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人

The Northman,北方人(台),北族人(港)

主演: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妮可·基德曼,克莱斯·邦,伊桑·霍克,安雅·泰勒-乔伊,古斯塔夫·林德,威廉·达福,艾略特·罗斯,菲尔·马丁,埃尔达·斯卡,欧文·弗热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古挪威语,旧东斯拉夫语年份:2022

《北欧人》剧照

北欧人 剧照 NO.1北欧人 剧照 NO.2北欧人 剧照 NO.3北欧人 剧照 NO.4北欧人 剧照 NO.5北欧人 剧照 NO.6北欧人 剧照 NO.13北欧人 剧照 NO.14北欧人 剧照 NO.15北欧人 剧照 NO.16北欧人 剧照 NO.17北欧人 剧照 NO.18北欧人 剧照 NO.19北欧人 剧照 NO.20

《北欧人》长篇影评

 1 ) 糟糕

很难想象这位导演能拍出这么糟糕的片子 动画画风像忽然跳进来个手游广告关都关不掉 虽然是传奇但剧本的存在感没有一秒消失过 人物每时每刻都缕着自己的命运走从来没有犹豫过那么确信当需要做选择的时候也不会思考超过三秒 一切都那么顺畅 像看一本正经的成人童话故事 人物塑造上只有母亲和国王弟弟比较完整 男主从始至终就一个复仇的符号除此之外的一切行为和情感都显得假惺惺 女主的角色完美的还原当年北欧女性境况除了传宗接代卷入纷争没有别的事情 配乐和摄影一开始还可以 但模式太直还单调除了力量之外那些刻意的野蛮令人发笑 还有开头和中间一些仪式类的镜头 本来是可以拍的很惊人但这种平视中景再切近的平铺直述的运镜剪辑太平庸了我都怀疑他是怎么拍出《女巫》《灯塔》还有为了保持风格莫名其妙切黑白的画面 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挽尊 让人觉得他驾驭不了超过让个人的电影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肉搏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场面调度 最后岩浆之间的战斗非常好 这电影撕下刻板印象里北欧传奇类电影的逼真荒蛮实则低调精致的布景以及制作风格 他们只有血和生存

 2 ) 不会杀人的王子不是好屠夫

哈姆雷特原型,怎么能不看看呢?

