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塑造生命,我们所有生命都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的行为也是受环境影响,即使表面上与环境毫无联系,其实也是基因中对环境的反应的根植。
所有生命都在艰难的讨生活,生存不易,因此遇到困苦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活着就是一件辛苦的事。
感悟和着感动。。。。。。。。。。。。。。。。。。。。。。。。。。。。。。。。。。。。。。。。。。。。。。。。。。。。。。。。。。。。。。。
宇宙,自然,生命,绿色,对我们而言自然之美无以言表,可就自然本身以及地球生命对自然的认知又是不同的,既有严肃的秩序,生与死的考验和博弈,也看到了智慧和爱,所谓高级智人的我们何尝不是呢,只是用人类特有的方式去努力。
这与生俱来的生命密码,及其奥秘,我又能如何评价呢,我又妄想去学到和评价什么呢,只要去用心感受,感受这颗蓝色星球的流动,脉动。
暂时看了阳光和海洋专题,被BBC团队的拍摄实力深深震撼,他们是如此热爱自己的事业又如此的完美主义的为目标艰难攀爬,一个镜头,仙人掌的生长过程,甚至要拍摄好几年;深入极极端气候,撒哈拉沙漠,波涛汹涌的海水中,极夜北极圈花絮评价同事留下很深印象, 对待事业是一种pure heart,当然Rolf是幸运的,他如愿以偿,北极狐在他身边徘徊的时候,有些泪目了,你好美,就让我静静的看着你,此时我已然自私的停下工作,感受生命之美。
这就是我在寻找的事情呀,我甚至还觉得我可能也是喜欢这种工作,我敢确定的说,如果让我去做这种事,我也会深深的爱上这个工作的。
这就是影视技术发展带给人的礼物,它可以细致的记录下美的瞬间,很奇妙,你想想,往往只有一瞬间,转瞬即逝,就生物的生存过程而言,大到蓝鲸,小到2毫米的蜂,他们的一举一动,被现代科技设备记录下来,是很伟大的事情,带上我们的眼睛来了一次奇幻之旅,值得回味!
感谢BBC团队,让我在平屏幕中就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希望我也能快些去探索这个美丽星球,至少为保护这个美好的奇迹星球尽一份微薄之力也好。
原本我想着《完美星球》——一共就五集,为什么有一集讲“不完美”的人类。
我甚至非常沮丧,想着两年后霓虹国要排废水入海,我有多么喜欢吃鱼热爱海洋就有多么难过和恐慌。
最后还是看完了——收获到继续活着的勇气。
对呀,人类应该是聪明的动物。
你无法想象,一条贯穿非洲的绿色长城,仅仅完成了5%,已经让当地人有水喝有庄稼有买卖。
海洋护卫队拦截一艘非持证上岗的渔船,就可以拯救上万的鲨鱼。
可我还不明白自己的力量。
可能妈妈只是出于经济考虑,她教育我要利用生活用水,例如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晚上就留房间灯等等。
再例如,为了减胖,我都是骑自行车上班。
把废纸一张张屯起来,再变卖;把购物的纸袋子塑料袋子分类码好,不扔垃圾。
我不像那些环保活动者一般伟大,虽然说起来幼稚,可是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英雄。
最起码,在未来,我的小朋友还能呼吸到空气,喝得到水,看得到动物。
未来,一定要种下一棵树,每一年或者每一个月。
又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纪录片,看得是2160P,每一幅画面都可以说是艺术品。
BBC不愧是第一流的纪录片出品方,感觉以中国目前的拍摄水平,差得应该还比较远吧。
前4集拍得太好了,要向那些高水平且敬业的拍摄人员们致敬!
第五集就有些一言难尽了,总觉得有一股浓浓的高高在上的说教味。
不是不认同环保,这个议题我打心眼里支持,但感觉有些问题没说清楚,甚至避而不谈。
第一,为了环保,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牺牲发展,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
第二,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环保做出了多少牺牲或者愿意做多少牺牲?
