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刚毕业,前段日子听公司的叔叔阿姨一直在聊北京青年这部片子,杭州的公车站牌也总能看到这部片子的广告。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看了一个疗程的。。。。
然后我就哭了,第一集里何东从民政局阿姨手里抢走红本本的那一刻,我就想这货是有多大的委屈啊?
权儿姐背叛他了还是他背叛权儿姐了?
结果俩人跑到大马路上这货竟然来了句要重走一回青春。
我就想着,这个说法也倒还算挺新鲜的,之前没怎么听过啊,我忍着,想看看这青春到底怎么重走,要是真能走的丰富多彩我要不也辞了去走走看。
忍着何西那个货说话一股脑瘫的样,“丁香,你能别这样么?
”我说您好好说话不行么?
别那么有感情像朗诵似的行么。
忍着丁香权筝俩傻妞疯疯癫癫的跑酒吧吊凯子(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还觉得有可能能碰到真正的爱情。
忍着何东那个逼谈了三年的恋爱不负责任不说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我想重走一回青春”这句话口号挺响亮,听多了还真就恶心了。
四个人儿从北京开着B40去烟台生存体验,倒也说得过去。
但能别抠抠搜搜的一百过十天么?
能别三个人一问何东接下来怎么办那个逼就来一句“我没想好呢”我说您没想好您这是作去了吧。
您觉得之前的工作不满意不合适不快乐您能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投个简历跳个槽,就算你说的你不想坐办公室了,好,你想清楚你想干嘛想去哪往后的发展是什么再辞职行不行?
行不行?
您就差多想想这两天啊?
后面的我也没心情看了,公司的电脑,砸坏了不值得。
剧情刚好停在权儿姐发传单,何东送快递那个地方。
我不知道最后他们完成他们的理想了么但是至少我看到将近一半,看到的是一个的理想是“干吗都行,只要不坐办公室”一个是“我要让丁香对我刮目相看”一个“我要创业”最后一个还靠谱点“我想开一间酒吧”。。。。。。
您四位理想是理想么?
这个叫“想”。
哪个年轻人都想摆脱枯燥的办公桌,想让心爱的女生看得起自己,想发财,想拥有自己的店面,这是人对不满意生活的一种有逃避性质的“想”这个“想”是没有错的。
您四位把这当理想也没有错,但是您四位跑偏了啊 你们生存体验跟你们实现理想有半毛钱关系么?
我不记得是13还是14集里何南要去深圳创业,内个老大还不乐意了,我说您四位感情儿是组团旅游来了吧,他的理想是创业,为什么不能去深圳试试,而是非要在这地方和没有留学经验没有高学历的人争抢体力劳动的饭碗,你们可能当不上快递员可以当服务员再退一步可以回家去。
但是那些被你们竞争下去的快递员、服务员可能比你们更需要这些能填饱肚子的工作啊。
您四位找工作体验生活能找个靠谱点的么?
不哭了,擦干泪水换个片儿看吧
北京青年大哥何东突然退婚辞职,理由是想重新走一遍青春。
乍一听很赞的道理,压抑的生活,没有爱情的婚姻,日复一日的工作,让大哥何东必须立刻马上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重新寻找他的青春。
很多人羡慕他的勇敢,他和交往三年的女友权筝分手,“对她从没有心动的感觉”;离开工作五年的公务员职务,“以后我也不会来了”;告别一起居住二十多年的父母,“你们的婚姻让我对我的婚姻失望”。
从最低层次的端盘子工作做起,哥几个合伙干酒吧,游历山东,最后在玉龙雪山找到了他的理想爱情(新娘还是权筝,很和谐的happy ending),理想生活。
北京青年作为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之青春三部曲终结篇,赵导给予很高的期待。
我也很期待,主角是四位圆寸型男,总算从缠缠绵绵的娘气电视剧走到了血气方刚的爷们电视剧,但最后四人组一路向西奔往云南,我的耳边又回荡起“你是风儿我是沙”的还珠浪迹天涯,而且,又是云南云南,浪不完的云南情节,教坏了多少小朋友。
御姐丁香首次冷艳出场,一句“爱一个人要负责任,不爱一个人也要付责任”当晚微博刷屏,处于感情漩涡的我也成了此话的NC粉。
什么重走青春,抛女友别父母就是不负责!
