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果光看剧名的话,《浴血黑帮》(Peaky Blinders)这部英剧看起来很中二,但是它制作精良,英伦风、文艺范十足,整个画面色调非常有年代感。
镜头语言有电影质感,每一帧都美如画。
最值得称赞的是极其有腔调的配乐,使得音乐和画面相得益彰。
《浴血黑帮》演员阵容堪称强大,男主角希利安·墨菲算是诺兰的御用演员,曾出演过《敦刻尔克》、《盗梦空间》、《蝙蝠侠》等电影,不过我在这些电影中并没有注意到他,直到这部剧才终于get到了他的帅点。
第二季更是有汤老湿汤姆·哈迪的加盟,奥斯卡影帝艾德里安·布洛迪和《权力的游戏》指头叔在第四季中出演。
《浴血黑帮》第一季第一集前面几分钟就已经让我上瘾甚至欲罢不能,尤其是音乐更是让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剧中人物那性感的口音也让人沉醉。
我大致看了一下豆瓣和知乎,这部剧相对比较冷门,剧评文章很少,这也让我萌生了为这部剧写连载剧评文章的想法,向更多人安利这部剧。
形式大概就像之前写《权力的游戏》那样,平均三集出一篇剧情分析文章。
《浴血黑帮》现已播出四季,四季豆瓣评分分别为8.8、9.1、9.1和9.6,每一季长度为6集,本篇文章是第一季前三集的剧情分析。
【温馨提示:以下有部分剧透】
故事开篇发生在1919年,那个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后的英国经济衰退,秩序混乱,退伍军人、革命者和普通百姓都在社会底层艰难生存。
那个时代,贫穷是滋生犯罪的土壤,也激发暴乱和革命。
英格兰伯明翰贫民区的街上空无一人,因为汤姆·谢尔比的到来,所有人都吓得躲了起来。
这个“剃刀党”领袖骑着马,高高在上的俯视一切。
主观镜头之下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跟随着汤米·谢尔比的视角,黑暗色调下脏乱差的环境在眼前浮现。
伯明翰作为工业区,社会关系却是极其复杂:剃刀党用自己的方式在这里建立起了新秩序。
除了以剃刀党为首的黑帮势力,这里还有煽动工人运动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以及爱尔兰共和军,这三方势力无疑是官方最头疼的眼中钉。
整部剧其实是以剃刀党的生意扩张为主线,反映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城市面貌和社会缩影。
剃刀党由谢尔比家族领导,他们很臭美,穿衣风格很有个性和特色,被称为“最时尚的黑帮”,每个人的着装都是鸭舌帽、领结、夹克和喇叭裤。
剃刀党是英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帮势力,不过没有像剧中讲的那么传奇,所以大部分的情节都是根据传说虚构的。
“剃刀党”(Peaky Blinders)名号的由来,主要是因为他们习惯将剃刀刀片缝在帽子的帽檐处,帽子可以当做进攻对方的武器。
打架画面运用如此文艺的慢镜头来表现 谢尔比家族有四个兄弟:老大亚瑟有勇无谋;老三约翰鲁莽冲动,虽然有了四个孩子,办事依然毛毛躁躁;年龄最小的芬恩尚在童年,所以家族的重担就落在了老二汤米的肩上。
汤米·谢尔比是个有魅力的角色,作为黑帮头号人物,一方面他无恶不作,另一方面他理智隐忍,比如这段他按照比利·肯波的吩咐捡起钱币,忍受对方侮辱,因为比利·肯波的实力远在剃刀党之上,不能强攻只能智取。
他曾经在一战的索姆河战役中立下功劳、获得奖章,他有战后创伤后遗症,却从不在人前暴露脆弱的一面。
他晚上靠酒精和大麻麻醉自己,却时常午夜梦回到当年,在地下隧道残酷作战的场面。
噩梦经常会持续一整晚,甚至还会幻听,那声音就好像是铲子挖对面墙的声音,仿佛眼前的墙壁即将被凿穿。
他冷酷的外表下也有着温情的一面。
手下丹尼同样有着创伤后遗症,时不时就会发作,他耐心的安慰丹尼,后来也挽救了丹尼的性命。
妹妹艾达·谢尔比爱上了自己年少时的好友弗莱迪·索恩,弗莱迪·索恩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在工厂煽动工人罢工。
汤米看不惯也不理解好友所崇尚的信仰和主义,他讽刺的说到:“我们的唯一区别,是你给穷人虚假希望,而我的赛马还有可能赢”。
自己的妹妹跟了一个受当局追捕的无产革命者,不论是对妹妹还是家族都意味着凶险和危机。
汤米尽管一开始极力反对这件事,最终他还是决定成全妹妹的爱情。
他是黑帮首领,也是一位哥哥。
虽然对外大哥亚瑟是名义上的剃刀党领袖,但真正的领袖是汤米。
然而汤米很多事情都不告诉大哥,亚瑟对外可以说是一问三不知。
他们的阿姨波莉甚至知道的都比亚瑟多,实际上波莉是家族的二把手,汤米主外波莉主内。
一战期间汤米带领男人们在外边打仗,那个时候家族产业可是靠着气场强大的波莉才维持到现在。
一直以来,警方收取谢尔比家族贿赂,彼此相安无事,直到谢尔比家族意外抢劫了政府的一批军火,上面(丘吉尔)派遣总督察坎贝尔来彻查此事,找回失窃的军火。
