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剧情方面,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是最近几年流行到烂大街的异世界冒险题材,但和刀剑神域、overload不一样,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一开始给观众们呈现的就真的是普通的少年少女们的普通的异世界冒险。
不同于很多轻改的一上来就是满级,主角真的是在第一季中慢慢地练级打怪,最后实现了从精神到能力的增长,每个人的成长都的的确确的展现在了你的面前,不会让你看满级虐怪看得很爽,但也确实会让你感到一种真实感和代入感。
我想多数人弃番还是因为剧情节奏太慢和静态画面的过于使用吧?
这点也的确是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失败的一点,但是!!
你见过除了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还有哪个动漫能把水彩运用的如此登峰造极吗!
随手一截屏就能当桌面使了!
说实话,真的评分的话,5星对于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是有些高了的,但是这种与开挂装逼、开后宫无关,单纯走剧情的轻改真的是太!
少!
见!
了!
所以私心里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一看。
所以!
看累了男主开挂收后宫扮猪吃虎的朋友们快去看看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吧!!
以及、求第二季啊啊啊啊啊啊!!
<图片1>
《灰与幻想的格林姆加尔》給观众编织了一个有关成长的美丽的梦,这里有充满幻想的舞台;有充满真实感的可爱的人和事。
关于幻想的舞台: 视觉上,《灰与幻想的格林姆加尔》的背景的风格就与众不同。
手绘的水彩画,印象派的画风,在强调光和影的朦朦胧胧画卷中,也给这个世界打上了一层名为”幻想”的朦胧弧光。
听觉上,给予了观众非常丰富的听感体验:除了当今流行的人声为主旋律的流行音乐之外,也有古典时期的交响乐旋律或者钢琴独奏;有充满现代节奏感的2021世纪”噪声音乐” beatbox(口技太强了!
)和说唱,也有在中世纪时期就盛行其道的神圣的咏叹调(ova里衬托兄弟情,12集衬托哈尔单挑 deadspot 的悲壮)。
视觉和听觉双管齐下,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画布。
关于真实的人和事: 在异世界开金手指的主角人满为患的今天,《灰与幻想的格林姆加尔》绝对是一部会被其他异世界作品排挤的一部作品,因为他的真实太不合群了。
在心理层面: 主角团艰难地杀死第一只哥布林,突然之间迸发喷涌出的红色鲜血唤醒众人的恐惧,将除了蓝德以外的所有人定在原地,而兰德在求生本能和害怕之间给了哥布林一刀又一刀;梦儿和席赫露(西葫芦)被偷窥之后生气和男生们冷战,西葫芦不信任男生们而不想和他们讲话;哈尔为了团队的完整再一再二地向梅丽表达善意(社会微笑,像极了当组长不得不去和冷漠不合群的队友搭讪的样子)。
在成长层面: 海子说过,”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和稚嫩的自己告别。
”这句话也是这一行小队的成长历程写照,在朦胧的幻想光影中,这个小团队用失败、鲜血和泪水,和宠着稚嫩的他们的马纳多告别,从哥布林森林和塞林矿山中杀出,和曾经的几只菜鸟告别。
马纳多的鲜血催生了他们的成长,有战斗就有死亡,有失败才有成长,这也是这部作品”真实”这层弧光的由来。
团队层面,不单是作战上相互配合,更重要是学会了用意志抗下普通的小伤,将牧师的治疗留备后用;学会建设一个团队,往常的三人酒局变成五人酒局(虽然梦儿和西葫芦是喝果汁好像)乃至六人酒局。
个人层面,哈尔一步步摸索着当一个领袖,战斗上,学会了领袖不单是指挥战斗,更要关注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出调度,比如抗伤害的战士的防具装备不能省,法师和牧师应该靠后;团队生活上,不论是团结女生还是和梅丽好好相处还是与蓝德单独夜谈,都是作为领袖不得不承担的责任和努力。
功夫也不负有心人,哈尔从一开始遇到问题就开始想”马纳多会怎么做”,到在塞林矿山面对蓝德生死未卜的千钧一发之际,做出理性的,具有优先级的”先保证自身安全,再全力救援蓝德”的作战方针。
在人物层面: 每个人都显得很饱满立体,可能有成长线着墨不多的情况但还是在有限的篇幅里面尽量将所有人立体展现出来。
刚刚说完哈尔在领袖层面的成长,其他人也是丰满形象。
梅丽经历了活泼开朗到自闭心魔,最后被这个小团队所接纳所救赎,虽然冷淡但是教会了其他人牧师蓝条充足的重要性(安济知佳的温柔声线听起来太舒服了!