这两个问题不正视的话,很多东西都是空中楼阁……当然,总体上这些问题也不可能是一部纪录片能承载的下的,但是吧,一味选择性的阐述,多少让人感觉立场有些问题。
不过不管怎样,这并不能抹杀这部精美纪录片的意义,向所有环保工作者,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还是和以往的 BBC 记录片一样高水准,加拉帕戈岛的海鬣蜥啃海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在面对生活时,就像浮萍一样无力。
只有调整自己,才能适应它。
自然类的纪录片看多了,火烈鸟、企鹅、灰熊已经看得稀松平常。
没想到这次介绍了中国的金丝猴,金灿灿的毛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蒙古野骆驼虽然是第一次见,但是没有什么看点,就是追啊追。
鲨鱼沙滩捕鱼的画面,动感十足,让人融入其中。
最后一集讲了人类,我觉得有点七拼八凑。
受疫情的影响,当 BBC 以高姿态来说环保的时候,就觉得好笑了。
总之撇去环保主题的糟粕,自然类的纪录片还是很好看的。
生命从何而来?
这是一个永恒的谜题。
在哲学上,我们从宏观的意识层面去博弈推论。
而在自然学上,我们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去实地求证。
最近,就有一部探索生命诞生的作品来了,刚出就被捧上神坛——
完美星球 (2021)9.62021 / 英国 / 纪录片 / 大卫·爱登堡
此片由自然纪录片领域的老大BBC Studios,联合央视纪录片中心、腾讯视频共同制作播出。
配音方面,则是请来了“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和BBC合作了六十多年的大卫·爱登堡献声。
目前豆瓣评分9.8,虽然评价人数还不多,但9成观众都给出了五星好评。
在纪录片一开始,就为我们解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生命之所以在地球上出现,是因为诸多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
比如,太阳的能量为这个生命世界提供了动力,天气系统将淡水输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洋流促进了生命必须的营养物质的循环。
这些自然力量每一种都意义非凡,且每一环都必不可少。
这部纪录片就为我们揭示了这些席卷全球的力量,是如何塑造了这个星球上的一个个奇妙生命。
第一集里,讲述的便是对早期生命塑造起着重要作用的火山。
在整个地球表面,活火山的数量超过了1500座。
由于活火山的岩浆涌动,会使得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破坏力极强。
但另一方面,火山活动也为生命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位于坦桑尼亚的伦盖伊火山,是非洲最活跃的火山之一,在火山的北侧有个名叫纳特龙湖的湖泊。
这是世界上腐蚀性最强的湖泊之一,但它却成为了一种动物的乐园——与火山共舞的小红鹳。
每年,东非有超过200万只小红鹳来纳特龙湖繁衍后代。
当湖水的水位下降,湖底中央的河床会露出来,这成为了它们天然的筑巢地。
而河床四周被腐蚀性极强的碱水包围,恰好为它们竖起了一道防御外敌的屏障。
随着雏鸟的长大,它们必须学着去远处的湖边汲取泉水。
这趟旅程长达5公里,要穿过剃刀般锋利的盐碱地,以及腐蚀性极强的泥沼。
在此过程中,一旦雏鸟掉队或者体力不支倒下,它们将会成为非洲秃鹳的盘中餐。
这是挑战生命极限的考验,只有经历过这场考验的小红鹳,才能有活下去的资格。
实际上,不仅仅是小红鹳依靠火山生存,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如此。
你可能想象不到,超过80%的陆地表面,都是地球内部熔岩喷发的结果。
其中,火山岛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但他们却为地球近20%的生命物种提供了家园。
鼎鼎大名的沃尔夫火山,便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最偏远的岛屿之一。
几个世纪以前,一种特别的动物被吹来了这座岛上,并在此繁衍生息——吸血地雀。
从外观来看,吸血地雀就像是一只毛茸茸的小精灵。
它们与大多数雀科鸟类一样,以种子、花蜜和昆虫为食。
但是,沃尔夫火山附近的食物寥寥无几,于是它们在进化中学会了以另一种方式来求生:吸食蓝脸鲣鸟的血液。
由于吸血地雀的体型娇小,它们会悄悄地飞到鲣鸟的羽翼上。
随后,用喙撕扯下鲣鸟背部的羽毛,并吸食它的血液。
有了这种取之不尽的食物,原本难以生存的吸血地雀得以在这片岛屿上繁衍生息。
火山喷发可以形成海上的岛屿,而在另一些地方,火山喷发没有发生在海洋中,而是发生在大陆的中部。
大家熟悉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就是一处典型的热点火山区域。
这里的火山位于大陆下方,处于休眠状态。
在地表尚浅的地方,岩浆仍在涌动,并将地下水加热到了沸点,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景观:间歇泉。
你可能想象不到,有的间歇泉能够喷出高达90米左右的沸腾水汽。
滚烫的沸水会溶解地面的沉积物,形成一湾湾沸腾的泥浆。
这样的地下供暖系统,为一种动物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北美水獭。
