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孩

Three Girls

主演:玛克辛·皮克,保罗·凯耶,吉尔·哈弗本尼,蕾娅·斯密特洛维兹,莫莉·温德索尔,丽芙·希尔,彼得·辛格,安东尼奥·阿克儿,杰森·休斯,鲁伯特·普格特,罗斯·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三个女孩》剧照

三个女孩 剧照 NO.1三个女孩 剧照 NO.2三个女孩 剧照 NO.3三个女孩 剧照 NO.4三个女孩 剧照 NO.5三个女孩 剧照 NO.6三个女孩 剧照 NO.13三个女孩 剧照 NO.14三个女孩 剧照 NO.15三个女孩 剧照 NO.16三个女孩 剧照 NO.17三个女孩 剧照 NO.18三个女孩 剧照 NO.19三个女孩 剧照 NO.20

《三个女孩》长篇影评

 1 ) 政治正确

在开庭前,有个英国人对被告律师吼:巴基斯坦佬!

明明他愤怒的是巴裔犯罪团伙,却因为肤色骂错了人。

这类人往往会评价这部电视剧的重点是欧洲大圣母。

巴裔社区讨论中,被告律师说事实是,90%案件都是白人单独所犯。

有出租车司机说如果有人因为不愿意上车怎么办?

有人回说那乘客就是种族歧视分子。

接着开始讨论对女性歧视:穿那么短的裙子,过早的性交化妆,晚上出门等等不就是增加被性侵的风险么?

只从赵国未成年女性角度说,贵国改动女性校服为裙子,有很多人说天啊这不是学日本增加援交少女的几率么?

外国人那么小的岁数开始化妆不是教坏小姑娘浪吗?

我恶意揣测贵国要求女孩纸不打扮,不追求美的出发点是类似巴基斯坦等绿绿国家男性所想的,穿得骚才会被性侵,女人一浪就是贱货。

可大数据显示,未成年人被强奸基本是熟人强奸。

能理解赵国父母希望女孩纸也能上进有个好前途的心情,但这不是建立在女性的羞耻心上。

在一个父母关爱的家庭里,学习完整性知识保护自己身体,正确处理可能的性侵等情况,同时社会严惩罪犯。

在这部电视剧里,holly父亲训斥不要和这个社区的做朋友,跟我辈长辈说不要跟成绩差的孩子交朋友真异曲同工,一个种族歧视一个成绩歧视,但就是不告诉你怎样交朋友。

ruby说那是她人生中最美妙的时期,除了被性侵,其他时候男人对她都是甜言蜜语和鼓励支持,满足口腹。

因为她们还是孩子,在自己家庭只能得到嘲讽式关爱,没有受到正确的爱护,没办法辨别什么是爱什么是利用。

ruby怀孕时见到她妈第一反应是我妈会打死我,这跟holly不回家宁愿跟狐朋狗友一起混是一样的,当holly父亲第三次跑去青少年之家找holly哭着说是爸爸的错,不应该指责你,你能回家吗时,Amber那个帮助犯罪集团吊妹纸的姑娘躲在窗帘后哭。

有人指责林奕含的父母,男朋友为什么不帮助她杀了那个禽兽老师。

因为我们活在法制社会,因为"就是那种态度"。

holly告诉了警察,社工,但是社会执法机构恐怕歧视少数种族这个罪名,恐怕非处女告性侵评审团会认为妹纸贱。

也许跟林奕含那样的乖乖女有所不同,但我看到有人说都能跟禽兽保持那么长的关系,证明乐在其中嘛。

恩,男权无时无刻都能找到女人贱这个证据来歧视受害者,却不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斯德哥尔摩症的源头是什么,"就是这种态度"。

甚至还有人指责林奕含自杀很懦弱。

剧里holly本来都想考着上大学,现在强奸她的罪犯还能在社会光明正大行为,而holly家又没钱搬去好一点的社区,总会见面和害怕被报复的这份痛苦,连社区sara那样的好人都没好气说,过了四年才来调查,难道我们还要感恩吗?

更何况,林的那个禽兽老师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如果未成年女性时时刻刻活在被性侵走去歧途的风险下,到了成年人的选择自由下,那些家庭教育缺陷导致自尊自爱心缺乏就变成让人嘲笑的自作自受。

而稍微聪敏的女性就被歧视剩女不好嫁,老了离婚好辛苦等社会舆论,再加上工作强度的上升和工作男性的自由对比,竟然能让工作女性群体撕逼家庭主妇群体跪着口交不腰痛。

自由得做自己,永远得不到主流的承认和鼓励,出力还要被扣上大帽子。

难道获得真爱的爱就可以解决自身的荡妇舆论(更不用说婚姻出轨率60%),还不是夸你伴侣对你好,你才命好?

当然,不在乎男女歧视,闷声赚大钱是种现实主义活法,往往某些智障还会跪舔。

但平权远远不是如此逃避。

平权站队只有支持与不支持,没有中立这一说法。

还有评论说只要自己女儿不被强奸,这种逃避式保护主义胜利法真是比改变性取向还难。

成年人被性侵主要发生在婚内,贵国结婚是常识,其他形式都是有点病的表现,真的觉得林奕含笔下的事实还不能让自以为是男权受益者的中产警醒吗?

 2 ) 关于女性性侵,我必须要说的那些话

这几年性侵案层出不穷,社会舆论多了,媒体关注度也高了,但思想还是老样子 。

前几年的三色幼儿园,空姐奸杀,再到滴滴事件。

还有更多更多我们所不知晓的性侵在发生。

但旁观者,舆论又在对受害的女性们做些什么呢?