)。
莫古索作为老实人,在团队风雨飘摇之际,面对内讧也可以站出来强硬发声稳住局势;同时老实人的补刀最致命了hhh。
西葫芦从在生活一直怯生生到战场上的萌妹子,也可以在战场为了提高命中率,将自己的身体扔出去。
梦儿行事大胆,但是思考细心,没有一脑热地同意进发塞林矿山,分析之后才作出决定;对哈尔的友情大大方方,对蓝德的吐槽也毫不遮掩。
蓝德性子真实,不纠结于世俗的条条框框,从心而行,虽然身上一股子市侩气息,砍价能砍一半多(够能抢的),但是也能为团队利益”横眉冷对千夫指”,”我知道你们都不喜欢我,那也可以,我为团队出了力使出了力的。
” 实打实的实干派。
(大赞声优,吉野裕行的演绎太精彩了!
时不时的饶舌和略微沙哑的短促声线,将蓝德的市井气和随心所欲的风格最大程度演绎了出来)在这个幻想和现实交织的世界里,大家都在不断成长,去到明天书写属于他们的篇章。
所以第二季真是有生之年 (╥╯ ^ ╰╥)
如果有那么一个网站,能够全维度地给一部动画作品进行打分,那么我相信这部作品一定会是一部评分接近满分,达到1%级别的上上乘佳作。
——各位请千万不要错过它。
评论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看番的背景。
顺带记录一下,17.06.22补完番。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补以前的老番,昨天刚补完《青梅竹马修罗场》,更新我的列表时,无意中看到这部去年的1月新番《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这部我曾经在去年看了2话之后弃了的番——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曾经因为所谓的"剧情拖沓"、感到无聊而弃过这部番。
直到昨天我重新点开第2话,重新看完主角团历尽艰辛杀死一个哥布林的战斗,重新看完那段在因无聊而弃番的漫友口中著名的,长达5分钟的"PPT",我才突然发现从前的那种无聊感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由此一发不可收拾,看完一话忍不住点开下一话,一口气两天看完,又让常年潜水的我不禁来豆瓣写下了评论。
先贴美图一张,让人百感交集的团员合照。
这部作品随手一截就是桌面。
首先想要为这部番关于"剧情节奏差"的评价正名。
很多漫友说这部番节奏太慢,让人无法忍受,所以不受欢迎。
关于这点,我也许是最有发言权的。
为什么我们在看的过程中会产生"节奏太差"、"让人无聊"的感觉呢?
回想到我看第2话结尾那段5分钟默剧的前后区别,我有了些许见解:要么是我们的大脑里没有足够量的幻想、知识、经历、情感;要么是作品表现力不够,所以才无法让人产生幻想、联想与共鸣。
而很明显,《灰与幻想》动画是一部细节十分丰富非常能触动人心的作品,再加上其原作本身是在追求幻想世界的真实性,又有着许多哲学性的探讨,所以答案多半是前者。
第2话的结尾5分钟,在经历了主角团第一场生死厮杀后,随着动人的声线,看遍小镇的平凡日常与温柔景色,就好像士兵从残酷的战斗回到了朝思慕想的故乡一般。
极少有作品会出现5分钟这么长时间一句台词都没有的片段,但如果你的心中有着一片温柔,那么你一定会被它打动。
莫古索在缝补衣服,让人暖心的反差萌马纳多躺在草坪上,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美好。
如果看到这你也懂得了去感受《灰与幻想》世界的美好,你一定会被这部作品所触动。
这个场景和《刀剑》里桐人如出一辙,但不管是各方面却都比《刀剑》要更美,更打动人。
夕阳下美丽的小镇
夕阳桥上的夕阳美景,也成了马纳多和团队成员之间最美的回忆。
再来,想简单提一提这部作品在细节方面的用心。
关于非常细致的一些地方已经另外有大神提的比较全面了,我只简单说一说两点惊艳到我的地方。
首先第2话结尾的经典5分钟,风景如画不用说,一段5分钟的无声默剧,就把各个人物和这个异世界刻画的饱满生动,几个场景几个动作几个眼神下来,异世界的各个角落、角色的性格立马栩栩如生,就如同你身临其境一般。
其次是第3话开场,莫古索烹饪的那段;以及第4话几人在酒吧的那段,音效做得极其用心。
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不管是勺子勺起水的声音,还是切肉的声音,还是酒吧嘈杂的环境音,制作组都模拟得极其真实。
音效这点是最让我惊艳的地方,难以想象在这个浮躁的、以利益为驱动的业界,还有能沉下心来,像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用心制作像音效这种对利益毫无帮助的元素的制作组。
最后想说说,这部作品在情感描写的方面,可以说是极其、极其、极其的细腻,细腻到了一种执着的程度,这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地方。
关于这一点,大概也是被很多漫友诟病节奏差的原因所在吧。
因为这部作品披着一个异世界生存战斗的外衣,却花了大量、巨量、海量的篇幅,用在了人物的刻画和情感表达上,基本可以说整部作品将近1/2的时长,都是一些"无意义"的动作、表情、风景以及日常。
动画十二话,总共只做了小说两卷的进度,两卷!
