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长在你泪点上的电影#一部电影赚足了很多人的眼泪,那就是《宠爱》。
6只可爱的小宠物延发出了6个感人的故事,是亲情、是鼓励、是爱情、是守护。
电影中一个故事的主角豪七,一开始总是带给人们很多的笑点,因为它总是扰乱主人和丈夫的生活。
但当它生命最后一刻,硬撑着想要见主人最后一面,最后把主人“托付给”丈夫的时候,也赚足了人们的眼泪。
它陪着你成长,你陪着它变老,当你长大,它已老去,终于可以放心的把你交给另一个人。
人和动物在互相依靠,在互相带给对方欢乐与爱,如果你有小动物,就珍惜和它在一起的时光吧。
《宠爱》看似轻松愉悦,其实大不易,行内都知道:动物片不好拍,短片集不好写,《宠爱》敢一口气啃两块硬骨头,勇气可嘉。
感性的看《宠爱》,很萌也很好哭,理性的角度来看,一半好,一半不太好。
杨子编剧(还有一位联合编剧冉甲男)、导演一肩挑,我只能表扬导演杨子。
国产萌宠片的新标杆作为都市萌宠轻喜剧,《宠爱》的看相很赞,影调、色调、音乐、剪辑节奏、服化道都是都市轻喜剧该有的样子。
尤其高于行业水准之上的是,影片中动物的表现,走位、节奏、眼神、与人物角色的互动的准确度,都显见的高出国内同类影片,提升了中国电影萌宠类型的工业水准,是《宠爱》必须大书特书的一笔。
不得不佩服片方邀请的好莱坞顶级动物训练团队,曾经参与拍摄过《忠犬八公》、《一条狗的使命》等影片,一条龙的专业服务令人叹为观止,为影片提供了四只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动物明星——大橘猫GONZO曾出演过漫威电影《惊奇队长》中的“噬元兽”,扮演流浪狗的BENNY去年刚演了一部《狗狗之日》,大金毛LUTHER演过《萌犬好声音》和很多美剧,罗威纳大黑狗QUE去年演了《汪星卧底》。
对比在国内临时挑选的大猪BELL和小奶猫LEON,职业明星与素人的差距太明显了。
据导演杨子的介绍,动物训练团队共14人,总统筹、副统筹各1,12名训练师,每2人一组,负责1只动物。
影片中的6只动物,除了本尊之外,每只动物还都有另一只一模一样的“替身演员”。
动物电影的拍摄工作也跟真人电影完全不同,拍摄前动物训练师会在现场直接模拟整个拍摄过程,以保证让动物屏蔽掉外界干扰。
为保证走位准确,训练师会在地上贴点,以便动物每次都能准确地站在点上。
在现场还有一套专门面向剧组人员的规则手册,比如规定导演喊cut之后,现场工作人员15秒之内都不能动,以免惊吓到动物,还比如杜绝撸猫逗狗,以保护动物在实拍时的兴奋度。
显然,动物电影所涉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是高度专业化的,而这种术业有专攻,也正是好莱坞强大之所在,从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就已经让动物上镜,1943年《灵犬莱西》大获成功之后,动物电影更成为好莱坞常设片种,对如何训练动物、如何进行动物与人的共同拍摄、如何剪辑动物电影、如何使用特效辅助动物表演等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宠爱》堪称一次国人的取经之旅。
短片集打开的方式还可以更好《宠爱》的网络介绍是“拼盘式影片”,片长108分钟,6条剧情线,平均一条线18分钟,掐头去尾,实际分到一条线的时间约计15分钟,基本上只够完成几个关键性的戏剧动作,而《宠爱》让人时有剧情稀薄的观感。
碎,并不会导致剧情稀薄,剧情点不够才会。
短片集式故事长片的写作范本,如果《短片集》太羚羊挂角,《木兰花》太天外飞仙,那理查德.柯蒂斯自编自导的圣诞必看片《真爱至上》,应该是《宠爱》编导的必选观摩片吧。
同为贴合节庆档的都市轻喜剧,《真爱至上》写了10个故事,当然有侧重,6详4略,却仍能化零为整,张力十足。
《宠爱》影片有6条线——1线檀健次、阚清子:两个独居的都市年轻人因为共同抚养一只小萌猫而开始一段恋情;2线于和伟、李兰迪:女儿想把放在父亲这的猫接到美国去,父亲虽不舍但忍痛应允。
3线张子枫、吴磊线:女中学生将自己的爱犬训练成导盲犬送给患病变盲的男同学;4线钟楚曦、陈伟霆:豪七忠诚护卫自己的女主人,不让她的新婚老公靠近;5线郭麒麟:送餐员领养了一只流浪狗;6线钟汉良、杨子姗:新婚的男人因为新娘不接受他的宠物猪,只能在爱人和宠物之间痛苦抉择。
其中1线、2线、3线都存在人物感情线与动物结合太少,动物演员完全打酱油的问题,如果增设情节点让人物的情感与动物发生勾连,比如1线,有洁癖的阚清子帮出差的檀健次抚养奶猫726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问题,促使阚清子跟檀健次联系,两人从聊猫开始互相了解、喜爱,让这段感情更有层次。
