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剧集的进展真的太拖沓了,各种面部特写各种闪回,真的是看得一头雾水,曾经猜测过卡密尔的养父是真凶,猜测过艾玛的某几个男同学们是真凶,总之挺云里雾照的。
埋藏的各种细节稍不留意到结尾就傻掉,等到最后一集简直就突然来个飞速进展,十几分钟内包含整个内幕又发展新的命案,我的天,要不要那么神转折那么飞速推进啊!
给人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很不爽!!
1、真凶是谁?
杀死小镇两个姑娘的是Amma(艾玛),动机:因为Adora照顾她们,觉得分散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分别在树林和John女朋友家杀了她们俩,用她妈妈整理花园的钳子拔掉她们的牙齿嵌入玩具屋的地板。
(在第8集最后有凶杀回顾)前面剧情里埋藏的各种细节真是太隐秘了,都是一闪而过的镜头。
整个镇子都人心惶惶,孩子们都不允许外出,唯独艾玛和其他两个女孩到处逛,这种情景其实早就暗示这三个人要不是知道谁是凶手要不就是她们自己就是凶手。
艾玛最开始见到卡密尔那种带有恨意的表现方式本就挺让人觉得奇怪的,即时两人未有真正的姐妹之情,那么也不应该如此捉弄对方及各种小计谋,那种嫉恨之意太明显了。
那场引卡密尔去猪场的情节其实一直没明白为何有此种情节,现在反推真是觉得影片没一个废话片段啊。
那么艾玛在猪场练习拔掉牙齿是非常可能的,而且自行车也是在猪场湖里发现的,当时我还猜测如此的情节有没有可能是卡密尔养父艾伦是真凶。
艾玛被患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的母亲控制并下毒,但反过来形成反虐待虐杀的畸形心理,所以当看到黑人女孩在手上模仿卡密尔自虐在手侧刻字时担心姐姐会关注对方而把她杀掉,真的是太可怕了,畸形到极致,那冷血的模样、反转的剧情让人一身冷汗。
2、母亲Adora被冤枉?
虽然小镇两个姑娘都不是她直接杀死的,但是她的女儿玛丽安是真的被她毒死的,这种代理型孟乔森病症真是可怕,用小剂量毒药长期毒害亲生女儿直至被毒死掉。
卡密尔因为性格叛逆不愿被控制而逃掉一劫,但母亲的冷暴力及妹妹的死亡导致了她的长期自虐(酗酒、自残)行为,幸而碰到上司两夫妻如父母般正常的关爱才勉强活下来。
而最强大的就是艾玛,虽被母亲畸形的爱控制长期服用毒药,但罪恶之花也同时生长,不仅对母亲产生强烈的依恋心理,反而对靠近母亲分散母亲关注力的人直接虐杀!
畸形的母爱从Adora母亲开始三代人受害,被虐待却依旧深爱对方顺从对方,这种叫斯德哥摩综合征的心理疾病,其实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
新闻报道很多自己虽然小时候不被父母喜爱甚至虐待,但是却比其他人更深爱他们!!
3、艾伦是什么角色?
这个养父其实是知道自己的妻子在干下毒的事的,甚至下毒的对象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艾玛,可见这个男人是多么愚蠢而荒唐。
为何如此放纵对方?
或者是因为对妻子的感情又或者他也是妻子控制下的一个傀儡又或者屈从于妻子的权力。
每天用大音量的音乐掩盖屋里的罪恶逃脱自己的责任,他其实是帮凶。
4、一些疑问及猜测。
卡密尔是如何对自己的后背自残的?
和Jhon为何要打一炮?
因为自己被人理解,从未在异性注视下展示伤痕而失控?
Jhon的妹妹为何要咬别人这些攻击行为?
哥哥为何如此强烈的反应?
仅仅是因为兄妹感情?
可能是,就如卡密尔一直未能从失去妹妹的痛苦中走出来一样,这或许是他们俩能共情到上床的原因。
Jhon对艾玛的关注也是挺让人纳闷的?
他是否怀疑过艾玛?
艾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那么Jhon对妹妹的关注是否也是导致艾玛下手杀死娜塔莉的原因之一?
镇上的警长是否对Adora的精神病症及下毒行为知情?
感觉这个警长其实是知道一点的,但对Adora的爱慕及对对方权力地位的惧怕有可能是他一直隐藏及把案件往错的方向引导和不让小镇凶杀案见报的原因。
前面的剧集里小镇居民说卡密尔在当地非常有知名度是因为什么?
因为她的漂亮及从妹妹死亡后被母亲一直关进精神病院?
卡密尔在精神病院的室友自杀这条埋伏线其实暗示着家庭成员的虐待才是这部剧的主题!
剧情全都终结,会有第二季吗?
