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两个灵魂互相救赎的故事,他们对爱与死亡心存芥蒂,因为曾经目睹且被深深伤害过,前程男主女主都是淡淡地推拉,直到某次在女孩酒吧里,工友对他说“我们仍然幸运,你还活着,我也还活着”,从酒吧中出来后,看到工友工友跑着去见心爱的便利店女孩时,他才顿悟,他也开始想不遗余力不等片刻地奔赴心中所向。
他开始能听到天桥歌手声嘶力竭地唱着“加油”,也逐渐相信存在就是一种幸运,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飞船是一种幸运,只能看见一半的世界,一半的星空模型也是一种幸运。
曾经的他们以为世界就是这样,一切都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既畏缩于爱人爱己,因为他们害怕所爱之人突然死去,但有时候确实只是主观臆想的好坏,正如他们本不看好的天桥女歌手,最后她的歌声能够响彻大街,她的照片和名字被印在车厢两侧,看到这个场景时他们相视一笑,最后真正释怀。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太患得患失,因为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地震来了就募捐,太阳升起了就道声早安,没准还能看到房间的多肉植物开出一朵娇小却鲜艳的花。
全片给人以丧丧的感受居多,难道蓝色注定是忧郁的代表吗?
影片真实反映日本当下社会底层人物窘境现状,如何才能更好生存下去。
真实还原的表达出对于社会不满与太多无奈,即使你假装坚强,假装快乐,依然无法排解内心的凄凉与悲苦!
只能靠自己去努力打拼,甚至即使拼命工作也依然解决不了当下的个人经济危机与各种生活帐单,每一天只好去选择打几份工,才可勉强得以在这个人人向往的东京生活,每个月收到各种费用帐单足以压跨要如何才能活下去的信念。
全程看完让人忍俊不止重新打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如果如剧情般,年轻男女所经历所遭遇,会如何过活呢?
不敢想象!
本片讲述两个年青人,男孩因一只眼睛马上要失明了,只能每日在各个工地打零工过活,虽然高强体力的透支,他依然尽量保持乐观,直到身边工友突然死去,让他重新再次审视自己,以前本是个话痨,而现在变得沉默不语了……另一个女孩是一名安宁病房的护士,每一天面对死去的人已是家常变饭,下班后还要到酒吧打工,对于周围男女谈恋爱从内心无比排斥,感到一个人生活已力不从心,满眼都是无奈与心酸,每一日不得以为工作奔波辗转,丝毫从她身上看不到一个青春女孩的活力与笑容,更多的是愤世嫉俗与清醒的觉知,再操控着她现有的生活!
机缘巧合下两人多次相遇从刚开始的惺惺相惜,排斥到一步步接受彼此,成为无话不谈的男女朋友,相互彼此鼓励畅谈,抱团取暧式的相处方式为当下可怜的两人增添了些许的暖意与活力,也为不得以的人生照进些许的光亮,甚至发出会心的大笑!
全片看完,压抑悲情不断袭来,真是如鲠在喉,庆幸我们国家只要你肯干可以吃饱饭,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与向往的日子!
人人都羡慕外国的生活,仿佛那边遍地黄金,去了可以躺平过上富人生活,梦想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醒醒吧!
日本本地人都过着朝不饱夕的生活,中国人去了,不就是生不如死吗?
珍惜当下的生活吧!
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与庆幸着!
大概只有日本人才会拍农民工的爱情故事吧,还拍的这么空中楼阁,果然是发达社会。
仔细说说吧,男主的性格温吞摇摆让人抓狂,但“仅看到一半世界”的设定还是非常有趣的,可惜没有用到力上,只停留在视听语言上的丰富而已;但槽点更多来自女主啦——一个忧国忧民的小护士,行走的人生感悟机。
比较尴尬的是她对生命的体悟不是来自医院(因为通常她只是躲在医院的后墙抽抽烟),她的忧思来自于无常的自然灾害,和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母亲……嗯,毫无关联的三个载体,如何自圆其说?
