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很痛苦,不得不看但是看不懂...等过段时间好好做做功课。
打开电影看了7分钟,才发现没有字幕,一直在迷糊地听他们讲话...电影开头是主角的梦境,开着一辆豪车在空荡的街道,并且迟到了。
开始出现的女星好熟悉。
因为事先完全不知道,所以情节对我来说很迷惑。
女主角最开始看的时候其实是不好看的,但是后来慢慢发现有些角度挺漂亮,可能这就是曝光效应。
现实和梦境总是不断地变换,所以对于情节还有些迷糊。
男主角好像是出了车祸,死而复生的小狗班尼也很逗,到底在讲什么...男主角毁容了,然后戴面具,觉得好诡异啊,至今没能明白到底要讲什么。
梦境?
心理问题?
在床上醒来,发现是苏菲亚(但其实是朱莉)的时候好害怕啊,好像男主角把苏菲亚和朱莉给弄错了,他也一直想着是董事会的七个人在陷害他。
虽然没怎么看明白,但是我确定这是一个讲心理疾病的故事。
画面不断转化,情节没有连贯地切换,看的时候真的好迷惑啊。
要不是想着这是戴老师推荐的,我不可能费这么大的心神来看这部电影。
两个女性不断变化,男主角认不清,让人联想起《美丽心灵》里的精神分裂症,看得好痛苦啊。
后来两人在床上时,先是出现长得比较奇怪的那个女性的脸,然后是出现另外一个,男主角一边和她上床一边用枕头盖住她的脸让她窒息而死,这里还是有点恐怖的。
电影走到这一步,我梳理出来的情节真实的是男主角因为车祸毁容、杀人和心理专家对话以作鉴定是否是精神失常,然后引出一些回忆。
而不断出现的生命延续公司,这又是什么呢?
生命停止后再用冰冻来延续生命。
在听公司推销广告的时候,男主角把一直戴着的面具取了下来然后冲出去说我想要醒过来。
然后遇到一个绿洲计划的专家,在150年前见过。
是他向他推销这个计划,现在这一切都是男主角想象出来的。
现在面临最后的抉择,在他晕倒然后被女主角解救的之后就是梦境。
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是,那天你宿醉醒来,一个人离开,然后再也没见过苏菲亚。
后来找到生命延续计划,重新创造了这些,而他的朋友为他的去世办了几天,苏菲亚来到那里,特别伤心,这时候挺美的。
电影为什么叫香草天空这个我也没明白,只觉得最后的天空挺瑰丽的。
最后的温情时刻还是读懂了点...什么鬼。
难道电影是说梦境和现实吗,然后告诉我们梦境再美也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中的苦难。
最后一个场景是男主角的睁开眼。
《香草天空》对梦与现实的溶合与边界的模糊处理得蛮好,我会将其与所谓的银幕梦幻区分对待。
在于潜意识的创造性消解了奇观的外属性。
其中的元素,诸如流行音乐等物化的种种符号仍然属于现代语系,解读也频频从常规的精神分析作用于影片内涵。
个人觉得有趣的是梦中释梦,以一种套层裹挟着整体剧作。
(区别于伯格曼的《野草莓》,《香草天空》以一种投机式的圆话术对梦作出终结。
由内在释梦,与过去相符合的人物迷惘困惑的心理状态走向外部解读。
)没必要肯定是非对错、技艺精湛与否,一方面我的观感告诉我结尾差点儿意思、没尽兴,另一方面也只能和男主一起通过结尾回归现实。
片中对《祖与占》的意义挪用以及尾声“open your eyes”的复现,自然的反身性(自反性),特别是后者的双重指向,一为主角的接受现实,完成经典闭合叙事,另一则是对我们(观众)的敲钟,电影散场了。
关系方面,对于父母亲形象掺杂着梦境的含混性,也就是说始终存在着任意杜撰的可能性。
两个好处,一为省事儿,另一是主角凭借空缺的权威形象以梦重塑,也塑造着他自己。
(在这里确实也可以从精神/心理角度分析,我对此嗤之以鼻,太古板了。
)重中之重算是性别议题,典型的欲望投射。
有趣的是由于梦境的编码解码再编码,形成了男性(男权文化)自我认同的强干扰。
从外看,女性的异化形象仍处于男性的想象空间。
从内看,折射的是男性对“她们”的焦灼与恐惧。
遗憾的是还在将女性作简单划分,老生常谈的天使与恶女。
还可以,打个五星。
睡久了容易头疼,需要“open your eyes”。
2022-08-20于恩贾梅纳。
最初是一边看一边不停地想:盗梦空间是学的这里啊,哦那里也是啊!
啊啊啊啊这当然很正常,毕竟盗梦空间是后来者。
然后便会想:原来每一个划时代的电影,并不都是凭空出现,而是就像那些划时代的科技产品一样,有着无数个不甚成功甚至可能要素齐全但就只是差点火候的前作。
就像瓦特的蒸汽机之前,莱特的飞机之前......他们只是处理好了最后一点小小的问题,然后,Boom!