2线将宝贵的以分钟计的时间用来写于和伟为女儿追星,其实有点跑偏了,不如更深入的刻画孤独的老爸对猫咪呼噜的感情,老爸有多舍不得猫,就有多舍不得女儿。
3线同理,张子枫和金毛犬小札的感情写浅了,她有多舍不得小札,她就多舍不得吴磊,对动物的情感和对人的情感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写的。
对比《真爱至上》,劳拉.琳妮的情感线就写得非常妙,她暗恋同公司的设计师卡尔三年多,终于圣诞前卡尔表达了对她的爱意,她幸福到发狂,但每到紧要关头,精神病院里的弟弟都会给她打电话聊天。
她舍下床上活色生香的情人耐心的接听弟弟的电话,是这部电影里最柔情的瞬间,编剧把她对卡尔的爱写得越深,才越能衬托出她对弟弟的爱有多深。
5线郭麒麟跟流浪犬巴顿的线最完整,起承转合俱全,有小区消灭流浪狗的悬念一直勾着,还有巴顿对原主人邮递员情感做伏笔,是整部影片完成度最高的一条线。
4、6线钟汉良如何兼得宠物猪和杨子姗,陈伟霆如何搞定豪七和钟楚曦过上幸福生活,故事起点和终点都有了,但中间还欠缺几个剧情回合,在忠犬豪七心脏病发之前,钟楚曦和陈伟霆的每一次出场,剧情并没有实质推进,而是相对停滞,钟汉良把大猪送到农家院之前,也是如此,没有实质的戏剧点,演员就很容易沦为尬演。
《真爱至上》中10个故事够碎了,但落实到每条线上,都有很强的情节点,以休.格兰特扮演的首相为例,新官上任-与生活秘书对上眼-彼此试探-怀疑生活秘书勾搭美国总统-英美差点引发大战-误会解除、首相追回心上人,你看戏剧的时间短,但容纳的戏剧容量却很大。
必须承认《宠爱》的剪辑工作量很大,六条线剪辑之零碎,令人瞠目,有些时候,尤其是剧情中段,介入某条线不是因为剧情有了推进,而只是无实质意义的打卡式切进切出,笔者揣测这种高强度的剪辑是为了迎合现在年轻人追求快节奏的心理需求,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弥补剧情的不足。
而《真爱至上》教给我一招,多线不必进行平行推进,更不必平行剪辑,有些线可以一直甩到影片后部才捡起来说,将10条线合理铺陈,不疾不徐的推进,确保影片的每段时间都有一两条线引爆强情节点引领观众,而这种此起彼伏的节奏也与人生的真相暗合,毕竟每个人的人生节奏都不同,几家高潮,几家低谷,错落而行才是人生的常态。
文/梦里诗书分属不同年龄与身份的情感故事,凝聚起了《宠爱》关于爱的主线,在这些故事里,电影用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亲情,友情与爱情,而这些情感又透过宠物这一特殊的羁绊得以交融,由此电影所让人为之动容的已然不单单是一份人宠之情,更还有着人与人间的情感关系。
由多个故事组合而成的电影虽然并不鲜见,但多个故事同由一位导演来完成的组合,则尤为苛求导演自身对电影内核的掌控,稍不留意其实很容易便会离体跑偏,《宠爱》中六段看似相互独立的故事,虽然讲的都是不同的情感问题,但导演杨子却于此中提炼出了“宠爱”这一内核,并巧妙将一切关于人的情感借宠物为契机以表露,宠物所特有的灵性成为了这部预以诠释爱的电影独出机杼的加持。
《宠爱》的六个故事中,自觉最为打动人的是陈伟霆与钟楚曦装饰演的新婚夫妻,他们与狗狗豪七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陈伟霆饰演的丈夫赵乐常常被妻子饰养的狗狗坏了好事,人狗因此水火不容,但他却在妻子与狗狗的关系中逐渐读懂了这份难舍难分的人宠之情。
陈伟霆与钟楚曦的这个故事还涉及到了每一个养宠人都不愿提及而又一定会面对的问题——死亡,当电影中狗狗豪七在医院行将离世,与陈伟霆交接守护承诺时,相信就算没有养宠物的人,也会被感动到。
会想到家人无条件的爱和守护,当他们离开时,那种悲痛。
这一幕无疑成为了电影最为催泪的高光时刻。
余下的五个故事同样也都各自拥有着不同的特点,阚清子饰演的洁癖画家,借宠物所讲的是爱情最美好的一面。
钟汉良将猪当成宠物的展开逗人捧腹,而因此他与女友关系所产生的危机矛盾,呈现着爱情的磨合包容。
吴磊饰演的盲人青年与张子枫饰演的少女江楠,两人与导盲犬间将一段美好的青春友谊呼之欲出。
于和伟饰演的中年父亲,所展现的是中国家庭的亲情关系问题。
郭麒麟饰演的阿德与流浪狗的故事既是电影的衔接,看到了人和宠之间爱的纯粹,更还是两颗孤独的灵魂在大城市中依偎着互相取暖。
由此不难看出,电影一系列故事的原点虽然都是宠物,但其所希望借此表达的其实更是人与人间的关系。
在《宠爱》里,虽然并非没有催泪的伤感,琐碎的烦恼,但正因为这些情绪的融入,才使得电影所展现的情感是如此真实、接地气,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这些伤感烦恼被电影用明亮爱意的一一化解,则勾勒出了人与宠物,人与人间流淌的真善之美,这也正是《宠爱》恰如其分,暖人心田的所在。
什么是最好的爱?
