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套了个好名字,周日带孩子去看,为了让孩子再重温一下冬奥盛景,结果呢!
哎。
我在影院里睡着了两轮。
这样的片也配叫电影?!
光头强这样的题材整整影响了两代人的审美观,又丑又土又无聊又无趣!
兴幸我们80后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虽不是国产。
孩子们看得还是嗨的,毕竟才七岁,也不懂什么故事逻辑。
这种片不是有冬奥两字,真是一毛不值!!
对,因为对这次“国漫角色大集结”异常的感兴趣,所以我就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但看完之后,我是深深地感觉到这片子不值得我买票去看..............到时候在电视上白嫖或许是个更好的主意。
接下来我就分篇章来评价一下这部电影。
本片的开篇实际上是罗小黑战记,对,第一个篇章是罗小黑战记,但是片方没有发布过相关的信息,估计是想把这一段当成惊喜啥的。
不过这一小篇章也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与其说讲了个故事倒不如说是个非常单纯的开场动画,很短,作画上也没什么很值得一提的地方,甚至连冰墩墩,雪容融都没有,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与后面熊出没部分的衔接挺不错的。
接下来就是影片的第一个正式篇章,熊出没。
这一次方特选择了熊熊乐园中主角们的幼儿形象来迎合这次的东奥主题。
在故事上其实没什么新鲜的(倒不如说这部电影里也没什么很新颖的故事),就是光头强在受到小雪姐姐的鼓励后,想在她走之前为她送上自己种的玫瑰花,并在路途上与伙伴们克服困难并战胜自己内心恐惧的故事。
其实整个篇章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个非常非常标准的子供向剧本,不过好在这个篇章里冰墩墩,雪容融这俩吉祥物的戏份不少,一些冰上运动的桥段插入的也不错,视觉效果也可以。
以及最后玫瑰花送到小雪姐姐手上的方式我觉得挺浪漫的。
除此之外就是相当中规中矩的作品,没什么好夸的,也没什么好骂的。
第二个篇章是非人哉,这一段给我的惊喜不小,倒不是说剧情有多好,主要还是整个短篇的作画确实比网络TV精细了不少,看起来很舒服。
故事上就是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狐妖九月在遭遇生活的挫折时意外遇到了冰墩墩,在与它相处的过程中意外被认为是诱拐犯,因此九月为了洗清罪名而发生的搞笑故事。
在喜剧元素上这个篇章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看的时候大家都在笑,整个剧本也很完整,冰墩墩为何要接近九月也有明确的解释。
除去最后那个接力的原因实在是迷(为什么他们会觉得接力送冰墩墩会更快,尤其是他们一开始还都在起点呆着的情况下)。
但是总体来看还是相当有诚意的作品,还是挺好看的。
而这第三个篇章,虎妞就是让我觉得买票不值的重要原因。
先说说这片子好的地方,故事的背景大体在2000年初期,故事中铁皮青蛙,设计古着的机器人对年龄大一点的观众来说很亲切,定格动画的形式也算是能带来与前面两部作品截然不同的体验。
冒险部分也算有点童趣。
故事讲述的就是虎妞在现实中因为滑冰是遭遇挫折,因而想放弃滑冰,最后在经历一场奇妙冒险后重新爱上滑冰的故事。
然后,就没了。
剩下的全是槽点。
首先本身这个片子也不是什么国漫IP,据我所知这部电影就是虎妞的首秀,估计也是最后一次登场。
IP上就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其次这个片子的制作非常敷衍,大部分人物说话连嘴都不带动的,大哥,你可是上院线的电影短片啊,2012年的TV定格动画《饼干警长》都能做到人物说话嘴一定会动,你一个隔了10年的电影短片咋还做不到?