何况,每天都有人死去这种事不是废话吗。
但更关键的是,编剧和导演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都只是浮于语言,以及零碎的、无所事事的镜头。
没有事件去支撑,导致这样的讨论和探索都太过单薄和表面,就像ppt配word念诗。
要说出彩的,那一定是配角大叔,全片唯一感动的点就在他了。
一个人过中年孑然一身的男人失去一切:微薄的工作、寂寞的爱情时,他依然说出“我要活到死”这句话,在压抑的东亚社会是多么难得呀。
最后镜头给到他没拉上的裤裆,我的心才被这部戏击中了几秒。
什么街头女歌手一跃成名这种老套路不要再用啦。
让她横死街头都比梦想成真还来的深刻些,贴近主题些,也会比邻居老人家的死亡更有冲击性。
(👉🏻来自一个冷酷的女人的想法
机缘巧合下看了这部电影,对于没有耐心的我来说算是一个很不同的体验吧。
中断了很多次,分三次陆陆续续的看完了,说不出是好还是坏,但总让人时不时想回去看看里面的一些片段。
说是一部很"丧"的电影,所以就去看了,看完过后觉得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激励。
男女主角都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做很累的不喜欢的工作,每天要计算着花费,恋爱似乎都是奢侈的。
男主的朋友,一起搬砖的工友,没什么人才也没钱,爱去居酒屋喝酒,渴望爱情,就算被骗也还是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他离开的时候,即使背影狼狈裤子破了但还是义无反顾向着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男主的邻居,一个孤身老头,去世在房子里面很久也没有人发现,很可怜,但是又和无亲无故的男主成为了"忘年交"。
天桥下的"卖艺"弹吉他唱"加油吧"的女孩,最后出现在了宣传车上。
怯弱却又坚韧的男女主,一点点试探着还是勇敢的走到了一起,彼此开导鼓励。
虽然节奏有点慢画面也很暗,虽然被说"丧",但看完反而让我这个普通人得到了意外的鼓励
这一句台词最符合这电影了吧。
从开场满满的丧,到结局竟然有些浪漫。
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我们拥有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视线。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关于人物电影最吸引我的其中一点是人物的描绘,每个人物性格、特征都很丰满,从演员的举动就能看出每个人的性格,而不是刻意用台词去勾勒。
先说说男女主角。
慎二话痨,只有一只眼睛看得见,工地员工。
美香一天打两份工,白天护士,晚上酒吧兼职。
从生活上,这两人有个共同点,就是都过着底层阶级的生活。
慎二和美香在一家女居酒屋中偶然相遇,从那一段的视听语言来看,慎二对美香是一见钟情,但他对美香的情感一直是含蓄的。
慎二一紧张就会说话说个不停,和他一同在工地工作的三个朋友智之、岩下和安德烈都受不了他这性格,只有美香可以接受,能一直一直重复地和他辩嘴,甚至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看到的世界都是一样的,例如两人一起看到的蓝色月亮、一起面对降格的人潮等,慎二一只眼睛失明,他看见的世界少了一半却还是刚好能容下她。
影片中不止一遍去强调“命运”这件事,例如智之的突然离世和街唱歌手的瞬间成名,生命中总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慎二和美香的相遇也一样。