正如同这世间没有一片同样的树叶,不同人在不同时间面对关于爱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想要获取爱却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正如同《宠爱》中懂得去爱的人,才能得到宠爱,人与人间的爱其实也唯有这样才能隽永绵长。
首发于今日头条天涯小鸟movie极具野心的演员阵容我本人并不养宠物,也不是网络上云吸猫或者云吸狗的一员,对宠物并没有什么特殊感情。
这部电影的目标群众当然还是养猫狗一族,但吸引我这个非宠物粉走进影院的是《宠爱》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 于和伟 、吴磊、张子枫 、钟汉良、陈伟霆、钟楚曦、檀健次 、郭麒麟、李兰迪。
选角导演有心,选择的演员几乎都在电视剧中磨炼了足够的演技,全片看下来表演风格自然流畅,没有哪一个杵在那儿当人形立牌,拉电影后腿。
这部电影演员种类非常齐全,走偶像剧风的男神陈伟霆和钟汉良,走青春剧风的吴磊、张子枫、李兰迪,还有经常在历史剧中露脸的于和伟和檀健次,因《庆余年》小火了一把的郭麒麟,由此可见导演想要一网打尽各路粉丝的野心。
路人缘极佳的明星+足够可爱的动物演员+合格的电影剧本,能吸引到像我这样的非宠物粉,在我看来就是一部能成功出圈的电影了。
因为演员众多,我原先设想的或许是和《我和我的祖国》一样分为六则小故事,但事实上剧情是把这些演员安排在同一座城市青岛,让宠物医院成为直接或间接的人物关系纽带。
各角色组之间或者为同学,或者为同事,或者是邻居,戏份平均,来回切换也不见生硬,只在最后结局时抓捕流浪狗巴顿时集体出场呼应新年大团圆的主题。
可见背后有一个非常流畅的商业化剧本的,当然幕后的剪辑师也功不可没。
总的来说这部宠物电影有笑有泪,笑点时整个电影院哄堂大笑,泪点时大家齐齐抹泪,是部工工整整又十分合格的商业电影。
克制的镜头表达宠物电影并不好拍,媒体报道中时见“狗粉”拦屠宰场车的报道,而且还有旧时对于养猫狗的城市妇女的刻板印象(八九十年代影视作品中养狗的上海妇女一般都以刻薄形象出现)。
虽然养宠物在当代家庭日益普及,但整体社会环境算不上特别友好。
一旦电影拍得过于煽情或浮夸,容易引来网络舆论的群嘲。
但《宠爱》这部电影却拍得非常克制,虽然落脚点还是在可爱的猫猫狗狗上,但是也未因对宠物的爱而遗落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许多泪点或者笑点并不仅限于宠物带给人的感动,最终还是由角色之间的动人感情关系带出。
在吴磊张子枫的部分里,吴磊饰演的天才少年乐云因遗传病失明,曾经的击剑梦想一夕之间破碎,除了对过去的告别,也迎来了对未来的迷惘。
他即便足够坚强也不过还是一个小小的少年,过去的辉煌令他敏感无助,也令他不愿接受自己将以盲人的身份步入未来。
张子枫饰演的小青梅跟随父母搬家,但为了乐云来回学校方便,把家中的金毛犬阿扎训练成了导盲犬。
最终导盲犬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也让乐云从阿扎身上看到了对自我的接纳:“既然阿扎能接受自己成为导盲犬,我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是盲人呢?