火了fine,扯远了。
今天想说的却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却不是一部划时代的电影。
因为一,拍电影呐,不能贪心,有限的篇幅里讲好一个故事不容易,该脸谱化扁平化,就不要总想着搞深度(门徒vs无间道),想抓住一点深挖就不要铺太多线索。
资源有限,覆盖得越多,故事越平庸。
第二呢,划时代的电影成为划时代,一定是因为.....提出了新的理论。
能描述某种感觉、某种现象、某种想法,很好,但还不够。
提出一个理论,用简单有效的模型去把说起来大家有那么点共识但就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事情给归纳总结,把处理方法集中归为一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就会成为划时代的作品。
好比,今天,作为一个先看过了盗梦空间的人,看这部电影时就在想,“嗯,这是一个关于第二层梦境里杀人,第一层梦境里意识到,然后决定去醒来的电影”。
how simple is that?
但是别忘了,梦中梦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直到“盗梦空间”以前,是几乎没有人用“分层”的办法去看待一个完整的梦境的。
而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最后的谜底揭晓也令人完全不会睡不着觉,但......缺少一个理论。
就是这样。
众所周之,这部片子是翻拍于一部西班牙电影《睁开你的眼睛》。
我先看的西班牙版,之后才看这部好莱坞版,发现新版几乎全盘照搬原版,几乎到了每个镜头都一样的地步。
我猜新版导演明白,无论多好的创意,再复制一遍也就没什么意思了(不信谁去翻拍个《黑客帝国》试试)。
于是乎,汤姆的戏份比原版加强了很多,几乎成了他的独角戏。
原来的“创意片”变成了现在的“演技片”。
这部影片让我明白了汤姆是多么优秀的演员,他很帅,但绝不是只靠相貌混饭吃的。
他的表演把人物心理展现的丝丝入扣,而导演也乐于给他的面部长达一分钟的特写,让他发挥他的演技。
而原版呢,我不是说那位西班牙帅哥没演技,只是导演没给他什么发挥的空间,因为原版是考创意和剧本取胜的,不强调某个人的演技。
也许汤姆过于英俊的长相让大家忽视了他的演技,但大家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汤姆,一个演技出众的汤姆。
人类本质上大概都是抖M吧如果生活中只剩下快乐而没有痛苦我们就会怀疑:这样的生活还是真实的吗?
因为形成对于生活这个概念的认知——认为它是要同时包含痛苦和快乐的,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最初接触生活的世界时,这个世界就是既有痛苦又有快乐的。
如果一开始我们接触到的世界就是只有快乐的呢?
如果我们对生活的认知就是只有快乐的呢?
那么我们还会觉得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就是不真实吗?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虚妄?
语言是人类伟大的发明,而它到底是帮助了人类的进步,还是用定义局限了人类的思想?
阅读《电影理论与批评》,用精神分析电影理论来解读电影《香草天空》,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一,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首先是指出了,在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和叙事的基本构成原则是男人看、女人被看。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说,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中,男性被赋予主导性的地位,故事的叙述往往是以他们的视角进行展开。
首先,这种叙事模式大体上是这样的:用男主人公的行动与历险作为叙事性的影像序列,这其中包含着该影像序列追求在二维的扁平空间中创造第三维度的纵深幻觉,而这个纵深的三维空间就成为男主人公拼搏驰骋的舞台。
这一叙事性的影像序列制造了时空连续的幻觉,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使他们不由自主的融入到剧情的紧张气氛之中。
而除了这样一个影像序列,还存在一个奇观性的影像,这就是女性的形象,她们通常是美丽和神奇的。
对于这一影像,主流商业电影则没有为它创造纵深的三维空间,而是主动的凸显了画面的平面特征,使这些女性形象变为被特写镜头切割过后的女性身体的形象。
通过这样一种有意的凸显,女性的形象则成功的变成了某种与男性不同的物象,成为了被观看的客体,或者说是欲望的客体。
主流商业电影就是利用这两种影像序列的交替出现,一方面使观众跟随男主人的行动融入到紧张的剧情之中,一方面跟随男主人公的视线,同他一起欣赏着美丽的奇观,这样就诱导了观众对电影的双重观看和认同。
这其中,对于主流电影如何通过这种模式引起观众的认同与观看,我还想给出自己的解读。
在我们观看主流电影的时候,最明显的特征无疑是这些都是男人的故事,我们跟随着男人的视角来进行一次历险,暂时忘掉现实的生活。
在这其中存在观众观影过程中的第一层,即观看男主人公的历险。
这里也可以用麦茨的认同机制来做解释,即在影院中的观众首先认同的是他自己观看者的角色,而当叙事性的影像序列被奇观性的影像所打断时,我们会进入观影的第二层面,即跟随男主人公的视线去观看女性这一审美欲望客体。
而当镜头再次回到男主人的时候,我们不会认为这是女主人公反过来对男主人公的观看视角,这是由于主流电影一开始的叙事机制就在观众的意识中形成了,这是男主人公为主导的故事,我们只有跟随他,认同他,才能在观影的过程中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琐碎和困窘,体验不一样的奇妙历险。