他们说“为什么你会被强奸,还不是因为你不检点”“为什么这么多女孩他偏偏强奸你?”“你穿着这么暴露,强奸你是活该”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林奕含说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性侵仅仅只是开始,后面旁观者对受害者的辱骂才是无穷无尽的地狱。

前段时间大热的英剧《她说:女性人生瞬间》中有位小姑娘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我们明明是受害者,却反而要被囚禁?”

《三个女孩》中,当警察知道霍利在被强奸之前有过几次性行为,马上就把被强奸的原因归结到女孩的身上。

警察的态度为什么施害者被你们可怜,而受害者却被你们攻击?这个社会很奇妙,当孩子被性侵时他们会站出来攻击施暴者,我差点就以为这个社会真的醒悟了。

他们会在看《素媛》《熔炉》或者是国产的《嘉年华》假惺惺的哭几声,以证明他们不是吃人的怪物。

“天哪,这个孩子真可怜”“校方必须负全责”但当受害者成年了,或者稍微大了一些之后,他们就连惺惺作态都不愿意了。

之前老听奶奶念叨,说他们那年代有个女娃被强奸了扔到了河里,第二天被人给捞了上来。

叫她妈来认,她妈也看出她是她的女儿,却死不承认。

把头背过去连看都不愿了。

她嫌丢脸。

象征正义的人们就更胆大了,他们把女孩的衣服扒光,往她的下体塞石头,做尽了之后,还要一人跺上两脚。

仿佛这样才能把她的罪恶洗尽。

但是女孩做错了什么呢?

奶奶很冷漠的说:“谁叫她不检点,骚货。

”这种事她见得多了。

我听完有点难受,但那时我还古板的以为,时代变了。

受害者会被维护的。

直到这段时间的滴滴事件,网上对受害者的谩骂,我知道,我又错了。

这个社会,还是老样子。

Sarah让女孩报警

之前看过别人写的一篇文章,讨论于到底女孩的穿着和被强奸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讨论的结果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归根结底还是法律和社会管理的问题。

旁观者永远在受害者的身上挑刺,只因为你不是完美受害者。

难道,做一个受害者,都要讲究资格论吗?

但是,这个社会必须改变了。

因为受害者没有错。

《她说:女性人生瞬间》二零一八都快过去了,这是新社会。

真正的受害者应该被保护,被信任。

而不是被二次强暴。

 3 ) 身边发生过相同的事

这部电视剧有两个主要的政治主题:亲少年自愿或被迫卖淫和种族歧视。

我想说的是前者。

女辅导员在第一集说过,不可能有未成年的自愿卖淫者,她们只是在受迫害而已(大致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她的观点是错误的。

先说一下我对这部电视剧中三位角色的看法。

三个角色都缺乏关爱、正确管教和引导,大部分人都知道家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多么重要,片中三个女孩正是因为家庭因素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Holly,她无疑是最可怜的人,因为父亲对女儿的不负责、不理解,导致本可以避免、逃离悲剧的她却选择的错误的方向;Amber,我认为她是片中最可恶的女性角色,我知道她当老鸨的事情不能全怪她,但是当我亲身见过、了解过像她这样的人之后,很难对她产生同情;Ruby,最天真无知的人,因被人录了裸体视频在网上疯传,以为自己“出了名”还在他人面前欢欣鼓舞,着实可悲。

我在中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里,这里的学生(初中)我想把他们分为三类:一类是优秀进取学生;另一类是不学上进的人;还有一类是以自我堕落为荣、祸害他人的废物们。

那些属于最后一类的人,大部分都是街头混混,现在的社会哥哥、社会姐姐,以是否擅长打架、在圈中认识多少人等为衡量混混地位高低的人。

他们大多都是学习成绩差、有着不和谐的家庭、有着不负责任的父母的人。

第一次知道有人卖淫是在我初一的时候,市里的初中生活也是分为两种:学死或玩死。

那些想“玩死”的人大多都想成为小混混,所以必须勾搭能带他/她进圈里的人,那怎么办呢?

混混地位高的人开始利用这些小白赚钱,骗那些想进圈的女生说,只要你跟某个谁睡一觉,我就带着你混你还可以拿到钱。

她们当然不知道是谎话,别人睡过你之后,要不你就继续卖;要么你就被遗忘,至于钱和圈中的地位那都是骗人的鬼话。

他们之中有20岁以上的混的比较好的人,不过最多的还是40岁左右的有钱人。

于是混混地位高的人开始找年轻的初中生(甚至还有小学生),这些初中生很好骗,有的没说几句就答应了;有的会拒绝,对于那些拒绝的,如果她们碰到的是比较和气的人,或许能逃过一劫,但如果是狠角色,那就打到她们愿意为止,还不愿意就直接拖到那些人的房间里去(这种人和片中的Amber没什么两样)。

大家了解中国人,这种被迫卖淫的事对她们或她们的父母是非常难以启齿的,所以这种行为可能现在还在进行。

我有不少小学同学到了初中,因为钱、“圈中地位”卖过,其中一个听说在自愿进行交易的时候,警察突然冲进他们的房间把他们抓走了。

幼年时期的环境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因素。

站在这些亲少年背后的,是他们的父母。

为什么他们能做出这种恶心人的事情,我想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没能在童年时期得到父母的正确的价值观的灌输、没能得到正确的指引,她们依旧无法独立的分清对错。

她们非常需要家长的关心和教导。

我现在生活的小区里有一户人家,离我家的距离比较近,有两个小学三年级左右的小孩,而他们对小孩所采取的对话和行动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那两个小孩非常闹腾,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声音大起来我在我家的任何一个房间都可以听见。

有一次其中一个小孩因什么事情,一直大声叫着:妈妈,妈妈。

他妈妈因为在做什么家务,忙得心烦,对小孩吼了许多句,她用许多脏话表示了对自己孩子的不耐烦;他爸爸有一次在教小孩题目,是十以内的加减法,大概教了三分钟,小孩答错了一题,父亲用他的大手对着小孩打了一巴掌,小孩立刻哭了,他说:爸爸,你打我干嘛?