这是什么概念?
用了三话打倒一只哥布林,又用了六话才打倒一群哥布林,又用三话才打倒一个boss!
然后,完结了。
那么,十二话这么长的篇幅都用在哪了呢?
除了第2话结尾那经典5分钟外,聊天占了绝大多数,剩下的就是哀悼、风景、家务活、以及看着远处天空发呆。
还有第4话结尾处,主角团几人变画风、以及异世界其它团队看着天空飘起的青烟的3分钟。
其中光是下面这个镜头,就定格了将近1分钟。
所以也怪不得漫友诟病节奏问题,很多人都以为它是部战斗番,其实它是部披着战斗外衣的日常治愈番,静不下心来看是正常的。
假如说我们看其它动画作品是看剧情,那么看这部作品我们基本上就是在看动作、表情、风景以及日常。
当然,这是动画作品做出来的效果,原作是否是这个倾向是两码事,但是至少两者主题是相同的,而且它的主题跟异世界生存战斗完全是两码事:友情、团队与成长。
当然,顺便再探讨一些世界的哲学。
但是这部作品花大量的篇幅去描写、去表达人物的感情,在我看来,才是这部作品非凡的魅力所在。
细心感受,就有很多的美好、很多的感慨、很多触动人心的时刻。
在最后的最后,我要感谢《灰与幻想》这两天带给我的一个美丽而残酷的异世界,带给我的怀念与感慨。
我也看过不少动画了,在前段时间补完冰果以后,这可以说是第二部能让我清晰感觉到它的细节和用心的、让我惊艳一把的作品。
但是,同冰果娓娓道来的青春故事+经久不衰的精良制作一样,《灰与幻想》这部如此用心的作品却无法收获市场和商业的认可,实在是让人感到非常非常的遗憾。
所以,特此在豆瓣给个五星好评,安利后来的漫友,希望《灰与幻想》这部动画作品能得到它应有的评价,这是一部十年难得一见的良心之作,有同感的漫友看到了还请顶个,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最后既然提到了,也顺带安利一下《冰果》咯。
制作用心、包装精美但内容太过松散、节奏过于拖沓的另类作品作者:大人的童话前6集的初评(不影响观赏的前提下有轻微剧透):类似彩色水墨风格的背景,柔和的光影效果,整体偏冷的色调配上多彩的场景,更富有幻想色彩也让眼睛感觉舒适。
不同于题材相似的刀剑神域和记录的地平线,灰的世界让人产生了误入了童话的错觉。
大量静止的画面也给整部片营造出了极其安静的氛围。
人设变得比小说更低龄化一些,但圆滑的面部及身体曲线,更符合一般观众审美。
A-1 pictures的一贯风格,人设略显中规中矩,但能让观众喜爱。
(下面内容略有剧透)开篇就直接进入战斗。
依次登场的6个主要角色,相互配合着攻击的对手,是活跃于各种异世界新手村中的哥布林……然而很快我就察觉到——这只哥布林并非让主角们小试牛刀的专用炮灰,而是像小bos一般的存在。
6人拙劣的动作、乱七八糟的攻击节奏、在战斗中处于下风却显得心不在焉的状态,使得轮番进攻被哥布林释数轻松化解。
在其他世界中往往连样子都未被看清就被秒杀的角色却成为了这个开场的主角。
灵巧的反应压制着这个新手队伍的动作,对后排法师施法的提防也表明了这只绿油油的生物具有不低的智商……被随意躲开的斩击、无法命中的箭矢、被迫中断施展的法术、砍进树干无法拔出的大剑,没有华丽的技能,没有眼花缭乱的连击,主角一行遭到了两只哥布林的顽强抵抗……这是关乎生命的战斗,任何生物都会为生存而拼命,于是才有了这样强力的抗争。
这个不同寻常的开头成功地让我产生了看下去的欲望。
后续的剧情交代了一些关于格林姆迦尔的设定,一些现代人的常用语也证实了主角一行都是来自现实世界的人。
接下来的第二话中,在队伍的第一次成功战斗后,制作组竟在该集还有10分钟剩余时间就放起了插曲(一般这是最终话或者是事件高潮部分才会用到的手法),并且直至片尾再没有发生任何值得提起的情节。
故事节奏在这之后变得异常缓慢,获得数次战斗经验后,队伍变得能够自给自足,但直到第四话的前半部分都只是重复着这样略有进展却没有多少营养的日常。
唯独哈尔希洛(男主)和马纳多(队长)在夜间的几番对话让我闻到了异样的味道,总是欲言又止的结果也让敏感的我相当在意。
血红色的月亮也让我提高了警惕——这必定埋下了伏线。
果不其然,小圆的三集定律,推迟了一集,在灰的第四话,被习惯的日常终于被打破……当以为积累了四集的闷气终于要在转折之后迎来爆发的时候,剧情居然重新归于沉闷和压抑,人物情感在经历变故以后确实有了变化,但为改变停滞不前的局面而向前踏出的一小步居然用了整整两集去渲染,单调地以男主的大量内心独白支撑起故事前中期的过渡部分,对后续的期待经不起毫无进展的剧情的消耗,变得急躁,转而成为失望。
以前6集的整体表现来看,《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是一部制作用心、包装精美但内容太过松散节奏过于拖沓的另类作品。
<图片2>
怎么说呢,画面美得一塌糊涂,但是剧情却又平淡如水,看了四集除了看出“成长”的主题外依然无法抓住故事的主线剧情。
