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为什么又加个老字呢?
因为吧头发有点白,也可能是染的,拍的一些家常事,比如买菜,并没有什么蛋糕,神马玩意之看完记不住系列Very good很好,You're great你很棒!
我评分就两种,1种1星,1种满星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这部电影是今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我最期待的。
看完整个超出期待,投票我给了高分,扫了圈其他观影者的评价都不低。
编剧很牛!
(不剧透)影片中老人的恋爱超级甜!! 就像青涩的年轻人刚暧昧那样充满了迫不及待,每个细节都在表达“我很喜欢你”。
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一起翩翩飞舞。
爱情和性分不开。
几个冲突点尤为惊喜,爆笑、伤心、遗憾,连“床戏”的处理都意犹未尽。
女主的设定很新颖,她勇敢、主动、有品位,年龄没有困住她爱的步伐,真想有人能一直吃她做的蛋糕,就像最后一个镜头,默默陪着她吧。
柏林的氛围极棒,观影时观众该笑就笑,该遗憾就唏嘘,极为沉浸。
结束后全场鼓掌两次。
一次为了他们的爱情,另一次为了创作团队的用心。
致敬团队,致敬没能到场的导演夫妇。
快!
上!
映!
吧!
最好的视角不是带观众直面生活和社会的残酷与流血,而是通过生活的裂缝窥探出细微的、常态化的碎片,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以及社会与个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割裂。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孤独的老年女子,丈夫已过世,子女生活在国外,自己一人独自生活在德黑兰的故事。
她拥有一些朋友,却因为众多阻碍,聚少离多;女儿在国外,无法相伴左右,通过电话也只是寥寥几句闲语,词不达意,思念和孤独之情得不到摆脱。
一日,独自前往一家餐馆吃饭的时候,偶尔遇到一位独自生活的男子,她几经辗转,与该男子相交,并邀请他去她家,渡过了一个美好的浪漫夜晚,红酒、最爱的蛋糕、舞蹈、花园,夜色静谧,而两个人的欢愉却冲破沉静达到了激情的碰撞。
可是最后因为一系列原因,老年男子躺在床上不幸离世了,最后的女主角回到了孤独的状态,留下了孤寂的背影。
欢愉时短暂的相拥与激情的碰撞,而死亡和孤独却长眠于后花园。
影片从一开始带我们领略到孤独和百无聊赖,然后中间遇到爱与激情的迸发,让人暖心和欢愉,再最后回归孤寂与失落,上帝仿佛是给生活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为什么欢乐与痛苦常伴呢?
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吗?
影片中展现快很多稀疏平常的生活裂缝:是朋友间的离多聚少,相聚时总是谈论着生病与死亡,聊着爱情又展示了失望;是居住的偏远和行动不便,生活作息与个人的生活习惯,逐渐远离社团远离人群,找不到同伴的孤寂;是逐渐跟不上时代和生活的步伐,就像去咖啡厅时的窘迫与不自在,往日热闹的场所和热爱的事物已不复存在,被新事物新文化所替代;是与家人沟通的减少与无法同频,家人的聚焦逐渐偏离,无法给予自身想要的关怀和注意力;是国家社会的制度令自己困惑和对年轻人的关怀与担忧,对国家和时代的不解和困惑。
年老总是如期而至,没有人能够避免。
但我仍可以勇敢的去寻找生活中的爱与温暖,还可以一起在花园里享受美好的夜晚,可以与爱人一起喝酒、一起欢乐的手舞足蹈,可以一起品尝自己做的美味的蛋糕,一起尝试做一些出格的刺激的事情…生活也是一块美味的蛋糕。
当然这不仅仅是关于个人的展现,还有关于伊朗对女子头巾、化妆以及个人装扮的的管控,对个人私生活的窥探与规训,对社会与道德的审判等。
以及老年就业问题,养老的制度的探讨,当前的经济与消费水平等。
影片不仅展示了痛苦与孤独,更展现了欢愉与爱,以及勇敢的去生活的冲动,也展示了对生活的跌宕起伏,面对大起大落的困顿与彷徨。
如果到了70岁,连纽带最紧密的亲情、再到友情也逐渐疏离的时候,我们还能拥有爱情吗?