那批军火在别人眼里是烫手山芋,在汤米眼里不但是价值无限的宝贝,更是机遇。
对比《王冠》里的老年丘吉尔,本剧青年版的丘吉尔让人一言难尽女特务格蕾丝初到伯明翰时,绿色的着装、洁白的雪花和周边肮脏的道路对比鲜明,她和这里的环境格格不入,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于是,黑帮、警察、特务、共产主义者和爱尔兰共和军,多方势力交织在一起,上演着爱恨情仇。
至此,主要人物塑造的个性鲜明、戏剧冲突的线索基本铺垫完成,对立和矛盾即将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片头的中国人说着标准的粤语,那个时候中国早期的海外移民大多是来自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
汤米·谢尔比来找传说中的巫女,于是就有了加里森巷上演的红粉巫术这一幕。
故意和李氏家族发生冲突、替比利·肯波摆平李氏家族,一步步获取比利·肯波的信任,扩张家族的赌马生意,在汤米的计划下一切似乎都在步入正轨。
平静之下也许是暗流涌动,再周密的计划也敌不过情感,更敌不过命运的安排。
世道艰难,没有人可以轻易的生存。
“每个人都是出来卖的,只不过出卖的东西不尽相同罢了。
”为了家族的事业,汤米·谢尔比不惜冒险甚至孤注一掷,他继承了父亲的邪恶,也继承了母亲的理智,善良与邪恶、理智和疯狂,这二者在内心激烈的交锋。
形势所迫之下,他出卖了自己部分的道德、良知和底线,内心还残存着一丝爱和善。
不知道随着后面剧情的发展,他是否会一步步走向深渊,最终彻底被欲望所吞噬,我内心希望不会。
我的个人公众号:晶姐说影视
第一季前两集不错,从老大与警察头子会面决定交易后,逻辑崩坏,bug到处都是,只能快进拉完。
看到那儿戏一般的黑帮火拼,还插入一段母爱演讲,感到演员演得那么认真确实是能装啊!
特别是女卧底是无敌存在,这么多漏洞,还杀了爱尔兰共和军头目,居然就是没被发现,我一直在期待最后反转,老大其实是在利用女卧底,不过事实证明我想多了!
本来准备看完后面的,翻了一下评论,还是弃剧了!
从第一季看到现在,每个人物都深入我的内心世界,但是我想聊的,不是你们所熟知的那个充满肮脏的世界,我所看到的是乱世之中的一方净土——养马人,科利。
从第一季到现在,他的出场应该是所有人物里面算少的一个,但是他带给我的震撼却绝不亚于那几位主角。
当梅来取马,科利将马交给汤米时,他说:“don’t like them racing,Tommy.not the way they beat them.”这个被称为上半身就是匹马的滑稽男人,讲话偶尔口吃,尤其是在开心的时候,但每到与马分别,他流露出的那股悲伤是发自内心的。
他作为一个小人物,很幸运的跟对了家族,尤其是这样一个充满人情味与烟火味的家族。
在亚瑟与约翰炸毁火车后的那个家族会议上,当我看到科利也出现在会议上,而且对钱没有丝毫意思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鼻头一酸。
是对汤米对家人重情义的感谢,也是对科利善良、努力的肯定。
很多时候他说话口吃会被打断,谢尔比家族的人总是用脏话善良温暖的打断他,他总是笑笑。
当那两个意大利人被汤米用血亲复仇的方式杀死后,科利负责运送他们的尸体到郊外掩埋,他在登船后只有一句话:“汤米,记得叫查理给我留一些鹅肉,谢啦。
”,在那个时候他索要的还仅仅只是圣诞节的一份鹅肉那个憨厚的外表与诚恳的口气竟让我当场泪目,我不知道为什么,约翰死的时候我都没有哭,但是科利在船上讲这句话以及后来梅又来取马的时候科利的表现让我绷不住。
也许就是这一点乱世之中残存的无私的善良照亮了谢尔比家族前行,科利有许多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正是这些在外人看起来傻子干的事情,才完美的塑造了这样的一个角色——爱马如命的善良小科利,一个憨厚、忠诚、真性情的科利。
谢尔比家族最后都结局无论怎么样都是既定的,但是我却希望科利可以永远幸福、开心的活下去。
汤米说过:“死亡是一种仁慈。
”但我却希望仁慈的科利永远不要死亡,这份精神与光芒,将照亮整个伯明翰,照亮整个英格兰,并随着谢尔比有限公司的对外贸易,直达远洋之外。
故事就算到了终点,科利的那份温暖却会永远留在世间,约翰走后,汤米说:“他只是不在了,和格雷斯一样。
”是的,就算故事发生在一个世纪之前,科利也早已走远,但那又如何,他也仅仅只是不在了,他的那份善良将永存不朽,生生不息,不为别的,就因为By order of the Peaky Blidners
《浴血黑帮》(Peaky Blinders)是我很喜欢的一部英剧,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男主的帅气和个人魅力,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部剧制作精良,美如画的镜头画面搭配《Red Right Hand》这首歌凸显英伦格调,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让人欲罢不能。