生他的男人说:你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会,我还不打你?

不少杀人犯、人格分裂者、思想和三观不太正的人,并非他们生来就不是好人,而是因为他们成长的环境恶劣。

《24个比利》主人公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是因为童年被性侵导致其人格分裂;杀人犯丹尼斯·尼尔森杀人数超过15人,而他在童年时,他的父母也经常爆发冲突,最后离了婚,离婚后他跟母亲生活,母亲再婚后他变得孤独、少语,母亲又生了几个小孩因为无暇照顾丹尼斯。

影片应该给我们带来思考,给现实带来改变。

希望家长能负起家长应有的责任,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呵护、关爱、包容他们,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形成良好的性格,因为人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童年的坏境决定的。

不要在他们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之后再追悔莫及。

 4 ) 简评《Three Girls》

今天经朋友推荐看了BBC拍摄的这部《Three Girls》,与早些时候看过的韩国电影《熔炉》题材类似,同样是根据真实发生的未成年人遭受性暴力犯罪的事件改编。

《熔炉》中的司法腐败不禁让观众不安和痛斥,而这部剧渲染出的一种悲愤的无力感更是引人深思。

剧中三位英国女孩长期遭受不法的性侵害,尽管有位尽责的社工多次反映问题,却因社会对于叛逆少女的刻板印象和犯罪嫌疑人的种族身份敏感没有及时的引起司法机关的重视。

当更多的悲剧重演时,当局才重视问题并将侵害人绳之以法,却从不曾反思过懒政思维导致的惯性不作为给受害人及家属的深远伤害。

近年来各国的未成年人相关保护立法都在不断完善。

今年三月份我国通过的《民法总则》也在诉讼时效方面加强了对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民法层面的保护。

然而法律终归是冰冷的条文,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更需要的是社会的温暖关怀,需要每一位如同剧中那位尽责社工一样的法律践行者去共同关爱与呵护。

 5 ) 她的煩惱

有個認識不久很投緣的女性朋友,大眼小臉,身材瘦高,手指細長,打扮時尚,是那種發朋友圈就有許多男生點讚的類型。

性格爽朗,三觀正,富有好奇心,會跳舞,喜歡古典音樂,不斷擴展畫畫,書法,家裝,剪紙等愛好。

本以為這樣的她煩惱會比較少,聊天深入了就談到了她的困惑:明明什麼也沒做,就是會有人很惡意地說她肯定閱人無數。

偶爾無緣無故受到一些不懷好意地男性的輕視。

把歷史教科書當成歷史時期的我,會對看上去精心打扮的女生充滿戒備,總覺得不夠正經。

到自己開始真正在意著裝打扮時,不可否認化妝打扮也只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選擇。

妝有濃淡,國人判斷標準仍停留在唇色深淺,眼妝濃淡上,殊不知美妝界早已有了裸妝。

如果以工序和費時來說,絕不可以稱為淡妝吧。

人生而不同,五官樣貌也如此,有人適合紅唇有人適合彎眉,更多的人還在探索自己適合的妝容,淡妝濃抹總要都試試練練方可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吧。

所謂的濃妝就一定說明她很不友善,很隨便?

A即B的邏輯一眼就能看穿,但披上了偏見的外衣後就好像名正言順了。

這也不過是多數人思維惰性的掩飾而已,萬一給人看出我的笨拙豈不是很丟臉?

還好,有群體讓我躲藏任意批判。

朋友是位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女性,遭受無故敵意尚且心有鬱悶。

那她呢?

她呢?

她呢?

千萬愁緒何處可說?

 6 ) 原谅是容易的 再次信任 就没那么容易了

忘不了玛姬来找萨拉想让她为警署跨度行动提供资料时,萨拉对她长达8秒的无声凝视,玛姬作为本剧中唯一一个尚存良知与正义的警察,在此时不敢与之对视,前面所有的愤怒与压抑在此处突然爆发出来,在女孩们无助的时候一直有个声音支持着她们,萨拉的愤怒给我的感觉与家长们的愤怒不同,玛姬来找她的时候我本以为她会像她说的遇到救世主般的把资料给玛姬,但她没有,她要先宣泄自己和女孩们的愤怒,然后再次踏上帮助女孩们的征程。

 7 ) 我有一句mmp不知道该不该讲

【我的第一次影评,随便说说】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BBC迷你剧,3集,每集大概60分钟。

没有特别的高潮,没有激荡起伏的故事情节。

在阴郁的氛围中,平淡的展示故事的剧情。

故事从Holly开始。

父亲生意失败,家道中落,搬入了新的社区。

与家人难以沟通,腼腆又敏感的Holly带着叛逆的心情,接触了一群新的朋友。

这群朋友,有着一种让她渴望的叛逆感,对于一切似乎都无所谓的态度,浓艳的妆容,挽着手在大街上肆意的笑,讨论任何别人不远启齿的问题,一切的那么的自由无拘无束。

和朋友一起接触的巴基斯坦裔小吃店,提供无限包容与免费食物酒水的老板Daddy。

朋友和她们的大龄巴基斯坦裔‘’男友‘’,一切都似乎理所当然。

直到,小吃店的老板第一次强暴了她。

故事开始不一样了。

终于,Holly开始接触那些【美好事物】下的丑恶真相。

女孩们只是他们的廉价泄欲工具,脆弱,容易操控。

忍受不了的Holly开始反抗,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徒劳,以及施暴者的威胁,让她最后还是放弃了挣扎。