不可能了吧,谜团都已经解开,再来第二季也应该不是围绕这个家庭了。
母爱一直是我们歌颂的主题,当这份母爱混杂畸形的心理,终将导致一场蔓延三代的悲剧。
《利器》这部剧核心主线围绕着三个女性角色展开,让女性在权力、金钱、感情等中都站到更高或更主动的一方,而让所有男性角色都沦为陪衬。
是一部非常厚重的女性作品,也是近几年除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个人最喜欢的女性作品。
有着强烈导演风格,这剧色调暗沉,充满了镜头摇晃、画面闪回、焦灼对话……在剧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长镜头,这让整个叙事显得碎片,而且不真实。
提前弃剧的,大概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了吧。
但这部剧中的隐喻铺设,无疑极具魅力。
无时无刻地,都从各种意象中,想要和你透露些什么,这种揶揄着的画面语言,不仅让这不怎么引人入胜的故事,变得迷幻而有趣,也是其深刻展现人物塑造及悬疑烘托的巧妙手段。
鉴于HBO已经明确否认推出第二季的准备,这个剧留给我们大量的未解谜题,只能靠我们从无限细节中找到答案了。
母亲AdoraAdora所患的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其源头可以直指她的母亲Joya。
她会在半夜进入Adora的房间,并且掐醒她以确认她还活着……甚至在她7、8岁的时候,半夜开车把她丢在野外,当她花了好几个小时走回家里,只是冷漠告诉她“You are home.”Joya这种不可置信的行为,给Adora埋下了童年阴影,而迫切想要“照顾”孩子和展现“伟大”母爱形象的病态心理,陪伴她成长。
当Camile出生后,并不能让她如愿,婴儿时期的Camile就拒绝她喂奶,长大之后,一把剪掉了她母亲给她电好的卷发。
而Marian的出生,是Adora新的“希望”。
而她的配方也很简单,老鼠药。
把女儿变得孱弱的,需要依赖她的可爱娃娃。
而最终导致Marian的死亡。
给她自己,也给Camile留下无法遁逃的巨大阴影。
如同我们所知道的,Marian的房间仍保持她生前的原样,一件小小的公主裙还躺在她床上。
她是那个不死的幽灵,谁都无法提起,谁也都无法放下。
比起单纯“try”,“Be seen trying”显然更让人接受……主角Camile从第一集开始,我们便跟随女主走进风口镇,无疑我们所感受到的深深的压抑感,大多都是从她身上传递过来的。
她用一个懒散阴郁的形象走入我们的视野,依云水瓶装着是绝对伏特加,一身黑衣不加修饰,就连她母亲都把她当做不速之客,厌恶都溢于言表。
我心都碎了……更甚乎,她的精神显得非常不稳定,不断地记忆闪回。
甚至乎回忆挂满肉片和SM图片的林中小屋,开始自慰。
当她裸身浸入浴池,身上满布的自虐留下的英文词语。
天哪!
她绝对是堕落女性吧!
然而事实上,就如同Jackie口中所说,她不属于风口镇,与这些麻木、软弱、虚伪的人不同。
作为母亲权力倾轧和妹妹去世的极大受害者,虽然她没有很好的处理好所受到的伤害,但是她走进医院、离开风口镇、甚至重回风口镇,都是无疑是她勇敢一面。
Jackie看清了这一切,却选择旁观妹妹的死造成了她身上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加上来自母亲的各种恶意中伤,从高中时候的她便开始用利器,刻写自己的身体,这种自残发展到她走进精神病医院,尝试寻求帮助。
然而,医院中与她同一间病房的女孩Alice——这个美丽的同样被母亲所不耻的女孩,喝下清洁剂死在她面前。
另一道伤害,再次击中了她,她拔下马桶的螺丝在左手上刻下“fix”(这也是她不断闪回洗涤剂和马桶的原因)。
从Marian到Alice的死亡她都无力改变,所以她妹妹Amma总是倍加忍让和照顾。
FIX和Richard不同,当John和Camile一起自嘲自己是怪咖的时候,Camile已经把他视作同一类人。
当John发现Camile自残后,并不是出于可怜,却更想要走近和了解她。
他在脱下Camile衣服的时候,不断地安抚她“its ok”。
他念着她身上刻下的词时,Camile甚至是啜泣着,“You are reading me ”。
这是他们俩,也是这部剧的最美好、柔软的时刻了。
第一次心心相惜的时刻
真希望他们有多一点前戏,甚至后续……另外,这些碎片词语,不仅帮助我们了解Camile的内心每一道伤痕,也帮助我们解读这部剧。
导演在画面中隐藏了大量的“单词”细节,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感兴趣可以看看下面的链接。
https://www.vulture.com/2018/08/sharp-objects-all-the-hidden-words-you-missed.html
BAD妹妹AmmaAmma是分裂的,她在母亲面前和外人面前,是两个不同的极端人格。
一方面她所患有孟乔森综合征,使渴望Adora和Camile的照顾。
另一方面,“Don’t tell mama. ”和“I'm just her little doll to dress up”展现了她所继承Adora的那一部分强权意识——背地里反抗母亲的掌控,转而控制其他的女孩。
在家里穿着淑女的碎花裙子,长不大一样玩着她的玩具屋,是妈妈的乖女儿。
在外面,又穿着坦胸短裙,喝酒吸毒,开口都是“Shut up!
Jodes”。
“Fancy”也可翻译成幻想,即她权力的幻想
可怜的Jodes
孟乔森综合征!
