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撩人》是第五代导演夏钢在电影圈的复出之作,也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失意之作。
这部电影顶着余男和王千源两位优秀演员的名头,顶着改编须一瓜小说的名头,上演了一段四不像的电影。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如同过山车一样,开场的一段入室抢劫,犯罪片;家庭主妇芥子(余男饰)因为老公桥北(南宫珉饰)不敢抵抗而心生芥蒂,婚姻心理片;芥子开始在婚姻两性关系当中心生摇摆,家庭伦理片;警察谢高(王千源饰)与芥子就应不应该抵抗犯罪行为这个问题反复纠缠,法制宣传片。
但无论《夜色撩人》是一部什么电影,都一定不是观众花钱买票想要看到的那部电影。
《夜色撩人》脱离了电影语法,而更像是一个文学文本,甚至在某些时刻,我嗅到的更多的是电视剧的气息,我认为这就是过去十年,导演夏钢在电视剧制作里浸泡太久的后果。
我的猜测是,《淡绿色的月亮》压根就不适合被改编成电影(我没读过《淡绿色的月亮》,所以我只是在猜测),这个故事最好的存在状态也许就是一部短篇小说。
我不只是说这部短篇小说提供的情节支撑不起来一部电影,从情感内核上来说,这个主题也并不适合拍成电影长片。
但导演偏偏选中了它。
这部小说的改编版权早在2004年就被买下来了,隔了十多年啊,想法都发霉了。
这部电影的编剧孟朱不仅是《与往事干杯》的编剧,还是导演的妻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导演与编剧的默契还在,但是对电影的默契还在吗?
电影在表演、台词、节奏等多方面发生了技术失控的问题。
比如说韩国演员南宫珉,他的存在在电影中总是格格不入。
我相信选择他唯一的理由就是商业考量。
我无意贬损这位韩国演员的专业度,但是一个不合适的外国演员对电影是一种伤害。
这是选角的问题。
如果说,而影帝级演员王千源在《夜色撩人》中「不动声色」的表演则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导演的重要性,就好像一个不会做饭的厨子,即使有顶级的厨具和新鲜的食材,也只能炒出一盘浆糊。
电影当中运用了两个关键意象,淡绿色的月亮以及一望无际的沙漠。
淡绿色的月亮在电影一头一尾出现,一开始的出现是因为汽车玻璃的绿色将月亮染成绿色,而后一次则是莫名其妙的情绪抒发。
一望无际的沙漠三次出现,第一次是艳丽的红色,第二次是单调的黄色,第三次是黑白,依然是情绪,这样的情绪表达延续了夏钢散文式的叙述方式,是电影中少见的一抹亮色,它让我看到了导演还存在的电影追求与野心,可惜仅仅一抹亮色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无济于事。
导演夏钢在采访中这么说到:「这些年,我一直在呼吁一种新的文艺电影的出现,它在坚持电影人自己表达的同时,也能在一部分的观众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我相信,这类新文艺电影今后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可是《夜色撩人》既无力做自己,也没有考虑观众。
它有没有实现导演的自我表达我不知道,但它肯定在观众心中没有什么位置,这部电影没有迎来春天,反倒让我觉得寒冬将至。
2017.3.11
一、杂谈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长成图书馆的样子。
那么他一定没想过,影院竟可以是通往图书馆的一条道路,而实际上从梦露影城内部横穿,就真的可以到达纸的时代。
于厦门梦露影城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可以和作家同看一部电影,看完,可以在书吧和一群人围着作家交流自己的观影心得,难忘的回忆。
我看电影不太懂得去分析电影的艺术,我比较感性,对我来说有“得”,能够唤起我的思考就是好电影,我也无所谓作家的造诣如何,对我来说每个能言说点东西的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带给你任何思考,那么“好”也就毫无意义。
观影完毕,很荣幸可以坐在第一排,近距离和老师对话。
二、观影前后心得。
观影前我一无所知,没有看过须一瓜老师的《淡绿色的月亮》,甚至恕我孤陋寡闻,我都没听说过厦门晚报的这位女作家。
但当看到纸的时代推出观影分享会的时候,从海报上我看到了《夜色撩人》的原作名——《淡绿色的月亮》,想起了村上春树的1Q84——青豆和天吾的世界中那另一轮不同于正常世界的月亮。
我在想是否在小说中月亮也在变化,月亮也会阴晴圆缺?