因此,男主人公的每一个镜头,我们都会退回观影的第一个层面,继续跟随男主人公进行冒险之旅。
观众也就是在这种主流电影的叙事机制的作用下,在两个观影层面中来回转换,无法自拔,完成了自己的观影过程。
这一过程同样也是主流电影成功的诱导这观众对电影的观看与认同的过程。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说,在这种叙事机制中,女性一直是作为被观看的客体而存在,在电影文本中,她承载者男主人公的视线,而在影院中,她同时又承受着观众通过男主人公而欣赏到她的视线。
那么,在这样的叙事模式下,我们会不由地认同男性角色的巨大作用,因为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幻想与观看的满足。
这也就是主流商业电影男权文化的一种体现。
而主流电影在其情节设置上同样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其中也凸显出,主流电影试图消解男权文化的内在矛盾。
二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又一重大论述就是,劳拉穆尔维对主流商业电影是如何通过其叙事和情节结构来成功消解男权文化的内在张力与矛盾。
首先指出,这种内在矛盾是:男人爱女人,同时男人恐惧女人。
用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说,这里涉及到男孩在超于俄狄浦斯情节的过程中对待女性的态度转变与转变途径。
综合弗洛伊德和拉康的观点,男孩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在潜意识中产生弑父取母的愿望,大部分男孩会意识到来自父亲的权威和威胁,即阉割威胁,而作为差异性的他者而存在的女性,是一个活生生的遭到阉割的对象,因此她也就象征了父亲的权威和威胁。
当男孩逐步认识到自己与女孩的身体存在差异,并以此为起点,形成关于自我的认识时,也就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超越俄狄浦斯情节,获得成长,将自己的欲望从母亲转向其他女人,最终使自己变成一位父亲。
在这其中,拉康还指出,即使一个男性已经长大成人,并且获得社会主体地位之后,仍然会因女性的存在而感到焦虑,一方面是因为男性的主体身份的确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在男性看来,始终是鲜血淋淋的伤口,活生生的阉割威胁的象征。
因此,男性主体身份的确认过程中始终包含着成功的消解女性引发的焦虑。
因此,精神分析理论给出了男性恐惧女人的原因,总结来说就是,作为一个差异性的他者,女性始终是阉割威胁的象征,时刻引发者男性的焦虑。
而男人爱女人,则是在生物性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对异性的好奇与欲望,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男人对女人的爱是在生物本能基础上的有意识的选择,女性被作为男人品味的衡量标尺,再一次体现着男人的特征。
如同女人对待衣服的态度——穿着不同的衣服展示了女性不同的品味,衣服成为了女性品味差异的见证,同样的,女性在承受男性的爱的同时依然是被物化了的标尺。
在阅读有关拉康的镜像理论的一个章节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忘我的它恋,都是强烈的自恋……没有比恋人的目光更好的镜子了”总结来说,就是男人在爱女人的同时,主动地将女人物化,客体化,使女人变成被观看的对象,而在这种情景下,男性的一切行动被简约成视觉观看,而观看与凝视往往是由欲望器官的眼睛来完成的,因此,通过这样的爱就使得女人成为了男人的镜像,对女人的爱也就是时刻的满足男性自恋的观看。
这种物化美化女性的身体的过程也是男性消解女性引发焦虑的途径,综上,男人对女人的爱与恐惧是男权文化的内在矛盾,而好莱坞主流电影在男权文化的逻辑之下,选择在叙事结构上巧妙将女性的神奇色彩剥去,变为可理解的理性范畴内,并且通过男人的目光与窥探,将好女人与坏女人区分开来,进行奖惩,当女性作为差异性的他者的行为可到合理的解释后,并且被男性成功的掌控后,男权文化的内在矛盾因此得以消解,男性主体想像性的满足也因此获得。
在电影《香草天空》中,男权文化的内在矛盾是否得到消解其实很难界定,因为在电影叙事的现实层面,朱莉在逼迫大卫殉情的那场车祸中死去了,而索菲亚缺毫发无伤的老去,这似乎是在对好女人和坏女人不同结局的处理中使男性的焦虑得以缓解。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大卫的梦中,男权文化的内在矛盾,更准备的说是内在困境与恐惧则完全没有得到解放。
至少是在埃德蒙这样象征着父权形象的人物出来释梦之前,可以说这种困境与恐惧随着大卫杀死索菲亚而达到了极点。
这一点我的解读是这样的:首先,依然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讲,好莱坞电影从来都是通过结构女性在叙事中的位置来实践着男权文化,女性角色的设定与情节设定都是服务于消解男权文化的内在矛盾。
在《香草天空》中,我们同样的看到了两类女性:一是性感的金发美女朱莉,这样的女性形象在现今的好莱坞模式中,代表着诱惑激情,同时也是巨大的威胁或者邪恶的深渊。
另一个是天真的黑发美女索菲亚,这一类女性则是平实善良,带给男性希望与拯救的。
在该片中,男性噩梦的第一个威胁因素既是疯狂邪恶的金发美女朱莉,暂且不讨论男性对女性的爱与恐惧之间如何得以平衡,仅仅是大卫对朱莉的恐惧就足以令大卫倍感焦虑,噩梦缠身。
在影片中,朱莉的形象是几近疯狂的,她跟踪大卫来到索菲亚的公寓门口,邀请大卫上车,并且载着大卫全速冲下公路桥,殉情的同时也完成了谋杀。