玩具屋很明显地表现了她的强烈控制欲。
她并没有大人们的“实权”,她对玩具“玩弄”,正对应着她毫无怜悯地对待死者。
她把Nathalie 和Ann骗到森林和Ashley家,像娃娃一样为他们涂上指甲油,并残忍地杀害了她们,以展现她畸形的权力渴望。
回溯第一集中,Camile在Marian葬礼中,试图擦掉她的口红,便是不希望她被打扮成一个任人摆布的娃娃。
和我们穷人才爱炫富同个道理妹妹 MarianMarian的死,成为了这个家巨大的黑洞,她的房间就像个“Museum”。
但Camile的每次闪回的她,都是美好而梦幻的。
Marian和Camile躺在床上,看着墙上的裂纹的那一幕。
Camile说那裂纹像一只鸡,而妹妹则说像颗爱心。
(不过,我觉得有点像张开的大腿,就Camile回想裂痕自慰,大概有一定的性暗示。
)
她说她死去的灵魂,一半会留在人间守护着家人所以,Marian就是一个小天使!
风口镇这个地方几乎是正在无声中腐烂的地狱,也是直指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
屠宰场作为主要经济支柱,让风口镇背上杀猪者的骂名。
而当警长说出这一句的时候,Camile便拿起他的桌面的爆眼猪玩具——这里展现了风口镇的最大隐喻。
“for dress releife.” 风口镇就处在“屠宰农场主”与“猪”的权力机制下,猪们不过是用来释压的工具。
联系Amma拔下女孩牙齿,便与拔下猪牙齿一样,强烈展现她的权力。
看到粉红色的小猪了吗风口镇同样是虚伪的、排外的。
Camile告诉Richard,在风口镇God bless you其实是表示F*ck You 。
而且对Richard也非常受到排斥,我们可以看到Vickery从来没有叫过他的真名,而是用“Big City”之类的叫唤他。
这点也从对外来者John的虚无罪名,到怀疑起墨西哥人,都有所展露。
最后,是风口镇人的软弱。
他们在面对权力倾轧、犯罪事故时,都选择了逃避。
他们禁止孩子出门半步,暴力地把孩子从院子里抓回家里。
他们把Ann的死的那条河流的小石子扔掉,荒谬地认为能够避免自己也遭遇同样的不幸。
明明是一直无法走出Marian的离开父亲AlanAlan真心爱着Adora,他试图亲近她,甚至温柔委婉地询问她晚上是否要同房,都被Adora拒绝。
Adora和警长Vickery交往过甚,生气的他都不敢大声指责Adora。
在家里并没有任何话事权,只有选择麻醉自己,戴上他无比奢侈的音乐设备,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同样对Adora的恶行,充耳不闻。
有趣的是,他也把他的设备们叫做“Toy”。
Adora给女儿们喂下毒药的时候,他也只说了句“不要做得太过火”JackieJackie是风口镇里唯一对Camile真诚友好的人。
她直言她很喜欢Camile,是因为她与风口镇这些她厌恶着的人不同。
然而,她假装轻松地面对着一切,事实上却在红茶里搀酒,用果蔬汁兑着迷幻药。
外面看起健康光鲜,事实上,她隐瞒了Adora杀害Marian的真相,选择麻痹自己,缄口不言。
就像我们现实中,我们面对千万种恶的时候,那种沉默,显然不比加害者本身善良多少。
她觉得她已经做了她能做到的Ann Nash 、Natalie Keene 这部剧并没有给到太的多Ann的信息,而从Natalie的角度展现,这些所谓的“异类”,这些可怜的女孩子。
Keene一家从费城搬到Wind Gap,便是因为Natalie用一把铅笔刺伤了一个同学。
而且我们也可以料想到,Ashley被咬的耳朵也是Natalie的作为。
剧中用了一个明确的意象来形容她们——她养的蜘蛛,一种令人生厌而害怕的昆虫,但仍值得人们的保护。
这是超有爱的Frank说的关于风扇风扇所需指的可能是,小镇的迷云,这个平静的小镇胶着得像一滩死水,案情的发展也是因为女主的出现,开始展现与其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女主的出现成为搅动这死水的扇叶,那种皮肤下的躁动,那些掖藏在床底下的陈年秘密被一点点扯将出来。
这个暗喻案情发展的风扇,一直出现在镜头前面,直到在第七集中警长Vickery,被女孩们的阴谋所欺骗,断定John就是连环杀手。
当警长从睡梦中醒过来,焦躁离开去抓捕John的时候。
它们突然全都停转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觉空气几乎凝固了直到最后一集,Camile试着‘fix’,拯救Amma揭穿母亲的时候,我们才看到扇叶切割着的漂浮的光,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关于手机从影片第一集中,Camile就戴着耳机从梦中醒来,拿起新手机和上司打电话。
这个旧手机是从精神病院带出来的,对她来说,代表着Alice的死仍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
碎裂的屏幕是过去的伤痕,而Camile无从解脱开。
当她开车进入风口镇的时候,还摸了一下手机屏幕,来和过去的噩梦Say Hi。
只有面对伤痕,和过去的自己和解,才能走出来。
这也是Frank让她回去的本意。
两个手机是现在的现实与过去的梦魇。
玫瑰、樱桃、蜘蛛这些意象都是诠释着Camile,一个不完美的女性。
当Adora带Richard参观他们家的时候,跟Richard说,Camile是脆弱的玫瑰,但是带刺。
这里同样呼应了Alice自杀前放在床上的那支玫瑰。
樱桃则借由啦啦队友Gayla的话来解释——“秀色可餐”又有一颗坚硬的内核。
蜘蛛是在Camile在森林中被强奸前,所看到的。
并且关联的是Natalie的形象。
女性的柔软与尖锐
Gayla口中的女孩们林中小屋林中小屋是一个狩猎屋,关联着Amma从前与Ann、Natalie一起在森林玩——女孩子被她“狩猎”的过程,以及她病恹恹带着花冠,和厚重的黑眼圈,说她是狩猎女神Artemis的形象。
而对于Camile来说,是性“启蒙”。
她回闪她在森林中游泳,被男孩子笑着用枪(枪表达啥就不用我解释了吧……)指着,然后她误入这个狩猎屋。
这一段小插曲,便于是青春期性欲萌动的巧妙的电影蒙太奇(卤煮乱入:对啊!