是否也在暗示着剧情的发展。
没有去百度提前了解作家和书,我是一个裸考的观众。
1、关于入室抢劫。
电影开头让我很不舒服。
劫匪进入家中的片段,——芥子和桥北被绑在沙发上,一度让我怀疑南宫珉演技有问题、甚至是电影有问题——太过于平静了,不像抢劫,倒像是一场事先策划好的蹩脚的剧本。
演员们平静得我都不相信他们会是夫妻。
——后来明白过来的时候,我想这种“陌生化”的手段也许正是导演想提示我们的,想要引导我们去思考的。
开头解不开的疑团让我一次次问自己,芥子为何会对这件事芥蒂如此之深?
其实作为一种合理的保护策略,桥北的选择并没有错,甚至很机智很理性。
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难道非得上去和劫匪拼个你死我活?
芥子想必也不愿看到。
观影完毕时,我明白过来,这个芥蒂源于一种爱的缺失。
在我看来,女性的知觉是感性的、细腻的。
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我在乎的是你对我的态度。
为什么桥北在窃匪入侵的全程让我感到那么不适?
后来我想通了,他的反应、举止,不像是人夫应有的样子。
如果我是芥子,我希望我能看到我的丈夫在我面对劫匪的调情的时候,会发怒、会失控,甚至痛哭流涕,会拿起高尔夫球棍狠狠向歹徒抡去,不要理性,没空权衡,要真情的流露。
真情流露是什么感觉?
是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是高自尊的黛玉初会宝玉也会失控、也会袒露自己的真性情而惹来摔玉风波。
可是电影里一切都太平静了,平静得我一度怀疑桥北和歹徒司机一伙的,这种“怪”戏,一直到我明白芥子的芥蒂时我才真正理解。
男女的相处何尝不是如此。
我有病痛,你的关心并不会减少我的苦,但你不关心不在意不知道对我来说便是莫大的折磨。
人与人的温度不正是靠情绪来传达,才能互通悲欢,嗅出空气的味道,眉目不自觉与我相同,便是感同身受了。
面对我的快乐你能抱之以微笑,面对我的悲伤你能抱之以戚戚。
足矣。
做没做好是一回事,做没做对是另一回事。
桥北做得很对,但就是达不到芥子心里那个“好”。
男女恋爱也不过如此。
有些事不是你改了就对了,而是做错了就没有回天之力。
N次没记住对方的生日——对不起,我下次记住。
感情不能量化,感情没有机会下次再补,一次就够够的了。
2、读不懂桥北。
作为一个女性,我看不懂桥北的心。
我怀疑过他出轨,想过他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但最终貌似都不是这样。
我始终像雾里看花般,没有读懂桥北对芥子到底有没有爱,有的话究竟又有多深?
也许是南宫珉没演好,也许小说中才有答案。
为什么他口口声声说自己不记得密码,连老婆的生日都是在健身房中偶然看到日历才想起?
而却记得自己不知何时从法国买回的杯子,记得它成套的搭配,记得沙发的贵重?