看了,你会发现只是泥泞肮脏的王国殉道者的复仇;而且带着低配版海王特质的王子复仇。

其实好莱坞动画片才是这部影片的真谛,通篇都是野兽才是这部电影最好的诠释。

没有仁义道德,没有价值认同,通篇都是基于野兽本能厮杀。

弑王的人不用“清君侧”、“别国暗杀”等遮羞布,直截了当地除掉让他不满的王,而其他臣子都是双手赞成,就连皇后都芳心暗许、推波助澜。

赤裸裸的改朝换代展现了恶劣条件下的丛林法则。

抱怨没有用,只能更强或者更野蛮。

一开始,维京王子Amleth生活幸福,并且快乐的享受父亲 Aurvandil的“野兽”教育。

当父亲被砍杀、母亲被霸占、王位被夺走,Amleth不甘的远走他乡,成为别国野兽军团的一只孤狼,残忍好杀、强壮高大。

他没有想去复仇,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也没有实力。

只能蝇营狗苟的依靠杀戮麻痹自己。

一次偶然,听闻仇人国家被灭,只能依靠购买努力来维持生存,Amleth看到复仇的机会,于是抛却自由人的身份,混进奴隶队伍,受尽磨难回到仇人身边。

支撑他的不是复国的光明前景,仅仅是完成曾经的承诺:“杀死仇人、救出妈妈”。

他使出浑身解数来瓦解仇人的部属,制造混乱,杀死仇人的儿子并挖出心脏。

但是,这些作为并没有让他快乐,因为,母亲的背叛给他最恶毒的攻击。

就像整个世界在他面前崩塌。

面对母亲对生父的辱骂,Amleth心灰意冷,带着情人杀出这片伤心地。

但是,他的命运已注定,无法逃脱。

因为情人怀了他的孩子,他仿佛看到家族血脉在2个孩子身上延续。

为了儿子不被仇人暗杀,他不得不选择重新跳回冰冷的海里,回去杀掉仇人及其他隐患。

这才是Amleth复仇的终极目的,保存自己的血脉。

很真实,却也无奈。

你可以逃,但是,无法在有人憎恨的环境中苟延残喘,因为他就是这样活过。

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后代被别人“惦记”。

这次回去,他彻底解放自己,弑母、灭族,并和仇人同归于尽。

野蛮人有野蛮的坚守,那就是保证自己血脉的延续。

整部电影没有脉脉温情,只有野兽的撕咬。

就像看动物世界,或者是罗马斗兽场里的对决。

结局早已注定,你逃不开也化不了。

所以,整部电影看起来如同原始社会版的“血浆”剧,背叛、不分亲疏,杀戮、不择手段。

所以,这部电影没有阴谋诡计的反转,也没有排兵布阵的谋划,只有背叛和杀戮,凑合看。

 3 ) 短评写不下了

This movie has:- an adequate but (always) insufficient amount of anya taylor joy- 50bpm techno music- bjork being a fortune teller after a furry convention- the worst (collective) shroom trip ever presented on screen- anya taylor joy 在一艘帆船上用冰岛语rap in order to借东风- the most uncomfortable father-son bonding scene ever, in which they role play as dogs with willem dafoe hosting the event under a mask in the background- the most uncomfortable mother-son bonding scene ever, in which she tries to seduce her son- a white and black horse that came outta nowhere to save the day and it took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to boats that came outta nowhere- the protagonist waking up from a coma in a hot spring besides a naked anya taylor joy- american football meets cricket meets squid gameApparently Hamlet is based on this movie, didn't know Shakespeare can time travel.P.S. Do y'all think Vikings use "what's your fursona" as an icebreaker (no pun intended) question???

 4 ) 北欧人,你的理想可以再大一点

看完预告还挺期待,毕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此种类型的影片了,不免幻想着传奇画面史诗般铺展开来。

只可惜儿女情长盖过了大气磅礴,如同那部《满城尽带黄金甲》……这该死的宿命论啊。

导演既想讲好故事又想丰富场面,结果就是广阔之景对上渺小之人,来不及过瘾就得想办法重新融入,如同上帝视角下的我们,眼睁睁看着悲剧的发生,迫切渴望指导一番。

当然角色间混乱的关系也使得好坏善恶难以判断,虽几近麻木却又倍感荒唐。

 5 ) 情节略显拖沓,场面制作不错,战斗场面太少

电影挺好看的,北欧战斗民族还原的挺好,情景布置,氛围渲染,服装特色,人物造型都能看出来用了心了,哈姆雷特故事也不陌生,拍过好多版本了,这部算从制作商最用心了。

妮可演技还是那么霸到这么大岁数演少妇不为何。

电影问题就在于,情节拖沓,战斗场面太少,攻城那挺好看的就是太短了,最后的打斗也显得有点敷衍,倒是他俩学狗时候还真像。

北欧人民喝酒喝高了也挺放的开啊,光着屁股跑,氛围不错。

 6 ) 《灯塔》导演新片扑街,暗黑史诗拍成了马戏团乱炖

北 欧 人导演: 罗伯特·艾格斯编剧: 秀恩·西古尔德森/罗伯特·艾格斯主演: 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妮可·基德曼/克拉斯·邦/伊桑·霍克/安雅·泰勒-乔伊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2022-04-15(英国)/2022-04-22(美国)/2022-05-13(美国网络)片长: 137分钟《北欧人》:一部马戏团电影作者:Infra业余影迷。

从不懂电影,很少爱电影,有时看电影,总是存资源。

《北欧人》是罗伯特·艾格斯继《女巫》和《灯塔》后执导的第三部长片作品,也是他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部影片(7000万美元,《灯塔》的成本为1100万而《女巫》则不到其一半)。

这位美国独立导演就像许多同时期的类型片作者导演一样(阿里·艾斯特、特里·爱德华·沙尔茨、亚历克斯·加兰等等),从A24较为自由的创作环境中成长起来,从各个独立电影节走向学院颁奖季,走向主流视野,甚至走向欧洲三大电影节。

“A24出品惊悚片”也因此被打上了深刻的作者风格印记,它们不追求一惊一乍的生理刺激式跳吓,而以慢但沉稳的叙事和现代化的视听语言将影片的氛围与文本深层表达徐徐展开。

A24惊悚片然而可以想见的是,当罗伯特·艾格斯脱离独立制片体系,投入到大厂环球影业的怀抱中,拿到的却是像莎翁《哈姆雷特》这样古老的经典叙事的剧作时,他从《女巫》到《灯塔》所奠定的极其现代的作者风格势必遭遇水土不服的困境。

