。
而这部剧,在我目前的人生阅历中,则是诠释对这句话的感悟最深刻的例子。
从前看的时候,处处都是笑点,现在重温,笑点依然还在,但是泪点却也一点一点的浮出了水面。
对人物的看法,也在自己的成长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了。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国内的演员里,女明星仅爱汤唯高圆圆,男明星只爱刘烨沙溢。
对于沙溢,其实从小就不陌生。
作为部队里长大的小孩儿,家里总是播放与此相关的题材,而沙溢作为军艺出身的名演员,也一直活跃在我家的电视机上。
但对于他,原本只觉得军装帅爆,得瑟搞笑的性格也很符合东北姑娘的审美,但是武林外传里,白展堂俨然就是我的男神和择偶标准。
也正是因为白展堂这个角色,沙溢成为了我喜欢的两个男星之一。
面对爱情,我们总是有太多的憧憬,要高又要帅,要有担当又要勇敢,要聪明又要成熟,要会赚钱又要会浪漫。
但是,当你遇到了一个白展堂这样的男人,其实你的人生就已经很幸福很圆满了。
平时嘻嘻哈哈小孩子性格,但是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总能挡在你的身前;有无数小毛病走过弯路犯过错误,但是也积累了不可多得的人生经验和感悟并始终保持着善良正义的心;虽然不会说甜言蜜语不懂浪漫还有点傻气,但是为了你要的安定幸福愿意停下漂泊的脚步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
在我看来,一个大事成熟小事幼稚的男人才是真正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兼得。
高冷的总裁给不了你每日安慰踏实的陪伴,木讷的学霸给不了你欢乐二逗的日常,年长的大叔给不了你幼稚可爱的小把戏做调味剂,而一个白展堂,他不够富有,不够聪明,不够成熟,但是他带给你的,是日日相伴,也是既能快乐单纯的贫嘴逗乐,又能爷们儿的拉着你的手面对所有的困苦危难。
这样细水长流的稳妥安心,这样的男人,若能得到,绝对是此生之幸。
说起白男神,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看的时候,觉得白郭才应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当时自己最喜欢的,最想成为的人也是郭芙蓉。
郭芙蓉是怎样的女孩子呢,她闹闹腾腾,开朗爱笑,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性格直来直去,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虽然能和男孩子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但面对爱情依然会是小女生的骄纵模样,浑身上下都迸发着正义感和青春热血,心里有别人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梦想,偶尔逞逞英雄主义,完美的理想主义者。
其实这样简单无脑但一腔热血的女生,怎么看都挺讨人喜欢的。
虽然成长的一路上总是跌跌撞撞,但是总能爬起来,不在乎的拍拍灰,继续昂首阔步的走下去。
而小时候对佟湘玉,则总是喜欢不起来。
不喜欢的东西太多了,觉得她容貌没有小郭漂亮,说话没有小郭可爱,性格没有小郭开朗,于是捎带着,对白佟配深深的鄙视,当时的自己,总是气愤于编剧为啥放着郭芙蓉那么霸气可爱的姑娘,把这么个软弱矫情的老掌柜配给了白男神。
而最近几年,数次的重温中,终于也知道了,为什么是佟湘玉配白展堂,也只能是佟湘玉配白展堂,也慢慢的发现了,佟湘玉的美丽与成功。
虽然她不再年轻,但是经历的坎坷和岁月的洗礼留给她的淡定从容远远比这几年的青春更珍贵。
比较起来,每个姑娘都有潜质成为郭芙蓉。
只要你玩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少牵扯一点小女生的心思,把自己当个爷们儿看,笑一笑十年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并不是每个女生,都能通过努力,蜕变成佟湘玉。
因为每个女孩在年轻的时候都可以所向无敌,美丽无双,但青春不再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风情万种,睿智而优雅。