我男朋友要这样我保证跳脚气死,当然,我就不会找这样的男的做男朋友。
27岁来句重走青春,谁知道婚了七年之痒后,34岁又来句重走单身。
这奔三也没断奶的何东说的理由简直扯淡,又教坏了多少小朋友。
如果按故事大哥何东人物背景设置,帝都脚下,有车有房,祖孙三代,健康和睦;女友温柔美丽,兄弟仗义帅气,自己工作稳定,不缺胳膊少腿不脑瘫不先天性疾病不阳痿。
多少人巴巴羡慕的事儿,大哥何东却觉得这些都是他不幸福的桎梏,高富帅的命,拦拦拦不住的要去当男屌丝,不过男屌丝有钱旅行吗?
只能说高富帅心里有坑非要把自己套在一悲剧的壳子里,缩在角落舔舐伤口。
“这都不是我想要的”于是奋斗男猪脚陆涛附身北青男猪脚何东,多少年了赵导换汤不换药还玩这一出,也玩不出个啥了。
读安妮宝贝长大的银镯女子,读四娘长大的45°斜眼男子,一说起来旅行,两眼顿冒小星星,凛冽,清新,旅行,写字。
不可置否,一场旅行,释放现实的压力,收获珍贵的情谊,留下美好的回忆。
旅行如梦,有太多的不可能,在旅行路上变得可能。
踏上旅行的路,卸下了世俗的负担,前路未知,和同行的旅伴的每一刻似乎都在经历生离死别。
往日的平淡感情,但旅途的大背景下会变得跌宕起伏,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旅途中的一切都那么真实,真实到看到她的黑眼袋红血丝,于是误以为自己又相信了爱情;旅途中的一切都那么不真实,开始向往新的生活始终是向往,而梦醒后,社会人总归要再次带上面具,穿上盔甲,回到战场,勇猛战斗。
逃避不了的现实不是短短几日最炫民族风能解救的。
除非赢一张船票,坐上不靠岸的铁达尼号,千年春梦久久驻留太平洋底。
旅行是什么,放松心情还是年轻时的虚荣,但旅行的意义不能无限抬高到自我救赎。
电视剧来源于生活,21世纪的小青年们活的确实憋屈,房子票子老子(老板)三座大山亚历山大,赵导的取材初衷是好,可太过于风花雪月的电视剧太太太高于生活。
更不要用太多的浪漫的旅行来作噱头,连陈老师的旅行意义也唱一场场旅行不过是逃避。
如果青春凭借个XX景点几日游就能重走一遍的话,天山童姥也不用费尽心思苦练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功了。
谁的人生轨迹不是一地玻璃碎渣滓,还必须跪行向前的血泪史。
平平淡淡演绎自己的人生剧本才最是真实。
青春啊不是重走的,要勇往直前。
绳命啊要积极面对,而不是逃避,不能再这样教坏小朋友了!
爱情里没激情了,就分手。
这不是勇敢,是狗血。
工作里没激情了,就辞职。
这不是洒脱,是缺筋。
生活里没激情了,就旅行。
这不是豁达,是逃避。
青春三部曲一如既往地不靠谱到底,我特好奇他们从玉龙雪山回北京后,难道就不朝九晚五,养家糊口,相夫教子,期待青春三部曲后传啊蛤蛤。
这还不如还珠三部曲,王子公主结婚后,过上了女不孕,男娶三的没羞没臊幸福生活。
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活在哪部作品里?
网调结果显示新闻联播名列第一,其实穿越到青春三部曲系列电视剧也不错。
哎呀,想起穿越也没任意门,你只好哭着对我说,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不能再这样教坏小朋友了!
青春任意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551333/?start=100#comments
任知了,追《北京青年》的主要动力。
玛丽苏了是吧?
