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文斯基的一部舞剧因太过疯狂大胆而饱受批评,几乎失去了信心。
一个好像是经纪人或好友的人问斯特拉文斯基:“当一个人面临困境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斯塔拉文斯基说:“抗争?
”答:“不对,是歌唱。
”我很喜欢这一段这让我想起著名的沦陷时期女作家梅娘(曾经与张爱玲一同被文坛并称为南玲北梅)。
在丈夫逝世、自己被关牛棚饱受折磨时二女儿和小儿子先后夭折,当时13岁的大女儿因抗不住巨大的社会压力跟自己划清关系.....她仍没有放弃希望,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她没有自杀、没有沉沦,她在屋子里面歌唱。
“当一个人面临困境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抗争?
”“不对,是歌唱。
”
影片开头重现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在巴黎首演的片段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特别当看到现代芭蕾传奇人物Nijinsky突然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真有点时光错位的感觉,当年坐在台下的还有毕加索、马蒂斯、德彪西...... 根据某些历史记录,那个起身喝彩的人很可能就是德彪西。
据说为了拍此片段,剧组租下巴黎香榭丽舍剧院,改装成当年的摸样,花了整整一周拍摄。
有学者说,《春之祭》首演,另观众震惊的并不是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而是nijinsky的编舞,而斯特拉文斯基在晚年的回忆录里,为了塑造他自己先锋主义的形象,则把这些骚乱都归于自己的音乐,更何况他和Nijinsky从没互相看顺眼过。
Nijinsky的编舞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也不为过,所以我觉得此种说法比较可信。
此文受众甚小,不喜勿入,入后勿喷,谢谢合作。
想到法国你想到什么?
浪漫?
舌吻?
萨科齐?
卢浮宫?
凯旋门?
埃菲尔铁塔?
文艺复兴?
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还是香奈儿?
这是第六十二届戛纳电影节的闭幕影片。
讲的纯粹是香奈儿和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一段短暂的爱情故事,甚至这到底算不算是爱情恐怕都没人说得清。
抱着见证香奈儿品牌崛起或是学习香奈儿商业头脑的人,亦或是想看一部诸如《穿普拉达的女魔头》类电影的人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的好,一部压抑的爱情片而已,香奈儿五号的诞生,一些服饰及首饰都是影片中的配角。
除非你真的是香奈儿迷,或正迷失在一段三角关系中,或者刚被劈腿,否则不建议你尝试观看此片。
所以后文也并不以剧情为主,此篇影评主要是借题发挥。
她是最了解他的人,她是他最好的乐评人,她帮他修改乐谱,她说恋爱很幸福,但是结婚生子后爱情便变了质,她低调内敛而保守,她患了重病,她是青梅竹马的原配,她敏感而体贴,她害怕,她恨自己的身体状况让她没有竞争的本钱,她只求她不干涉他的音乐,因为音乐是他的一切,但她又以子女为牌,希望她离开,她是嘉芙莲。
她喜欢他的音乐,她前卫而活泼,她说我要资助你,她说我只爱黑色,她设计出朴素而大方的黑白花纹,她家中摆着陶瓷与佛像,她自信而进攻性强,她从不觉得内疚,她的设计便是要把女性身上的束缚全都剪掉,就如影片开始她对束腰所做的一样。
她是独立的女强人,她不要做情妇,她要占有一切,她是可可香奈儿。
斯特拉文斯基与香奈儿同是进步的打破陈规的现代艺术家,所以惺惺相惜,他们干柴烈火,一拍即合。
谁让艺术家大都是自傲而得不到世人承认,都是对生活的爱太多同时却又总是寂寞和不安,以至于喜欢处处留情,这让三个人的生活都处于阴暗之中,也让整部影片越来越压抑。
首先影片以极其怪异风格的音乐剧开始,应该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吧,观众闹翻了天,唯有香奈儿坐于其中,一切了然的看着这场由自己将来心爱的人的作品引起的闹剧,睿智而镇定,带着欣赏。
如果让你去欣赏影片开始的音乐剧你会如何?