还越做越倒抽是吧。
别跟我说什么木偶动画难做,2D动画还要人家一帧一帧的画出来上色呢,3D动画的人物表情也要动画师一点点的K,无论哪种动画做出来都不容易,但其他人都拿出了电影级动画作品应有的制作水平,就你虎妞这个制作水平连10年前的商业TV动画都不如,什么垃圾。
在剧情上,主角成长做经历的冒险是在梦里发生的,让主角的成长不是那么的有说服力,而且这一段里冰墩墩雪容融的戏份基本为0。
在我看来这一篇章就是看点为0的敷衍屑片。
最后一个篇章就是这几年狂炒冷饭的上美厂的作品。
不过实际质量依然不好。
虽说上美厂因为人才流失,老艺术家无法适应现代化动画的工业流程,上美本身也没法在制作丝完全需要考虑成本的作品等因素,导致他们没法再作出上美巅峰时期的那些艺术电影。
但即便如此,这个短篇的质量也不大行。
这一篇章的故事就是天宫也举行一个天宫东奥会,因为安逸生活而变胖的齐天大圣在寻找代表花果山参赛的种子选手的过程中,遇到了大耳朵图图,并与这个崇拜自己的小孩一起发生的故事。
大耳朵图图如今也算是很多人的童年了。
热爱孙悟空的图图真的遇见了齐天大圣本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但是由于编剧实力8行,整个故事里图图与大圣并没有碰撞出什么有趣的火花,使得整个故事看起来挺让人失望的。
最后神器的那三句神神叨叨的使用说明除了第一句外剩下俩到影片结尾都没解释清楚是什么意思,使得剧本完成度上也不高。
在制作层面,虽然比虎妞那个敷衍了事的垃圾强了不少,带跟非人哉一比劣势尽显。
使得这个片子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各个美影厂角色的客串,还有一些小小的细节(孙悟空过不了东海龙宫安检)。
比虎妞强,但也没强到哪去。
最后一总结,除去单纯作为开场的罗小黑之外,非常扎实但中规中矩的熊出没,略有惊喜且诚意十足的非人哉,想法好但制作上糊弄且敷衍了事的虎妞以及同样想法不错但最后表现差强人意的孙悟空与胡图图。
整部电影只有一半的内容是可以看且算好看的,剩下的还有一个敷衍了事的贵物东西。
就算是为了看冰墩墩,雪容融,他们也就只有前两个篇章戏份多(虽说第二个篇章其实是冰墩墩主场,雪容融没啥戏份,不过大家来看电影应该都不是来看雪容融的对吧),第三个篇章没戏份,第四个篇章纯粹串场。
整体看下来这部《我们的冬奥》真心算不上好片子。
如果想看我建议等以后上架网络或者在电影频道播了之后,光看前两个篇章即可,看完非人哉部分,这电影好看的地方就全部结束了,后面两个部分并不值得花时间去观看。
正值冬奥期间,出于让孩子更深刻体会冬奥的意义,带着俩娃一起看了这部影片。
整部电影分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熊熊乐园,一贯的风格,立意也很清晰,重点在于勇敢,在于奉献和坚持。
第二部分是非人哉,幽默中带着现实,看到大士说的那几句话,一下子就泪目了(本人控制眼泪能力为0)。
多参透一些,可能情绪就能控制的好一些了。
第三部分是虎妞的故事。
像小时候看的阿凡提,风格是偶动画,在她哭哭啼啼的时候,直呼这不就是我家的臭小子吗?
感叹有一天,他会不会和虎妞一样长大,变得勇敢坚强?
第四部分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和大耳朵图图,比较杂乱的一部分,有点凑时间的感觉,本就不到90分钟的电影,最后这一部分有些虎头蛇尾了。
从队友的反馈看,应该是第一二部分还比较感兴趣,三四部分直接看手机了……从孩子的反应来看,还是可以的。
虽然从头到尾都有冰墩墩和雪容融,但是立意不够明显,最后,非人哉yyds!
带着情怀走进了电影院,去看了《我们的冬奥》在看之前我是看过豆瓣影评的,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这并不像网友说的那么幼稚,在宣传电影里算是比较成功的,创意点很足,不论是70.80.90.00后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童年的影子,将各个年代风靡的动画片主角进行很巧妙的融合黑猫警长,光头强,葫芦兄弟,孙悟空等等等,同时给我的感觉是,冰墩墩太太太太可爱了,冰墩墩粉一定要好好安利一波!!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冬奥电影,不成熟的地方也有,但是更多的是利大于弊,还是非常推荐的!!
看完电影,我的感想是:第三个故事的虎妞最棒!
因为其他人都是在别人的帮助下进步的,她是在自己内心的呼唤下进步的。
电影由四个故事组成。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男主光头强在滑雪高手小雪姐姐(原型是谷爱凌)引导和帮助下,克服了对滑雪的恐惧,学会了滑雪。
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女主九尾狐忙于工作,无暇享受生活。
她在冰墩墩的帮助下,忙里偷闲地享受了生活,并懂得了“劳逸结合”的道理。
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女主虎妞为救梦境中的熊猫玩具墩墩,克服了对滑冰的恐惧,长大后成了滑冰高手。
第四个故事讲述的是:胡图图在孙悟空的帮助下,拿到了雪云靴,并在孙悟空的指导下勤奋练习,成为了滑冰高手。
想遇到活着的冰墩墩,并得到他/她的帮助,可能性为零,因为冰墩墩是个吉祥物、虚构人物;想遇到孙悟空,并得到他的帮助,可能性为零,因为孙悟空是虚构人物;想遇到谷爱凌,并得到她的帮助,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而在梦境(即自己内心的呼唤)中进步,每个人都有机会。
因此,虎妞最厉害!