换做其他动画三四集该交代的差不多都交代完毕观众只需跟随剧情走就行了,而本番却像抒情散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淡淡地说了很多于主线剧情无补的“琐事”,不是伪动漫爱好者的人对此应该会颇多受用,其他人估计早就跳脚骂娘了。
毕竟设定妥妥的战斗动画,却用《蜂蜜与四叶草》的叙述风格强硬插入,对于《进击的巨人》、《东京喰种》第一季的拥趸来说这种动画就是辣鸡无疑了。
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果断补了小说。
很多人看不惯这部片子,觉得太拖平淡无奇,每集都一样。
确实,你如果作为热血番和冒险类的来比,这部片子实在是看的一点都不舒服。
但从一己之见这部片子是冒险与治愈的结合,我们习惯了各种穿越各种开挂,而这部片子正是从一个平凡的人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继续过着惨淡的生活,人生只能一步一步走,世界不是围着你转。
所以这部作品与其说他是冒险类,不如说是治愈类,在很现实的生活中不时的透漏出一些温馨的画面。
我说了那么多好的地方为什么给动画四颗星呢?
是因为动画作为冒险和治愈系的结合是因为冒险和治愈都没有发挥到极致,小说的内容和人物刻画不够鲜明,举个例子:马纳多的死亡和这个人物描写太少,而小说明确表示出马纳多是因为自己的自负导致自己死亡,但是动画里把马纳多半神化,让读者以为马纳多完全是因为队友而死,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弃坑的一大原因。
之外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提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小说,这个小说写的真心不错。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
灰与幻想真的是最真实的异世界了,哪怕只是最普通的哥布林,他们终日生活在丛林面对各种危机四伏所训练出来的野性,狡猾,坚实的皮肤敏捷的身手都是他们为了生活而不断磨砺出来的,突然转生毫无战斗经验的几个人,打不过一个哥布林反而显得无比真实了,甚至哥布林最后为了最后能活下去而拼命挣扎而暴露的野性反而显得也非常真实,很符合那种野外多年生活的野兽习性
封面来源:《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作者:酱牛腱1月新番《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已经播送了四话,相信给观众以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剧中纤细的动作表演,以及大腿的展现方式,而独特的美术风格和镜头运用亦让人眼前一亮。
主导这一切的正是新锐动画演出家中村亮介监督。
幸运的是,中村监督是一位不吝惜在各种媒体上表达自己的演出手法的大好人。
Anitama会分几期,摘译中村监督过去的发言,并结合作品来分析监督的演出特色。
而最终目的则是试图解释——为什么《灰与幻想》中的大腿如此耀眼。
监督最直接的发信源是博客《松风工房》,这也是监督参与同人活动的社团名称。
2011年时,监督曾经在博客上谈起“动画的语法”,其中第一篇的内容尤其有意思,现摘译于下:对我而言,有原作漫画的动画分镜,比小说原作和原创动画的分镜的门槛要更高。
在原作漫画的完成度很高的情况下,或许有人会觉得只要把漫画的分格按顺序画进分镜就好,但这其实是个圈套,按这种方式画出来的分镜恰好是失败分镜的典型。
漫画的完成度越高,代表这漫画所拥有的“语法”越为明确。
而拥有明确风格的漫画语法,会成为动画语法的设计图——也就是分镜创作的 障碍 。
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动画的画面明明就是原作分格的连续使用,然而漫画的读后感和动画的观感并不一致。
这就是漫画语法向动画语法切换时粗暴搬用的后果,由于漫画的完成度过高,漫画语法和动画语法的不同,造成了原作中一些动画本不需要的内容介入了动画分镜之中。
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漫画中很常见的包含多人的中远景俯瞰构图。
这在漫画中没有问题,但是放到动画就未必是什么好构图。
其原因就是绝大部分情况下,动画一次只能给出一个画面。
所以这类俯瞰构图难以判断是哪个人物的视点,最终会被归为神视点,结果上会给观众带来客观的,偏说明感的印象。
