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往事

台湾往事,My Bittersweet Taiwan

主演:左小青,刘以豪,简嫚书,张书豪,程予希,侯彦西,黄薇渟,施名帅,武子璇,尹昭德,钱磊,柴尧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台湾往事》剧照

台湾往事 剧照 NO.1台湾往事 剧照 NO.2台湾往事 剧照 NO.3台湾往事 剧照 NO.4台湾往事 剧照 NO.5台湾往事 剧照 NO.6台湾往事 剧照 NO.13台湾往事 剧照 NO.14台湾往事 剧照 NO.15台湾往事 剧照 NO.16台湾往事 剧照 NO.17台湾往事 剧照 NO.18台湾往事 剧照 NO.19台湾往事 剧照 NO.20

《台湾往事》剧情介绍

台湾往事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日据时期台湾新竹中学三位少年周绍祯、庄是耕、林清文相继在 “皇民化运动”中遭受殖民当局的打击迫害被迫离开校园。他们在为生计奔波摔打历练中思想逐渐成长,在饱尝战时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底层人民强征暴敛野蛮管制后民族主义意识逐步觉醒,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分头迈向不同的道路。周绍祯辗转深入内地抗战,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后经中共协助加入台湾义勇队为民族抗战倾尽全力。庄是耕考取帝国大学,却被日军强行征召派往战场,后逃离日军。林清文在岛内地下办学传授国学,在家乡保存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火种。1945年日军投降,三人重聚家乡携手建设崭新台湾的过程中林清文选择去往厦门寻找新思想新出路,周绍祯和庄是耕则投身岛内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中。可战争又随之而来,三兄弟被迫隔海分离。经历数十年的相望相念后,终在祖国大陆得以重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佐佐木在我脑海中小男人周记之吾家有喜哆啦A梦:大雄的猫狗时空传IQ246:华丽事件簿K剧场版55步兄弟喜欢柯蒂斯邪恶力量第三季执行!!~狗和我和执行官~曼德勒异形魔怪:尖叫岛恶人传记匹夫兰开斯特的天空电光火石偷偷藏不住之许你荧屏在发光恩怨再造战士3:重生影之诗FLAME方舟篇挚爱枭雄高龄化家族火神的眼泪最后的吸血鬼我没病冒牌财神爷丑闻弹球游戏

《台湾往事》长篇影评

 1 ) 热血家国梦

可能是之前出去玩认识了一个台湾人。

让我对这个曾经走失的孩子充满了关心。

爸爸也说过,他小的时候就一直再说收复台湾,很多年了……在所谓的大格局大谋略下,我更多的是绵绵无尽的心疼和无奈。

就像当初跟国民党来到台湾的内地军人一样,他们尽管在台湾有了他们的眷村,有了妻子儿女,有了更多的文化交融,就这样,过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他们依然觉得不是家,依然隔海相望,心心念念的想念着祖国大陆,想念远在大陆同样思念着自己的亲人。

这样痛彻心扉的感情永远没办法用单薄的言语来叙述。

任何话语都是浅薄无力的。

台湾往事,以三个“发小”的故事展开,在日本统治的那些年,被迫要学习日语,要服从,渐渐长大的大家,怀着保家卫国,家仇国恨,走上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道路。

为了心中的大爱和名族的大义努力奋斗。

其中有阴错阳差,有协同被迫,有主动加入,不管怎样,几个热血的年轻男女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为了今天和更好的明天努力着。

其中不乏小姐,少爷们,整部剧鉴证了他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很多年轻人的成长。

故事情节,有瑕疵,但是胜在几个演员演技在线,真的比很多内地所谓的年轻演员强了不知道多少。

个人感觉周绍祯是整部剧最出彩的角色,人设盖过了男一。

和芸华的感情线也是亮点。

当然,其他人也是可圈可点。

从台湾第一次稀里糊涂到了大陆,在大陆经历种种,随着台湾义勇队回到台湾,又再一次的离开台湾……这一次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回来……可能只是隔海相望,倾诉思念。

就像林清文说的,遗憾的是没能好好的告别。

我不知道,如果真的有林清文,周绍祯,庄是耕,他们看到今天的台湾和大陆会作何感想?