”而让乐云完成这一蜕变的幕后,是小青梅两个月对阿扎坚持不断的训练,不知跌跌撞撞撞伤了多少次膝盖。
也是乐云的母亲默默无声的陪伴和用白T恤衫打出的横幅“他第一次出门,他想要独立。
”导盲犬阿扎虽然是最终成就的“果”,但亲情和友情才是引导乐云走过泥潭的“因”,而友情和亲情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同样克制的表达同样出现在钟汉良的剧情里。
钟汉良饰演的基金经理李响是社会新贵,有自己稳定的女友飞飞,但他一直不敢让女友知道自己养了一头猪作为宠物。
而且他对于这只名叫“小叮当”的猪极为宠爱,不仅独占一层楼作为卧室,还有海洋球和各种玩偶作为玩具。
但在女友与宠物的作战中,李响的处理十分理智且公正。
因为小叮当一再打扰了两人的情侣生活,李响还是决定将小叮当寄养在农户家中。
最终也是在女友的谅解和接受下,两人接回了小叮当。
《宠爱》并没有因为自身是一部宠物电影,就把主人与宠物的爱凌驾于其他感情之上。
它把这种感情放在一个合理的高度,并正视它作为都市人情感寄托的一面。
说白了,这种感情不见得比亲情、友情、爱情更高贵,也不见得比它们更低贱。
它只是所有感情中的一种,因为家庭宠物的日常普及而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宠物电影的未来日本和欧美的宠物电影已经有不少了,而且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电影类型,日本有《忠犬八公》,美国有《流浪猫鲍勃》,前些年的《小Q》也是小火了一把。
宠物电影的横空出世也意味着中国的城市文明进展到了一定程度,都市人的情感需求被猫狗抚慰也是一种流行的趋势,这一点我们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上也可预见。
但是现在养猫狗的人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宠物粉偏激地认为猫狗的地位应凌驾于其他动物或者人类的观点,也是令社会舆论所侧目的原因。
这是宠物市场膨胀又缺乏管理的一段混乱时期,但也会随着猫狗入驻更多家庭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这一点其实90后人应该感触最深,小学时在网吧打游戏的一律被视为混混、坏学生,有些家长还要送沉迷网络游戏的子女,到杨永信的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电一电。
但当我们长大,电竞游戏已经成功出圈,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改批为第78号正式体育竞赛项。
中国的电竞团队多次卫冕世界竞技场,逆转了整个社会风向。
当我们的父母也开始沉迷于手机,就再也没有人来指责年轻一代有“网瘾”,毕竟网瘾这回事已经成了全民共“病”。
我也相信随着宠物圈的日渐扩大,宠物与主人相互依存的感情能得到更多的谅解。
中国有自己成规模的宠物电影,也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PS最后私心放一张吴磊。
电影里弟弟妹妹真实太有CP感了,全场最佳情侣。
今天上映的几部新片中,《宠爱》无疑是热度最高的一部。
猫眼预测首日票房2.15亿,也让这部电影成为了“今年的《地球最后的夜晚》”。
当然,这单单是指档期和票房方面(《地球最后的夜晚》2018年12月31日上映,首日票房2.62亿)。
而电影质量方面《宠爱》就比《地球最后的夜晚》差太多了,完全没有相提并论的资格。
作为一部拼盘式电影,《宠爱》由6个小故事构成,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故事是及格的,恰恰相反,每一个故事都让你感到令人作呕,只有更恶心,没有最恶心。
一共6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很烂,这也很不容易了。
陈乐云和江楠这条线太侮辱观众智商了。
导盲犬的培训过程长达18个月,费用达2.5-3万美元,江楠2个月就把小札训练成导盲犬了。
这2个月她不仅要训练小札,还要复习,还扬言要和年级第一的陈乐云上同一所高中……果然你是主角,想怎么演就怎么演。
而且导盲犬绝大多数是导盲犬学校出生的有优良血统的幼犬,出生2个月就要到寄养家庭学习,熟悉人的生活环境后被接回训练中心,由训练师训练。
电影里完全不按这个流程来,江楠又不是训练师,小札也不是导盲犬学校出生的,都长那么大了突然要训练成导盲犬,就好比你都30岁了突然要去学钢琴,2个月后就成了专业钢琴家。
除此之外,并不是每一条狗都适合做导盲犬,训练师要给导盲犬评估,看它适不适合做导盲犬;导盲犬还需要和主人(陈乐云)一起参加训练,双方都要了解对方……不专业的地方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陈乐云最后的转变也很有问题。
因为小札都能接受做导盲犬,所以他也接受自己做盲人。
这是什么逻辑?
小札做不做导盲犬,它有选择的余地吗?
你们有征求过它的意见吗?
江楠要给小札装导盲鞍,小札百般拒绝,但她还是强行给它装了导盲鞍。
本来小札生来就是宠物,它的任务就是吃喝玩乐,你还强行把它变成工作犬。
强迫宠物做它不愿意做的事,这就是你爱它的体现?
