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要那么一个人,是需要自己的.刚沉浸在青春大猪蹄子的伤怀里.又陷入了另一种大海深沉的思绪.一生只要有一个人就够了.道理永远是道理,止不住自己为之而动的感情,真是部好作品.曲解在"神经病人们"剧情,确实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这部片越是扭曲,却觉得越接近现实.嘲笑在套路的剧情里,真是把我一直打脸啊..可以说是毫不做作的典范了.不是完美无缺,也不善始善终.所言的是,一直努力向前的信仰.我们都是不完整的人,即便是没有完成的约定,一样美好,覆辙的人生一样可以救赎.因为和你一起,相信着这一切.真是的,明明是那么靠谱成年男性,又是个傻子,二百五.但一次次折服在他的勇气里.拯救自己的,不是圣经,不是谁的神,只能是自己.真是非常非常棒啊...B站也有官方传小剧场视频,相当重视的样子.准备补.游戏改这样非常难得了,动画改编成偏少女向一点.想象得到原作脑波大和互动的场景.."梦里都是你敲开禁锢着我的世界的窗户,笑着催促我一起离开的样子。
你身后是蓝月冷寂却因你温柔的辉芒,奔向你的一瞬间,沉寂了太久的我的世界,终于再一次有了光."最最喜欢的还是这个ED,完美地融进了剧情里,歌词节奏,都让我那么难以忘怀...杀戮的天使,终堕落为人.
第一次看《杀戮天使》还是在三年前看岚少的实况视频,没想到三年后竟有了动画版,而且质量不俗,基本还原了原版游戏中重要的剧情,还在作画上完善了角色的形象。
游戏中蕾依和扎克的形象
动画中二人的形象先说些题外话,一部好的游戏作品能够动画化,自然是依靠他的剧情。
但是在浩如烟海的恐怖解密游戏中,为何选择了《杀戮天使》?
而且彼时,正是恐怖解密游戏大作频出的时候,《魔女之家》和《狂父》正是那时的作品。
原因也比较简单,《魔女之家》注重游戏设计超过剧情,而且几乎以一种白描式的手法引入了故事。
除了结局处以外,全程主角小薇没有说过一句话。
这一点就能否定其改编动画的可能性。
《狂父》相对于《魔女之家》而言,剧情与对话丰富了很多,故事也相当完整。
那么为何不能改编?
我认为可能性有二:一是在于《狂父》是多结局的故事,根据你的选择有多种结局的可能,而且不能说哪一种更好;二是《狂父》的结局都不够正面,即使是真结局,也不能说得上是Good End。
而相比之下,《杀戮天使》作为单线剧情的游戏,基本以讲故事为主,解谜很少有对剧情有很大的影响,基本就是解得出来就推进剧情,解不出来推进不了。
拿这样的作品来讲故事一定是舒服的。
故事是从主角蕾切尔开始的。
蕾切尔自小生活的家庭中,父亲是当地警官,但行为不端,总是出去喝酒嫖娼,回到家后和妻子争吵,经常大打出手,而且母亲还曾隐隐提到:如果不是蕾切尔的原因,他们俩不会结婚。
蕾切尔的母亲身份不明,总是责怪他丈夫破坏了这个家庭的幸福。
父母二人从来不管蕾切尔,放任她成长,并总是让她暴露在他们俩吵架的氛围中。
还可以推测的是,蕾切尔小时候曾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她很喜欢她的八音盒),而且也帮助家里做过工(有专业地裁缝技能)。
蕾切尔也有过快乐的时光一天晚上,父亲和母亲争吵,那天蕾切尔看到路边有一只小狗,想回家问问父母能不能养它。
结果父母再吵架,两人都没空搭理她。
蕾切尔后来自己去找那只小狗,但小狗有些怕她,还咬了她,她便用刀把小狗杀了,然后把它缝起来带回了家,成为了她“理想中的”宠物。
几天后,父亲再也无法忍受和家庭的折磨了,在与妻子争吵后用刀刺死了妻子,当他想要杀死蕾切尔时,蕾切尔找到了她母亲备好的枪,打死了父亲,把父亲的一只手砍下来,缝上了玩具熊的手,让他不能再打妈妈,然后把母亲和父亲的半边身子割开,把两人缝在了一起,“这样他们就不会吵架了”。
就这样,她把他的父母变成了她“理想的样子”。
被缝好的小狗这时的蕾切尔眼里是空虚的、无情的(这正是丹尼医生喜欢的样子,他的母亲死时也是这样的眼神)。
蕾切尔还尚且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她只是凭着内心的冲动作出了抉择。
到了医院,不知怎的,她竟然读到了圣书(兴许是神父放在她床头的,也可能是意外得到的),唤起了她的良心,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罪人,母亲死了,自己也亲手杀死了父亲。
蕾切尔想要死。
因而当她在医院想起自己所做的事时,她对扎克说:“我有一个请求,杀了我吧。
”因为圣书上说,不能自杀。
所以,她拜托扎克来杀她。
(然后扎克就吐了:“你不要说这么恶心的话行吗?