无论怎样,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都在为了两岸早日统一做着努力。

 2 ) 动荡年代下台湾人的情怀

历史题材的剧其实并不少见,不过以台湾为视角的确实很少有。

这部剧从台湾这个独特的视角出发,将几个台湾人融入中国历史的大潮,从而产生的独特情节和情怀是最大的看点。

从第一集林家传统的中国祠堂,其实就暗示台湾永远存在的中国血统。

而后续剧中不断展开的亲情,友情,爱情,民族情和家国情,是台湾的情怀也是中国的情怀。

历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不同的便在于从几个台湾人的视角来看这部剧,台湾和台湾人也同样是历史的参与者和书写者,他们也和所有当时的中国人一样满怀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怀,参与并创造了中国历史,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同。

而台湾从日本的殖民地到最后与大陆分离,台湾看似和大陆割裂,然而却依然还是拥有斩不断的纽带。

当经过历史大潮的洗礼,剧中几个台湾人的友情,亲情,爱情,家国民族情的归属,又是怎样产生的微妙的变化。

多年后,或许当年的青年重逢,再话往事,其实我的家还是我的家,我的国还是我的国,台湾其实一直都是中国。

这部剧剧情紧凑,看似是讲历史,其实并不单纯是描写波澜壮阔的历史和风起云涌的年代,反而进一步以独特的情节和视角,讲起打磨,突出人的情感和情怀,在一种大背景下以台湾人这样一种独特身份参与到中国历史当中,演绎出独特的家国情怀,以这样的一种身份和背景,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

正是这种情怀冲淡了历史本身的严肃,也使得人物更加饱满,情感丰富。

而在这种主打的人物的情怀中,穿插的确实一种正义,一种责任和一种理想。

而这部剧新颖的视角,也填充了现代人对于那段历史台湾的一些空白。

剧中以当时台湾青年的成长和经历为线索,其实对于很多年轻人都有很好的带入感和启发,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青年的激励。

台湾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而这部剧更是联系两岸的一种尝试和纽带,是对台湾的很好的了解。

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的历史也是中国的历史,台湾的往事也是中国的往事。

而这样的故事,其实剧中几个台湾人的经历是台湾更是中国,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这群人的台湾情怀跌宕起伏,而这样的台湾情怀,亦是那个年代的中国情怀。

 3 ) 是历史,民族,理想还有连接两岸的纽带

我是第一次看到以台湾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当代的年轻人其实对那边知之甚少。

两岸本就同祖同源,若要重新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对于台湾不能不了解,了解她的过去发生了什么。

这部剧从几个年轻人的视角,讲述海峡两岸几十年的时代变迁和历史大潮,然而在剧变的时代里,海峡的分割下,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斩断,特殊的时代,特殊的人,他们扮演的不同身份所演绎的故事格外精彩。

历史作为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这段时间台湾的历史,我们其实并不了解。

而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然是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这部剧其实在这一点上其实填补了很大的留白,也会让很多人更加了解台湾和台湾的往事。

甲午战争失败,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从新文化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后来军阀割据,日本入侵东北,那个时代是动荡的时代,而台湾也同样经历着,也参与者,只不过我们并不了解从台湾的视角,历史是怎样的,又给台湾带来怎样的巨变。

剧中讲述的历史,是一样的历史,却又是不一样的历史,而更加重要的事情是,这部剧可以给一样的历史和不一样的历史连接起来,呈现给人们。

民族从第一集开始一直其实是在打民族牌,这让我不由想起王晶的追龙。

甲午战争以后,台湾已经是殖民地,而在日本人的地图里,台湾已经是日本的版图了。

剧情的发展其实一直在刺激一种民族的情绪,引出后来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在这里不得不说剧里将日本人的民族心态表现的很生动,日本人的民族意识真的是超强,自认为大和民族高贵,强悍,并且高人一等,这种自尊心态已经变成一种变态的自尊,认为大和民族就是比其他人高人一等,和大和民族相比,他们都是下等人。