罗华、安英这条线是最让人感到不适的。
罗华为了追安英,竟然把已经救出来的猫重新塞进车底。
他根本不爱护小动物,却给自己塑造一个爱护小动物的人设来博取好感,这不就是PUA套路吗?
罗华把他利用猫来搭讪安英的真相告诉她后,正常人的反应难道不应该是生气吗?
因为你原本以为对方是个老实人,但事实是这都是他伪装的。
然而安英非但没有感到自己被套路了,反而还接受了罗华。
两个人没见过几次面,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入的了解,就这么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就在一起了,果然是贺岁档的电影,强行相爱,强行happy ending。
最重要的是你拍一部以宠物为主题的电影,竟然宣扬利用小动物的价值观。
丝毫没有考虑过宠物的感受,只考虑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一个有严重洁癖的人,逐渐接受了小动物,拍这样一个故事就足够了。
罗华故意把救出来的猫重新塞进车底就应该去掉,罗华和安英强行相爱也应该去掉。
李响和曲飞飞这条线也很奇葩。
李响养了一只猪,但是曲飞飞不喜欢猪。
所以李响在猪和曲飞飞之间艰难抉择。
当然你不用想都知道,二选一?
不存在的。
最后的结局肯定是曲飞飞接纳了猪。
但问题是曲飞飞从不接纳它到接纳它的转变拍得太差了。
你很明显能看出导演想为曲飞飞接纳它找一个理由,但是导演水平有限,所以拍得很生硬、很强行。
猪会看监控录像,还懂得有坏人想入室抢劫,还为了主人克服了爬楼梯的障碍,曲飞飞没有理解它的用意它还知道把遥控器给李响……这猪是修炼成精了吧?
如果没有这个反转呢?
如果猪真的误伤了曲飞飞呢?
他们是不是就永远把猪抛弃了?
所以猪一定要帮他俩避免了一次抢劫,他俩才会去把猪接回来?
真正爱一只宠物,难道不应该包容它的缺点吗?
一定要它聪明到了成精的地步才接纳它吗?
赵乐和方欣这条线也很尴尬。
每当他俩要亲热的时候,豪七都要阻止。
这剧情也太强行了吧。
你们完全可以把卧室的门关上,或者把豪七关在笼子里,又或者出去开房……有无数种方法可以避免这种事。
所以他们为什么不避免呢?
还不是因为剧情需要。
只有安排豪七每次都要阻止他俩亲热,后面才能拍“赵乐从豪七手中接过保护方欣的接力棒”的剧情。
就为了拍这个剧情,同时却产生了大量漏洞和不合逻辑的东西,归根结底还是导演水平太差,空有一个想法,但是没有能力把它拍好。
方欣和豪七的生离死别也很刻意。
宠物都要死了,你就不能请个假吗?
宠物健在的时候没看见你上班,它病危的时候你偏偏要上班了。
导演还刻意给主人安排一个空姐的职业,还刻意安排航班延误,确保她不能在宠物临死前和它视频通话。
净想着煽情了,简单一点不好吗?
阿德这条线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人类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
自从《忠犬八公》上映后,每年都有无数部这种“主人死了,宠物一直等他回来”的电影。
同样的剧情,第一个拍的是天才,第二个拍的是庸才,第三个拍的就是蠢材了(题材相同但很创新的除外)。
阿德这条线又双叒叕是这种剧情,不仅没有任何新意,还很有槽点。
巴顿以前有个主人,主人死了以后它就一直呆在这个小区等主人回来,哪儿都没去。
后来阿德穿上邮递员的衣服,巴顿仿佛又看见了以前的主人。
又双叒叕是“宠物离不开主人”的剧情。
真实的情况难道不是主人离不开宠物吗?
人类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是宇宙中心,宠物都围着你转?
还有巴顿能听懂人话,知道每栋每单元怎么走;高铭能听懂猫语,可以和呼噜顺畅地交流,就像所有人都能听懂格鲁特、R2-D2、BB-8说的话一样。
猪不仅会看动画片,甚至还会看监控……完全是以人类的思想观念来拍宠物。
这哪是宠物,这就是一个外形是猫/狗/猪的人。
所以说啊,表面上这是一部以宠物为主题的电影,但本质上根本不尊重宠物,只是消费宠物而已。
希望未来有一天动物也能做导演,也去拍一部电影:一条母狗谈了恋爱,要和公狗亲热,但它养的宠物人却三番五次阻止它们,因为宠物人觉得他才是母狗的男朋友;一头公猪谈了恋爱,但是它的女朋友不允许它养宠物人,公猪就忍痛把宠物人带到了养人场。
后来公猪和母猪发现自己误会了宠物人,去屠宰场把他救了出来;一条狗意外失明成了盲狗,它的同学把它的宠物人训练成了导盲人,帮助盲狗接受了自己;一只猫养了一个宠物人,但是它女儿想把宠物人带到美国去,除非父亲能要到明星猫的签名;
一条快递狗意外去世,它的宠物人在那个小区等了它三年;一只公猫把车底下的流浪人捡了出来,眼看女神来了,为了套路女神,它又立即把流浪人塞回了车底……如果看到这部电影,你会感到感动吗?
