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

Fish Tank,90后·少女·性起义(港),发现心节奏(台),90后突围少女,鱼缸里的青春

主演:凯蒂·贾维斯,迈克尔·法斯宾德,凯利斯顿·韦勒英,丽贝卡·格里菲斯,哈里·崔德威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荷兰语言:英语年份:2009

《鱼缸》剧照

鱼缸 剧照 NO.1鱼缸 剧照 NO.2鱼缸 剧照 NO.3鱼缸 剧照 NO.4鱼缸 剧照 NO.5鱼缸 剧照 NO.6鱼缸 剧照 NO.13鱼缸 剧照 NO.14鱼缸 剧照 NO.15鱼缸 剧照 NO.16鱼缸 剧照 NO.17鱼缸 剧照 NO.18鱼缸 剧照 NO.19鱼缸 剧照 NO.20

《鱼缸》剧情介绍

鱼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5岁的米娅(凯蒂·贾维斯 Katie Jarvis 饰)性格叛逆而古怪,惹事生非的她不仅被学校开除而且连她最好的朋友都离她而去。米娅热爱跳舞,然而身边却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她那充满热情的舞步,直到一个叫康纳(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的男人出现。康纳是母亲的男朋友,在他与母亲同居的日子里,米娅被这个英俊而又友善的男人所吸引。在康纳的支持和鼓励下,米娅得到了一次舞蹈面试的机会,而且与康纳的关系也更进了一步。然而,现实世界并非想像的那样的美好…… 本片由在2006年凭借《红色之路》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的英国新锐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Andrea Arnold)执导,是她的第二部电影长片。作为2009年戛纳电影节竞赛影片,《鱼缸》在2009年英国独立电影节获得8项提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血亲疑云千山暮雪2包青天之开封奇案风风风嗨起,打他个鬼子一根木头智能缉凶无声风铃味尽缘美爪屋第二季无名狂电竞争霸哆啦A梦: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险之7个魔法师皇太子的初恋蜘蛛灾2龙潭巨兽寄信人、是谁?双宝斗恶魔镖行天下前传之终极任务牙狼〈GARO〉-DIVINEFLAME-胡同交响曲神盾局特工第六季烽火燃情父子神探之燕子窠迷案民宿的秘密佐料蓝色巨人粉色天空大桔大利阖家平安军中乐园监视者

《鱼缸》长篇影评

 1 ) 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是毛毛虫破茧而出成为蝴蝶展翅飞翔的过程,是幼兽脱离藩篱寻找生命出口的挣扎。

青春期的少年人,既是孩子,也是成人,无论心理上准备好了没,生理上都哭喊着要告别童年的天真。

《鱼缸》讲述的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在茫然中寻找人生方向的故事。

米娅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独立抚养她和十岁左右的妹妹。

米娅家境并不富裕,母亲也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烟、酒和派对,是家中常见的事物。

米娅早早就被学校退休了,除了时下年轻人流行的街舞外,她既没有专长,也没有嗜好,游手好闲占据她所有的时间。

虽然如此,米娅是个本性善良的女孩,她看见一匹瘦弱的马被锁链绑在附近的拖车区,便数度偷偷闯入,试着将这匹可怜的马儿释放。

马主人是个十九岁的青年,他在第三次逮到米娅时,告诉她,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这马并没有被虐待,它只是因为年纪大了,才瘦弱。

