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题材总是可以被一再翻出来演绎,比如自由意志和宿命的对抗,比如矢志不渝的爱情。
这些题材由于现有的演绎模式已经很成熟了,所以拍出来即使成不了经典佳作,至少也能保持个中等水准。
可惜本片虽然题材、演员、拍摄手法和技术都可称得上近乎完善,最后却成了部水准之下的拼凑之作。
男主角david对女主角elise坚持不懈的“爱”(或者叫做迷恋什么的)象征着崇高的自由意志,命运规划局则代表着可恶的宿命。
自由意志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种种障碍,在同情者的帮助下冲破了虚伪的宿命,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
不过等等,有点不对。
男女主角斗争的结果是“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这个结果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得到了命运规划局局长也就是神改写命运的许诺。
也就是说,无非是用一种宿命取代了另一种,就像换一个人当皇帝的农民起义一样,算不得什么革命。
再来看男女主角的感情是怎么来的——基本可以算是一见钟情没啥生活基础,然后还揭秘了原来前二十多年他们都是被规划注定会相遇相爱相伴一生的……喂喂你们真的有自由意志吗?
不如说是一直在按照宿命的规划在生活只不过中间执行出了点小岔子而已吧!
所以说这种从头到尾其实都被规划好了的完美爱情故事还做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到底有什么意思啊!
说到执行,写好的命运改来改去、没有主角光环的人临到结婚还被反复蹬这种事情我就不追究了,毕竟神本来就是喜怒无常的存在。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让男主角知道命运规划局的存在而不是直接掩饰过去呢,这不是把事情搞得更复杂了吗?
那个实际上渎职了的黑人天使为什么还一副得意洋洋好像做对了的样子?
喂你们天使跟普通人是两个物种耶,随随便便产生感情简直就像人类对充气娃娃产生感情一样会让人觉得怪怪的耶!
反而是恪尽职守的天使好像没通过考验一样垂头丧气……还有什么男女主角到处瞎撞居然也能撞进天使们的办公大楼(总算没面见上帝)……种种混乱场面只能解释为局长乐于看到这样的戏码,而普通人和天使都只是布景前的小小演员。
神果然是难以取悦的。
我本来以为这片子是有点思辨意味的科幻片,没想到是个主旋律爱情片,还逻辑这么混乱,不免十分失望。
逻辑混乱的成因大概是导演编剧什么的觉得自由意志这面政治正确的大旗必须坚守,但是命中注定的爱情又十分有吸引力。
结果全片基调是自由意志的胜利,然而讲的故事却还是宿命决定论的。
当然如果能拍出这种反讽的意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并没有。
结果就好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仅仅通过祈祷说服了上帝伸出手指在双方家长脑子里搅了一搅——对上帝最虔诚的人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简直令人恶心。
其实按照现有的这个设定,是有很多地方供进一步深入挖掘的。
比如往前可以讨论命运被规划的前提下,自由意志是否真实存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规划的影响。
往后则可以讨论人在有可能要求神改写自身命运的情况下,对他人命运的影响——比如说那个被蹬两次的苦逼男——是否存在道德困境;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要求改写”的权利,这种实质上的特权会不会产生腐败——既然天使会对普通人产生奇怪的感情,也就存在着其他可能。
所以说这个片子纯粹是被拍烂了啊……
男猪脚本是个很有前途的政客,甚至有可能成为总统,但为了爱情,他选择放弃了自己的前途,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改变了命运,与心爱的女人在一起,谱写了一曲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佳话。
他的命运是被一群自称为命运规划局(adjustment bureau)的人规划好的,这群人声称自己为了人类的整体利益对社会的发展进程进行干预,以维持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
而一旦问到他们为什么要干预时,他们的回答总是这是上面的命令。
规划局的人神通极为广大,可以切断电话、调控交通、控制通讯,最厉害的是可以通过门在空间中任意穿行。
穿行靠的是帽子,帽子应该是对国家机器的影射,就像我们说起当官的,总是以“大盖帽”代称。
然而命运规划局尽管神通广大,却无法控制人的意识。
这就是自由意志,是西方社会最为信奉的理念。
《冒牌天神》里金·凯瑞成为上帝,手眼通天,呼风唤雨,一样对人类的自由意志无能为力。
男猪脚正是利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最终战胜了命运规划局的维稳工作。
总统宝座,老子不稀罕!