女孩们就不应该压抑着自己的性欲望,甚至是有点kinky的欲也是无比正常的!
)。
另外,从“森林”中的“小屋”这个意象来说,就是隐喻着女性私处。
(Well,至少你们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就是这么说的!
)象牙地板象牙地板所意涵的是家族传承下来的权力power,所有人都要脱下鞋子,才能踩在其上面。
而这种权力展现的方式,显然从Adora那里“传承”到Amma身上。
曾曾祖母留下来的权力关于Amma的杀人动机和线索铺垫这样从Ann和Natalie在镇中被排挤说起,Adora自然“照顾柔弱孩子”的心理作祟,对她们照顾有加。
这便引起Amma的强烈妒忌。
而剧末黑人妹妹,同样是在饭桌上表示要像Camile一样成为一名记者,并且学着Camile一样在手上写字,而立马让Amma起了杀心。
除了女孩们,即使是Richard和Camile走得过近,都引起她的反感。
Camile与Richard半夜喝酒聊天的时候,她便抓狂般地嘲弄他们。
而在镇成立纪念日的表演末尾,Amma更是玩失踪来引起Camile的注意。
因为整个活动中,Camile就一直和Richard在一起,简直像在Dating。
她手上的“call mom”是遇害前的铺垫剧中其实留下很多线索,偷偷将矛头指向了Amma,试图透露真相给观众。
比如在第一集,Camille跟Richard说,来酒吧找漏网之鱼?
便暗示他侦查的方向错了。
比如,Amma在表达自己很容易搞定男孩子,却不知道如何与女孩子相处;当Richard提及Adora家时,Jackie暗示他,他已经接近真相了“You are warm. ”;John矢口否认的时候,Richard和警长说,我们追寻着错误的一半等等。
Amma表示无法掌控和女孩的关系,只能选择刻薄或者...伤害
John早就锁定了Amma
“我就是狩猎女神”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有新意的女权作品!
我们可以看到Adora和Alan,在家中的地位的差距,甚至乎Adora对警长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Adora:我可是有权利让你失业Camile和Richard的感情发展中,同样是她占据了主导,从丛林中的小秘密。
到他们间的性爱、以及亲吻,男性沦为被泄欲被利用的工具。
略变态的林中小屋,也告诉我们,女性拥有着怪异的性幻想、性喜好。
这个姿势很美Amma则在舞台剧中私自改编了历史,大声地反对她的男性朋友:历史都是男性所写的,真实的历史也可能是女性执起了抢,捍卫自己的家园。
当女孩们学会用枪这部剧的男性是软弱的,至少在风口镇来说,失去亲人的Bob和John“异常”的悲伤——甚至他们双方的冲突交杂在一起,让冲动的男性显得愈加的脆弱不堪。
而事实,这部剧讽刺着我们现实社会,对男性强加的所谓的“坚强”——即使亲人逝世,过多的泪水,反而被视为矫情做作,或者同性恋。
这种来自风口镇的恶习,便是我们当今社会尖锐的刻板印象。
对女性的不公,其实同样地真实地伤害着男性。
Sharp Objects所构建的世界里,女性不是柔弱的、善良的、贴心的,男性更不是强大的拯救她们的英雄。
它甚至有反于传统的女权作品——当人们都在继续续写着女性受害者的故事(就像女性本应该受到伤害一般)。
在这里,不是源于男性的伤害,带来了女性权力的觉醒,或者女性以恶制恶的斗争。
这部剧像在凝重的阴影中,闪耀着明媚的光芒。
它结束了由男性为中心的“受到伤害的女性”的目光,转而展现女性的善与恶,光鲜与黑暗,柔软与尖锐。
把女性作为一个完整的不完美的“人”看待。
支持女性平权!