在《北欧人》中,随处可见的便是这种导演与制片厂、与经典文本的抗衡所生成的拧巴和矛盾,而艾格斯本身所特有的风格也在制片厂给出的充足预算下展露出铺张浪费有破无立的一面。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来说,无聊的做法是分析并肯定其对《哈姆雷特》经典男性叙事的现代改写与其视听语言的现代化运用,而准确的做法是仔细观看影片中大量使用的运动长镜头调度从而在其中看到影片走马观花用完即弃的空洞本质。

改写经典男性叙事,但也没改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国王被自己的亲兄弟杀害,王后也被迫委身于篡位者,而侥幸逃过一劫的王子则下决心为父亲复仇、拯救母亲,他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在故事的最后直面杀父仇人,并在决斗中悲壮地与其同归于尽。

《北欧人》采用的便是《哈姆雷特》这套“王子复仇记”的经典男性叙事。

在这个故事中,男性中心主义被捍卫,“血债血偿”的男性气概被肯定,而女性则被默认为忠君爱国的贤妻良母,并在整个叙事中始终处于被拯救的位置。

《北欧人》剧照当然,我们也听过另一个故事:王子幼时因将来会弑父娶母的预言而被国王抛弃于荒野,被一位牧羊人发现后赠与邻国国王作儿子,王子长大后得知了这个预言便离开了养父母,在路上他杀死了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不久后又因除掉狮身人面女妖而被人们拥戴为王,迎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预言就这样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降临了。

精神分析学家们对这个故事进行了现代视角下的重读,并从中看到了男性的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同性恋禁忌与女性憎恶等心理。

男性气概被解构了。

在罗伯特·艾格斯的两部前作中,尽管剧作整体都采用“封闭空间下的人心试炼”这一经典类型片叙事,并大量取材于民俗志怪或神话传说,其人物写作和意象运用却又是现代的精神分析式的。

《女巫》中父母对子女性发育的焦虑、《灯塔》中人物亦兄弟亦父子的关系和对灯塔-阳具的崇拜,它们都是催化人物之间的矛盾、引导人物走入那套俄狄浦斯戏剧角色扮演的驱动力,主角最后也都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弑父(或弑母),影片也表达出对父权与男性中心主义的反叛和讽刺。

《北欧人》剧照当这种现代视角落在“王子复仇记”这样古典的男性叙事上时,艾格斯拍出了《北欧人》。

然而,影片从这种视角出发的改写却是有心无力,甚至可以说是惺惺作态的。

关于这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影片对这套男性叙事最具“反叛”姿态的一幕:阿姆雷特潜入母亲的房间与母亲相认后,后者却坦言自己是被国王劫来的奴隶,阿姆雷特是因强暴而生下的,她与阿姆雷特的叔叔是真心相爱,而杀死阿姆雷特的父亲也是她的主意。

至此,王子复仇记背后的圆满家庭童话已经被打破,但还不止于此,接着,母亲还告诉阿姆雷特如果他杀掉了她的丈夫和儿子,那么“你将成为我的新国王,阿姆雷特”。

《北欧人》剧照可以说,这段独白简直是卯足了劲往《俄狄浦斯王》上撞,生怕有人不知道编剧是现代人,其赤裸裸的功能性,充其量也只是艾格斯对自己所热衷的精神分析式剧作法的一次强行输出。

而除了这一幕里完全只用台词交代的“改写”之外,“王子复仇记”该怎样发展还是照旧怎样发展,只是多了“弑母”这一个步骤。

在结尾,阿姆雷特也如预期一般与杀父仇人同归于尽,在幻境中进入了英灵殿。

男性神话最终得到了捍卫。

《北欧人》剧照这便是全片拧巴的一个缩影,我们清楚地看到导演与片厂、与古典文本的抗衡——然后失败。

导演有在拍摄中质疑过男主热衷于杀戮与复仇的男性气概吗?

其实并没有。

尽管通过母亲之口说出“你继承了你父亲的天真”,但影片对男主的杀戮行径非但没有反思之意,反而还充满了崇拜——这是比剧作上的拧巴和保守价值观还更可怕的东西。

长镜头场面调度,但只有“场面” 为何说影片对有毒男性气概不仅无反思还充满了崇拜?

