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聊斋:兰若寺

聊斋:兰若寺,Curious Tales of a Temple

主演:卢力峰,林强,张赫,陈子平,傅铂涵,橙璃,刘校妤,谷江山,谢轶辉,傅婷云,杨默,李诗萌,孙路路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5

《聊斋:兰若寺》剧照

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1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2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3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4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5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6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13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14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15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16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17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18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19聊斋:兰若寺 剧照 NO.20

《聊斋:兰若寺》剧情介绍

聊斋:兰若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青书生蒲松龄行路遇险,不得已夜宿兰若寺,却被一蛤蟆一乌龟抓到了一口奇异的古井底,两只精怪比赛讲故事并逼迫蒲松龄评判故事的好坏……最终,被逼无奈的蒲松龄也讲出了自己的奇妙故事。 本片为篇章式结构,分为一条主线《井下故事》以及五个经典聊斋故事改编的《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共六个篇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戏子也疯狂邪恶力量第十五季盲点第一季大男孩第一季柠檬和罂粟籽蛋糕所以我和黑粉结婚了冰雪女王3:火与冰沿海出发Fing头K王之王瘦长鬼影私人诊所第三季狗狗学院第二季白云桥巴塔哥尼亚坏孩子们特殊争夺盾牌第五季心中有鬼会痛的17岁茶香你是好孩子三个爸爸一个妈妈日本最坏的家伙们真相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第七季决战帝国强袭魔女胜利之箭作战教子有方第一季大都市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

《聊斋:兰若寺》长篇影评

 1 ) 稀碎的拼盘

拍得稀碎,字面意义的“稀碎”,比《长安三万里》差好远。

虽然是拼盘电影,几个短片组合,但放在一部电影里,起码世界观、价值观、受众定位要基本一致吧?

结果呢?

两部短片低龄向,两部糖水爱情甜腻过头,剩下一部大批渣男,结论是婚姻恶心。

逻辑上,同一导演,鬼在光下到底是能不能见光,可不可以到处走?

都没个定数,大家背对背各说各话。

所有短片就是共用了兰若寺的古井和古树,甚至缺乏一些串起电影的彩蛋人物,感觉整个项目就是完全分包,也不调度汇总,最后拿着各自作品强行一组就完了,以《聊斋》之名,便算一部电影。

斗故事串主线的设计也无比敷衍,不过倒是解决了建国后不能成精和大银幕不能有鬼的问题。

都是“故事”嘛,而且聊斋是传统文化,不是封建糟粕,尺度于是上来了。

开篇的《崂山道士》和《莲花公主》,都偏低龄化,吵吵闹闹,风格夸张。

为什么用他们开场,小朋友看完赶紧回家写暑假作业?

《崂山道士》是毛毡动画,质感有新意,但整个故事四平八稳,就是语文课文配套水平。

《莲花公主》讲童真,也有大场面战斗,几乎谈不上任何主题。

这俩像小学生必读读物。

随后是主菜《聂小倩》,“兰若寺”正主儿,这些年“书生撞女鬼”故事被拍得太多,几近于泛滥。

本片里的特色是背景换到民国,其它基本上就是入寺、勾引、相爱、躲“姥姥”传统四件套。

受限于篇幅,故事基本难以展开,剧情几乎两倍速推进,爱情也是一日千里,火速就恋上了。

乱世人鬼情,尺度瞬间硬切成人向,露肩露背、前凸后翘接踵而至,但整体上讲故事就是按着传统四平八稳,除了燕赤霞掏手枪,其它全是似曾相识,光换个皮,有什么意思呢?

我唯一印象深刻的,是燕赤霞说他要去西北,彼时彼刻,加上他腰间插枪的豪爽姿态,我毫不怀疑他目的地可能就是“延安”,不愧是“赤侠”。

《画皮》是我个人认为整个系列最精彩,审美最好,也是主题最鲜明的一部。

仿国画的色调和人物形象,叙事上的留白,如一张工笔画卷徐徐摊开,气氛节奏也可圈可点。

故事当然还是那个,简单直白,主题微调了一下,简而言之“渣男恶心”。

是的,这是部关于女性觉醒的故事,也怀抱着从情绪上否定婚姻的立场。

因为主题先行,丈夫是虚伪龌龊,疯子也不吝笔墨地描绘“腌臜”,一个隐性,一个显性,构成高度凝炼的男性符号,共同换来妻子结尾斩钉截铁的一句“恶心”,创作者态度不言而喻。

而故事中的女性,当然就是隐忍、坚毅且觉醒的,甚至连害人性命的女鬼,导演也给予了足够的同情,留足戏份容她自辩。

但王大郎只能自顾自死一边,他的复活只为了更彻底地“死”。

他注定只能是扁平而恶心的,没有办法,一开始就决定了。

这份批判并不持续,电影转瞬又送上糖水爱情故事,篇幅最长的《鲁公女》。

好像只有俊男美女才能享有真爱,而中年夫妻明显不配,只该互相厌弃。

《鲁公女》和《聂小倩》同一导演,故事上其实也互有影响和延续。

《鲁公女》像是把宁采臣和小倩逃出姥姥魔掌后的故事讲完了,错过的十六年,“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阴差阳错,一再错过,确实是糖水片最爱设计的剧情。