群众利益,甭拿这个蒙我!
我只想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其他的都给我玩去!
议员戴维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叫命运规划局的组织,他们书写人类的命运,并随时调整保证世界井然有序。
戴维对一个舞蹈演员伊利斯一见钟情,但那个组织不想让他们在一起,设置了各种障碍,阻止他们见面。
规划局的人诱惑他,和伊利斯绝交,他是可以成为总统的,他拒绝。
威胁他,伊利斯会失去自己的光明未来,他放手。
但当他得知伊利斯要结婚了,他克制不住又去追求。
在其中一个组织成员哈利的帮助下,戴维最终改写命运,抱得美人归。
童话一般的故事,一见钟情的浪漫,至死不渝的爱情。
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决绝,而且不是那种不劳而获生来就有的地位,是白手起家逐步攀登即将实现的志向。
很难相信现实中会有这样的男人,越过千难万阻,放弃一切一定要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
当然前提是这个女人也愿意跟他在一起,否则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通常叫这样纠缠不清的男人为变态,是可以报警的。
大部分男人是没有爱情的,他只是在寻找一个上限。
一个健康、可以助他繁衍、养育后代,照顾自己以及代替自己尽孝的女人只是下限,基础条件。
在此基础上,他努力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上限。
女人的爱情,是无数男人灌输的幻觉,是自断双翼祈求一个鸟笼能够给予自己幸福的妄想。
西装革履的操纵者说,如果她和你在一起,会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变成教幼儿园小朋友跳舞的老师。
戴维丢下在医院的伊利斯,不告而别。
为什么放弃事业的人理所当然的是女性,既然他不在乎当总统,他可以当家庭主夫。
何必一副为了她的梦想而放弃她的悲痛模样?
多伟大,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不是的,是不愿意舍弃自己的梦想,也不想承担她会因为自己而放弃梦想的沉重责任,一种假装自我牺牲的自我感动。
伊利斯应该成为舞蹈家,戴维应该成为总统,这是他们独立的命运。
如同爱乐之城的结局,男主成为知名钢琴家,女主成为成功演员。
智者不入爱河,相爱令人失去斗志。
戴帽子的哈利说,她填补了你内心的空虚,你就不会为当总统而全力以赴。
戴维还是放弃了前途,拉着一无所知的伊利斯狂奔,躲避追捕穿过各种时空之门,一顿炫技又没空解释。
到最后一扇门时,他打算换个方向,不躲,直面,试图去总部与幕后之人对峙,才想起来问伊利斯的意愿。
他问她,你愿意跟我一起进去吗?
你可以不跟我进最后一道门,我会从此消失。
你也可以跟我一起走,但我也不知道门后有什么。
多么经典啊,像一场求婚。
梦幻泡影头晕目眩之后,你愿意嫁给我吗?
你可以不嫁,我会消失在你的世界。
你也可以嫁,但我也不知道婚后会怎么样。
于是她架在火上,成了为自己命运“负责”的人。
也许她只是看了一场魔术秀后心潮澎湃,好奇门后的世界。
但足以被判定为,她主动的,她愿意。
这对好奇心旺盛的人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好奇是一回事儿,但如果好奇与刀山火海之类的后果挂钩在一起,我是可以镇定自若的,谢谢你的表演,告辞。
戴维做选择时可以靠理性加感性,而伊利斯做选择时,却只能依赖感性。
时间紧迫时做的决定会有多疯狂,单是想想购物节那限时限量的倒计时能让你的钱包缩水多少就知道了。
权力和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低位者的选择并不能充分代表他的意愿。
她值得在选择前了解,如果她进了这个门,她就当不了艺术家。
也许她扭头就走。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你有选择吗?
你一直都有。
问题是,你选择过吗?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的反抗也属于计划中的一部分?