我想大概是低头忍受,想着下次再也不来了吧。
芭蕾舞或者类似的高雅艺术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欣赏的了呢,或者说我们没有必要用高雅与低俗来进行分类,喜欢的便是好的。
认识一个人酷爱《天鹅湖》,每次演出都要去看,自己家里还屯了很多碟,很不理解,我看过一次便好,知道到底什么是芭蕾舞,什么是天鹅湖,于我来说已经足够。
这也是我下文的一切内容的态度,你可以不懂不喜欢但不能不知道不尝试,不能妄自菲薄,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人。
过于先锋或是现代,快时代太多便脱离了整个社会,与落后也没有什么区别了,都是要被批判的,最好的便是快半步或一步,那样人们就会认为你是引领潮流的人,是先知,是精英。
你可以不看篮球,不懂什么是走步,但你不能不知道科比詹姆斯,不能不知道有个神叫乔丹。
你可以不看足球,不懂什么是越位,但你不能以为大罗小罗小小罗是一个人,不能以为巴萨会得世界杯。
你可以不爱慕虚荣,不追求时尚,你可以买不起,你可以仇富,但你不能不知道prada,lancome,CK,gucci,armani,hermes,versace你还要知道lv,chanel,dior已经在外滩全面登陆,开始了争夺时尚霸主的战争。
你要知道当你女朋友逛only的时候你可以去旁边的jack jones。
亦或者,你该知道有一本杂志叫《vogue》。
你要知道四十年前有个时尚女王叫Coco Chanel,而后来又有一个女王叫Miuccia Prada,你要知道有一个天才MC Queen近来刚刚陨落。
你要知道神一般的香奈儿五号在香水界的霸主地位无人能动摇。
你要知道有种高贵的雪靴叫UGG,而不要以为那是毫无特色的便宜货。
你要知道别人脚下看上去只有几块塑料的crocs拖鞋也许比你脚下的李宁还贵。
有些东西你就是要知道,而知道也已经足够。
你可以不爱音乐,但说起小提琴你该想到有个人叫帕格尼尼,说起钢琴你该想到有个王子是李斯特,说起萨克斯风你该知道天王肯尼基,或者还可以想到他与安以轩的绯闻。
说起肖邦你该想到波兰的天才而不是周杰伦,说起交响乐,你该想那些城市,维也纳,波兰,德国……说起歌舞剧你该看看《天鹅湖》《猫》《胡桃夹子》。
说到流行界你该知道麦当娜的教母地位,而不是只为lady gaga惊叹。
你该关注格莱美,就像你喜爱奥斯卡一样。
之后你又会知道马友友,知道谭盾,知道朗朗前其实还有个李云迪。
你可以不爱动漫,但你要知道幽游白书在那个年代的地位,或者,如果你恰好看过并深爱《JOJO冒险奇遇》那请你一定要联系我,很愿意和你交流。
你要知道火影忍者或是钢炼,犬夜叉或是死神,海贼王或是棋魂,你可以爱《柯南》但你也该看看《福尔摩斯》或是《金田一》。
甚至,你该知道最近火热的所谓的日和是什么,然后你便了解什么是KUSO,或许你还可以联想到夏达,知道什么是JUMP。
你可以不爱电影,但你要知道《阿甘正传》与《泰坦尼克号》。
你可以不喜国产,但你要知道中国的几代导演到底如何划分,你要知道辉煌的八零年代的香港电影甚至可以媲美好莱坞,你要知道宝莱坞产量比好莱坞还大。
你可以不爱看书,但你至少要知道王小波,这是装2B的基本,你至少要知道柏杨,这是装愤的理论基础,你至少要知道韩寒郭敬明,这是装年少无知可以犯错的证明,你至少要知道张爱玲三毛或是安妮宝贝,这是走进感性人的法宝,你要知道川端康成……在这个领域你要知道的还有太多,举不胜举,不举也罢。
你可以不喜欢外语,但你要知道别人对你说I’m sorry你该回you are welcome还是it doesn’t matter,你最好知道danke,知道merci,Bonjour知道bravo和encore如果再知道cest la vie与déjà vu便更好不过了。
多会些外语没有坏处,君不见全世界人都在取笑美国人只会一门语言:在英语里,会说三种语言的人称为三语人(Trilingual),会说两种语言的人称为双语人(Bilingual)。
那么什么是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呢?
那是美国人(American)。
你可以不喜政治,用一句莫谈国事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但你要知晓当今国际形式,知道到底什么引起的经济危机,到底什么是GDP什么是CPI,知道我们到底有没有通货膨胀。
你可以不玩dota,甚至鄙视玩物丧志的青年,但是你要知道什么是dota你要知道游戏规则,知道它到底哪里吸引人,因为也许哪天你喜欢的女生就会好奇的问你为什么男生都爱玩,而你不该说我不知道我从来没玩过。
你可以不看ADULT片,甚至鄙视无端纵欲的人,但是你不能一次都不接触,因为那样会发生结婚十年未有子嗣遂去看病还是处女的人间惨剧。
你可以不爱打架,鄙视暴力,但是你至少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男生该知道拳打下巴耳根间,女生该知道插眼崩头踢小鸡的防身三要术。
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会说的只有法语。
有时候我们知道的少,了解的并不深入,但是知道和不知道便是质的差别,也许可以决定你在天堂还是地狱。
有时,知道已然足够。
因为这一切一切都是你一辈子的本钱。
看过这部电影我又复习了下关于香奈儿品牌的资料,还查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资料,于是我的不多的常识里又加进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可能我过几天便会忘记他的名字,但以后当别人提到香奈儿的时候我便会想到她的这段爱情轶事,便可以与人谈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作曲家。
而看过这篇评论你该做什么?