我们很难看到,一个由女性手执利器带来的哥特式的故事。
说实在,这个故事,不漂亮也不讨喜,但这就恰恰是现实生活的所有原貌。
小的时候看猫和老鼠里面有一集,小鸡出生了第一眼看到猫,把猫当做了妈妈,结果猫要吃小鸡,于是每天养鸡等着煮来吃,老鼠拼了命的救小鸡却不被领情,小鸡最后说,妈妈实在要吃我就吃吧。
我一直觉得亲情是最悲情最无奈的情感,它不像爱情友情你可以自主选择对象,却一直以比你意识到的很多的方式来影响你。
Amma对她妈妈是真爱吗,我不知道,但是她毫无疑问继承了她妈妈,温情的凶残杀人。
她妈妈知道她是凶手吗,肯定知道,变态的母爱又会保护孩子。
最后女主也分不清自己是那种感情,她会和她妈妈一样吗,所谓女性的overcare,什么killing through kindness会继续循环吗。
恶性循环The act也讲,不过对比之下这部其实要好的多,主要是剧本和女主。
最后一集饭桌上和她妈妈的眼神对视实在是太渗人了,渗透骨髓那种对视。
还有John和她互舔伤口那段。
Prove you are not dead. You're reading me. 裸着抱在一起痛哭。
第七八集真是把我看哭了好几次。
正常人永远体会不到病人。
体会不到你到底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才会把自己割伤才会去自杀。
这也是我后来再也不会去寻求别人理解的原因。
他们会说,你现在好了吧,你走出来了吧,他们就差说,你现在想起当年的自己也像是看一个怪物吧。
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过去的,女主把这个形象演的太好了。
剧本本身我不知道,电影拍的不好的地方是装神弄鬼。
什么白衣女孩之类的。
还有些不必要的太破碎的闪回。
至于妹妹,邪恶溢于言表,只是姐姐看不到(不是选择性失明,是真看不到),还对姐姐有明显的性冲动?
这个不知道怎么分析,邪恶乖乖女。
女主唯一真心笑的地方就是和妹妹一起玩的时候,真的很心酸。
她从来没走出来过,她的破碎被一句借口就了结了。
这种电视剧来个一百部我都不嫌多,太好看了。
说真的,虽然我站男女天生没有差异,但是这后天的差异太大。
是女的还是男的写的东西一眼就能看出来。
妈的第一次用手机打这么多字。
还有配乐太好听。
第三集还是哪里有一段钢琴,简直了。
配乐!!!
一个小疑问,人喝这么多酒不会喝死吗?
写短评
写影评添加到豆列分享到的
第三集末尾,Camille闪回着小舍友的崩溃,小舍友的自杀,她们带着眷恋和深情。
可是还是选择了再见——心的孤独,无法治愈。
第三集,她的妈妈在两人对话时,仍然干活,割到了自己的手,说:看你干的好事。
……什么都没做,就错了。
这就是这可笑的一生。
什么都没做,就像父母。
然后生的孩子就成了错误,就这样放手,让一切错下去。
做与不做都是错误,因为你生了,不好好做,就会错。
不作为,面对错误,是一种错,面对正确,那也是错。
什么是正确呢?
去做,带着爱心去做,因为不爱,还生,竟还不做,那就是错。
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大人是什么,就被迫养育生命。
Camille在小舍友死去后,终于控制不住,划伤自己,太痛了,太痛了,要爆炸了,只能转移到形体的痛,企图散发那种要毁灭自身的痛。
释放的快乐?
解脱。
怎样才能解脱?
远离。
远离一切,麻木。
敏感者的麻木就是自爱。
Camille的妈妈,割伤自己,揪眼睫毛,控制,生一个新孩子,都是不自爱。
而Camille从来没学过,也没人告诉她,什么叫自爱。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自爱,并不是自私,而是爱,爱,多么美好,爱自己,爱他人,去爱,用心去爱,感受自己的存在,通过爱,通过一定的自尊和洒脱,我们叫做爱。
第四集后半,Adora说why you hurt me? Allen说你对hurt的定义真特别。
Adora总是觉得别人在伤害她,实际上是她总在伤害别人,总在向他人索取,只是因为她的母亲不爱她。
在此之前,Adora在Camille刚进家门,说Camille小时候就总是不乖,而如果Camille乖的话,或许Adora的妈妈会爱Adora……可是这从来都是一个自爱的问题。
永远不要把希望交给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如果从来都没有生过,就好了,大家都好了。
pass困难真的很难,唯有互相取暖,这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意义。
第七集Camille和John的sex或许对正常人来说很难接受,可是对她是一个突破,一个接纳,另一个也失去妹妹的彼此温暖。
毕竟她因为妹妹在长久阴暗角落瑟缩。
他像欣赏宝物那般 珍视着她残缺的皮肤,想要并且认真读着她的挣扎和痛苦。
从他人嘴里的“It's ok”多么难得,力量是这么的强大,强大到让她终于释怀,终于接受自己,原谅和放下一切。
只是自卑永远停留在了身体的疤痕上,please don't hate me,是和dick警探两个人永远的鸿沟。
最后一集,Alen对dick警探说Camille和朋友出去了,然后继续听音乐,而Camille在楼上欲仙欲死,她的妈妈在配毒药。
Adora被带走时,Amma痛不欲生的呼喊和姐姐让她走却不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一切在结尾大白,幡然醒悟不过都是病人,都是在爱中挣扎的人。
Amma吃drug时的迷幻,滑轮滑时的潇洒,表演话剧时紧盯着姐姐,以为是问题少女,原来却是杀人凶手。