有一个这样的夜晚。
其实是她谋划了一个白天的努力。
从偶然在餐厅听闻他是单身汉,到向餐厅老板打探他的出租车公司,到询问他的同事他几点返程,一只等到晚上,她终于跳上他的车,用有点天真俏皮的目光羞涩地盯着他,你可以送我回家吗?
她的目的其实是邀请他去家里,浪漫幽会的那种——如果邻居们知道了,可有的舌根子能嚼了。
计划平稳地进行着,当她穿着黄色波点裙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眼睛都亮了。
他修好了她花园里坏了很久的灯,她暗淡了数十年的夜晚,也亮了。
然后是葡萄酒、蛋糕、音乐、跳舞、聊天,不太熟练地用手机自拍合照,她期间还换了一件更优雅美丽的银色绸缎礼服,俩人喝醉了一起晕晕乎乎地穿着衣服坐在浴室被莲蓬头浇水(因为她说不好意思脱掉外衣让别人看到自己发胖的身材)。
他们一起狂欢,也一起湿漉漉:丈夫离开她30多年,孩子们移居国外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妻子提出离婚那刻他竟然感觉到解脱,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被爱过的感觉。
她的房子很大,装饰很温馨,也很空;他说,害怕一个人在房间里孤独地离去。
那晚,她的房间不再只有一个人,他身边也终于有了陪伴。
他们都拥有过一个“最好的夜晚”了。
2024年上映的伊朗電影《我最喜歡的蛋糕》,是一部情感細膩的劇情片,探索家庭、年老與孤獨等議題。
這部電影不僅描繪了,現代伊朗老年人生活的孤獨,還強調了年輕一代,與老年人之間的代溝。
透過一個簡單的故事,影片呼籲對老年人群體的關懷與理解,試圖喚起觀眾對老年人,情感需求的關注。
#空巢老人現象與老年人孤獨問題在全球範圍內,隨著年輕人外出工作,和城市化發展,空巢老人:——與成年子女,分開居住的老年人,現象日益普遍。
這種現象,不僅在發達國家明顯存在,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逐漸成為社會問題。
許多老年人,在子女搬離後獨自生活,這導致了他們的孤獨感加劇,影響身心健康。
孤獨和社交孤立,已被證明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有負面影響,甚至增加了患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
因此,許多國家開始,推動社會關懷和支持服務,幫助老年人,重新建立社交聯繫,提升生活質量。
#伊朗自由和女權問題在伊朗,自1979年革命後,社會自由和女性權利遭受限制。
伊朗的女權,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了曲折變化。
近年來,隨著保守政策的加劇,女性在就業、教育和社會參與,方面的權利逐漸受限,例如必須佩戴頭巾的法律要求、限制女性在公共場所的行為等,使得女性的選擇自由,受到了嚴重影響。
儘管伊朗女性,在爭取權利方面不斷發聲,且有部分民間支持者試圖改革,但政府的保守政策,和宗教規範仍然,對女權進步形成強大阻力,使得女權和社會自由,在短期內難以取得突破性發展。
我最喜欢的蛋糕 (2024)7.82024 / 伊朗 法国 瑞典 德国 / 剧情 喜剧 / 玛利亚姆·莫哈达 贝塔什·萨奈哈 / 莉莉·法哈德普尔 埃斯梅尔·梅赫拉比
这部电影简简单单,十分朴素。
故事的起承转合都是缓缓展开,导演将短片就能讲完的内容用电影承载,通过细腻的叙事探讨爱与孤独的主题。
最让人动容的部分藏在男女主寥寥几句对白间,或是缓缓绽开的笑容里。
耐着性子看完后,我看到了最接近爱情本来的模样。
玛欣是中年丧夫的70岁寡妇,丈夫死后她的独生女前往欧洲定居,她就一直独自生活在德黑兰。
直到有一天,她决定打破这一成不变的孤寂生活重新开始恋爱,为此她开始寻觅自己的爱情。
在她展开新的浪漫扉页时,一场意想不到的邂逅迅速带来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在受宗教意识形态支配的伊朗,妇女地位低下。
她们被剥夺了很多身为公民的正常权利,多年来,伊朗妇女一直在与强制头巾、男女平权做斗争。
社会将她们与异性的关系置于显微镜下,当一个女人决定独自生活时,情况就变得更加严峻,一举一动都被人格外关注。
在这样的环境下,玛欣追求爱的勇气才显得愈发可贵。
影片完整展现了玛欣重燃爱火的契机。
在一次餐厅用餐中,她被一位孤独的出租车司机法拉玛兹所吸引,并主动邀请他共度晚餐。
在晚餐中,玛欣像一只雀跃的鸟儿,她换了三套衣服,快乐得好像初坠爱河。
随后自然的愉快交谈和跳舞,使两人之间的情感升温变得非常自然可信。
爱需要表达,两位老人到了这个年岁都懂得如何直抒爱意。
影片没有任何一句台词提及爱和喜欢,一切表达都在言谈举止间。
“恋人一起酿酒,越酿越甜。
”玛欣说这句话的时候就似娇羞的少女。
“生活过得真是没什么期待,每天都是一样的,毫无新奇感。
直到遇见你。
”这样的情话对法拉玛兹来说也不再突兀。
当行动变得迟缓,身体不再鲜活,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认定彼此呢?
