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离魂
Ghost Tropic,我与布鲁塞尔的距离(港),热带鬼影,Atograzu vaiduoklis
导演:巴斯·德沃斯
主演:萨迪亚·本塔伊布,娜拉·黛莉,玛艾可·纽维尔,安内莫尼·瓦尔克,斯特凡·戈塔,劳伦特·昆巴,左威尔·姆本加,萨拉·桑佩拉约,米克·德·格鲁特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荷兰语言:荷兰语,法语年份:2019
简介:经过漫长的工作,58岁的卡迪娅在末班地铁上睡着了,醒来时已抵达线路终点。她决定穿过沉睡的布鲁塞尔,徒步回家……凭借《下一站,地狱》入选柏林电影节的比利时导演巴斯·德沃斯的新作,由法国实力派女演员莎迪娅·本太耶布(《监护风云》)担纲主演。在这部“徒步的公路片”中,导演以惊人的绘画性,对照荒凉重复的城市环境与窄小静谧..详细 >
没有热带 更没有什么离魂 别被片名给骗了 刚开始两分钟我一度以为误按了暂停键
极简的手法勾勒城市,倘若一个灵魂没有思想,又何必只是聚焦于她的质问呢
摄影氛围很劲,比较喜欢女主上地铁到城市空镜头的段落,虽然整体还算差强人意,但后续的故事仍有比较坚硬的刻意感觉,并且完全没有催生出任何ghost的存在。
属于21世纪流浪者的长夜绵绵。
在黑夜里漫游,不紧不慢,空镜中瞥见的游离的灵魂,正是自己。
我心中的《下班后》,夜行的浪漫,善意的观察者,生活中被忽视的角落,沉浸在善良中,时间从影像里流出来生命有多么无常,生活还不是如常就用人类的日常,放过人生的无常
孤独的夜游人。世界静止或完全涌动着时的孤独非常美妙。
#BJIFF2023,昨天看完本片的我错过了到天津的最后一班城际,在北京南站像个游魂一样半梦半醒,各个座位之间来回飘荡了六个小时。今天早晨七点,终于折腾回天津,站在早班公交上,城市在我的注视下醒来… 怎么不算对仗工整呢🚬
一开始,它让你感觉过分雕饰,不像电影,而是一种舞台剧,只是在空间上延展出一个冬季的潮湿城市;后来,通过语言的陌生化,通过种种可爱的行径(其实带着某种隐隐的疼痛),通过一系列不过分热烈的人类互动,让你体验到异乡人的那种无所依凭,最后热带的影像出现,那个只身站在沙滩远望海水中伙伴的身影,把一种难以达成的渴望清晰地呈现出来,或许这种渴望是一种地缘特征的封冻,一种无所适从,一种难以回返又难以安身的处境。
开始有点莫名其妙 看不明白可能人生无聊 才是常态吧 节奏贼慢他们怎么都这么热心肠 晚上看众生 一个普通人 普通却又离奇的一晚 是不曾见过的世界 醒来还要继续日复一日的生活 开始有点怀疑北影节的质量
【5】心醉神迷。阿克曼的变体,《长夜绵绵》的发散。被困在夜晚干脆就聆听夜晚的呼吸,跟随镜头进行心灵漫游。城市、建筑、有生命的聚集起来构成微尘,无声的飘浮。通过交谈释放一个个空间,光影弥漫。在观察和想象中,我从未如此平静。
三星半,空镜甚至有取代人物和情节的倾向,画面极佳的审美意识,你还不能说是不是监控录像也能成精?究竟是人在感受空间,还是一直都是空间在凝视人,不仅令人琢磨ghost究竟是寄居在肉身还是空间之中。也或者,人的肉身不过是游荡在“空”间的鬼魂?就影像的质感来看仍是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口味“观看”,感知的主体放在一个体力劳动者身上,并穿越大量的劳工阶级,城市究竟是谁的城市,夜晚究竟是谁的夜晚?最后莫名想到,巴斯·德沃斯在践行着佩德罗·科斯塔的拍片策略
城市的缝隙里,简单生活的人在夜晚观察着一切。爱巴斯。
2019戛纳导演双周入围。13届北影节焦点影人巴斯·德沃斯三部连看之三。2019居然柏林戛纳双片联发!这次四部看下来这部觉得是最好的(可能也是因为看到最后一部比较理解导演的技法了)。“茫茫黑夜漫游”式的寒冬深夜公路片,空间主导的叙事(越往后就越变成女主角进入某个已经先展示出来的空间,而非由她的视点或者行动来统合),尽可能地把种族、阶级与性别,乃至代际的议题编织进这个故事,虽然看似稀薄平淡,但是实则在议题方面密度极高,关键是并无前作《下一站地狱》的顺拐,也不似后作《小世界》的生硬,除了有几处有点拖时长之外其实拿捏得相当之好。另外,《小世界》里的罗马尼亚劳工本片中就出现了(购物中心的保安),而引导梦境的则是鸟鸣,胶片也带来了相当有意思的影像质感。另一种意义上的“都市交响曲”。
刻意,cliché|客廳太陽降落和升起
适合无聊夜晚
人是冷漠而又温暖的。
3.5,或许是hellhole素材里单独拎出来的一条线,夜的静谧在质密16mm中擦出了视听的痕迹。文本层面的做作和空洞,大抵是这类知觉系导演需要克服的瓶颈。
#72nd Cannes 导演双周# 8/10 冬日夜间漫步,奇遇,光影的运用极富美感,片尾的演职人员表被缓缓填满,一如深夜的布鲁塞尔,宁静且温柔。
夜游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