”)
污欸这时,蕾切尔的眼神是死的,所以扎克不愿意杀他。
扎克的想法很单纯:喜欢杀人,也喜欢看到人死之前的绝望的样子。
这是他年轻时在被寄养人家里养成的心理:他被养主虐待,浑身烧伤,看到电视剧里杀人的桥段,便在养主夫妇睡觉时用匕首杀死了他们。
后来有一次在路上,一位女司机看到他后下车,发现他浑身是血,非常惊恐。
这惊恐的样子被扎克看到,便上前杀死了她。
想必这时,他感到了莫大的快感。
这时他的生命基调被定下了—— “杀戮”。
喜爱杀人的扎克在看到蕾切尔眼神空虚的样子时说:“我可没兴趣砍一个人偶。
”
我可是个正经人在和艾迪对峙的时候,艾迪完全知道蕾切尔的愿望,还早早做好了蕾切尔的墓。
但是,在蕾切尔和艾迪面对面时,扎克说出了他的誓言:“我一定会亲手杀了你!
我对神发誓!
”这句话直戳蕾切尔内心,从这时开始,蕾切尔只愿意被扎克杀死。
但是我们在后面会看到,对蕾切尔而言,这句如同爱的誓言一般的话,在她那里混杂了对神的信仰。
而对扎克而言,这就是一句誓言,一句由自己立下,并由自己承担的约定。
(扎克:我最讨厌说谎了。
)
到了凯茜的楼层,扎克的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到了神父的楼层才得到表达。
“一个纯粹的、天使般的人,竟然会为了一个魔女而努力。
”为了遵守他和蕾切尔的诺言,扎克在被下了药的情况下,忍住没有杀蕾切尔,最后还为了避免杀死蕾切尔,自己挥刀砍向了自己。
到了神父的楼层,蕾切尔的信仰开始接受考验。
在跟随蕾切尔去丹尼的楼层找药的过程中,神父把蕾切尔判定为魔女,因为她自始至终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她想要让神来杀死她,在神父看来,这就是在利用神,因为神并没有答应这回事。
——这是对蕾切尔的信念已经开始动摇。
蕾切尔回到扎克身边,告诉扎克他要找医生拿药。
扎克问她怎么拿到药,她却无法回答。
“你这不是去寻思吗?
你可是说好要被我杀掉的啊喂……然而你却对我的死活那么上心,你到底想做什么?
”“因为扎克对神发过誓……”“可是,这世上并没有神。
”“……虽然也有对神发誓的原因,但是……不是扎克杀我就不行……对不起,我不知道为什么……”“……给我笑一个。
”“但我不知道我现在能不能笑得好看……”“别管那么多,快笑一个。
”
“……我要睡了,随你便吧。
把我的小刀带上。
”到了蕾切尔自己的楼层,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愿被扎克知道自己的过去。
“因为神讨厌说谎。
”
当扎克知道了一切后,蕾切尔陷入疯狂了。
“我的神已经抛弃我了,所以我现在被谁杀掉都没关系了。
”“……好啊,那就我来杀掉你。
”“……不要、不要、不要啊……不要杀掉现在的我,扎克已经不是我的神了,我的神已经死了。
”“没错,是我杀掉了你的神。
但是下誓言的不是你的神,而是我!
那个要杀你的不是你的神,而是我!
”“但是……现在的我,很肮脏……”“我可是杀人狂啊。
而且我可不会像你那样逃避,所有的事都是我自己决定的!
我就是我,你就是你。
”“……啊”“在你面前的人,是谁?
