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心本质上是善良的孩子,但是在乱世,他也是个嗜血恶魔,所以,才需要雪代巴这个刀鞘。
在剑未出鞘的时候控制住凶器,既是保护他人也是保护剑的主人。
小白就类似于小黑的“刀鞘”吧。
在流浪儿童朝不保夕的生活中,小黑的第一要务是生存下去,而没有保护的童年,生存下去何期艰难,于是,在“行恶”为生的背后,他仍然期许的是纯洁如同小白一样的心灵。
爷爷说,如果没有小白,小黑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他只为保护小白而活着。
人之初,性本善。
只可惜,这个城市的发展,从来是肆意妄为的。
那些加速城市发展破坏城市完整的人,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城市阴暗的天空下,还有这样一批没有家,以整个城市为家的孩子们。
黑是需要需要生存不得不被城市改造的孩子,而白,是内心中天真的自我。
当小白被警察保护带离了小黑的身边,小黑的八卦失衡了,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失落,像一个黑暗的影子一样肆意发泄着心底的怒火。
我一直不喜欢这种抽象风格的动画片,可是看到小白硬撑这羸弱的身躯疯狂的挣扎,小脸贴在汽车的后窗上被带走。
小黑佯装冷漠的站在城市的高处,那一刻,眼睛还是湿润了。
善与恶,如同兄弟,在每个人的内心此消彼长。
如果一方离开了,我们都不认识自己了。
恶童并不恶,只是谁也不能更改城市的进程。
谁也保护不了内心纯白的天真,即便是没有了老鼠,也会有蛇。
在放眼我们成长的这个年代。
灰色的高架遮盖了天空,曾经的民居渐渐的都变成拔地而起的高楼。
我们从前在院子里玩耍,如今的孩子很小就寄居在网上寻找乐趣。
所有的快乐都变得那么浮躁,欢乐已经被打上了物质的标签。
如同小黑一样的孩子,我们看着这个世界,变得那么陌生我们不再认识了我们开始迷失了,可是,我们仍旧保护不了它,甚至不能劝说它变得慢一些,让我们的成长顺其自然,一切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扭转了,内心的小白,怎么样才可以微微笑的说着:安心,安心?
恶童不恶,孩子眼中的世界,是这个世界最初的形态。
这座与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脱轨的城市保町,保留着应有的浪漫与想象力。
两个小孩被传闻为猫党,拿铁棍到处施行暴力的小黑觉得这是他的城市,还留着鼻涕的小白是这座城市里的一朵浪漫制造者,他的喃喃自语,大海,森林,蓝天。
这些名词加在一块已经足够铺垫出一出无邪的童话。
有舞女,酒,赌博,这才是黑社会头目鼠所倾情的保町。
这个看起来阴郁,萎缩不堪的角色似乎从一开始就为了配合原本设置好的童话王国。
有一天,被称为蛇的另一个黑社会来到这座城市,歌舞厅已经是日落西山的产业,金钱和经济是为这座城市洗牌的一个主要动力。
《恶童》,松本大洋1993年开始连载一举成名的作品,等到2006年,才有独立,怪诞之称的动画工厂Studio 4℃请来好莱坞人Michael Arias制作这部动画。
表面看来,这部动画所要讲述的无非就是两个小孩与黑社会的一剧畅快淋漓的暴力事件。
甚至在取名上也相当具有寓意。
猫是一种凛冽机敏的动物,小黑和小白在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滑翔机般的敏捷,在城市中自由飞翔,而刻意设置一个鼠的身份,相反于肮脏不堪的外表,却显示出一副无法自拔的哀伤气息。