我认为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灵魂。
女主初见就对这个孤独的老头动了心,随后的相处中,特别是雨中出租车里的对话让他们相互了解,后面一起共进晚餐,他们发现两人的底色是如此相似,孤独却纯洁。
尽管结局悲伤,最后法拉玛兹被安葬在花园里未尝不是幸运。
他为她在花园里洒下种子,爱情在这里生根发芽。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戛然而止很奇怪,但到了那个年纪,意外和明天从来不知道谁先来临。
Rest in peace, my dear lover.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人,老了以后会怎样」去年,内地导演韩延的《我爱你!
》给出了一些答案。
(《我爱你!
》截影)病痛的折磨、孤寂的心灵、人生的回望与期盼……甚至是死亡的不断接近。
这些,都是人到暮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残酷,也令人伤感。
不过,影片中关于“爱”的主题,那些相濡以沫的情感,又是如此感人肺腑。
(《我爱你!
》截影)尽管属于翻拍片,但凭借着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和叶童等四位老戏骨的精彩演绎,还是赢得了观众的不吝赞赏,在豆瓣上有超过24万的网友打出了7.9分。
网友坦言:年迈之后的心动,才是爱情最极致的样貌。
同样是去年,来自智利的一部纪录片《永恒的记忆》,又让我们走进了阿尔茨海默病人的世界。
奥古斯托和保利娜的爱情,在年华逝去和疾病袭来的时刻,依然迸发出炽烈的光芒。
被困在时间里的人们,因为爱人的陪伴,让内心的无助与绝望变得不再那么沉重。
(《永恒的记忆》截影)最近,有一部影片空降豆瓣口碑榜第三名,评分7.6分。
IMDb7.5分,MTC媒体综评80分。
讲述的故事,和前面两部很相似。
一位女性老人的美丽邂逅,以及她对爱情的期望与憧憬。
《我最喜欢的蛋糕》My Favourite Cake
《我最喜欢的蛋糕》在今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并摘得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最佳影片。
其实从海报上不难猜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但,小派有点不愿用那个词语来概括。
是的,就是“黄昏恋”。
虽然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黄昏”如何绚烂,虽然“黄昏恋”也会伴随着诸多的祝福与希冀,可仍免不了那一丝落寞而寂寥的感觉。
影片中,身处“黄昏”的女主角,她对爱情的渴求还是那样浓烈,她的一见倾心又让人不觉动容。
01孤独为伴玛欣(莉莉·法哈德普尔 饰)是一位70岁的老人。
退休多年,复制粘贴般的生活过了一天又一天。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因为有入睡障碍,她每天天亮才能睡着,中午时才会醒来。
之后,就是吃饭,喝茶,去院子里浇一浇花草树木,去市场买菜。
更长的时间,她都在发呆。
偶尔和老姐妹们聚一聚,话题却总会扯到身体健康上去。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垂垂老矣的身体,让每个人都有了担忧与焦虑。
揉着自己酸疼不已的膝盖,玛欣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
不会用手机APP叫车的她,只能打电话给相熟的司机;以前爱去的咖啡厅现在需要用二维码点餐,喜欢喝的冰咖啡早已下线,她只能叫侍应生端来一杯茶。
她越发觉得,周围的世界变得陌生了起来。
夜晚,能够陪伴玛欣的只有电视节目。
远在国外的女儿是她唯一的牵挂,可视频通话总会被打断。
女儿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需要照料,女儿也很忙。
玛欣想要抓紧最后一点通话的时间,向外孙展示一下自己亲手织给他的毯子。
电话,已经挂断了……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想和老姐妹打电话再聊聊天,打发一下时间,却得知对方被确诊癌症。
人老了,就是这样吗?
