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是吴彦祖拍摄的一部伪纪录片,记录了他在2005年成立的Alive乐队种种。
所谓伪纪录片,就是指用纪录片的形式拍的电影,意在增强真实感,而《四大天王》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是电影却不像电影,不是纪录片又处处透露着真实。
我更愿意称之为一场本质上的行为艺术。
乐队由吴彦祖、连凯、陈子聪、尹子维组成,除了吴彦祖我全都不认识,陈子聪在片子里说他有名字,不叫【何超仪的老公】(赌王何鸿燊的女儿),好的,原来他在我眼里只是组合里有点胖的那一位,现在他是何超仪的老公了🌚🌚。
组合在成立时即不顺利,唱片公司在合同上提出苛刻条款,乐队因此搁置,于是几位大哥自己录了一首歌并上传到网上假装被盗,然后联系记者写头版,召开记者发布会。
一通操作猛如虎硬生生把自己推出道了。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太标准不过的炒作了,电影只是电影却过于真实,正是因为时至今日“包装炒作”已经太过完善,唱歌不好听没关系,有Autotune修音,长得不好看没关系,可以去整容,甚至于暂时没人气都没关系,线上有水军,线下还可以雇职业歌迷举灯牌,一台赚钱机器就此诞生。
片中连凯就在第一次演出前给自己雇了职业歌迷举灯牌,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一个彩蛋,就是从第一次演出到最后,观众席中都只能见到连凯的灯牌。
形而上的包装之外还有形而下的包装,乐队请了David给他们设计服装,这位哥真的太好笑了,捧条狗拿杯红酒指点江山,三言两语说不清,请务必观看电影欣赏。
好笑程度从他设计的前卫服装可以看出一点:
除此之外,电影还做了一些动画,风格各异,都相当精彩,只是这些2006年的艺术对于当前的人类来说或许还是有点超前了......比如带有拼贴艺术风格的“长枪大炮”追逐战
美漫风格的动画(动画里是陈子聪)
精神污染型
Happy Tree Friends风格型,看完晚上做噩梦
《四大天王》邀请了很多明星做采访,包括情节在内涉及了许多命题,比如炒作、偶像产业、版权、经纪公司对艺人的压榨及组合之间的勾心斗角等,但都有浅尝辄止的嫌疑,如果单纯从电影角度来评判它的话只是一部有点意思又有点无聊,有点无聊又有点意思的电影。
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正如一开始所说,与其说它是电影,我更愿意称之为一次行为艺术,试想一下,在2005年,几个人为了发出自己嘲笑的声音,用几年时间,像模像样地组建了一个乐队,灌录唱片,在各地巡回演出,把一切都拍下来,欺骗了整个娱乐圈,曝光后遭到港媒封杀,最后又拿到了金像奖。
太朋克了。
此外,电影中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也非常模糊,出道是真的,乐队却是假的,新闻是真的,内容却是假的,那么,演出是真的,职业歌迷是真的吗?
练舞是真的,透露出的性格是真的吗?
内讧是真的吗?
非常迷人地不知道。
而如果这个人是吴彦祖的话,那就更朋克了,不是吗?
—END—神秘代码:白日观星可以在这里找到我;)
现实中的唱片界只有更混乱更无艺术良心毕竟在法律框架内违背道德并不会需要坐监。
然而这情节的的确确戏剧性十足:就四个人搞组合,管理起来也这么困难,演出前还能失踪一个,又不是5个6个人的小型室内乐队或者几十个人的小乐团;谈起音乐竟然缘起KTV,难道不是音乐爱好者俱乐部;四个人各有各的不靠谱,极其专制的队长,极不敬业的队员,这样竟然能成团(好似花瓶主唱+因练不好吉他SOLO吉他行业内卷转战根音的贝斯手+懒癌患者吉他手+泡妞大师鼓手,不过目前好像这样的乐队也是存在的,且还能持续运作),按理说这样的乐队早玩完。
最后只能说这几个唱歌不行(除了跟着椰树牌性感女嘉宾混的那位),但是演技还是抗打的:无论几个说台词像是普通人接受采访自我暴露的团员(从最开始讲述“初心”,在组合运行期间的怨言和争议,以及最后的崩溃爆发);还是编舞师,经纪人,服装设计师,助理等(不确定有哪几个是真的从事他演的职业)。。
是所谓的生活化演法吗?