《浴血黑帮》是一部相对比较小众的剧集,写这剧的文章不多,这也是促使我写文安利的原因。
现已播出四季,每一季长度为6集,本篇文章是第一季最后三集的剧情分析。
上篇剧评:【浴血黑帮第一季】20世纪初英国工业城市的众生百态【温馨提示:以下有部分剧透】每当需要做重大决定时,汤米喜欢扔硬币来决定何去何从。
人生恰恰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正面是光明和希望,背面则是黑暗和绝望。
那批丢失的武器为谢尔比家族的事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汤米不得不应对自己铤而走险带来的后果:一方面他得在警察、共产主义者和爱尔兰共和军多方势力之间周旋,谋求家族最大利益;另一方面,自家的兄弟姐妹也不是很省心,他需要采取措施确保他们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弟弟约翰虽然已经有了四个孩子,但是依旧不成熟。
约翰自妻子去世以后,就没再续弦。
一天他突然提出要娶妓女莉兹·斯塔克为妻。
汤米以前去过妓院买醉,他曾经是莉兹的客户。
为了弟弟,汤米再次试探莉兹,看她是否还在重操旧业,结果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往事依旧。
他把这些事情如实告诉约翰。
不得不说约翰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尽管哥哥搞砸了他的姻缘,但他最先想到的还是兄弟情义。
没办法,谁让汤米是他亲哥呢,谢尔比家的人更应该彼此照顾。
没想到汤米对约翰另有计划,约翰本以为眼前会是一场激烈的交战,却没有想到自己被骗到了婚礼现场。
我把你当亲哥,你却把我当表弟,一脸懵逼的约翰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
汤米的算盘打得很好,通过弟弟约翰和李氏家族的联姻,一来缓和两家的关系,避免更大伤亡和损失,二来可以集合两家的力量共同对付比利·肯波。
如果当场拒绝的话两家人肯定爆发一场血战,约翰只能硬着头皮去了,后来发现新娘子看上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看似是个和家族利益捆绑的闹剧,不曾想成就了一段佳缘。
弟弟约翰的感情归属问题解决了,大哥亚瑟却出了问题。
虽然对外大哥亚瑟是名义上的剃刀党领袖,但真正掌握大权的是汤米。
他一直活在汤米的阴影下,别人问他剃刀党的事情,他根本不知道答案,因为很多机密的事情汤米都不告诉他。
能力无从施展的亚瑟一直郁郁寡欢,直到他们父亲的到来似乎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他想证明自己也可以像汤米那样做出一番业绩。
他们的父亲是个十足的混蛋,这点家族里的每个人都一清二楚,只有亚瑟始终不信。
父亲不但给了他虚假的希望,还骗走他所有的钱财。
亚瑟在车站和父亲对峙,想要要回他的钱财,父亲却留下这句:“盗若因饿,窃物充饥,人之不鄙。
”,还扬言如果儿子还要继续纠缠的话,他不介意拼个鱼死网破。
回到家的亚瑟想要用上吊的方式一了百了,不曾想绳子的挂钩掉了。
汤米用谢尔比公司合伙人身份外加三分之一的股份安慰亚瑟,用汤米调侃的话,用上吊的方式轻生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倒不如一枪崩了自己更能达到效果。
汤米也算是一个比较矛盾的人,他重视家人胜过一切,在涉及到家人的问题上他一直都在妥协。
比如成全妹妹和布尔什维克弗莱迪·索恩的爱情,为了妹妹的幸福,放弃用弗莱迪·索恩和警察进行利益交换。
但是弗莱迪·索恩还是被捕了,汤米的好心却引发波莉阿姨的误解,波莉以为是汤米向警察告了密。
汤米最后还是派得力助手去劫狱,努力将谢尔比家族的成员重新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外敌。
只有一件事能蒙蔽像汤米这样聪明的人,那就是爱情。
在家人一度不理解他的情况下,他曾经绝望的找特务格蕾丝倾诉,甚至把他们行动的时间告诉了格蕾丝。
在酒馆和爱尔兰共和军的人对峙时,她开了枪,他杀了人,他们暴露了彼此真实的面目。
他们其实是同一种人,逃避自己的心魔,将脆弱隐藏在冷漠的外表之下。
在做爱的时候配上悠扬的古典配乐,也就英剧能如此端(sang)庄(xin)优(bing)雅(kuang)了。
这段如果是在美剧里,那肯定是简单粗暴的叫声了。
总督察坎贝尔作为格蕾丝的上级,作为格蕾丝父亲的好友,居然喜欢上了格蕾丝甚至求婚,这一点也引起了很多剧迷的吐槽。
在汤米的影响下,格蕾丝不再充满仇恨,决定放弃特务身份,终止行动。
坎贝尔也只能去找别国女(ji)士(nv),在那里释放压抑的情绪。