整部短片从俊男美女设计,到美轮美奂的场景,都在营造这个感觉。

《鲁公女》确实也是所有短片里最具备长片扩展能力的一部,不过即便变成长片,除了好看的画面,也不过就是部故事平平的动画而已。

总地来讲,《聊斋·兰若寺》是部并不成功的拼盘动画电影,看似关联,其实稀碎,可以做成动画剧集,却强行攒成一部电影长片。

质量并不让人满意,两个半小时让人觉得漫长,《长安三万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中国文化系列的口碑品质,转瞬又被它冲垮。

难怪是井下夜谈,啰嗦这么多,也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

一堆小品,忘了它们吧。

 2 ) 一句“恶心”,振聋发聩!

一时兴起,想为这部动画电影写点什么。

我看到许多人想为这部电影的目标观众做一个定位,但我突然意识到,所谓“目标观众”不过是类型电影的人为设计。

这世间的普罗大众本不分阶级、等次,就如同《聊斋》中所记述的故事一般,它们在被记录在案之前,也曾经平等地流传在每一个人的想象中。

一、王承:人人皆笑我,人人皆似我《崂山道士》是对原著改编最小的故事。

在蒲松龄看来,王生的批判意义在于:意在哗众取宠之人,阿谀奉承会让他自以为获得了指鹿为马的能力,但不过是水中捞月。

但,当王生最终沮丧地望向水中月时,我却生出一丝不合时宜的怜悯。

因为看似好笑的王生,何尝不是社会中最普遍的个体的化身——为虚妄的理想怀抱热情,拜师学艺,当牛做马,不时偷懒耍滑,自暴自弃。

当举头望仙时,露出羡慕与崇拜。

当经历挫折时,想念家人,带着些许不甘。

而想要的,不过是学会些本领,荣归故乡罢了。

原来你我!

人人皆是王生!

直到最后,王生才会知道,他钻营半生其实都是徒劳,他“误闯天家”竟然只是来自上仙的戏弄。

仙人只道“归宜洁持,否则不验”,却不知“哗众取宠”原也是一众黔首调剂贫瘠生命再平凡不过的味料。

我突然想起项羽,他血肉丰满,意气风发,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说罢,他从《史记》里走出,栩栩如生。

二、窦旭:这不是庄周梦蝶编剧或许是受到沈复《童趣》的启发: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读书是记诵此句时,画面感极强。

在初高中那些缺乏娱乐的枯燥日子里,以手执笔如披坚执锐,草稿纸上金戈铁马,在想象中心游万仞,几乎是我的全部乐趣。

《莲花公主》把这份童趣具象化了,我在公主充满笑意的眼眸里,看到其间映照着十六岁的自己。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代偿。

莲花公主用王国崩塌的代价偿了少年窦旭的英雄梦。

但!

这不是庄周式的虚妄的梦!

窦旭与公主的世界都是真实存在的。

庄周梦蝶,窦旭梦蜂。

如果说庄子的梦像链接平行世界的桥,那么窦旭的梦则是跨越物种的共时性干预。

窦旭更像是高维度生命中的悲悯者,他不忍低维度文明的崩坏,挥一挥衣袖,扶大厦之将倾。

为什么要把主角从成年男子改为少年呢?

我想,可能因为大人的童心已然消逝了吧。

比起原著中与公主共赴云雨的肉欲渴望,青梅竹马携手奔逃更叫人击中心魂。

“童年消逝了。

”波兹曼说。

上一次帮蚂蚁搬家是什么时候来着?

我真的,真的,已经不记得了。

三、陈氏:“恶心”《画皮》的原著是一个让现代性别观念无法接受的故事:男人因好色而死,他的妻子却为救夫当众吞食乞丐的咳痰唾涕,就连蒲松龄的评语也颇失风度:“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男人过错,女人承担。

当然,这也确是时代局限性所致。

但!

惊喜的是,电影导演和编剧均作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改编。

当那乞丐向女人发出拷问:丈夫对你如此,何故要救呢?

女人没有回复,只是吞下了那令人作呕的咳痰唾涕,任由它在胸膛滋养长大,直到被呕吐而出,成为男人的心脏。

当男人死而复生、哭喊着要与妻子此生不换时,画面黑去,女人开腔——“恶心”这是那“吃人”的礼法年代,女人被捂住嘴、封住口,被迫咽回肚子里的咳痰唾涕。

“恶心”这是被史书、评弹、小说、诗词歌赋封杀了的,女性对所处世界的真实评语。

“恶心,我说不出口,但你真当我不知吗?

