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了好长好长时间才看完的动漫,突然发现自己竟是先看了第二部然后才看第一部的,怪不得感觉之前看的无聊,原来是因为前因不知啊。
很新颖的题材,很深度的动漫。
看的时候,就在想现在的自己,和高中生一样,现在的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更谈不上该如何干了。
每天都胡思乱想,却又想不出名堂来。
是否也是因为陷入了那种从来不去思考理所当然的事导致的?
或许是,但也不知道哪件才算是理所当然的事;或许不是,只是把一些问题想复杂而已。
在没有找到问题出在哪里之前,只能这样继续活着,继续过着
日本版平行世界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容忍度高/下飯劇/適合多元普通孩子們共同成長的陪伴教育劇/結合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看效果更好發現我還真是生性“殘忍”,別說自己養的豬,極端情況下,估計就是死人肉我也會照吃不誤吧。
讓我回想起,佛教課老師講的殺牛的故事,初中生物課解剖青蛙的經歷,還有大學時邊看電影《活著》邊吃零食,被老師開玩笑說:這你都吃得下去?
我卻笑道:更要吃了。
並非像男主的同學,因早已習慣而沒思考過,恰恰相反,我10歲左右就思考過後,決定矛盾地一如既往地活著。
因為這種問題在道德上無法得出答案,在客觀環境上卻早已給出答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說到底,會糾結這種問題,還不是因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對和自己更相似的哺乳動物等會更容易共情,而對不那麼相似的其它生物就經常視而不見了。
豬肉製品零食(肉脯/肉鬆等)包裝上,常能見到可愛的二次元小萌豬。
如果自動帶入人類,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其他高等智能(外星人/AI等),消費著印有可愛二次元小萌人包裝的人肉叉燒包等,人類企圖反抗harvest但終因各種原因大多接受現實,恰如改編《黑客帝國》為無希望結局。
連《我是傳奇》的次結局都難以接受的人們,怎麼可能接受這種設定。
5. S一臉bs說,巨大農機而已,這算啥,還沒盾構機大。
以前進口一台盾構機都是上億美刀的,打破歐洲日本技術壟斷後,國產只要幾千萬軟妹幣了,直徑可達5層樓那麼高,挖個十來公里就報廢了,且國產那個公司還是他們的客戶。
我:…只要(加粗)幾千萬?
挖10km就報廢?
……只要(加粗)……你們這些工程人還真是出口驚人啊((유∀유|||))
最喜欢这部番了,日本高中生除了拯救地球和白学现场,他们还是有正事干的!
牛姨的农高经历给这部番赋予了灵魂,努力的干农活。
很喜欢这部番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感恩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心怀尊重的吃掉他们吧!
八轩怀着怨念的心到了虾夷农高,到一步一步的融入农高,其他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好像只是梦想路上的失败者而已。
可是走上另一条路之后,新的世界里原来还有这么精彩的世界,像是农场牧歌一样美丽好的世界。
从来没有一部作品既梦想和现实融合得那么美好!
猪肉饭,你要好好长大!
变成好吃的香肠哦!
真正的治愈番。
作者真的很厉害,应该是真正在农村干过几年才能写出这样贴近生活的剧情吧。
这部番对农村生活没有贬低也没有美化。
很客观,人物的感情也很细腻,和小森林不一样。
虽然我也很喜欢小森林,但是小森林一看就不是真实农村生活啦。
看完小森林是想去日本乡村退休养老,天天没事就是吃有机无农药新鲜美味农产品。
看完这部番让人充满斗志(?
)想去中部农场圈几十亩地,买几台大拖机,养几圈动物,撸起袖子大干它一场!
发家致富!!!
有一个可能会有点争议的想法,还是写出来吧,毕竟当下的我就是这么想的,要对自己诚实。
男主养猪肉盖饭的那段让我忍不住想到狗肉问题。
其实饲养什么久了都会有感情,毕竟万物有灵。
所以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些动物只能作为口粮,而另一些动物却是伴侣宠物呢?
也不是没有人养猪鸭鸡当宠物。
能不能成为伴侣宠物,取决于饲养的人数吗?