影片用朱莉这一形象和她的行动,代表了男性对女性的恐惧,而这种恐惧达到高潮的部分就是噩梦的真正开始——大卫免于一死,却身残毁容,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毁容,肢体断伤都具有典型的阉割象征意义。
至此,一个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极端恐惧已经发生在大卫的身上。
但是这尚且只是大卫的第一层噩梦,随着明析之梦的开始,大卫不仅重获索菲亚的爱,而且也从毁容和肢体伤残中痊愈,开始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幸福时光,这其中的黑发美女索菲亚则象征了男性对女性的欲望、象征着带给男性希望与拯救的力量。
但是在影片中,幸福的时光并不是完满的结局。
不可忽视的一点则是,大卫的童年创伤。
11岁就失去双亲的大卫虽然摆脱了父权的威胁,也同时丧失了母亲的关爱,同时,父辈的董事会的存在同样带给了大卫难以消除的恐惧,这其中涉及一个大卫的成长主题,即是无父之子在成长或者说拒绝成长的过程中的彷徨,焦虑,心理病症以及病症的治愈,在这种童年创伤的机制下,大卫本该完美的明细之梦中不断的出现死而复活的朱莉,甚至到最终大卫已经完全丧失了分辨好女人和坏女人的能力,当一个男人的生命体验中,无法将寓居与女性体内的善恶区分开来时,也是男权文化的内在困境达到顶峰之时,而当大卫在极端的痛苦下亲手杀死了索菲亚之后,大卫的噩梦也随着达到了顶峰。
可见,影片讲述到这里,男性的内在焦虑与恐惧已经无法得到缓解,男权文化的内在矛盾随着索菲亚的死去,似乎已经成为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香草天空》仍然是全套好莱坞式的电影,在它的情节设置上,有意的将这一矛盾转移到了大卫的梦中,梦中的矛盾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醒来,直面人生。
因此,影片再一次给出了将男权文化的内在矛盾解读的途径,即大卫明晰之梦的结束。
至此,影片才交代了叙事现实层面的真相,索菲亚在大卫上了朱莉的车后,并没有原谅他,大卫也因此将自己封闭了三个月,最终在爱情和身体的双重打击之下,跟生命延续公司签署的协议,完成了自杀,开始了自己的明晰之梦。
在这一次推进情节的设置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索菲亚对待大卫出轨的态度,在影片中的解读则是索菲亚无法接受大卫在两个人深情款款的约会后,又登上朱莉诱惑的轿车,这是某种意义上的背叛,不专一才是索菲亚无法原谅大卫的根本原因,并非大卫的毁容,并非大卫经济地位的即将丧失。
而用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这一情节设置,似乎是男性对宜家宜居型的黑发女性的一种内在要求,即她要以忠贞为自己最大的特色,因此她也会因为男性的不忠而选择拒绝接受。
当然这也是男权逻辑之下的对待女性角色的任意设置,女性作为相对的物象,必然是服务于男性故事的发展和推进。
因此,影片将情节进一步推进到明晰之梦的开始,如上文所述,当大卫亲手杀死索菲亚时,似乎男权文化的内在恐惧永远无法得到调和,也正是在这之后,影片中不断的出现了埃德蒙这一形象。
当大卫与他乘坐电梯去往顶层的过程中,他的释梦最终凸显了他才占据了该片中的父权形象的权威位置,最终也是他有理的问出了大卫“幸福对你究竟意味着什么”也是他令大卫纵深从高楼跳下,童年的种种创伤都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治愈。
当影片的结局,我们看到了一只睁大的眼睛,因此,大卫结束了他的明晰之梦回到了苦乐参半的现实生活中,至此,明晰之梦中的所有矛盾得以解决,男权文化的内在矛盾最终仍然是依靠父权这一权威形象来完成,这也再一次体现了该片的男权主义色彩。
香草天空看起来并不容易,甚至上失败了的商业电影。
但是它作为精神分析类型的电影文本,其原作《睁开你的双眼》得到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高度赞扬。
电影好不好看一方面要看的懂,这是文化产业服务大众的一种内在特点,另一点也要有内涵可以分析,这也是人们对文化产业的一种要求,尤其是在精神消费日益凸显的今天。
整部电影其实很简单.花花公子大卫没毁容前的放浪生活和毁容之后丧失生活信心进入梦境的故事。
梦境中的索菲亚,是个完美的女孩,温柔,善良,对大卫不离不弃...索菲亚被大卫掐死的时候,我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心里诅咒主角大卫也快点死去。
是的,死去的索菲亚只是大卫潜意识要从梦中醒来的挣扎...在现实中的索菲亚,她接受不了大卫毁容残废的事实,她甚至不敢独自面对大卫,所以两人的约会变成了3人的尴尬场面。
大卫拙劣的表现,索菲亚明哲保身的心态,这才是现实中人应有的场面,这才是现实中应该发生的事情...索菲亚并没有错,只是并不完美,完美的只有梦境中的索菲亚...现实中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也只是那个梦中的索菲亚;杨过跟小龙女的故事,也只有小说才会出现.现实中的索菲亚在大卫的葬礼上也曾泪眼盈眶,她并不冷漠和绝情,虽然她也并不是圣女。
所以,每一对曾热恋过而又分开的眷侣们啊,请不要埋怨他或她的不是,也不要再惦记他或她的好处。
相信你自己也曾说过,他(她)在你心目中是完美的---你看,连你自己都会说--他(她)只是在你心目中是完美的,自己而已.每一个人都不是圣人,你不能要求更多了.我们追求的爱其实很简单,just a feeling ,当你失去的时候,可以痛苦可以悲伤可以愤怒可以遗忘,但是请一定要相信爱.即使每一份爱都不会完美,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那分对完美的追求.