——在我看来,他分明是想把一切推给芥子,与其说他似乎懦弱无能,倒不如说他根本不爱芥子吧。
但是他又对芥子似乎无微不至,接站、买礼物各种细节,我都不信他对芥子没有感情。
可是为何他抢劫过程始终能保持那么冷静、淡漠,更像是心死了,没有了灵魂一般。
除了在芥子拿掉孩子后,他留下过眼泪——动过在我看来的真情,最有说服力的表情。
对我而言,他对芥子的感受,我始终像雾里看花,琢磨不透。
3、两个坎。
电影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个坎。
一个是芥子的,一个是谢高的。
谢高与芥子是蓝颜知己。
但我觉得谢高并没有真正懂芥子的心。
他说她对过去耿耿于怀是自虐,是自己一次又一次掀开大石块去寻找过去的痛。
在我看来,更像伤口刚结了痂,一次次被自己揭开,这样的触目惊心、这样的鲜血淋淋。
但我觉得谢高错了,芥子不同于他。
谢高的坎是社会道德的绑架,是社会对谢高的不宽容、不理解一手造就的。
警察并非一定要以祭出自己生命的方式去搏斗,智斗不好吗?
退一步再去追查,保全无价的性命不好吗?
这个坎这个结需要社会的宽容理解谢高才能战胜自己的心魔。
有人说电影片尾是英雄式结尾,烂尾了。
听观影团的其他读者说,这是导演自己加上去的。
且不说这么做好不好,在我看来这并非英雄式结尾。
这样的结尾是社会舆论的绑架,是被压倒在地、万劫不复之后谢高对自己人生非自觉的选择,他不是英雄,他是被英雄了,他满足了多数人心中的英雄梦,但他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他死了,但灵魂依旧没有释然,谢高才是那个反复翻起石块,却不懂得推翻石块的人——活生生的悲剧。
芥子的坎却是真正该反复掀开的大石块,甚至当力度足够时,推翻、出走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当一个男人不爱你,当你感觉不到爱的时候,又何苦埋藏一切,将就自己呢?
掀开痂可能会鲜血淋淋,慢慢地、缓缓地撕开可能就能一步步见到最初的伤口,放弃这个烂痂,果断抛弃,一切重新开始,又有何不好。
摸不清爱还在吗,又何必藏着伤口不放。
谢高真的不懂芥子。
芥子最终是释然了,看清了一切。
可是谢高永远地走不出来了。
按弗洛伊德心理学来说,谢高的坎是大我,是涉及社会舆论的坎,活出自己谓之迈过这个坎。
芥子的坎是小我,是相当私密的、相当自我的坎,不能逃避,唯有正视,否则问题终有一天会如山洪爆发般奔涌而来。
4、关于红绳红绳隐喻着两人的感情的发展。
一开始从表面的甜蜜到最后芥子亲手一节一节剪断红绳,表达着感情由完整走向破裂的过程。
最后芥子也尝试过修复,再次购买红绳,却失败了。
正如须一瓜老师自己所说,她一直想在小说中传达两性间和谐的性爱。
红绳的暗示性可能也在于此。
5、关于电影与小说。
须一瓜老师说,夏钢买走她的小说以后,又来了一位台湾导演,确实,如果台湾拍出来的感觉会不会更像小说名字听起来素实点、清新点?
也许是另一种风格。
小说心理戏很多,须一瓜老师说:从头到尾我都在看他们的野心和追求。
这是一部不那么功利的电影。
准备拜读一下这本《淡绿色的月亮》了。
ps: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看了下评论都不是很好的,其实我倒觉得把夫妻之间的那种微妙关系演绎得很好,女主演绎的特别好,为女主来看的。
觉得很多夫妻都这样,因为某一件事就会有芥蒂,然后揪着这个点不放,相互折磨着彼此,做那个可怜的猴子,很多人都是这样,就是一直在翻那块石头,总是绕不过去,放不过自己,也不要放过别人。
还有我们心里的英雄梦,简直就是道德绑架,为什么一定要按照你的剧本走才是对的呢?
看了#电影夜色撩人# 的点映,见到了王千源!
和余男。
啊,感觉我得缓个三天才能平复内心的波涛。
王千源果然是我男神啊,情商超高,风趣幽默,hold住全场,决定补完他所有的视频!