”四、鲁瑛:鲜衣怒马地爱吧《鲁公女》的原著现在看来是宗教味道十足且披着父权意味的劝教故事:张生念金刚经五千零四十八卷换来县太爷之女得以轮回重生,并愿意来世以身相许。

在长达十五年的等待中,张生愈加虔诚,作为回报,两个儿子都高中入仕,自己也恢复了年轻。

十五年约定将至,张生的原配夫人也恰到好处地离世了。

随后张生找到转世的鲁公女(高官家的千金),与之喜结良缘。

自唐代盛行传奇以来,诸如此类的故事不鲜见,多是书生意淫之作。

鲁公女的电影改编却焕然一新,诠释了我在少年时想象的爱情的样子——鲜衣怒马,长情陪伴,共赴黄泉,来世再会。

电影对中式冥界的描绘也很惊艳。

这里不多提,唯有电影可以感受。

想要多聊聊的是我对这个故事真实来源的想象。

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谣言大多不是空穴来风”,想必,在蒲松龄的时代,真的有一位及笄的女孩向身边人描绘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古代信息不畅,她所描绘的异地异时的事情很难证实,但她煞有介事的样子,使不少人信以为真,故事传了出来,添油加醋,成为蒲松龄笔下的素材。

我真正想说的是:三百多年前,山东招远县那个描述着前世故事的女孩子,她其实也只是一个和少年的我们一样,对爱情充满憧憬、向往和美好想象的人啊。

 3 ) 蒲松龄一世英名算是被《聊斋:兰若寺》给毁了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过这么这么难看的电影了。

一百五十多分钟,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第一个故事崂山道士,就为了结尾的镜花水月,前面那么多的无聊情节铺垫,我真的是深刻领悟什么叫:为了一盘醋,包了顿饺子。

第二个故事的受众应该是学龄前儿童,我直接看睡了。

第三个故事我很努力让自己不要再睡了,但万万没想到,聂小倩穿越到民国战乱时期了。

创作者可能是希望“新编”,但时代更替并不等于创新。

复杂的社会背景在剧情中只是形式化存在(仅仅是阻拦宁采臣必须在酒店住下的时代背景……),人物行为动机也很成问题。

宁采臣?

依然想塑造成一个遇到美女聂小倩坐怀不乱的君子,但你一个男的大晚上的看到女孩背上有伤,提出自己给她擦是怎么回事?

什么年头医生开药还亲自帮忙上药的?

bgm这时候还搞浪漫氛围?

而聂小倩就因为这男的没对她动手动脚就动心了……我作为一个女观众大yue特yue……当一个陌生男人提出要给小姑娘背部擦药,就已经说明这男的行为不端了好吗?

正常女的都不会动心的好吗?

第四个故事,纯纯封建余孽,继承原著的糟粕不说,还将之发扬光大。

女子为了救活出车九的老公,去求道士,道士全身脏污,用身上的脏东西制作了一颗丸子,承诺女子吃下去就去救她丈夫。

女子嫌弃恶心,但为了救车九的夫君,还是吞下去了……yue……为了这么个夫君,何苦呢???

道士看她吃了,巨油腻地说:你吃了这个丸子就是我老婆了。

原著明明是「乞人大笑曰:“佳人爱我哉!

”」,讽刺意味十足,可到了电影里,却变成了这样一句话?

到底是哪位主创的恶趣味要这么来一句?

不会真觉得女子是可以用来随意调笑、随意嫁娶的吧?

第五个故事,开头本来还觉得这故事终于正常了,能看了,结果……我白期待了。

鲁姑娘好不容易转世为人活到16了,就等着前世的心上人张于旦来娶她,结果呢?

已经老了的张于旦怕鲁姑娘看不上他,就用口古井把自己变年轻了。

而鲁姑娘看到这个年轻的张于旦,以为是父母找人来骗她,猜测真正的张于旦死了,于是她就一个人跑回房间自尽了。

……我真的心梗了。

鲁姑娘是眼神有问题吗?

这人和你的心上人长得一模一样,你父母何处作假?

你怎么就这么冲动这么莽撞?

有人要说了,原著也这么写的。

好,让我们看看原著怎么写:女喜,自力起,窥审其状不符,零涕而返,怨父欺罔,公力白其是,女无言,但泣不止。

此时的鲁姑娘看到的张于旦是十五六岁模样的张于旦,而她认识的张于旦是三十多岁的张于旦。

所以她觉得样貌有变化,人不是那个人了。

但电影里呢?

张于旦样貌前后可有变化?

明明没变化,非让鲁姑娘说不一样?

是要全体观众跳戏到安徒生童话里皇帝的新装?

后面更不合情理了,一个凡人直接去黄泉把人抢回来了。

轻轻松松,真当地府是孟婆当家,黑白无常和阎王爷都是玩123木头人不许动的npc。

结尾荒谬到了极点,说第五个故事是电影里书生讲述,听众五体投地,问他是谁,他骄傲答:蒲松龄。

真`蒲松龄只怕会跳出来:别,别来沾边。

 4 ) 《聊斋:兰若寺》短评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说不尽的聊斋,说到今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之所以说“面目全非”,自然是因为追光动画竟然把聊斋的故事改编得如此奇幻、如此可爱,观众如果读过聊斋的原著,就会感受到这部电影有多么和谐、多么合家欢了。