毕竟是职业演员,这专业素质还是在线的。
没什么艺术理想,艺术天赋,艺术技能,艺术良心的四个演员只凭颜值突然搞起音乐组合却广受听众追捧,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了。
反而这里面出现的真实的摇滚乐队(秋红)并没有这般受欢迎,主题不言而喻吧。
在这造神的世界里,产品质量并不重要。
帅哥原来除了帅还有点想法也有几把刷子,这片子一下就拿了啥啥新晋导演奖呢!
知道这一两年吴同学折腾了个alive组合进军歌坛吧?
原来进军歌坛是假,拍这部电影是真,这一年多两年来,他们看起来似乎在做歌手,其实整个组合的活动都被拍了下来作为素材,又经过一些加工,成为一部半真半假,思想是真、情节难辨真假的伪记录片——“我们就是想拍一部假的记录片”吴同学如是说。
为什么?
为了反映娱乐圈的现状,为了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关于音乐和唱片公司,关于音乐和盗版,关于音乐和会不会唱歌,关于艺人与媒体的关系,等等等等。
我认为这个idea极负想象力和杀伤力——香港媒体被彻底得罪袅~~~~咳咳,感兴趣的同学去看看吧,小吴同学是真当的起帅哥和聪明人的称号,但他小人家正如每个成年人一样不是天使,片中对他的一句评价可以参考:He`s a fucking asshole.另外说一句,我小人家似乎对吴同学总是不太来电,就外貌而言,我比较喜欢尹子维,不过介可真是一糙老爷们儿~~~汗~~~他也是演员,通常演变态杀人狂,说实在的,他的面相还挺配这身份的~~~
坦白说看之前就不报什么期望完全是冲着封面上Daniel Wu穿的那套水兵服,扮美少女战士造型才去看的,这样子实在太雷了!
可是看了片子都没有看到他穿这套衣服。。。
(可能我看漏了)有点遗憾。。。
http://mach.yculblog.com/post.1230449.html事情从连凯开始。
这个长得很忠厚型的帅哥,某天突然想拍一部反映娱乐圈生态的电影,把娱乐圈里面那些有的没的统统放到台面上给大家审视。
他跑去和别人商量,这个别人就是从小在鬼佬那边长大,作派诡异的吴彦祖。
吴彦祖把老连的想法推进了一大步,说不如我们真的来组一个组合,进军乐坛,然后把背后的点滴拍到电影里面去。
于是他们又拉来了两个半红不黑的家伙,一个是尹子维,好像是过去明星的第二代,类似于没那么红版谢霆峰,另一个是陈子聪,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娶了一个老婆叫何超仪,这位何姐姐是赌王的女儿,还曾经拿过金像奖最佳女配,算是赌王众多女儿中比较另类的一个。
他们于是就组成了“ALIVE”,开始唱歌,也开始拍这部《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并不是纯粹的纪录片,看片尾就知道有不少东西是编出来的情节,但是当中的内容,穿插了太多这几年相关的娱乐新闻,让人看来有真实的感觉。
加上拍摄手法的关系,纪录片的调调很浓。
也因为这个,里面的那些欺骗记者博版面的东西在电影里面大白天下的时候,引起了香港传媒很大的反弹,据说当年被骗的女记者泪洒当场,一时间也传出ALIVE要引咎解散的消息。
但好在这四个家伙还比较能挺住,刚上去他们的主页,他们发了公告承认弄这个组合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拍这部电影,但也否认说要解散,因为从中发现了音乐的乐趣。
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灌录唱片、记者会、商业演出、八卦绯闻……所有戏份都做足,现在才发现这原来都是这四个演员在做戏,看到这部电影,再想想过往的娱乐新闻,真的是很有趣的回味。