谢尔比家族从比利·肯波那里拿到了第一张合法赌马许可证,这并不能满足汤米,他要取代比利·肯波,加入官方赌马协会,迈入上流社会。
因为格蕾丝向坎贝尔通风报信,汤米不但失去了那批武器,没有了和警方谈判的筹码,原本突袭比利·肯波的计划也被打乱,少了几分胜算。
意外的是,正当双方人马准备火拼时,汤米妹妹艾达突然出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决斗。
愚蠢的比利·肯波偷袭汤米不成,反倒被击毙,不得不说第一季的这个大boss有点弱,在伯明翰这个地方尚未出现更凶狠的角色,随着家族事业版图的扩张,我们会在第四季看到极其有威胁的人物出现。
汤米在与肯波的对决中艰难取胜,谢尔比兄弟有限公司也成为这个国家第三大的合法赌马公司。
尽管汤米努力掌握自己的方向盘,想要把一切控制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却发现总有一些人和事远在掌控之外,自己又难免受到个人情感的钳制。
总督察坎贝尔曾经和汤米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坎贝尔:“像我们这样的人注定会孤独,我们得到的爱,都必须付出代价。
”汤米:“我有家人。
”虽然波莉和汤米经常有分歧,但是波莉经常会去做家族成员的思想工作,因为她知道汤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族。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若要生存,唯有更加凶狠强大。
我们很难去回答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提出的那个古老问题:一个人应该如何度过他的一生?
当汤米力图让欲望变为现实,用野心成就梦想,也很难说他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在这中间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失去了什么,个中辛酸和滋味也只能自己默默体会。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晶姐说影视
虽然BBC对中国的报道总是有愧于媒体的职责,但自家出品的剧集一向良心。
故事是否真的还原了历史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一战后的伯明翰,那些参加了战争后选择了不同人生的小民们。
虽然我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情感世界中,你是能理解他们的。
你会同情,会厌恶,会可怜,会愤怒,会心疼。
黑帮头目托马斯谢尔比,游民丹尼尔,还有共产主义者弗莱迪索恩都曾是一战中的战友。
为了“大英帝国的荣誉”,他们自愿参加了战争。
作为战胜国的士兵,他们获得了自身的伤病,PTSD,以及托马斯的一枚不值一文的勋章,出生入死,愿意为国家奉献生命的他们被他们的国家重新弃之于泥泞中。
而新来的督察却是个挂职军官,从未上过战场,却获得了督察的位置。
试问有哪个本就野心勃勃的人愿意容忍别人分刮你的利息、挑战你的权威,而这个人从未经历过你所经历的痛苦与炮火。
托马斯谢尔比是个冷血无情的黑帮老大,精于算计,步步稳妥,“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但他仍是个凡人。
他会放过同样忍受战争PTSD的曾经的战友一命,会为母亲被辱骂而愤然出手;尽管哥哥亚瑟色厉内荏,但依然是不容任何人露出一点点嘲弄;尽管一直像个家庭独裁者,看不上妹妹的爱人,他依然会为了妹妹的爱情不断和警方周旋谈判;尽管事事无遗漏,精于算计人心,他还是在格蕾丝身上栽了跟头。
正如波莉阿姨所说的那样,“我知道汤米是什么样的人,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
(我认为)”尽管他堪称“伯明翰的国王”,但他依然希望谢尔比家族可以光明正大地在阳光之下挥霍他们的合法财产。
他做的一切,步步为营,步步算计,都是为了这个最终的梦想。
内忧外患,他总是隐藏自己的伤痛,比所有敌人都更加狠绝冷血,为家人和家族寻求利益最大化。
“二等兵前来报到,长官。
”大哥亚瑟谢尔比,色厉内荏,看起来最凶最老,却比小弟弟芬恩更渴求父爱和认可,被骗走了500英镑却只想到自杀。
三弟约翰,“John君出塞”联姻李氏家族,虽是政治联姻,但也算美满姻缘。
妹妹艾达,叛逆过人,爱不该爱之人,未婚先孕,又叛逆又倔强,火并现场嘴炮输出,不仅没有伤害到敌方,威慑性也一般。
阿姨波莉,有谋略但又优柔寡断,过强的共情能力注定剃刀帮的未来只能托付给托马斯一个人。
坎贝尔督察新官上任三把火,主动招惹谢尔比家族。
扯着正义的大旗,行事却不如一个黑帮行事光明磊落。