如果说一个人就喜欢吃狗肉,他养狗就是为了吃,自己养狗自己吃。
这样的人是坏人吗?
为什么在动保人的眼里吃狗肉就是道德沦丧呢?
当然,虐待动物很可恶。
不管是虐待家禽还是宠物。
哪怕它注定成为食物,也不代表可以虐待。
没有必要的残忍就是反社会人格。
很喜欢这部番的另一个理由就是这部番没有说教意味。
他并没有宣扬人和自然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相处,农民经营自己农场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
有的更温情有的更在乎经济利益而非考虑动物福祉。
这部番无意批判或在几种方法中分出个高低胜负。
他只是客观呈现。
男主有时候那种不要管那么多,蒙头干就是了的态度也让我很受启发。
很多一时半会儿无法理解的事情,光靠想是不可能想通的。
哪怕过程中间会有害怕和彷徨,只有行动了,才能明白一点点。
尝试不同的事物,人生就会变得丰富。
(但我目前依然是简约派嘎嘎嘎)
牛姨的这部作品,可谓纠正了人们对农民的偏见。
豆瓣红人姜有鱼曾在广播中说:“拍不好艺术照的人,就滚回去种田吧!
”无论在三次元“现实”,还是二次元影视,或者2.5次元的网络,向来少不了有人对农民持这样的先天印象:落后、肮脏、粗鲁、浅薄、愚昧、知识匮乏、没有艺术细胞、没有信仰和理想、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野蛮……于是在网络吵架、影视小说中,要鄙视一个人没水平时,“农民”就成了最频繁出现的辱骂字眼之一,其频率堪比“婊子”。
当然这些人往往还不承认他们对农民是打从内心鄙视的,但是,最严重的歧视往往是“不自觉”的。
事实上,一个知识不够丰富的人无法成为农民。
插秧的必须比坐在电脑前的你更熟悉天气的规律、土壤的地质、阳光的照射、肥料的种类、利用各种渠道对水资源及时补给、以及还要时时对野生动物的多加预防……缺少了以上任何一种知识,等待你的就只会有颗粒无收的结局。
畜牧的必须懂得很多医学知识、必须明白蓄养动物的各种复杂原理、必须了解动物的身体结构、必须有堪比医生忍耐血腥的心理素质、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起早贪黑……他们是保证作为食客的你生命安全的第一道关卡,否则一不留神你就得喝着一堆瘟疫全家躺进医院里呻吟去。
可见农民并非“没有知识”,只是没有你这样用来矫情的知识。
他们的知识范围和你并不在同一个次元里,却不见得比坐在电脑前嚼着各种农业产品的你更“浅薄”。
牛姨并没有把《银之匙》写成先进的城里人改造落后乡村的故事,也没有写成主角在神圣之地得到升华之类。
八轩和乡村人一直是平等、但不同次元的存在,他们的区别是足球与围棋,而不是先进与落后。
所以我们能在剧中看到八轩的成长,也能看到城里人和乡里人不同价值观的碰撞。
牛姨的视野很广阔,对各种看似立场不同的人都予以平静的描述,而这绝不是建立在所谓的“中立”之上,只是没有强迫站队,并强调正确的答案并不只有一种。
御影秋善待自家养的牛,但她也会尊重现实主义的多摩子(她会毫不犹豫地处理掉所有出小毛病的牛,以减少开支和传染病),通常影视作品或者嘲笑前者天真、或者讽刺后者冷酷,但牛姨只是呈现了两种处理自己财产的方式,对待经济动物态度的不同,从来没有成为小秋和多摩子的友情障碍。
对经济动物投入感情是不理智的行为,八轩给必定待宰的小猪取名字为自己日后的痛苦埋下伏笔,但负责做培根的学长却没有强行“纠正”八轩的“错误”观念,相反他告诉八轩这是人之常情,你可以为此烦恼。
从心理上一步步开导他,而不是一下子强迫八轩接受完全相反的立场。
这一特点贯穿了《银之匙》前两季的创作风格。
八轩和校长说到自己来农业学校并不是因为热爱这个科目,而是想离开一直给自己施加压力的父母,所以选择了这个他原本不感兴趣、但远离父母的学校,然而校长并没有责怪八轩逃避现实之类,而是说了一段话让我很有感触的话:你对“逃跑”是持否定看法的吧?