”“……是你,扎克。
”
蕾切尔从这时开始不再需要神,并且意识到,扎克才是那个愿意杀她的人。
之后她和神父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开始正视自己。
她还是想要死,但却是自己做出决定。
“但是既然扎克不再是你的神了,那他就不是绝对的存在的,不一定会遵守诺言的。
”“恩,但是既然我自己做出了誓言,那么我就自己承担后果。
”
到此,蕾切尔的成长告一段落。
之后便是从大楼里逃出后的Happy End。
扎克从警察局逃出来,到精神病院里拐走了蕾切尔。
现在回想几年前,我非常喜爱恐怖解谜游戏的时候,那正是我发展中的“自我阶段”。
彼时,我正在通过哲学探索意识深处,那些被我压抑的经历。
而被压抑的东西在刚开始呈现时,必定展现为恐怖的创伤记忆。
后来我读到关于精神分析的书,我了解到精神分析就是将“被压抑的东西收回自身”。
而恐怖解谜正好对应这两个环节——压抑,及压抑的回收。
这就是精神分析的过程,沙盘治疗就是遵循这一过程的精神治疗法。
而现在,恐怖解谜类游戏担当了这一使命。
蕾切尔这一角色在整个故事中,便是担当伤痛意识的角色,而其它角色每个人都有其作用。
故事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当作者刚开始写作时,他们各有各的想法,但当作者沉浸到写作的过程中时,角色便开始自己动起来,不听从作者的使唤了。
这时作者意识最深处的东西会展现在故事里,一个个木偶开始注入了生命,开始超越作者自己的世界,变成大家的东西,每个人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东西。
最后
“我不想以那种方式活下去”“就算只有一瞬,我也想被某人需要而活”杀戮天使这个剧真的甜死我了,我在看的时候其实一直在考虑,如果我要给这个动漫打分我会打几分。
诚然,这是一个制作精良的剧,制作组十分用心,每一处的细节也都细节满满。
作为一个恐怖游戏改编成的动漫,全篇幅都在打造一种黑暗幽深的环境。
这时一个宛如月光的姑娘在一个陌生的建筑底层苏醒,被杀人狂追杀,差点被变态医生活剐,似乎真的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
这个时候杀人狂被女孩子的行为打动,突然就爱上了人家姑娘。
就可以说是有些唐突的组合在一起,一起努力向更高的楼层进发。
很标准的没头脑与不高兴组合,刚开始看多少有些悲哀。
中二浓度似乎有一点点高,如果我在年轻个六七岁,我一定会爱上这个动漫,无法自拔。
因为我觉得它幽暗的环境,精心设计的人物似乎不再能打动我了。
后来越看觉得越有感觉,氛围上来了之后,这个动漫的细节真的无可挑剔,越来越甜越来越甜,一旦习惯了这种小场景的设计以及氛围甚至是神神叨叨的调调。
它实在是太好看了,而且每一集的片名,虽然有点中二,但是都以一种毫不矫情甚至是催人泪下的方式融入到了剧集中。
大家似乎每一个人都很喜欢女主,因为女主好看,OK,完全没问题,俺也一样。
男主虽然有点傻,但是他唯一记住的文字是女主的名字,够甜。
男主差不多就是战斗力天花板了,真的很安心。
女主也在不断地思考自己与男主之间的关系,用誓言,用信仰,用承诺来维持关系。
后来仔细想想,哦,我也是个小变态啊,不是斯德哥尔摩效应,然后就和男主幸福的(不是)在一起了。
小变态就是适合和小变态生活在一起。
本来以为是《幻灵镇魂曲》式的结尾,已经做好了致郁的准备了,突然之间一把用糖做的刀子划破了漆黑的夜幕与女孩的窗户。
甜,真的太甜了。
哦,它的另一个名字我也挺喜欢的 ,《蓝月亮与红秋裤》。
在故事的最后,我相信这两个小恶魔手挽着手,一起在蓝色的夜空中肆意飞翔。
《Angle of Death》纯动画党的安利好看的呀,RPG游戏改动画,是挺成功啦这么天天的恋爱你想不想要?
喜欢靠谱成年文盲红秋裤和蓝月亮Ray,唔姆姆,可可爱爱啊
本作的核心是什么呢?
个人最喜欢的,应该是ray和zack逐渐发现自我,(甜甜的爱情)回到地面上。
没有人成为你的神,自己做的一切,都要自己承担。
祈求被神原谅,希望被神所弑。
ray就是这样,毫无感情的,一双蔚蓝深不见底的眼眸,就是这样俘虏了丹尼尔和小南瓜和c姐,还有靠谱的红秋裤 这么想想红秋裤好像一直在在剧里三观最正,护妻狂魔,十分靠谱靠谱!
所以是ray被拯救了唔!
甜甜甜!