口口声声说把格蕾丝当女儿,又向她求婚。
嘴上说着要改变这个世道,却因为被一个女人拒绝就转身嫖妓去了——道貌岸然,未曾屠龙却成了恶龙,何其可笑。
在剃刀党把持的区域,所有人见了谢尔比都避之三舍,但谢尔比也没有毫无理由就主动伤害他们。
伯明翰的贫民窟中,充斥着糜烂腐败的气味,灰蒙蒙的天,就像是那的人民所经受的苦难,总也望不到头。
生活无趣又没有盼头,活着已耗费全力,温饱都是问题时,谁还会在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黑帮火并,就像王朝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个统治者、压迫者罢了,如果现在这个统治者还能比较仁义点,那为什么还要去反抗呢?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公?
不过是生逢乱世,适者生存。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除了最后一集中帮派火拼的处理有点草率,《浴血黑帮》是一部非常好的黑帮剧。
第一季只有六集,剧情紧凑。
整个故事围绕那批丢失的军火展开:政府害怕军火落入共产主义者和爱尔兰共和军手中,剃刀党的托马斯想以这批军火为砝码,实现经济转型,跻身上流社会。
故事的情节就是经典黑帮片中都有的:警匪之间的勾结和出卖、帮派间的连横合纵、当然还少不了爱情戏。
个人认为,在剧本上达到了《教父》的水准。
但是这部剧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差,以至于5分钟不到我就把它关掉了:画面压抑,肮脏,主角发型怪异,服装也很脏乱,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他们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英语。
————我们熟悉的英伦范儿哪里去了?
那些能随意引用莎士比亚的人哪里去了?
那些发型一丝不苟举止优雅的绅士哪里去了?
还有那些古堡中的贵妇人和大小姐呢?
这些都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一战后的伯明翰:这是另一个英国,是19世纪初穷人的英国,是一个肮脏、堕落、糜烂的英国。
新来的警官坎贝尔在第一次对下属训话时做了很好的描述:婴儿被丢弃在鱼骨蛋壳之间;小姑娘们,才11岁,老男人花三便士就能随意糟蹋她们,像禽兽那样发泄欲望。
堕落……父亲搞上女儿,兄弟与姐妹同床共枕,大街上满是乞丐和窃贼,街两旁却堆满了伤员,伤口腐烂 ,散发恶臭。
你们的雇主,你们举手致敬的那些家伙,剃刀党,邪恶、残忍的黑帮,他们戳瞎原本明亮的眼睛,割下原本能说会道的舌头。
你们比他们更卑劣,你们之中有人自战争爆发就一直在收受他们的贿赂,有人故意视而不见,你们比他们更卑劣,上帝谴责你们玷污了身上的警服。
现在又多了爱尔兰共和军的芬尼亚运动成员,以及共产主义分子。
他们的心更加黑暗,他们依靠这些腐败求生,如同死尸上的蛆虫一般,如果任由蛆虫成长壮大,那就最终会变成成群的苍蝇,将他们腐烂的思想,传遍全国,传向世界。
这就是英国的底层社会,它和我们熟悉的英国绅士和淑女的世界相隔绝:剧中的绝大多数画面都是阴暗的,似乎那个伯明翰的工人区从来都缺少阳光,而一旦转到上流社会的场所(肯波的豪宅,丘吉尔的包厢),整个画面就变得明亮起来。
那些底层人民(包括黑帮家族)都穿着肮脏、怪异的服装,说着听不懂的地方方言(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杀马特”),这些都和上流社会那些有教养的(civilized)人区分开来。
以至于酒吧老板一看到来应聘酒吧女侍的格蕾丝(警方的卧底),就拒绝了她:她太漂亮了,肯定不是属于这个地方的(“你太…正派了,也太漂亮了,他们会把你按在墙上狠干一番的”)。
这正是英国的那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的体现。
其他国家自然也有等级,也有贫富分化,然而都不像英国这样根深蒂固。
乔治·奥威尔对此深有感触:“英国人的(阶级)烙印是打在舌头上的。
”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他关心穷人的疾苦。
为了体验穷人的生活,他曾经伪装成酒醉的流浪汉,去辱骂一个警察,想被抓到监狱里去尝一尝与穷人一起过圣诞节的滋味。
但是那个警察从他醉酒后的口音,一下就听出了这个身披借来的破烂衣服的醉鬼是一个出身伊顿公学的地道绅士,并没有上钩,而是善意相劝,叫他乖乖地回家去。
这种等级制不仅存在,而且能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并且认同它。
波莉阿姨对格蕾丝说:“我猜你是个富家小姐、工会主义分子、阿尔斯特志愿军。
你觉得芬尼亚运动成员、共产主义分子、低等人,他们都一个样,都是渣滓。