不过人为了好好活着,逃跑也是一种可以的选择。
好吧,你对自己“逃跑”有罪恶感,那么在之后遇到的那些帮助你的人呢?
你对遇到他们感到后悔了吗?
《银之匙》很多时候谈的是责任,而不是强行说教和嘴炮。
而其中强调得更多的是现实(财力)与责任,领养小狗没关系,老师没有阻止,同学也都支持,但高昂的养狗费用、以及定期的疫检(你不能让小狗的传染病传给其他动物和人类),你得自觉承担下来。
你不能像很多影视主角那样,用“道德”就掩盖掉这些现实问题,仿佛没有给别人添麻烦过。
而八轩对这些责任问题都没有回避掉。
责任感与梦想常有冲突,但坚持梦想还是对现实妥协都是正常的选择。
一郎喜欢棒球,梦想是能够进军甲子园,但家里破产,他必须面对这个严酷的现实。
小秋则为了马术梦想,放弃了继承家业,但她会对自己的爱好负责。
两人的选择看似相反,却都是遵从自己的个人意愿,并且都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逃避不代表懦弱,逞强也不等于坚强。
答案不是唯一的,大概只有选择最适当自己的那个,才是最无悔的吧。
很佩服日本编导们一贯正视社会矛盾的责任感。
从《入殓师》、《编舟记》到《银之匙》,这些主人公所从事的职业,是做着最令人尊敬的工作,却受到最多的鄙视(或者漠视),但日本的编导和作者们,一次次地利用影视和小说努力消除社会对这些职业的偏见。
而这些作品难得的地方,就在于努力去展现这些职业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地批判观众有眼无珠,这种试图沟通、而并非以道德绑架强迫站队的表述,才是最好的辩护方式。
牛姨赛高!!!
高中的时候在看,感觉好励志的一部漫。
那个时候记得一条弹幕这么说,日本的动画涉及的范围太广了,连这种农业高中的题材都可以变成一部。
不管是美食也好还是排球,游泳,音乐演奏,以前追网王的时候就是了,因为看了网王就超想学网球的,后来拿了球拍和球在楼下的网球场练发球,然后还想象着什么迹部的破灭的圆舞曲什么的来发球😂银之匙的话看了应该就是啊!
那种各行各业都有一片天都可以超棒的感觉吧。
然后就是良平平233也是我看的一大原因啦,写长评就是就是会讲偏掉,身边的舍友同学没有什么动漫同好,所以就来豆瓣说说哈哈哈
整体看下来,比较有喜欢的一些台词和想法:第一集:八轩一边说着鸡蛋是从肛门出来的,一边大口大口吃着鸡蛋酱油拌饭,说是人间美味真的笑死了。
第二集:与自己不同的种族,价值观,生长环境,正因为和这样的未知事物相遇,我们才会有所得。
是这些家畜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所见不到的此番景色,所以我们人类才会感谢它们,日夜照顾它们。
第三集:怀揣梦想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有决心和现实对抗。
第四集:不管吃不吃亏,大家总乐意聚在心肠好的人周围。
会感到迷茫,那是因为你还在寻找出口,不经过亲自体验,寻找到出口的话,就无法让自己变得真正有血有肉。
一心想着必须要成为什么,但完全忘了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第八集:八轩的哥哥,考入了东京大学,后来退学,学了做拉面,他给他爸的回复是,帮你挣面子的事我已经做到了,接下来要做我自己喜欢的事了。
笨蛋会为了那些没用的东西花钱,聪明人会为了自己的成长而花钱,一个人的价值就提现在花钱的方式上。
不要因为区区的一次失败,就自暴自弃哦。
正是因为有价值观不同的异类混入,群体才能进化。
第十一集:骑适合自己的马是很轻松,但配合马的个性去骑乘也很有趣。
(和工作一样)没找到目标,有种明明溺水了却死不了,还在随波逐流的感觉。
不要因为逃避而自卑,把它转化为正能量,你的逃避才会有意义。
八轩看完朋友的棒球比赛,情绪高涨,和其他朋友们一起跑回宿舍,对于八轩来说,跑步既因为受到了朋友逐梦的感染,也因为想利用去消磨自己的迷茫感。
总之,有笑点,有温馨,有迷茫,有思考。
受到最大的启发是,好好地享用食物,是对生命的尊重。
我很不开心,不开心的理由是,从漫画一开始没看几话就握拳信心满满坐等TV化的我,等了这么久之后,居然只有11话。
而我印象中,豆瓣最开始更新信息的时候明明写的就是26话你让我等翘首企盼的牛粪情何以堪。
你可理解当我看到第11话正来劲的时候,高喊“哦哦哦!