1995年,香港唱片业收入16亿8千万;2005年,香港唱片业收入7亿;2005年,超过40新人涌现乐坛;2005年,演员吴彦祖,陈子聪,尹子维及连凯组成ALIVE进军乐坛……最早是在“春田花花同学会”的字幕里发现ALIVE这个组合的,还仔细研究过其成员,当时便感觉有点无厘头,4人中也就吴彦祖有点市场,其他全是半红不黑的,而且从未涉足歌坛,就这4个人居然也能出来唱歌。
想不到,现在居然还拍了这部记录片式的电影。
看到最后才明白,这是吴彦祖给香港娱乐圈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他们组这个ALIVE纯粹是为了拍这部电影而已。
穿插全片的卡通和对歌手的采访,使得全片真假难辨,不由的佩服吴彦祖的创意。
假作真时真亦假,说的是香港乐坛。
本片可以说是一部进军乐坛的教科书,让圈内人震惊,让圈外人瞠目结舌。
原来,明星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先发布网络单曲,然后找记者炒作,然后开记者招待会,然后上通告,然后发片,然后就是不断的通告……歌是假的,用软件调的;新闻是假的,狗仔炒作的;甚至连歌迷都是假的,500元一个。
这就是光鲜亮丽的乐坛。
真作假时假亦真,说的是ALIVE。
为了拍电影真的组了个乐队,而且通过记录片式的镜头将乐队的发展过程暴露在公众面前。
如果是表现乐队如何努力也就算了,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炒作方法和欺骗的手段。
吴彦祖果然是ABC,没什么不敢拍的,拿娱乐圈EG了一把。
可苦了香港乐坛的新人了,这部片子过后,还有多少人相信他们?
至少我不会再相信CD里的声音了,除非他能唱现场;而那些在台下大叫“我爱你”的歌迷,我也会认为是买来的而已;至于娱乐新闻,早就没人相信了。
在香港唱片业如此萧条的情况下拍这样一部片子,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由的担心他们4个的前途,至少歌坛他们是别想混了,ALIVE这两年可是把香港的娱乐圈耍了个遍啊。
看了这片子,你就会明白时下那些选秀节目为什么会这么火了,只要有人捧,不怕你不红。
造星,已经成为一种工厂化的生产了。
“Alive”乐队好像真的有过,好像还有过大型表演,一开始还真以为是纪录片,结果片子放到最后,四位歌手的结局,吴彦祖居然到了非洲生活,还结婚生子,这也太搞了吧。。。
作为一般伪纪录片类型,在香港电影中非常少见,节奏比较轻松,娱乐性也不错,有一些揭短,但不是很透彻,力度还是以娱乐为主,想看到娱乐圈的黑幕在这样的作品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部分:形象-包装-内讧-复合每个段落有一个主角,有动画表现上述的每个段落的主题。
这点上看,导演是有清晰结构和想法的。
快速剪辑表现乐队的发展情况。
过度,请了不错的剪辑师。
手持拍摄、采访属纪录片的风格,这也是导演特地营造的,就这点上来看,前辈是美国人的《This Is Spinal Tap》,是真实暧昧的表达。
其实美国七十年代已经有导演刻意“戏弄”纪录片了,用记录的手法拍剧情片。
还可以追溯到《Lies》,导演请女孩扮演被强奸的人做采访。
最后大家信以为真,不过导演澄清,并非刻意作假。
想说的是,这样手持拍摄、访谈,看起来乱,实际上结构很明显,对歌手的演唱功力、媒体炒作、商业包装、中国式内讧以及导演的希望——团结,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各个段落。
所以剪辑上也很有心思,包括用了很多快速剪辑。
比较欣赏的是签约那段,用偷拍的手法,做成新闻记录片的样子,可以追溯到《公民凯恩》,也许导演不一定看过《公民凯恩》,但是可以看出导演的想象力。
当然,还用了广角拍摄,有的时候是不同的效果。
所以总观,导演是有控制力去做的这部片子,给八分是对构思的肯定。
我很好奇的就是他怎么调度那些很大的场面,比如媒体问答、大型的商业表演、签售会。
难到真的是组了这个组合,之后再偏下那些画面资料的吗?