电影《香草天空》一开始时非常养眼。
大卫貌似拥有一切,金钱、美女、权力、地位……当然还有他那令一切女人着迷的英俊外表。
典型的高富帅。
在这方面,金牌帅哥汤姆·克鲁斯不是盖的,我相信,以他的巅峰状态,想和任何女人在一起,都没有问题。
所以索菲亚对他一见钟情并不奇怪。
难得是他对索菲亚也一见钟情。
这颇有点象王子遇到了灰姑娘。
在王子的圈子里,从来不缺少穿着晚礼服、主动对他投怀送抱的性感美女。
而索菲亚是个例外,她穿着大衣,貌似拙劣,其实很特别地出现在时尚派对上,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让王子看到了,用心感受到了灰姑娘的质朴与生动。
如果这是一个一般的爱情故事,我们只能说剧情太俗套,太无趣。
用膝盖想,也知道大卫的追求会一帆风顺。
他为了制造点感觉,甚至于主动去避免过于一帆风顺,只是和索菲亚聊聊天,就离开了她的家。
明明索菲亚和其他女人没什么两样,也无法抗拒他的魅力,也对他一见倾心。
也不会拒绝他的进一步接触。
天作孽犹自可,人作孽不可活。
说得就是大卫这种人。
尽管他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国家,尽管他以为和茱丽只是朋友兼炮友。
但茱丽显然不这样想。
这个女人已经开始对他认真了,认真到得不到他,宁愿与他共同赴死的地步。
看到这里,觉得游戏感情太可怕了,每个人还是郑重对待情意的好。
就连大卫这样的牛人,被茱丽弄出个车祸,都半死不活。
不但口歪眼斜了,走路也一拐一拐不好使了,还差点失去事业,走到哪都被人嘲笑了,更不招美女待见了。
这些都不是最严重的。
最严重的是,他落下心理后遗症了,从此没有安全感了,总是担心会悲剧重现。
并且总是象见鬼一样,见到茱丽的幻影。
在梦境之中,他会将索菲亚当成茱丽杀死,因为他最憎恨的茱丽,居然阴魂不散,附在了索菲亚的身上……这梦境太逼真,逼真得让人觉得,完全可能在生活中发生。
他已经有了心魔。
玩火者必自焚。
玩弄感情者,容易被感情埋葬。
这时我们不能不觉得,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帅哥,实在是人生之一大幸事啊。
太帅了,太美了,有什么好处呢?
徒然招来一些人的惦记和垂涎。
而那些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爱,很可能是会带给你伤害的自私占有欲。
我还发觉,原来极品帅哥和普通人是一样一样的。
他也在期待着真正的爱情。
期待着品尝爱的酸甜苦辣。
尽管他不缺女人,不缺情欲,不缺被爱,不缺温情,不缺……可是在他心目里,一个他会去沉溺迷恋的人,是不一样的。
我不知道,如果他没出那场车祸,他和索菲亚之间,又会如何。
是不是一段邂逅和插曲。
或许不出意外的在一起了。
或许还会不出意外的吵架。
或许还会分手,或许他还会喜欢上另外一个女人……或许他也会忠贞不渝。
但一切在车祸面前嘎然而止。
车祸使他变得丑陋和病残。
然而他的心,还是最初的那种心意。
还是对索菲亚情有独衷。
只是这女孩已经不象最初那样倾心于他了,见到他,眼睛里不再有光芒,而是有复杂的内容了。
在他的梦境里,我发现,原来男人也在期待着拯救。
他在期待着索菲亚的爱,将他从困境中拯救。
就像有的女人,终其一生,在期待着爱将她从童年的阴影、成长的创伤中拯救一样。
尽管她不一定有那样好的运气,没准生活给她的,是新的伤害。
她最后发现,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能对爱抱以这样高的期望。
大卫在梦里,见到了心爱的姑娘。
然而他战胜不了自己的心魔。
只能用那句中国话来形容,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即使只是梦境,他还是被茱丽控制着,还是活得那样痛苦而煎熬。
帅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谁让你没事招惹她来着,你以为处处是锦上添花,岂知下一秒钟,那花朵就成为你的炸药,将你的生活彻底粉碎?