至于电影,导演还是回去拍电视剧吧。
南宫名从始至终的秘制微笑让我一直以为他在下一盘大棋,然而…他是一个真·配角。
碰到歹徒该誓死抵抗还是妥协求全有什么可讨论的,不都该见机行事,保证安全最重要嘛,这根本不是一个辩证性的问题,又怎么会引发观众更深入的思考……所以电影里的余男的纠结、执念都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导演大概想讨论两性关系里舍身、信任、无私这些命题…但是我肯定不会觉得在我和我男朋友碰到带刀的歹徒时我男朋友和歹徒拼个你死我活才是真的爱我,就算歹徒看起来没那么强大,但明明散财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承担搏斗后可能会出现的生命危险的后果……故事已经够无聊,导演讲起来还那么拖沓,后半段真的是强忍着在看。
还有电影里没用的镜头太多,第二个保姆不停的摔碎杯子、闪来闪去的沙漠、一开始的扫黄、好多个对饮料的特写…对故事推动和叙述没有任何帮助啊,那是为了装逼格高?
……悬疑片?
不是,但开头还是蛮多伏笔的。
情色伦理片?
不是,但在大银幕上能看到捆绑Paly还是很难得的。
喜剧片?
不是,但有几个秘制笑点,全场都笑了。
再好的演技,拿了一个烂本子拍的还是一部烂片。
不开心 !
余男造型不走心,就算不化妆头发也得顺啊 !
女神的美感不见了 !
情欲戏也很离奇,南宫珉说着急…着急你不脱背心!
绑人不绑手是几个意思啊 ?
建议导演看看别的国家怎么处理情趣和情欲,破背心来回穿。
就俩人没孩子要住家保姆干啥?
小姑子为啥看起来比哥哥老辣么多?
为毛那么多假设 ?
为嘛用别人的设想来否定自己丈夫 ?
为嘛让大潘演强盗?
凸显丈夫的软弱?
你咋不让岳云鹏演呢?!
为嘛拿警察的标准来衡量普通上班族?
出轨就出轨呗,面对王千源出轨很自然啊🙊
又是一部不要和女人讲道理的电影。
女人刨根问底,揪着不放,不过想为感情讨个说法。
看似人人艳羡的甜蜜生活中,暗流涌动。
一个偶然事件,触动了信任的失衡。
看的时候,脑子里反复出现,女主定是个巨蟹座。
信任失衡导致的安全感崩溃,一直在折磨她。
整部影片对情绪的把控非常稳,观感略压抑,甚至在故事转折处略吓人,(当然若喜欢看恐怖片的,只是毛毛雨的级别)。
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并不着力去讲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而是整个故事为情绪服务,由女主的心理变化推进整个故事。
话到此处,又怀疑编剧也是个巨蟹座。
这么情绪化的事情,太是巨蟹座的风格了。
原著我没看过,只能就电影发表感言。
很多电影中讲人们似懂非懂的道理,最后以似是而非的暧昧结局。
其实,这道题也很难,但影片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她逃离了那片沙漠。
他却永远没能走出,他最终以生命的代价,做到了问心无愧。
影片以女性视角开篇,却并没有囿于一个女人在感情生活中的困惑和逃离,而是揭开一个更为宏大的人生观。
这是影片的升华。
有个不太好的后遗症就是,从小被教育的英雄主义价值观又崩塌了,生命可贵,以后再也不想见义勇为了。
果然教科书下架赖宁什么的是正确的。
配乐也很好,没有尖锐的声音和MV式的歌词,却于人物和情节丝丝入扣,十分熨帖。
有点意外的是,夏钢作为老一辈导演,没有中规中矩稳稳当当地开头,片头搞得很飞,艺术生命还是在线的,还有沙漠画面的蒙太奇,是一把玩意识流的好手。
看完很有感悟,思考良久!
美发店老板芥子原本有帅气爱他的老公一个幸福家庭,在一天晚上和丈夫经历入室抢劫案后,她的内心发生了改变,一直纠结当晚发生的事情如果老公反击了会不会是另外一个她期盼的结果.最终两人离婚.一直很照顾她的警察也因为她的英雄梦而死在了沙漠,也许在最后当她知道警察见义勇为英勇受伤牺牲那一刻她或许明白生命可能比尊严更重要。
价值观不一样捍卫的东西不一样!