最后美啊甜啊
评论区竟然如此萧条,还有置顶的差评,忍不住上来写一写~游戏里有的关键情节台词动漫都有,有几处还做了不错的改编。
要说不好的地方,就是动画还是太快,游戏里ray和zack的互动积累的细腻感消减了些。
然后受限于动漫的形式,做不到足够血腥,惊吓度也不够,游戏就没这个问题,光是在最低层,被zack追几回,死几次,就非常刺激恐怖的了。
如果这是真人剧,就是妥妥的邪典恐怖片,得是《厄运遗传》那个程度的恐怖。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一群精神病关在一起相爱相杀的故事。
中二病,狗粮番,作为关键词来概括也非常合适。
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忽略里面人物心理的深层刻画,尤其是ray。
二次元里病娇角色不少见,但做到杀天这么细致的很少。
从心理学角度,ray这个角色的变态扭曲心理真的每一层,每一个变化都写的很对。
Ray的病因是,家庭暴力,父母相互仇恨,不被父母重视,甚至被认为是累赘是痛苦的根源。
ray必然会因此有很深的罪恶感,要么沉溺于其中,要么逃避这种罪恶感。
一开始ray选择的是后者,她杀了父亲,杀了不听话的小狗,将父母缝合在一起,假装他们成了自己理想的家人。
这种杀人动机在现实里很多变态杀手中存在,通过剥夺对方生命的方式将对方占为已有。
杀戮的过程对于13岁的孩子显然太痛苦恐怖,ray稍微意识清醒的时候,选择了遗忘,只记得要找回自己的父母,同时心灰意冷很想死,就是游戏一开始ray失忆醒来的状态。
现在动画播到13集,大概是怕大家看不懂,直接解释成ray在杀了父亲之后又看了圣经才觉得自己罪恶,觉得自己脏污,游戏里其实没直接这么写,我是不认可动画的这个解读的。
这个解读看似逻辑通顺,但忽略了失忆这个压抑机制。
ray在游戏开始醒来时,已经选择性遗忘了杀父这个极端事件,只记得父母死前的事,以及觉得自己该死。
前面说了,即使没有杀父事件,这种家庭环境的小孩也会深陷罪责感。
她看圣经,应该是在罪恶感中寻求解脱。
因为看圣经,ray认为自己不能自杀,并且重视zack向神发的誓,就是杀天的经典虐狗誓言:我向神发誓,我一定会杀了你。
这个时候,ray还没把zack当成自己的神,重视zack只是因为他向神发了誓。
重视誓言这点,还是蛮中二感的,的确像小学生会在意的事。
后来ray遇到神父,神父以权威姿态否认了ray的神,说神不会理她,还对她进行女巫审判,ray这才确认了一个自己的神,就是zack。
说到女巫审判,看到有人说看不懂,觉得神父逻辑混乱。
其实神父的定罪方式和基督教历史上的女巫审判一样一样,就是认为女人通过勾引男人或其他人,使他人犯罪或受伤,认为有这种能力的女人就是原罪,就是女巫,游戏里神父叫ray魔女,控诉她诱惑并害死其他楼层守卫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动画里我们只看到ray在审判中不停得喊“不是,不是这样子”,游戏里这每一句台词是要按选择按钮的。
游戏里审判的时候我会产生怀疑,ray真的是魔女吗?
ray能挺过审判吗?
游戏结果告诉我们,只有不停的选择“不是”,坚信自己依照个人意志所做的事是对的,才能挺过审判。
“坚信自己依照个人意志所做的事是对的”并不容易,为了离开杀死每一层的守护人是对的吗?
为了救zack杀死挡路的僵尸是对的吗?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顾他人的感受是对的吗?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一定被教育过不顾他人感受是错的,但事实上,在真实的生活里,如果事事关注他人的感受,你根本无法推进手头想做的事。
为了达成目的忽略他人感受的决心和分寸,是属于成年人的。
挺过女巫审判对ray可以说是一种成长,是贯彻自我存在的合理性。
这对治疗深陷罪恶感的儿童是很重要的一步,只不过杀天是暗黑版的治疗。
接下来说说ray把zack认为自己的神的过程,相信这是把杀天当恋爱番的观众非常喜闻乐见的桥段。
基督教里有一种说法,神是每个人自己的神,是通过一遍遍试炼和确认在心里建立起来的神。
ray和zack的一次次冒险,ray向zack一遍遍确认誓言,就是试炼呀。
这个过程除了甜蜜的狗粮,也是相当庄严的。
有自己的神非常重要,是ray在确认自我存在合理性后,自我的延伸和扩大。
zack认了自己是她的神,她就有了与外界来往或对抗的力量。
这之后,ray才算有了面对终极boss——杀父回忆的能量。
先写这些,等动画完结再看看有什么想补充的。
月光开始枯黄,背后的杀人魔穷追不舍,少女与怪物谜一般的誓言就此拉开帷幕。
奔跑于无尽漆黑的楼梯中,掠过没有灵魂的眼眸,渴求生命与救赎的温度;圣经中的上帝存在于此,而存在即是自我欲望,你渴望自己的欲望吗?