一天,母亲将男友科诺带回家来。

科诺被自己的母亲赶出家门,所以必须在米娅家待上一段时间。

科诺是个不错的人,会开车带着米娅一家人到河边抓鱼,会认真地说米娅有跳舞的天分,会将睡倒在母亲床上的米娅抱回房间,还仔细地帮她把鞋子脱掉、盖上被子。

科诺最喜欢听的歌曲是the Mamas & the Papas的《California Dreamin'》,还懂得如何为米娅受伤的脚包扎。

自从科诺来了以后,家里除了相互叫嚣外,第一次有了家的气氛。

科诺就是米娅喜欢的男人类型,成熟稳重,知道该做什么,去向哪里。

米娅开始认真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

她看到张贴在网吧墙上的舞者征聘广告,兴起了做个专业舞者的念头。

她偷偷撕下了这种广告纸,趁着科诺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腼腆地向他提起这个事。

科诺全心意地鼓励米娅,还主动提议将摄录机借给她,让她可以寄出跳舞的录像,参加征聘活动的初选。

很快地,米娅将录像寄出,也收到对方的回应,她通过初选,过几天将在活动主办方面前表演,以争取最后录取的机会。

母亲并不知道米娅参加舞蹈征试的事情,她不断试着说服米娅去就读特殊教育学校,为自己混一个学历,也学个一技之长。

米娅为此和母亲发生过好几次口角。

她觉得母亲完全不了解她,但她也不懂得如何和母亲沟通。

幸好还有科诺懂她。

于是,米娅选择以《California Dreamin'》作为她第二支舞的音乐,这也代表了她对科诺的心意。

那天晚上,科诺将喝醉酒的母亲扶上床后,一个人坐在客厅里。

米娅进门后,告诉他自己选了他最喜欢的那首歌作为后天表演的配乐。

科诺一手拿着酒瓶,一边要米娅表演给他看,之后两人就在沙发上发生了关系。

科诺事后懊悔不已,强调自己喝醉了,希望米娅能保守秘密,然后留下错愕的她进房,并且一大早就收拾东西离开。

米娅不停地给科诺打电话,甚至打到他上班的地方,但都联系不上。

于是她根据在科诺钱包中看到账单地址,一路徒步大老远的距离上门找他。

科诺开门看到站在外面的米娅,他吓坏了,立刻开车将她载到车站,给她点钱,要她马上回家,答应之后再给她打电话。

不过,米娅并没有上车,她转回科诺的家,发现没人在后,从后门窗户爬了进去。

在客厅的录像机中,她发现科诺不但有妻子,还有一个小女儿。

科诺一家人回来后,米娅匆忙地从后面跑了出去,然后一个人怔怔地坐在隔壁的围篱上,透过灌木丛的缝隙,看着科诺和妻子一同将车上的食品搬进屋。

他们的小女儿一个人骑车滑板车,一次又一次地从米娅面前滑过。

米娅当下站起身,叫了小女孩的名字,说是她母亲要米娅带她去买冰激凌,这就连哄带骗地将小女孩带到海边。

小女孩见行走的路线过于古怪,开始出言反抗,最后更是拔腿逃跑,但还是在海边上被米娅追上。

小女孩被抓住后,不断地挣扎,并猛踢米娅的腿,于是米娅在愤怒之下,将小女孩扔进海里。

看着小女孩在水中载浮载沉,米娅突然清醒过来,赶紧抓起身边的木棍,将小女孩救起,并紧紧地将她抱在怀中。

米娅趁着夜色将小女孩送到家门口,然后转身循着原路回去。

走没多久,一辆车就在她身前刹车停下,米娅赶忙跑进路边的树丛中,但科诺没多久还是追上她了。

科诺狠狠地打了米娅一巴掌,然后转头离去。

毕竟,科诺很实际,他也不敢把事情闹大。

米娅赶到了面试的地点,身上穿着年轻人的服饰。

进门坐下后,她发现所有其他来征试的人,都穿着暴露的衣物,而舞台上的舞者扭动着身躯,演绎着香艳类型的舞蹈。

当终于轮到米娅时,她直愣愣地站在舞台上,听着耳边传出了《California Dreamin'》的乐音,然后她跳下舞台,直向出口走去。

米娅决定和那个养马的年轻人去旅行。

那个年轻人靠着收集废弃车辆的零件,组装了一台旧款的富豪汽车。

他养的那匹老马,因为年纪太大,已经死去。

于是他决定要开着车,去远方看看,而米娅答应和他一同前往。

米娅的妹妹很生气,不停地骂她,却又忍不住流泪紧抱住她。

米娅的母亲背对着房门,随着一饼米娅的CD摇摆跳舞。

米娅静静地走到母亲身边,与她一同摇动身体,妹妹则在她身后,抓着她的腰,就这样,一家三口在音乐声中,无语地跳着舞。

最后是妹妹将米娅送上车的,米娅透过车后窗,看着妹妹奔跑着挥别自己。

<全剧终>就像在片子一开头,养马年轻人所说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成人的世界很复杂,一个住在鱼缸里的人,是看不到世界的全貌和真相的。