《我们的冬奥》属于打怀旧牌的大杂烩动画片。
由四个小故事组成,3D2D,木偶动画,平面动画,元素过于混乱,风格不统一。
尤其是硬插进《小虎妞》,蜂窝煤炉布老虎,沙燕风筝糖葫芦,明明京味儿民俗味儿很浓烈了,可还是感觉别扭。
可能问题就出在风格割裂不统一。
就像吃着吃着西瓜硬塞一口大蒜,不是一个味儿啊!
Ps看的出,伊利纯牛奶花了不少钱。
我是突然看到我这附近影院有排片,就趁着中午饭点去看的,属于完全没看过预告啥的,但之前刚看完喜羊羊,所以还是保有期待走进电影院。
开头罗小黑导入有七色鹿和雪孩子那味,不错不错,然后到光头强part,虽然我没看过光头强,但属于国民IP的光头强熊大熊二还是认识滴,幼年体光头强熊大熊二好嗲哦 冰墩墩和雪容融3d可爱 叫声也嗲 整个单元故事架构太老美动画了不是很喜欢,但3D做得不错 就是头发丝那里有失误 但看完整部片子回顾反而是这part把冬奥项目比较好融入了情节里,故事起承转合也比较完整,其他part有点太命题作文强行融入了 而且3d冰墩墩就是比2d可爱‧˚₊*̥(∗︎*⁰͈꒨⁰͈)‧˚₊*̥ 然后到非人哉part,实话说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失望,作画没得说,二维手绘还是很棒,小彩蛋插得也很可爱,但是剧情太差劲了,不能说是小学生流水账了,简直社畜流水账都不算,前面以为是要讲励志吧??
又转到友情,讲点社畜艰辛吧,又跳到网抑云,我以为得来点自我认同了,直接强行小学生鸡汤,不是正常的灌鸡汤法就是是糊弄,作画没问题,但是剧情太糊弄了,人设也是,你说这是冰墩墩吧,你随便画一个动画形象套进去都没问题,套个十二生肖都可以用,还有冰墩墩叫声太频繁了,就纯卖萌……冰壶那里我都算你有用脑想怎样插入了,后面接力运送那里就纯应付观众!!前面光头强那刚用了滚雪球哎……项目元素呢!!! 本来光头强那个剧情我就不太满意,想着非人哉能更好一点没想到更拉!但作画没问题哈!就事论事! 到木偶动画环节,转折有点生硬,但一看到是木偶动画,又打起点精神,前面还可以,后面越来越低幼,嗯,确定了,是给幼儿园宝宝们看的。
好吧,谁叫是定格类呢,题材加分,就是感觉这些年的木偶动画都没有进步有些失望。
最后part上美影情怀buff疯狂叠加,什么叫有版权呀什么叫ip呀!战术后仰!哈哈哈哈!最后还有天书奇谭的蛋生!!!剧情是大圣变胖了想派人参加冰雪大会,我还以为会是大圣自己参加努力变瘦呢!!没找到最后嗖的一个法术就变帅了!!!!好气啊!!!!气得多点了两个鸡腿堡!!!去冰雪大会就要找一件趁手的冰器!来了来了!传统迫害龙宫环节来了!龙宫part有哪吒还有雪孩子!!天石环节又上演一遍但是没想到得到宝物的是我们的胡图图!!没想到吧!sorry有版权就是为所欲为.jpg 虽然情节也是很低幼没错但谁叫情怀牌呀!但冬奥呢!!!咋全是滑雪和溜冰啊! 最后有灶王爷彩蛋 所以应该本来是打算年初四上的?
总的来说,我的评分是越来越低的,开头罗小黑那里本来想给9然后到光头强8 非人哉7 后面结束给个6合格分吧……哎 ……道阻且长呀……
冰墩墩,雪容融,这次北京冬奥会的完美收官,通过可爱的奥运吉祥物促进了各国人民的友谊,甚至出现了一墩难求的现象。
就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这次冬奥会是无与伦比的一次盛会,中国人民与世界健儿友好的相处17日,不同于以往的比赛现场,此次冬奥会以一种party的形式开展,甚至出现了蹦迪暖场的画面,各国健儿与志愿者们朝夕相处,离别难舍,折柳之情无法溢于言表,中国人民期盼与健儿们再次相遇。
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是非常典型的主题并置叙事,民间俗称“拼盘电影”。
通过冬奥与冬残奥运动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历险记,将四个短片与一个前置片进行结合,尽可能串起足够多的北方动画IP。
这些被串起的IP分别代表不同的奥运口号和中国北方城市,也尽可能涵盖不同语境下的中华文化。
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进行分解。
先说一些吐槽点。
①雪容融在整个动画里几乎神隐,甚至可以说毫无存在感。
将雪容融神隐最彻底的是《小虎妞》,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
相反冰墩墩则大放异彩,在四个短片里都起到了不同的角色功能:公路电影的游客、寻宝电影的宝贝、被关押的公主,和被款待的贵客。
②有网友会问,为什么有《熊出没》没有《喜羊羊》。
一个吐槽的说法是,他们正在参加篮球比赛。