幸而,最后的结局,施暴者最终受到了惩罚。

每一集,看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一些态度,让你忍不住想要握紧拳头。

所幸,这个世界还有像Sara和Maggie这样的人。

回顾整部剧,跳进我的脑海的,是关于 credibility 的一些质疑。

在庭审的时候,新闻记者对于这一系列事件的质疑与发问,让我有些介怀。

Key evidence多年前就已经被呈上,然而却没有任何作为,施暴者们被允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直继续着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

当记者质疑为什么CPS选择放弃调查?

是否是因为关于施暴者可能产生种族歧视问题。

【Why do the CPS drop the case? Was there an issue around the ethnicity of the perpetrators?

】然而,却是出奇意料之外的回答。

【There was an issue around the witness, not the perpetrators, what happend is that, initially a CPS lawyer formed the view that the witness would not be credible.】选择不理不睬,不是因为施暴者的种族可能导致的社会矛盾,不是因为没有起诉,不是因为没有证据,而是,受害人/证人缺乏可信度。

(黑人问号脸)What??? 这是在逗我吗?

我有一句mmp不知道该不该讲。

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则和打分制度能让我们在证据确凿的前提下去判断受害人是否具有可信度,从而选择是否审判调查这个案件?

或许,我们以为这样的人可能在说谎,可是,正因为这样,我们不是更应该去追求真相吗?

也许,她说的是真的呢?

如果一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那些亲爱的家人或者朋友身上呢?

Holly挣扎许久,发出的求助信号,却让人指责她是个prostitute。

向警察报案,却被质疑她的证言。

我想起了16年因为状告富二代T.J Bunn强暴失败反而遭到各种嘲讽,甚至想要去精神病院,但是最后上吊自杀的 Megan。

想到了那个被誉为喜剧天才的Billy Cosby。

在这些案件中,始终会有人质疑起诉的原因与起诉人的真实目的。

来自平民阶层的努力少女,富二代对抗,输了。

起诉者反而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碧池。

与Billy Cosby的对抗中,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有人选择了起诉。

但是这些起诉者和证人,却被认为是为了名气。

和Holly是个【坏女孩】一样,一开始,我们就给她们大开脑洞,给她们加上了故事和情绪,还有目的。

面对对方辩护律师的质疑,Holly说,我有一个女儿,我有自己的生活,【I don't need ‘cleansed’,I want justice.】可能,真的,只是要一个公平,只是要一个正义。

Three girls,Holly,Ruby,Amber. 这些【无法可信的‘’受害者‘’】我们的身边其实也有。

我们们可不可以不要给她们一个机会勇敢地说话?题外话,读书的时候,住在host family的家里。

地铁Manor House 位于伦敦的 Zone 2 与Zone 3的交界处。

各种Kebab店和Coner Shop。

接触过的店主,大多数都是和善亲切的样子。

但是有一次是晚上去了离家不远的超市买东西,步行回家路上,就有这样的大叔,一直缠着要电话。

当时还小,完全学生装扮,扎个马尾,穿的裙子和过膝袜子。

大叔各种忽悠,幸亏我机智。

直接拒绝后,假装打电话,然后赶紧跑回家。

其实确实比较危险,温馨提醒一下各位软妹或者自以为女汉子的姑娘们,不管什么时候晚上尽量结伴同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以上很喜欢碎碎念,第一次写这个,观点有些混乱。

请勿见怪<<<

 8 ) “她们小小年纪就去卖淫,真不知检点!”

当一个成年女性遭遇性骚扰甚至性侵犯时,总会有不少人对其进行受害者谴责,比如“谁叫你半夜一个人在外面瞎晃?

”“谁叫你穿得这么暴露?

”而当一个未成年女孩遭遇性侵犯时,你可能会第一反应是很同情女孩,会站在女孩这边去谴责施暴者。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大约10年前的英国一个小镇Rochdale,有三个13-15岁的女孩多次被几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性性侵,但报警后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甚至被警察和律师称为“骗子”……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当地社区里有超过一百多个未成年女性都遭遇了同一帮中年男性的诱奸,而且持续了许多年。

2017年英国BBC推出的这部纪实剧集《三个女孩》(Three Girls)就是基于真实故事而拍摄的三集迷你剧。

短短三集,观看的过程让人时而难受,时而愤怒,时而绝望。

“为什么不反抗?

为什么要继续?

”故事的三个主人公名叫Holly,Amber,Ruby。

她们都来自相似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亲子关系较差,而她们又处于叛逆的青春期,渴望在同龄人中找到归属感,又希望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认可,最讨厌的就是大人们的管教。

因此,她们逃离了不自由的家庭,找到了社区的一个能让她们得到免费食物饮料、玩乐场所、最重要的是自由的地方——一家中东烤肉餐厅。

餐厅的老板Daddy为这些女孩提供免费食物,让她们尽情在里面玩耍、释放自我、无拘无束,迅速捕获了女孩们的欢心和信任。

但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不久店主就露出了真面目,他要求和女孩们发生性关系来偿还这些免费食物,并且威胁她们如果说出去就会杀了她们,一次又一次的暴力强迫下,女孩们屈服了。

而后来,事情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女孩们被转卖给了更多的巴基斯坦裔中年男人,甚至由男人们来挑选自己想要哪个女孩,看中了就要带回房间去。

而女孩们中的领队是Amber,她会给那些男人们寻找更多年轻的白人女孩,以此换回少得可怜的一点钱。

看到这里,或许有不少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些女孩们都这么傻?