在男主成年后的开头,影片展现了一场与主线剧情无直接关联的攻城战,男主高喊着“To Valhalla”(英灵殿)一路厮杀,长镜头一路跟随后结束在一个仰拍:他用嘴撕开了敌人的喉咙并仰天嚎叫。

尽管这场厮杀在后来女巫出现时,被解释为男主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但导演仍然可以选择用更加辩证清醒的态度来拍摄这场杀戮,比如更多地呈现受害民众的反应。

但我们在那个长镜头中只看到了一种运动:一种“沉稳有力”的运动,就像男主一样;这样机械冷漠的运动也只拍下了一种情绪:对步步深入敌营的期待、对更多杀戮的期待,就像男主一样。

《北欧人》剧照长镜头看似以一种客观的视角拍摄,但其中却充满了它对自身的崇拜,导演像一个沾沾自喜的马戏团指挥,炫耀着他的场面调度之宏大和稳健。

男主尽管作为众多打手中的一员对这个集体并无多少归属感,但他热爱杀戮,因此冲锋陷阵才格外卖力,而长镜头则通过炫耀式的调度肯定了他的阳刚之气。

导演看似在客观呈现杀戮,但实际上乐在其中。

这样的长镜头也充斥于影片接下来的时间里。

在这些长镜头中,人们奔跑、斗殴、吼叫、厮杀,而长镜头之“长”的意义,也仅仅体现为对“完整记录下整个过程”的强迫症式的追求,甚至不惜用遮挡镜头的方式隐藏剪辑点,将两个镜头衔接在一起,拼凑出一个伪一镜到底,以此能更好地把记录延续下去。

可是,这种镜头除了不断自恋般地肯定自己的全知全能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吗?

《北欧人》剧照长镜头之所以需要“长”,在于它需要一段较为宽裕的时间,来通过运动,节奏性地编排场面中的各种元素,或通过简省运动,静观场面中时间性的意义的自然流露。

而在《北欧人》这些记录烧杀劫掠的长镜头中,时间是走马观花毫无节奏的,看一分钟和看两分钟没有区别;空间是用完即弃的,它们并不生产任何意义,只是为杀戮提供一个背景板而已。

比起场面调度,这更像是场景展示。

回看艾格斯首作《女巫》,在中段那场儿子死亡的重头戏里,儿子从平静地念着祷告词,到突然起身如灵魂出窍般大笑,再到最后慢慢躺下的无声死亡,长镜头仅仅通过一拉一推,拍下这段完整的富有节奏的表演,不用任何配乐烘托,便让人感到由心底而生的胆寒。

《女巫》剧照在结尾的惨案结束后,女主回到房间里,一根线一根线地解开长久以来束缚着身体的束腰,而镜头只是定在原位,静静地拍下这个富有主题性意义的一幕——一部讲述女性觉醒的影片,需要有这样耐心而安静的时刻。

《女巫》剧照艾格斯在自己前作中曾隐匿于表达的细腻长镜头,在《北欧人》中彻底变成徒有“大场面”的马戏团杂耍,和对有毒男性气概的袒护。

可以说艾格斯已经完全走到了自身的反面。

艾格斯的创作转向:从寓言到造型 艾格斯的两部前作中,我们发现,若将两部影片的超自然元素全部剔除,两部影片的情节发展仍有可能自圆其说。

《女巫》里,中世纪婴孩存活率低、清教徒家长对儿女性发育的恐惧、落后的医疗手段、动物袭击人等等情节条件,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在《灯塔》里,接驳船迷失方向、海鸥袭击人、男性相互争夺权力高地、饮酒过度致幻等等,也是在现实中确实可能发生的。

因此,与其说艾格斯现代化地改写了古老的民俗传说,倒不如说,他只是在精神分析式的人物寓言中借用了民俗怪谈或神话传说的元素来解释、推动寓言的发展,使寓言文本更丰富更多义。

这种做法在情节内部制造了一种张力:哪些灾异是人为所致而哪些是超自然力量所致?