实际上是因为喜羊羊是广东人(原创动力来自广东),不属于北方城市。
同样的,没有蓝猫、虹猫、星罗班都是因为它们不在北方城市。
有罗小黑,同样也是因为他是一只北京猫。
③《九月》里出现的哪吒和《借冰器》里出现的哪吒是同一人,但也是本片最大的bug。
我是没办法给自己的小侄子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哪吒。
这个奇幻程度,堪比预告视频里和哪吒一起跳舞的敖丙,你这身高差也不能搞双人花滑呀。
另外,《结冰器》里出现的哪吒是《哪吒闹海》里的哪吒,而不是《大闹天宫》里的哪吒。
④说到出场的是大耳朵图图而不是大头儿子。
因为图图是上美的IP,而大头儿子是东方动画的IP(所以图图住在上海呀)。
片尾最后出现的彩蛋是《天书奇谭》的蛋生,也是上美的IP。
《结冰器》里出现的孙悟空形象,不是《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而是《宝莲灯》里的孙悟空。
给北海龙王送外卖的是小邋遢。
虽然孙悟空旁边的白毛通臂老猿猴很像《美猴王》里的老猿猴,但肯定不是。
因为《美猴王》的IP在央视动画手上,不在上美手上。
⑤各动画制作方在本回答下都用了“首尾相连”这个词,除开我们都能看到出来的顺时针相接点外,其实第四个故事和第一个故事也确实是相接的。
如果仔细看第四个故事的最后,观众会发现冰墩墩和雪容融在滑向天庭的时候消失了。
因为它们(也包括其他非神话系的IP)进不了天庭,直接坠到了狗熊岭。
下面对每个作品进行一些别样的分析。
(一)失去的成年人对抗:《冰雪玫瑰》有谁还记得《熊出没》作为电视动画出现的时候,更多是建立在成年人的视角进行。
其主线剧情是狗熊岭里的熊大熊二与要毁坏树林的光头强斗智斗勇的故事。
当然故事的结局一般是以光头强丑态百出的滑稽场面,逗得小朋友哈哈大笑。
不过《熊出没》有一个其他少儿动画没有的特点,这是成年人之间的问题。
不管是保护森林,还是砍伐树木用以挣钱,都是非常迫切的成年人问题。
环保重要吗?
当然重要。
那么生存就不重要了吗?
当然也非常重要。
说起围绕砍伐树木的电影,在我读本科的时候,影视鉴赏课老师给我们放过《天狗》,这是后话。
而其他强调对立的动画里,大部分是成年人与少年之间的问题,而且更像是种族主义问题,而不是成年人问题。
是的,我说的就是19年前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这种种族对抗,在它的电影版里出现的更明显。
你说它像《猫和老鼠》,也对;但是更像《蓝精灵》。
不过《蓝精灵》的对抗性体现在身体大小上——其实也是种族对抗,成人(巫师)和矮人的对抗;《喜羊羊》的对抗性体现在食物链上。
最近几年比较火的《汪汪队立大功》也有一个代表成年人的韩丁那市长。
而在这部动画短片里,光头强和熊大熊二都变成了小孩子。
既然是小孩子,那就没有什么根本性的矛盾,叙事重点落到了小光头强克服自己恐高的心结上。
当然对应的奥运口号,就是更高。
准确的说,这几个故事的重点都是在解决主角的心结,并在解决心结的过程中顺便宣传吉祥物。
在结构安排上,设置了三个需要从高处向下滑的场景,分别是动画开头的滑雪、通往小镇的滑坡,和在山洞里扔玫瑰的平台。
三个场景将情绪的层次递进铺垫得较好,中间加了一个冰球比赛环节,让观众既担心比赛的胜负,又担心玫瑰会不会碎掉。
我认为其中最好的是结局设置。
大团圆结局不是不行,但比较容易落于俗套。
所以直到最后,小光头强也没能赶上和小雪姐姐告别,因为玫瑰变成了求生的道具,所以也没能把玫瑰送到小雪姐姐手边。
于是大家就略带遗憾地结束了这个动画。
这种遗憾成为下个动画开始前的呼应:“又走失了”。
这个动画的重点,是宣传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中国文化。
于是以大兴安岭为原型的狗熊岭的树木、雪山、房屋都成为被刻画的风景。
主角变成少年的好处在《冰雪玫瑰》里体现得很清楚,孩子喜欢看自己的同龄人如何克服困难。
同样,也只有少年才相信“看着远方,远方有你重要的人要保护”这样的心灵口号——同样的道理在九月那里就没用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奥运会就是少年人的比赛。
尤其是冬奥比赛,你甚至几乎看不到30岁以上的运动员参加。
少年们靠牺牲未来的健康程度,提升自己身体部分的极限力,在比赛中迸发出非常短暂又美的瞬间。
可以说至少有七成的运动员都不长寿,退役之后身体因为训练而出现的残缺是无法补回的。
具体可以看澎湃已经下架的文章《俄罗斯花滑少女的陨落》。
这就像一场别样的战争,只不过真实的战争你能看见那些失去的生命, 而奥运战争你只能看见赛场的英姿。
——它是更文明的吗?