电影中其实没有明确的定义慎二和美香之间的感情,只是利用两人之间的共同点去描绘,很喜欢两人之间的一些细节动作,美香没牵过慎二的手,最靠近的一次是抓着他的背包;慎二也没主动牵过美香,只会在杂乱的生活中加入一句“我想你”。
影片从头到尾也没出现一句“我爱你”,美香和慎二说过最多的话是“谢谢你”。
美香因为自卑,所以一直不相信爱情,即使是遇到像慎二这样的人,这些“谢谢你”比“我爱你”的分量重得多,当你糟糕的人生中突然出现这么一个美好的人,这句“谢谢你”一辈子都说不完。
一些不足1. 影片开场,慎二的出现似乎有点晚了,而且美香有一句重复的重要台词并没对上慎二的画面,如果一开始进入“美香”和“慎二”的交叉剪辑,应该会更完美一些。
2. 整部影片中最大的痛点大概是声音方面,不知是不是有意设计的,感觉声音处理方面还可以更好。
3. 画面转换成慎二的视角时变成一半画面的呈现方式,这概念很不错,唯一的不足是这画面的出现让人觉得跳跃,或许在剪辑上让这画面出现得更顺畅。
4. 影片的一半交叉了一段和整个剧情不太相关的片段,如慎二和朋友们开派对时居住在隔壁崩溃的邻居。
5. 影片中出现不止一次分屏的画面,和整部影片的调子似乎不太合适。
6. 影片后半段出现的动画虽然有其含义,但和整部影片的氛围似乎也不太合适。
一开始觉得很丧,但再回头浏览了一遍觉得并不,慎二在女孩酒吧听见的“想辞职”、“要地震”之类的话虽然是他听见的,但是也是外部世界传达给他的。
包括美香也是,她心里的惆怅并不是完全负面的,在我看来,那首总是在街头响起的“加油”才是他们心底的声音。
两人的互相对对方有所在意的地方导演都用了消音,像是突然进入孤独的自我世界审视,然后看到了另一个自我。
天空的飞船和夜空中的蓝月亮也是在嘈杂世界中属于他们自己的形象,宁静地呆在天上,缓缓移动,给自己带来或好或坏的预感,然后继续迷茫着,走下去。
蓝色是忧郁的颜色,是夜晚宁静的颜色,是孤独的,但并不消极。
慎二和美香都是如此,所以才会恋爱,我不说相爱,因为我也不坚定他们是否会这么一直走下去,但是此刻他们需要彼此的身影,在孤独中取暖。
这是很平静的现实世界,有两个人在很平静的生活。
桌头的烛火在摇曳,烟头的火星忽明忽暗。
一个人第二天就会死掉,世界处处都在地震,不知何时就会被抛弃,好像人过每天都是为了迎接一个个噩耗一般。
即便如此,慎二和美香也依然如期而遇,看着同一片天空,望着同一抹“蓝”,忍受似曾相识的寂寞。
不过能“有一个人分享一半不幸,就是最大的幸运”,清晨说一句“早安”,饭前说一句“辛苦了”,街头歌手也有了出名的时候。
“相性”一词是在三浦友和书中看到的,“跟相性好的人可以共度更长的时光,因为他们彼此需要。
如果相性不好,自会产生距离,彼此疏远。
”这个词的解释,就是彼此性格合得来,相互吸引,做什么事都很容易产生共鸣。
美香和慎二初次相遇,当时联谊的男生私下议论她是不是容易睡,另一个姑娘已经醉倒,还故意取笑她。
餐馆都是嬉闹嘈杂的聚会人群,唯独慎二孤零零坐着看书。
美香从洗手间回来,听到女伴和联谊男生在背后放肆议论她,没有生气,漠然想着,睡不睡无所谓,反正这里是东京,到处都是随便的男男女女。
这时候,她看到独坐的慎二,他们都注意到对方跟周围格格不入,一个安静,一个冷漠。
第二天,美香在医院跟同事抽烟,对方得意洋洋说,那帮朋友很酷吧?
美香笑着点头。
她在东京生活的不快和压力,在人前从未表露,只有回到乡下,在妹妹面前发作过。
工作之外,男女主角的生活都相当枯燥。
美香看书自学空手道,还养了乌龟。
慎二的群租同伴把蹦迪音乐开得巨响,喝酒打闹。
他因为说话啰嗦,老惹人嫌。
去泡吧也被同伴狠狠威胁不许多嘴,美香反而对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慎二多看了一眼。
她也经常忍气吞声。
在酒吧打工,同伴卖力讨客人欢心又唱又跳,客人要美香也跳,她笑着拒绝。
休息时,别人抱怨劳累,她在角落深呼吸,默默吐出心中的怨气和疲惫。
他们同病相怜,不需要多言,看对方的状态便能知晓。
第三次相遇在熙来攘往的涩谷街头。
美香看到慎二的背影,骑车追上他。
“你喜欢涩谷吗?