”在从事合法生意的计划就要实现的时候,托马斯提出聘用格蕾丝为秘书:“你有我想要的东西——气质,重要会议时我需要仪表端庄的人”。
“气质”的原文是“class”,这种翻译是非常合适的:在英国人(不论是格蕾丝还是托马斯)的眼中,阶级就意味着气质。
再来讲一个故事,去年9月19号,保守党的党鞭(中组部部长)在骑车离开唐宁街9号的办公室时,被警察拦住,要求他从人行道的门出去。
这个保守党的党鞭自然像没有我们的首长那样去夸奖卫兵忠于职守,也没有像何兵那样报道微博上抱怨安保人员,而是破口大骂:“Best you learn your fucking place. You don‘t run this fucking government … You’re fucking plebs”。
“pleb”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大概是王政时期罗马贵族(patricians)造出来的蔑称。
在今天的英语中,它仍然具有从古罗马那里继承来的等级制的含义。
失望,开头那么吸引人,越到后面越弱智 服装、画面、慢镜头、配乐确实非常好,基里安也确实帅(这也是我看这部剧的主要理由) 但是其他方面的缺点太多了,这黑帮家族的其他人太没用了,完全就是给男主制造问题用的,懦弱贪财好骗,呆呆傻傻,为了感情不顾一切,他们的存在难道只是为了让男主感到“这世界上有爱我的人”吗?
这么一群人也能控制伯明翰?
就算是唯一有黑帮样子的男主在感情面前也自动降智,和平时判若两人。
警局局长刚来时还心狠手辣,诡计多端,我以为会和男主进行极其激烈的交锋,结果越往后越弱智,只会搞搞做好交易再背约的小把戏,在感情面前也是个傻子,最后求婚那段……这么个老头子,爱上去世的朋友的女儿?
女主也是恶心,作为一个卧底,爱上了与父亲的死有关的仇人,结果最后还把他出卖了,在男主九死一生(决战也如同儿戏)后还有脸说“我爱你,跟我远走高飞吧”!?
编剧如果不写感情戏这剧可能还会好看一些
看到网上一堆人都在骂Grace,还是挺费解的...我真的挺喜欢她的,尽管她间谍当的很差,而且Tommy一直都没发现导致最后机密泄露,但是看到他俩相爱我真的!!!
开心爆头!!!
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Tommy战后PTSD+家族生意,他就一直把自己封闭起来,后来终于Grace出现了,来感化他救赎他和他交流(尽管Grace是间谍带有一定目的,但这也是剧情这么编的,如果搞成色戒内样有点太杀人诛心了),终于能看到Tommy温柔的一面了,真的十万个开心呜呜!
第一季结尾,很多人都说Grace还不如死了算了,这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Grace死了后面就没法编了,毕竟Grace和Tommy是Tommy唯一一条真正的正常的感情线(哈哈伯明翰炮王炮太多,只能用正常来形容),编剧应该也是希望这条线能够长久一点,这样能引出更多故事(毕竟dei有个正宫hhh)。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Grace是肯定+迟早要死的。
从开头来说,他们俩就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个体。
Grace有贵族气质,美丽优雅,和Tommy是不同的阶级,讨厌战乱希望和平的家庭生活;但是Tommy毕竟家族领袖,黑帮大佬,再加上第一季后家族产业越来越大,p事也越来越多。
Grace一直希望他金盆洗手,别一天天打打杀杀的,但是tommy心里有宏图有野心,这也是他们俩侧面的一个矛盾。
所以为了让这部剧能继续下去讲peaky blinders,只能把Grace写死了。
而且Grace死的时间也很巧妙,正好可以“引出下文”,后面的故事就更加顺理成章。
一直说Grace是Tommy的白月光,我一直觉得白月光这个词很俗,但是想想好像又没有其他词比白月光更好形容Grace在tommy心中的位置。
正是Grace初来乍到那么阴暗的伯明翰,与一切都格格不入,才会让Tommy产生感情。
我觉得Grace这个角色设定是不错的,不仅仅是Tommy的白月光,更是整个剧中以黑帮、社会黑暗为背景的一点白吧。
那么多人喷Grace的一点原因就是演员演技问题了,我真的搞不懂为什么她永远一个语调一个感情说话,不管是和谁,而且面部没有啥表情。
当个间谍感觉轻轻松松没啥事一样,一点不紧张,实在是有点受不了。
当花瓶吧,第一季还挺好看的,到第二三季整容后脸就僵了,加上化妆造型后真的看不下去了...如果演员选的好一点,Grace这个角色会更加立体。
作为伯明翰炮王,一个grace肯定是不够的。
May也就罢了,单身+为了生意,追到Grace后也分的彻底(炮王的纯情人设也没塌),女公爵也罢了,为了生意和疯批俄国美女搞一搞也蛮刺激的。
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Lizzie???