如果那些都是你发自内心的,那就没必要去反抗——“向神起誓”所以你没有夺走什么,誓言无法被任何人夺走,即时它无法实现,那也没有关系;Zack,我会背负这誓言并将它带走,你别把自己当成骗子,因为,你就是我的神.在疯狂补完好几集之后,这部番已经奠定了在我心中的地位,无论是紧张连贯的剧情还是B站的各各魔鬼部门带给我的欢乐,我都始终觉得评论区里那些“黑暗”,“血腥”不是这部番的代名词。
开始的时候Ray眼中的高光渐渐消失,是个人都会想到孩子家里发生了不幸,而Ray要求Zack向神起誓杀死自己的誓言更是让人摸不到头脑。
其实,Ray至是为了给自己赎罪,她犯下一切罪恶,企图通过上帝的存在为丧失活下去欲望的自己洗净。
她自私,她一直在利用Zack,甚至对他撒谎,(同夏尔)最终也为了补救而已,她遵从神的教诲不去自杀;其实Ray从小就没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没有人在意一个小孩子的言语,没有人注意过她的感受,父亲杀死了母亲,而自己又射杀了父亲;她又用几乎疯狂的手法把父母拼在了一起,其实只是像生化危机7的伊芙琳一样,要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
Ray既是第一层的杀人者,也是黑暗中的受害者,在发掘拯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放弃转向神明,从神明转向Zack,最后又回到最初的誓言—“Zack,你不是神明,也不是怪物,你是人。
”很感动。
Zack也是一个丰富的角色,他凭自己的喜好和直觉去杀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杀人狂。
他嗜血,他冷酷,可唯独对Ray放下了死神的镰刀。
看似被童年阴影扭曲的人性,却在一次次的磨难和Ray相处中迸发出温度。
神父在最终的忏悔,自己也是有罪者,他认为Zack才是真正的天使,只为自己杀人;直到遇见了Ray,学会为他人挥动镰刀。
一直在遵守着他与Ray之间的誓言,哪怕Ray将枪口对准自己,也不能对自己说谎。
一个看似对生命对灵魂漠视的人,不相信世间神的存在,也学会了关心她人。
就连Denny这么一个满屏脏话的角色,也有自己的苦衷,他给予,奉献,只为成为Ray的神,可是他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成不了神;他灌输给Ray那么多的爱,Ray却不爱他。
所有的邪恶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缺少的,是与之抗衡的勇气。
对于大结局,恕我直言,我持悲观态度:Ray等了Zack不只一年,而Zack已经被判了死刑,Ray的精神状况可能不是很好,他看到Zack站在窗口用镰刀劈开玻璃,可熟不知Zack的镰刀在已经坏掉了。
最合理的解释是:Ray最后疯掉了,他看见了Zack的幻像,自己砸破了玻璃(才有的血迹),跳楼自杀了。
拯救自己的,终究是自己,而不是神杀戮的天使,终究会离开,堕落为人一面是靠谱的成年男性,一面是一脸天真的Ray,—“hey,如果我帮你逃出去了,你就会杀了我吗”—“我向神发誓”
前两天我从qq音乐搬家到网易云,划歌单的时候听到了杀天的ed《Pray》,突然就萌生了打一遍原作游戏的念头。
杀戮天使(Angels of Death)这部作品的基调,就像是ed的Pray一样,纯净无垢,有一种悲伤压抑到极致再喷涌而出最终回归平静的感觉。
21年看杀天的时候,其实没有想太多主题方面的问题,当成zr恋爱番看的,喜欢他们在逃亡中从互相利用到学会互相依赖并保护对方的过程。
对于格雷神父的神棍语进行了选择性的淡忘,并没有仔细考虑这些隐喻和我自己生活的联系。
这次重打原作游戏,想从神父的“天使”“神”“魔女”这几个比喻来写点自己对杀天的共鸣。
首先,把神父的这三个名词代换成和我的生活直接关联的喻体。
“神”,是信徒们祈求和崇拜的对象。
在这栋杀戮大楼里,张口神闭口神的人有两位:神父和瑞伊。
那么,他们二位的神分别代指什么、有何区别、瑞伊作为故事主人公在故事中所获得的转变(即对“神”的定义的变化)又是怎样呢?