可能是吧。
这也是《我们的冬奥》做得很巧妙的地方,四个故事都不直接讲比赛,而是讲体育精神和奥运口号对所有人的意义。
(二)现代的内卷生活:《九月的冬季假日》画风骤变之后,来到了非人哉的主场。
这部短片是《非人哉》动画、漫画、游戏目前为止,首次告诉观众非人公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公司,它的业务范围是哪些。
在此之前,《非人哉》对这个问题是避而不谈的,尽管《万圣街》和《有兽焉》都已经非常具体地提及了各角色的社会属性。
详情可以看我的这个回答:有奖回答 | 如何评价《非人哉》系列漫画和动画?
(还拿了个有奖回答的一等奖)在作品中有三个较为主要的场景,学校、办公室和居家场所。
除了居家场所尽可能体现其日常生活外,学校和办公室里很难看到其更场景化的表现。
比如九月、啸天、精卫、敖烈他们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可是这家公司的具体职业到底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因为自然属性将其职业化——这在下面要分析的《万圣街》里是完全相反的。
读者在阅读两部漫画时能够明显的看出来,《万圣街》里每个角色的对应职业都有职业特质,而《非人哉》则几乎找不到对应职业。
在《万圣街》里中,你甚至可以画一个表出来把他们的职业一一对应。
说回《非人哉》这个故事,非人公司的业务范围到底是什么呢?
是类似《银魂》的万事屋,也类似《火影忍者》的委托D级任务。
这就很有趣了。
因为万事屋这种经营方式,在中国是批不下来的。
主要是营业范围弹性太大,只要受人委托,就可以帮人做事。
这种营业范围听起来更接近警察同志的角色,这感觉就像四不相的鹿人店。
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是为了更好的体现非人哉里的神仙妖怪的延展性,也是作为神话文化的一种传承。
毕竟古代人类求神拜妖也都是类似万事屋一般,向这些神怪们祈福,希望他们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但是,万事屋可能需要做很多事,唯一不需要的,就是九月这样的工种:现代性生活的PPT宣讲。
九月的工作是什么?
或者说她需要完成客户的什么要求?
从动画短片中,观众大约可以看到,客户需要的是做冬奥前的全民运动健身项目报告。
是的,这是一项非常纯粹的现代性工作,和她在介绍自己公司时出现的公司业务截图完全不一样。
公司业务更多是,找回走失的孩子,找到树上的小猫,帮忙送快递等这类非常前现代的、与民警同志业务范围高度契合的事情——当然民警同志肯定不会帮你做PPT就是了。
这种现代性工作缺乏一个明确既定的结果,比如找到了孩子、送到了快递,或找回来小猫。
于是九月就陷入到毫无意义的一遍又一遍的改稿过程中。
最后老杜甚至说出来那句经典台词“用回第一版”,虽然九月的第一版PPT策划案也做得没有多好。
于是整个短片就以很萌的画风,揭露了一个很讽刺的事实:无用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是折磨工作者心智的,是让工作者加班却没有成就感的,是工作者逐渐变得异化,忘记自己面目的,甚至是神仙精怪都难以承受的。
你会面对每天拥堵的上下班(说明九月的通勤时间极长,她应该住在五环外的郊区)、必须要在既定时间打卡、日复一日的开会、不断用咖啡提神,甚至加班时也只能吃泡面。
只有当九月和冰墩墩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暂时找回她自己。
这点在啸天帮忙找冰墩墩时,到各处去玩耍是一样的。
这个动画的重点,是宣传作为现代生活上的中国文化。
于是观众看到了两个不同的北京,一个是和其他现代化城市没有什么差别的现代、拥堵、快捷、异化的都市生活。
另一个是穿梭在胡同里出现的老北京文化食物: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烧、豌豆黄、炒肝、奶油炸糕。
哪吒三头六臂都拿不过来。
这个短片的着重点在奥运口号的更快,如何更快地把冰墩墩送到彩排现场,成为故事的小高潮。
(三)中二的冒险之旅:《小虎妞奇遇记》现在压力来到了定格粘土动画这一边,怎么讲好奥运口号里的更强的故事呢?
通过看到开幕式的运动员的回忆,也是通过梦中的奇遇记。
视角转换到已经成为奥运选手的虎妞这边(大家不觉得这个虎妞其实很像小雪姐姐吗?
有没有可能这就是同一个人?