第一季你弟要娶人家的时候你说人家是whore是prostitute,觉得家族掉面子,8英镑给人家打发了,结果这么快自己就娶上了???
Shelby家族日常真香技能。
后面几季没看全,但是更尴尬的一点是基莲175,Lizzie演员也175....哈哈哈哈感觉Lizzie比Tommy还壮嘞。
怎么说一个黑帮大佬的上位正宫是一个服务过自己多年的whore(也服务过其他n+1人)都有亿点说不过去,但是后来想想,Lizzie是内个时代的产物,生活在战争后的平民窟,只能卖身,所以她懂得peaky blinders,她能融入这个家族,她支持并且理解Tommy,而Grace不能。
Tommy最爱的是Grace,因为她能给他别人都给不了的温暖,他不会再失眠做噩梦(第一季他俩船戏那里真的好绝,爱死了❤)而且grace也是唯一一个能和他平等交流的人,从grace出现到最后一直都是。
相反娶Lizzie就有点像走形式,whore转型所以Tommy对Lizzie说话一直都是高高在上,哪怕到最后,Tommy自己也承认he paid(呜呜卑微打针机)或许像是Tommy这样的黑帮大佬可能注定没有办法得到真爱,因为她们随时都有生命的威胁。
或许我们希望生命中最美好最纯粹的东西能够永恒,但是它们却总是昙花一现,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那么向往吧。
http://pureage.info/2014/01/18/peaky-blinders.html这是一部BBC出品的黑帮剧,第一季只有六集,每一集时间大概一个小时。
我连续看了两遍。
这部电视剧,有下面一些地方可以说道说道的。
这首先是一部黑帮片,但其中并没有多少黑帮火并的场面。
有且仅有的几场火并戏,与以往我们看惯了的黑帮剧,简直是小孩过家家。
但美轮美奂的音乐和画面,让我们在观看的时候会忘了这一点。
也许等每一集看完后,你会冒出一句,不就是几个人打架吗,有必要搞的这么文艺范吗?
浴血黑帮讲述的是一个战后归来的年轻人,如何带领小小的家族势力在复杂的局势下生存与崛起的。
虽然在他们的片区内,每个人都对他们噤若寒蝉,但客观的说,他们的势力确实很弱小。
这些势力涉及到警察代表的政府、神秘的爱尔兰共和军、同样是家族势力的李家以及拥有合法身份的,更高层次的黑帮头目金波。
他们的势力弱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不是老二汤米当家,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上面的任何一个势力都可以轻而易举的灭掉他们。
毕竟就那么几个人而已,甚至连还是儿童的小弟弟也在跑腿。
所以,他们虽然可以偏安一隅,只管自己的片区,但这样下去被警察灭掉或是被黑吃黑是分分钟的事情。
那么汤米都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不外乎这么几点,心思缜密,够狠。
但从方法论上来讲,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或者说,不能让自己只有一根救命稻草。
由于无意中获得了一批政府的武器,浴血黑帮受到了警察的严密关注。
他既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烫手山芋急于出手,也没有在上面孤注一掷,而是权衡利弊,将其作为筹码等着某天能排上用场。
为了达到将自己的地盘扩大化,生意合法化的目的,他故意得罪李家,取得与金波合作的可能。
一旦与金波联手后,又迅速再次与李家联合,绊倒金波。
每一步都走的深思熟虑,都能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样的情节,是无需要大的动作场面来支撑的。
最后再提一下,配乐实在是太赞了,光是听听音乐,都够让你把它看完。
这是部很有腔调的剧。
工业革命初期那种满眼灰蒙蒙的色调,泥泞烂污的城市地面,工厂四溅的火花,还有脏兮兮的脸。
小痞子咬着牙签,抬着肩膀晃着腿,鸭舌帽檐里缝着锋利的剃刀。
一说话就像烫着了嘴唇,包着牙齿从喉咙里发音的那种英伦腔,还有基里安永远神游物外的眼神。
加上氛围感十足的插曲。
这就是毫无疑问非常优秀的,篇幅足够长量大管饱的。
MV如果你没有多余的,试图去了解剧情,去解析人物逻辑的话。
那几乎就不可能产生任何不适。
只会分泌出喜悦。
综上所述建议屏蔽对话屏蔽字幕食用。
2集棄
他那令人芳心大动的笑意,让人瞬间迷失在那双如蓝色海洋的双眸。-Remember I will break your heart.-Already broken.