日本人也是注重礼仪,在他们彬彬有礼,鞠躬低头的外表下,是极强的民族自尊心,而且在他们内心深处绝对不会将任何民族放在和大和民族平等的位置。

而中国当时,清廷倒台以后,新文化运动其实也是给很多青年带来思想的解放,加上各种殖民欺凌,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已经开始觉醒,随着日本侵华,民族矛盾就格外激烈。

从民族意识来看,虽然日本那种变态的民族自尊要不得,不过必要的民族自尊绝对不能没有。

作为中国人,我们拿什么来体现自己民族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我们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怎样才能立于世界,殖民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再次发生?

当然靠实力,而时至今日,民族的气节和自尊依然举足轻重,民族的气节和脊梁也是靠每一个个人的实干和坚定支撑起来的。

落后就要挨打,虽然近代百年屈辱已经过去,但是历史不能被忘怀,历史带来的教训也不能被忘怀。

理想其实我有时候很羡慕那个年代的青年,因为我觉得那个年代的青年是有理想的青年,不像现在。

时局动荡,国家积贫积弱,外强虎视眈眈,没有强大的政府,这些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的青年,都满怀着改变国家命运的理想。

所以那个年代的青年敢于去相信什么,敢于去认定崇高的理想是存在的,敢于为了他们相信的东西无悔的付出一切。

那个年代的青年的精气神是我们这个年代的青年所缺失的,在那个时代里,太多这样的青年敢于献身家国,投身战争或是革命,不管他们信仰什么,方向对不对,但都敢于为了国家做出自己的努力,贡献自己的一片赤诚。

反观当代的年轻人,这样的理想情节,这种精神和责任感是缺失的,而剧中这种浓墨重彩的渲染和表达,也在很好的将这种主题思想表达出来,激励并填充当代青年的心灵。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是新青年的理想给中国带来新的希望,是这些新青年,试图扛起并也去努力扛起摇摇欲坠的国家。

纽带海峡两岸同族同源,一个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只能暂时分离,而剧中主要人物也分割,历经变迁之后再重逢,连接的纽带其实一直没有断。

其实这部剧,也算是一次台湾和大陆的对话吧,看简介有几个主角再次重逢的情节,设想,经理世事变迁,多年以后再次重逢,回过头很多事情已经只能说是往事了,可以用来回首,并不会影响什么,而我们还是当年的我们。

不论历史如何变迁,你我都是中国人,这一点永远不会变,所以我们终有重逢,那时所有的一切也都会成为往事。

 4 ) 他们的一世,宛如浮沉雨打萍

看到第八集,不知道是否该继续看下去,心里越来越难受。

最开始的单纯少年,一夕之间国破家亡,被推进命运的激流。

《台湾往事》是一部慢节奏的好剧,我不喜欢看抗日神剧,但对于反映劳苦大众的战争剧情片,一向是很尊重且欣赏的。

第一集在阿文离家出走的雨夜里,日本军官的儿子在母亲灵前流下眼泪,他的父亲醒来看见这一幕,抱紧了自己的孩子。

各家点各家的灯火,各家有各家的愁。

颠沛流离的日子一旦开始,就再也不能停下来,阿文这些年轻人,再也回不了家了。

同胞之间血肉相连,他们被分隔两岸,几十年后才能相聚。

人是非常渺小的,家国分离之痛,却是难以承受的。

愿这些伤痛终有一天能被时间抚平,愿他们有一天能回到家乡,或者魂归故里。

 5 ) 台湾往事

故事开始于大陆全面抗战以前,从海峡对岸那块小小土地上几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境遇道出那段历史,角度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战争年代每个人的痛苦挣扎和无奈……非常热血,剧情很棒,历史刻苦铭心,很生气,一周没看日剧了。

剧中日语和台湾普通话都很好听加分,演员很专业。

刘以豪小哥哥应该能吸引很多90后吧

 6 ) 虎头蛇尾之剧,可惜了

很纠结,追了两天,一口气15集,前面台湾部分,拍的真是没话说,剧情道具风景台词颜值+音乐,妥妥的年代感十足,没有任何bug。

可是!