),然后故事一下倒转15年。
画风也从2D动画变成了定格动画。
时间长段回溯是一个象征,不仅是回到童年时候与玩具相伴的日子,还是回到现代生活出现前的样子(那就不止15年了)。
于是观众看到了一个来自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的小孩子的童年生活的模样。
《家有儿女》的EP唱到:“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大家都一样”,但显然小光头强和虎妞的童年不太一样。
这两个故事形成的对应关系,就像九月和孙大圣的对应关系一样,只不过一个是童年的过去回忆,一个是神话人物的未来生活。
虎妞的故事,就是一个在孩童视角下看自己的童年生活。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通过潜意识的梦的凝置,将现实世界的溜冰失利和梦境里的救援冒险进行结合,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弗洛伊德式的作品。
这个动画的重点,是宣传作为民俗记忆上的中国文化。
这个民俗记忆混杂了很多东西,比如强烈的年味、童年的玩具、大街小巷的美食、摆玩具摊的小贩,以及大家都可以一起玩的溜冰场。
其中体现天津民俗文化的部分,是以虎妞爷爷带孩子去溜冰场的过程中顺带出现的。
而体现儿童岁月的部分,则是出现在虎妞的梦中。
这些童年的玩具,它们几乎只存在于没有网络设备的年代,譬如铁皮青蛙、折纸主持人、战斗玩具、小小布偶;就连作为大反派的恶龙,也只是一个充气玩具。
冒险打败恶龙的过程,虽然有福禄寿三位老先生的帮忙,但依然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冒险故事蓝本,即勇士斗恶龙并救出公主的故事,只不过公主成为了熊猫布偶玩具。
这个故事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成为动画的里拥有强烈生命力的主题,从龙与地下城到罗德岛战记莫不如是。
当虎妞的心结被解开后,她和虎头布偶变身成为了战士,在众人的帮助下成功击败了恶龙。
不管是变身的过程,还是战斗的过程,都有浓郁的中世界欧洲寓言故事的风格。
而作为解说主持的折纸人,也是非常西式的风格。
他作为给镜头外的观众解说故事的主持人,虽然身处斗恶龙的环境里,却完全不受战斗场景的影响,就像一个直播战事的战地记者。
不过中二少年的中二故事就是如此。
从需要做作业的日常生活里暂时脱离,成为拯救世界的战士。
有自己要带回的重要的人,也有需要克服心魔的时刻,同时还有变身超级英雄的高光。
而这一切,都在梦中实现了现实生活里无法实现的故事。
(四)神话的时间停滞大事件和第二个故事不同的是,《孙大圣借冰器》不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全新的故事。
而是一个时间仿佛停滞的,人物成长也停滞的,剧情不受时代影响的故事。
同样是哪吒,在《九月》的故事里,在学着现代教育的小学课本,在想着遵守现代社会规则的前提下帮冰墩墩去到开幕式现场。
而在这个故事里,哪吒和孙悟空的关系,依然停留在上古神话里那种尴尬的对视上。
这种老派的叙事风格,可以说不愧是上美吗?
毕竟我也是看过《新·葫芦兄弟》(就是那个有金翅雕的52集的版本)、《新·黑猫警长》(就是那个要翡翠之城案件的版本)的观众,剧情设置、人物性格动机都是一以贯之的非常老派。
说好听点,就是完全满足上美忠实观众的心理预期。
说不好听的,就是没有什么看下去的兴趣。
不过因为有胡图图的出现,让这个故事在画面上变得有趣一些。
既然有了更高、更快和更强,这部短片当然就落到了孙悟空和胡图图的更团结上。
整个故事都是在讲两人最后是如何团结的,建立在团结的语境上之后,属于上美IP的一干动画人物才一一亮相。
这个动画的重点,是宣传作为神话故事上的中国文化。
所以图图在的上海都市,只是一晃而过,就来到了北海(现属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什么时候我们能收回自古以来属于自己的北海呀)。
而这些神话故事并不是改写,而是再写。
不管是太白金星再到花果山,还是孙悟空去北海借冰器,都是在已有的神话故事上的再写作,和现代社会几乎没有关系。
所以,这个故事与其说是拍给小朋友看的,到不如说是拍给大朋友看的。
毕竟现在的10后出生的小朋友,已经没有了看上个世纪中叶动画的欲望了。
由孙悟空和其他动画人物联动的作品,在上美的作品也有一部,《丁丁战猴王》。
不过那是个科普动画,作为科学技术和神仙法力之间的对比,也是蛮有意思。
说回《孙大圣借冰器》的故事,里面有三个节点是难以理解:一个是变胖毁人设的孙悟空,一个是怎么都刷脸进不去的北海龙宫大门,一个是雪云靴的三句秘籍。
这三个节点都不是无关紧要的——就像送快递的小邋遢那种无关紧要——而是非常重要的。
孙悟空变胖不是不能理解,而是觉得不太思议。
因为用神力保持体型不是一件难事——就像故事最后孙悟空变回了大圣的俊俏模样。
一个变胖的孙悟空,给人的感觉颇有一直家里蹲的肥宅意味。
难道是因为孙悟空变胖了,才无法刷脸进入北海龙宫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胡图图怎么能进的呢?