这部电影用作为主线的《井下故事》(蒲松龄、灵蟾上人、玄龟子在兰若寺的井底下比赛讲故事)把《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这五个故事巧妙地串连起来,在本质上仍然是短片合集,其中,《崂山道士》的丝绒质感的画风很新颖别致(1969年的电影《聊斋志异三集》中的《崂山道士》也拍得很有意思,与本片中的《崂山道士》可谓各有千秋),《莲花公主》在似梦非梦、亦真亦幻之中展现出了美好的童心,《聂小倩》被改编成了民国时代的故事(不过,民国时代这个对蒲松龄而言的未来时代在本片中确实有点违和,本片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把《聂小倩》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强行改成民国时代),《画皮》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在众多的以“画皮”为名的电影中反而是最接近原著的,《鲁公女》则让灵蟾上人和玄龟子感动得痛哭流涕,在本片的设定中,这个故事大概是讲故事比赛的最终获胜者(然而,我本人最不喜欢这个故事)。

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口味,在这五个故事中,很难说哪个故事拍得最好,也很难说哪个故事改编得最成功,但是,总体而言,这些故事都被改编得很有现代感,有时甚至过于喜剧化,观众如果能够接受这种风格的聊斋故事,就肯定不会对这部电影感到失望。

 5 ) 既要又要还要

追光动画《聊斋:兰若寺》终于在期待中上映了,它就好像一台晚会,蒲松龄和一只蛤蟆、一只乌龟充当起晚会的主持人,将一个个故事逐个介绍出场。

《聊斋志异》是一部很厚的短篇故事集,要从这么多故事里挑选几个出来组合成一部电影,一定是通过深思熟虑吧?

不不不,它就像班里的几个学习小组,每个组随意选择,然后老师硬性归纳在一起进行汇报演出。

五个故事,几乎没有一条主线,特别零碎,不,是稀碎。

第一个故事是《崂山道士》。

和书的区别是:融入了《种梨》的故事,还塑造了一个河东妻。

话说一个小伙子每天都不脚踏实地,一心想着学道,就算被妻子辱骂也绝不放弃。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道被一个卖梨的欺负。

老道用滚水浇灌梨核,立刻长出一棵硕果累累的梨树,大家抢着吃梨,却原来这些梨全是卖梨人车里的梨。

老道轻轻松松就用法术将欺人太甚的卖梨人整治了一番。

小伙子见此,立刻跟着老道士上崂山,拜其为师,誓要学道。

老道士让他每天砍柴,他劳累无比,于是想要归家。

可有一天,他看到老道士和两个仙友饮酒,能剪纸为月、请嫦娥來舞,甚至飞入月宫。

于是,他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可是砍柴让人劳累,他又萌生归念。

最后,老道士终于教他穿墙术,让他能对家中悍妻有所交代。

可他一回家就广招乡邻表演法术,结果法术失灵,落得被众人耻笑的下场。

故事结束,电影里的“主持人”蒲松龄用“贪心”这个词来归纳主题,生怕观众看不懂。

可“贪心”这个词得送给整部电影制作团队才对啊。

除去第一个故事的画风是“毛毡风”,就是动画质感是毛茸茸的,仿佛毛毡剪成,人物、场景都非常简洁、可爱。

从第二个故事开始就是华丽丽的唯美风。

真的,很多场景特别冗长、刻意,就是为了展现“你看,我的动画多适合做壁纸”。

确实,每一帧都很美,但,可不可以快进?

第二个故事是《莲花公主》。

概括起来两句话的事情:一个小男孩救了一只被蜘蛛网网住的蜜蜂,蜜蜂是蜂国的莲花公主,他因此得以入宫游玩。

有一天,一条黑蛇来袭击蜂巢,小男孩用毛笔打走了黑蛇,救了他的朋友。

是不是非常无聊?