也许是这样吧。
但面对知了这么一无毒无害可爱卖萌无敌善良温暖的小美女,实在是为夏日的屏幕吹进了一丝清新的风。
王丽坤,也会因为知了在荧屏上绽放更多的光彩。
之前知道她戏路宽广,演坏人演特工演剩女古装民国现代……可没有想到那么宽广。
任知了这个角色难度真的很大,看过丽坤访谈的应该知道她的声音和说话方式,很干净的声音,简洁干练的应答,而她本人坚忍独立,甚至有点儿御姐范儿,与娇弱卖萌沾不上边。
这样一个与自己性格差了很远的角色,驾驭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何况知了的声音和正常的声音有很大的区别,对女生来说,一两次撒娇卖萌那么说话容易,可是连续十多集那么说话的难度非同寻常。
而且,这个角色就像小燕子一样,演好了,活灵活现,赞誉一片,演不好,装疯卖傻,观众不买账,而且降低了整部戏的可看度(可以对比一下赵薇和李晟的小燕子)。
即使有一些人说知了演过了之类的,但我翻看微博以及贴吧,绝大多数观众对于丽坤的表演是认可且赞扬的。
起码对我来说,这个角色的魅力因为丽坤而更好的释放。
出色的演技、甜美的外表、清澈的眼神(对,眼神很重要,对比一下知了跳白毛女时和在酒吧跳舞的片段,跳白毛女那段儿和苏姐是最可爱的一段,但是不得不说小疯子跳的比权姐专业哈)、如同孩子一样纯净的笑容、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很多虽然知了没说话但是知了在里面的画面)以及专业级的舞蹈功底(踢腿以及两段舞蹈),都让任知了这个角色立体而且绝对会成为2012荧屏的代表人物。
本来没有以为知了在这部戏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最后大家齐呼的“任知了,你一定要幸福!
”无疑点出了知了的重要意义。
首先,知了是至纯至真的存在。
傻笑、乱玩儿、跳舞、放火、插话、大哭大闹、狂奔……她不虚伪不做作,心里只有一个西西,西西高兴就高兴,不高兴就不高兴。
虽然有时候在我们看来有点无理取闹,可是谁会在乎一个孩子的任性?
她明目张胆地吃醋,用自己的方式惩罚所谓的“情敌”,泼水、拿扫帚、乱扔东西……其实不就是有些人心中“前女友情敌们都去死”内心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的假想画面吗?
只不过她敢做,我们的大多数不敢。
什么都痛痛快快的,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小女孩反而比我们活得都轻松、快乐。
为什么呢?
因为她的世界单纯,只有西西和游戏,而走在人生路上的我们,有时候背负了太多的包袱。
而知了的爱和善良,更是让人感动。
在知了生病的日子里,西西是知了世界的光。
生病之前,在知了跳海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真正的西西和知了分开了,不论什么原因,当时的知了对爱是绝望的。
但是生病之后,却只记得自己爱西西,记住了一起走过的地方,却把那些所有的恨和纠缠都忘记了。
后来住院之后,病还没好,但是,她选择放手,让丁香好好照顾西西好好爱西西。
再后来在云南,病好了的知了看出了大家对她善意的谎言,看到丁香也把饼干给了西西之后缩回了自己的手,假装洒脱地退出。
然后的几个月执着于木刻,一个单纯的女孩要用尽全力记录下所有美好的回忆,也许她害怕以后自己再忘记了。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知了,用尽全力去爱,无怨无悔。
有人经常计较得失,我凭什么爱你啊?
其实就像何西最后对丁香说的,就是心动的感觉,觉得一见到她就忘记了整个世界。
爱是一种感觉。
而这种感觉到底能不能延续到婚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感觉让你知道你活着,感受世界的美好,为爱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
为一个人哭为一个人笑,距离远了体会思念,距离近了感受甜蜜。
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就像在现实中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一样,也误解了真正的爱,或者已经没有力气和激情再去爱。
最后,知了在雪山上宣布自己恋爱了,她一定会幸福,因为她的投入,她的认真。
她爱了就说出来,即使对方不爱他她也能给予祝福,这难道不是爱的教育吗?
知了就是没有被磨去棱角、没有向现实妥协的理想化符号,也是一种鼓舞。
生活再无奈,总会有希望的存在。
就算被爱伤害,也还是要继续相信爱。
而这部戏最温暖的,在于东南西北以及权筝丁香唐娇叶坦他们对知了的善良,不断有人说这一段假、多余,他们重走青春根本就不该带上知了,而且不现实,谁会带着一个神经病一起到处旅游给她吃给她穿给她住的地方照顾她包容她呢?但是亲爱的,这是人间,我们没有资格以自己狭隘的价值观以及所谓的世故来评判别人的做法。
知了那段“小疯子”的旅程知了醒了之后自己都记不清了,只当是一个梦,而他们一群人却记忆深刻,那段时光,她就是上天派来的小天使,让他们的旅途快乐、梦幻、充满惊喜。
知了是一个美好的梦,就像重走青春这段旅程,梦总会醒来,重走过青春的大孩子们也都要回家,长大,继续面对也许冷酷也许荒芜的现实。
但是,起码有梦曾经绚烂过,所以带着梦的他们已经破茧,会好好地、清醒地,走好他们人生的道路。
知了,你一定要幸福!