可是一切都是因为,她只是想当妈妈的乖女儿。
可是妈妈却总是帮助坏女孩,为坏女孩揪心,那么她就变坏,那么她就疯狂。
最简单的最疯狂的。
有多高傲冷漠,就有多自卑。
愿我们此生来生都不要听到爱的人说:“我从来没有爱过你”.愿我们最终知道自己是谁,要做谁。
这部剧真的很需要加trigger warning:post trauma,self harm,emotional manipulation,toxic relationship(甚至可以待补充-adora对女儿的控制,来源于小镇中大家对她的圣洁威望,小镇中只有生育后才成为女人的观念,自己母亲爱的缺失。
可想而知这样病态的情感是世代的延续,Camille虽然逃出生天但是被创伤折磨一生,amma在mama‘s good girl和babykiller中不断游走,和adora一样已经没有了人性的情感,可能最幸福的真的是Marian,may her rest in peace。
缓了很久缓不过来,aa演的很好,极致的脆弱感,但是已经不喜欢此类的弱女叙事,就算在外横行的Amma也在母亲的手下被情感操控得毫无抵抗力,本剧的情感刻画真的很细致也很窒息,更喜欢《消失的爱人》,由于被triggered过多所以细思极恐就不细思了,偶尔补充点别的想法。
终于把利器的书和电视剧都看完了。
是因为看剧的时候,看不太懂Camile和Adora以及Amma的情感纠葛,对Marian的死也云里雾里,所以去看了书。
搜的时候才发现作者是THE GONE GIRL的作者Gillian Flynn,对这本书的期待值瞬时翻番。
因为译版有删减,所以同时跟进剧和书更能拼凑出故事的清晰脉络。
1.Adora是代理孟乔森患者,为了塑造自己慈母的形象,调制禁药让本来健康的女儿Marian生病,这样就可以去照顾生病的女儿,还能达到和医生调情的目的。
最终Marian死于生病( Adora的药),而不愿被照顾的Camile也因此逃过一劫。
2.Camile在高中时被四个男生在树林里lj过,这一幕在剧里出现以回忆的形式多次片段闪现3.剧里的Richard除了接受不了Camile身体刻字自残外几乎完美,调情主动,因为关心她去查了Marian的死,最后调搜查令去家里救被Adora灌了药的她,看到最后他们没在一起还觉得有点可惜…但书里Richard接近Camile是因为怀疑Adora,Marian的死是Camile自己查的,幻灭了…4.剧里多次特写别墅里的象牙地板,进房间前要脱鞋、被报纸采访、Adora它的喜爱…书中揭秘Amma的娃娃屋中的象牙地板是用被害的三个小女孩的56颗牙齿做的(书和剧一起看感觉就很妙)5.Camile在剧中酗酒的形象犹为突出,点酒永远要强调double,但为啥她从来没喝醉过!!
6.看剧的时候很喜欢Camile和John 上床的片段,两个丧妹之人,John不会对Camile全身刻满的字感到诧异,会去亲吻她的伤痕,读她全身刻的字,而Camile是唯一一个看懂John漂亮外表下的脆弱相信他不是凶手的那个,书中把这一段删了…7.剧中有Amma去养猪场的画面,书中写的是Camile看到猪在性交只觉令人作呕,Amma却看得津津有味。
不管是看书还是看剧感觉都不能读懂Amma,她时而是不良少女中的大姐大,时而又会跟姐姐Camile撒娇要和她一起睡,时而央求Camile带她离开Windgap,时而又像孟乔斯患者一样任由Adora摆布换取妈妈的疼爱。
看豆瓣上的影评有大佬认为Amma对Camile的感情还有性冲动…
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这么浮躁吗?
那些打低星的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急着要去投胎!!!
一部好的电视剧本来就是多方面让你去了解,前面所有看似枯燥的对话和缓慢的剧情都是为了后面你可以更好的吸收这部剧,最后一集你以为水落石出又给你来了个反转剧情让你措手不及,这就是悬疑片的乐趣,说句实话,这部剧还有还多方面没有具体拍出来,而且最后的剧情留下了很多伏笔,感觉会有第二季!!!
那些整天看玛丽苏剧还一个劲快进的人,最后连人物角色都还没分清,故事大概都弄不懂,留下低分短评还自以为是批判口气,我劝你善良!
我想说这部剧的观感很糟!
悬疑惊悚作品看了不少,没看过那么拖拉的剧,节奏慢也罢了,那么多回忆碎片,那么多故弄玄虚的情节,毫无意义地混淆视线,加在一起拼凑出了8集,其实也就3集可以厘清的事儿!
偏僻的养猪场、风扇、毒药、拔牙、自残的疤痕等元素,以及拍摄手法上大量的闪回镜头运用,本剧更多偏向于惊悚恐怖,而非悬疑刑侦,这里的警察就是个摆设。
看到最后,凶手呼之欲出,而我已无兴致,以致结局的反转也带来不了惊喜。
恕我愚钝,开始还误以为女主有严重精神病,随处可见的闪回,过去和现在的交错,凭借丢失的记忆可以寻找出当年的真相。
然而,她只是个有心理疾病的自残者,沉浸于回忆,不代表她分不清现实与回忆,把两者混淆的,是我们观众罢了。
女主人设是年轻貌美的女性,Amy Adams近看却可以演她妈,皮肤、身材处处泄露着她的实际年龄,大部分时候鼓嘴生闷气,时不时再来几次泄欲高潮的表情,真的,让本就阴郁的色调更加苦涩。
不是我要看一个心理病患者的笑脸,也不是我要看美女:前一阵很火的《东城梦魇》,女主也是终日苦闷的中年女性,没有笑容,不修边幅,但没人说肥温老得不适合演,相反好评如潮。
本剧女主一来演员年龄和人设有所出入,二来演技被夸大,自残者的设定不代表全程就应该苦大仇深,她的苦逼演绎,没有感染力;男主的人设也一般,演员满脸写着欲望。
可能为了衬托大女主吧,探案无功,不信任女主,最后解救女主的也是别人,感觉就是为了有个男友而凑数。
和女主发生关系后居然没发现她满身的伤疤,如此直线思维的男人,怎么做警察?