在《女巫》中,这样一种剧本内部的张力即便到了结尾也没有完全松懈。

它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悬疑恐怖氛围的营造,观众看着一家人互相猜疑,而与此同时观众也对前一秒信任的人物又充满了猜疑,这种心理预期上的反复便是影片多重文本张力的拉扯下产生的。

而在视听上,长镜头的存在也是在于连贯地捕捉场景中细微的运动,而不仅仅是为了凹一个漂亮的造型。

而到了《灯塔》,环境、人物的写作目的性都过于强烈,只为一个庞大的隐喻系统服务。

导演甚至比观众还急不可待地给出这个隐喻系统的解读指南:直接通过角色之口说出“招惹海鸥会带来厄运”、“也许我只是你幻象中的一个意象”这样的解释性台词。

《灯塔》剧照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剧本内部多义性的张力。

而诸如1:1.19的画幅、音效式音乐、规整的构图、精致的平移运镜、角色大段飙戏式独白等等,都在把这套隐喻系统打造成冷漠的寓言机器。

视听造型上确实起范了,但如此大量反复,很难不让人感到疲惫。

从《女巫》到《灯塔》,艾格斯的创作兴趣发生了一次鲜明的偏移:从对寓言文本内部情节多义性张力的营造,到对精致造型感近乎偏执的追求。

《北欧人》剧照而如果说在《灯塔》里,对造型的追求仍然能够量变引发质变,将情节进一步催化至迷乱的高潮,那么到了《北欧人》,“造型感”的意义只剩下了炫耀式的场景展示,还有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捍卫,而后者也与“精神分析剧作法”产生了根本的冲突,“精神分析剧作法”又与粗浅直白的好莱坞剧本产生了冲突,整部影片被拧成了一股麻花。

《灯塔》的观感仍然是顺畅的,而《北欧人》则在导演剧作风格与古典叙事的打架中,以及精致而又空洞的场景展示长镜头中,把自己的全部能量给消耗殆尽了。

编辑:Detached我身上还有春天的痕迹。

-FIN-

 7 ) 为何《北欧人》在中国评分遇冷?不升反降!

作为艾格斯导演的粉丝,北欧人给我的整体观感是失望的,虽然导演前作《女巫》《灯塔》都在豆瓣7分多,但是这一部实在让老粉心伤。

虽然《北欧人》是卡斯豪华,众星云集,外媒好评如潮,但豆瓣评分却一只滑落,到如今跌落到6分多, 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这几点:1.观感层面而言,本片的摄影,表演,美术,导演技法都是一流的,遗憾的是,中国观众都是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观看本片,观感自然大打折扣。

2.俗套的故事,这个时代还需要复仇故事吗?

或者说21世纪的王子复仇记要如何讲述?

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的题材对于日益挑剔的观众而言,绝对是俗套且庸常的,如此豪华的阵容,你却给我看了个这,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抱着超高预期的,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

3.文化隔膜, 对于维京历史,中国观众大多都是陌生的。

4.作者性的丢失,想想A24时代的艾格斯,锋芒毕露,在小格局里做出了强烈的故事张力,反观与环球影业,焦点的这次合作,虽然质感还在,但是曾经的独立性消失了。

5.虽然是哈姆雷特的原版真实事件改变, 但却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语境了。

维京王子复仇记,虽然是原版故事, 但珠玉在前,在一个山寨之国, 有时候康师傅也干不过康帅博, 何况康师傅自己也会翻船。

记得某高姓名人说过,大概意思是, 时代变了,这是神奇女侠的时代, 以前所有男人的史诗都可以换成女性视角重新讲一遍。

这是这个时代的语境和语言, 男权叙事为主流的时代, 过去了,我们也回不去了。

导演前两部片子还是很有灵气, 横空出世的,和大厂合作,泯然众导矣。

如果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就是少康复仇记, 后羿乱政导致太康失国,寒浞乱政废除后羿, 半个世纪之后,夏人少康击杀寒浞, 重新接续了夏王朝, 历史上将这两件事称之为“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

但少康复仇记并不是最早的, 以如今文献记载来看, 排名第一的当属帝舜后代复仇记, 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六百年的商朝。

如果要拍中国版,推荐乌尔善执导,这种题材他擅长。

一定给你魔幻巨制,放好几年鸽子,直到电影院都快要消失了,还没个影。

 8 ) 史诗级复仇 Epic Revenge

All performance of casting are magnificent in the film. The simple revenge story with a little unexpected twist from the truth of his mother. My favourite Anya Taylor-Joy still as gorgeous as usual but the character is a bit plain being the lover of Amleth. Stunning visual scenery in every frame. Always a fan of director Robert Eggers, expect to watch great movies from him in the future.