正在路上的孩子们,勇敢爱的孩子们,即使你们终要从理想主义的国土降落到人间,即使你们受过伤害有过迷茫,就像在路上解开辫子甩开头发的知了,也一定会挥别过去找到自己人生路上的精彩和幸福。
室友很不争气地感慨:要是我是他们,打死也不会辞了工作去干“重走青春”这么没脑子的事,唉不得不承认,他们唾弃的日子正是咱俩现在正在努力奋斗的日子,她考公务员我考编,按剧情分析,貌似咱们选择了一个火炕,公务员大学老师医生这样的工作实在无聊,应该青春一把,顺理成章,等毕业了五六个好朋友租个小套房发发传单,送送快递,商场周年庆扮扮灰太狼。
这般舍得,让我们正在奋斗的这些农村小孩情何以堪,我们的追求在人家那里屁一样的,现在我们家里到处征收卖山卖田,估计想种田都成难事,像我们这种八辈子农民家庭出身的,随便和他们几个换个身份,都可以光宗耀祖几十年,之前有个村里的同学被交换出境半年,都被成佳话传到隔壁好几个村,这样一看,倒是觉得现实挺讽刺的,颇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气氛呵原来京城里的孩子和乡下的一样伤不起。
再说,青春怎么能重走呢?
重走的还是青春吗?
直接说想自驾旅游出去玩就是了,搞”青春“这么大一噱头,还轰轰烈烈地一伙人离家出走,路上莫名其妙地救了一个人,跟还珠格格一样,难道说莫非这就是所谓的”出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不知道最后剧中的几个人会不会回到原来的生活,回去估计是一番满是经历装逼样,生活突然变得是各种豁达各种理解各种感悟。
三部曲里面,觉得最有形象的是陆涛的后爸,可惜不是主角。
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轰轰烈烈,一辈子什么都经历一遍。
平淡,无聊,无奈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勇敢地面对比改变它更让你成长。
喜欢赵宝刚电视剧的无非有三类人群,首当其中的是城市知识分子,其二是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最后则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叔大妈。
这三类人群身上有个共同特点:或多或少有些文化,并具备一定浪漫情怀。
赵宝刚的戏路就是贴着这三类人群一路走来,从《编辑部故事》到《男人帮》,从中年讲到青年,再从青年回到中青年,无论主人翁身份、年龄怎么变,他们和受众群的特点基本相同。
这在中国电视剧历史上,都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只有赵宝刚如此钟情于讲述知识中青年,挖掘其骨子里那股浪漫劲。
“赵氏剧”就像一朵坚韧的奇葩挺立在敌我分明的谍战剧、勾心斗角的后宫剧、胡编乱造的穿越剧中间,生命力和战斗力历久不衰。
与充斥在荧幕上大部分极不靠谱的国产电视剧相比,“赵氏剧”尚存一丝文艺工作者的良知,那就是把观众当数,为其带来娱乐和念想,简而言之就是娱众。
但这种娱众的好作风到《北京青年》就画上了句号,转而变成了赵粉们眼里的笑柄之作。
搜索这几天新闻,网友和媒体的骂声一片,且观点几乎都是“《北京青年》不靠谱,观众不买账”、“重走一回青春?
纯属吃饱了撑着”之类。
笔者看了十来集该剧,其实前几集还不错,尽管何东辞了公务员金饭碗非常不靠谱,但其它的戏份还是不错的,比如何西追丁香的经过、何北与老爸的争吵,前者有《男人帮》里孙红雷追王若丹的影子,后者则是《奋斗》中富二代们的翻版,只是何北的少爷范有过之而无不及。
应该说,在北京青年们离开北京前,整部戏还可以打及格分,眼看着何西就要追上丁香了,可就在此时,他却要学何东重走一次青春,于是四个堂兄弟踏上了“青春之路”,整部戏也跟着彻底落入不靠谱的深渊。
说《北京青年》是众娱小丑,不光是情节不靠谱,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得罪了其受众,没有带来娱乐享受。
该剧里有知识青年,如何东,他可是北京经济研究所里的公务员,待遇和前途都很好,却冲动的辞职,找的首份工作还是服务员。
笔者不是歧视服务员,而是赵粉们中的知识青年根本就不会这么做,潜意识里他们固然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但那绝不是丢掉金饭碗,而是利用宽松的假期去境外游。
可以说,像何东那么做的人乃万分之一,奇又奇葩也。
再说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此类人群中不乏富二代、官二代,我们先说这类惹人注目和羡慕的观众群。
可想而知,他们不会做北京青年那样的傻冒举动,原因有三:第一,离开北京就等于无依无靠,浪费了此生投的好胎;其二,大多数较为依赖父母权钱,不愿得罪长辈;其三,随着岁数的增长或多或少有了城府,短期目标是在商场官场多积累人脉,长期则是有所成就,离开北京,简直浪费了大好光阴!