为什么要乖乖听话不反抗呢?

为什么不向家人或者报警求助?

难道她们真的心甘情愿去卖淫吗?

但当我们设身处地想想这些女孩们的处境时,我们不难找到这一切看似毫无合理的行为背后的缘由。

首先,她们都与自己的家庭关系不好,因为家人对她们没有真正的关心,只是粗暴地管教,她们无法信任家人,甚至Holly是和家里人闹翻了离家出走后才遭遇的一系列诱奸。

再加上正值青春期的女孩们对于性仍处于觉得很羞耻的阶段,被强奸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也根本不敢去告诉家人。

其次,确实有女孩报过警,那就是Holly,但事实上根本没有用,警察的每一句询问,都是在质疑Holly是否撒谎,甚至当得知14岁的Holly在这之前就有过性行为时还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眼神并且想了解更多(她以前的性经历和这次的被强奸有个毛线关系?!

)。

那几个巴基斯坦裔男子被警察抓走后,没过几天就被保释出来了,他们出来后第一时间就来找报警的Holly,不断威胁她。

因此女孩们再也不敢报警了,怕男人们报复自己,最重要的是,报警根本没用。

但最最重要的是,这些年仅十几岁的女孩们根本就毫无能力反抗那些中年男性的控制、威胁和暴力,女孩被他们牢牢地控制住了,她们的内心只有恐惧,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完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让受害女孩们觉得只要在这个小镇上就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

因此女孩们并不是傻,也不是不懂得反抗报警,而是她们实在太年轻,根本反抗不了,而值得信任的家庭和警察却一次次地让她们失望,所以只能被迫继续等待那些男人的下一次召唤。

因为她们不是完美受害者,所以她们是自找的?

只有一位名叫Sara的社工一直在帮助这些女孩,希望有关部门能严肃处理这些事情。

然而,她却遭遇了一系列由于社会偏见导致的阻力。

Sara是社区的性健康社工,在给社区的年轻人做性教育、派发安全套的同时,她能敏感地觉察到这些年轻人的异样。

她发现了这些女孩们在做的事,她收集了所有的证据,详细列出了每一个施暴者的居住地址、车牌号、名字,整理了无数的材料递交给有关部门,然而她得到的回应却是:“我们知道这些事,但不好处理,女孩们生活一团糟,我们去店里的时候她们根本不愿跟我们走,她们想留在那。

”“除非是家庭内部发生虐待,否则社会福利部是无法介入的。

”“她们就是整天在街头混、不务正业的那些不正经女孩,这都是她们自愿选择的生活方式。

但实际上呢,她们被人灌醉、强迫发生各种不安全的性行为、被人拍下裸露的视频传到网上,随时都有怀孕和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可能,甚至无法回忆起经历了什么,她们根本没有能力反抗这一切。

但这些权力部门都指责她们活该,自己选择了不检点的生活方式,没法怪别人。

甚至当Holly怀孕了,有个社工来到她家里,但她并不是来帮助Holly的,而是关心她肚子里的孩子,她对Holly的父母说Holly是一个妓女,还说如果这个孩子的母亲是这样一个生活不检点的人,那么孩子一出生就该被送往福利院,不能让孩子跟着这样的母亲长大。

但是这个社工却忘记了:Holly自己还是个15岁的孩子啊!

而女孩们的领队Amber更是直接被警察逮捕,因为她涉嫌组织卖淫。

警察们问她:“你是老鸨吗?

你是不是把女孩们带去卖淫然后赚钱?

但她其实也只是受害者中可怜的一个,在暴力的威胁下,恐惧的她只能帮助男人寻找一个又一个猎物,但分到的也只是少得可怜的封口费而已。

有些人认为当地政府之所以释放那些巴基斯坦裔的男子,是因为涉及种族的敏感议题,害怕引起社区的种族冲突。

或许这也是部分原因,但在我看来,更大的原因在于:在他们的眼里,这群姑娘们都是“不完美的受害者”。

她们喜欢在街上游荡、不回家、喜欢喝酒、热爱和陌生人搭讪,看起来就是一群小太妹,而且她们都不是处女。

因此,Holly沾满DNA的内裤不被作为证据采纳,Amber的证词不能作为呈堂证供。

因为陪审团只愿意相信那些外表看起来纯洁的女孩。

只有“完美的”、“符合要求的”、“陪审团有好感的”受害者才算得上是受害者,而“有缺陷的”、“有污点的”受害者则仅仅是咎由自取。

为了破案,甚至可以将受害者作为可抛弃的棋子随意操纵。

因为你没有被陌生人在黑暗的小巷子里的强奸,因为你不是家教良好、洁身自好的乖乖女,因为你没有因为被强奸而寻死觅活,因为你被强奸时甚至都没有大声反抗,因为你不是完美的受害者,所以你被强奸就是活该。

女孩们不知道被强奸只是个开始,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数周围人包括原本应该提供保护和帮助、伸张正义的权力机关的嘲笑、鄙夷、贬低、怀疑、无视,这些让她们放弃了求助,放弃了伸张正义,甚至两个女孩都生下了强奸犯的孩子,就这样继续生活下去,试图忘掉那段记忆。

但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完美受害者”,对受害者进行挑剔、谴责就是助长施暴者的气焰。

这种社会偏见让更多人在遭遇侵害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让施暴者得到惩罚,而是下意识地在反思自己、谴责自己: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所以他们才会找上我?