 9 ) 哈姆莱特剧情已看的多了,只能给6分

20220515天堂电影院观影之《北欧人》本片比较小众,又是大雨之夜,当晚天堂电影院只来了3位影迷,我因为天堂电影院不过咫尺之遥,所以欣然前往。

我又坐在罗导所说的“皇帝座”(就是音响效果最佳的核心位置[旺柴])这是到天堂电影院观看的第22部电影,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看的第511部电影。

影片风格很戏剧感,场面非常写实,配乐和服化非常到位!

融入了北欧神话和女巫、宗教等元素,对维京人为代表的北欧人的风俗习惯也是相当考究。

男神王子和女神安雅都贡献了自己最美的一面,妮可基德曼短短几分钟的自我剖析就把她的隐忍、爆发和扭曲刻画的淋漓尽致!

一本好莱坞关于编剧的书说到:“几乎所有的电影故事都可以简化为一句话:某人要做某事,成或没成。

”所以,《北欧人》讲的就是“北欧的哈姆莱特为父报仇,成了。

”从妮可基德曼的演绎来看,男女有别,容易动情的是男人,而能做到破釜沉舟的,却往往是女人。

剧情还是差点,没有新意。

 10 ) 北欧王子复仇记(尺度略大版)

正如我的标题所说,《北欧人》的剧情就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知名悲剧作品《哈姆雷特》又称《王子复仇记》。

同样题材欧美翻拍的不要太多,套了层北欧皮和邀请一众明星大腕恐怕还是不足以称为优秀的改编,我一直期待他能做出些更深层次的刻画和描写,但全片看下来也仅限于此了。

不客观评分:6.3-6.9/10 卡司阵容真的豪华,伊桑·霍克(最近片约很多嘛)、妮可·基德曼、(E大)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安雅·泰勒-乔伊、威廉·达福等人加盟,这本身就是一大看点了。

妮可和e大二次合作,上次演夫妻,这次演母子,crazy,下次不知道是演奶孙还是嫂子小叔了(◦˙▽˙◦)。

一直很喜欢e大,这次演主角演得很卖力,辛苦,身材不减当年。

基德曼戏份不算太多,整容僵硬脸掩饰得还行,把恶毒女王演的也不错,就是这个头发,估计是全村女人都羡慕想拥有的。

姐妹,护发素牌子私发安雅这次一头白发(还是淡金?

),整个人散发着光芒,就真的像一位女神一样。

现实中其实我不是很吃安雅的这个颜,她的眼距有点大,有时候的妆容就看着很怪异,但是就是这样的外貌,在片子里,真的,越看,越有种奇异之美,就像一位魔女在诱惑你。

每一个有她的场景里,那一头淡金长发就散发着圣光,使之与周围的人明显区分开,鹤立鸡群了属于是。

美美美

美美

美美

美美美

美美美美

美美美

美美美美 情节上,《北欧人》为我们复刻了维京人茹毛饮血,蛮荒的生活。

为什么我说复刻,因为我看得出导演或者编剧真的想向我们展现他们心中的维京北欧生活,但是正是这种执念,让我觉得某些情节很可笑和割裂。

特别是一开始,伊桑霍克带领儿子参加威廉达福祭司搞的仪式,一位君王,一位王子,竟然扮成狗在那狗吠,最好笑的是主角为证明自己非禽兽而是王者,竟以一个响屁作证,威廉达福也直呼这是天子屁,此子必然不凡(真的巨尴尬)。

不知道维京人真的会这样狗吠还是艺术效果,如果是艺术效果,为什么不模仿狼或者其他更威猛的野兽呢?

后面主角为报杀父之仇扮成奴隶混进老家也是,为证明自己有用,在那狗吠了几声,然后再说人话,我就搞不懂了,既然你能说话,为什么不直接说,而是要先狗叫呢,这难道是维京人证明自己强壮有力的标志?

看到一半我甚至认为这部片子可以叫《你在狗叫什么?