”“不,讨厌,与其说是讨厌,怎么说呢……”“我也讨厌涩谷”。
美香在人前总是掩饰和压抑自己的情绪,却很不客气打断慎二,变得直率起来。
这种不客气的直率,也是相互接近的方式。
慎二却因为紧张东拉西扯,“不说点什么就会坐立不安”,美香一语点破,承认自己也会这样,慎二安静下来。
后来美香跟前男友重逢,也是啰里啰嗦说了一堆不着边际的话,男友却以为她状态放松才这样。
这次无意的邂逅结束之前,慎二抬头看到夜空中蓝色的月亮,月色很美,又显露不详,谁都没有注意到的景色,他们一同驻足凝视。
慎二朋友的葬礼,美香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好像看不起这群社会底端的人,又好像可怜他们。
慎二一言不发,沉默表达着不满。
这种气氛僵持了一路,直到慎二觉得不好意思,冲美香勉强笑着说,“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尽管说”。
“怎么不去死!
”对慎二窝囊的回应,她非常不满,掉头就走。
他还不如冲她发一通脾气呢。
美香讨厌自己说了过分的话,心里生自己的气。
她故意挑衅,嘲讽慎二的朋友,其实也是在嘲讽自己。
就这么死了,谁也不会来参加葬礼,只有无关紧要的人帮忙料理后事,谁也不会把这种人的死放在心上。
这种无人问津的葬礼,还不如不要举行,赶来参加这种葬礼的自己,也活得够窝囊的。
慎二在工地受伤,去医院治疗,和这里工作的美香不期而遇。
他们一起在门口抽烟,美香心有愧疚,却说不出口,看慎二一直不吭声,打算离开。
慎二忽然告诉她,左眼看不见了。
之前美香问的时候,慎二回避不谈,现在主动提起。
美香也释然了。
慎二提出还想见面,美香对他笨拙木讷的回应表示不满,但还是给了他邮箱地址。
美香回乡探亲的时候,听说妹妹交了男朋友,兴冲冲憧憬着和男友一起去东京旅行,购物娱乐,提出要住到美香家。
这还不算完,妹妹要和男友去东京读大学,满心炫耀。
父亲没有工作,又沉迷帕青哥(弹子赌博机),帮妹妹交学费的重担自然落在美香身上,原本就一直是她负担家里的生活。
妹妹肆意享受恋爱、没心没肺的模样惹她发了火,没有提是因为钱,而是讽刺妹妹的恋爱,姐妹吵了一通。
美香想起母亲不明不白的自杀,想起自己在东京经历的种种难熬,委屈得想哭,却拼命安慰自己,“不要紧,反正很快就会忘了。
”与此同时,慎二正为一堆账单烦心,算不完的账单把他埋了起来。
账单数目、各种各样的社会话题、朋友的死,千头万绪压了过来,只有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他马上给美香发短信。
美香正难过呢,看到这条只有三个字的短信:想见你。
一下子,被人牵挂的感动,让她从沮丧中解脱出来。
父亲问她负担家里的生活费会不会给她添麻烦。
美香没有发牢骚,只让父亲去找份工作。
从这些细节看出,美香性格温柔、有担当,毫无怨言承担着家庭的生计,发脾气也是因为妹妹不懂事。
美香回到东京,第一次跟慎二约会,为了避免沉默,她不停找话题,还故意把恋爱说得一无是处。
每次她说话难听,慎二总是沉默,从不反驳。
一起去唱卡拉OK,慎二唱得都是老掉牙的歌,还一个劲跑调,美香只顾抽烟,抱怨他肯定没有女人缘,生硬推开慎二的拥抱,临走的时候,却又没话找话。
慎二没有心思听她嘟囔什么,低头看起了账单。
美香隐晦提起母亲自杀的事,慎二还是爱答不理的样子。
美香自顾自说了一堆,慎二索性拿身上的零食喂起路边小狗,对美香老是不停提到死,莫名心烦,态度冷淡。
两人初次约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回到住处,美香独自伤心,听见手机响,马上跑过去看,却发现是前男友发来的信息,说,我还爱你。
接着,美香和前男友、慎二和暗恋他的女同学各自见面,各自都不顺利。
美香前男友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她也懒得解释。
一段动画片段解释了美香内心的所思所想。
慎二对女同学并无好感,根本不相信对方爱过自己。
很快,对方就开始追问现实的话题:年薪多少?