秋之卷了啊!
终于要到秋之卷了啊!
可是照TV这么个压缩法秋之卷根本拍不了15话吗?
难道要拍冬之卷不可能啊!
到底要怎么办呢?
”的时候忽然发现他完结了的时候的心情?
就好像你苦恋多年的女孩终于答应跟你坦诚相见,你们牵了手逛了街数过星星打过啵,最后终于走向了终极之所在,你满心欢喜的用要是捅开房门欢天喜地的去洗澡出来后却发现女孩不见了。
对!
是,不!
见!
了!
啊!
还要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吗?
啊!
还有吗?!
把资料写清楚啊!
一开始就有了心理预期总比忽然接到临时通知今天打烊了客观你等到哪年再说吧的要好啊!
自说自话的的走掉了的话,就算嫌自己字丑不愿意留条发个短信微信QQ微博私信也可以啊!
你们把别人的期望当成什么了啊!
对不起,上面那个人不是我,感谢你们陪我度过这个无聊的夏天,虽然我没有每周都在追。
开播伊始,我在短评里丧心病狂的说过,看这个动画不要说暂停起立,就连放屁打嗝都是不允许的,这当然不是故意的渲染,而是确实如此。
我是说,我真的在看到一半的时候忍不住放了个屁(啊啊!
真是对不起啊我在自己家里放屁了啊!
还是个响屁!
)忽然就觉得故事不对味儿了。
嗯,当然不是与嗅觉有关的那个味道……当你遇到一部你喜爱的作品时,你会不自觉的进入了对方的节奏,而这种节奏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
所以哪怕外在的一点细微的干扰,都会扰乱了你观看时的节奏并且影响到你的心情,抱歉我情感细腻了。
我真的不是处女座。
为了更形象我其实还可以用”苦恋的姑娘“来打一个比方,但那太过多余。
我想说的不是那个不存在的姑娘,而是确实存在的农高子弟们。
第一集观感当然是五星的,虽然明明已经觉得剧情发展的太快,太赶,太平。
但对这个从一开始就期待,等了两年有余的TV化,看着每个人物都在鲜活的动着说着(虽然有些声优和自己想象有出入,但是这种东西,每次都是有出入的……)并且,在面对这个真的是多年未见的踏实稳健,认真低调(事实上这也一直牛婶作品一脉相承的气质)的动画。
自己真的是有了久违的满足感,哪怕这种满足感无法满足自己的胃,但是,对于常年吃不饱的我来说,这已经很好了。
但接下来的问题却变得不能不注意到了。
那就是TV版对漫画进行大刀阔斧的消减,以至于只保持了故事的主干,不少细节性的描述和对白统统消失不见了。
(从最终结果来看,肯定是因为11话的制作长度——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考量,这个集数反正我是相当不满——讲完夏之卷,瘦身在所难免。
18、9话或许是个更合理的集数。
)所以当最初激动的心情渐渐趋于冷静,故事本身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浮现并且醒目起来。
TV版也像是一出单纯为了TV化而TV化的宣传之作。
故事也越发的像是一篇呆板的流水账。
其实症结所在无非就是一个,缩水。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就必须先说明,银之匙是个什么样的作品,或者说,作者荒川弘,是个怎样的作者。
以农高为中心舞台的银之匙是一部少年漫吗?