孤独、疾病,如影相随。
玛欣的丈夫去世已经30年,女儿离开她生活也已20年了。
这几十年里,她没有再婚,始终一个人生活着。
如今,已经70岁的她还有多少来日呢?
玛欣自己也不清楚。
洗漱的时候,望着镜子,她仿佛已经认不出如此老迈的自己。
玛欣心血来潮地化起了妆,涂起了指甲油。
听着电视播放的爱情剧中那些绵绵的情话,她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02意外邂逅玛欣来到一处公园,向人询问这里有没有“老年男人”经常来这里锻炼。
对方回答,早晨才有,并反问她打听这些干什么。
玛欣撒了个谎。
她没有丈夫,“睡到中午才醒”的那个人不就是她自己吗。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事实是:玛欣想恋爱了。
也可以说,她想找个人陪陪自己,她实在太孤单了。
衣柜里的衣服不知道穿给谁看,做了美食也没人可分享。
与爱情绝缘的数十年间,她不曾料到,那些遗憾与不甘会在这个暮色深沉的年纪,骤然而至。
就在可怕的疾病到来之前,就趁着自己还能动弹的时候,就在突发奇想的此刻——玛欣决定再次拥抱爱情。
这算是有意寻觅,还是意外邂逅呢?
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出现了。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在餐厅,玛欣遇见了一位出租车司机——法拉马兹(埃斯梅尔·梅赫拉比 饰)。
看起来和她差不多的年龄,也是独身。
玛欣坐上了他的车,并且很主动地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
简单地交谈,了解过后,玛欣开门见山:你愿意来我家吗?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法拉马兹显然有点懵,但很快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只是,他并不确定,回问:现在吗?
玛欣微蹙的眉头,闪烁的眼眸,一如青春年少的悸动:“你觉得什么时候合适?
”“那就现在。
”法拉马兹肯定地说道。
车外,下雨了。
雨水落在车窗上,似乎有温热的液体噙在眼里,随着眼波流转。
内心里,如同雨中的街道一样,变得潮湿了起来。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临下车的时候,玛欣让法拉马兹把车停远一点,免得被邻居说闲话。
其实她是想趁着这个时间回家整理一下,也捯饬一下自己。
这一番心思,显然没有白用,她得到了法拉马兹的夸赞。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客人的到来,聊天说话的声音,让房间变得格外热闹。
压抑许久的寂寞终于得到了释放,玛欣一边准备着吃食,一边说个没完。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这样的时刻,当然少不了美酒的陪伴。
玛欣拿出私藏,和法拉马兹对酌。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很快,刚认识没多久的两人熟络了起来。
法拉马兹是个退伍士兵,有过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没有孩子。
在和玛欣相处的过程中,他始终表现得有礼有节。
他刚刚就没任由玛欣独自在厨房忙活,现在他得知院子里的灯坏掉了,马上又承担起“男主人”的角色,开始修理。
玛欣则做起了自己最拿手也是最喜欢的蛋糕。
多么像一对老夫老妻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啊。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院子里的灯光渐次亮起,他们坐在桌旁,雨后的微风轻拂。
玛欣讲着自己的糗事,法拉马兹足够幽默,在一旁贡献着情绪价值。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拿起手机,学着年轻人的样子,不太熟练地按动着快门,留下合照。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挑选最爱的歌曲,随着音乐起舞。
尽管扭动的腰肢不再纤细,不太灵活。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夜晚是多么美好啊,不是吗?