以上分析针对大多数富二代、官二代,并去除了只会吃喝嫖赌及吸毒干坏事的。
而受过大学教育的一般青年,也就是普通蓝领青年,更是不会认同北京青年的做法,他们渴望四堂兄弟公务员、医生、海归、富二代的“尊贵”身份都来不及,怎会容忍他们轻易浪费?大家准是异口同声地对着屏幕说:你丫傻冒。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叔大妈,这些赵粉可是跟着《编辑部的故事》、《像雾像风又像雨》一路追来的铁杆拥趸。
可是,赵宝刚这次把他们得罪大了,为什么?
虽然北京青年们的“浪漫出走”,也是中年人心中的理想主义,但如果自己的孩子也像剧中人物飞走了,那可是要了他们的命。
笔者身边有不少朋友出国深造,虽每年都回来多次,但父母仍魂牵梦绕似地想着他们,每天都会定点查岗关怀,可见大叔大妈们是多希望孩子留身边,尤其是学成归来的孝子,那多长脸啊。
再看《北京青年》里那群儿子女儿,你说去外地闯世界,勇气可嘉,但他们却是去开酒吧,这是高尚的理想和长脸的事业吗?
笔者不以为然,读者您呢?
记不得是哪位大师说过,电视剧就是娱乐大众,这是其基本功能和义务。
赵宝刚近几年一年一部大作,操劳走来的确辛苦,也拍了不少娱乐大众的好剧(如充满经典台词的《男人帮》),但量的增长同时,其质量却良莠不齐,笔者认为《北京青年》是这几年“赵氏剧”中最差的一部。
该剧情节离谱,未尽娱众职责,且社会反响很差(以后我或许会用极差),对此,赵导应该站出来给个说法,向追捧他的观众道歉,毕竟观众是上帝,当我们不再收看您的大作,您也就丢了饭碗,蜕变为大众们娱乐调侃的笑柄。
我只看了1集,评论可能有点偏激,一个即将结婚的男人会对未婚妻说出一个莫须有的理由就否决婚姻,这种剧情不看也罢,真TMD矫情,一个女人或者一个男人都是一个人,可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信誉都是一片空白
青春之美,在于一去不复返,在于你只能在午夜梦醒时为止哭泣,在于留下了那么多无可弥补的遗憾,在于那些你日夜思念的陪你疯过闹过没心没肺挥霍光阴的伙伴,在于如同水晶一般晶莹剔透的爱恋。
青春就是是我们被放逐于森冷冰凉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前的伊甸园。
在那里你的爱是不求回报没有夹杂任何欲望利益的纯粹之爱,只愿心爱的人在身边就觉得莫大的满足。
在那里,幸福可以简单到一颗糖,和伙伴的一个不好笑的玩笑,心爱之人一个眼神,就可以那么充盈的溢满世界。
当看到我连名字都不愿提的某个男猪脚提出来要重走青春的时候我就已经精准无差的戳中了我的尿点,尿的那叫一塌糊涂,稀里哗啦,恨不得淋得他N流满面。
编剧,导演的智商我想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已经深深明白,地球现有的最低点是无法和他们的下限相匹配的。
我对表演不懂,可台词却能看得出来有多么矫揉造作,故作矫情。
哎呦喂,重走青春哦。
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彩排的表演,生活就是一条单薄一路向前的线。
过去你只能遗憾。
你什么都改变不了。
我想说的是,这部戏如果是穿越戏的话,那应该可以得3颗星。
这部剧一直在重复的主题就是重走青春,我觉得后面的剧情就很搞笑了。
大哥以前是公务员,辞了工作去追求理想,但是我看了他的努力却看不出他的理想是什么,他总是在拼命的干活却没有努力方向,好像以前是为了父母浑浑噩噩,现在是为了生活忙忙碌碌。。。。
还有那个演何南的演员,演技好差,总是绷得紧紧地,总是一个表情任知了,这个角色好像韩剧重现了一样,不知道他和重走青春有什么关系。
我一直崇尚在剧情的发展中去让观众去明白道理,但是这部剧却总是在讲道理,就像小学老师在给学生读课文是的,所以果断的看不下去
其實本來看完這劇挺無語的,但是看了一個九零后同胞的五星議論文後,我還是想留幾句話。
我是在深圳出生長大的。
看著一棟棟高樓平地崛起,城市開始寸土寸金。
香港回歸那天,在口岸看著駐港部隊進駐香港。
但看完了《北京青年》後,我才知道,原來我根本不懂深圳!!