而彻底的反派角色蛇,灰色调肤色和狡猾的神情,刚好让整部动画能够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
这部让孩子做主人公的动画,其实仍旧是给大人们看的动画。
经济驱动下的城市改造,与孩童们的蜕变事件殊途同归。
那个始终在童话里的孩子小白,他坐在这座城市的高处,面对着天空的空灵,继续着大海,森林,蓝天。
我们看穿了用大自然的生灵来煽情诗意的艺术手段,可是仍旧一而再地沉醉其中。
对于看客们,无非是从这小孩的幻象里看出纯真,其实恰是自身对于日益繁华了的机械城市的厌倦。
而《恶童》正是抓住这一点,从暴力故事这一极端突然插入诗意,被破坏了的旧城市,建造起来的是一座繁华漫天的儿童游乐场。
那些利用童趣的游乐场怎么也模拟不了纯真,一具具大型玩偶,说是乐趣毋宁是金钱利益扭曲下制造出的滑稽。
鼠是另一个坚持浪漫的骑士。
这个以“人道主义”反问已经有了歌舞厅这一赚钱机制,为何还要对儿童下手的黑社会,总是叼着一根烟似乎有说不完的颓废。
一个子弹打穿了他喉咙的时候,倒在地上看着走过来的小黑,直到临死他仍旧保留着那副感伤的颓废气,他说这座城市太冷,他要先走。
熟悉的城市被不断地破坏,看起来现代科技让所有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是一座城市的破坏与重建,那丢失了一代人的城市情感该怎么抚慰呢。
27岁完成这部处女座的松本大洋到底如何想到将城市改造与成长并置起来说,他仍旧童贞未泯,一画就抖动出了一大片伤感。
《恶童》根据漫画大师松本大洋的同名漫画改编,导演是曾经制作了AniMatrix的那个美国人,所以画面影像非常精细华丽。
故事是关于两个孤儿在三不管的“罪恶之城”里为守护自己所爱的那个世界与恶势力之间殊死拼斗。
还是日本漫画常见的那些主题,正义与邪恶、杀戮与和平、城市化与传统的美好、孤独与友爱等等等等,两个主人公更是被直接命名为小黑和小白,象征意义彻底直白。
这些主题向来都很有感染力的,观众非常投入,片尾的时候大家在黑暗中看了很久的字幕,才起身离开。
我也很感动,但却因为不同的原因。
摘录以下对话,相信大家就会明白,多麽明顯的bl^^小黑:安心安心,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
小白:我想存钱,在海边给我俩盖一座房子。
小白:神造我们的时候失败了,我的心缺了螺丝,小黑的心也是,但我有小黑缺的那些螺丝,我全都有,我想给他……感動中…………
澤田說,自漢摩拉比建立巴比倫開始,城市就已經是冷漠的了。
黑說,建立巴比倫的是尼布甲尼撒二世。
城市是冷漠的。
城市是交通、政治與金錢雜交之後所產生的怪物。
而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在這變態的城市裡進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小叛變。
朝過站不停的公車比中指。
對著電視裡滿口胡謅的政客嗤之以鼻。
研究關於歷史的真相。
聽NIRVANA。
這些微不足道的小小叛變,就當作是給中間偏左的自己一些小小的交代罷。
美國佬的報應就快來了喔。
松本大洋的《鉄コン筋クリート》,是高中時候偶然在圖書館裡翻的。
還把上面白的彩稿給剪了下來貼在自己書桌上,只可惜後來搬家沒能把他帶走。
白的配音員是蒼井優。
「這裡是地球星日本國白隊員」「請回答」「今天也好好保護了這顆星球的和平唷」「請回答」「這顆星球非常地和平」「以上。