瑞伊是一个认识到了自己的罪孽(也就是弑父之罪和杀戮之罪),因而渴求以死亡来赎罪的人。
瑞伊之所以弑父,是因为她亲眼目睹了父母的争吵、父亲杀死母亲并且对自己起了杀意。
同时由于童年缺乏爱的关怀,让瑞伊十分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无意中杀死流浪狗再缝合尸体的过程,让瑞伊以为自己找到了“把它变成属于我的东西”的方法。
因而她想要自己的理想父母,便将父母的尸体缝合在一起。
而通过阅读《圣经》,瑞伊发现自己这种行为是神眼中的罪人,而基督教又是否定自杀的,因此瑞伊渴望通过被别人的杀死的方式获得救赎。
至此为止我们发现,瑞伊之神的最初的、第一含义,实际上就是具象的,《圣经》中的基督教神。
四位“天使”都想杀死瑞伊这个活祭,但是瑞伊只选择了被扎克杀死,原因是扎克“对神发誓杀死她”。
这对瑞伊来说,就是符合神的,符合信仰的,可以赎罪可以被容许的死亡,因此,她只选择被扎克杀死。
到此瑞伊的神就很明确了,它作为信仰,是她的赎罪、她的容身之处,也是她所相信的绝对。
这个绝对意味着绝对正确、绝对公正、绝对威严,只要扎克对神发誓,那么被扎克杀死就是被神所允许的死亡,就可以得到赎罪。
那么神父的“神”是什么呢?
神父并不信神,他在魔女审判中和瑞伊明确,她所信仰的神并不存在。
他认为自己是神,他把自己册封为神明,他信仰自己,认为自己绝对公正和正确。
因此他有权利委派“杀戮的天使”,也有权利处决瑞伊,审判她的罪行。
而瑞伊在被神父告知自己所信仰的神不存在(也就是瑞伊所相信的绝对公正和绝对正确不存在)后,瑞伊发现自己的誓言并没有受到破坏。
于是她把许下誓言的扎克认为是自己神。
因为扎克绝对不会撒谎、绝对会满足她求死、获得救赎的心愿,这是瑞伊之神的第二个含义。
“天使”和“魔女”都出自于神父之口。
“天使”代表什么呢?
包括一心求死赎罪的Ray在内,在这栋大楼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价值观不为世俗所容的人:童年差点被父母烧死,受到孤儿院虐待和恐怖电影刺激的、拥有极强杀人欲望的扎克;从小以掘墓为生,病态崇拜坟墓与死亡的艾迪;先天性眼疾、母亲由于自己的眼疾而绝望自杀的心理医生丹尼;以及沉迷于审判罪人,以虐待罪人为乐的审判官凯西。
神父将他们聚集在这栋楼里,想要借由这些纯粹的、一心想要杀戮的“天使”来观察信徒们对神的信仰究竟是什么。
神父之的立场是一位审判者。
“在我的孩提时代,我目睹了信仰着神的人们,他们既是美丽的,也是盲目而丑陋的。
有些时候,人们将神作为‘谴责自己不想认同的事物’的道具来使用。
”他疑惑于“看着这样的信徒,神会作何感想”,因此他建造了这栋杀戮之楼,自己站在神的位置,而扎克、丹尼、艾迪和凯西就是“对杀人毫不在乎的天使的最佳人选”。
也就是神的代言者和试炼员,是检验信徒信仰是否虔诚(也就是通过杀戮来考察人性)的道具。
“魔女”这个概念是神父为了审判瑞伊所言,他认为瑞伊使他的四位天使的个性出现了变化,因而瑞伊是蛊惑天使们的魔女,站在了神父之神的对立面。
解释了这三个词,我们再来讨论故事中的冲突。
前文已经提过,故事中的每个人物的价值观都不为普世价值观所容。
这对信徒瑞伊而言,真是太痛苦不过了。
她想要寻求救赎和容身之所,但是由于“神厌恶谎言和污垢之人”,所以拥有不健康生死观和弑父经历的瑞伊是不会被神救赎和容纳的。
可是这样不被神明和世人所容纳的瑞伊,是由于她悲惨的童年经历所造成,从这个角度而言,她只是一个渴望爱和亲情的、不知如何爱人的女孩。
扎克也是同样,他的杀人瘾症,也是由于童年虐待的阴影和对想要杀害自己的继父的反击所导致。
他们不选择杀人,他们就会被杀。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人是否还应该遵守“不伤害他人”的普世价值观?
而对于一心求死的瑞伊,杀死她才是顺从她的心愿,对于这种情况,究竟是杀死她还是不伤害她对她而言更好?