這些北京青年們告訴我,原來在深圳沒什麽錢你也是可以租到一個有三四間屋子外加一個大院子、離公路近中心區近海近的住處:權箏大清早走兩步就到海邊了,奮不顧身地把衣服扔了真豪邁!!
老四追唐嬌兩步就到大馬路上了還有立交橋好嘛!!
原來圖書館的頂也是可以給你隨便坐的!
何北你想跳下去就跳好嘛!!
(後經豆友指正加實地探索 這地確實可坐 想坐坐的就去坐坐吧 那可是杜淳坐過的地兒喲!
)原來外地人也可以在深圳簽港澳通行證!!
我以為是最近才可以的!!
而且你們今天說想明天就過去了真心給跪了!!
深圳速度啊!!!
原來中信城市廣場門前的酒吧和噴泉大白天也開!
你當深圳的酒吧老闆都是何北嘛!!
咱可沒有哪麼大的商業頭腦。
原來酒吧妹一夜之間就可以變成白領!
弟兄們快來深圳吧!!
然後我發現,北京青年讓我明白了自己各方面的無知。
我不懂法律,原來攜帶毒品只要不知者就能無罪!
上午抓了下午就放!!
我不懂公安,原來我發現了一個神經病我還可以一直把她放在我家里!
我不懂警察,原來警察叔叔們真的是牛x轟轟的!!
何北這頭整個任知了的照片出來那頭就被盯上了;這頭給人運個貨那頭就被警察人贓俱獲!!
矮油敢情真的是和諧社會,屁民翻身做主人!!
警察叔叔們辛苦了!!
我不懂車,原來吉普的後備箱真的可以裝下那麼多行李再加上兩三個人!!
我不懂人體機能,腫麼才一天沒吃飯就坐在樹林子里等死啦?
我還以為人不吃飯可以活一周呢我太無知啦!!
也許是我的耳朵啞了我才聽見背景里潺潺的水聲!!
請不要告訴我那是大海的濤聲!
我會慚愧得五體投地的!!
我不懂外語,原來真正優秀的海龜英語聽起來和京片兒沒什麼分別嘛!
這麼多年我的英語真是白學了,愧對老師啊!!
我還沒有時間觀念!
原來離開了半年也是冬天,離開了一年也是冬天!!
原來北京一年四季都是冬天啊!
南方人長知識了!!
我還有太多不懂得,唔,我要慢慢學習!
我要仔細鑽研北京青年!!
有誰能夠告訴我:1. 一個從未動過心的優質男腫麼會在兩天內愛上個潑辣女?
2. 大哥死了能不哭不落淚並且若無其事地說通知家屬嗎?
3. 還有其他的知識重點,以後再慢慢補充.人啊!
在北京青年和趙寶剛的面前,看清你們自己有多麼的無知吧!!!!
这是我第一次给电视剧打差评。
不得不说这片子目前演到20集,真是越来越狗血了!
何东反反复复地说“重走一回青春”,但是事实上,都20集了,我还没看出他到底为此做了些什么——如果说后面会有相应的情节的话,那我只能说剧情也太拖沓了。
我十分不明白为什么本片把坐在办公室里当一个普通的公务员看成是“苟活”,如果何东本身是一个有激情、有抱负、有奉献精神的人,那么无论是在一个怎样的岗位上,他都能做得很有劲;何东之所以觉得憋屈,是因为他自己没有一颗开放的心,干嘛要抱怨呢?
另外,何东辞职之后做这些体力活,不是说他有了什么自力更生的能力;事实上,他之前当公务员,难道就不是自力更生了?