尽管画面绚烂无比,还反复提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的诗句,显得意蕴颇丰。

这么多姿多彩的画面其实还不如原著的几笔文字。

因为原著没有烂俗的“报恩”情节,且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

一书生有一天莫名其妙就被一个褐衣人引领到一个叫做“桂府”的地方。

桂府国王倾慕其德行,愿与之结交。

席间,他以“君子爱莲花”对上国王“才人登桂府”的句子,得以见到美丽的莲花公主,并在后来与之结为夫妻。

巨蟒袭城,书生只得带着莲花公主逃到自己家。

莲花请求他能让其他百姓也来安家,书生犹豫家中土地不够,突然醒来,原来是大梦一场。

而枕间几只蜜蜂逡巡不去,他觉奇怪,为其筑巢,大批的蜜蜂飞来此处安家。

却原来,隔壁本就有一个蜂巢,奈何被一条黑蛇霸占。

看吧,书里面令人恍然大悟的感觉在电影里面消失殆尽。

电影开头就自作主张的添加了“救蜜蜂”的情节,而莲花公主母女的扮相就好像蜜蜂,他们老早就把“剧透”写在面上。

其实,这几个故事是可以用“梦”来联结的。

《崂山道士》是“痴人说梦”,《莲花公主》是“一场好梦”,再加上后面的《画皮》是“美梦破碎”,《鲁公女》的故事好像《牡丹亭》的“游园惊梦”。

去除不搭边且众人熟知的《聂小倩》,这条线会非常清晰完整。

“兰若寺”不是寺庙,它就是一个梦,是一个绝美的幻境。

剪去一个故事后,电影的篇幅还能短些,毕竟152分钟呢。

可制作组就不,毕竟《聂小倩》是《聊斋》里最有名的故事了,这个热度不能没有。

同时,还要改编,改得更有噱头一点。

联结的部分就让他硬一点,我们的主持人蒲松龄会无视前两个故事,然后用最俗套的“情”字串场后三个故事,分别是:男女情、夫妻情、生死情。

(根本看不出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重新说回“噱头”。

于是,我们就看到穿着中山装、留着短寸头的宁采臣和穿着无袖紧身旗袍、留着波波头的聂小倩。

情节几乎不变,只是营造了一个抗战的背景。

且这个背景只是背景,聂小倩没有走上街头抗日,宁采臣也没有拿枪上战场……那,改个毛线啊,“天下家国”就是你们play的一环呗。

而且这个噱头还尴尬无比,还得设置蒲松龄问道“那个不是蜡烛但会发光的是什么?

”“那个会动的铁做的是什么?

”然后青蛙大仙得回答他“不要在意细节”“这个故事发生在未来”。

宁采臣看到来诱惑他的聂小倩背上的伤口并给她涂药,就得到了她的信任。

可我看这部分怎么看怎么觉得像竖屏短剧,拍得太潮湿了。

最后聂小倩为了和宁采臣在一起而不去投胎,又因为和人生活得久了居然就真的成为了人,大团圆结局。

这让最后一个故事《鲁公女》里的鲁小姐情何以堪啊!

她可是不得不去投胎,让情郎等了她16年之久,又因为误会而自杀,让情郎追到黄泉才终于在一起的啊。

再说一遍《聂小倩》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删了,主题也和《鲁公女》很相似,并且远远不如。

《鲁公女》里详细地展现了书生对鲁小姐的付出,他不怕她是鬼,他背着她进入阳间,背了一整个春夏秋冬,帮助她救死扶伤,奋不顾身。

因为只要救齐9条性命就能让九瓣金莲花开,她就能投胎成人。

看,他不像宁采臣,他没有那么自私,他要救人,他要她去投胎,他会等她,十六年也好,生也好,死也好。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我甚至自动想到了《长恨歌》里的诗句。

“黄泉”的场景得到了具体的展现,我们终于不用看着《寻梦环游记》里别人的死亡之地而艳羡,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死亡之地”。

黄泉处于洪荒尽头随瀑布而泻的万丈悬崖之下,晶莹的幽冥之水,盛开的丛丛彼岸花,飘洒的白色帷幔,密密的人群…那头是睥睨众生的黑白无常和站在一缸孟婆汤边的孟婆。

独有的东方幻境具象化地呈现,神秘、焕丽、浩瀚。

最后再来说说《画皮》,《画皮》是《聊斋》里知名度仅次于《聂小倩》的故事:超级贤惠的妻子、内外皆平凡的丈夫、想挤进这个家的画皮鬼。

故事里设置一个情节,就是画皮鬼明明可以脱掉美女的套子逃走,可她反而重新穿了进去,宁愿与之一起被烧死。

烧死的时候还大喊着“我只是想要一个家!

是他先许诺我一个家的!

是他骗了我”,这是要洗白的节奏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之前周迅版的电影《画皮》其实把落脚点放在女鬼小唯身上。

我很高兴,这次这个故事把落脚点重新放回到了贤妻的身上。

她勇敢救夫,不是因为封建礼教的妻德,而是觉得他罪不至死,她是那么善良。

结尾,那面当年丈夫送给她的铜镜跌落地上,一晃一晃地发出声音,让她惆怅,也让她清醒吧。

《聊斋:兰若寺》的五个故事,我比较喜欢最后的两个。

制作组既要留下每一个美美美的画面,又要吸引人的噱头,还要内涵要韵味,又要大家都能看懂还要搞笑,要小孩子来电影院又要成人也喜欢,只会让其冗长又割裂。

不要那么贪心,蒲松龄不该是一个串场主持人,他是造梦大师,他造的梦里犀利、温情、决绝又动人。

 6 ) 如果有取舍,还可以更出色

从《长安三万里》后就开始期待这个团队的下一部作品了,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本片是5个短篇小故事通过两只小动物和蒲松龄串联在一起的,在整体性和流畅性上天然就不及《长安》,但由于原著故事本身的出色、主创们的尊重原著以及动画技术的发展,本片仍然具备很高的可看性。

只是由于从原著的几百个故事中选取的五个短篇的标准不统一,导致五个章节的目标观众也不统一,比如《崂山道士》故事简单、法术神奇,毛茸茸的质感会更讨好低幼向的观众;《莲花公主》可可爱爱,反派虽有些狰狞,对于低龄的观众仍可接受;但《倩女幽魂》和《画皮》,画风则显得成人向,尤其是bgm,虽比不上当年灯笼飘来飘去的那一版,但影院里还是有孩子害怕了;《画皮》《鲁公女》则完全是成年人的爱情故事了,对于孩子理解起来可能有难度。