虽然说这类镜头在特定的场合下同样会有用武之地,但是如果把这个镜头和人物半身镜头相连接,对观众而言,就相当于视点在主观与客观间来回切换。
这里的俯瞰镜头除了能对人物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之外,并不能像主观镜头那样去引导,去控制观众的感情,这是客观视角先天的特点。
但是为什么这种做法在漫画中就没有问题呢?
因为从阅读方式上说,漫画原本就是一种同时观看多格的媒体。
在这个前提下,漫画通过分格和构图来调整视野中同时看到的内容的轻重缓急。
(这和我们之前世界漫画塾感想系列中提到的视线诱导是同样的原理。
读者可以在把焦点放在半身画格中人物脸部表情和台词上的同时,用余光确认俯瞰格中的人物位置关系。
)这里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同时”,动画一次只能给出一个画面,如果非要模仿漫画,那就只能用画面分割。
画面分割手法在现在的动画中已经十分少见,但在漫画分格中却是非常普通的做法。
而相对的,动画的对话场面中最为经常出现的,两个镜头正反打来回切换,在漫画里就等于要使用同样的画格来回重复。
除非是为了表达某些特殊的演出意图,漫画是不会采取这种分格的。
漫画的分格特色在于能够在一页中混合各种视点和镜头,各个角度的画面能在读者脑中整合后构成一个完整的场景和时间轴。
然而动画没有如此好用的“混合”手法,那么如何才能让观众在观看动画后获得和阅读漫画近似的体验?
动画需要使用怎样的语法?
如何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演出意图?
这就是动画演出家们需要绞尽脑汁的课题。
<图片2>(配图来自《MONSTER》第18卷,右上即属于监督提到的俯瞰镜头。
在这一格中脸部特写和这个镜头交代的位置关系在读者脑内糅合后构成完整的对话场景。
但如果在动画中说出右上格中两句台词时分镜直接沿用构图的话,这较远的距离感和角色临死前的轻声细语并不相称。
)在以上博客的言论中,中村监督之所以对于漫画与动画不同之处进行如此强调,我想与他进入业界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
1999年于东京大学毕业后,中村监督进入MADHOUSE。
而MADHOUSE在21世纪初最为主要的电视动画工作内容就是人气漫画的改编。
对制作委员会体制有所了解的话就可以知道,原作漫画出版社在动画制作中的发言力极强。
而大牌出版社的人气漫画自然权力更大,出版社会给动画制作方各种要求,故事不能随便改,台词最好不要动,而这一干涉同样也会深入到画面制作的领域。
从商业角度讲,这很正常。
作为甲方,也就是出版社代表的漫画编辑自然可以对乙方动画公司提出要求。
作为自己负责漫画的第一粉丝,漫画编辑有着代表出版社和原作者来维护原作利益的责任与义务。
然而问题在于,作为人气漫画的责任编辑,他们自然是漫画专家,但大多数编辑的动画知识并不会比常人强出太多。
但恰恰越是优秀的人气漫画,如中村监督所说,越是“完成度高,有自己的语法”。
而完成度越是高,改编动画时使用不同语法的需求就越高,但原作的成功所带来的自信会使得编辑对于动画偏离原作的行为相当敏感。
编辑的自信和作为甲方的权力,与他们动画知识相对匮乏间的落差之下,对于动画制作的干涉自然难以找到重点,和动画公司间的摩擦也必然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问题并不是对于编辑和出版社单方面的批判。
这种程度的矛盾冲突在一切商业合作的甲方和乙方之间都会必然出现,漫画一方希望你照着漫画拍,动画一方想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都无可厚非。
更重要的是双方能否通过协调合作来达成互相理解,共同追求优秀的作品。
但甲乙方毕竟地位有别,绝大多数情况下,替人打工的动画公司很难对出版社的要求说不。
在这个环境中,当时敢和小学馆集英社级别的大手刚正面的制片人就有MADHOUSE的丸山正雄,他作为当时的社长在和出版社的交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争得了不少出版社与漫画家的配合。
在中村监督在MADHOUSE开始分镜工作的初期,他的分镜回都完全脱离了原作画面的束缚,这应该就是丸山社长努力的结果。
比如说2005年《死亡笔记》的第17话(原作第5卷),搬用小畑老师原作构图的镜头为0。
而《MONSTER》第71话(原作第18卷),数百镜头中同样只有两三个镜头沿用了原作的视角。
小编十分推荐各位可以去重新观看对比一下这两话,先看漫画原作后看动画,相信大家同样都会对这两话产生极强的“原作感”。
而浦泽直树老师甚至在动画结束后亲自表示71话是他在TV动画中印象最深的一话,这简直给人一种钦定的感觉。