和《汉尼拔》类似,属于空有做派(滥用各类慢镜头与柔光滤镜看得人头晕,配乐还算有点水准),但剧情人物和编导大脑都空空如也的小孩子过家家。怎么会有一部黑帮剧,集齐了各种精虫上脑的蠢货,把所有人打包加一块撑死了也就是在杜琪峰《黑社会》里活不过三分钟的官仔森与鱼头标:基里安墨菲无疑是个恋爱脑,明知道酒吧女招待有鬼还照信不误,甚至让她直接接触账簿这种核心机密,直接导致藏枪被警方找到,哥你这么重要的筹码就埋在一个假死的人墓下面,还把他的真名写在账簿里生怕没其他人发现?你这老大怎么当的,上战场被大炮轰傻了?心眼全留着对付自己人了是吧?与共产党分子相恋生子的妹妹、都不太争气的哥哥与弟弟、泼妇作风的阿姨这几条线也都没啥意思(但阿姨吐槽侄子未婚妻一辈子没站着干过一天活挺好笑的),丘吉尔倒是可以持续观察多几集。
片尾Jack White的Love is Blindness精准阐述了我看这部剧的原因:要不是为了基里安,这生涩僵硬的铺垫这一塌糊涂的逻辑这扁平的感情和人物是真的撑不下去,不过美术灯光是真的好美,类似延长版的John Wick——历史上优秀黑帮片太多,导演确实是野心不足,不做创新那就只能做低配。不过哪个gangster fan看到Tommy Shelby和听到他的声线不精神高潮呢?!?!
本来是冲着诺兰剧组的男主去看的,没想到波阿姨把我给吸引了。两年一季太慢了,好剧啊。
帅是很帅的,但,有些地方还是突兀了一些。
黑帮文艺志!
完全靠海姨和Cilian的逆天长睫毛撑下去。爽剧的音乐陪上完全不爽的剧情,只觉得相当聒噪。慢镜头还满天飞简直头晕。剧情那真的是无力吐槽,最无解的还是Sam Neil,你说同样的人设扔年轻的时候演还有几分魅力但现在形象上就一糟老头子还要去年轻人爱情里插一脚强行三角恋只能说很诡异。Grace那就更别提多莫名其妙了,黑帮老大爱上女间谍……我干嘛要看这个???印象最深的片段反倒是一家人集体给小弟别上花按头结婚结果对象还不错,这不和Tully家舅舅看到佛雷家女儿的时候如出一辙。之后还是会继续补因为有汤老师啊啊啊啊还有AB叔,不知道会不会好一点。
降智恋爱脑真的有拉低格调,不愿相信美强惨Tommy会臣服于肉欲,于我而言这是某种程度上的人设崩坏。泥泞肮脏的小城,韵味十足的出场特写和暴力慢镜就这样扬起了一个黑帮家族的衣袂,让观众得以洞见黑帮大小事务和漩涡里优雅的Thomas Shelby。大爱基莲的忧郁侧颜,连眼睫毛都楚楚动人的男人啊,不愧是诺兰的私心偏爱。间谍女没有撼动Peaky Blinders的兴衰荣辱是编剧的底线,关于爱情?反正心灵已经already broken了不是吗?
牛逼的是氛围、色调、原声,以及墨菲屌炸天的演技,故事反倒成为附属品和衍生物
人物丰满,有血有肉。
既有爱也有污秽凄苦
太装了,不要对男性视角黑帮片有多大期望
清空缓存计划失败果断缓存了第二季。
真心一部大牛的剧,业界良心。为啥我觉的里面男人们的发型那么帅啊
明明是喜欢的类型怎么那么难集中注意力呢?
减一星因为无聊而傻逼的爱情重新看还是很讨厌那个女间谍 男主智商好低啊
以為會是低開高走結果撐到第四集發現低開更低走。
顶级摄影占据费用还蛮多的,不过类似权游,那时候英伦打仗确实都是几百人对几百人的阵势。这一季最喜欢第四集,没有过多儿女情长。
又是叫Tommy的...配乐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