而施暴者在挑选受害者时也会倾向于挑选那些不完美的受害者,因为这些不完美受害者才会在事后不敢告诉别人,因为她们知道自己身上也有问题。

根本不存在“未成年卖淫”,只有“儿童性虐待”当那些权力机构一个一口“未成年卖淫”时,社工Sara大声地反对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未成年卖淫,只有儿童性虐待!

是的,“未成年卖淫”这个词听上去好像当事人是自愿的、为了获取金钱而卖出自己的身体,当然,自愿的成年性工作者不应该受到社会歧视。

但当这些人是未成年人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性行为并不平等,就算是在两情相悦的情况下,成年人也不应该和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更别说是在被强迫的情况下了。

这让我想到国内前几年才废除的引起多年争议的“嫖宿幼女罪”,这听上去似乎是对嫖客的罪名,然而却定位受害者为自愿的性工作者,多少年来都成为诱奸幼女的遮羞布,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我们国家终于已经废除了这个罪名。

正义的迟到让人心寒这个案子中数百名未成年人遭受的性虐待和性剥削直到多年之后才被重视起来,但此时女孩们已经对权力机关彻底失望,根本不想出来作证。

终于在社工和一位伸张正义的女警察的不断努力下,女孩们最终勇敢站出来讲述了他们遭遇的一切,也获得了陪审团的同情,对涉案的几个巴基斯坦裔男人进行了定罪。

正义被伸张了,事情却没有结束。

没有一个警员因2008年调查失职而遭到惩处。

只有后来的女警官一人心存愧疚辞去警察职务,并于此后致力于为无助的诱奸案受害者提供帮助。

而前后数年为此事奔波呼号的Sara在此案结案后被禁止参与处理相关的案件,然后被裁员。

正如导演所说:“这是一部让人不想观看的剧,但是它一定要被展示给世人。

”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许多的类似受害者在等待正义的降临,希望正义不要再迟到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一颗青杏、青杏熟了

 9 ) 孩子的问题,投射社会的问题

社会治安主要靠警察,警察的态度真的是…自愿与人发生性关系和被强迫是一个概念吗?

一个国家警察能那么冷漠的话,真的搞不好了。

退一万步讲,今天这些女孩就是去卖淫了,然后她们后悔了,就应该被原谅,被救好吗?

不得不说小孩子的世界观是不健全的,看到大人的迫害是会害怕的好吗?

所以后来holly在法庭上讲的真的蛮好的,如果现在在我19岁的年纪发生了这些事情,我一定是会保护好我自己的,说明啥,13、14岁的小女孩保护不了自己,holly 做的很好因为她不管面对的是如何困难的事情,她都在坚持说真话,才沉冤得雪,才是更多的人得救,还有就是holly的爸爸妈妈,没有对她抛弃,反而给她很多的很多的爱,当中她的爸爸说,是的错,一直是爸爸的错,才赢回了holly,爸爸用自尊,换回了女儿的生命,有时候必须想想,到底是自己的自尊重要,还是别的人生命更重要呢?

当父母的真的要好好考虑下啊,并且爱就是让holly能够坚强的走下去的后盾啊!

 10 ) 未成年少女遭诱奸、被迫卖淫的真相在这部剧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公众号搜索“17号电影”订阅

这世界上有一种“错”,是绝对不能蛮横轻易就称之为错,更不可理所当然、高高在上地鄙弃犯下这一“错误”的人,这种“错”就是懵懂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将遭遇的阵痛。

三个女孩,在青春如花一般的年纪里,被强奸,被虐待,被强迫卖淫,最后还怀上孩子,在什么都还不知的情况下堕胎、匆匆当上母亲。

她们挣扎过,反抗过,急切地呼喊求助过,却渴望不来一只带她们逃出魔爪的手,只能眼睁睁地任由罪恶在自己身上肆意压榨…… 今天要说的这部剧有点沉重,名叫《三个女孩》,是由BBC出产的3集电视剧,根据曾轰动整个英国的罗奇代尔街头团伙诱奸儿童案改编,讲述的是在英国罗奇代尔的海伍德小镇,一群巴基斯坦人长达数年对三个女孩进行性侵,虐待,并强迫她们卖淫的悲惨故事。

这些女孩中,有的是有父母跟兄弟姐妹正常家庭里的孩子,但由于正处青春期,与父母关系疏远紧张,于是冲动麻木地交出自己,闯入明知会对自己不利的地狱;有的是离异家庭缺乏关心和照看的孩子,她们对一丁点儿的关爱毫无免疫力,甚至都不觉得别人推自己进的是地狱,还将那些折磨看作是恩赐。

她是乖乖女,只是因为一时的叛逆 霍莉(莫莉·温德索尔饰)是一名十五岁的学生,性格敏感害羞,没有多少朋友,学习成绩优秀,家里有父母,还有几个弟妹,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

为此,父亲对她的期望很大,所有的事都严格要求。

放学后的霍莉不喜欢待在家,因为一待在家,父亲就会叫她做各种烦人的家务,母亲则忙着调解幼小弟妹无聊的争吵,根本腾不出时间和精力听霍莉诉说她的烦恼。

霍莉在家里,感受到的是孤独、气愤还有压抑。

一次偶然的机会,霍莉认识了跟自己年龄相近的姐妹俩,她们来自单亲家庭,母亲一个人抚养她们,平时并不会怎么管她们。

她们经常会去叔叔家居住,一起开趴狂欢,喝酒、抽烟、说脏话、在脸上涂画浓浓的妆,霍莉一下子就被这种自由放肆的生活所吸引,渐渐地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除了在叔叔家欢聚,她们还有一处秘密的能免费吃东西的场所,那是由当地巴基斯坦人开的一家快速烧烤店。

霍莉刚过去的时候,还困惑地问了一句,这里的东西为什么能免费?