无论是自银之匙到之前作品,还是从创作者荒川弘来看。
单纯的用少年漫/少年漫画家来形容他是不准确的。
与其说是这些作品不见了少年漫里一些标准的桥段和固定模式,倒不如说这个北海道出身的农民根本就没有意识要画出一个少年漫来。
不管是曾经的《钢炼》还是现在的《银之匙》。
我更愿意按类型把他归类为剧情漫。
在荒川弘的世界里,永远不缺乏要讲述的故事,而不再是仅以某种目的进行的花样繁多战斗。
至于面向的群体,也远比少年漫字面上理解的要广泛。
这当然不是荒川的刻意为之,而是她的创作本能。
但她又从不缺少年漫激荡人心的热血内容。
但这又不是是靠某些炫目的招式或热血台词来简单完成的。
而是通过充分的情节铺设,循序渐进的展开,自然而然的带来的结果。
所以我更愿意称呼他为青少年漫,有点饶舌,却能表述的更充分。
荒川红牛老师拥有一项很多漫画人不曾拥有的才能,那就是对叙事的隐忍。
没有无节制的冒进。
而是平缓的叙事。
波澜不惊的渐进,但我们都明白,涨潮的迅猛和巨浪的威力。
这被无数大师封为自己创作标准的铁律,同样出现在了荒川的身上,红牛老师还远没有到可以成为大师的境界,但她是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随着红牛婶叙事能力越发娴熟。
假以时日,计算没有成为大师,她也会是一个出色大众心灵的加油站。
饮红牛,没道理不强劲。
在《银之匙》里,荒川也是如此,故事常常是在一个非常平缓的节奏走慢慢前进,情绪也是在这样波澜不惊的叙事中缓慢堆积,然后带着读者们一路爬坡。
荒川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已经不设悬念在最开始告诉了你顶点在哪。
但你却不知道,登顶后的你,看到的会是什么样的景色。
除此之外。
还在于荒川第一次把我们领进了这座与我们休戚相关但我们并不了解的“农耕森林”。
这个以农高为中心舞台的漫画,让我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看到了一个“农业日本”。
无论是大虾夷,还是在他背后无数的农户和息息相关的产业。
书里都尽其所能的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入门普及。
丰富细致的细节展示,和荒川天然的农民优势,使得整个漫画具体起来。
让我相信这一切都会是“现实发生”的一样。
(身临其境的强烈实感也是荒川一贯的优点。
)而放弃了夸张的表现,荒川一样用她生动的笔法把这些教科书一般的内容讲的不那么枯燥。
所以当我们在看这些而TV版恰恰割舍了这两天,把春夏两卷的内容强行的塞进11话的空间里。
在必须保证讲述完整的情况下。
动画自然而然变成了小学生的每周笔记。
从人物到故事,都没有了充分的发挥,而是敷衍的概述。
乏味枯燥也在情理之中。
直到最近,实在无聊的我,再把他捡起来,一口气看到第10话后,才忽然明白,动画就是动画。
当漫画决定TV化的时候,动画就不再是属于牛婶。
两者虽然看似亲密相连,但从根本上讲,已经是两个单独的个体了。
或者说,我们必须把动画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进行评价。
在最后几话的时间里,我过的很愉快。
所以这就够了。
漫画最初诞生的目的是什么呢?
记得一个在日本的漫画编辑说过,日本漫画,最初就是为了让那些劳累的人们心情放松的一种消遣产品。
我们不介意他变得更加多元,但也不应该忘记他最初的目的。
所以,感谢你们,在夏天的收尾,让我度过的那段轻松惬意的时间。
所以,一定要再见啊!
农高的各位,我们的高中一年,还没有过去!
PS:写完的时候发现第二季11话已经确定,喜忧参半。
PS2:真人版消息已放出。
忧大于喜。
会变成樱兰男公关真人版的即视感。
不应该是更加青年向一点吗?
理想的例子是浪客剑心大河版不是吗?