如果不是,都请群众演员,还真的有点“贵”。
片子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吴彦祖的角色的转变,为什么他又回来了。
从剧作的角度看,
离队的乐手之所以重新等台,也是在表演中场时非常HIGH的时候,他的搭档请他上台。
这样处理就会变成是观众要求离队成员上台,而非编剧。
这果真是部很有趣的电影。
尽管它打着纪录片的旗号,可它记录的却是一手安排好的情节。
一切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都按照既定的剧本处理。
因此它又不能算是一部正统的纪录片。
而这正是它的有趣之处——我们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的是刻意揭露的关于娱乐圈灯光下的一些我们所不了解的事情。
兴致勃勃。
这是我现在的状态。
无论是等待下载等待观看正在观看乃至到观看完毕,我的兴致都十分地高昂。
事实上这种关于娱乐圈报料的不费脑的片子谁都乐意在闲暇时候打发功夫。
它既不像韩剧那样冗长沉闷也不像侦探片那样惊悚紧凑。
它适合你在任何时候观看。
你可以很沉重地思索这电影之后反映的那些颠覆常理的情况,比如五音不全的“歌手”一样可以录制出完美的唱片,比如歌手登台要花钱请专业的歌迷到现场造势,比如娘娘腔的舞蹈师和造型师那些令人发笑的舞步和简直莫名其妙的服装设定但事实上却能制造出不少的关注等等。
你同样也可以看完之后一笑了之,比如嘲笑那些不专业的歌手的要录音录制上百次才能出一首不太悦耳的歌,比如那些即将登台才最后出现的让经纪人和伙伴捏一把冷汗的歌手,又比如那些被daniel们玩弄了一把的香港娱乐圈。
影片带给观众的是发生在大家身边不多不少沾上一些边的事情。
我们可以置身事外假设事不关己。
可事实上我们(至少我这个年代)还是经历过以买唱片买海报的形式追星的时期。
我们大概也会很像到现场为我们的偶像的演出打气加油。
然而这些都已经是过去。
我们也经历过感叹这个歌手唱歌很好,然而发现他现场唱得巨难听无比,到现在宁愿他们假唱会比较舒服的地步。
而这些过往和现在的观众的变化和需求,赤裸裸地在电影里得到了反映。
这些就是游戏规则,你接受它你就活得好。
杨千嬅这话说得再对不过。
我们就是观众,娱乐圈只是一场游戏。
尽管旁观者心态看这部片子,可我依然为尹子维和陈子聪不负责任的迟到而愤怒,为尹子维指责连凯自私而骂了句脏话,为他们讲出限制级台词而喜悦。
用这样的心态看电影,至少听着的是粤语原版,可以保持愉悦。
刚刚看完几部吴彦祖的片子。
一直觉得吴彦祖不是什么好人啦,虽然各类报章杂志都说他是如何的好男人,可是我始终觉得,拥有那样一双桃花眼的男人绝非善类——不是有句话叫做相由心生吗?