两颗对爱渴望已久的心灵,两缕孤独了半世的灵魂。
紧握彼此的双手,岁月的流逝仿佛在今夜停滞。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一曲跳完,气喘吁吁的两人靠坐在沙发上。
“玛欣,你真的要我留下来过夜?
”“你还要问第二遍?
”“我可以去卫生间洗个澡吗?
”“当然。
”“你,要一起吗?
”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03终归现实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我最喜欢的蛋糕》剧组亮相。
两位主演莉莉·法哈德普尔和埃斯梅尔·梅赫拉比手持一张放大的照片。
(《我最喜欢的蛋糕》剧组在柏林电影节)照片里,是本片的导演玛利亚姆·莫哈达和贝塔什·萨奈哈。
导演不能到场的原因——这部影片来自,伊朗。
他们,来自伊朗。
而让人感到有点讶异的就在于此。
影片的前半段是如此的平缓而沉静,就像一部生活纪录片一样,把两位老人的相恋故事展现给观众。
爱情,来得有点猝然,但奔放与炽热倒不难理解。
毕竟,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洗礼之后,两颗孤寂的心灵更容易贴近彼此。
已经古稀之年的他们,恐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像年轻人一样相知相恋。
影片后段,剧情急转之时。
才让观者明白,原来那些无奈与忧伤,早已是生活的常态。
欢乐与激情,始终敌不过现实的残酷与冷遇。
玛欣和法拉马兹,一起“洗了澡”。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他们坐在喷头下,任水流浇湿衣服和身体。
这或许是未曾有过的体验,玛欣的这一天一夜,经历了太多的所谓“禁忌”。
饮酒,和陌人男人约会,并且要他留下过夜……白天的时候,她还替一个没有严格佩戴头巾的年轻女孩出头,和“道德警cha”公然撕扯了一番。
玛欣对年轻人这样说道:你得为自己出头,你越顺从,他们就会越过分。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出人意料的是,女孩却羡慕起玛欣的“年龄”。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是啊,至少玛欣还经历过“那样”的日子。
就像在出租车上,听司机说着关于“酒店名称的变更”和“堵车”的关系。
玛欣的第一反应竟是——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玛欣的孤独,不只来自年龄的老去和独居的生活,更是来自她有点跟不上的不断变化着的时代,以及某些一成不变的桎梏与挣扎。
又像在跳舞的时候,法拉马兹不无担心地问我们这样会不会被邻居举报?
玛欣干脆地说,那又怎样?
他们会拿我们怎么办?
“他们会强迫我们结婚!
”法拉马兹和玛欣哈哈大笑。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是否,只有活到一把年纪,才会变得通透。
是否,只有老去的人们,才能百无禁忌。
那么,就让这个夜晚继续美好下去吧。
最喜欢的蛋糕做好了,可法拉马兹已经进了卧室。
玛欣喷了香水,准备迎接下一刻的到来。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此时,床上的法拉马兹已经没了声息。
他平时就需要服用药物,今天又大量饮酒。
天亮了,玛欣醒来,她看着法拉马兹的脸庞,再次依偎了过去,尽管他已经冰冷。
昨夜,她就是枕在他的臂弯里睡着了。
小心地擦拭,整理遗容,就像亲人一样。
第一次的亲吻,发生在天人永隔之后……一杯酒,一支舞,一场欢聚……一切都化为了一场梦。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影片所呈现的,有暖心和欢愉,也有无奈与失落。
玛欣的勇敢与热烈,真挚而动人。
短暂的温情与浪漫轻易地消逝了,归于现实孤独的背影。
我最喜欢的蛋糕,它是甜蜜的,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同样的,还有苦涩和遗憾环绕着的宿命。
生命和生活,是否就是这样?
拥抱爱情,不应是某个年龄的专属;而对美好的期盼,或许更值得心怀希望之人去珍藏。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
图源于网络/ 图片Bishop / 作者
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完全突破想象的主角和故事,是世界之中的肤浅偏见。
被冰斧当头痛劈一般感动和震撼,是生而为人的共情懂得。
我们恐惧怎样的生活,与怎样的死亡?