索菲亚对他说过一句话。
等我们来生变成猫的时候,再见吧。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结局。
从他生病后,他们并未走到一起。
直到他死去,葬礼上,那女孩才出现过一次,才泪流满面。
不知道是惋惜他的病与死,还是留恋着那稍纵即逝的美好时光?
那种关于爱情,关于希望的片刻错觉?
写到这里,我写起了《中国好声音》第二季。
在汪峰组学员导师考核的时候,汪峰安排自己的一对学员唱了他写的一首歌,《当我想你的时候》。
“那一天我漫步在夕阳下看见一对恋人相互依偎那一刻往事涌上心头刹那间我泪如雨下昨夜我静呆立雨中望着街对面一动不动那一刻仿佛回到从前不由得我已泪流满面至少有十年我不曾流泪至少有十首歌给我安慰可现在我会莫名地哭泣当我想你的时候生命就像是一场告别从起点对一切说再见你拥有的渐渐是伤痕……”梦想导师贾轶男曾问汪峰这首歌的幕后故事。
汪峰说,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会爱上一个人。
而老天爷并不会因为哪个人对你至关重要,就把她留在你的身边。
索菲亚对大卫来说至关重要。
但索菲亚未必知道得这样彻底。
或许她只以为,自己是他一时的迷恋。
并不知道,她在大卫生命中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
而上苍也不会因为大卫这样需要索菲亚,而将她留给他。
所以她只能出现在他的梦里。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他的世界里,其实都没有索菲亚。
唯一真实的,只有索菲亚的那句话:“等我们下辈子变成猫再见面吧。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可能有那样一个人。
他或她,对你至关重要。
而上苍未必肯让他或她,留在你的身边。
然而,即使是出现在梦境之中,他或她,也是你的安慰。
有她在,就是美梦。
另外的面孔,对你来说,就可能是噩梦。
我喜欢这个爱情故事。
它很残酷,却因其残酷而真实。
它也很唯美,因为那些唯美的瞬间,而让你对生命充满期待和幻想。
无论是纠缠在梦境之中,还是身处真实,我们都需要爱。
尽管大卫最后一个人孤单地奔赴新生活,还是怀着对索菲亚的爱意前行。
索菲亚的爱不是他的解药,茱丽的爱是他的毒药,这些爱与恨,迷恋与恐惧,构成了他全部的情感世界。
证明了他的这一场生。
等下辈子我们变成猫,会见面吗?
完美梦境和残酷现实,你想要哪个?
最近在看戴锦华老师的《电影批评》,其中在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的篇章里,以卡梅伦的《香草的天空》为例来阐述上述电影批评的理论和实践。
《香草的天空》是基于西班牙电影《睁开你的眼睛》改编的,大部分情节和设定都是研习原作,当然里面的情节和风格变成了美国好莱坞的,但最核心的梦境和释梦设定,以及生命延续公司提供的梦境服务,才是影片最为核心的价值,后续陆续有关于梦境嵌套的电影,最为有名的就是前几年的《盗梦空间》,将梦境嵌套和剧情的复杂性提升到了机制。
20世纪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无疑对于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电影领域对应萌生了精神分析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实际上电影里噩梦和美梦的产生,以及多次梦境的嵌套,以及大卫和精神病医生的对话,都是在试图阐述和解析,到底那次醒来是现实,哪次是在梦境中,以及到底我们该如何在完美梦境和残酷现实中选择的终极问题。
大卫的父亲是第一代创业者,开创了自己的出版业帝国,但在大卫11岁的时候父母就因为车祸去世,他继承了父亲开创的帝国,拥有无尽的财富和地位。
但永远被其他人视为不成器的继承人,影片中他给自己起了自嘲的外号“出版界阿斗”,公司里父辈的七个董事会成员占据49%的股份,代表着死去父亲的维权,影片中经常出现父亲满面笑容的画面。
大卫有两个心理创伤和人生问题要面对: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代表父亲的董事会还存在,他如果不能战胜父亲的威权,那么在心理上将无法获得男人的成熟;由于同时失去了母亲,他显然在成长中缺乏母爱,电影中他不停更换约会对象,甚至从来不会跟一个女人约会第二次,就是受挫的恋母情结的呈现。
其实整部影片都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在展开,最终以这两个问题的可能解决为结束。