即便这样,在看过《四大天王》之后,我还是觉得他比我想象的还坏很多。
看了《四大天王》,接受了,但是有一点不愿相信,不愿相信吴彦祖会那样的不择手段——我知道他说这不是纪录片,也说只有xx和xx是真实的如何,可是我始终觉得除了结尾都是真的。
不过我喜欢他的态度,当四大天王播出后,有人说他“这么多年来除了在pub里被拍到的那次以外,形象一直很好,这次的电影让他的形象大跌”之时,他说这就是他,他一直没有要假扮一个好人,什么好形象都是别人说他的。
我喜欢这种坦诚的态度:演艺只是他的工作,不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里,他是好是坏,与他的观众怎么看他是无关的。
我喜欢那种拥有自己生活的人生。
不管他是好是坏,这些都不妨碍他继续呆在我的偶像栏里的。
因为我的偶像全是“面部偶像”,我喜欢他们的脸,因为我并不知道他们的心,我只能从别人的眼睛和他们假扮的人里看到他们。
我无法让自己这样盲目的崇拜一个我不知道的人,我只能说,无论他们是怎么样的,在他们美丽的时候,或是像刘德华那样,满脸皱纹了还有美丽形象的时刻里,我会一直喜欢他和他们。
他是不是坏心的吴彦祖,并不那么重要。
挺乐的,这是什么组合啊,出来的时候都没有人怀疑的么。有些桥段实在喷饭,什么舞蹈老师学舞,造型师造型的,要多雷有多雷。顺便看了Alive上康熙,阿Dan真叫人喜欢,感觉蔡康永都架不住一直缠着Dan。
吴彦祖野心很大,连凯却依旧唱衰。
Alive组合起来挺好的呀。BUT越来越讨厌吴彦祖了。尹子维的脸一看就是变态。陈子聪也就配角的命。就连凯最牛最帅最有味道,而且是化妆师。
special film@film fest 2006
2006-10 一部烂片 对于我而言,虽然是祖哥的导演处女作,但还是不符合我的口味
ho lung ho siu.
五分给聪明
勇气和诚意可嘉,制作和结构抱歉。
以前看的。其实电影本身水平4星可能还有点松,但是Daniel的勇气太值得嘉许
吳彥祖用這一部偽紀錄片證明了他的導演才華,好似一個預謀已久的惡作劇,吳彥祖領頭的四個人涮了樂壇一把,尖銳的嘲諷,又有恰到好處的放鬆點。對於影片中設定的角色性格,四個人都完成得很好,尤其是連凱,很多細節豐滿。本以為結局會是四個人分崩離析,但影片給出的比我想得更反諷。
想法加分
有搞头
这片很tm真实!这行就是tm这样子的了
喜欢陈子聪
我喜欢这个计划,更佩服他们有这个魄力去做成这件事.
到现在也还是有CD 有专辑 不过听歌习惯改变了 网络听数字版 但是实体版还是一种消费品 可以是对作品的肯定 可以是对偶像的付出。换了种形式而已。(专辑买了不拆成了常态。)
很用心,很感动。
四帅大闹香港娱乐圈
虽然此片让香港金像奖把最佳新晋导演奖颁给了初执导筒的吴彦祖。但是电影尽管四平八稳地把娱乐圈中的几大问题逐个嘲讽了一遍,可难免有些报流水帐之嫌,剧情缺乏强烈的冲突和高潮。虽然片中的笑料不多,但几段轻快幽默的动画加上令人暴笑不止的ALIVE变装秀,也值得一看!三星
這部電影還是有點小意思的。但,第一,原來吳彥祖是煙槍,常喝胃藥。第二,尹子維給我的好印象全無,我真的相信“相由心生”這句話。看吧,他總是扯著半邊臉壞壞地笑著,如此地奸,就跟『美少年之戀』裡的JC一樣。放屁這些可以接受,畢竟是人嘛(話說屁是可以憋的吧?),但沒責任心就完全完全不行,難怪他到現在都紅不起來(雖然我一直都很支持他)。第三,連凱是個好男人。我相信電影裡有很多真實的地方,但末尾尹子維在酒吧罵連凱的片段我覺得假,最末吳彥祖回來那段N假。那個stylist超搞笑,那個跳舞老師拽得那個死樣,編的舞卻不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