看这部电影你是为了香奈儿而来么?
那如此压抑甚至有些后现代风格的两个小时的关于三角恋的影片肯定会让你失望。
你是否会把前文中提到的你感兴趣却又不知道的东西百度一下,为以后的一切做好准备呢。
我们总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去学习,但为时往往已晚,这次学到的东西往往只能下次用到,而下次要用的又要推到下下次。
只有时刻积累时刻准备你才不会当用到的时候才去后悔,再去扼腕叹息。
香奈儿说用错香水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我想说,没有常识的不注意积累的人也是没有未来的。
最后以一句台词结束——妖魔当前该如何?
抵抗?
不!
歌唱!
通片的语言不多,但细节和镜头的切换,还有最重要的是音乐是整部片子的亮点。
或许,真的有很多语言也表达不出片子里面的内涵了。
其实简单的说,此片子就是简单记叙了COCO当小三的内心历程,在事业上,COCO是个榜样,但正如那位正房说的我很欣赏你的独立果敢,和坚强的性格,但是我无法尊敬你的道德。
下面是极少语言表达的笔记:People are always afraid of what's new.新事物总归是可怕She makes even grief seem chic.她连哀伤时也时髦。
I make my own living.我自食其力。
Often,nothing happens but it can come by chance.搜索枯肠之际灵光一闪。
More than distillation,it's the combination that counts.不仅是提炼,最重要的是混合。
There's a first time for everything.凡是总有初次。
I'm sorry ,but you'll have to choose.抱歉,你必须二选其一。
I’m frightened ,Every morning when I wake up,I can smell...something decaying.At first,I thought it was the flowers,But I realise...It's my body rotting.It's as if I'm already dead.我害怕,每早醒来,我闻到。。。
腐臭。
起初以为是花朵,但察觉。。。
是我的身体再腐坏。
我好像已经死去。
It's as if I don't exist for you.你心中没有我。
I cannot respect your morals.但没办法尊敬你的道德。
此片的电影美术非常出彩,置景俨美。
服装造型准确且熠熠生辉,打扮得香奈儿女士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用一个超前了20年的审美距离。
剧本台词不多,主角们表演细腻准确。
他们不用言传地惊艳、欣赏、痛苦、焦灼、迷乱、愤怒、拒绝和怀念。
感觉豆瓣分还是打低了,这部影片非常好的提供了新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视角。
香奈儿女士作为最早的一代独立且成名成家的女性,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创作空间。
她可以美艳万方又冷酷刚毅,她可以最爱工作又意乱神迷,她可以讨厌羞辱又珍视创新。
她不在乎人言,但又有基本的同理心。
同时,男艺术家从神坛上被拉了下来,他亢进又不负责任,丑态百出,但的确下笔如神,这可能才是他真实的样子。
他的谬斯不再是只作为客体的美女,或者为他呕心沥血的妻子或情人,而是一个“竟是她玩了男人的”女赞助人。
最终的落脚是强悍杰出的两个灵魂互相吸引和成全, 然后产生了一些好东西,比如香奈儿5号,比如春之祭。
这些好东西镶嵌进历史里,他们擦肩而过。
可可香奈儿名言: 女人打扮是为了取悦自己,从来不是为了取悦他们的男人。
你知道吗?
自由是不会过时的。
我爱你鲍伊,但我只能在不再依靠你之后再嫁给你。
就是接线生和在工厂里工作的女工也有权利穿的优雅。
不要担心我,我会活下去。
作为一个穷逼学生,有生之年买的第一件奢侈品是Chanel的Blue蓝色男士淡香水。
咳咳,你也知道了,男士,所以是在免税店帮别人带的。
直到那时我并没有对奢侈品的概念,也没有想要拥有一件高价百货的心理。
随着和身边朋友的交流,我逐渐打开了通往奢侈品这扇门,开始对各个品牌的品牌史产生兴趣。
我记得第一次听说“香奈儿”这个词汇的时候,是从一个高中同学的QQ名字。
我当时觉得,好美腻好动听的名字啊,说出来口舌都会有高级优雅的感觉,就像说“香榭丽舍”大街时一样。
这样说来,法语翻译为汉语这么美,可见在国人的观念里对法兰西是怎样的一种浪漫化。
其实我想说的是,当我的高中女同学们已经知道“香奈儿”这个国际一流的时尚奢侈品牌的时候,我正在以130斤的体重哼哧哼哧在试卷堆里跋涉准备高考。
就在带着Blue淡香水回加拿大的飞机上,我在面前点播电影的小屏幕上发现了Coco Chanel的名字。
这部电影的全名是《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虽然后面那个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可可香奈儿的名字吸引了我,我用我还不那么熟练的英语听力在飞机上把这部电影看了下来。
后来发现,饰演俄国音乐家斯特劳温斯基的是我在《汉尼拔》的大爱Mads Mikkelsen啊!