其实如果主创们砍掉《崂山道士》《莲花公主》,只保留后面三个故事,画风更暗黑一点,电影主题突出“情”字,人鬼,人狐,人蜂或者其他的什么跨物种来上一个,电影会更紧凑,时长会更短,表达会更犀利,艺术性会更高。

但这样会损失很大一部分的未成年观众,商业上不经济。

即便《聊斋·兰若寺》有缺点,但我仍然推荐。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非常出色小说,许多故事已经做过影视化的改编,但除了83童年阴影版外故事类型不够丰富,这一次追光动画选取的仍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个名篇,在片尾写着有彩蛋的时候,我还以为会有聊斋第二部,毕竟原著还有那么多好故事,但《三国》一样期待。

 7 ) 这个故事真是神来之笔

都很好,最喜欢的当属《画皮》,整个篇章带给你的那种微妙的心理恐惧感和不停回味互相摩擦,忍不住想来聊几句。

首先必须要大夸特夸视听,事实上一些动画大师作品会有明显真人电影的视听思维(比如今敏)。

《画皮》篇章最惊喜的一点,它的视听非常有“电影感”,画面完全向中国画的留白和透视关系看齐,大全景全是国画的透视关系,个别镜头颇有胡金铨的风格。

经典电影中关于“镜子”的意象在本篇章里也是被玩明白了。

再说画风,这一篇章更有古画质感,俯瞰过去,陈氏的院子,与小叔子家一墙之隔,人物关系就这样被巧妙的铺开来了。

还有画皮妖与王郎在书斋的对话,倾斜的画面构图,隔着纱,亦如看到王郎此刻歪倒的心,让人身临其境般的好像参与了陈氏与王大郎的故事,窥见了她们人性中的所求所欲所失。

讲述视角上,此版更多的给予到了陈氏关注。

比起王大郎的心猿意马到心虚、复活后的后怕,我先看到了陈氏的坚韧和反抗。

陈氏慈眉善目,眼中满含悲悯。

她听着王大郎的开脱,并没有给予原谅。

画皮妖入侵时的勇敢,奋力向前试图守卫住这个家。

画皮妖灰飞烟灭之际,她眼中并没有痛快,而是痛苦,这是两位需要庇护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可怖如画皮妖,也是求个一瓦遮身的残魂,隐忍如陈氏,也是留住一个家好避开人言可畏,谁有真正能由得了自己?

当陈氏救活丈夫,对这段婚姻、和她的处境,她受过的侮辱,不对等的关系、他人的流言忖度,她呆滞了,她将万般情绪呕了出来,化为一句——恶心。

看得我立马头皮发麻,鸡皮疙瘩直起。

也让一直以来总被被盯着美颜女妖和有妇之夫之间艳情纠葛的故事,上升到振聋发聩的现实议题。

再夸夸编剧,千言万语只用两个字概括,妙啊。

在平行时空中,我不清楚陈氏是否会勇敢出走,但我想有一些东西毅然在她心中发生改变,这就够了。

 8 ) 这是来圈钱的吧,太没意思了,千万别看

前面2个故事,毫无意义,很空,后面故事正在看,这个电影没意思,浪费时间,像新手拿来练手了,故事堆叠,我在家看小说不好吗,以后再也不看追光动画的作品,本来还满心期待,浪费钱,莲花公主虽然漂亮,完全就是洋娃娃的翻版,你这好歹是国产古动画,整个洋娃娃,不伦不类的,影票怎么好意思那么贵的

 9 ) 追光的编剧首要任务是通过初升高语文考试

先说整体观感:又看了一遍长安三万里。

看长安三万里的门槛是小学语文水平,看兰若寺大概需要初中语文水平,私以为是编剧的极限了。

怕大家忘了先帮大家回忆一下长安三万里我们亲爱的追光干了什么。

为了把那几首古诗串起来,编了个狗屁不通的高适李白的爱情故事,为了碟醋包了顿饺子。

到了兰若寺,编剧有点烧脑了,聊斋的故事怎么串起来好难哦,于是乎摆烂说咱们来拍单元剧吧。

最后发现整个结构散架了,自作聪明的在每个故事里加个水井,加个兰若寺地点当线索。

友情提示编剧一下,我初中语文老师教我们写记叙文的时候确实是这么教的。

再来逐一点评这五个故事。

第一个崂山道士,作画很炫技了,算是加分项。

其他的照着原故事基本一字不差编的(我记不清是初中课本还是高中课本学的了)。

第二个莲花公主,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了。

一开始我没想明白为啥要把人物设定成小孩,看完后面几个明白了是要跟后面那些炫压抑书生区分开。

故事的内核设定成了童心与幻想,算是有效改编。

但就是强行加个春江花月夜让我ptsd犯了。

知道你们编剧会背这首诗了,满意了吧。

第三个聂小倩,编剧给设定成了民国背景。

我不确定编剧是否想隐喻战乱是恶鬼,迫使情人分离。

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还算是不错的隐喻。

整体故事算是平庸的恶,大部分跟影版倩女幽魂差别不多,只不过给了个he的结局。

最让我不理解的是开头小倩进宁采臣屋露出肩带的操作真的有必要吗,你电影不还是主要想给小孩子看吗,这真的适合小孩子吗?