而你只是抱着随波逐流的可能牢牢不放,美其名曰顺其自然。
黑客帝国里,尼奥到最后发现,连自己的反抗也是系统设定的。
因为系统发现,没有反方,正方也不会发展。
只有在矛盾斗争中,一次次地为赢得胜利而迭代,才能不断地趋于完善。
连计算机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由意志与宿命的对抗里,把责任方归为看不见的手简单省事,把自己当成责任人麻烦却无悔。
戴维和伊利斯穿过那扇门,追捕与阻碍化为乌有,祥和得如同一个平凡的午后。
有的只是命运之书上的路线重新被规划,并且是联合改写。
他是主角,他争取到了他想要的命运。
也许只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戴维和伊利斯一次次的相遇也被规划局解释成,他们的缘分本身就是无数旧版命运路线的余晖导致。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赢输都有理由说得通。
你是你生命的主角,其实你总是可以当那个变数的,一直都有自由意志可以选择。
没有任何借口,原生家庭不是,成长环境不是,人生轨迹不是,只是看你自己最真挚的意愿。
我已经不再寻找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值一提,那么问题出现就等于天要亡我,即使好事发生也会当成糖衣炮弹。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使命加身,挫折来临,你会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顺境之时,你会觉得天助自助者。
所以其实是考验了,戴维问。
哈利说,所有的一切都是考验。
遇不到那个人,错过那个人,无法和那个人在一起,原来都是老天在作怪。
无论这个城市多大有多少人,即使几年来每天都在同一个时间搭同一班巴士,你们就是遇不上对方。
比起电影想讨论的自由意志,这种每天与明明应该在一起的人各种错过的痛苦才真正戳中我心。
只有听过陈奕迅的《十面埋伏》才能明白这种命定的无奈感:“何以我来回巡逻,偏仍然和你擦肩,还仍然在各自宇宙,错过了春天”。
原以为又是对抗既定命运的俗套,谁知竟是爱情片,作为剩女真的被这样的设定击败了。
本电影改编自菲利普.迪克的科幻短篇,不好意思我也是看完电影才知道的,立刻去翻了前阵子刚买的小说作品集,果然有。
菲利普.迪克是好莱坞相当亲睐的科幻作家,除了斯导的《少数派报告》和吴宇森的《记忆裂痕》,还有两次被搬上银幕的《全面回忆》以及科幻电影神级作品《银翼杀手》,全部是科幻电影里的上佳推荐。
这部电影的评价比较两极,我觉得好跟不好,就在于你从什么角度去看它。
是的,作为科幻片它是虎头蛇尾的那种。
开头又漂亮又牛逼的设定,走到最后竟然成了“爱感动天”,也难怪科幻迷拍桌抗议。
但如果你把它当做爱情片,这可比琼瑶剧振奋人心多啦。
尽管有几个造型让人想起谍影重重系列,呆萌那痴情起来的劲还真是迷人,为了和女主在一起不惜放弃前途的演绎像极了一个任性又纯真的孩子。
这也是头一回感觉到了呆萌跟女主角之间有火花,还是和今年摇身一变成为女汉子代言人的艾米丽布朗特。
看之前我实在无法想象发福的波恩特工和全金属X子站在一块,但这一对竟然真有化学反应。
这年头的好莱坞电影里真正让人觉得是在谈情说爱的情侣又有几对呢。
因为刚刚看完一部概念屌炸天剧情刷智商下限的《时间规划局》(也是2011年的出品,但两者真的没关系啊坑爹的译名),更加显得呆萌和女汉子的真情可贵了。
当然电影另外一个惊喜是配角们。
《纸牌屋》的Doug这回还是演的政客副手(算起来这电影比美剧出来得早呢,该不会纸牌屋的制作人就是在这里看中他的吧)。
至于美队的好基友猎鹰则又一次扮演了主角的忠诚小伙伴角色,戏份相当吃重。
不过短短三年,这两个演员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虽然不知道将来会如何发展,但也衷心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时能会心一笑。
冲着科幻类型片来,最后却得到一部超过预期的爱情片。
所以归根结底是电影里的东西能不能给观众带来共鸣吧。
如果有超过一个情节或设定或瞬间能击中观众的死穴,那这部电影终归不算太差。
为了这句话多给一星。