做什么工作?
他说薪水微薄,又在工地干活,她大吃一惊。
她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对现在的他一无所知。
两个人的约会都陷入僵局,一边是没话找话,话不投机;另一边是自以为了解对方,一厢情愿示爱。
在酒店过夜,女同学让慎二忘了那个死去的人,反正也不算是朋友,尽快放下,才能开心起来,劝他想开点。
美香大放厥词的时候,慎二都忍了,女同学轻描淡写说了一句,他就挣脱她的怀抱,百无聊赖调着房间的电灯开关,不想再亲近她。
因为缺乏好感,因为不够爱,所以,半点也不想忍耐。
随便应付,故意惹对方生气,哪怕再不见面都无所谓,心里的距离感不会因为睡在一起就拉近。
他嘴上说着加油,其实对她要去哪儿、想做什么,并不放在心上。
慎二主动给美香打电话道歉,约了晚上见面。
结果,住在隔壁的独居老人死去了,这种事没人可说,只有跟工地伙伴喝酒的时候,念叨两句。
喝完酒,急着去约会的朋友大步跑起来。
想见一个人,想马上就见,想见到不顾一切跑着去见。
那种迫切,并不是急着亲热、搂搂抱抱,只是单纯想见面。
可惜美香会错了意,看到大汗淋漓跑到自己楼下的慎二,拒绝让他进来。
慎二懊恼得要命,但一句牢骚也没发,就闷闷走了。
第二天美香醒来看到傻乎乎在楼下待了一夜的慎二,不忍心,招手叫他上来。
美香看他专注盯着饲养柜里的乌龟,问他是不是只能看到一半?
然后安慰他,看到一半的世界就不错了,总比什么都看不到好。
这是他们上次断掉的话题,当时慎二说自己左眼看不见了,美香并未表态,现在两人关系更近,她主动安慰他。
慎二也问起她为什么到酒吧打工?
是不是因为缺钱?
他越想问清楚,越难以把话直说出来,两个人都不住打断对方说下去,最后美香干脆说已经辞掉酒吧的活儿。
说到底,美香在那种卖弄姿色的店里打工,是因为护士工作不够应付开销,她还要负担家里的生活。
这些细节她没有吐露,但观众已然明了。
之后,他们开始像平常的恋人那样约会,送礼物、收拾饲养柜、骑车兜风。
影片中,工地伙伴的意外死亡、患了肾病的工友被辞退离开、独居老人去世、野狗被收押火化,这一连串细节暗示着底层的命运,他们像野狗一样自生自灭,慎二和美香的情感则是超越现实的小小奇迹。
美香带慎二回家,妹妹看不起这个姐夫,但还是祝福姐姐找到归宿,父亲倒挺满意。
美香终于说起母亲自杀的事情,觉得被抛弃了。
慎二说,那么以后交给我好了,不开心的事情,我来分担一半。
回到东京,看似心情轻快的两人,依然要面对沉重的未来。
美香悲观起来,一句接一句,否定着恋爱,否定着两人好不容易开始的羁绊。
这时,他们看到那个无人理会的路边歌手,竟然红了,印刷大海报的宣传车开过。
亲眼目睹一个奇迹的发生,仿佛自己的人生也能出现奇迹,两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美香住处,他们一起看无聊的电视购物节目,对灾难和不幸的担忧,两人共同面对,就变得没那么可怕。
每一天都平平常常的过,辛苦也好,痛苦也罢,因为身边这个人愿意分担,或许能减轻一些,相信会遇到好事的乐观也占了上风。
美香一个人忍了这么久,终于痛哭出来,慎二像哄小孩子似的摸她的头。
天亮起来,坐了整夜的两人没有倦意。
慎二指给美香看,花开了。