而且,即便他到外面体味普通劳动者的生活了,他也和他的同事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家要靠体力劳动养家糊口,你做不下去了大不了走人,更何况你的存折里还有15万——这钱虽说不花,但是没有这钱,你有这底气么?
何西也是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但是他此前从来不觉得乏味,这大概就是性格问题。
所以说,何东觉得憋屈,这只是他的主观感受;也许他做公务员时候的同事们,很多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实上,每一份工作都是有它特有的价值的;每一个靠自己的劳动而存活于世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何东厌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寻求改变,这无可厚非。
但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而否定过去的全部生活,否定父母过去的教育,否定和女朋友三年的感情,这太过分了!
上面说了半天,其实就是想说:你可以抛弃过往的生活——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你不能不考虑他人,尤其是家人的感受;你不能把过去的一些经历全盘否定,更不能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话说回来,我真是不觉得何东的青春被重走了。
从第一集到现在,我并没有看出何东有什么实质进步,尤其是他对权筝的态度,真跟个娘们似的;每次几个弟弟流露出退缩情绪,他就满脸不爽——如果他为自己过去被母亲宠溺的生活感到可耻的话,他最起码应该克制自己过于理想化的脾气。
另外几个角色也是,都20集了,就没一点进步,我都要看睡着了!
权筝和何西的出走尤为莫名其妙。
总的来说,他们都是为了感情。
这和本剧主旨好像无甚关联。
对了,任知了也是个很莫名其妙的角色。
就目前看来,这个角色设定应该是为了满足丁香对何西得谈过恋爱的要求,哈哈!
另外,与任知了有关的情节都显得十分狗血,让我不禁联想到脑残喜剧片的一些元素。
既然说到了角色,就再吐槽几句:何南这个角色是来打酱油的么?
台词少得可怜啊!
性格很空白啊!
当然其他几个角色的性格也比较模糊,何北和丁香稍微好一点,不过这种角色很常见。
坦白说,我个人认为,青春这种东西是不可能重走的。
这么说不知道是不是太悲观了,然而年龄上的青春只有一次,毋庸置疑。
27岁的年纪,再怎么想要青春,也剥离不掉过去的痕迹了;何东看起来真不像个敢闯敢做的年轻人,反而有着各种顾虑,各种怨念,畏畏缩缩,真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没有青春过。
唉,总之,我现在特别心疼我过去十天花在这片子上的时间;也许大多数人都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但我是没动力再看了;好在我的青春貌似还在,我还可以对着这群奔三或超三的演员胡乱吐槽。
总之,青春是一种心态,不是一个口号。
每次都拍这种不接地气儿的“作”品,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给他投钱?
直接从20集调到了大结局。。原来那李晨在我心中是好男人形象啊。。but自己手贱去豆瓣去天涯这种毁三观的地方啊啊。。
看到最后只是因为想看下一集会有多扯。看在俊男靓女面子上给两星吧
无厘头的“重走青春”,纯属吃饱了撑的
太二了!!!
中国式的圆满结局!孩子们幸福!青年请你加油,生活很美好,在于你自己怎么经营。
王丽坤,漂亮
真的,那么,难看么?我大概比较不正常,我觉得还凑活吧。
一群大龄男青年带着一群二逼女青年去重走青春= =这片子怎么那么作啊
前几集还是可以的。
没什么 只是也想有这么一段时光 暴走~
赵老师您赶紧的放过青春吧
一部现实又不现实的励志片
热血沸腾
看不少人都喷。。。我欣赏水平可能还真是很低。。。不过大部分人都抓着细枝末节的东西觉得很好笑。重组青春不在于年龄。的确是比较极端,不过也算一种成长的方式吧。我比较能体会像何东一样从小为父母活着长到二十七八还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到底想要什么那种心情。其实很多人当觉得不如意的时候都会
演的是个啥?重走青春就这么个走法?打工也不起早贪黑的工作?整天散个步调个情吃个醋?有点逻辑和真实性行不行?你要瞎编可以架空啊,别拿年轻人的生活开玩笑啊什么导向什么影响?请只看了一集和没看过的豆友别随便点看过!
虽然我承认我看的很欢乐。但依旧沿袭赵宝刚一贯的京味十足以及不接地气。
看完了!
我个人觉得还是多好看的 问题是怎么才能有空出去旅行嗯!?
就好唐娇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