番剧只是列举了一种极为极端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具有“普世价值观”的每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都不完全相同,想要顺从自己的心意行动,就不可避免的会违背他人的意见。
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绝对的正确(神)。
也因而没有人可以对其他人做出审判,没有人可以评价他人的善恶与对错。
瑞伊所寻求的绝对正确、绝对的公正和救赎本就不存在,她更不必由于自己违背了神的旨意而责备自己,祈求获得神的原谅——她真正需要的,只是接纳自己而已。
正如在zr二人在大楼门前,瑞伊所说:“扎克并不是神,他是人。
我们之间的誓言并不是对神发誓,而是对扎克、对我自己发誓。
我的心选择了相信他。
就算扎克真的不能履行这个誓言(即誓言不绝对成立),我也不会后悔自己曾经相信过他。
我的心由我自己背负,我会背负这个誓言并把它带走。
”我们都只是在茫茫人海中遇见彼此的普通人,善变和多样才是人性的原貌。
因而我们并不需要将“普世的”“大众的”“正确的”“别人的”想法强加给自己,只需要遇见那个和自己相同的孤独的怪物,抱住彼此取暖就好了。
我们不需要被容许、不需要被原谅,需要做的只是寻找到那个和自己相同的人,疗愈孤独、接纳自己。
最后还是想感慨一下美丽的zr。
第一次看杀天的时候,我福至心灵的想到一句话:“他们在黑暗中擦拭彼此蒙尘的瞳孔”。
他们遇见并接受了原原本本的彼此,擦亮对方黯淡的双眼,重燃了生活的希望,互相救赎的感情真的太美好了。
爱人的约定是白头偕老相守一生,而他们的约定是“你可以杀了我吗?
”和“那就别哭了,笑一个吧。
”这种与众不同有刻骨铭心的羁绊具有超凡脱俗的浪漫,这也是杀天最初吸引我的原因。
孤独的怪物,对着那轮升起的梦想祈祷吧,就像沉溺在深邃的梦幻大海里一样。
(以下无剧透)角色厨不要撕!
角色厨不要撕!!
角色厨不要撕!!!
关于Ray:Ray是个好姑娘,她懂得忍让,学会把自己的情绪闷在心中不让别人发现。
想死是因为过去发生的一些不幸之事,并不是无病呻吟。
Ray的经历比大家想象中要痛苦,毕竟再怎么冷静,她也只是一个需要关爱渴望救赎的13岁的女孩!
关于Zack:Zack可以说是整个故事中童年最为悲惨的人了。
他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的事。
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不懂得爱惜自己,正因为如此才更让人心疼,性格暴躁是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去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
但当你看完整部剧你会发现他在变,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他努力学着像正常人一般生活。
和Ray在一起时他在笨拙却固执的学着怎样去留住照进他黑夜的那一缕光。
关于Danny:Danny医生是一个高人气角色,他的过去同样是苦不堪言,阴暗童年铸就了如今的Danny对眼睛疯狂到近几扭曲的执念。
Danny为Ray的眼睛倾心并想要待在其身旁,结局却令人唏嘘。
他是一个温柔的人,却有着本不该拥有的悲惨生活。
(重点是帅啊x关于Eddie:Eddie在动漫中圈了不少粉。
(现在爆出Eddie的身世应该不算剧透了吧……)Eddie从小生活在墓园里,作为家中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从没有过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造就了他强烈的占有欲。
只不过很可惜,他想留住的是一轮与太阳同辉的月亮,那是生在黑暗的他不可触及的存在,一旦觊觎,便是死亡。
作为全剧最小的孩子,Eddie是真的可悲。
关于Cathy:C姐是近年来较新奇的SM人设,当反派更是魅力满满。
但是这样的人设在喜欢的人看来就有趣,在不喜欢的人看来完全就是变态,而且是很恶心很残忍的变态。
Cathy本来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心理扭曲是来源于她的成长环境的扭曲,还是推荐各位去看漫画包括Danny和Eddie的身世,然后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这些表面上都很惹人厌的杀人狂人气却异常的高了。
关于?
(自动防剧透):官方基本不带他玩(审判你哦,你只需对中二病这一点做好心理准备,总之是一个很有趣的角色,即使官方没有过多透露他经历过何事很迷,但我相信你们后期不会讨厌他的。
每个角色都有着异于常人的悲惨过去,他们有着各自的苦衷,在人生的某一方面都尤为偏激,请不要在一个全是变态杀人狂的番里寻找代入感或者真实情绪。
也请不要随意黑任何一个人,因为——他们都是折翼的天使啊!