科诺看似成熟稳重,却没有坚实的肩膀负荷现实的责任。

母亲与妹妹看似无知低俗,却是真心真意关爱自己的人。

舞蹈是个美好的事物,但要以此谋生却难如登天。

要长大成人,就必须走出象牙塔,跳脱狭隘憋屈的鱼缸,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

《鱼缸》的故事情节并不新颖。

导演是曾获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她的第一部电影长片《红色之路》在2006年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鱼缸》是她的第二部作品。

相比于近期另一部同样以少女转变为女人,所经历的挫折和打击为背景的英国片《成长教育》,《鱼缸》都显得有些窠臼自陷,同样类型的影片可说多如牛毛,导演并没有拍出新意。

虽说在运镜手法、叙事节奏上都没有明显瑕疵,但也没有任何惊人之处可言。

电影导演其实是一个说故事的人,而故事要能说的好,需要有丰富的人生历练和拍片经验,安德里亚-阿诺德要跻身国际一流导演之列,还需要一些时间。

 2 ) Andrea Arnold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

主题没什么新鲜的,人物设置和剧情桥段也熟口熟面,毕竟青春成长的题材拍来拍去都是大同小异的,碰上情场老手大骗子更是洒狗血情节的重灾区。

但导演Andrea Arnold却处理得相当抑制和理性,迄今为止三部长片中最好的一部,其看点在于毫无煽情的真实感和恰到好处的作者风格。

她对中下阶层的描绘深得英国大师Ken Loach的真传:采用非职业演员,展现贫民窟生存环境,满嘴脏话跟母亲对骂的小女孩更是逼真得让人心惊。

嘻哈乐的引入也相当老到,跟女主角的身份地位,乃至命运转折都有着奇妙的暗合,从而更令观众领悟到影片名字的内在含义。

导演对动物隐喻的喜好再次浮现,被缚的白马,河里被捕杀的鱼,异样的角度特写反衬出的却是人物内心情绪的敏感变化。

空屋练舞时的逆光,随处可见的虚焦镜头,足以显露出导演在处理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关系之间的微妙手法。

不过归根到底,最值得一看的依旧是初登大银幕的女主角,一鸣惊人的(本色)演出让我更容易投入到她身处的那个残酷而现实的生存状态里。

不得不提,最后半小时的几场重头戏里,她充分发挥出极其自然而难忘的演技:应聘艳舞女郎、屋里撒尿报仇、绑架男主角女儿,以及最后跟母亲妹妹三人跳嘻哈舞和解。

 3 ) 最NB的是演技派的文艺小崽子!

看电影杂志MS多次介绍这个女导演,的确是挺NB。

多的也不说了,这种成长型青春片真是一个赛一个厉害,年年有佳片!

不过更令我惊讶的是这些小演员,哪儿找来的。。。。

想当初Ellen Page在Hard Candy里那无比嚣张的演技 就够让我咋舌了!

还好她在Juno里收了收。

还有更古老的,以前看到过个What Alice Found, 是个手摇摄像机拍的公路片,里面个迷迷糊糊的傻丫头,也是被塑造地栩栩如生。

这片子里的90后 乃至00后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女主角15岁,一脸的深刻,叛逆,怀春,迷茫,恐惧,嫉妒等等,简直是负面情绪的脸谱,然而却又表现的如此自然。

还有她那个00后妹妹,这小崽子张口闭口的Bitch,整天嘟嘟囔囔,但最后一个镜头,I Hate You 然后那一抱,这唯一煽情的一幕,却让人心也碎了,看那个小丫头后面蹦蹦跳跳地追着车,让姐姐给她短信,心里不由地念叨,这个小姑娘也是前途未卜,跟着个混账老妈以后不知道怎么办呢!

有点我不明白的是,如果要拍的克制,拍的冷静,拍的节奏顺畅,难道里面的人就一定要一个个都是Poker Face么?