第四个画皮想讲夫妻的若即若离。

故事大概就是聊斋原文的妻子版视角扩写。

我倒觉得把这个故事设定到现代或者民国会更有讲头,可以试着探讨婚姻的义务和婚而不爱的压抑。

或者加一个妻子最后弃丈夫而去的结局,表达一些女性主义。

可惜编剧换不得。

最后一个鲁公女是可改编性最强的,也是最显出编剧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接受好的故事。

编剧那似乎有个什么he指标,如果一个故事不he就浑身发痒。

这个故事好好写完全足够单独成篇的,追光你们当时编青蛇的扩写能力呢去哪了呢。

救别人还是成全自己这种电车问题,编剧不烧脑整了两条鱼让主角来救??

担心年华老去耽误所爱之人前程,编剧直接一颗aptx4869喂给男主??

两人相见不相识,女主直接超雄不听不听上吊自杀??

在黄泉里男主拉起鼠掉的女主就跑,莫名其妙就给女主拉回了阳间??

所以男主之前让女主投胎是为了啥,直接卡bug赖着不投胎不就结束了吗。

让我写可能会写一个两个人死生错过的be故事,留一个死去的瑛儿总会遇到一个愿意为他奉献的书生的开环结局。

结局那个彩蛋更是神中神,乐子中的乐子,后面座位的大姐直接没忍住开始大声骂追光,给电影院所有人都逗乐了。

编半天没达到爱死机里那个狐妖和男孩故事的皮毛,编剧的首要任务还是好好学习初中语文证明自己有通过初升高语文考试的能力。

 10 ) 杂乱无章的拼盘故事

六个故事的短片合集,熟悉的经典故事剧本框架,构建成了一个史诗级拼盘电影。

然而毫无亮点的故事,混乱的台词,多而无用的镜头画面,都让原本金玉其外的经典故事,变的败絮其中。

崂山道士的精美画面质感,将故事的主题得以呈现。

然而人物的塑造,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只是一个简单的寓意故事,无法深入人心。

莲花公主的故事通过梦境与现实的结合,让小男孩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然而太过幼稚的故事,只能是中二少年的自恋幻想,同感做梦获得成功,成为英雄,似乎只能沦为俗套。

聂小倩的故事借用了经典故事的壳,然而时代感的体现却是非常的敷衍。

故事层面的叙事能力也是比较糟糕,通过人鬼情未了引入主题,使得故事的中心不明确,无法将人鬼情得以呈现。

画皮的故事通过降妖与复活为核心,使得故事的主题逐渐割裂。

鲁家女的故事通过两人一起拯救苍生,呈现出功德圆满,然而情节上依旧是缺乏想象力,为了表现张于旦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使得他与鲁家女的见面变的牵强。

因此五个故事的串联,并没有突出影片的主题,只是在各自讲着自己的故事。

老酒装新壶的拼盘故事,因为食之无味,使得观众无法产生共鸣,最终只能成为"主人公"的自娱自乐。

个人评分:5

《聊斋:兰若寺》短评

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清朝的青蛙说了一个民国时期的故事,有点子搞笑。

8分钟前
  • 忽而花开
  • 还行

老子就是要打5星

9分钟前
  • 丶凉拌
  • 力荐

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部追光动画,《画皮》一段满分。画风是宋画留白,符号遍布全片,分镜是心理叠影。尤其画皮勾引王生一段,每一个镜头都带着充足的情绪,优雅、香艳,同时也透露隐隐不安。主视角被放到妻子陈氏身上,那种压抑、看透、悲悯的复杂情绪一点点涌上来。她不是控诉,也绝不谅解,她只是静静看着自己婚姻中那道裂缝被一个“画皮”这面扭曲的镜子照得分毫毕现。《聂小倩》让人惊喜,一个被改编无数次的IP,换了时代背景,把宁采臣和小倩放进了乱世民国。枪声一响,人鬼之情就落进了实实在在的泥土里,浪漫被压缩得离我们更近了,愈加动人。姥姥的封建余孽造型,燕赤霞口中的“回西北”,手里的驳壳枪,游击队式的穿搭,都让我想起“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我觉得这一定是创作者的有意为之,是一种内藏的表达

13分钟前
  • 韦斯安徒生
  • 推荐

几个小节不连贯。导演都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

14分钟前
  • 榴莲千层酥
  • 较差

①首先电影真的好看,跟同行的小伙伴都认为,不是烂片,是佳作,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一些评论给一星二星说是烂片;②是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有一部力作,很有传统文化特色,很多场景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美;③五个故事各有特色,有泪点有笑点,身边有大哥最后抹眼泪;④推荐大家去看,是很好看的电影。

17分钟前
  • 萤火虫-1986
  • 力荐

国产大银幕动画终于看到毛毡制作了,《崂山道士》挺合适。元气满满的蒲松龄来串场讲阴森森的爱情神鬼故事,算是回到了传统短篇小说最有魅力的时刻了,性别意识在经典的《画皮》,《聂小倩》里都有突破之处,感动!