不会,你只会觉得是在侮辱人类。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宠爱》这种电影也是在侮辱宠物,同时也侮辱了人,还要打着感动和爱的旗号骗你去贡献票房。
宠物是真的好,剧情是真的拉,杨子是导演?离谱真的就是商业片,无语😓。。。。。。。。。。。。。。。。。。。。。。。。。。。。。。。。。。。。。。。。。。。。。。。
。。。。。。。。。。。。。。。。。。。。。。。。。。。。。。。。。。。。。。。。。。。。。。。。。。。。。。。。。。。。。。。。。。。
2021年1月24号 和前女友看的第一步电影,曾经的我还有一个另一个豆瓣账号。
评价是那么写的:“第一部陪女朋友去看的爱情电影,emmmm,算嘛?
”
如今已经2023年了,再次翻到这部电影。
我只想告诉你,我还是很想你呀。
如今你离开很久了,想起你,还是会很寂寞的呀。
某日我妈兴高采烈地跟我说:钟汉良养猪的那个电影上映啦。
《宠爱》上映的第一天,闔府同往,赶去影院。
我哭掉半包面巾纸。
满坑满谷的明星,最大号的是豪七和巴顿。
陈伟霆与郭麒麟的角色非常容易演,所以没多少可以展现表演技术的余地,于是陈伟霆只能在尾处的戏点上拼一把,不说“再创新高”,至少不过不失。
豪七演戏,厉害在能准确执行指令,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训练有素,陈伟霆给它捧哏,全靠技术。
观众看到的豪七,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它本身,而是陈伟霆对它的呼应,是基于陈伟霆搭建的内容而延伸补全出的忠犬形象。
见功夫。
郭麒麟演的阿德,和我在《漫游记》里看到的郭麒麟,基本重合。
钟楚曦所刻画的方欣,是一大活人。
好像你就站在她身边一样。
只不过隔着大屏幕,你没法和她说话。
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其宠物主人的面貌,而是她作为空乘人员的专业。
就像那个经典的说法:小丑即使失去了亲人,大幕一拉开,还得擦眼泪上台逗大家笑。
应该这样说:方欣作为宠物主人的情,考验出她的专业;而她令人印象深刻的专业,又扩大了她“大活人”的表演效果。
她不局限在“宠爱”的主题中,处处有戏,处处不见戏。
方欣与陈乐云,在人物塑造上,是一组对照。
同为“大活人”的,有于和伟。
不过,若以于和伟与吴磊对照,不公平。
看新版《神雕侠侣》时我曾赞叹,演杨过的吴磊不得了,灵气十足。
但这部片子里吴磊的表现,我想用一句话大概可概括:“逆水行舟用力撑,一朝不进退千尋”。
这个故事对陈乐云的刻画颇硬,他的失意、他的豪情、他的敏感,尤其是最后他的醍醐灌顶,纷纷流于表面,这是编剧上的先天不足;而吴磊,没能活进陈乐云里。
我爸对这部电影很不耐烦,在电影院里连连叹气。
隔了一天,他说:“别说,钟汉良倒是演得很诚恳。
” 我问究竟怎么诚恳,他说:“他对那个猪、他对她女朋友,都很诚恳” —— 那是因为李响就是这么个人,钟汉良只是演什么像什么,演什么都“隆重对待”。
不是用词不当,真叫隆重。
这是一群中产阶级的养宠故事。
这一群主角,大多居住在同一个小区里,宠物都来自同一家小区宠物店,有的养猫有的养狗有的养猪。
养橘猫的傲娇爸爸于和伟,有一个跟着离异前妻去了美国的女儿,父女关系生疏,爸爸只好靠宠物来和女儿维系关系,连和女儿打电话都要用猫的口吻。
养猪的金融男钟汉良,有一个马上要谈婚论嫁的女朋友,然而家里藏着一只又白又胖的宠物大肥猪,不敢告诉给女朋友知道。
从小养罗威纳犬的钟楚曦,一朝长大结婚,狗却不放心“女婿”,像个吃醋的老父亲一样,发誓要把“女婿”赶出家门。
洁癖宅女漫画家阚清子突然被做编导的男邻居塞了一只小奶猫;送外卖的郭麒麟突然和小区里一只流浪狗惺惺相惜上;一直以来热心帮助失明同学的金毛主人张子枫突然要搬家,面临和同学的告别……今年跨年档,山争哥哥徐峥,带着他的监制作品《宠爱》暖萌来袭。
六段故事,六个宠物,讲述发生在都市里那些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
这是一个为冬天和跨年量身打造的电影。
《宠爱》有三多:笑点多、泪点多、萌点多。
萌点多就不用多说了,有猫有狗有猪,对于毛茸茸爱好者来说,还想要啥自行车?