进入大陆部分以后,剧情开始拖沓,剧情没有起伏,人物性格和特色没有更加丰富,tell me why??

说实话,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几个主人公在经历社会现实国破家亡以后,思想和性格上,几乎没有变化??

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完全木有体现出来,就像喝了杯白开水,起先还清凉甘甜,之后索然无味。

所以剧荒的推荐看前时集,后面的个人选择吧,可以直接等更新看结局,过程就不推荐看了。

 7 ) 《台湾往事》让我肃然起敬

众所周知,在这个抗日雷剧频出的年月,如裤裆藏雷、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凌空拦火车等桥段已经让无数国人在迷惑,真实的历史剧还能否拍得出来?

七十多年前的那场华夏劫难,是否还能够让当下文艺界的编剧正视民族使命?

我原是不抱希望的了。

但是看了《台湾往事》前四集,我发现这是一部具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扎实的史料考证,有深度,有逻辑,有正确三观的优秀国产剧。

起码我这种历史挖掘机尚无挖到槽点,于是力荐之。

首先剧本好。

情节生动有看点,情感朴实不矫造。

懂得剧本创作的人都明白,电视剧的好看在于矛盾冲突。

越是离奇易反转的情节和激烈又猛烈的冲突越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所以很多制片人为了追求视觉效应,一个劲捣鼓大场面、大动作戏。

而本剧第一集,种族矛盾扑面而来,却是平铺直叙不夸张,依然具有象征性。

当时是1919年,台湾一所西医院的妇产科同时迎来两位产妇,一位是本院的主治医师林汉仁的妻子,一位是日本军官松村的家属。

由于日本军官不信任中国医生的接生技术,强烈要求喝醉了的日本医生来处理手术。

以至于自己的妻子难产而死。

同日出生的林家儿子林清文与日本军官的儿子松村武夫,一亮相就注定了他们之间不可化解的敌对性。

后来少年林清文与少年松村武夫二次相见,一出手就是打群架。

待到青年阶段,不是上课的时候辩论,就是下课了继续争执。

虽然双方家庭都教育过他们仁勇义礼,但是中日的结构性矛盾注定了彼此之间的暗暗提防、心生对立——简直是中日两国的象征。

其次吻合史实。

大事不虚、细节亦然。

林清文的出生是在五四运动发生的那一年,正值日本殖民台湾的武官总督时期。

日本政府在美丽宝岛上,开始建造各项如电力、公路、铁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项目,准备将台湾彻底改造成他们的殖民地。

台湾人民心怀怨恨,暗流涌动,伺机待发。

在此之前,台湾人民已经多次举行过抗日行动。

比如“台湾民主国”抗拒日军接收的乙未战争;“台湾民主国”之后的前期抗日游击战;1907年的“北埔事件”;1913年,罗福兴领导的“苗栗事件”,到1915年余清芳领导的“西来庵事件”……日本殖民政府为了镇压台湾人民的起义,实行了集体大屠杀。

于是,台湾反日运动转为维护汉文化的非武力形式。

比如书房(私塾)与不收学费的义塾在民间悄悄兴起,迅速蔓延。

许多家长把孩子带到这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日本政府除了继续以严刑峻罚的高压控制,对台湾人民实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民族歧视。

同时对台湾民众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向他们灌输天皇制意识形态、推行奴化教育政策等。

在第二集里,林清文所就读的学校讲的是日文,接受的是日本教师传授的内容,无论台湾学生还是日本学生都要听。

但是日本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是否真实呢?

比如他论及“中日开战,日本士兵与中国士兵对阵该当如何”?