电影之中和之外都给出了答案。
尤其喜欢这个有些奇情但十分合理的结尾:在一个系统与法治腐坏的社会中,自由的人,会以自由的方式,做她想做的事,不计后果。
以下长影评来自卫报影评人 Peter Bradshaw
一个这部既甜蜜又有趣的电影,将为有关专制政权是否是艺术伟大之源的辩论做出贡献。
两位导演Maryam Moghaddam 和 Behtash Sanaeeha的工作室遭到搜查,电脑和硬盘被没收。
幸运的是,制片人在伊朗境外保存了一份拷贝。
本片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而伊朗政府禁止导演们前往德国参加电影首映式——原因是对影片中不戴头巾、饮酒、跳舞以及「道德警察」场景表示不满。
而《我最喜欢的蛋糕》中温柔的人性正是对伊朗当局愚蠢而笨拙的镇压的有力谴责。
《我最喜欢的蛋糕》对爱与失去、孤独与衰老以及女性如何接受丧偶命运之必然的沉思。
女主角马欣(Mahnin)的丈夫在三十多年前意外去世,女儿和孙辈住在国外。
电影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画面展现了马欣的独居生活:她和女儿通过 FaceTime 通话,但总是被琐事打断,从来没能好好聊一聊。
她睡眠不好,不到中午不起床。
她喜欢打理自己的花园,打车去采购生活用品。
马欣每年都会在家里为自己的女朋友们举办一场聚会。
聊天的主题是每个人得的各种病,以及她们或者死了的或者活着的丈夫。
她们的谈话极其直白,充满了幽默。
电影的话题随之转到了她们这个年纪是否还能找到爱情上。
为什么不呢?
马欣虽然没有完全承认,但她对自己原本漫无目的的日常安排做出了一些改变,目的很简单:和男人约会。
马欣出入面包店、公园和高档酒店,最后在一家可以兑换退休人员餐券的餐馆里观察客人,等待时机。
在这里,她注意到了男主角法拉马兹(Esmaeel Mehrabi 饰),一个谦虚低调而具有风度的单身男人。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开了几十年的出租车,曾因在婚礼乐队中演奏乐器而惹恼当局。
马欣邀请法拉马兹在她的公寓里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她主动提出要为他烤她最喜欢的蛋糕。
这是一段情感交流的时刻:自从两人各自丧偶以来,他们就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和感受都封存了起来——仿佛就是为了几十年之后的此刻,可以将过去的全部内心世界倾诉给对方。
这其中有一种悄无声息的美妙动人。
生活中这样的时刻非常短暂——但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时刻。
这是一部可爱的电影。
服饰也是一种语言。
故事开始时,玛欣是个孤独的独居老人,晚上常常失眠,白天睡到中午才起床。
女儿给她买了一柜子的漂亮衣服,但她没有合适的场合穿,日常穿了也没人能欣赏。
这时候的玛欣常常身着一身灰色。
朋友来家里聚餐时,穿了一身较亮的白底印花裙。
短暂的相聚后,朋友们离去,异国的女儿忙着照顾孩子无法倾听她的生活。
巨大的孤独在黑夜袭来,玛欣翻出眼影和口红,涂上红色指甲,试图为生活增添色彩。
然后在俗套爱情剧的声音中睡去。
第二天,玛欣决定出门,接触新朋友,她戴上了红色印花的头巾。
接触新人不太顺利,老朋友都上了年纪难以约出来,玛欣只能一个人去喝咖啡。
这次出门,她身上的色彩更丰富了。
她戴着紫色头巾、蓝色外套,去酒店喝了咖啡,去公园找新朋友,保护了一个年轻女孩,又在餐厅遇见了喜欢的男子。
玛欣的生活似乎有了更多色彩。
当晚,玛欣邀请出租车司机去家里做客。
趁着司机去停车的空挡,玛欣赶忙回家收拾屋子,掀开防尘布,让精心设计的家具重见客人。
自己也不能忘记,涂上口红更显气色,换上一条泛着丝绸光泽的灰色裙子。
明明是在自己家,却略带羞涩和拘谨。
刚开始两人还保持着陌生人间的社交距离,相互交换喜好和夸赞。
随着谈话的深入,玛欣和司机分享私藏的酒,和对死亡的看法。
两人也坐得更近。
玛欣虽然还保持着 黑色和灰色的稳重,但内心的渴望和喜悦,已经雀跃在裙子流动的光泽里。
玛欣当晚的第二套造型,出现在花园对酒当歌时。
在前面那条裙子外面披上一条绿色的披肩,与花园的草木搭配更和谐,也映衬了玛欣重新焕发的生命力。
冲着喜剧标签🏷去看的,但剧情和主调和喜剧一点关系也无。
讲的事是两个年迈独居、偶然相遇、一起度过了温馨一夜的老头和老太太的故事。
节奏很慢,但一点不啰嗦。
没有剧情的跌宕起伏,也没有杂七杂八的人物。
惊讶于自己竟然看完了。
脑袋第一个冒出的念头是:在国内环境下,无论如何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并非偏见。
试想国内有几个电影或电视剧以老人做主角,给以关注和特写?