21分钟前
  • 云霄飞车手
  • 力荐

画皮>鲁公女>聂小倩>崂山道士>莲花公主,前两个故事拍的太低幼...... 《崂山道士》的毛绒画风和《画皮》的明代仕女图画风很有特色~

24分钟前
  • 回笼教教主
  • 推荐

给鲁公女两⭐,画皮的画风很好,其他不配

29分钟前
  • ultraF
  • 较差

为什么一到国漫这就评价两极分化,有时候无聊的大人做久了还是需要一些比较简单纯粹的东西来填补身上的窟窿,画面很美,配乐催泪,总是会被纯真的东西打动,没耐心缺乏想象力且又要较真的勿看

30分钟前
  • 斑点鸟子
  • 推荐

既然要做拼盘电影,好歹把画风统一了,好歹故事衔接顺畅了,把《聊斋》这么好的IP拍的这么无聊也是有很有水平的。把《小倩》放在民国又没讲出什么新鲜感,《莲花公主》搞什么网游风

33分钟前
  • 彩心之境
  • 较差

追光目前看过的最难看的一部据说是几个导演分别做的篇章,是想看看谁比较能扛大旗吗我的建议是把前三个故事的导演编剧都辞了,第四第五个留下来做美术,导演真得另找看着我“想看”里写的捧追光《兰若寺》踩光线《小倩》的短评,真的百感交集,当然,《小倩》依然比这部烂

38分钟前
  • 连翻六个后空翻
  • 较差

追光实在不会运营IP,从《聂小倩》开始的3个短篇一体三面的写作方向是正确的,不仅题材是追光的舒适区,还能用截然不同的风格去包装,明明都适合单开做独立电影,最终以兰若寺为舞台汇集成一个系列电影大背景。《崂山道士》、《莲花公主》空有想法但执行力不行,如此寡淡的开篇在观感上非常赶客。拼盘电影坏就坏在不喜欢的章节虽然不会折磨太久,但遇上喜欢的篇章还在意犹未尽就被拽到下一个可能风格、情绪完全相反的故事里,求求你们别再做拼盘电影了好吗?

41分钟前
  • AD ASTRA
  • 还行

彩蛋说是2025暑期上,然后我终于去看了。分段的故事被串联,最后想起来,这个书生,叫蒲松龄。

44分钟前
  • 梁伧
  • 还行

不太理解如今不动筋骨的改编还有什么翻拍聊斋的必要。。。即使追光的画面一如既往的漂亮(茅山道士的毛毡画风很可爱)但剧情实在太无趣了

45分钟前
  • 风雨暗花
  • 还行

只有借皮写骨的《画皮》勉勉强强能看,整体洋溢着一种“明明应该一个故事也就差不多20min怎么能做到这么尿不尽”的无聊老人味,尤其是《鲁公女》真的是看到转生约定才惊觉是有看过原作原来就那样简单的一个故事,结果每个都生生夹杂各种想要延展成长篇的设定却都是无效展开……而白蛇series里的软色情味道被放大后,混搭起短篇拼盘,反而更像是《Mirror》大电影,所谓除了《崂山道士》都固定刷新美少女的灵异万华镜了,要说符合聊斋原作也算符合吧,但就是摆在现代情境下太无趣了点。结果看到最后彩蛋是三国,有一种追光能做好男人戏(吧)但是吃了这么久一大坨还是很想#求追光倒闭教程。

48分钟前
  • 匣中猫
  • 较差

开分不是很友好,但画皮还是值得一看,这世界上见色起意的男人心就如同乞丐胸口的泥巴痰,谁忍的了谁要吃下这一口恶心心~其他部分都是追光为了其他片子做的画风先导片

51分钟前
  • 姜曼
  • 还行

横批:坐井观天。彩蛋:《三国第一部:争洛阳》

56分钟前
  • [未注销]
  • 还行

中国精怪故事,至情至性,大悲大喜,谁能想到看完最后一个篇章鲁公女哭的和蟾蜍精乌龟精一样😭追光动画真的牛👍🏻

1小时前
  • Walden
  • 力荐

永远喜欢不起来追光

1小时前
  • JoeyLu陆柏宇
  • 较差

因为追光动画来看《聊斋:兰若寺》,看完只能说——绝!这次的篇章式结构太妙,主线串起五个经典聊斋故事,蒲松龄夜宿兰若寺的奇遇,把我一下子拽进奇幻世界。画面制作非常精美,情节又萌又奇,精怪斗嘴超搞怪,还有故事竞赛,笑点与脑洞并存。《崂山道士》《聂小倩》这些经典篇章,画面美到窒息,水墨与奇幻融合,每一帧都想截图当壁纸。故事改编也有巧思,既有聊斋老韵味,又加了新脑洞,蒲松龄从被动到主动讲故事的转变超自然。两个半小时全程无尿点,传统IP这么玩,让我看到国漫新可能,看完只想喊:快出续集!

1小时前
  • 东方战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