笑点多。
《宠爱》的六段故事各有分工,而承担笑点功能的,是钟汉良和于和伟。
没想到吧,一个是高冷男神,一个是酷拽大叔,然而,在这部戏里,他们是搞!
笑!
担!
当!
钟汉良饰演一个金融男,在《宠爱》这一群有钱的中产阶级里有钱的也特别突出,住在带庭院的两层小楼独立别墅里,每天从一万平米{嗯?
}的大床上醒过来。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猪肉价格飞涨的2019里,人家还养了一头目测三百斤的大肥猪!
钟汉良的猪叮当,独享一个地下室,装扮的花团锦簇,还配备有专门的电梯。
会晒衣服会开电梯还会换台看动画片,这样的猪,两百块钱一斤也难买呀。
在《宠爱》里,钟汉良一改往日的男神形象,饰演一个大脑脱线男,为了金屋藏猪,每天都要和女朋友斗智斗勇,防止女朋友找到自己家,然而还是被女朋友找上门来,从此开始了两人一猪的同居生活。
养猪养出习惯来的钟汉良,养起女朋友来也是猪里猪气的:做好饭,习惯性地把女朋友那碗往猪食盆上一放;菜掉在桌上了,随手夹起来就往女朋友碗里放……2020年最没有求生欲的男朋友,非您莫属了。
另一个笑点担当是于和伟饰演的傲娇老父亲。
女儿和前妻去了国外,自己一个人在国内和猫相依为命,结果女儿再回国还要把猫也带走,老父亲于是开始了护猫大作战,总的来说,就是让猫迅速“变坏”,挠沙发拆家具尿床……然而小把戏被女儿一眼看穿,提出新要求:只要爸爸能帮她拿到爱豆的签名,就不带猫走。
年过半百的老父亲无奈开始追星,跑现场,混在一群小姑娘里冲着女儿爱豆哭喊“XXX我爱你”“XXX给我签个名吧”,没有要到签名时脱力地哭倒在旁边小姑娘肩膀上,真是又惨又好笑。
而电影的泪点,主要集中在两条狗身上。
一条是钟楚曦的罗威纳犬,一条是小区流浪狗巴顿。
先说巴顿,巴顿这条狗智商绝对过百,不仅出逃狗肉馆智斗打狗队,还有一段和前主人的悲惨往事,可谓是“美强惨”的典范。
而钟楚曦的罗威纳犬豪七,从小伴随着小主人长大,小主人从中学生长成了新娘,自己也从小狗长成了老狗,怀着对侵入者的防备心,频频破坏钟楚曦和老公陈伟霆的二人世界,却在主人出差时突然走到生命的尽头,躺在病床上强撑着,想等主人回来告别……对于狗的故事我特别容易产生共情,因为我也养过狗。
在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养过一条狗,那时狗也不过满月,我看着它从一只小奶狗长成一只威风凛凛的大狗。
在家里,狗和我的关系最好,那是一条特别聪明的狗。
每天,它会跑过一整条长街,到长街尽头迎接放学的我。
做作业时,它就趴在我脚边,写作业写累了就rua一把狗头;冬天它是暖手宝和脚垫,任由你把手和脚伸进它的肚皮里……悲伤的是,它没有陪我长大,而是在某一天晚上跑出去玩时丢了。
那时我才四年级,哭着沿着大马路找了它一下午。
听上去,和钟楚曦跟豪七的故事前半段有点相像。
但在电影里,我却更喜欢巴顿和前主人的故事。
巴顿的故事是贯穿电影的一条线索,篇幅不算太多,但拍的非常恰到好处。
从郭麒麟偶遇巴顿发觉巴顿对人的防备心,到巴顿从捉狗队的围堵里突围,到郭麒麟去向宠物店打听巴顿的故事,揭开巴顿和前主人的往事……最后,为避免巴顿被狗肉店捉走,所有主角一起参与捕获巴顿计划。
巴顿终于在幻觉里再次看到了前主人,前主人一句“巴顿,不跑了”,让我瞬间泪崩。
“分离”是铲屎官和宠物一定会面临的问题,寿命的差异、疾病和各种意外,注定了人和宠物不可能永远在一起。
当不得已分离时,只希望,没有我在身边的时候,你也一样能好好的。
巴顿让我再次回忆起小学四年级丢狗的那个下午,遍寻不获放弃希望的我,唯一的愿望,也不过是我的狗没有死,而是遇到了一个新的主人,那个主人待它非常好罢了。
和巴顿的故事比起来,钟楚曦和豪七的故事,显得有点过头。
前面搞笑部分,豪七出于一个老父亲的醋意和警惕,频繁阻止钟楚曦和陈伟霆的蜜月生活,这个梗确实蛮好笑的,但未免也重复太多次了吧?