女孩们告诉她因为这儿的老板人好。

而沉浸在与朋友们挥霍玩闹喜悦中的霍莉,慢慢地也放松警惕,一次次来到烧烤店喝酒、一同放大音乐跳舞,丝毫不理会父母厌恶嫌弃的目光。

一次父亲又唠叨霍莉不懂事,霍莉忍不住地冲父亲喊道,“为什么每天都要这样折磨我,和伙伴在一起的时候,没人会站在窗边等我对我发飙”,恨铁不成钢的父亲也终于大发雷霆,说要是真的喜欢,那就搬过去跟她们一起住好了。

就这样霍莉离开了家,与女孩们住到一起。

但是她没想到的是,这是噩梦的开始。

三个女孩又来到烧烤店,老板给她们上了酒,过后便一个个地将她们叫到房间,强迫她们与自己性交。

还说这只是一场交易,是对她们所消费食物的缴费。

霍莉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她尝试过反抗,可在高大强壮的老男人面前,反抗毫无意义,她被强奸了,完了老男人还塞给她钱,严肃地警告她“你是我的女人了,如果你惹我生气,我就杀了你。

”之后她便在这条路上越陷越深,彻底被家、被警察们遗弃。

她是大姐大,只是想要那一点点主动权安贝尔(蕾娅·斯密特饰)也是一名十五岁的女孩,性格独立强势,她是单亲家庭里的孩子,为生活操劳的母亲对她的关怀与管教甚少。

她有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巴基斯坦男友塔里克,并对他言听计从。

青春期的她跟很多同龄人一样,虚荣心膨胀,也爱打扮。

但她的生活条件根本满足不了她这些,所以尽管她知道卖淫是件违法违背良心的事,她还是去做了。

在单纯的安贝尔看来,只要自己在一些地方还是存有主动权,就不完全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傀儡。

为此,她坚持在跟男人上床时,不让他们亲自己的嘴,也绝不让他们摸自己的胸。

通过这些形式上的无谓掌控,维护自己的贞洁和尊严。

不仅如此,她还从受害者转变为管理者,像个大姐大一样,主动操控督促其他女孩配合男友的卖淫行动。

霍莉在第二次被强奸后报警回了家,决定再也不跟这些女孩联系。

安贝尔跑来跟霍莉分析利害关系,认真地告诉霍莉必须跟自己走。

另外,只要塔里克一给她电话,她就会召集好所有女孩,坐上塔里克开来的车,任其带着她们到各个地方卖淫。

碰到女孩们不服从的情况时,她会先柔和地用自己那一套理论进行安慰劝说,如果没效,她就会像迫害她们那群男人那样暴躁专制。

而这招对女孩总是很有用。

在安贝尔内心深处,她跟其他女孩是不一样的,她更有力量,更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其幼稚的想法而已。

她必须用力讨好塔里克,在他面前,自己同样是个可随意咒骂抽打的垃圾贱女,并没优越到哪去。

因为她想争取的这一点点主动权,她的罪过需要被要求更多地偿还。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则“湖南引诱少女卖淫”的新闻,里面的几名主犯王秀、杨洁等也都还是缺乏判断能力的少女,

王秀刚满十七岁,杨洁是十六岁,同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她们找来未成年少女,强迫威胁其卖淫。

事情之所以被曝光,也是因为其中一个不愿卖淫的十四岁女孩被打后向父母讲出实情的缘故。

她是小女孩,只想得到特别专属的爱 露比是安贝尔的妹妹,是三个女孩中最小的一个,案件发生时她才十三岁,个性单纯依赖,很容易相信别人,对很多事都还没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只是跟着别人要求的来做。

在烧烤店的团伙里,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男友,她叫他比利,全名是什么就不知道。

那是一个快四十岁有孩子的已婚男人,可在露比眼里,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就是爱情,而不是别人所说的带有私心的蹂躏。

她甚至可以为一件自己明显被人利用了的事开心,一次比利给她拍了裸舞的视频,并把它发到网上,但露比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还高兴自己在巴基斯坦就出名了。

甚至在侵害停止了的四年后,露比还是不认为这些人是坏人,他们深深伤害了自己,而是仍把他们当做是朋友,在路上遇到都会向他们招手问候。

露比当时尚不成熟的心智让她很难将诱骗自己卖淫的人当做坏人,幼稚懵懂的她会认为他们都是对自己很好的朋友。

她不能说他们坏,但她却能记得当时混乱的场景:他们把你当皮球一样传来传去。

他们会在公寓里,围一个大圆圈,然后把白人女孩放在中间,然后你要跟着其中的一个走,然后你回来,传给下一个。

为恢复正常的生活,露比做了人流,她不知道别人有罪,她只知道自己有,因为是她,杀了一条还未成形的生命。

毋庸置疑,这些女孩的遭遇都不能说是她们的错,但是在现实中,她们却没能得到理解,不管是家里的父母,还是专门维护人民利益的警察及政府部门,都认为“一巴掌拍不响”,她们会遭遇这些跟她们本身的品质素养脱不了干系。