瞬间兴奋点被激起。
这部电影在国内被翻译为《香奈尔秘密情史》,由身材高挑(目测178)的Anna Mouglalis和Mads Mikkelsen饰演。
虽然在整个三部关于香奈儿的传记电影中这部评价并不高,但是我个人很喜欢。
我特别喜欢安娜超模的身材不论穿什么都穿的特别有韵味,随便穿一条长丝质睡衣,也让我看的欲仙欲死口水长流,我觉得她的版本是把香奈儿的美演绎的最极致的,谁让人家本身就是香奈儿的品牌代言人呢。
另外两部香奈儿传记,一部是因饰演《天使爱美丽》而著名的奥黛丽塔图诠释的《Coco Before Chanel (少女香奈儿)》,另一部算是正剧,上下两部总共四个小时,是法国电视台为弘扬香奈儿的传奇一生专门制作的《Coco Chanel(香奈儿的传奇一生)》。
说起正剧你也懂,所以笔墨主要集中在描绘可可早年的不幸、中年的艰苦奋斗和老年的成就三个方面。
这一版冗长的正剧中,我很欣赏老年可可雪莉麦克雷恩的扮演。
建立了一个时尚帝国的可可香奈儿是法国人“stubborn”性格的代表,高傲、固执,也坚定不移,仿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想比较于中年可可较为低调平和的表演,老年可可将固执和高傲诠释的可圈可点。
但让我感觉有点断片,估计是老年的太有气场、人物性格不太连贯的缘故。
Audrey Tautou版的《少女香奈儿》用了大量笔墨描绘可可香奈儿少女时期的经历。
奥黛丽塔图本身就是古灵精怪的典型,她饰演的可可完全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活泼少女如何一步一步从一个“假小子”成为了时尚帝国女王。
奥黛丽用力过猛,突出了可可香奈儿的男性化,作为时尚教母,女人味不是很浓,这也是我觉得演绎稍有欠缺的地方。
这三部电影正好分别走了极端,《香奈儿的秘密情史》主要刻画香奈儿性感的一面,正剧《香奈儿》中规中矩,《少女香奈儿》显得很假小子化,而这三部电影正好完整地刻画了香奈儿老中青三个阶段,相辅相成。
在可可的第一个情人、她的伯乐和收留者、赐予她“Coco”的名字的富有贵族鲍森家里,她为了引起他的注意而学习骑马。
当时女子的长裙不适合起马,她就剥下马厩小男孩的衣服和马裤微改动后穿在自己身上,戴上男孩式礼帽出入于上层舞会,一度博人眼球。
鲍森觉得这个古灵精怪又不服输的小女生有点意思。
鲍森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卖唱女可可带入自己的府邸,为可可进入上流社会奠定基础。
之后因为感情和观念不和,可可香奈儿出走鲍森府邸,自己在外谋生。
幸好那时已经有鲍森的同僚、富裕的年轻贵族鲍伊坎贝尔看重可可的才华,暗中资助她开店谋生,香奈儿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
正剧香奈儿因为有四个小时的时长,因而详细刻画了很多香奈儿身边人的形象,其中有她的姐妹和伙伴,以及年长后的助手,都非常美丽。
香奈儿一直致力于为普通女性创制适合她们穿着的舒适衣物,十分贴合于战时和战后的形势。
富人没有功夫也没有人力去帮他们打点衣物,可可香奈儿的简约式服装就成为大热。
影评还描绘了可可对她的老对手的不屑,说他们是把女性不当女性,用束腰禁锢女性的呼吸,像是穿了一间笨重的房子在身上,我估计是暗指Dior。
与香奈儿不一样,迪奥服饰一直以来要凸显的是女性纤腰、削肩、长颈的美,因而大量使用箍腰。
可可香奈儿在点评了一番女助手即将参加晚宴的衣服后,用旁边的窗帘迅速为她量身打造出一件适合行走又飘逸美丽的晚装。
其实这是她的伙伴们为了重新燃起她的斗志而故意在她面前穿她老对手的衣服。
正剧香奈儿主要凸显了香奈儿时尚帝国的女性主义倾向,这些观念从香奈儿的扮演者嘴里说出:“女人打扮是为了取悦自己,从来不是为了取悦他们的男人。
你知道吗?
自由是不会过时的!