其实命运规划局啊,上帝啊,组织啊什么的斗不过是个噱头。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与命运的安排他人的阻挡没什么关系。
每个人心里都有些欲望。
对欲望的压抑来自于满足感,满足感多了,欲望自然就少了。
从来不相信什么meant to be,但填补心中空白什么的却是确有其事的。
爱情和事业之间的选择不见得每次都来得那么挣扎却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
于是大人物大都比较孤独了。。。
国人素来笃信两个字,一个是缘,一个是命。
总觉得世间万物都躲不过缘的安排,人生在世总逃不过命的桎梏。
就好比有缘无分的两人若是要同命运抗争,那么再美好的爱情也会沦为比谢霆锋张柏芝更不堪的狗血剧,总奈何不过缘浅;就好比抱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硬生生脱离生命既定的轨道,总会如螳臂当车般,皆逃不过命理。
《命运规划局》这部电影,却是把这样的世界观给彻底颠覆戏谑了。
在人生中最失败的一天里,你遇见了一个清丽女孩。
在最不可思议的地点里,萍水相逢的她给了跌到谷底的你一个吻。
于是当多年过去,她始终在期盼与你在街口下一个转角里再次邂逅。
于是时光流转,她依旧孑然一身,只因她不求平平淡淡的安稳,但求轰轰烈烈的相守。
于是她甘愿将自己的命运全部交托于你渺小的掌心中,并肩和你跨入每一道不可知的门槛,纵使你从来都不确定,门的背后有没有出口。
在搅黄了一场婚礼之后,妳闯进一个落魄政客最隐秘的尴尬中。
他没有政客虚伪的假面,只有一颗平凡的赤子之心。
于是此去经年,他日日搭乘同一辆班车,坐同一个座位,只希望命运赏赐哪怕一次的重逢。
于是光阴飞逝,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他凭着一己之力同权威的命运抗争。
于是他甘愿放弃原本宽广的梦想和世界,因为生命里有了你,不再需要多余的掌声来填补空虚,不再需要别人的欢呼来增添华彩。
然而,电影并不是生活。
在现实世界里,鲜见 Matt Damon这般不称职的政客,也少有Emily Blunt这样不顾未知的未来笃定跟你走的姑娘。
这样看来,片子的结局的确是多了几分刻意和狗血。
豆瓣上名叫Linger的网友在观感里说道:“即使内心在呐喊,我却不敢相信。
”但我想我依然相信。
因为“罕见”并不代表“没有”。
#小卷儿2019电影清单# 43/60《命运规划局》刚刚看完《时间规划局》,又打开了同类型的这一部。
男主是《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种土豆那个,和高斯林一样不是大帅哥,但是是耐看型的演员,个人觉得鼻尖有点特别。
女主是英伦玫瑰,时而抬头纹明显不是很漂亮,时而又超级性感美丽灵动。
这样的演员真有趣,不靠自己本身颜值而是靠演技靠成就角色来展现魅力,真好!
如果抛去科幻爱情电影的外衣,这部电影关于人有没有自由意志,有没有上帝在监控着我们的人生,人类可不可以改写自己的命运的议题很有趣。
电影里上帝对人类的管控是时而严格时而完全放手的,当人类把世界弄得一团糟时,上帝就来插手干涉了。
我只是比较好奇的是上帝凭什么认为一个总统可以改变世界,毫无威慑力的舞者会妨碍男主成就自己的政治梦想,如果他放弃了,你把梦想给到另一个想当总统的人不就行了吗?
反正你可以随便改写人类的命运。
而且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出来了,上帝只关注有能力改变影响世界的人,普通人它毫不关心。
但不管怎样,结尾男女主无路可逃时,当众kiss竟然感动了上帝,让他俩在一起了,有点狗血,有点把这个议题缩小了。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点还是它的科幻元素,空间穿越,人生设定,帽子,雨等等,我喜欢编剧的这些脑洞,很有创意。
另外,黑人小哥哥的人设很吸引人,他的着装超级有范,某些镜头像一副油画,喜欢!
昨儿看完这部片子回到家,惆怅了很久。
话题还是古老的话题,可能是在恰好的时间拨到了某根感伤的神经。
我问朋友,你相信命运吗?
其实,我还想问,你觉得你可以持续若干年对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念念不忘吗?