一边看一边和八轩产生同样的思考 人和家畜的关系 一边带着一些诡异的内疚感一边吃着猪肉又感觉诡异的满足感 想到一些素食主义者 是否也是因为不能接受这样的关系而放弃吃肉呢 但动物界本就弱肉强食 人也是地球生物食物链的一环 这样想的话 似乎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人和家畜 人和宠物 人和野生动物的共存关系究竟公平么 为什么家畜和宠物同样被人饲养 却有不同的命运和地位呢 就像爷爷说的那样 是因为一开始被人赋予的希望就不同么 那以人的角度来决定哪些动物为家畜 哪些的动物为宠物 是不是也是对它们的不公平么最近半年时间家里收养了一只流浪猫 一开始是因为每天在楼下给她喂吃的 后来熟悉之后就用罐头诱惑到家里来了 不过因为是野惯的猫 在家呆久了就会想出去玩 一开始是一只放养她的 她出去玩几天 想家了或者饿肚子了会自己回这边来 不过最近夏天来了 给家里带来了跳蚤 真的也是恼火了很长时间 也在思考之后是否要让她再出去放养 如果关在家里 会觉得说 我是否有权利来抉择她的自由呢 她本来就是一只自由自在的小猫啊 可如果放养的话 下次再带回来跳蚤又是一场灾难 如果就此让她在外 不再管她的话 想到她如果饿肚子 或者万一下雨什么的就很心疼 凡事种种 不知道怎么决定才好就像家畜一样 我亦不知道人是否有这样的权利去决定家畜的命运呢 思考真的是种很麻烦的事 带着这样的疑惑准备去补第二部喽
银之匙是讲一个迷茫的小孩在一个农业高中不断成长,并帮助他人成长的故事。
大片农田,学校里啥都能做,完全自足。
照顾鸡鸭牛马,种植蔬菜,学做各种菜肴,挤奶养马...... 看着好想也去生活啊!
但生活的真相不是田园牧歌,是辛苦到头依然欠债,家庭农场运营艰难...... 但还是要抱有希望,努力奋斗!
这就是日本人的特点吧,或者是日漫的内核:严谨认真,吃苦耐劳,面对艰难依旧执拗,时不时热血一下。
动漫出了2季,后面的好像不打算出了一样,不过漫画已经完结,网上找了追完,真是太喜欢了。
大爱!!!
節奏好快 但是能動畫就好開心了 看漫畫太累
其实也还好吧。。。对我来说略煽情。。。看的时候好想吃肉。。。ED美
有肉的男人受男人欢迎!
平淡不失有趣,轻松不失感动,角色无论是量变还是质变的成长都非常明显,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将人物内心错位与外部事件认知错位不断归于平衡的“呼吸感”。最为代表的就是男主处理“猪肉盖饭”的部分,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养大的情感与注定的宰杀所产生的错位和代入感都十分强烈,但这一切都随着男主的迈进逐渐缓解,而大家对于牲畜态度的铺垫以及对动物肢解的铺垫则赋予了男主举动的合理性,最后在哀而不伤的氛围中达成绝妙的平衡。仅此就不得不佩服作者对故事的成熟把控能力
虽然感觉比起漫画来,动画的节奏快了不少,但仍是满满的五分。
每集都非常轻松地不知不觉就看完。很温馨,而且有《白熊咖啡厅》的科普气息和超物种伦理观:宠爱、伤感、泰然、喜悦地吃。
咋说呢,一开始觉得有这功夫浪费时间不如去二周目漫画了,结果还是花了一天时间看了出来,确实是感受不到那份搞笑和感动,所以还是没忍住打了三星,跳了op
3.5星,27382+难免有点矫揉造作,但是是真的治愈和轻松。
农业题材过了那个新鲜劲,就变得只剩日系励志片爱说教乱煽情的通病
这种类型我还是喜欢漫画
get不到,aka牛姨也真的挺爱说教的
与萌菌物语一样趣味性十足的农学题材
最触动我的大概是男主见识到了猪变成培根的过程也还是因为“好吃”没有放弃肉食,而是亲自把它做成培根自己吃下去吧
“也太对不起你的体重了吧!!!!”
我竟然看不进去种田文(bushi)
上农高 毁三观233 ED好评
想了想 有些观点 还是无法认同
明明是从肛门出来的。。。。明明是从肛门出来的!!!居然能出来这么没味的。。。鸡真是太厉害了!!
垃圾
一直徘徊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还是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