”“就是接线生和在工厂里工作的女工也有权利穿的优雅。
”在可可和鲍伊的爱情中,她女性主义的思想显示地更加明显。
在创店之初鲍伊想要和她结婚,她回答:“我爱你鲍伊,但我只能在不再依靠你之后再嫁给你。
”鲍伊回答:“你太骄傲了,你会受苦的。
”可可香奈儿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终于她的时装店大热,她终于有资格还欠鲍伊的投资费用和嫁给他:“如果他要求我,我会明天就嫁给他,无需任何条件。
”这时候鲍伊却出了车祸,可可万念俱灰,创制了小黑裙,但是在事业上没有停止脚步:“不要担心我,我会活下去。
”展现了一个优秀女性在人生和事业的多番变换打击下依然独立自强的形象。
即使到生命尽头,香奈儿也没有结婚或生子。
她妹妹朱莉难产死了,留下了一个儿子。
可可想要领养他,说不允许自己的亲外甥再被送去孤儿院,却被告知那个年代没有结婚的人没有资格领养小孩,即使可可是他的亲姨妈,或她已经完全有能力抚养小孩。
家庭和子嗣的缺失确实是可可香奈儿丰满人生中的唯一遗憾,但是谁又能说不是这个激发了她对事业的热情而成就了时尚帝国呢?
香奈儿刚强了一世,对朋友和老合作伙伴也是一样,但是否她的心中真的这么坚硬冰冷?
影片中的表现是,当马克最后一次去跟可可申诉,要求她停止新一季的服装制作和秀时,可可说:“我的战友和伙伴最终依然背弃我而去”, 马克说:“是你一直把我当做敌人。
我终其一生都在为你战斗。
”可可还是坚硬并略带蔑视的回答:“啊,看来你是那个比我慷慨的人。
但你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是个性格很差的人,而且我早想到了,像你这样的人群正在逐渐远离我。
”马克着实被气着了,脱下帽子沮丧失态地捋自己早已花白的头发。
这时香奈儿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冷硬无情,停了下来,握住了马克的手腕,说:“来吧,让我告诉你小黑裙的故事。
”之后她告诉了马克,因为鲍伊卡贝尔的死她创制了小黑裙,并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她说她会把这个她和鲍伊共同的事业继续下去,不论有没有马克的支持。
最终,马克明白了她的心意,并立场坚定地支持了香奈儿成功地创制出经典的第二季时装。
再回到《香奈儿秘密情史》,我觉得这部剧是在正剧和戏说之间,展现了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创始人可可香奈儿接地气人性化的一面。
影片开始在香奈儿观看斯特劳温斯基作曲的舞台剧时,那时的她已经颇有名气功成名就。
她看重斯特劳温斯基的才华,在各方面帮助他,请他和他妻子一家人入住自己的豪宅并进行照顾,让音乐家可以专心作曲。
在这时,她可能知道和斯特劳温斯基发生关系是不对的,或者她也并不认为不对。
她认为追求自己心里想要的才是正确的,她这时的思想已经很前卫、很女性主义了,就是不会因为世俗要求去禁锢自己的渴望,懂得愉悦别人之前先愉悦自己。
所以她在与音乐家的妻子儿女都在一个屋檐下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和音乐家“偷情”。
就像音乐家的妻子卡特琳娜对香奈儿的评价:“您是一位成功的女人,但我却不能敬重你的为人。
”香奈儿做小三都做的这么正大光明让正室无语。
这段秘密情史以两人背景观念不合和音乐家选择了自己的家庭为结束,但是直到影片的末尾,老年的他们还在回忆着对方。
所以这部影片里刻画的可可香奈儿是个坏女人吗?
我认为不是。
她恰恰是女性自我成就自我满足的典型。
那些接受不了的人莫非准备让正当年的Coco为鲍伊守寡吗?!
影片的开始鲍伊还活着,他还帮可可解那种很复杂的束胸衣,解开后她长长舒了一口气。
之后鲍伊过世,七年后当她再遇到音乐家,她发现自己无法抑制对音乐家的感情时,她回到自己屋里,看着挚爱的相框流泪。
终于,她将相框“噹”地一声反扣在桌子上,下定决心一般,穿着睡衣去找正在弹钢琴的音乐家了。
这段心理的描写其实是很符合情理的。
面对过世的旧情人,身为一个女强人,她能够将自己放在工作里,但她不能永远将自己封锁起来(像另外两部电影就有意跳过了鲍伊去世后她的感情经历)。
可可面对音乐家的真情流露,是人性,也是自我的和解。
我从香奈儿的三部传记中看出了女性和男性的和解。
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借力于男性,所以香奈儿的经历很能让人理解。
没有鲍森,香奈儿就没有机会进入上流社会;没有鲍伊,香奈儿就没办法自己开店展示才华;没有斯特劳温斯基,中年的香奈儿就没有办法滋润自己几近干涸的内心和情怀,他们也无法互相成就。
香奈儿的这三个男人分别在她的人生中扮演了很重要角色,在不同时期支持了她,才使她一步一步走上了事业的巅峰。
时尚与女人是永恒的话题,奢侈品为什么为女人而做?