想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下存活,除了有供暖之外,还需要持续的食物来源。
水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它们知道确切的觅食地点,并且彼此合作。
温泉的温度很高,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这片水域也永远不会结冰。
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下,水獭一家全年都可以在此捕鱼,不必为猎食发愁。
来自地下的火山热能,为许多动物提供了便利。
实际上,我们人类也是受益者,只不过火山热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说起火山热能的来源,就不得不提到地壳之下的岩浆活动。
在大陆和海洋的下方,地壳深处存在许多薄弱地带,岩浆便是由此喷涌而出的。
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堪察加半岛,就处在这样的薄弱地带之上,这里生活着一群特别的大家伙:熊。
一天之内,一头熊可以消耗10万卡路里的热量,这是人类平均卡路里消耗量的50倍。
为了补给巨大的热量消耗,维持自己的生命,这些熊必须找到稳定的食物来源。
每年春夏之交,数百万鲑鱼从太平洋游至这里,在这片得天独厚的水域中产卵。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熊而言,鲑鱼是最美味和最扛饿的食物。
追根溯源,正是库页岛火山喷出火山灰营养充足,引来了大批的鲑鱼,这些熊的生活才变得异常轻松。
火山,在每一个活动环节动影响着地球生命的诞生。
岩浆涌动提供热能,火山喷发形成岛屿,而喷发后的火山灰又能提供营养物质。
不仅如此,火山活动还促使了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首次出现,这是地球上所有植物生命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早期的火山活动,就没有如今地球上瑰丽多彩的生命。
除了火山之外,《完美星球》中还为我们讲述了其它促使地球生命出现的自然力量。
比如阳光、天气、洋流等等。
每一集都包含充足的干货与信息量,足以颠覆你从前对自然的认知,也足以引起观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当然,在科普性之外,这部纪录片还颇具趣味性和观赏性。
从费尔南迪纳岛的陆鬣蜥,到阿尔达布拉环礁的象龟。
从炽烈艳丽的碱地,到神秘莫测的环状珊瑚礁。
《完美星球》带我们踏上了一场顶级视觉之旅,每一帧都堪比自然杂志的摄影作品,美得可以当壁纸。
为了拍出这些宝贵的画面,主创团队也煞费苦心。
他们一共在3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摄制,足迹遍布了六个大洲。
拍摄过程耗时4年,积累了超过3000小时的拍摄素材,见证了6次火山喷发。
他们曾深入无人之境的活火山底部,要知道去过这里的人,比遨游过太空的人还要少。
他们也曾自制气垫船,横渡具有高度腐蚀性的水体,甚至坐在齐腿深的有毒泥沼里捕捉珍贵的画面。
在这样的努力之下,镜头拍到了许多从未被拍摄到的动物行为,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五年才出现一次的小红鹳繁殖、尚未被详细记载的新物种吸血地雀觅食等罕见画面。
当然,主创团队拍摄制作这部纪录片的目的,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揭示生命的诞生。
更重要的是,大卫·爱登堡老爷子将在最后一集中,对于扰乱地球自然活动的人类的警示。
“这些威力无边的自然力量看似强大,正是它们将地球塑造成完美星球。
可目前看来,更具统治地位的力量正在改变这颗星球的面貌,那就是人类。
要想保护好这颗完美星球,我们必须确保自己是那种起积极作用的力量。
”
作为BBC自然纪录片御用配音的大卫·爱登堡,今年已经95岁了。
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走遍了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大自然。
经常有人问他,为什么年纪这么大还不退休?
老爷子是这么回答——“我们对自然界了解得还是太少,而它值得更好的理解和尊重。
”希望这部良心纪录片,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于地球生命保护意识、以及对于我们所处这颗星球的理解和尊重。
*本文作者:张不才
BBC出品的这种环境自然类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在带给你完美的视觉盛宴时,还一定会讲到保护自然,保护地球。
就好像它不是单纯的为了向人们展示某某草原上的某某动物有多么奇特,或者是拍到的一些特别画面,而是为了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BBC不是为了自然而拍自然,但又像是为了自然而拍自然,说不是是因为它不仅是单纯地想要向人们展示自然与动物的美,说是是因为它是为了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而拍的这些动物。
要说本剧的视角和画面相较于同类作品有多么顶尖吗?