》E大多么威猛高大的身躯,但是在片里总是脖子前倾,微微佝偻着背,不挺直腰板,再好的身材,我也感受不到他的孔武有力啊。

剧情的推动全靠巫术,一切说不通的说得通的,都靠巫术靠玄学,不过想想也正常,我们商朝那时候也是怪力乱神的时代,干个啥都得搞占卜。

拍摄上,看得出导演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很多拍景物的片段,那些壮美的风景如梦如幻,就是每个镜头时长还是有些短暂,还没陷入就转换过去。

不过也就是这种美景和野蛮人的冲突,让我觉得影片有割裂之感,景很美,安雅很美,但下一秒又是人吃人,狗咬狗的场面,就有点莫名其妙,如果你说这是导演想用的一种对比,突显北欧人的野蛮,野蛮背后好像也没深挖下去,就这么断了,依旧割裂。

也多次利用长镜头,虽然在我看来,效果没有那么好,但依旧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各种器官,断肢的出现,演员的胴体(安雅的光滑背影令人难忘),都增添了一份血腥与野蛮的美感,不过按理说器官断肢出现,影片的尺度已经下降到一个程度,演员暴露自己的性器官再正常不过,但是本片却又点到为止,以较为正常的尺度去拍摄演员的脱衣戏码,略显割裂,不过想要看到一众大牌像美剧《斯巴达克斯》那样黄暴出场,估计也是件难事。

我比较喜欢片中晚上的处理,影片中到了夜晚会以一种几乎黑白的形式呈现,有种特别的美感,白天有旷野的美,晚上有寂静的美。

近乎黑白,意境优美 影片结局的火山真男人裸体决斗也挺艺术的(就是青壮侄子打不过暮年叔叔,最后靠明星球才解决,略有些牵强),就是有遮挡物,看不真切,不然能更加艺术(狗头) 总的来说,这是部剧情平庸的片子,因为众多大牌的加盟,让人有所期待,也因为一些R级的处理方式,增添了些许看头,但这两项都抵不过两个小时讲来讲去就是那么点剧情内容,没有任何深度,没有深度就算了,本来E大和安雅双宿双飞隐居英格兰其实挺好了,就是头铁要信预言去决斗,留下个悲情结尾,真让人不爽。。。

《北欧人》短评

再是当代重要的风格化导演,也没必要纵容用这么大成本和明星阵容,以及游戏过场动画式的画面,讲述一个可以一眼望穿的神话卡拉OK吧。冷兵器硬碰硬,倒是有点像现代舞团的排演。

8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虽然制作全面升级,但仍是艾格斯地域民俗神秘主义类型体系的一部分,但与前两部作品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女巫》和《灯塔》中诗歌般的恐惧之源统治了叙事——一层无法言说的薄膜迷惑了我们对电影中世界的理解,那是年代久远又从未可知的自然或超自然的浑浊邪恶,以及人与人之间始终存在的心灵壁垒和随之产生的扭曲畸变,可以感受到《北欧人》中艾格斯同制片厂之间的拉锯战,最终的结果便是这个“哈姆雷特”的原型故事在明确甚至可以说简单的动作惊悚片主线外又保留着对角色行为动机的高浓度的神秘色彩修饰,于是这便形成一个这两种驱动力谁都可以离开谁而更加自我的单独存在的尴尬分裂境地,庆幸于艾格斯对视听演出风格的统一和坚守,没错,这或许是日渐迟暮的好莱坞今年最具风格化和破坏力的作品,它依然值得影迷去观看,更值得一个导演剪辑版的圆满补完。

13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非常非常的普,就没有一个东西是新的。首先维京文明已经有些过度改编了,而北欧人无论在画面上还是内容上都没有任何新意,涵盖的基本就是你看到片名后十秒内联想到的内容。罗伯特艾格斯如果只是想忠实记录民俗的话,其实不用拍电影的。主线故事大概有个一千多岁了吧,看完演员表加豆瓣简介约等于看完电影了,不会有任何超出你预期的剧情。最不懂的是有人吹摄影。这个投资级别的电影拿出几个调度还行的长镜头真的值得吹吗。至少对我来说,最失望的一点就是摄影。罗伯特艾格斯一直是个风格化的创作者,但北欧人的每一帧都通用到可以插入任何一个关于北欧的视频。看不到任何一点表达,没有任何令人感觉新奇的视觉元素。且不说很多画面撞了很多其他电影,有些片段真的太蠢了,蠢到我以为自己在看什么游戏的过场CG。

14分钟前
  • 小野洋葱
  • 还行

a story about a bunch of muscular nordic dudes with heavy English accents angrily hacking each other to death ( due to the lack of a one-child policy ). I don't feel much for those dudes with questionable mental stability, but I feel sorry for the horse who got its head chopped off for being at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 R.I.P horse.

19分钟前
  • TimberNord
  • 还行

理解无能,这是什么玩意,口碑怎么吹出来的?