也许美好的是愿望,是希望,甚至是奢望。
也许那些在电影里小说里的故事投射在现实里,不过只是金台夕照的结尾。
可是,我还是禁不住想,如果有个人愿意牵我的手邀我疯狂,我要大声的说,我愿意。
我愿意和你一起奔跑,一起抗争,一起面对那些我们不可预想的未知。
我愿意为你放弃,为你执着,为你相信没有什么比执子之手更美好。
Elise说,他是个很好的人,只是我和他在一起,找不到同你在一起那份爱的感觉。
爱。
是不是只在这偶尔相见的回眸,决绝离开的无奈里,才撕心裂肺,才荡气回肠。
爱。
是因为我们都柴米油盐,都凡夫俗子,才变得习惯,平淡,甚至是忍耐吗。
都还好。
还算对的时间,还算对的人,还不差的生活,就这么过下去吧。
是我低估了生活的魔法,还是高估了生活的无奈。
你有改变的世界的力量,却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因为这就是你的命运。
可你最终还是改变了,就像童话故事里。
因为你执着勇敢,因为你不愿放弃;因为有个人心怀怜悯,伸手帮你。
于是你华丽奔跑,就摆脱宿命;于是你深情拥吻,就让命运低头。
我不喜欢片子的结尾,因为即使内心在呐喊,我却不敢相信。
大多数人都按照规定好的路线生活,害怕探索其他路线。
但偶尔也会有人,冲破设置的重重障碍,意识到自由意志和自我选择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但只有经过努力抗争才能获得并善加使用。
即便因此我们无法得到“最优”的人生结局,但这又有什么所谓,因为比结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由选择!
---《命运规划局》观后感戴维是纽约布鲁克林的参议院候选人,影片从最开始就展示里各种紧张有序的竞选活动,在选民集会上发表演讲,拜访纽约的百姓,接受电视媒体节目的访谈,在街头的巡演拉票。
他的选民支持率一路领先,眼看已经稳操胜券,却因为在发表演讲后在酒吧里打架,被媒体曝光后彻底输掉了那次选举。
当戴维在男洗手间里准备竞选失败的台词的时候,来酒店婚礼上混吃喝的伊利斯为了躲避保安藏在男厕所里。
那段剧情和对话是这部影片里最喜欢的情节之一,那个吻见证了两个人显而易见的一见倾情。
伊利斯的出现也激发了戴维的演讲灵感,在竞选失败的演讲中,他没有采用计划好的台词,而是坦诚地说出自己的领带、皮鞋、发言都是策划团队精心打磨的,这样剑走偏锋的策略反倒让他从失败中脱颖而出,成为来年竞选的热门人物。
从影片开始就有一群人在神秘地交谈和行动,如果观看的时候不留心是不会注意到的,但这些都是为后面“命运规划局”的出场做铺垫。
原本事情都是按照计划进行,但由于监控戴维的命运规划局成员哈利的疲惫疏忽,戴维在M16公交车上再次巧遇了伊利斯,并且留下了联系方式,而且在公司撞破了命运规划局的行动。
局势的时空使得这个神秘组织浮出水面,不得不向戴维说出他们的秘密,并威胁他不能透露出去并且烧毁联系电话,让他不能跟伊利斯再见面。
不放弃精神使得戴维坚持每天坐M16公交车,终于在三年后遇到了伊利斯,这次他再也不想放手让她离开。
在发表完演讲后,戴维意识到规划局的人正在阻碍他和伊利斯的重逢,他推掉了演讲后的采访,他通过种种方式打听伊利斯公司的地址,他让出租车违反交规冲过红灯,终于他打开了舞蹈房的那扇门,看到了伊利斯的跳舞,事情超出了规划局的掌控。
两个人都明白对方是自己深爱的对象,他们在街头愉快的散步和开玩笑,他们在舞厅里放松自在的舞蹈,他们在美好夜色中的真诚交流,他们的爱发自内心干柴烈火。
规划局将案件升级由更高级的人来处理,他的方式并不是强硬地将他们分开,而是告诉戴维原本他可以成为美国总统做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和父兄的理想,然而这都没有打动戴维,他宁愿放弃自己美好的前程也要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跟伊利斯在一起,但在伊利斯“被扭伤了脚”以及得知如果跟他在一起,她也无法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时,他才变得动摇把伊利斯留在了医院。
十一个月后,戴维的竞选票数领先10个百分点,但他从顾问团队的老友那也得知了伊利斯即将结婚的消息。
在同情他们的规划局探员哈利的帮助下,他用穿梭门的方式避开的规划局的障碍找到了伊利斯,那段在街上携手奔跑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桥段之一。
他们穿梭到自由女神像甚至找到了命运规划局的总部,历经挣扎最后还是面临被“重启洗脑”的结局,他们相拥在一起说着我爱你。
最后命运规划局的主席被震撼,重新书写了他们的命运规划书,在哪里他们的命运在一起,而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这样的结局是影片的亮点,如果结局是两个人依然可以成为美国总统和著名舞者,那仍然是处于命运规划局的掌控中,没有体现自由意志的价值,而且会使结局变得太满了。