即使老人出现在为数不多镜头里,大多也是“关系里拎不清”、家长里短、一地鸡毛的画面。
仿佛人老了,就只剩糊涂,而理性、情感、心理和需求就也完全老去了一样,淡化乃至消失。
谁在乎呢?
没人讲,老人自己也羞于启齿或觉表达出来尴尬矫情;当然也没人听,儿女就算想要孝顺,现实也很难关照到。
(故而可得,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养儿也免不掉孤独,有分享有互动有陪伴才可以,这个伴可以是住在隔壁的老友,也可以是老伴儿,也可能有其他。
但小孩恐怕不太行)回到电影本身,故事背景在伊朗🇮🇷,很意外竟然能讲老太太在公园里对抗警察、维护没带好头巾单独出行的年轻女性;竟然能拍老太太上街找老伴儿、还敢把刚认识的一个老头带回家,一起跳舞一起洗澡。
印象中的🇮🇷,封闭且有很多不可理喻的可怕管束,对女性尤其恐怖,但电影竟然能拍到这个程度,真是惊喜。
影片最后,老头意外去世,温馨的夜晚戛然而止,留给老太太的仿佛是一场梦,两人模糊的合照、模糊的记忆,以及继续漫长的孤独。
相较之下,老头是幸福的,孤苦了一辈子,却在最后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夜,被老太太葬在了他喜欢的花园里。
结尾很艺术。
不过也很难想象,如果不这么结局,又会是怎样?
美好时光,譬如朝露,如梦如幻,得之幸已,不可长久。
PS:记录和化用一句影评,希望像老太太一样,年岁渐长,智慧和勇气日增,畏惧的东西越来越少,不管是道德警察、社会规训、自己内心的束缚,还是其他什么。
你有很多充满生命的瞬间,我很喜欢;但你把观众骗进来杀,我不高兴。导演确实表达想表达的议题了,但观众伤心到呼吸不畅一整晚都难受谁管管。
普通的日常,我每天都是,这电影没多少期待的
我怎麼週日特登早起來看這種大悶片。 #nziff
Little Venice FF @ BBC Maida Vale 美得苦得甜得很伊朗 搞笑得辛辣得抗争得很德法。虽然一直都在“一定会出事”的阴影里提心吊胆地观看,却还是被那生活中一点点甜和我们曾忽视的美好而震撼。酒精也好,性爱也好,被禁了以后才让人因为长期失去以至于在偶发得到时过于兴奋变得致命。世间道理无非如此。我会永远记得生命中最美好的这个晚上,这一晚不会孤独死去
不渲染任何悲伤或浪漫情绪,但却看到今年看到的最浪漫的场景——两个老人穿着衣服一起放松地洗澡。也不美化每一个人,会在老人死亡后看到他口袋里的西地那非。我看着他们如平常一天般谈论自己死后葬在何处的问题感到恐慌。电影的感觉也像这些片段,它无法让你心潮澎湃。但也不禁看着他们树下的背影发呆愣神
少点什么🤔
一颗干涸的心也渐渐泛起涟漪,即将凋零的暮年,如花蕾含苞待放。珍惜每一次相见因为随时可能诀别。
片子前十分钟,孤独的女主角看电视剧感动,摘下眼镜,眼睛泛泪光;为孙子织的毛毯,还没来得及展示,就被女儿掐断了视频通话,这样笨拙且超浓度的现实提炼,已经足以让人意识到,导演在随后要好好耍一把看似“类型”的要素,再生硬地摧残它。
欧洲人就喜欢这类故事
Rise | 难看加政治等于更难看
久旱逢甘露,奈何太匆匆。换个配乐和滤镜,都可以成为一桩七旬老太杀人案了……
两位“离经叛道”的老年人在雨夜邂逅,在一系列越轨行为之后乐极生悲,甜美的蛋糕一瞬之间变质。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黄昏恋故事,置于伊朗的环境当中自然会有政治上的表达。长期的孤独和压抑让两位老人在一晚尝遍了所有禁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结合前段与道德警察的冲突,控诉伊朗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马欣其实还是遇人不淑,法拉马兹在嗅到苗头之后第一反应还是想要发生性关系,不顾年事已高和大雨还要去药店买蓝色药丸,与马欣的期待相悖,并最终被自己的欲望害死。男性在睡梦中没有痛苦地离世,留下女性继续孤独地承担所有,对伊朗的性别对立也有所指涉。
搞这么一个可以但没有必要的结局真是败笔,和前面内容割裂过大。换成两人一起埋装有葡萄的酒瓶的带有希望的结尾不比这个强?