片中两个歹徒矮小,有一个还是瘸子,一个有着健壮身体的男人居然一点都没反抗,活着是最重要的我能理解,还好女主只是被骚扰如果被糟蹋一个男人还无动于衷那这样懦弱的男人活着也是苟且偷生.
好片三个角色性格刻画的非常清楚桥北就是完全的利己主义者,包括事业和家庭的选择,生命和爱情的选择芥子本来就是一个很敏感的人,遭遇案发后,更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伴侣,不断地印证案发过程,只不过是想给爱情继续的一个理由或是爱情结束的理由谢高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因为对芥子的感情也好,友情也好,他充当了垃圾情绪的吸收者,芥子把一个道德绑架的框框塞进了谢高脑子里,让本来可能正确选择生命与责任的谢高,只有一种选择,也一定那样选择只有芥子心里知道,我们都不确定如果没有芥子的经历,谢高是怎样的选择
片子感觉有点烂……但是有个故事挺有意思的。
谢高给芥子讲了个故事:有只猴子,一次路过一块石头,发现石头后边有条毒蛇,嘭的被吓晕了…然后每次他经过那里都会忍不住去翻那个石头…结果嘭嘭嘭嘭嘭……每次他都晕倒了…可是后来他还是忍不住去翻那块石头……你说这猴子有意思吗?
……标准答案是没有的。
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万一猴子是想把不停的去看,说不定哪次鼓起勇气把毒蛇打死了呢,好安安心心地路过呢……万一猴子是想确认这条路是不是安全,能不能继续走呢……哎,谁知道呢?
是吧?
你又不是猴子…同样,都是搬石头的猴子,芥子逃离了那条路,谢高却死了……所以,这根本就不是去不去看毒蛇的问题…而是命……
很早就存下来的一部剧,久到都不记得简介了,私以为当初存下来的,一定是个好片子,所以今天下班空闲了,窗外秋雨刷刷的,想起来看看这部剧,专门没有先去看简介,想跟着剧走,不想被剧透,说实在,没有预期那么好,原以为王千源和余男在,质量一定狠高,可能期待太高,看到结局也就一般了。
剧中留给我们一个经典问题“遇到暴徒该保命还是该奋力反抗?
”经典的辩题,王千源演出了精髓,不知道余男角色的设置是哪种,个人不太喜欢,最让人跳戏的还是那个韩国演员,既没有完全演出保命的原则,还起初误认为他是勾结盗贼的,表现力牵强,那个保姆倒是让人一惊,表现力不错,很流畅自然。
总之对于一场入室盗窃就让甜蜜夫妇彼此不爱的思路,我表示不太理解……
过不去心里的坎,每个人都想求个明白吧。我们都觉得警察就该为人民冲上去,丈夫就该保护妻子。哎其实有时间确实要考虑伤害最小的方案
着眼于个人的故事还是挺喜欢的,瑕疵太多:丈夫存在感低,后半部故事几乎停滞,结尾用力过猛;中间剪入的沙漠蒙太奇实在太粗暴
故事很有意思,结尾我很喜欢。但是桥北实在太别扭了。
酷爱SM的夫妇错请保姆引狼入室引来连串猜疑事件....为啥找个演技爆烂的韩国人演桥北?完全带不出感觉好嘛!搞得像是SM玩脱了无力反抗被抢劫似的...余男专业丧脸二十年。也证明好演员像王千源需要好导演好本子才发挥得出来,这片子基本毁在导演手里了,浓浓网大feel。3.5/10
感觉真的挺不错的,演员们真的演的很好,很喜欢这种剧情的电影
情节比电视剧还慢,想着最后能有什么梗结果啥都没有。