John这个小鲜肉居然靠谱多了,颜值也不输男主。
他震憾女主的疤痕,共情她的伤痛,怜惜她的遭遇。
正因为他那么细腻,才能同情女性在这个小镇的地位,才会为了妹妹伤心欲绝。
他有个小女友,却亲密关系无能,究其心理缘由,也是因为和她没有精神上的共鸣,毕竟那个漂亮女孩只想出名。
女主治愈了他,是因为她是唯一信任他、了解他的人吧!
只是这样的良善男孩、妇女之友,和镇上的男人却格格不入,反而被人们欺凌与猜疑;Amma的选角是成功的,很好地诠释了少女的灵动、反叛,以及少女的罪恶,这就是人的本性吧。
小镇的大环境和家庭的小环境,浇灌出这样一朵恶之花。
演员年近三十,却能形神兼备地演活十几岁的少女,不得不说优秀!
小镇的警察浑浑度日,知情不查,居民冷眼旁观、知情不报,罪恶的种子无声无息地在这个地方肆意滋长,令人诧异的是女主的继父看着妻子对自己女儿所犯的罪行也是默许,实在匪夷所思。
可能是畏惧拥有权贵的妻子,软饭男贪恋财富吧。
本剧揭露了家长变态的控制欲对孩子造成的巨大伤害,闭塞环境下人们的冷漠自私、欺善怕恶,以及呼唤社会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帮助关怀。
剧本立意深刻,却过于追求拍摄效果,反而营造出拖沓冗长的老太婆裹脚布观感,非常可惜。
台词皆为讽刺gretchen crying*you can talk to us,you’re amongst friends “I went back to work”“good god,sweetie why”“with stephie in preschool ,I felt like I wanted to,like I needed a purpose.”“you have a purpose.don’t let feminism tell you what to do with your family.”“she’s right,feminism means letting women make the choices they want.”crying*’jack doesn’t want anymore kids,he says four’s enough ““for him or for you?”“i don’t know ““you deserve it if you want five, you want five”-“ how can you even report on those things Camille?”“ hey, that’s not fair, Camille doesn’t have any children, and I just don’t think you can feel the pain the way that we do”C:” I feel….for those little girls, it’s terrible“ I don’t mean to sound cruel, but I don’t think part of your heart can ever work if you don’t have kids”“ I didn’t really become a woman until I felt McKenzie inside of me, I mean, there’s all this talk of God versus science but it seems like with babies both sides agree the Bible says “be fruitful and multiply” and in science, I mean, when it boils down to it that’s just what woman were made for”“girl power”
(公众号:文艺路口咚)此剧应该算前年的大热剧。
让我吃惊的是主演艾米亚当斯竟然是1974年生人,演艾玛的演员居然是90年的,母亲那位更是年近六十……好吧,所以这是部主演全员保养得当的剧……剧情:女主,一个情绪经常崩溃刚从精神病院出来、但被上司真心赏识爱护的记者,被派回家乡小镇做关于杀人案的相关专题——有少女被残忍杀害。
在与生疏多年的亲友(尤其是相处并不和谐的母亲、同母异父的古怪妹妹艾玛)不得已重逢及跟进案件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当年去世的另一个妹妹的死亡真相。
很难不剧透,我努力总结了感想如下:1、 全世界的小镇似乎都不注意隐私。
但不管怎样,里面的别墅与草坪阳光都令我这种山城土鳖异常向往。
2、 经常有一种疑问环绕心头就是:各位乡镇贵妇都在靠什么生活?
以及偶尔愿意代入一下这种环境里可供无穷无尽挥霍的时光。
但从少女到垂垂老矣,都在同一处——这种感受又无以言表。
到处都是见证过你的成长史的熟人,以及你也见证着别人,以及有一天你们开始叙旧,回忆,感慨世风日下,目睹对方被岁月侵蚀,然后互相送别此生……妈呀。
“生活在别处”这句名言仿佛突然拥有了不同的所指。
至少现在,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象分阶段扎好口的几个气球,消逝的时光就封闭其中散落屋角吧。
不必流动了,更不必环绕,更不必汇聚……不必了真的不必了。
3、 女主母亲家的房子很美。
厨房窗景简直羡煞了我。
虽然从楼上可以直接看到楼下的房屋结构总象缺乏一点安全感。
这样的画面似曾作为恐怖片的经典场景之一。
4、 女主母亲的裙子都很漂亮。
身姿也姣好。
这位演员属于神奇的老了面相却越发适宜的个例。
另外,如果不看评论,我压根没发现她有些时候是在扯自己的睫毛,我一直理解为在扯自己的假睫毛。
5、 对艾玛从头至尾没好感。
从小到大都讨厌神戳戳故弄玄虚的女孩。
当然这个女孩是真的有玄虚。
此角色十分难演,难度并不比母亲和女主低。
能屈能伸,兼具天使与恶魔的特质(虽然长得并不是很天使),早熟,身怀秘密并且深谙人心。
6、 配乐选曲水平相当之高不落俗套。
虽然风格略微抑郁。
7、 女主曲折的经历与精神世界,导致通常的男欢女爱在她这里不存在通常意义。
换言之,她有一套完全自成体系的价值观。
经常性的噩梦幻觉与冲动,要靠轻微自残维持清醒(或者保持镇定?