日本教师肆意羞辱中国军队缺少战斗力,士兵们均是被雇佣而来,遇到战火就会“朝天开枪”……林清文不服,起身反驳。

他反驳得慷慨激昂,似乎有理,实际上,日本教师的言辞虽有夸张,却没说错国民党的军队实力。

因为在日本侵华时期,中国的官方政府国民党军队最严重的缺点之一就是军官团的素质差。

美国在华高级军官艾伯特·C.魏德迈,曾把国民党军官们描述为“无能,愚蠢,缺乏训练,偏狭……全然不称职”。

即使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高级军官,也非常缺乏军事领导所需要的素质。

除了陈诚、李宗仁、白崇禧和孙立人等极少数智慧,廉洁,具有军事才能而出类拔萃的高级将领,大部分都是自负而能力平庸之辈。

论及基层军人,多由征兵组成。

民国所有男子,凡在18—45岁之间——除去学生、独生子和严重疾患者——均得服从征召。

按照法令,他们以抽签的方式公平地被挑选。

在此背景之下,有钱有势的人逃避征召,无钱无势的国民被强征入伍。

征兵的军官们往往连抽签的手续都不顾,把田里劳作的农民抓去充数。

他们作战能力差,以至于在对日作战中难创佳绩。

那些在国民党军队里服兵役的士兵比在乡下种田或在工厂里当包身工更加悲惨。

如果部队里缺少运输车辆,新兵常常行军数百英里到他们被指定的部队——军队有意远离新兵家乡,以减少士兵开小差的诱惑。

新兵们常常被绳索套住他们的脖颈,绑缚在一起。

夜里,他们可能被剥光衣服,以防私逃。

就食物而言,征兵的军官们为了一己私利,惯常“克扣”给养士兵的米粮。

有些新兵饮水甚至需要去路边的泥水坑里喝。

生活待遇差,医疗条件差,导致国民党的士兵们的作战士气更是低迷。

在八年抗战期间,忍受不了残酷生活而伤病死去的新兵据说超过100万。

此外令人刮目的是“黄金大米”一梗。

日本人研发的新型水稻“黄金大米”,因传闻亩产量惊人且成熟期短,被台湾农户大量购入并纷纷种植。

后因不耐雨淋而全部死去。

一时之间,民心惶惶。

日本政府贴出告示,要求收购土地种植甘蔗,经济受损的百姓可以成为政府雇佣农户,以此解决经济危机。

这实际是在巧取豪夺台湾人民的土地。

此情节吻合历史不需。

当时的日本为了将台湾变成有利于本国发展的殖民地,一度以专卖形式将稻米、糖等台湾特产转移给日本商人发财。

在对日输出的最高年份,台湾的稻米约占日本输入米量的四分之一(余由朝鲜供应),糖则几占日本国内消费量的90%。

为了增加台湾的糖米产量并将其牢牢控制,日本殖民当局对农民强行采取三年轮作制度,要求必须有三分之一的土地种甘蔗,以保证日本在台独占制糖企业的原料供应。

蔗农们因不满于甘蔗的垄断收购价格过低而多次抗争,均遭野蛮弹压。

台湾人民所受的苦难因此可见一斑。

 8 ) 深夜睡不着觉,看剧而发,嗝~

一开始只是电视台上的一晃而过,被林家阿爸给儿子捉鱼做鱼丸吃感动到了,电视上瞥到的第二眼是林清文一心想要参军抗日直接被吸引,然后开始一集一集看。

看到现在,整部剧最让我气的就是警察署的松村了。

松村是心理不平衡吧,自家儿子出生就没了娘,林家儿子却是在家庭和睦中成长,所以故意不让林家人好过。

林家阿公痛喊国仇家恨的时候,我真的超级难受。

林家阿爸为了不让儿子参军,选择了自我了结(这一段看得懵懵懂懂的,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阿文回家后一直回忆阿爸的时候眼泪也是哗哗下流啊。

上一部看过的讲台湾地区的抗日的片子是赛德克巴莱,讲的大概是原著居民的抗日。

其实,大陆人很少有了解到那个时候,处在日据时期的台湾人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剧中的林家人是清河衍派(对于不了解这个的我来说,大概就是交代了一下林家人是大陆某家族在台湾的一个分支,不是原住民)。