通話完畢」「安心、安心」 黑對白說,人不會這麼容易死的。
是真的。
當他們問我,「為什麼要活著」的時候,我都只能夠一笑置之。
因為我不會說出,「那為什麼不去死」這樣刻薄的話。
其實「為什麼要活著」以及「為什麼不去死」是一樣的矛盾。
會煩惱這類型問題的人,不是活得太安逸就是太過煽情。
去他的憂鬱症吧,明明一個個都正常得很。
人不會這麼容易死的。
因為人最擅長的就是苟且偷生。
学坏人说话,心就会变得干巴巴的它会长芽的,当你忘了的时候总道歉的话,会养成习惯的。
有资格追求梦想的人不过寥寥。
这城市肆意变化 丝毫不顾我的想法太他妈傻逼了 我奉陪不下去了再慢一点 我就能感到幸福了对城市的爱情越深 受的伤也就越深土星人最重感情了不过啊 有了孩子的话 就得拼死保住自个儿这条小命你总是能一眼看透我嗯 那是因为你很容易被看透我一辈子的请求你都请求了几辈了啊你(受重伤太深 只能骗到自己都相信 这样才能活下去)Be happy,Be happy 安心,安心
认识大友克洋,是因为他的《乒乓》;认识迈克尔·艾利亚斯,是因为他的《黑客帝国动画版》。
这两个人其实非常相似,都是自己国家动画产业内的“异类”,都选择不向世俗妥协,用不讨喜的画风去展现那些令普通观众望而却步的哲思与深刻。
这也许就是他们选择与对方合作的原因吧。
不过不得不说,大友克洋的个人风格实在是太过强烈,完全遮盖了迈克尔的痕迹。
这部影片中能够看出迈克尔参与的地方,大概就只有故事背景的九龙城寨,以及黑背上的那个太极等琐碎的细节了。
其实这个对比很有意思,年龄大的日本人见过昭和时代那个混乱但充满生机的东京,于是那个东京成为了他们梦的土壤。
而西方人见到的东京都是现在这个光鲜而死去的东京,死去的地方是无法孕育幻想的,于是他们只能转而求其次,选择同样混乱但生动的香港九龙。
水至清则无鱼,这是文学创作的铁律之一。
因此从这个方面说,这两个鬼才的合作其实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成功。
大友克洋的风格,正如影片中白对火焰的描述一样:表面看上去温和而平静,但内核却是渴望破坏和释放的。
在他和汤浅政明合作诞生的《乒乓》中,汤浅政明凌厉而花哨的分镜,剪辑,配合上同样另类但灵动的BGM,完美地中和了大友作品里的晦涩与温吞。
但这次他选择和迈克尔·艾利亚斯,这个与自己的风格极为相似的人合作,其实反而是放大了优点与缺点,让深刻的变得更深刻,晦涩的也变得更晦涩了。
但大友克洋的世界其实并不难理解。
在喜欢肢解宏大,逃避深刻的平成废豚所组成的观众群里,他和另一位难得保留了对终极问题的思考能力的导演——今敏,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将这剂苦涩的药丸用糖衣包裹着,然后哄骗这群精神巨婴吞咽下去。
今敏选择的糖衣是梦境,而大友克洋选择的糖衣则是孩子。
成年人对现实,对自己都太过严苛,只有在梦境和孩子的口中,才会无论什么怪异的事都可能发生,无论怎样深刻的话语都毫无违和感。
而这个世界有许多真相,恰恰是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被发现的。
认识了这层糖衣,你就能看懂这两个鬼才的作品最深层蕴藏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也并没有多么晦涩。
黑和白,两个孩子,用暴力作为生活方式,在城市的角落相依为命。