因为杀天中的ray和Zack就是如此。
哪有那么多利益,猜忌。
魔女也好,上帝也好,天使也罢。
看杀天时是一集一集等着看完的,开始只以为这是无脑恐怖恋爱番,后来知道慢慢揭开每个人的过往时(具体可以看原著漫画,动漫只有ray和Zack的),才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往昔,每个人心底都有孤独的soul。
真的非常非常喜欢这部漫。
尤其喜欢杀天每一集前的标题,一步一步,引人入胜。
杀天的剧情并不复杂,每一层一个层主,一步一步深入,每一层都是对每个人物的详细介绍,通过"kill me"这个愿望联系起来,而ray和Zack的关系不断深入。
ray的自我救赎与安慰
两句话是zack对ray的救赎“救赎”整部番就是一群人之间的自我挣扎与互相救赎。
或者都犯下滔天罪孽不知悔改,或着孤独无助迷失方向。
步伐跌跌撞撞,被命运之绳缠缠绕绕。
走错了道路,丢掉了自我。
但是还好有你,让我明白我自己。
但是还好有你,让我明白自己并不是怪我。
但是还好有你,让我去回忆起母亲的温度。
但是还好有你,让我甘心躺入爱情的坟墓。
但是还好有你……你说你不是我的神,我不相信。
你说这世界没有神,我不相信。
你说没有关系的,我相信。
找不到说还行的理由!
音乐也很难听。
感觉很莫名其妙听前边的评论说是游戏改编,但看完这个动漫,对那个游戏就没一点兴趣了,这个不行!
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
家里电视上看的,很欢乐
前几集是真的高能,后面真的是.虽然剧情和价值观很奇怪,医生真的是血包。不过月亮真的是太漂亮了。
#2018.10.27看完#三星半。
就,害行吧
游戏应该挺好玩的?后期挺无聊的,而且莫名感觉低幼..._(:з」∠)_看着看着感觉变成搞笑片考哥演变态真是已经游刃有余炉火纯青了啊 (*°▽°)ノ
剧情相比游戏改的还行,尤其是后半部分。但配音太浮夸了,令人有点不适,尤其是B3那个女的。
杀人狂爱情故事但作品态度不是戏谑而是他们真的演的好认真。小信快下海吧我现在已经吃了他两个角色的受向cp了按倒数第二集的表现来说……~!!
欢迎你再扣一星。(笑出声)
节奏不错,主角的形象还蛮有意思的,只是不知为何越往后越没有恐怖悬疑的氛围了,而且背景的交代略显草率,不过仍不失为一部佳作,尤其考虑到是游戏改
netflix1.5倍速看了10集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中学生看的玩意
???
靠谱!狗粮吃到饱!
多给一星是因为我哭了,倒不是因为“爱情”,“爱情”反而是我拿来调侃这部片的点。我的哭点在于zack那一跪,他明明是个不明事理的文盲,他上一刻已经放弃治疗了,应该抱着不放手才对,但他没有,他双手抱头跪下向警方投降了,被摁在地上的那一刻我崩了。
有点像是初中生写的思考人生的作文只感觉作者想讨论的东西很多,也想把这个故事写的深刻,但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里面设计的几个人物都或许头脑简单甚至幼稚了,几个其他的人物除了偏执没有太大的感觉挺失败的。里面的机关和对话很多都是想当然的,其他几个人物连背景都不肯好好交代也太惨了 关于瑞吉尔和扎克,扎克想要塑造成一个单纯纯粹的人,瑞吉尔则是自愿背负信仰觉得自己不被原谅的人,想要这两个的相遇因为羁绊而变得完整。嗯,太吵了扎克,瑞吉尔的空洞表现的太过于无力了,里面的医生也是为了狰狞而狰狞,竟然觉得有点好笑。还有关于宗教信仰,人们以神的名义作恶,肆意审判,观察人性之类的。只能说太过于幼稚,不太适合老司机来看吧,同比《砂糖》或者《终将》,太过于失望了,有点浪费时间好好注视
AI超分4K画质。一个冒险闯关题材,看得兴味索然,一点都没调动悬疑感,反而觉得好拖沓,你那点戏谁不知道啊,六集弃。
作为没有了解过游戏的纯动画党,这番一开始不交代故事背景,直接开始冒险,感觉人物形象是不立体的,而且直到结局我也依然没有很感受到几位主角的感情,感觉就是一群心理变态说些故弄玄虚的台词,干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可能玩儿过游戏的会很惊喜吧,作为纯动画观众感觉就一般了。两位主角属性还是很戳我萌点的,一个不高兴,一个是没头脑加不高兴,互动甜中带虐,大结局Zack破窗而入那一幕还是挺感动的。声优表现也不错,就是心疼小信的嗓子。【7.8】
片尾曲很好听,故事有点意识流,具有艺术感的一部动画。
神神叨叨轻松通关意味不明打不死的怪 脑子呢?
靠谱的成年男性!hhhhh
好符合我审美 xs 虽然大段台词还蛮意味不明的但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