正如中村监督文中所提,他所做的工作,就把漫画语法描述的场景用动画的语法重新表现。
他的演出意图成功融合在分镜中传达给了已经阅读过漫画的观众,但这也使得我们更为吃惊,因为在这成功效果的背后,原作画格的再现率甚至不到1%。
监督表示,他并不是主动避开原作的画面,而是在演出上对原作所描绘的“场景”进行追求,才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监督这样描述他的做法: “不要对原作忠实,而要对原作诚实。
”(未完待续)
《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是一部看似另类实则写实的异世界穿越题材动画。
相比大把大把的穿越龙傲天,它为对这类题材感到观影疲劳的观众带去了与众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不是通过穿越来达到满足填补你空虚与压抑的目的,相反它只是把从睡梦中的你提点醒,告诉你无论在哪你都无法逃避社会残酷的竞争和优胜劣汰。
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在哪里都是非常渺小的,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想要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中生存、生活下去,人们需要组建团队同甘苦共患难。
一个团队都有一位队长,他的能力和胆识直接左右着团队以及团队所有成员的命运。
一个团队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团队的队长(领导者)。
在《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动画中,作者十文字青进行过描述的队长,目前有四位,他们分别是莲司、满木、马纳多和哈尔希洛。
身为队长,这四位在领导方式和风格上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
接下来,友绅渡就来与大家具体聊聊他们领导团队时的优缺点。
莲司,作为和马纳多以及哈尔希洛一同穿越到异世界的小白,他有着能够理解这个世界规则的适应力和行动力,能够快速进入角色并规划团队的分工,使团队能够像高效运转的机器一样精准快速。
团队不仅能做到杀敌势如破竹,又能将整体损失降到最小。
作为队长,至少在团队得失比上要胜过另外三位。
不过作为队长的他给队友们的压迫感比较大,就像严苛的顶头上司一样,工作之余不会怎么干涉你,但一到工作就要你严格执行命令并拼尽全力。
莲司对于团队来说,多了一层上下属关系,少了一层同伴平等关系;团队成员感到压迫的同时亦缺乏随机应变和独自处理危机的能力。
满木是一位非常有上进心和感染力的队长。
团队成员都不讨厌他,对他的计划和目标言听计从、不遗余力。
作为队长,他的个人魅力深深地影响到了团队中的所有人,影响最大的就是神官梅丽。
整个团队宛如点燃了一根永不熄灭的火把一直往洞穴深处推进。
团队所取得的成绩立竿见影,这样的成绩又不断胁迫着他们马不停蹄地更上一楼。
最终,作为全队最强支柱的梅丽彻底被压垮,团队之前掩盖下的问题一并爆发出来。
可以说,满木的热血和要强要了他的小命,也直接导致了团队的覆灭。
存活下来的神官梅丽则身负沉重的自责和罪恶感,郁郁寡欢、止步不前。
满木作为队长,虽然身体力行,甚至为队友舍生取义,但是没有及时总结团队的战斗结果和规划当下团队切实的目标,最终导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马纳多是最具争议的一位队长,同时他也是这四位队长中粉丝人数(尤其是女性)最多的一位队长。
他身兼三职,神官、队长和战士,深夜队友睡后还在打听情报、制定计划,战斗中不但冲在一线,还随时掩护队友、为队友疗伤,而且在团队士气低下的时候及时鼓舞气势。
他洞悉团队中的每一个队友的优缺点、实力水平,夸赞队友的同时却丝毫不提自己为团队所付出的努力,与人相处极为谦和,懂得分寸。
马纳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但却不是一位优秀的队长。
他就像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信不过部下,最后给活活累死了。
马纳多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到了自己头上。
队员们倒是轻松不少,但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无法成长!