在街头,他们一同看过蓝色的月亮、飘过的飞艇,无意间被这些细小的美好打动,静静凝视,这样的时刻,喧杂都市少有的宁静笼罩着他们。
相性,或者说共鸣,就是人与人之间至深的理解,在言语无法触及的地方,闪着光。
我在寻找的,想要书写的,就是相性。
“房租65000,叙利亚,恐怖主义,瓦斯费,电话费,地震…想见你。
”生活那么琐碎,充满沮丧和无意义,但我很想见你。
今天吃了泡面,还是一样有点辣,吃得涕泗横流,确实没有在学校吃好吃。
今天又看了一部电影,《夜空中总有最大密度的蓝》,刚刚去刷豆瓣看到一段简评,“这是一部讲述死亡与爱情的片子,我躺在座椅上,看电影出神,忽然手机里收到一封遗书,我哭着跑出影院给他电话,他还没有跳下去,我们一起聊爱情,我回去发现包包不见了,后来发现朋友帮我拿到第一排,我第一排狂哭,导演和演员看着我。
在片场门口聊天,我说我们都像导演。
真疯狂啊,喝醉了。
”忽然想不清生活的样子。
电影又真又假,我像美香,觉得活着很无聊,没有有意义的事情,死亡到处发生着,干脆也不想再努力什么,要是问梦想的话,当然还是会有,只是觉得遥不可及。
也像慎二,世界在我眼前残缺不全,害怕别人的离去,想要探询别人多被当作冒犯,害怕沉默,总是说些意义不明的句子塞满它。
但还好他们有好结局,他们在不会黑的东京发现了最大密度的蓝,看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巨大热气球,地震也没有发生,不相信恋爱,不明白幸福是什么,但还是愿意为彼此尝试,把自己交给对方,一起等第二天世界平安的消息。
“有人不会被忽视,可有人却会被忽视不是吗”“那么大概我就是被忽视的那种人吧”“不管怎样都必须放下了你不笑的话世界就不会继续运转哦”“等等你跑着去吗”“因为想快点见面啊”死亡好像也还好,发生了就发生了吧,反正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忘记的。
“都交给我吧,让我分担你一半的苦难。
”
去谈恋爱吧,谈到世界充满爱。
很喜欢美香和慎二身上透露出来的自然而然的丧,当事物到达极致的时候,往往就是它的反面。
正如他们一样,丧到尽头,反而充斥着活下去的希望。
他们就像两颗孤独的星体相互碰撞相互取暖,无畏地对抗着整个庞大浑浊的银河系。
东京有一千多万人口,每天都有可能地震,可能下一秒你的恋人,你的亲人,甚至你自己就会死亡。
“死亡”是这部电影被提最多的名词。
美香的护士职业使她对死亡变得习以为常,这样的职业属性也让她对生活充满丧气。
而当搬运工的慎二则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左眼失明使他看世界永远只能看到一半。
身边的同事说走就走,房租65000,水电费通讯费……一切在东京生存的“生活费”也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
她们就像整个东京都会中最小的两盏烛火。
当两者相遇,化作两根烧到一半的烟头,再化作夜晚的霓虹,用渺小的力量划破夜空。
当蓝色散尽,随着星球转动,时间的淡忘,孤独的心异类相拥,天空缓慢透明。
“说爱这个字,不觉得嘴里有血腥味吗?