电影的最开始是大卫在公寓里醒来,豪华的公寓房间,自动升降的电视机,都代表了他的生活品质和财富,小心翼翼地拔掉头上唯一的白头发,在镜子里欣然自得,也说明他对自己容貌的自信和骄傲。
他开车出门行驶在空旷的纽约繁华街道上,他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于是开始紧张地四处张望,最后停在繁华的马路上呐喊尖叫。
影片再次回放,这次他“真的”从床上醒来,朱莉出现在身旁,迷人的金发性感的身材漂亮的脸蛋,无疑是典型的美国金发美女,显然他们度过了幸福的一夜,朱莉显然希望大卫联系她,她是更为认真地对待这段感情,而大卫则闪烁其词地出门,跟他的好友替他写传记的作家布莱恩去打球,然后去公司见董事会的“七个小矮人”,这段剧情把大卫的身份、跟朱莉的感情、好友布莱恩,以及董事会成员都交代清楚了。
随后在大卫的生日宴会上,布莱恩带来了在图书馆认识的索菲亚,显然两个人彼此很来电,大卫接着跟索菲亚交谈避开朱莉,从此时开始两个女主人公的背景都交代清楚了,并且在生日宴会上大卫找到了在公司内部的支持者,两条主要线路仍然在展开。
随后大卫跟索菲亚开始交往,我相信此时的他也并没有很认真对待索菲亚,只是在体验着没有追到之前的“延迟享乐”的过程,在跟索菲亚一起给彼此画像,在索菲亚公寓的电视里第一次看到生命延续公司小狗班尼的广告,在电影主线继续的过程中,不停穿插着在监狱里大卫和精神医师麦考伯的对话。
电影的前半段有很多次梦境的嵌套,还有监狱里谈话的切入,可能会让观众心中充满了疑惑,觉得影片剧情非常零碎杂乱,但会带着疑问继续看下去。
随后影片很快带来冲突的高潮,朱莉跟踪大卫在索菲亚公寓外面让他上车,在愤怒质疑大卫对待自己的不负责任后,追问大卫你觉得快乐是什么,然后冲下公路撞毁在墙壁上。
朱莉在殉情谋杀中死去,大卫面部毁容手臂断裂,尽管活过来但面容令人恐怖,经常感到头痛和无法思考,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如何面的自己和这个世界。
电影里提供了一个面具,既是可以在生理上帮助他恢复,也是可以帮助他心理上得到宽慰的。
大卫尝试着去见索菲亚,两个人相约出来聚会,但在酒吧里索菲亚还叫来了布莱恩,大卫喝醉后倒在街头索菲亚和布莱恩都离开了他。
当他从大街上醒来的时候,是索菲亚把他叫醒的,并且很快医生找到了给他恢复容貌的方法,他在索菲亚的关怀下很快恢复容貌和健康,这段突然向上积极美好的剧情,跟此前大卫自暴自弃以及酒醉后倒在街头反差很大,电影看到这里也会觉得很奇怪,从后面的剧情可以知道这里其实已经是生命延续公司提供的清晰梦境服务。
原本大卫可以忘记现实,在这样美好的梦境中跟索菲亚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且他永远年轻不会死亡。
但由于他潜意识的强大力量,他不断做陷入噩梦和美梦的纠缠中,午夜醒来打开洗手间的灯突然他又变成丑陋的怪物,他尖叫索菲亚尖叫,然后再次从梦境中醒来,在美梦和噩梦的切换中他备受折磨,更为恐怖的是他无法分辨索菲亚和朱莉,索菲亚突然变成朱莉而且自称是索菲亚,他报警来抓朱莉却反被检控殴打所肺炎,并且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布莱恩。
甚至最后他发疯地跑到了索菲亚家里,发现此前看到的索菲亚照片,包括自己给索菲亚的画像,上面全都变成了朱莉,最后在疯狂的朱莉和索菲亚的切换中,他亲手杀死了自己最爱的女人,还记得那个手臂开始是挣扎的,最后却温柔滴划过他的胳膊,而且胸前的黑痣就是索菲亚的特征,他不敢去看枕头下面闷死女人的脸,他害怕甚至肯定那会是索菲亚。
随着对梦境或过往的回忆,监狱中的大卫渐渐记忆起来,他承认自己杀了人,而这个人是朱莉也是索菲亚,观众看到这里已经沉浸在大卫的梦境中,我们跟大卫一样都困惑一个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随后大卫看到监狱看守室电视播放生命延续公司的访谈节目,LE的缩写让他突然想起了什么。
大卫和麦考伯去生命延续公司揭晓谜底,揭示谜底的技术专家曾经多次在影片的前部分出现,首次是在大卫做整容手术时,他坐在手术室上方俯瞰着一切,而且那里有一群人都在关注这次手术,在餐厅里他告诉大卫周围一切都是他创造出来为他服务的,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大卫遭遇车祸后,他跟生命延续公司签署的协议制造出来的梦境,实际是索菲亚和布莱恩都离他而去,他依靠公司内忠诚的部下恢复了对公司的控制,然后跟生命延续公司签订了协议。
只是因为潜意识的干扰,他的美梦时常会转化为噩梦,最终大卫选择唯一打破梦境解除冷冻的方式,从楼顶上终身跃下。
影片最后是大卫眼睛的特写,有女人在喃喃私语“睁开你的眼睛”,这次到底是回到现实从梦中醒来,亦或是再次入梦呢?