小时候我认为的坚强是像郭芙蓉一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和满腔的青春热血,敢作敢当,但是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坚强,是像佟湘玉那样面对任何变故都能在伙计面前装作风轻云淡,保持一切运转如常然后回了闺房一个人捂着嘴压着声音哭一场;小时候我认为的乐观是像郭芙蓉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能一脸不在乎相信一切都会变好,但是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乐观是像佟湘玉那样再大的风浪也都握紧每个珍重的人手告诉大家不管多坏的事情发生只要大家还在一起就不算太糟;小时候我认为的勇敢是像郭芙蓉一样,年纪轻轻就敢于离开父母的庇护背井离乡一个人跑出来闯荡,但是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勇敢是像佟湘玉那样,走过了路就不后悔,偶尔发发牢骚但是更多的是努力营生好现在的生活面对所有的挫折苦难。
其实,如我小时候所希望的那样,我觉得大多数女孩子,至少我自己,在这21年来,就是在像郭芙蓉一样的生活。
性格上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得得瑟瑟,梦想总是成为这个家那个家,想出版作品,想流芳百世,雄心壮志满腔热血,为了梦想头破血流也不在乎,总想离开家离开父母的庇护希望能看看自己一个人可以闯荡成什么模样,总觉得这才是青春这才是人生这才是成功这才是有价值。
但其实,走了这么远,我一直都没能在心理上真正的成熟独立,遇到问题依然焦头烂额慌慌张张吃不好睡不好忙手忙脚乱七八糟。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也算是像成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吧。
其实现在的自己越来越觉得,一个女人最大的成功,是拥有一个握在手里的,喜欢的人生和事业,以及有人相伴的,稳妥安稳的幸福。
这样的人生若在我小时候看来简直是太平淡无趣了,没什么大起与大落,也没什么疯狂与刺激,但是其实能做到这点已经是很不容易很了不起了。
就像郭芙蓉刚被扣到店里的时候,她说我不要呆在这鬼地方受罪,我要去闯江湖啊这才能成长,而佟湘玉只是淡淡一笑然后告诉她,留在这里把平平凡凡的事情做好,把平平凡凡的日子过好,就已经是最大的成长了。
再说回爱情,尽管现在重温的时候,每每看到秀才一脸认真的表白时都会很感动,甚至当小郭问他,你喜欢我的心情能延续多久啊时,他在楼顶上歪着头认真说的那句“一辈子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这种心情很长,如高山大川,绵延不绝”每次都能让我飙出泪来,但是心目中喜欢的男人,依旧而始终是白展堂。
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对这种温温儒儒的男孩子,会感动会欣赏但是永远爱不起来。
而一遍遍的重温中,随着对人物理解的渐渐加深,我终于明白了,爱情里,郭芙蓉是遇不到白展堂的。
一则性格需要互补,这两个同样性子激烈偶尔偏激的性格在一起不会长久,换句话说,孩子心性脾气急躁的郭芙蓉需要温柔简单的吕秀才来照顾安抚,而经历过风雨看似幼稚不靠谱实则心智成熟的白展堂需要的是一个识大体而又成熟稳重的佟湘玉来携手共度人生。
二来,阅历经历相同的人总是会相互吸引。
简单的小郭和单纯的秀才是一种恋爱,学生时代般的你喜欢我我喜欢你就可以天长地久甜甜蜜蜜花前月下,而经历过爱情闯荡过江湖的老白和“经历过”婚姻承受过风雨的掌柜更像是婚姻,他们要考虑的更多是组建家庭携手走一生的长久性和稳定性,还有对彼此的责任感和内心所要追求的安全感。
文已至此,不知道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是否清晰的表达出来了。
其实想说的还有很多,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更加清晰地表达了。
而且,作为一个依然“郭芙蓉”的女生,我的理解和描述或许还是稍显幼稚与偏颇。
不过,以我目前的阅历来讲,我从《武林外传》中能读懂的也只有这么多。
但是正如开篇所说,我相信自己在经历了更多的人和事之后,兴许几年之后,会真的如愿变成“佟湘玉”,遇到“白展堂”,到那个时候,当我再次重温这部电视剧,应该会有更加深刻和不一样的理解吧。
人生中第一篇正式的影评,献给《武林外传》。
愿阅读至此的人们都能像剧中人物一样,有并肩欢笑的朋友,有携手相伴的爱人,一起勇敢乐观的生活。
倒数第二集讲蕙兰和杜子俊的坎坷爱情。
大嘴,作为一个的「第三者」,虽然失败了,妥协了,放弃了,但身为文盲的他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极难的问题:爱情的机会成本。
Gatsby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为Daisy争取了一切并且最重要的是,他又为她放弃了拼命换来的一切。
那高楼越是起得豪华,宴请的宾客越是富贵,他的抉择也就愈发显得真挚感人。
可大嘴怎么办?