还是说只要有一颗坚强锻炼的心,就能刷进去吗?
这个重要设定,我反复思考也不太理解。
而雪云靴的秘籍三句话,看起来也并不像是难以参透的天机。
虽然像武功招式,但都指向了要更团结的用意。
虽然观众可以理解,在不足20分钟里,秘籍本身不应该很难懂。
但这种关键剧情的设定也未免过于浅显。
故事里,胡图图对“种子选手”的理解停留在“种子”上,这也是他和孙悟空发生争执的地方。
锻炼是辛苦的,但锻炼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成就。
真正发挥出全部实力的,也不是每日辛苦爬山,而是心意相通。
但这个结尾,或多或少也否定了之前胡图图辛苦训练的7天时间。
(尾)没有比赛的运动说到底,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都是有比赛的运动。
这些比赛是作为战争的文明替代品出现的。
而真正契合每个人身体素质增强相关的,并不是比赛,也不是一定要获得冠军,关键是成长。
小光头强最后一跃冲天,将玫瑰花瓣送出洞外,是勇气。
九月和敖烈参加冰壶比赛,听老大爷说快板,是快乐。
以及九月的一个小梦想。
虎妞在溜冰场滑冰,就算摔个大马趴,也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为了好玩。
胡图图和孙悟空一起滑双人溜冰,不是为了拿冠军,而是为了开心。
说到底,不需要更高、更快、更强,只需要更团结,那就够了。
带着情怀走进了电影院,去看了《我们的冬奥》在看之前我是看过豆瓣影评的,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这并不像网友说的那么幼稚,在宣传电影里算是比较成功的,创意点很足,不论是70.80.90.00后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童年的影子,将各个年代风靡的动画片主角进行很巧妙的融合黑猫警长,光头强,葫芦兄弟,孙悟空等等等,同时给我的感觉是,冰墩墩太太太太可爱了,冰墩墩粉一定要好好安利一波!!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冬奥电影,不成熟的地方也有,但是更多的是利大于弊,还是非常推荐的!!
冰墩墩~冰墩墩~真的萌过皮卡丘😄
《熊出没》虽然说故事子供向吧,但是技术还是不错的;《非人哉》部分算是还可以,全片最暖心的一个段落;定格动画太太太太土了,好在比较短小。最痛苦的就是上美影厂IP大杂烩了,完美展现了美影厂近几年摆烂糊弄人、吃老本的德行,开篇把老动画的画面呈现出来衬托得如今的画面多么没有灵魂,并且故事像是用脚写出来的。图图还是找牛爷爷问电脑预算好一点。片尾《天书奇谈》里的蛋生的脸直接把我看沉默了😅
童年经典动画人物轮番上阵~非人哉罗小黑孙悟空黑猫警长葫芦娃大耳朵图图虎妞哪吒光头强熊大熊二~哇~真好~
挺好看,非人哉加一个星,发胖的孙悟空减一颗星……
熊大熊二,非人哉,大圣图图的部分都比较有趣,虎妞的部分差一些。童年熊大熊二都太可爱了!熊二太二了!大圣胖成这个样子简直了。最后结束的比较突然,我还以为大圣&图图&哪吒&葫芦娃&雪孩子要去组队打比赛呢(之前确实看了这样的宣传片,不过不在正片里)。小雪姐姐基本就是谷爱凌,另外片头还有一个滑雪的,感觉发型挺像苏翊鸣。又看到这些上海美术制片厂的IP真好啊,感觉并不违和。
第一个罗小黑就是打酱油的。第二个熊出没,一贯的路数,没惊喜。第三个最爱,把非人哉的四格精髓表现了出来,最喜欢烈烈打冰壶那里,不过这是建立在短片的篇幅上的,如果同样的方式塞满90分钟不合适,期待非人哉长动画有新突破。第四个虎妞的惊喜,是定格动画这种方式带来的,虽然故事一般,但是怀旧味十足,里面出现的物品角色都是我童年的回忆,配音也让我熟悉。第五个是发福大圣和大耳图图,就一般,末尾也没把前面串联起来。总体来说,看得出明显的赶工痕迹,和冬奥关系不大,但是和冬天很搭。
要是回到十岁就好了,就不会吐槽剧情差只剩情怀了。命题作文毕竟有限制的。看到我们以前拥有这么多优秀动画真的有点伤感。
大家都为“你”站台。
不会哪吒打架么