白的存在是个奇迹,在这个肮脏的城市里,这个孩子一尘不染的长大着,如果没有黑,白早死了;黑的职责是保护这个城市,保护白,即使投身彻底的黑暗,而白,则负责在黑每次绝望的时候拉回黑。
“说人坏话的话,心里会变的干巴巴的。
”“除了白,黑不可能再有伙伴了。
”白的话语,潜移默化地柔软着黑。
所有的人都在说,“这是我的城市”,其实,这座城市谁的也不是,不是黑的,不是朱古力的,不是木村的,不是耗子的,不是蛇的,这个城市的性格很奇特,或许,就是黑所说的,不会向任何人摇尾乞怜。
说不清,到底是黑在保护白,还是白保护着黑,或许,他们本就是一体,正如白所说,“黑缺少很多零件,心的零件,神把黑做坏了,但是黑缺少的零件,白都拿着”,黑缺少的是爱,童真,无邪,而白则缺少黑那样的冷静与绝望。
没有白的黑如同被魔鬼附体,离开了黑的白歇斯底里,他们俩是分不开的。
黑和白都试着离开对方,但最后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就像一个人无法彻底抛弃自己的过去一般。
无论多么不堪,多么痛苦,它依然会出现在每晚最深的梦境之中。
人们有些时候是黑,有些时候又是白,虽然白虽然离开了,但他已经在黑的心中埋下了种子,或许,有一天黑回头时会发现,种子已经发芽。
充满戾气和斗志的黑,单纯到近乎白痴的白。
只懂得用武力挣扎着生存,可是这样的他们一点都不恶。
“如果没有小黑的保护,小白一早就死了吧。
”看似坚强的小黑其实一直被小白守护着。
在天空飞翔的小白,那轻声的一句“安心安心”,是让小黑安静下来的抵抗着黑暗的信心。
整部电影结束,除了故事外,令人最有印象的必然是五光十色的宝町,那里更像是一座失乐园,无论是人们一直在重申宝町过往的繁华,炫目的颜色 ,特殊的视角和场景穿插带给我带来惊喜又刺激的视觉盛宴,无法错过的细节,华丽的装饰和处处斑驳的痕迹,使人物身处其中显得简陋却异常美丽。
城市总是太冷漠,即使故作轻松地喊着“安心安心”也还是无法像小白一样让自己平静、满足,甚至在空中漂浮起来起来。
城市是冷漠的。
城市是交通、政治与金钱杂交之后所产生的怪物。
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这变态的城市里进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小叛变。
对着电视里满嘴胡诌的政客嗤之以鼻。
研究关于历史的真相。
用文字发泄自己的不满。
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小叛变,就当作给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交代。
“ 学坏人说话,心就会变得干巴巴的。
” “总道歉的话,会养成习惯的。
” “有资格追求梦想的人其实很少。
” “这城市肆意变化 丝毫不顾我的想法。
” “再慢一点 我就能感到幸福了。
” “对城市的爱情越深 受的伤也就越深。
” 借孩子之口说出的话语,总是显得格外振聋发聩。
一部关于梦想、爱与守护的、另类的、邪气逼人,但内涵却极为单纯唯美的动画,你不能错过。
这是一个关于生活在一个鸟瞰似人眼的陈旧都市中,流氓兄弟“黑”与“白”的故事。
里面有老于世故,笑对生死的黑帮头头;有无所事事,跟黑社会混得挺熟的警察;有图谋将城市改变为游乐园的阴谋家“蛇”,和他手下只会杀戮的三人组。
一部本来可以很精彩的ani被美国导演Michael L.Arias毁了 。
这个小子本着美国人的主旋律精神,将前面2/3的美妙故事趋向硬生生的改成了一大段无聊的意识流思想斗争后的,happy ending——我晕!!