哈尔希洛缺少莲司那样的适应力和行动力,满木那样的上进心和感染力以及马纳多那样的身体力行和综合素质,所以他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在团队中应该所处的位置;所以他知足常乐,没有过多的追求;所以他不想当队长一职以及承担相应的责任。
马纳多死后,他被迫成为队长。
经验不足、能力有限,他只得从头做起,搞好团队气氛,活络团队感情,并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不到位的地方大胆交给队友进行处理。
相比高不可攀的队长,哈尔希洛则显得很平凡。
也许正因为这样,他成了非常亲和、虚怀若谷、信任团队以及能及时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将其公之于众的一位队长。
平时他是团队亲和的队友,关键时候则是团队最可靠的队长。
哈尔希洛作为接过马纳多的接力棒,匆匆上任的新队长,友绅渡觉得如果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话,哈尔希洛做得可谓无可挑剔、令人佩服,想必九泉之下的马纳多可以安息了!
演出,作画,美术,皆为一绝。
生活感,现实感,以及初出茅与哥布林都要生死相搏的异世界解构。
这样的片子简直让我没法讨厌--理应是这样的。
可是我总有点觉得哪里使不上劲。
我觉得问题出在两个地方。
第一个是“异世界”。
设定为异世界目的,常见的就属于现在日轻的龙傲天式,赋予才能,或利用前世发达知识开挂等,适合本片的话,应该是设立“为何来到异世界”这一谜题,建立悬疑。
那么问题来了,失忆这一设定直接让这一悬疑被抛到天边,甚至主角还明确表明了“现在的我就在这里”如此般“不管了,现在挺好”的想法,再加上情节的进展严重缓慢(虽然缓慢是这部作品的一大优点,但在这里就背道而驰),悬疑就像天边的石头一般落不下来。
当然现在其它的异世界厕纸也都在一开头有这样悬疑,但反正他们都是开挂,而且过的很爽,所以为何转生过来这种事情便变得相当无所谓了。
而很显然格林姆迦尔并不是这样,主角团很惨,加之动画无时无刻渗透出的生活感和现实感。
让整部作品处于“戛然开始”的状态,并且这和那些“先打造出整个世界,然后取其中一小段作为故事”的作品不一样,失忆这一事实就让格林姆嘉尔没有一个真正的开始,加以故事中干脆抛弃悬疑,让我总有点感到哪里不对。
以上这一点其实单独来看倒也无所谓,关键在于还加上了这第二个问题:演出过于优秀了。
各位观众肯定看得出来,格林姆嘉尔的动画的演出方针,可以说是捏碎原作的意境回炉重造了。
因为我并不觉得原作会如此偏执与城镇的描写,动画中每集开始都是城镇一角,在主角团逛街走路的时候也无时不在提醒关注这一具有生活气息的城镇这一事实。
镇中路人的设计,动作,神情,店铺的设计,下了相当的苦风。
与此同时,在科技底下的世界喝咖啡的冲泡器具,在草铺子上睡觉醒来沾一身草渣,牙刷的样子,钻木取火的工具和做法,油灯的样子,厨房的各种器具,等等等等,完全都是些在一般做法下忽略不去描写的细节,在动画里一一正面展现,并且不乏特写镜头。
虽然那个舀水的勺子明显是个日本神社里那种日本旧时代的勺子,而不是一个欧洲的东西.....不过总之我不认为原作小说有如此的笔墨去描写这些东西,而是动画制作方融会贯通了意境,想好的做法。
总而言之,上面这种相当具有生活感的细节,加上从背后拔刀的时候拔不出来,打架前要把行李先放下来,在树林里真的很容易被树根绊倒,动画的演出如此强调这个异世界的现实感,并且做的如此优秀,再配合之前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天上那石头更加奇怪了。
还有还有,上面都是物品的演出,关于人物的演出,也真的相当优秀,一时间都错以为是京都的人物演出。
没有台词的人物局部特写。
在角色发生隔阂的时候,layout设计的距离感。
想要消除隔阂,镜头通过青蛙的追踪特写拉近到想要拉近的对象,等等。
真的妙。
对的,真的妙,妙过头了。
让人不觉得这是一部异世界冒险作品,冒险感全无。
于是,这样一部“异世界冒险”作品,把异世界丢了,冒险也丢了。
变成了“失忆菜鸡要团建”作品。
而这一切都源于,动画制作方太优秀了。
虽然完全没读过原作就这么贬低它不太好,但我真觉得,比起动画来说,原作可能有点烂,大概吧,不要骂我()总而言之我想说什么呢,就是这动画还挺优秀的()我自己打四星我也挺无奈的(真的)然后呢,就是,一部作品的改编,不是论原作方和改编方哪边有多优秀,果然还是得电波对得上才行。
世界多一点像西尾x新房这样的奇葩组合那就幸福了()
垃圾垃圾垃圾!死了個人都要哭半集!嘔心死!