电影里命运规划局的干涉分为三个层面,最初的层面是用看似偶然的安排,让两个人无法相遇或者无法联系,从而让他们的命运继续按照既定的计划走;第二个层面是更为高级的,他不是用强迫而是用“最优”的结局,尤其是对方的“最优”结局来影响两个人的信念,让他们被迫自己放弃;第三个层面是主席才拥有的权利,那就是重新修改计划书。
他们对人类命运的监控和规划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罗马帝国文化经济高度繁荣后的衰落和黑暗,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核武器危机,人类天性的不完美让他们有了掌控命运的理由。
但戴维和伊利斯的抗争让他们的某些人怀疑这种安排是否始终正确。
就像影片最后的独白,只有那些勇于克服障碍追求自由意志的人,才会得到它并妥善使用,而那些大多数人只是墨守成规地按部就班地生活。
如果戴维没有三年如一日每天乘坐同一班公交车,如果伊利斯肯为了事业发展“委曲求全”嫁个那个编舞男友,还会有后面两个人争取到的自由意志的结局吗?
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可能,而是我们自己放弃了。
电影里的对白和情节可圈可点,在男厕所里的那段对话,戴维的竞选失败演讲,在公交车上的偶遇,三年后的再次重逢和冲破重重险阻找到伊利斯,这些都是很有味道的地方,结局虽然也是冲突的最高点,但表现力还不足以让观众震撼或者触动内心,但最后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
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命运规划局”的存在,那是因为它们并不像电影里那样,以某个神秘组织的形象出现,这个组织我们通常会称为“上帝”“神”“上天”“天使”等等。
在影片里面他们在世界各地奔波,让世界按照“主席”的计划正常运作。
其实在中国这种命运规划的力量非常强大,且不说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礼教束缚。
即便在今日,我们也曾在懵懂的年纪屈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自己未必喜欢的人生道路,甚至我们为了压力不得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为了在职场生活的更好说着心不由衷的话做着不情愿的事情;甚至因为家人反对没有房没有车,放弃了跟男友或女友的真爱,而选择了看似对我们生活更加“靠谱”的道路。
经验和理智告诉我们,只有这样做才是我们人生最佳的选择,才能得到最幸福最美好的结局。
其实这些都是扯淡,理智和结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在独立意志下做出的选择,只要我们有勇气像影片里的两位主人公那样,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足够了。
你无法预料这样的选择可能给人生带来什么样的结局,但你至少可以确定的说:这是我,作为拥有独立自由意志的人,在此刻基于自己的判断和情感做出的选择,我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种选择的自由意志才是最重要的,那怕我们得不到人生最理想的结局。
我觉得中国的历史和现在社会,其实最适合产生这样的影片,因为它太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了,只要能看懂影片想要表达的含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多多少少在自己的生活上找到这样的例证。
或许是为了父母的满意选择了不喜欢的工作,或者是迫于周围人的压力放弃了某段恋情,或许是为了某些利益关系放弃了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但中国的文学界和电影界并没有产生这样的影片,而是出现在美国那个似乎比我们要自由开放的多的国度。
而我们的那些文化影视的导演们,只知道用钱去堆砌无用的特效以及邀请有新闻的明星,然后用各种渠道手段和宣传广告骗骗观众罢了,从未尝试去挖掘这样更加有深度的题材,这实在是种悲哀。
PS:如果你打算看这部电影,记住它不是科幻片,科幻元素只是道具罢了,它也不是爱情片,那只是自由意志内核的外在表现。
PPS:我觉得类似影评就不放图片了,真正感兴趣愿意读完的人,不会在意是否有图片,没有兴趣只是一掠过而的人,有没有图片也无所谓,更何况图片也不是我本人的东西,只不过是网上找来的。
如果要依赖电影海报来决定是否看某部片子,这本身就是不靠谱的事情!