霍莉在遭到强奸时,不是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告诉警察与家人,但是之前就对她的行为有所失望的父亲最先想到的并不是怜惜心痛女儿受到的屈辱,而是疑惑难过为什么女儿明明知道会被强奸,第二次还是上了男人的车。

他们能想到的结果是霍莉也许真的变坏了。

从此他们看到霍莉,就跟看到耻辱、瘟疫一样,为了不让她影响弟弟妹妹,就跟她划清界限,宁愿舍弃她这个没救的女儿。

而听过霍莉陈述的警察们也是,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霍莉为什么要每个晚上都出去鬼混,还有她有过的几次性行为是怎么回事。

他们认定霍莉本身就是一个不正经的女孩,不相信那就是强奸。

政府机构给出的不作为的理由,也统统都指向这些女孩自身存在的问题。

他们说他们曾出面将女孩们带离烧烤店,但那些女孩都不愿走,她们就要留在店里。

但就像其中最关注女孩们权益的一位生理健康工作者莎拉所说,受害女孩大多都才十三四岁,面对三十到五十岁男人凶恶狡猾的诱骗欺压,她们又能对自己的处境想清楚多少,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又能调整到多少。

她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

霍莉的父亲奇怪女儿为什么第二次还会将自己送到恶魔手里,但对才十五岁的霍莉来说,那一刻的决定在她脑海里留下的记忆可能都是空白的,听到那人的命令,她知道会有危险,她也茫然恐惧,但就是稀里糊涂地去了。

最后我想说,永远不要追问遭遇性侵的孩子他们为什么会将自己送出,他们会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们还小,还看不懂世俗的险恶。

如果你有一丝能救助这些在歧途上迷了路的孩子的机会,请伸手,请相信,她们很想上岸。

十七号电影,用精神杂粮喂饱你!

人生苦短,何不进来聊场电影,部部耐人寻味。

《三个女孩》短评

除了女孩们的父母,整个案件就没几个好人。第一个发现女孩们被侵犯且一直致力于收集证据的sarah最后的结果是被裁员;第二个站出来帮助女孩们的女警最后却不得不辞职。警察和社区完全不作为,无视女孩们的控诉,无视证据,所有人玩忽职守却没有一个人受到处罚,没有一个人感到抱歉,真替你们羞愧。

7分钟前
  • 格子
  • 推荐

正義被政治綁架

9分钟前
  • Wingsu
  • 力荐

最后,一直伸张正义的女社工后来居然被开除!?在整个案件中玩忽职守的警察没有一个被惩罚?!就算案子打赢了,又有什么用!?!?

10分钟前
  • 艾茉茉
  • 力荐

其实拍得一般……

12分钟前
  • ▚▛▙▜▞▟
  • 较差

重刷了决定改分。所有人都应该看看,这就是现实,欧美这种小型社区城市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青少年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和家里的关系也不大好,父母因为油盐酱醋每天压力极大,家里三四个孩子是常态,养不起却为了政府补助继续生。片名三个女孩,实则是47个受害者,Maxine真是一个好演员,她说的对,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女孩都是自找的活该,但在她眼里这都是13 4岁误入歧途被人利用和摧残的受害者。在花样年华她们被困在小城镇里,设施交通都不发达,连个赛百味都没有,每天跟这些外来的老男人混,吃人家嘴软,小孩子懂什么?她们拿了别人东西,别人威逼利诱要她们肉偿,敢拒绝吗?片子很黑暗很压抑,但是必须看,必须了解,因为不知道背后还有多少类似的社会问题在发生,而且警察司法机关社工不作为,政治正确风气大起,她们的活路在哪里?

16分钟前
  • 愛摳少發脾氣
  • 推荐

所以UK还是亲印度人。

20分钟前
  • zhouxiaolaohu
  • 推荐

好昂贵的薯条汉堡,好廉价的司法系统…

22分钟前
  • Cyrus
  • 较差

还凑活吧 主要能听懂60%,感到有点高兴

25分钟前
  • TAOTAO
  • 还行

看不下去 小女孩叛逆得我也想打

28分钟前
  • Julia
  • 还行

种族的关系和探讨并不充足,除此以外算是很好的一部了,未成年女孩和家人和社会的关系,uk的council housing community真的很糟糕

30分钟前
  • 海底的毛衣
  • 还行

对电视剧来说,编剧功底还是太差了一点

32分钟前
  • MOMO
  • 还行

镜头语言太烂了,时间跨度之大,跳切完全让人对时间产生模糊感。好故事全被这种剪辑和拍摄手法搞砸了。

37分钟前
  • 较怂
  • 还行

中日韩此类影视剧和 BBC 精品三集片差的还是有点儿远

41分钟前
  • 🥥
  • 力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4分钟前
  • 芬姐
  • 还行

“因为你家境不好行为放荡,又不反抗还过得不错,所以你不是完美受害者,你活该你咎由自取你就是妓女!” 结尾正义虽然被伸张了但好人却离职了真难过……

45分钟前
  • 又又
  • 力荐

7/10悲伤但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或许这就是她们的命运。

50分钟前
  • 索博斯基
  • 还行

Why trouble in shooting this, 3-episodes long even? It&amp;#39;s their free will choice - living as a cunt.

55分钟前
  • afra
  • 很差

for gods sake. 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吧。看得气哭了好几次,诶。

57分钟前
  • Feem
  • 力荐

看过

60分钟前
  • 🍏
  • 力荐

沉重,这要是在中国得怎样~~

1小时前
  • 插头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