”成年人,特别是在东京这样充满孤独的世界中苟延残喘的成年人,不配说爱这个字。
“有人对我说还爱我。
”“有人对我说爱过我。
”当情丝互投,当两个渺小的个体开始相拥,同为都市畸零人那对生活周遭的共同点开始和谐统一。
“断气之前都会活着。
”只要没断气,就证明还活着。
这该是有多么无求的渴望,在蓝色夜幕下的东京,我,只求不断气。
石井裕也拍的太细腻了,分崩离析的都市,匆忙冰冷的世界,生死窘迫的个体,两个半边人,如同质数在寻找另一个质数,暖人肺腑。
“我喜欢所有活着,死去,到死之前都活着的人,我喜欢没有黑夜只有无限孤独无限温柔的蓝色的东京,因为如此,不可能的恋爱才能发生,不可能的梦想才能出现。
”
活着总是孤独。太真实引起不适
池松出现的那刻,我意识到自己看见了正在呼吸的影像。尽管生命卑贱如蝼蚁,但只要在呼吸,在爱,就是活着的证明。就算艰难,还是想抓住仅存的温暖,“就算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活着。”正是他们的呼吸构成了城市的脉搏。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们流离失所,北京的夜空有着最深的蓝色,我好想哭。
如果碰不到对的人,肿么办
主角们的生活质量像片中所有的食物一样,冰冷成批量的油炸鸡肉食品,塑料包装,微波炉加热,大家都在吃这种东西,过这样的生活,现代大都市里普通蚂蚁的爱情。
表达欲强但是掌控力差导致了不伦不类。
当手指间的烟火变成城市夜晚的光点,孤独的人还是照旧寂寞吧…
紅黃綠藍四色光的活用,不說神乎其技至少也是匠心獨運。東京殘酷低端愛情故事,卑微做作也可以浪漫。唯一缺點是,導演似乎不知道單眼盲視覺上並不是少一半,而是少五分之一,所以半格並不成立,這一點簡單調研也不做嗎?任性啊。
会いたい 绝望又温柔。打火机苗变点点灯光的镜头 呼得一下把我着了。
石桥静河真是个非常有质感的好演员。田中哲司演得也很好。
只能在有限的人生经历的延长线上,去想像的另一种孤独和绝望的电影。大都市里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看得心情压抑五味陈杂~结尾绝望尽头的希望,感觉稀薄又无力。有点说教,减分。3.5
倒也不是不好,就有点用力过猛……总这么苦大仇深的俩人凑一块儿让人看着都心累,你们谈恋爱都这么聊天的吗。
一部非常作者化的电影,不用情节主导故事,而是用情绪,写意的画面色彩和声音处理都在为写意服务,没有动作性的对白和场景,更多的是一种日常丧的状态,最后是两个孤独灵魂的碰撞。它让你突然明白一个道理,诗与远方就像海市蜃楼,唯有眼前的苟且才是真的,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在苟且里活出诗意。
爱情就是,当其他人都在低头看手机的时候,只有你们两个看得到天上的飞艇。电影来自诗歌改编,名字就赢了大部分,整体处理蛮实验的。"我跑着去找你"大概是最近看到的荧幕情话第一名。新一代日本男演员我依然站池松壮亮。
导演竟然变得如此魔性,入戏不能
詩好難拍 細節上落入俗套或者不夠強力就完蛋了 東京的藍色月亮與領便當的松田龍平都無法拯救啊 我非常不喜歡女主角⋯⋯
好过去死
丧的状态很到位啊 and 香港和东京何其相似呀
百子湾的电影资料馆太冷了
随口就说死亡的人最在意死亡,不相信爱情的人遇到了最恰如其分的浪漫。喜欢,电影中的对话总能令人会心一笑。
活在东京的人可能会比大多数人更孤独吧,所以包裹自己,远离他人。朋友、爱情什么的自然很重要,但是发自内心接受也需要勇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