看着老头这么开心就知道要乐极生悲,也算是没有孤独死在家中,久久不被人们发现。妈妈说如果不遇到奶奶也许还能活好几年,我说爷爷自己也说,这么活着有什么意义。道德警察的恐惧感蔓延全片,奶奶好勇敢,命运对你好不公
没有刻意描绘伊朗的政治变态,而是以对抗的方式将了道德警察一军,又用最轻盈的方式展现这段“黄昏恋一夜情”。可即便如此,伊朗的政治恐怖还是充斥在空气里,让这个看似再寻常不过的约会竟充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潜藏危机。但他们竟然可以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无畏与反抗:“道德警察来了又怎样呢?逼我们结婚吗哈哈哈哈哈”他们俩跳着舞带有嘲讽又充满危机的对话,正好完美诠释了本片的精神内核。短暂的安全之后,最喜欢的蛋糕也做好了,可生命的突然结束让满怀期待的美好爱情却瞬间消散,一切又回归原点,就好像做了一场美梦,梦醒后的现实依旧是噩梦。一声哀叹。#SummerIFF2024 08《黃昏的甜美生活》PE 20240824
一个如此悲伤的故事。它并不仅仅是关于空巢老人的孤独寂寞,同时几乎毫不掩饰地在抒时代之怀——对那一去不复返的穿低胸裙子高跟鞋、在沙滩穿泳衣的自由时光的怀念。过渡一代的老年人还在伴着音乐饮酒热舞,即使是生命中转瞬即逝的最后一次,而年轻的少年们,被笼罩在头巾与罩袍下,失去的正是对另一种可能性的想象能力。不禁想到《使女的故事》中的一段话:“你们是过渡的一代,丽迪亚嬷嬷说。因此最难接受。我们知道你们要付出什么样的牺牲。遭男人辱骂确实不好受。但到你们下一代就容易多了。她们会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职责。她没有说:因为没有记忆,没有任何其他生活方式的记忆。她说的是:因为她们不想要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各种意义上的last dance,在暗夜里饮酒欢歌。前半部分铺垫了不少人性被迫压抑的细节,从遮覆面孔的罩纱到亲密关系的掩饰。由此引发对真情流露的聚焦与歌颂,也因此当看到女人从死去的男人口袋里翻出药片的时候,不由产生一种如鲠在喉的怀疑感,也许可以解释成地狱笑话,但还是会本能地从一个小细节推翻整个人物塑造,这一切不过都只是一个陌生人的一面之词罢了。对“自由”的追求到底是突破还是更束缚?从小视角切入大社会很好,可惜依然太浮太浅;铺垫也够,但设计感太重。脱离未必不是一件坏事,在药石无医的环境里坚守只会如温水煮青蛙一般被埋葬。
只能说是讲了很平静的一个故事。。
【7】从天堂到地狱,从地狱到天堂,空气中不只是弥散着政治恐怖,更多的是每一分每一秒的甜蜜
简单细腻的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能够在死前找到一个聊得痛快的人,也算是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