并没有。
要说它比别人多拍了很多动物多去了很多地方吗,也没有。
如果是单纯的从以上两点来看,它或许不如其它同类型作品。
但关键是爱登堡爵士讲述的故事,和他亲自去到的那些地方,搭配上屏幕上的动物,都是跟主题相关的,都是为了唤醒人们保护地球的认知,就像在本剧中每一集的正片快结束时,爱登堡爵士的旁白一定是聚焦于近年来环境、气候等的变化对这些动物带来的影响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这是bbc出品的纪录片区别于其他同类作品的最大特点。
第一集:火山地球5%的火山,供养20%的生物#小红罐依靠火山喷发后的盐碱地繁衍后代,可以躲开陆地生物的侵袭。
但可能被秃鹫吃掉。
#如果火山喷发蜥的蛋就没了,可是火山的温度适宜孵蛋,利大于弊,值得冒险。
#吸血地雀被狂风吹到岛上,蓝鸟被吸血却不反抗。
#龟要不断找寻新的栖息地以免溺亡 #水獭依靠火山的地下热能捕鱼,狼在伺机抢夺食物#火山灰富含丰富的矿物质适于生物生长,鲑鱼产卵,棕熊吃草捕食鲑鱼。
棕熊一天消耗十万卡路里热量,人类的50倍。
#东非大裂谷,草原。
每年100万只角马来到草原,短短三周50万只幼崽出生,相当于每天24000只,每小时1000只。
角马几分钟就能站立,先学会步行、奔跑,妈妈才会喂奶。
被捕食,只有1/10的角马幼崽能活到成年。
#地球首次出现二氧化碳就是地壳深处的火山活动产生的。
生命需要二氧化碳,过多导致温室效应。
人类每年排放的碳是所有火山喷发的碳排放总和的100倍。
我总是认为环保离我很远,今天看了第五集才发现,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前四集我在感叹耶和华上帝的伟大,创造了如此完美的世界,让万物都互相效力,生生不息!
但看到第五集 我发现人们的罪性已经不仅仅在人类社会蔓延滋长,这罪已经蔓延到了无数动物的家园!
人所犯的错,不仅仅需要自己来买单,还需要整个世界来买单!
上帝已经要开始改变这个世界了,新冠的肆虐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在这末后的时代,我们都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罪孽,要面对自己所犯的罪并正确的对待所犯的罪,靠着主耶稣基督来重新选择一个正确的路!
看过之后,意犹未尽。
作为纪录片是几乎完美的,画面实在精美,每时每刻都是壁纸级。
既是机遇,又是努力的结果,从每一集背后的记录也能看到拍摄者为了这些画面做了多少事情。
再到最后一集探讨的环境,我们知道这样的美景正在离我们而去,让人更加珍惜这些画面。
在讨论环境破环之前,我想说一件事,地球的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而不是谁先拿走属于谁。
所以什么时候,西方国家能够说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话之后,才有资格和发展中国家探讨资源破坏。
否则,他们一边依托先发展的优势大肆掠夺全球资源,养肥本土人群,之后又高喊环境破坏,让发展中国家放弃发展减少污染,实在是可笑。
西方如今的发展不就是建立在污染全世界,掠夺全世界才带来的吗?