看到老鼠被杀,黑给他叼上最后一支烟时,我觉得可以到此为止了。
直到此时,那种日本的美丽而哀伤的风格依然保持,作为一部动画所能发出的唏嘘也已经足够,但是天才的导演大哥还是忍不住要宣传一下正义必胜的真理,于是,完蛋了,可惜了苍井优的]配音。
里面有许多台词其实也是不错的,最喜欢老鼠临死前那几句,真是老江湖的风度;白的那句“安心,安心”本来也不错,但是太泛滥了;蛇也是个邪恶到有趣的家伙,可惜和那三个呆瓜站在一起,终究只是配角。
最后,觉得那个苹果种子的设计实在是败笔,太说教了。
如果我們說,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和能力站在陽光底下,因此陽光是世界上從造物以來最公平的事,看完這部電影、關於兩個孩子在一座城市相互依存的故事,以上關於陽光是公平的論述立刻會被推翻。
因為即使是佇立在無比溫暖的日頭底下,一個人會有受光而發亮的一面、和背光而晦暗無比的一面,甚至陽光還照出一個吞噬著光明、更加陰沉的陰影。
故事裡的小白和小黑,正是受光和背光的兩面一體,而從小黑心頭釋放出的黃鼠狼,是從屬主體的影子,卻懷抱著吞噬小黑的意圖和力量。
小白喜歡拿起無人回應的話筒,用沒被正確教導過的不標準日文(moshi moshi變成mochi mochi),向腦袋裡虛擬的外太空總站回報地球星日本國的小白隊員,今天又好好的保護了地球;而小黑總是冷冷的高距頂端俯瞰市井裡發生的一切,好像對任何威脅生命的事情毫無畏懼。
他們都是一開始就被造壞的藝術品,為了在寶町裡生存而飛簷走壁、用拳腳闢路,因為被造壞的地方不是身體,而是他們的內心。
小黑看似用自己的性命保護著總是天真的小白,但是誰才是被保護者的答案,事實上卻相反。
正是小白明亮無邪的心靈,讓處於背光的小黑染上一點光線和溫度,抑制心中黑暗力量的反噬。
(這樣的概念在原著另一作品改編電影『乒乓』裡也提到過)因為小黑缺少的螺絲釘,小白都有,『安心安心』。
這兩個只擁有彼此的孩子,過著我怎麼也無法體會的童年,或者說,根本沒有童年這回事,他們的人生早就以飛快的速度,在追逐、鬥毆、行竊的家常便飯裡展開了。
唯一還有童年的是那一群不用也無法在高樓間穿梭,只需要被父母打扮的漂亮,牽著手去新開幕的兒童城裡,以哭鬧來向大人撒嬌的普通小孩,就跟寶町這座巴比倫城市一樣,有著浮華絢麗的外在、看似埋了許多寶藏,一深入挖掘才發現那空空如也、敗絮般的實質。
寶町沒有寶藏,但這只有歷經風霜的人才懂。
街頭老人糾正著小黑,把「我的城市」掛在嘴邊是不好的口頭禪,這城市一點也不屬於誰,即使惡童們在爭搶、黑道們在盤算、邪惡勢力虎視眈眈,這場城市的爭奪戰必定沒有結局,在人們心中燃起對城市的佔有慾,會讓城市嗅到氣味而反將人吞噬,葬亡在巴比倫的城池。
被小白以純粹童心和不符合自然的手法埋下的蘋果種耔,我們總是知道直到最後,會在小黑和小白互補完整的心頭,緩緩地、高高的抽出枝枒,開成一朵可愛小花。
蒼井優詮釋的小白充滿了活力,當他一開場拉出掛在腰間整卷的衛生紙,就知道這個人物真是可愛的不簡單;身為黑道組長的老鼠,卻把星座運勢倒背如流,是最有人性的反派人物,最後自願犧牲的太動人,要下屬部相信愛不行啊;宮藤官九郎當那位新手刑警,雖然一路看下來沒有太突出,但是回想起冷感到不行的對話,彷彿能趕受到鬼才的笑點了。
《恶童》(美国 日本)2006导演:迈克尔艾里亚斯这部动画电影所讲述的故事貌似黑帮争斗的俗套,但脱俗之处在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学思辨。
在灿烂异常的影像背后,是另类的、邪气逼人的特征,而内涵确是极为单纯唯美。
这个极为黑暗的故事在充满色彩的视觉中,产生强烈的压迫感和诡异感。
小黑小白的经历实际上是典型的黑色人生,充满危机和悲凉感。
作为主角的儿童,虽然被称为恶,但其实只是身体力行的最简单元素而已,本质上同他人无异。
实质上,可爱的黑白组合只是未经风尘的未被同化者的代表。
人总会面对命运给予的各种荣耀和剥夺。
在很多的事情面前,可能倒下,并且从众于身处世界的核心中。
即使没有这样,那郁郁寡欢的情绪也倒退了的人之初的本性。
于是,很多人都会感叹造化弄人抑或世态炎凉。
然而,如此多的人们没有想到自己的挫败并不是他人赋予,而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人不能完全生活在现实中,而弱化抑或埋葬自身的灵性。
要知道,这种灵性如同亘古不破的大自然一样,是灵魂的支柱。