畫風很舒服, 陪汪看的, 他看得開心就好
难得的异世界剧情番,人物情感描绘的很细腻,画风有水彩和3D的混用。每一集都有很动人的配乐。
平凡人的异世界开荒史,匕首断大剑……
剧情老套画面美
8.5分,看多了异世界龙傲天,偶尔换成异世界菜鸡互啄看看,也别是一番滋味。前半段可以吐槽为《哥布林杀手》。其实这番剧情一般,但人物塑造尤为不错,你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物的成长,这是现在大部分异世界番剧所欠缺的。可惜五六年过去了,这种好番还是没出第二季。
文艺网游番,但其实主角团活得太惨我觉得当做中世纪的奇幻冒险是没问题的。你见过主角打怪买内裤的心里描写吗哈哈。同期莲崎都当上一方霸主了主角团近一个月还没学会打怪X剧情和心灵鸡汤都不戳我萌点,算了要接受动画不过是原作宣传品的事实。但是画面和音乐真的太美了,随手截图就是精致手绘。
深度没有。。。有挂也不早开。。。如果跟福利连或者美食家这些作品相比差太多了。。。如果回到12岁看可能觉得不错把。。。。
很多东西没说清楚,是被异世界召集过去的吗?这些人就突然出现在陌生的世界了。感觉像是自己玩游戏然后被吸了进去一样。打怪升级,从最开始的小白到最后的团队强大。马纳多,没想到是经验包,第四集就死了。我还很喜欢他的。最后也没说是不是回去了,还是怎么样。会有后续吗?画风没的说,非常美。剧情也就那样吧。里面还是有些点挺感人。
总体感觉看着很舒服 画风人设bgm都非常心水 故事设定比起那些无脑穿越开后宫打怪升级 显得更细腻和真实 不足的是感情处理略显尴尬 节奏比较奇怪
3.5。做得还蛮不错的,不过一上来就是“杀或者被杀”的设定,游戏这么做习惯了,影视这么做不大舒服。
水粉画风,随便一帧都像插画,有时甚至直接用插画代替动画。超困难模式的异世界转生,堪比SAO,但更写实。所有歌都是一个组合的。第4集刚立flag就死人了;这神展开是为男主让路?结尾跌宕起伏。地精为什么是狼人?男主特技是直死之魔眼?
矫情的一逼,不好意思网游片就是要看龙傲天,连砍死个史莱姆都要煽情的不如去拍俄罗斯方块好了。
文艺异世界,友情感人,但男凝画面一个不少
我真的被骗了,这哪里神作了,画风我姑且能get,但剧情走向、音乐、人设,普通以下吧。而且我一整个觉得在看塞尔达旷野之息的动画怎么回事?
到头来还是个挂壁
比较写实,画面好看。有那么点反套路,侧重角色的成长变化。但战斗的情节多少有些拉胯,节奏慢,很无聊。日常也总要围绕着胸部做文章。
一般般吧3.5
整部作品格调比较灰暗,远可以透出原作冗长的叙述感,做成动画会比小说要好,好几处的战斗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美术拯救一切的非主流穿越异世界打怪升级番,整体的观感有浓浓的《灰羽联盟》的调调。看第一集开头的时候就觉得这风格是一定要发便当的。。。看多了那种异世界秒天秒地的主角队,例如SAO,这种在其他片子里面的杂鱼小队为主角,开头讲述他们每天为了能不能吃上饭而拼命的那几集是最喜欢的。之后就有点套路了,新加入的治疗的故事也挺俗的。片儿里面的音乐巨多无比,甚至有风景人物图片配音乐放完一首歌的情况。。。总之,仔细想想,剧情也就那样,只不过导演中村亮介是个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