我这一场,第一次,影院里大家哈哈大笑。
第二次,笑的人已经减少了大半。
第三次,有人忍不住嘀咕“怎么老这样”。
说实话,这好歹是个合家欢电影,有人带孩子看呢,就算孩子看不懂,大人也觉得尴尬啊。
后面煽情部分,倒不是用力过猛,而是铺垫不足:对豪七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铺垫不够,所以后面豪七病危显得有点突然,前面看上去明明是条壮年的狗嘛,怎么突然就病危了?
这个故事,如果把前面搞笑的部分压缩一下,把时间分一点给豪七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铺垫,可能结构性会更好一点。
剩下两个故事,阚清子和檀健次,两个邻居,一个是内向洁癖宅女漫画家,一个是外向开朗男编导,两个人性格互补,因为猫而结缘,故事更像一个温暖的小品文,独自漂泊在外的年轻人看了后可能会比较有感触。
反正身为铲屎官,看到阚清子的猫嚣张地把她的手办挨个推下来的时候,我是挺有共鸣的。
张子枫和吴磊的故事是最让我无感的,虽然子枫妹妹是蛮可爱的。
或许我已经过了为校园青梅竹马感动的年龄了,只觉得他们的故事比较游离于电影主题外,除了张子枫训练狗的那段,基本和狗没什么关系。
而最后校园告白的部分,也让我感觉仿佛在看韩剧,总的来说,太悬浮了。
不过,或许现在的中学生就是这么drama也说不定?
动物的爱简单、赤诚、热烈、直白,而我们在扮演着拿“宠物”当挡箭牌的胆小鬼,总是兜来转去,有太多顾虑,充满期待却又小心翼翼,《宠爱》其实是我们借着宠物来表达自己无法言说的爱啊!
六个故事,每一段中都有一只萌萌的小动物,但它们更多是作为纽带,去串联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而这六个故事也有着共同的内核:爱,因而彼此牵连又特别动人。
突然遭遇失明打击的少年、内向有严重洁癖的年轻漫画家、舍不得猫更舍不得女儿的老父亲,他们正好处在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看他们对情感的表达很有意思,仿佛我们越长大,越胆小,越要用无关紧要的话掩饰内心真正对情感的希冀与渴求。
吴磊饰演的少年陈乐云意外失明,生活可谓翻天覆地,突遭打击的他还有力量挑战自我,可是当得知一心信赖的好友搬家时,这积聚起的力量一下子溃散,这段特别真实,勇气需要在经历一个个难关后才能淬炼成钢。
张子枫饰演的江楠在无可奈何下想到把金毛狗小扎训练成导盲犬,可是这时的陈乐云已经不愿意接受她的好意。
少年人的友谊总是带着一腔热诚和义气,即使面对冷漠和拒绝,江楠仍在努力,最终小扎成为了一只合格的导盲犬,陈乐云从小扎身上学到接受作为盲人的自己,当看到他跟着小扎一路走到学校,他妈妈跟在身后,看他过马路时连忙着急地高高举起写着“他第一次出门,他想要独立”的白衬衫,看到这一幕简直泪目。
如果说少年人对情感的表达带着股执拗的勇敢,那宅女漫画家和男编导对彼此情感的表露要曲折得多,若有似无的情愫固然美好,但彼此互相靠近的那一步至关重要,有时我们需要一个契机推动,可是不会每次都有一只丘比特小奶猫给我们勇气。
于和伟扮演的老父亲最让人感慨,他就像一只寄居蟹,小心翼翼,想要付出爱但不知道怎么做,和女儿聊天只能借着聊猫来表达关心,知道女儿想把猫一起带到国外,不舍但只是掩饰自己的不舍。
看到他去求明星签名,在一群追星少女中间一起大声说着我爱你,因为要不到签名就要送走呼噜,脸上悲伤的表情竟然和身边的少女是那么一致,看着真的好笑又倍感心酸。
什么时候我们对情感的表达变得这么胆小了呢?
在意和顾虑都太多,也怕受到伤害,前进一步,就左思右想是否要后退三步,这似乎成为我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但大概从未踏出去就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看到女儿向父亲吐露最让她伤心的事,深深地感受到即使亲如家人,每个人也还是可以在自己情感的堡垒里。
有的话你不说出来,我真的不会知道。
看这部电影,有很多笑点,也有很多让我忍不住哭的时刻,不论是宠物与人、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实在很美,但看到最后,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到底怎样才能鼓足勇气表达内心的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