失去了这种天赋的灵性,人如同行尸走肉。
可能随波逐流,可能照章办事,亦可能玩弄他人。
于是,对于物质的追求变得惨烈而泯灭人性。
这样的感觉,就是小黑和小白的搭档人生。
人天性本就埋藏着善与恶两种情结。
小黑代表恶的一面,用进攻和武力解决问题。
小白则代表着善的一面,他的存在控制了恶的手段。
两者相辅的关系其实更是一种相互牵制又相互给予。
如果破裂,都是对于人性的一种撕裂。
小黑可以变得更加颓废黑暗,而小白则更加的不堪一击。
如果两者合而为一,那这个抛弃了善的人的就可能变成恶魔。
反之,失去了恶的保护,善就是弱者,甚至疯癫。
小黑的崩溃在于失去了善所带来的温暖和包容,还有作为恶的象征所必须面对的堕落。
小白的疯癫在于失去了人性中恶所提供的庇护和牵制,以及作为善的象征所必须面对的恐惧和无力。
如同一个人的善恶两面。
面对危难命运时的抉择,为私欲会丢弃善所带来的弊病,丧失了现实中可能获取的利益。
反之,则失去了凌驾于人之上的机会。
《恶童》中,小黑离开小白,恶与善分离。
两者皆失去了平衡,进而痛苦,进而崩溃,进而再行团聚。
而现实中,黑暗力量的诱惑往往轻松的断绝了善的生存空间。
即使,作恶之后有着短暂的悔意,但马上就会随风飘逝。
在恶童中来说,就是小黑不可能脱离于小白。
小白更像是一个人内心世界保养人心的安静之处,支撑着这个人的性灵。
所以,人不论设身处地于任何情境,高人一等还是低人一筹,一帆风顺还是一路坎坷,都需要给自己留一份恬静的柔弱的充满纯净色彩的空间。
这个空间如同一个为自己遮风挡雨,休养生息的花园。
任外界风调雨顺还是巨浪滔天,都可以调整自己的内心。
美国人导演A是一名迷恋日本动漫的超级粉丝,同号称动画界“HBO”的 STUDIO 4℃公司合作,推出漫画大师松本大洋的成人作品《恶童》,给人的感受是惊叹于导演鬼斧神工的表现力和对原作深入浅出的人生阐述。
在这部区别于美式动画的二维画面中,开阔的视野、绚丽的色彩、繁复的画风、快速的剪切、多维度的视角和穿透力强悍的背景音乐,小城仿佛已经不是弹丸之地,而变成了整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小黑和小白的黑色冒险则让观者彻底投入。
影片背景关系其实很简单,但所表现的惊人的爆发力却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恶童》能够实现这样的想法,不仅要归功于大师松本大洋的哲学境界,也要归功于导演非凡的想象力,能够让原作变成一部天马行空的艺术品。
导演A东西合璧的视角彻底打破了日式动画的传统视觉效果。
不仅扩充了日本动漫的优势,而且清晰的连接了好莱坞动画作品与日本动画之间的沟壑。
灵动的风格以及变换多端的镜头是好莱坞电影常用的招牌,而所表现的画面基调却是典型的日式动漫。
从而,略显呆板的二维动画通过更为电影化的美式制作变得活灵活现。
另一面,导演有效的利用各种黑色元素,以及可以表现这种文化的艺术手段。
这些元素多是很酷的,小白抽象却唯美的思想,小黑的不羁和攻击性就是典型。
前者貌似孩童的话语中,不仅透着幽默滑稽,也包含哲理;而小黑的攻击性则富含黑色而又炫酷。
两者交集的情感因素则蔓延在黑色语境中,而其他角色的生死两难也加深了这部黑色电影的纯正味道。
那么,《恶童》所带来的内外兼修的厚重味道就的确让这部动画电影不同凡响了。
看《恶童》,实际是在看着小黑小白坏坏的样子学习人性中的善恶。
恶童其实我只看过一次,但其颠乱的故事线,花缭的社会面,简单而充满童趣记忆的镜头,还有一颗不羁的向往自由、向往理想、单纯的心,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思考起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我。
如钢铁般坚硬的社会规条让我望向前方,却发现只有一条貌似早已注定是我命运的道路,如大石般沉重的世俗目光让我每走一步都甚觉疲惫而又不敢放松半拍。
但当我看了恶童,还有其他相类似的电影,我发现其实真实的我如恶童般无异,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恶童,只是现实命令大多数的我们强埋其于无底之洞中,让大多数的我们像70年代的手工业制作般在这个不知为何被叫做“社会”的空间里过完我们被“世俗”称为五彩缤纷的“人生”。
而现实又是什么,社会又是什么,为何人类的思想交集能让人类存在到现在,人,究竟是什么?