片名毁所有!主题真好:宁愿就义,不愿破碎英雄梦。妻子丈夫VS群众警察,类比有两个“题眼”,一是从开始警察打过持枪劫匪概率极低,丈夫斗过蠢贼概率极高,这点可以作为妻子的动机转折,她本想时过境迁,承受“不可能抵抗”前提下的伤害,但一旦揭开她未见的丈夫的“获胜几率”,希望崩塌;二是结尾警察、警民关系被破坏,而妻子这边是可以选择息事宁人的,所以妻子动机的再次转折表现在选择上的摇摆。类比有个别扭地方,警察的行为对应丈夫,虽都放弃而一个清楚一个纠结,但警察的过不去对不上妻子的,警察是个人的职责认同,妻子除了同样对英雄梦的期待以外,还有婚姻信任问题。如果在前面挑明不存在后者,类比更干净吧,而且有助于中间部分妻子态度的起落,即英雄梦彻底破灭,同时发现丈夫非常忠贞,其实一切还都可以归零,重点又落在她的选择上。
五十度绿。
不谈剧情,不谈演技,就想明白这个道理,桥北错在太冷静太谦卑,要不卑不亢的把钱给劫犯还不能丧失自保能力。余男错哪里了?错在骗不了自己。王千源错在道理都懂,就是绕不开那块曾经带给他荣誉最后却毁了他的石头。结局挺好,大家都圆满了。王千源不怕一群歹徒,怕的是他保护不了那么多群众。
余男天生有种性感,王千源演戏明显小菜一碟,韩国演员在这俩面前显得很弱。但这戏不好不怪演员,夏钢导演是个好导演,但可能电影市场和观众口味翻天覆地的变化已超出了导演想象。选题不错,但呈现手法太陈旧了,挖掘深度也不够,看得人兴趣缺缺……
余男,素颜,个人专场,猜来猜去,缺乏安全感。王千源,马脸,小眼,宽肩,使命加身,逃也逃不出怪圈。夜色撩人,徒有英雄梦。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
挺好的故事题材,很容易引发争论,关于见义勇为还是明哲保身,本来就没有最好的答案。但是,整体故事却讲述得有些枯燥,几乎所有的重头戏都是在关注余男的纠结和性感上了,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故事性,另外,这个韩国演员的表现实在是有些跟不上啊。王千源的戏份还不错。有快进。
潘斌龙饰 窃贼
电影拍得像80年代的故事会 那位韩国小哥怎么看都像是来约炮的
不要硬噶...噶的我好尴尬,导演你不觉得吗?另外,影后影帝都被桥南桥北带到桥下了,演技真的不在线,看的鸡皮疙瘩起一身....
节奏不对,而且总感觉本来可以拍得更好一些。PS:突然觉得余男老了会很像斯琴高娃。
王千源全程秀咬肌,余男很美,但和棒子毫无cp感……故事说了一个上层阶级女性是怎样因为yy导致婚姻破裂的。剧本还不够好,但可以看到导演很用心设计之处比如老摔杯的保姆
从一开头的羽毛球健身场面就透出一股积极乐观的八十年代气氛,话题也可以看作八十年代“寻找男子汉”的延伸。韩国男主角口型完全对不上不说,把韩剧零演技纯卖颜那套搬到了大银幕上,比起王千源和余男来差得太多。
本来以为是刑侦剧 没想到还真是悬疑剧23333 玩捆绑的时候我真的好震惊完全没想到老导演也会拍这么新奇的剧情 看得正着迷被装球杆的背包吓一跳 然后一直以为是桥北设计想要抛弃余男可最后竟然不是 王千源的结局也挺突然 总觉得讲故事的节奏上出了点问题 中间一段特别像文艺片的感觉
骨质疏松的电影白瞎了发挥余地那么大的主题。故事太松弛了!桥南桥北的选角,也够南辕北辙!情节毫无张力!突转点简直可笑!矛盾在哪里,压抑在哪里,人性深度在哪里?!就剩下王千源苦口婆心地逼逼逼。最后叙事线穿插简直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