日据时代,台湾的国人都是下等民,日本人是上等民,什么都是日本人说了算,殖民地区的人真的过得太艰难了。

一部没有小鲜肉没有流量们的剧,感觉得到的关注真的很少。

看到很多人的观后感受都是勿忘国耻,但是除了勿忘国耻之外,我更希望的是两岸关系更加和谐,能够有更多的事将我们联系起来。

 9 ) 那个时代下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很少有写影评,从感情上来讲,与我内心最贴近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是最受我青睐的。

台湾往事中,简单勾画了出了一群人年轻时候的缩影。

贯穿着家、国、爱人、兄弟以及正如我这一代年轻人一样一颗蠢蠢欲动的心。

生活在现代的环境下,好多人都似乎少了一些热血和感动。

战争放大了人性的丑陋,却也更突显人性的伟大。

从两位阿公对唱“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到读书会的年轻学生低呼打倒帝国主义;从林父汉仁舍弃自己保全清文到阿荣哥给心怡煮的那碗面条;还有剧末林母躲在门后哭着接受儿子的离开,回忆的老者隔着海峡望台湾。

太多太多家国情怀,其中又穿插着几个年轻人之间矢志不渝的爱情、兄弟情义以及革命追求。

整部剧刻画了大背景下小人物的脆弱与坚强,生命的倏忽急逝与志向情感的延绵流长。

虽然整部剧的细节和剧情确实有些地方稍有欠缺,但是总体上围绕着这些情感让我觉得这是本值得一看的电视剧。

我们似乎对漫天的谍战、抗日神剧轰炸的忘记了抗争的意义,但是从日据时代的台湾往事看起,我觉得会得到许多被我们如今生活所掩藏起来的感动。

同时,对于一些和我一样的年轻人,我们应该会很容易从他们三个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或许没有主角光环,但是对于事业、家庭、爱情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对他们意义,可以平凡,却不能平庸。

为自己想守护的人,为了自己的追求要加油。

我还会想起清文和双美在台湾光复后一时之间的迷茫,但是翻开迷雾,我们就会看得更加真切。

最后还是感叹一下那个时代的爱情,让人心疼。

或生离死别,或隔海相望。

那徘徊在两岸之间的岁月,让人不禁暗自哀伤。

祝福现在和将来。

 10 ) 家国情仇、乡愁故里

写正文时先放一段网易云看到的一段触动我心的评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初初看《台湾往事》是被台湾二字吸引。

本人并非什么精通历史的人,除了课本,只是偶与爷爷或父辈交谈中得知战争年代的一二事。

这些零碎的故事中,也极少关于台湾。

我生活在广东,毗邻福建。

祖上从北方到福建,再到广东,一部分人也到了台湾。

前些年台湾的姑母回来做生意,看她与爷爷交谈时能切身感受到那一辈人的亲情或与我们这一辈不同。

于是无论当下台湾有多少人去支持台独,我依然愿意相信,即便是现在,依然会有人对隔海相望的故乡有无尽的牵挂。

不论这部剧的出现,多么迫切的想去证明他的红色基因,但我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问题。

台湾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文化却是两岸无法割断的纽带。

先从文化交流中建立共同感,我想这也是这部剧的出现的一部分原因,并告诉我们,收复台湾的日程终究要提上。

剧中从一个家庭出发,到整个大背景下的台湾。

动乱下的年代,从完整的一家人到阿爸的疯,到家破,人散,正好是那个时代下最显而易见的中国家庭。

我尤为记得啊公在牌匾下的那一声家国情仇,在我眼里,那算做一声哀嚎。

从家事到国事,从家仇到国恨,从儿女情但家国情,是这个家庭,也是剧中主人公乃至其所在家庭的转变,也正是大部分中国人认清事实,寻回民族自尊到奋力抗争的转变。

剧中从小见大,从不同年龄阶层如战士那个年代的台湾人面对被殖民的土地时的不同态度。

剧中配音,场景,细节乃至服化道皆有人指出,包括其故事的逻辑,严谨性或许都不够完美。

但就目前看来,这部剧的意义,角度,题材,都值得我们去关注而不是被无尽泛滥的且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所谓玄关古装剧、披着职场剧外衣实则爱情剧以及各种抠图无演技的玛丽苏神剧侵袭。

家国情仇在和平年代或许年轻一辈更难懂,对故里的乡愁或许也仅仅体现在外出打拼时的思念之情。

而动荡年代的青年们对于那个时代的志向,一如啊耕和啊桢讨论的问题:救国人于水深火热,是靠拳头,还是读书?