影片中体现了四个层面的男性恐惧:第一层面:蛇蝎貌美的女性诱惑。
这是亘古以来男性始终面临的难题和恐惧。
此前的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都是国王被邪恶的女子迷惑,结果祸国殃民国家打乱。
在现代影视中,反面女性不可能总是以同样的形态出现,于是就转化为神经质的歇斯底里的女性形象,在这部电影里主要是前三分之一的现实不符,就是以朱莉作为代表,尽管我觉得朱莉殉情自杀,完全是因为大卫的始乱终弃不重视承诺玩弄人家,但是至少在大卫的世界里,朱莉是作为有害恐惧危险的化身,而索菲亚则如他所说,是纽约最后的善良女孩,她纯洁善良漂亮有活力,代表着男性的向往和期盼,但恐惧在于男人总是无法抗拒坏女人的诱惑,所以大卫才会上了朱莉的车,最终车毁人亡自己人生从此改变;第二层面:是无法分辨好女人和坏女人的区别。
在电影里是中间从酒吧出来醉卧街头醒来,一直到他意识到自己杀了人为止,主要发生在梦境阶段,在这个阶段他无法分辨朱莉和索菲亚,原本幸福美满整容成功跟索菲亚在一起,却突然在夜里醒来变成了朱莉,而且她自称就是索菲亚,而所有的人和证据都说明朱莉就是索菲亚,而在最后所肺炎再次出现两个人温存后却发现还是朱莉,这一切都足以让大卫疯掉;第三层面:不仅仅是男性的恐惧,也是所有人的恐惧,那就是我们到底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电影末尾精神医生麦考伯无法接受他只是别人家庭娱乐里的虚拟角色,原来以为是帮助别人摆脱幻想,结果却发现自己活在别人的梦里面。
很多电影都以梦境和现实为题材,这部电影并没有留下让人纠结开放式结局,技术人员出面说明现在就是梦境,但关键是你如何确定大卫醒来真的是回到现实,而不是在梦中的梦呢?
第四层面:美好梦境和残酷现实的选择,如果不是因为大卫的潜意识导致噩梦,或许大卫始终将沉浸在跟索菲亚的幸福生活中,即便是意识到这是梦境,也需要艰难地在梦境和现实中选择,因为现实真的太痛苦太残酷太琐碎太无聊了。
你是否愿意睁开你的眼睛呢?
时空交错挣扎在真假之中虚虚实实错综穿织一眼便是万年这也就是你说过的‘永恒的瞬间’吧在Penelope把汤汤叫醒的时候幻象爱情伊始但是梦境究竟是真实的表象很多错乱的情境让汤倍感煎熬终于发现这一些的真相让我们下辈子变成猫再相见吧伊甸园再美好 终为虚构现实世界中 你已不在 但我将带着那些美好和绽放着光芒的遗憾回到 我们该归属的维度那里永远存有你的气息 我们的回忆总是不免想 若你没有晕厥 若你没有心痛欲死你和Penelope的爱情会是怎样的这念头仅是一闪因为我不愿想美丽的事物和感觉永远没有统一答案 或者说根本是无解的它只是如同钟摆一样 永不休止 每一下都敲在心上 却不留痕迹在爱情里 两个人一起历经重重 但是分开来 各自也都要是坚强的个体 因为那句谁都知道的话‘爱让人强大’这也是我想要的状态吧。
同看片人互勉。
原声碟也好听!Cameron Diaz演的真好。
看过后又忘了,看到评论,觉得有必要再看一次。看电影,其实不是为了看别人的故事,而是为了通过它去不停地更正对自己人生的理解与总结。
chaos of mental world
n年前我也是看过的。。。
看完了。又是这种生僻但是已经略显俗气的主题。一直纠结于评价,因为实在非常讨厌阿汤哥,也不吸引于此类主题,片子节奏略乱,导演的功底不能跟林奇诺兰这种牛人比。结尾的“活在别人的梦中”真是想到一块去了。
还不错,不过总觉得看的不是很舒畅。
i will see u in another life, when we r both cats
晕死了 看不懂。。。我智商不够还是怎么的。。。靓汤的确很帅,但有故意耍帅的嫌疑。。
史上最烂、超恶。。。
150年后,他醒过来,她早就死了。她活着时,他可能只是悲伤的插曲。他沉睡时,她是唯一的梦.........
除了男帅女漂亮。。。不知道在拍些什么
典型的腦殘片,,.
I want to live a real life.I don't want to dream any longer...
有点像致命ID 前面气氛营造的还不错,ps 别看国语版 憋屈
就是情节几乎丝毫不差的<睁开你的眼睛>啊,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也像影片中人物一样可以准确吐露了;更雷的是佩内洛普在两个双胞胎似的片子里分别演了两个同样的角色,只是最后跳楼那段,西班牙原版里她穿夏天的衣服,这个版本里穿了冬天的衣服,我是真被震惊了,难道过两年还要拍春衣、秋衣两个版本吗
原来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科幻片,梦里也能那么纠结挣扎,还是接受现实吧,a sweet is not a sweet without the bitterness
本以为会温馨甜美,却是撕扯的痛苦。梦太美,现实太苦,所以不愿醒来。爱太沉重,愧疚无法平复,所以终成噩梦。美梦 / 噩梦?不管是什么,让自己清醒的活在当下吧……
极少数让我没有征兆地泪流满面的电影之一。“我爱你不是因为你爱我,而是因为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是谁。”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虽然这样的事情我不能相信,但是我相信人的潜意识是可以时刻反映出来的。PS:半个月以来第三次见到Penélope Cruz,每次都有不同的印象。片尾是个很精彩的段落,尤其是N多电影片段的组接。
除了那一段时代广场的封锁拍摄出来的空旷镜头,其他都不如蓝本《睁开你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