(浅谈本人愚见,不愉悦者评论时请勿爆粗,谢谢)
无头无尾,逻辑混乱,表达刻意,形式呆板。剩下一副手绘和建筑,背景的细致苦苦死撑
我知道它該不錯的,可是人物太過單薄的臉蛋兒,讓我無法有持續的興趣。
画风还好,其它完全不喜欢
令人反胃的画风,虽然想象力丰富,但不是我的菜,苍井优的配音真不错。
二狗声音真好听
1.神作;2.看过最精彩的动画;3.我喜欢城市的颜色;4.我不说话
实在没感觉啊
“黑”的那一段,我怎么看着有点像《火影忍者》里的佐助啊
好沉闷啊……末尾那段跟EVA真像
到40min 真的看不下去了
我想到徐克给狄仁杰画的分镜精妙绝伦 依然挡不住是大烂片。本片亮点一在建筑背景 世界建筑史荟萃 细致入微 伊斯兰教风 印度教飞 东南亚佛教飞 中国古典风 中国当代城乡结合部风 ;二在后面小黑的心理活动 地狱门+蜘蛛丝的赶脚。btw 虽是美国导演 但故事逻辑+表达习惯的确是日本的。
电影后半段情节好模糊 若清晰些会很好 场景好华丽呀
毕竟是漫画改编的,很多地方看的不知所云,跳跃的太厉害,并且给人一种还要拍续集的感觉。硬要从哲学,人性的方向去理解,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推荐
我还是喜欢原来的漫画
分镜、配乐、画面张力绝对一流,但就是盖不住缺心眼儿的故事透出的傻气。飞天遁地出场接着跳窗就崴脚的林黛玉被大刀插穿后在友人注视下冒死回家必须由男主送医求生的剧情什么鬼?傻楞并不是邪魅...
说什么好?闷。无比闷的情节。因为画得好坚持看了1个小时。
黑是暴力倾向,白是精神分裂,人物丑到了这种境界也算奇葩了。看到一小时十分钟左右再次睡着关掉删了。
2020-10-04重看。对城市景观的呈现非常到位,一边是陷落浮华的宝町,一边是被摧毁的城市残垣与待开发的废土,一多一少主流与边缘,统统都是资本控制下的荒漠。恶童有自己的行事方法赖以生存,以恶抵御恶,以羁绊抵御黑暗。这也是黑化后还能回归原本世界的基础。而将儿童作为成人世界同等个体来对待(我的城市来象征主权),起码在这方面我觉得是有进步意识的。反派的塑造在力度和范围之内确实还缺了一点。
说没看懂吧,大概表达的意思明白了,无非是内心暴戾,现实冲突等戏份;但是说看懂吧,结尾那是干啥呢?整体故事到最后也没说太明白。置景设计是极好的,很有特色,但是确实节奏上散的让人频频分神。
——我说,黑,夜晚心情会很悲伤呢。一定是因为那个,夜晚那么暗那么黑,让人想到死亡所以心情才悲伤。——别担心,白,谁也毁坏不了我们。(本来就困,越看越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