23分钟前
  • 思郁
  • 较差

剧情乏善可陈,试听绝对一流!大银幕看很享受

28分钟前
  • 阿廖沙
  • 推荐

文艺史诗与商业类型片之间徘徊,在莎翁哈姆莱特戏剧与北欧传神与神话之间横跳,絮絮叨叨的萨满仪式,宿命预言与自我意志选择的重叠挣扎,刻意长镜头还原场景真实,历史角度过于小单元,场面寒酸又难以实现全视野的情绪浸入,荒蛮之地想还原历史真实的美术感,就感觉太局促,还不如舞台剧的写意感给人的想象空间。所以想象中的维京冷兵器的铁血酷烈几乎没有,而且过多以宿命指引人物成长,在文学性上就没什么可读性,又没法像戏剧那样大段大段优美深刻的心灵独白,人物苍白,情节突兀。两个设定略有意思,一个是阿姆雷特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翩翩公子,而变成了熊狼巨汉,另一个就是母亲这个角色从戏剧中的软弱顺从者,变成了野心勃勃主动偷情怂恿弟弟弑君且追杀自己儿子的极富主见的蛇心毒妇,大概也是影射或致敬女权者。影片很沉闷,暗调肃杀荒蛮。不喜欢

30分钟前
  • 嗦罗蜜
  • 较差

妮可·基德曼的表演可以封神。剧情和亚历山大的表演中规中矩,但还是有亮点。安雅反正又像在拍画报。

31分钟前
  • 血浆爱好者
  • 推荐

还以为能看到一点导演标志性的恐怖片手法,结果没想到就是各方面的平庸,拍王子复仇记不是不行,但是依然是陈词滥调以至于看到后面爆血浆肠肚都觉得无聊透顶。两个完美对应男性角度叙事刻板印象的女性角色:像理想中母亲的女人和伤害过他们的女人,纯洁美好的象征和成王道路上需要攻克的邪恶化身——就怎么还在讲这些东西?受众大概是爱把GOT剧版奉为史诗每年要把血婚一集盘一遍的白男以及刺客信条英灵殿玩家吧(英灵殿的CG都甚至更好看

36分钟前
  • Brego
  • 较差

特别漫长无聊的流水账。对白莫名的中二歌剧翻译腔。剧情种种魔幻穿插相当神棍。几处镜头有惊喜。安雅还是美。

40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较差

电影的节奏很稳,实景、音乐,长镜头和妮可基德曼饰演的王后及其设定都是加分项。故事就是简单的报仇故事,不新鲜,但是这种文化历史的厚重感还是非常吸引人的。在此感谢一下游戏《刺客信条·英灵殿》,所谓北欧神神叨叨的风俗习惯,在玩完游戏以后基本已经了解了,更多的注意力可以放在电影本身而不是纠结他们的文化了。

44分钟前
  • 孟孟~
  • 推荐

3+,挣脱神话的启示和悲剧的束缚,勇敢去爱和战斗吧!

49分钟前
  • Wednesday
  • 还行

不能细想。但看的时候是沉浸的。

51分钟前
  • 魏小河
  • 推荐

还不如回家重新看一遍《狮子王》

52分钟前
  • 低**人口
  • 较差

完全提不起想继续的兴趣,但还是有始有终坚持看完了!

55分钟前
  • hcc
  • 较差

“火山口的两人”

59分钟前
  • W
  • 推荐

三星半

1小时前
  • Harmonica
  • 推荐

整部片的夜戏/暗夜戏居多,所以电影院观看是必须,否则很难还原电影创作者想传达的氛围/意境。音乐从头到尾都很满,北欧神话借用的不错,如果没记错,这大概是第一次电影院看到认真描写北欧人的原始残酷,以及神,仪式。演员表演的很戏剧化,配合古典化英语的用意,也算是相得益彰。(NK有些段落会穿越会现代,大概真的是对白能力的问题。)故事很简单,是王子复仇记的脚本,但是北欧神话的内核,人像木偶,神话脚本/神才是主控,曾经如此,现在和未来谁又能说不是?

1小时前
  • andarta
  • 推荐

非常罗伯特风格、非常莎士比亚。服装设定细节很棒了,包括Valkryra的“牙套”,很多人可能觉得可笑,但实际上冰岛和Gotland考古发现就是这样的。导演考古和神话结合非常棒了。

1小时前
  • 野兔
  • 推荐

劫掠妇女天打雷劈

1小时前
  • .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