),碎片娃娃一样的人生却也没有烂穿。
演员的表演让你充分相信,世上确实有这种岌岌可危却还一息尚存的生活状态,人类就是这么千疮百孔却又强韧无比。
8、 女主母亲的控制欲惟妙惟肖,且包裹在华服与彬彬有礼的谈吐里,还有那台词的发音节奏,完全让人偶买噶(虽然我的英语已经很烂)……完全理解女主对其的爱恨退避。
但从某种角度来说,我觉得作为一个饱受精神折磨的文字工作者,逻辑上女主不会直到这个年纪,才顿悟(还是被人提醒才顿悟)母亲的所作所为。
当然,也可能她一直躲避、逃离、从不回头张望(对于拥有不愉快记忆的人这很正常)………9、 群像还挺精彩。
约翰和女主互相赞美对方很美那幕,有一种意外的催泪。
10、导演酷爱闪回。
增添了猝不及防的惊悚感以及串连剧情的难度。
但也回避了不少让人肉疼的残忍。
起初会觉得这样的手法是反高潮的,看到后面会发现,应该说只是反“传统高潮”,事实上每集结尾都有情绪上的高潮。
这个故事病态,阴暗,难缠,错乱,但中间也默默包裹着勇气与同情……与爱。
个人对女主病友自杀时接近凄艳的血泊印象深刻。
以及女主为了让艾玛不致落入轮回的厄运,不惜站出来取而代之……身在黑洞,心魂欲碎,却不顾一切竭尽所能,你会动容于一个人纵使伤痕累累,却也能因负疚与善良而如此无畏。
11、 活到中年已经渐渐明白,凝视人性大部分时刻就是凝视黑洞。
后果如何防不胜防。
亦可毫不夸张地说,所谓平衡,对敏感的心灵而言,更多是各种情绪间的制衡,绝对的静态平稳从不存在。
活着,就是不断维系着勉强前行。
但旁观如此逼仄的故事,却也升起一种绝处不认命的叛逆——那些无辜却饱受磨难的灵魂,可一定要执拗地活下去。
哪怕被挤压到面目全非,也不要轻易放弃呼吸的权利。
无他,只有残垣里的求生与重生,才能真正反弑杀到这个世界的恶意。
罪行或许不能全部被惩罚,黑暗或许永远随行,但人们需要明白需要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默默与之抗衡不曾屈服的存在,天空下也不是只能响彻那几种泾渭分明的声音。
不喜欢
只有最后一集是好看的…前七集真的太闷了
我只想说,这个剧凭什么不值得一集就弃?
弃
其实是个非常病态的故事,并且越往后越暗黑,尤其结局一阵恶寒。看似在讲述一桩迷雾重重的连环少女凶杀案,实际上展现的是原生家庭的阴影与创伤及其对子女的深刻伤害,并且由此产生的邪恶无从消弭,只能看着它传递、扩散、染黑一切。并不认为剧集故弄玄虚或冗长拖沓,有很多痛苦情绪正是在文火慢炖之中得以细细感受,闪回镜头也很好地刻画了角色的心境状态。赞美Amy Adams,演得很棒。
《遗传厄运》
《女子驾车回乡闪忆录》。靠凌乱无章的剪辑制造悬念。两集半弃。
二流的小说,一流的演员制作,喜欢女主,这部电视剧太阴郁了。
所以这磨磨唧唧的就是磨演技?
第一集就看不下去,心理问题精神创伤自残之类的题材实在接受无能。。
故弄玄虚
视听典型的制作精致但平庸至极,至于情节实在是刚开始还抓人后来就😑😑😑 个人要求也一贯不高,只要二者有其一突出就能随便吹爆了,问题是这剧实在全方位平庸。
so-so
卧槽这个finale太尼玛叼了。整个series的视觉听觉都特别美特别有感觉,但是最后一集真的让人一秒都挪不开眼睛。我觉得已经很久没有看剧的时候一秒都不想快进不想错过的饿感觉了。天啊。当一个环境允许女性做主角时,就可以写出这种深刻探索人性+性别的作品了。欧美这几年真的是平权进步飞速。感恩。
闪回镜头太多了什么感觉都没了,这样不对
和大小谎言还是在很多地方很像的:剧作上,故事由一件凶杀案而起,一群人的生活都因此受到牵连,真相逐渐浮现;视听上,长焦、手持、短暂迅速的闪回、相似动作的转场(这里用的更多了,本来就是很显目的技巧,反复用没意思)。
我真的坚持了3集,我尽力了
不感冒的原因跟《小镇疑云》一样:忙于邻里人性,无心破案。不过Clackson演的这位妈真是,从没在美国片里看到过这么像中国妈的妈,我这么喜欢她的脸的人都看到生理厌恶了,别说剧中女儿们了。滑轮少女不是90年代风情吗。
第一集反复点开又反复看不下去,动不动闪回剪辑,到处挖坑故弄玄虚,悬疑没看出多少,每个人物都像是神经病,一集弃
一家子神经病啊,不喜欢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