那么在如今保护环境时,就应该负起责任,把全球的人权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把曾经属于全球的财富归还回去。
要求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时,先把祖上欠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还回去再说。
否则有什么资格呼吁全球人民为他们先祖的污染买单呢。
这时候,我们作为中国人就简单多了,没有殖民历史,没有历史包袱。
老老实实支持国家决策就好。
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国土环境就是为全球环境负责。
至于亚马逊的雨林,求求西方把祖先砍的先补种上再说中国人吃肉吧。
连历史都无法正视的国家,做起环保来也容易流于表面。
救助一个海龟又是汽车又是飞机,这时候的碳排放是算当地的呗能这么大方。
亚马逊播种时取的画面周围都是农田,就是真人秀啊,那么独立一片土地怎么可能恢复成雨林呢,周围的农田才是关键。
农田面积的需求不从发展中国家转移回发达国家,亚马逊的雨林就回不去。
欧美少吃点肉,少浪费粮食吧。
至于海洋问题,谁先把日本炸了,谁就是解决太平洋核污染问题的最大功臣,环保历史上这么大的功劳希望欧美国家去认领一下。
中国如今的政府也是两千年来头一个,所以才能做到退耕还林,做到防沙固沙,做到几年时间就大幅减少雾霾问题。
我相信部分摄影师在和野外环境接触久了之后是真心想要为全球环境改变做出努力,但是如果回到他们的总体,我是真不相信那些西方国家在环境问题上能做出大于他们曾经的破坏的贡献。
最后一集,看一乐就好。
看多了BBC的这类片子,好像有点审美疲劳了。
老人家+BBC=信心保證。
本片虽然单个看来没有特别惊艳的画面,但是直接、出彩的 fun fact 一点也不含糊,不惧怕直接放交配、产崽等直接画面,也跟以往其他动物纪录片相比多了很多新鲜感。比如幼年火烈鸟被 stroke 追逐的画面和配乐特别电影感,棕熊手挤活 salmon 喷鱼子酱、牛羚带着羊膜直接下崽、千万条公蛇“充电”再追逐交配等。此外还总能把我不感兴趣的话题拍出趣味引人入胜。比如之前的 fire ants 用身体做成小筏子漂过雨季,marine iguana 作为冷血动物进海吃海藻,闭气时间长达半小时。还有不知道叫什么的软体动物交配居然也能拍有趣,卵放在贝壳下面的样子好酷炫。最后更是用一整集讲环保。
01完结,20210201。更新:在客厅电视看完的。
泰国湾布氏鲸那里,当迫于生存压力(主要由人类过度捕鱼引起)进化出新的捕食方式时,我记得同样的方式在涠洲岛出现过。当时报道中当地负责人还说什么这种捕食方式其它地方没有,好像要强行与民族自豪联系起来一样。现在想起来,真是无知又自大,明明是被人类强行改造了。又想起去年深圳的布氏鲸,媒体一阵吹捧,说什么生态改善了,还天天安排投喂,结果过了一个月就死了。布氏鲸真有够可怜的,投胎到哪不好非要到南中国海。
中央九和十套的节目质量真不错。
致敬
看完最大的感慨是:地球很美好,人类很多余。
这美丽的世界,幸好有BBC来记录!第4集海洋最最最最最棒!乌翅真鲨猎杀硬头鱼那段配上bgm看哭了我😭
人类世界已经天翻地覆了,它们还栩栩如常。
拍的不错,但是BBC现在老是宣扬洗脑环保概念,所以直接1星伺候
还算有些新内容,比预想中的炒冷饭要强,看来大自然真的有取之不尽的素材。不过最后一集说教味太浓了,而且总觉得环保二字从这群人均碳排放量世界前列的发达国家富人口中说出是十足的讽刺。
BBC的顶级自然纪录片拍摄团队时常能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转变成唯美壮丽的诗意画卷影像。& 2021年观看的第一部2021年发行的影视作品。—— 2021.01.07-2|3-2021.02.03 —— 看《人类》一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星球爱得深沉……?不,不仅如此,还有因为看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直接或间接对动物们造成伤害的画面让我心痛,但更多的还是感动于那些想方设法努力改善环境、种植树木绿化土地、悉心保护照顾动物的人类的所作所为……虽说「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可这世界总有些冷漠无知的人对此并不太关心在意,所以更希望有更多的国家政府机关部门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然后带动各国各地人民从小事做起,保护动物、爱护环境、改善生态,共同维护好我们目前唯一的「星球家园」。
從正反兩面,幾近完美地展示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牲’(沒錯)為芻狗”。最後一集是夾帶私貨略有爭議的一集。
BBC出品必属精品
地球的运作方式太完美了,地球上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和宿命。所以相较于动物,只有人才会去追寻空泛的所谓的人生的意义。
换了大电视不就是为了看纪录片吗,实在是太爽了~被疫情耽误的塞伦盖蒂,熟悉的加拉帕戈斯,闭眼五星~btw,花絮也很精彩~妈诶ep2的束带蛇吓退我
BBC就是巨大的辣鸡!恶臭与谎言的代名词。
和以前比差点意思,像是过去的素材重新拢吧拢吧编了五个故事而已
除4KUHD无与伦比的视听效果外,创作思路清晰,言之有物,且还能控制住每一“场戏”的节奏,超过现在很多的剧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