女人又怎么支付得起昂贵的奢侈品?
大多数奢侈品还是由女人的男人们来支付的,所以这个庞大的时尚商业帝国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运作的?
一如几十年前可可香奈儿所问,如今女人打扮真的是在取悦自己吗?
取悦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是获得更多男性的肯定和支持吗?
想着这些问题我越来越没有答案。
我从没想到过我会去北京。
但是我去了。
熟悉那里的街道,了解好吃的地方,知道好玩的地方。
有买不起的商场,有悄悄经过的房间。
2004年,在兰州火车站挥别我的小吉他手,看着他掏出身上最后的300块,看着他灰暗的消失在甬道尽头,我清晰的记得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流泪。
这是一次告别,我告别的是我的青春。
我们一起在老兵来吧喝酒,一起操着兰州话骂街,一起坐在小雪的街头吃羊肉串。
发高烧住院的时候,他急忙忙的去借钱送我进医院。
在小西湖迷路,花光了身上的钱,安然的站在天桥上等他来接。
我们天真无邪,我们热爱摇滚。
经常在非主流的店里歪着,等待一群人去吃廉价的小火锅。
几十个人,聚在一起,神聊。
送别他的那一刻,我觉得就是永别了,我以为我们再也不会见面。
但是,还好,我们见面了。
我去了北京。
接下来的2004年,我遇到了老王,并且开始下乡,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农村,贫瘠的,朴实的,该死的。
在玉米地边吃青色的苹果,在大山深处看中秋节的月亮吃水啦啦的西瓜。
那一年,我25岁。
有个男孩子发着高烧来看我,他说,让我看看你的脸,这一告别一辈子都不会再见。
他说的没错,有些告别的确是再也不会相遇。
因为彼此都会忘记。
有些人就是小伙伴,忽然来到,一起玩了三天,然后妈妈说回家啦,然后就转身跑开。
无色无味,无有伤害。
非常通明,非常简单,非常美丽。
2005年,因为想念乡下的味道,我又去了下乡的那个城镇,玉米地边,西瓜车前。
在下雨的街边有红色的雨伞跟自行车。
风吹过窗外的白桦树,唰唰的响。
蓝色的房间是娇嫩的烟草味道,我跟一个少年沉默无语的看着电视机。
那一年的中秋节,我回到家乡,在河边望着河水映射的礼花。
在有雨的夜晚,看着电视机里那部《我的野蛮师姐》哭的死去活来,然后站在风口抽烟,怔怔的想。
那一年,我26岁。
最后一次收到马儿的消息,我以为我们已经彻底成为忘记。
然而我忘记了,他还没有。
他说,我会在每一个薄雾的清晨对着你的方向说一句你好吗。
10年过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在每个薄雾的清晨,都有一个人曾经对我说过,你好吗。
有时候看到那些薄雾,我会有些难过。
所有的初恋都会死去,这真让人难过。
但我仍旧会希望我的孩子在最美好的时光里遇到最美的姑娘深深的来一场美丽的恋情。
这是值得的。
即便最终都是疼痛的。
如今,我35岁了。
我最好的闺蜜仍在北京。
而我离开了。
送我走的时候,我们都有些狼狈,行李,晚餐还有狗。
夜晚的北京是那么的安静纯良,就像枕边的小妇,让人舒坦。
我们开着车,我说,从天安门前经过吧,这一别,就是永别。
我最好的闺蜜。
她怀孕了,就要生产。
然而我担忧的是,她身边除了她,丈夫,母亲都不在。
我感到惶恐,为她这一次决定,也为她跟她孩子的未来。
但是我这几天想明白了。
作为她的朋友,在这样的时候,我应该百分百的去信任她并且爱她。
我不该担忧或者怀疑,因为那不是我应该做的事。
我没喜欢过香奈儿。
在这些大牌的面前,我只是经过。
无感。
即便我曾经期望过自己是个很棒的设计师。
看这部电影,很奇怪,我居然从头到尾认为可可做了不对的事情。
她不该侵略别人的世界,用她彪悍的方式。
她的才情,她的肉体,她的猛烈,她的无所谓以及她的富有。
这是她的,不是他的。
她如果真的爱,就不该这样给。
他被打倒,但是她未必需要。
我甚至认为,男人无时无刻不在等待肉体的召唤。
比如此刻我满脑子里都是我的男人跟别的女人相拥相爱的画面。
柔软的乳房就在那里,坚挺的乳头就是热火。
我就要跟你共去欢愉地,我就是要看着你快乐,昏厥,迷失,凌乱。
但是没有人有资格去侵略别人的世界。
爱是没有错,但是,伤害就是错的。
我错过,所以我变得更加善良。
甚至很无耻的害怕别人这样伤害我。
害怕人类躲不开的报应。
再了不起的人,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
小云雀或者小可可。
都是逃不过失去爱甚至幸福的可能性。
杜拉斯到老,都有追随者陪伴她。
但这是爱么?