就像被命运规划好一样,刚刚要关电视的时候便看到了这部电影,于是躺在沙发上一直看完,直到脖子僵硬……很喜欢这类电影讲故事的方式,带一点科幻或者神秘主义,看上去酷酷的,即使情节并非那么饱满诱人,也足以让你期盼着看下去。
要说这部电影是科幻类,我觉得只能打个对折,这就好像是哲学家在讨论问题时,故意抛出的悖论,不可能存在,却又能引起思辨与探讨。
这是一部探讨关于抉择,关于爱情,关于态度的电影。
我们常常谈到命运,很多人选择认命,很多人叹息命运的不公,但是本片的导演先告诉了我们,你们认不认命,其实都走在一行行写好的命运上,逃脱不了,即使是出现bug,一个小小的阻挠就能把你修正。
所以这时,男主最终还是选择不再顾忌什么命运了,遇到了就追,困难了就扛,过程中总归要了解点内幕,使用点手段,表达点态度,总之,幸福了就好。
我们也常常谈到爱情,本片告诉我们,爱情就是爱情,当你从怦然心动到爱火交织时,你会感到中间的过程真心的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当下,这是爱情教会我们的哲学。
而如果没有得到爱情,其实和得到爱情的结果是一样的,如果你真爱一个人却没有坚持在一起,你也会感到过程其实真的不重要,所有的困难都不叫个事,但是你的感受却相反,因为一切依然灰飞烟灭。
不过看过这部电影,我要深深地吐个槽,在美利坚的土地上,人们或许真的可以为爱情或梦想化作一片树叶,跟随着内心的感觉,和另一片树叶随风飘舞,最后落在肥沃的土地上,化作参天大树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嘛,呵呵,我们得化作树枝,被人捆成扫帚,然后坚挺地撑着扫过地上所有的被别人希望扫走的东西,也许中途你会折断,那么你就在你折断的地方把自己埋了吧,搞不好还会在你的身上长出朵蘑菇或者木耳,聊胜于无……最后还是想说,遇到幸福的时候,如果可以,请深深地,一口吻下去。
因为命运怕羞,你得亲口告诉它你的选择是什么。
创意借鉴某米国悬疑迷你剧,如果你是来看动作、科幻、特工、惊悚的 ,那么你不需要浪费时间了 ,这是一部很单纯的帅哥美女剧。
有所启发.
想法比较有趣,就是把多个主题交织在一起,包括反乌托邦、对命运的解答、爱情的定义等等, 出来的效果反而比较弱。架子太大,反而没有很多东西能填充进去。
不看也罢。分分合合,对抗命运而已。
这算什么啊?励志片么?
感谢字幕组的童鞋!
加点悬疑,加点动作,加点政治,改不了小妞电影的本质。
这样的结局我接受不了罗!
I really, really wanna have sex with Emily Blunt. 这部片子的节奏怎么这样,快处太快,慢处又极慢,仓促结局更好像是要彻底推翻前文一样。除此以外,笔记本很帅,而任意门其实只是个噱头吧。白毛和黑人的窗前对话让我想读一读Dick的原著了。
起这么个名字还以为是政治片呢……
小马哥的神级表演让我热泪盈眶
这片子告诉我们即使是上帝写的程序,也会存在着bug。到底是谁翻译的这个破片名,人家台湾人翻得《命运规划局》多贴切。
美国人的自由意志太强大了
我以为到达大本营打大BOSS会很精彩,如果。。。靠!主席心太软
乏味到无亮点可言的片子
想法新的,思路老的,白搭
is she ... happy?
not bad 其实看起来有谢顿计划和第二基地的味道。
没有什么能将我们分开
不错的剧情 一开始以为是伪纪录片 没想到是科幻片 收尾略显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