当下的我们当然会说:缺一不可。

但当时的许多人,也会思考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

否则,也不会有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了。

剧集目前更新到第十集,希望后面不要狗血不要一味的卖情怀或者变成抗日神剧,我也会继续跟进写出更多感受。

本人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只能写出粗浅的感受,同时也深切的希望,年轻的一辈,不要只是在各种节日时朋友圈和微博中刷:勿忘国耻。

而是真切的了解历史,更不要一味的反日或者其他。

更加希望的事,希望能多拍这样的剧,让我们更加愿意去了解过去的故事。

2018.2.28

《台湾往事》短评

口音听得我普通话都要说不准了,这点好评啦。剧情挺有意思的。

5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张书豪+刘以豪 有这两位就不会差(原谅脑残粉)如果音乐不滥用就更好了 主旋律做成这样 已经可以拿来标榜了

6分钟前
  • 德波顿
  • 推荐

厉害,找台湾人演脑残抗日神剧

8分钟前
  • 快乐的巴耶克
  • 很差

不错,清流。

12分钟前
  • vanimj
  • 还行

呵呵

16分钟前
  • dxpete_bz
  • 很差

和外公一起看过 哈哈哈哈 假期就是每天和外公一起看抗战剧的日子

17分钟前
  • 学会生活
  • 还行

积累感情很久的一个游击队,因为主角留着而二十多人的队伍一直打不完,却因为主角要离开而莫名其妙全员团灭,还是在毫无必要的地方,这是我看过最奇怪的剧情。

19分钟前
  • ymbaby
  • 还行

冲着题材和演员来看,第一集各种莫名其妙,这似乎是翻拍的蒋雯丽演的同名电影?

23分钟前
  • 阿狸呀
  • 还行

看到25集果断弃剧,什么垃圾,剧情各种跳不连贯,人物矫情,看见大个子就快进,可有可无的角色,导演家亲戚吧,实在看不下去了

28分钟前
  • 孤星皓月
  • 很差

现在回想起剧中的情节都有种莫名的感动,几个学生不畏惧时代的变迁,不惧怕战争的危险,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为祖国斗争的道路上,这才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这才是真正的少年强则国强。

31分钟前
  • 未来日记
  • 力荐

暂时还是不错的,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烂尾。到了大陆部分越看越像抗日神剧,快进看了

32分钟前
  • 安联小丑
  • 还行

「为风起云涌 奉献了自由 伤得痛彻心扉未曾腐朽 坚信时光把爱酿成苦乐半参的酒」❤️台语原音跟日语配音都很棒 口型也都对得上 很好看!

35分钟前
  • s郭郭儿
  • 力荐

在近期的国产剧中算是一股清流了

38分钟前
  • 一碗水端不平
  • 还行

口音地道

42分钟前
  • Yeah明珠
  • 推荐

越来越爱看家国情怀的片子了台湾腔一分、日语一分、关于台湾一分其他两分

46分钟前
  • 咿呀撒撒
  • 力荐

如果不要游击队那个情节会更好

50分钟前
  • 草评
  • 推荐

台巴子,拍得太小气,总喜欢狗血三角恋。台词和口音一秒穿越到湾湾的青春校园剧,没有年代感。

52分钟前
  • 彭濑薰
  • 较差

演员都好可爱啊

56分钟前
  • 璇玑。
  • 推荐

回来

57分钟前
  • 冲田总悟
  • 推荐

其实真的感觉还不错,前几集有些台湾电视剧的小家子气,后面越来越好,最重要的是这部剧有好久不见的简嫚书小姐姐

60分钟前
  • 我嘞个神啊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