据说萧红身边也有一个小男孩,但后来,他说他去买火柴,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人,总是在需要别人的时候才会显得柔弱。
其他的时候,人都是只爱自己。
比如我,比如你。
比如我问你,你会在房产证上写我的名字吗?
其实你跟我一样知道,这仅仅就是一个算计。
我知道你会说,是的。
你也知道我需要你说是的。
我跟你之间,还是隔着很多东西。
这就是人。
身体的进入灵魂的融合,但仍是分离。
此刻我想念你。
因为我想知道你是不是像我一样的想念着对方。
或者你在亲吻别人的嘴,或者你在亲吻别人的乳头。
但是,我坐在这里,我的世界还在我的里面。
你不打碎这一切,这一切都永恒不变。
可可靠近他,或者他,还有他。
但我坚信,他们不是爱。
就像遗产里,她只是其一。
我很年轻的时候,觉得要做男人的情人,让他们永远爱,永远追求。
遇到他,我变了。
我送他回家。
看着他的窗,难过的不能自控。
我想,我是要跟这个男人在一起。
我想,我是要成为这个男人的妻子。
成为他的她,与他携手站立。
成为他生命的一个伴侣。
从遇到,到死亡。
直到死亡,我也不想放开他的手。
就是这样的简单。
女人想要的,就是这些。
除非我们,得不到。
所以,请祝福我以及我的爱情。
祝福我跟我的爱人。
唯有相守值得我们坚持。
当手握着手没有最初的激动。
我想,还可以有信任维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信任你。
你信任我。
即便有人彪悍的插入。
对不起,我也会手起刀落,杀死这一切。
我来捍卫我的世界。
它,不容侵犯。
被coco独立的思维和成功的魅力所吸引着,观展《CULTURE CHANEL ——法国设计先锋与艺术大师们的对话》次日,我看了传记体电影《香奈儿的秘密情史》。
网上的电影简介不知是被什么人执笔的,简直把观众当成偷窥狂,一片溢美之词之下极力渲染的仅是激情场景,甚至还讨论男女主角谁更占了便宜!
全然不顾配曲者、摄影师、造型师、编剧的一番心血倾注。
让那个满身铜臭味的执笔靠边站。
CHANEL品牌的屹立稳固,源自coco本人的美学定位之高。
即使一百年过去了,影片中coco的衣着打扮依旧令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女同胞汗颜。
她真是一个独特的女子,在镜头刻意捕捉下的眼神、手势、扭胯乃至凝神,都彰显着与众不同。
有别于《双城生活》中上海女人清咖的娇柔作态被人嬉笑,coco令人叹服。
那里面是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啊?
在战事频繁、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保持着一份镇定和从容,唯一能撼动她的只有爱人的感情。
她是一个真正生活的纯粹的人。
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服饰、珠宝、香水、装潢全方位地展示出来,以独特的方式打造一个CHANEL的世界。
同样改变世界,她不是希特勒那种狂人,而是乔布斯类的思想巨人,因获得广泛的赞同不断拓展空间。
他们都是幸福的。
Coco并非生来如此幸福,孤儿院、修道院磨练了她的坚强与不屈,她真成了一个无牵无挂、只为此生的人。
有那么多朋友爱着她,音乐家、舞蹈家、画家、摄影家、诗人……她以这种温情而友好的方式融入艺术的世界,采撷灵感,给人触动……这和黄土地上的艺术家迥然有异,没有为劳动人民的歌颂,没有为改革大潮的呐喊,没有艰苦的创作,没有饱受争议的曲折,只有那挺立的脖颈、沉静的目光。
靠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那么恰如其分地踏着历史前进的节拍,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让无数人慨叹。
电影里coco言语不多,无法知晓她内心的细节。
被放大了的情史,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CHANEL的观念:独立、沉静、丰富。
Coco是真正的创新者。
那出后现代的音乐剧,让我看得着了迷。
似乎最后蒙太奇式站在舞台中心被印第安女孩们围住的不是coco,而是我,无法呐喊,只有机械地蹦跳和战栗。
Without too much works, the slow scene and motion are impressive, like when Coco takes out her clothes right in front of Igor. Unbelievably Channel has such a story. Independant woman needs a vent.-I saw the same mirror as the one in movie Coco avant Chanel!-why did Co give #5 perfume to Catherine but Catherine didn't even try?