「他有钱,他为蕙兰放弃了锦衣玉食,他多伟大啊。
我也愿意放弃啊。
可我不就是没钱吗?
我穷得只剩这条命了。
对啊,我可以跟他拼命啊…」(后面不看…)但是,就算他把命豁出去了,那也只是一条「穷命」「烂命」,现实还真是不近人情:你这条命你倒是舍得给,可谁稀得要啊?
幼年读《史记》便有这样的感慨:战国四公子不拘小节、谦恭执礼那便是、心胸宽阔,要是一个乞丐也客客气气、恭恭敬敬呢?
恐怕大家就会说他巴结讨好、趋炎附势了吧。
你看信陵君给侯嬴扶车是礼贤下士,丁渭给寇准捋须就创造了「溜须拍马」这个成语。
成功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失败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差不多这个意思吧。
记得哪篇评论金庸小说的这样说的:人们讨厌岳不群而喜爱郭靖的原因是岳不群是个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鸡鸣狗盗的伪君子,而郭靖说一是一,言出必行。
但是,人有必要保持言行一致吗?
言论一定要和行为相符合吗?
言论的合理性为什么要因为践行与否而改变?
因人废言和随意断定他人只是程度上的区别。
这就好比,如果张艺谋说导演要耐得住寂寞大家就嗤之以鼻,而同样的话语出季羡林大家就五体拜服,这对吗?
同理,如果大嘴说他愿意为蕙兰放弃金银富贵大家会首先问他你有吗。
同样证明爱情,大家不相信一无所有的人,因为他们没有「放弃」的资本,也就不存在机会成本了。
大家需要的是「非不能也,不为也。
」——我不是挣不到这么多钱,我是想陪你你了懒得挣。
这个逻辑公平吗?
那大嘴怎么办?
东方未明于阳光大厅
很著名,但不是我的菜,至今也没完整看过一遍
只能说这部作品是中国近些年来乃至后面数年都无法超越的经典的情景喜剧了
比我小的都爱看,比我老的觉得太闹,很接受不了,偶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看
剧情搞笑,适合大众口味,看了能心情舒畅,演员们演的也不错
很搞笑,定期看一看,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看一看,会缓解很多,多出点这种剧,
高考时的回忆
没快播,如何看
还是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的。
经典 不错的
没必要捧这么高,我觉得一般
被扣的2颗星找服装设计要吧。
经典喜剧,让人笑中带泪,那个时候觉得老白可帅了。
说实话我真没有感觉有趣。一点也没有。也不知为什么。个人看法。
为什么我尴尬的一点笑不出来
ヾ(●´∇`●)ノ哇~真的好喜欢佟掌柜,听她讲话,满满的亲切感!
我真是不想承认看过这破玩意~我家只有55个台,假期回家好不容易看次电视结果22个台播这个!!!要我死???!!!
中国情景喜剧的惊喜之作。
经典就是经典,现在看来还是那么精彩,这可是承包了我童年的笑点的。
迄今最有解构力的中国电视剧。
中国的爱情就是那样的暧昧,没有西方的赤裸裸,其实我现在一直认为西方人是畜生?吃饭不用筷子,还吃生肉?做爱跟畜生一样,这样的爱有人喜欢!!我们的导师就是这样的人,但是是一种畜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