因为晚了十分钟,错过了开头的罗小黑,啊啊啊啊啊啊啊……该说不说,去之前我以为片子一般般,应景之作,我就陪娃当看客好了。没想到啊没想到,片子很不赖呢!!最喜欢非人哉那段,国产动漫咄咄逼人与时俱进啊,后面的布偶定格动画和大闹天宫冬雪版我太惊喜了!这两个都是我小时候看过的形式,完全都是童年回忆的感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保有了大闹天宫的基调,都让我感动了呢。有人说后两个凑数烂尾,那真是他们没有70和80的儿时光影,没有我们的共鸣~第一个熊出没我看的一般般,这种呈现方式世界通用,没有华彩~值当带宝贝去看看。
80后怀旧,剧本有点弱
趁着冬奥会余温未减,走进电影院打卡留念。嗯,冲萌萌的小可爱冰墩墩再加一星吧?其实画风尚可(CG立体,二维平面,还有民族特色浓厚的黏土动画),形式大于内容,整体乏善可陈,尤其故事性较差,基本就是“迎奥运”命题作文,几个风格迥异的国漫动画短片大乱炖,也基本代表了如今国漫的平均水准。从《熊出没》《非人哉》“小虎妞拯救冰墩墩”再到《大闹天宫》之北海冰器“雪云靴”,一共四个小故事,相比而言个人最喜欢最后一个图图和孙大圣一起备战奥运的段落,尽管低幼却也真心实意——小小的种子寓意着希望和无限可能,尊重每一个努力,呵护每一次可能。
内容没意思,主要是看人物。国漫联盟,我们玩起IP来,一点也不含糊。
拍给谁看不重要,拍成怎么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拍了,拍了就是赢了,赶上了就是赢麻了。
非人哉优秀得格格不入,一骑绝尘,图图超级可爱,天地灵气孕育的石猴大圣却变成了大腹便便的世俗中年猴,辱猴了。葫芦娃哪吒黑猫警长雪孩子匆匆一瞥,没有剧情纯卖情怀
是为了葫芦兄弟来看的。结果只出现几秒钟,连台词都没有。四个故事其实也就最后一个最有看头,因为最好卖情怀,全是上美最经典的角色。但是不仅最后出场耗尽了观众所有的内心,就连剧本也很是不怎么样。本来角色联合乱炖,怎么也期待有半个复联的效果。结果看到的依旧是低幼说教的剧情。单元和单元之间的转折也格外生硬。唯一的收获可能就是被小安利了一下非人哉吧。
算是部分优秀国漫的大杂烩吧,罗小黑开头,引出熊出没对故事,幼仔版熊大熊二胖乎乎的还蛮可爱,吉祥物虽然不说话但真的很萌,剧情没太打动我,感觉换成喜羊羊也能接受;非人哉的短片部分很出彩,以神话人物的日常影射大城市里奋斗的北漂青年故事,还是挺能引起共鸣的,冰墩墩也非常cute,就是伊利出镜不知为啥总让人想起我为歌狂里的和路雪;虎娃的定格动画更喜欢梦境那里,但着实看不出和这部动画其他部分有什么关联;大圣图图这段故事真的就只剩下IP和情怀了,看完竟然觉得孙猴子身边的管家猴更有看头。整体看下来还是好于预期的,至少比08奥运的动画进步很多,但感觉强大的阵容缺失了很关键的故事主线串联,导致独立的故事间缺乏一个精彩的合理连接,以及同为冬奥吉祥物,为啥冰墩墩频繁出镜雪容融却只配打酱油?
顶流卖萌也带不动一锅乱炖,也就《非人哉》的故事还能看看吧,其他都差强人意,特别是最后一个故事(不是指灶王爷的那个极短篇哦),把那么多孩提时代的动画明星硬植入其中,实在有够违和,拉低了观感啊。
前两个故事不错,第三个拉到家了,除了上美特色的定格动画有点情怀之外什么都不剩了,解说更是尬到爆炸。第四个故事直接毁ip,告诉我变大圣在大闹天宫之后沉迷安逸变胖了,开了一通嘴炮让图图认真努力结果自己是个肥宅,葫芦娃黑猫警长哪吒闹海雪孩子台词都没有,天书奇谭正片结束才露脸,西域战神宝莲灯脸都没露我觉得既然前两个故事都是以找吉祥物展开的,上美完全可以让黑猫警长当主角,讲他破冰墩墩失踪的案子,然后以寻找各种神秘线索为引子,让警长去上美宇宙的各个动画里走一遭,这不比肥宅大圣借东西好么?
两星给电影,扣一星给态度。你可以贩卖情怀,但是你不能没有好技术、没有好故事就只贩卖情怀。少拿什么《头号玩家》来比较,人家的主卖点不是IP乱炖。真要回忆童年我还不如直接去网上搜这些动画。如同流水账一般走过场,低幼得小朋友都不一定能喜欢。不同的画风就不能不做电影,好好打磨一下本子做成《爱死机》那样的网剧不香吗?如果主旋律真的陷入了大、杂、空的怪圈里,只会越拍越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