总说是法国女人漂亮,到底漂亮在何处?
如今时尚都到了达人和潮的地步,究竟什么是时尚?
看了这部片子会有答案。
不知为什么其它瓣友评价都不是太高,我感觉却是“相当地好”。
故事并不是像所说的“一般”水平,不管真实还是杜撰,因才华而生情、因不平而决然分手本身就品味不凡。
更不凡的是其中的挣扎,看完电影后查寻了一下香奈儿的生世,才知到这种孤傲、独立如何在一个女子身上显现,尤其是一个成功美妇人。
影片的画面似乎如其品牌主张的显现,一种简约中的高贵与雅致。
Anna Mouglalis的饰演出神入化,其眼神、口气、嗓音,走路的摇摆与拿香烟的气质令人着迷。
这个演员若仅仅是看静态画面,感觉不到太多东西,但只要动起来你会发现你的眼神是离不开她的。
更想必,令无数女子惊羡的瘦,全身上无一点赘肉,让我也是第一次联想到什么是“骨感美”。
想想终日网上累积不断的日本女优与丰乳肥臀,才知何为稀缺与高贵。
什么是女人,女人的性感来自哪里?
原来我有一个可以联想的人物是希拉里,“天生丽质+独立睿智”才可成就持久的性感,金发美女只能是一道开胃快餐而已,是不可以做大菜的。
香奈儿树起了另一个标杆,这是由这部片子所得到的。
什么是时尚?
我辈是老派人物,只知道《上海滩》中的许文强只有三套西装,但风靡了整个大陆。
对于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的时装总感觉难以跟得上,对于裤子外面穿裤头的行头竟然能成为潮流也深感诧异,这是咋整的、服装设计师都脑残了吗?
时尚必须是有精神与文化元素于其中的,香奈儿五号——女人的气味,神秘、复杂、迷人的女人气味,这就是时尚,而且是永恒的时尚。
不仅仅是服装,片中房间、壁纸、床单、汽车的设计,均与主人是一致的,看似简单但令人着迷和难忘。
常看经典画卷会提高审美能力,似乎有这么一个原理。
国内的影片(如最近看过的《东风雨》)在画面构思上已非常精致,但缺乏的仍然是一种灵魂性的东西让人过目不忘。
正如一个网友所言的,看完此片再看双C标志,会不会有另样的感觉呢?
对于我来说,确会如此,只是因为此片,更是因为Anna Mouglalis。
听说她还演过波伏娃,法国人是不太一样,这是另一类追求自由生活的美!
爱的最高境界就是 成就Ta
Chanel N.5 & Rolls-Royce & Le Sacre du Printemps 人类精神和物质最高的追求
這還真是情史
boring
只是为了爆她的料?oh,on~
床戏太多很无聊。这个女人倒是真的很不简单。非常cool!中国引进这一部是不是脑子有问题。那么多被剪掉了还能看吗?
【4星半】看了Stravinsky传记和原著作者的表述后有点更明白了 这不是仅仅是情史 这是火星撞地球啊 而且音乐跟剧情结合的很妙 摄影非常棒 肉戏价格实惠量又足 我要给这片儿怒加一星半!诶 不过最后老年段还是败笔了 停在春之祭复演成功看台上下两人对视的段落不好么....
有的人的距离仅限于此。
衣服是真心好看
极度情绪化~
小三的最高境界。。。不过这种基调的电影还真不怎么适合我!!
女主太赞了,我对香奈儿小姐的性格和历史一概不了解,但是片中的这位着实亮瞎。麦叔在坦荡荡的coco面前不时显出男人的庸俗和猥琐,但各回各房各睡各床的那一夜,深情的琴键声声击在心,两人各自的徘徊挣扎都拍的演的十分棒。
都是大幅度快进看的,所以空虚了才会看这种lan片。 不过告诉我,有钱有貌有地位的女人,喜欢有才的情夫~ 最开始的俄罗斯祭祀印象很深刻!
无法征服的香奈儿
香奈儿很牛,演员找的很符合,很有女强人的感觉,里面女的衣服都很好看很个性。一切尽在无言中。男情夫太恶心了,长得还丑
我他妈要看Chanel的传记,不是要看你们这群演员面部皱纹的重组与涣散。。。妈的!
他们很般配 也很幸运地在人生重要阶段遇见彼此 相爱 音乐挺美的 加一分 男女演员儿都是我喜欢的型
缺乏内容,缺乏细节,虽然女主很有气场,男主有艺术家范儿,但是太空洞了。
人物塑造不到位
色调和服装很棒 谈不上什么剧情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