英国的贫民家庭难道就一定要整天满嘴脏话,醉生梦死么。

我也不认为这个女孩通过这个夏天是种成长,这就是青春类影片最喜欢扣的帽子。

至少,我身边的90后,远比影片里的叛逆女来得成熟多了,这种来路不明的男人,用脚趾想也肯定是结了婚的。

幼稚的女人到了60岁也不会成熟,而成熟的女人往往在10岁前已经看得明白,成长是件很复杂的事,叛逆女孩不一定因为这个事情就成长了,这只是影响她人生的一次经历而已--因为她毕竟还是离开了家,去了威尔士

 4 ) 割礼

大一的时候上视听分析课,老师问我们”成长的代价是什么“,我们当时的回答还是莫衷一是的,最后他跟我们说:成长的代价是牺牲。

这个回答到现在,我仍然没有找到更贴切的答案去替换。

只是,我有时候常常想再问一句:牺牲什么呢?

其实我不认为《鱼缸》里面的米娅牺牲的是贞洁,或者说是身体,除非是死,我不觉得身体可以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牺牲。

你把身体交给一个男人的意义,实际上是最大限度的、最单纯的、最小心翼翼的,信任。

而那种牺牲,就是遭遇背叛,你对最信任的信任,被这个人玷污了,你看着你交付出去的那个愿意爱、愿意信任的、单纯如同小孩的自己在他的眼眸中忽然变成了一个可笑的傻子,并没有丝毫的珍惜,更可怕的是,在他眼中不知道有多少多少个你这样的傻瓜,你甚至是一个不具有任何性格任何特质的——人,你只是,只是某种一闪而过的情欲映像。

而在经历之一切之后,失败的成人就是成为那个玷污了你的信任的人的副本。

你去以他的方式行事,去背叛,继而认为这个坚硬而狡猾的人就是所谓的成人。

这就不是牺牲,而是经历了彻底的摧毁。

所以说,真正能够成人的非常之少,就像《大逃杀》里幸存的也不过两个孩子。

牺牲,是惨痛的升华。

或者,盗用别人影评里的那句话: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英雄主义的话,那就是认清生活的残忍,但仍然爱它。

拍青春期的电影非常多,但是真正能意识到成长的根本的影片非常少,我们的就更少。

很期待一部类似《鱼缸》的电影,不只是因为它做的非常”合情合理“,更是因为我相信这是所有人最具共鸣最具同一性的时刻。

 5 ) 那些刻在心上的小疤痕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脑子里出现的还是罗曼·罗兰的那句话: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电影看了不少,这句话被反反复复的验证着。

Mia 是不是还热爱这生活,我不确定,希望是吧,起码她在努力。

我的鼻子酸了好几次,却始终没有眼泪流下。

但那些感动是如此的真实。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成长?

我总是容易被这样的碟片封面吸引,也许,总觉得这样的画面里的故事,总会有我能认同、体会、理解的感觉,那些相似的瞬间刺痛内心的微微颤抖。

当Mia反反复复要去砸开那匹白马的锁链的时候,当Mia的左脚被划出一道血痕的时候,当Mia去嗅他领口的新鲜香水味时,当Mia睁开眼睛看着那件透亮的白色衬衣的时候,当贝壳风铃被吹响的时候,当Mia在路灯的陪伴下跳舞的时候,当Mia被狠狠地扇了一耳光的时候,当Mia站在台上却跳不出那段舞蹈的时候,当Mia和她妈妈跳最后的那一段舞的时候,当Mia回头看着妹妹追赶她要远去的出租车的时候,我的心都被刺痛了。

其实,这从来不是一个善良的世界,善良是个太伟大的词汇,而这个时代已经不配使用了。

我们开始那些干净的心灵在一次次的伤害面前终于决定和解了,我们学会了用微笑释放一切,不想再去解释或者辩解。

于是,我们在路上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面无表情的人来来往往,人们心里的那些快乐或者痛苦再也不能从表情中获得,这,究竟是成长还是悲哀?

我真的不知道。

就像,我从来不确定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我觉得那只是人们在生活的激情被耗尽后的自我安慰。

说到这儿,好像有点儿脱离这部电影了,我想,我只是想到了Mia的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的,她会不会再也无法敞开心门从新爱一个人,她会不会也变成路上面无表情的一个人,心中再也找不到澎湃的理由?

无从知晓。

而我,也不知道自己会变成哪一个。

但人们不是说了嘛,正是因为未知,所以才充满了魅力么。

我只希望,自己永远能够有勇气爱下去。

我也相信,Mia不会被这个她人生中第一次看到的真相打到。

我们活着,勇敢的爱着,不后悔。

因为这些,我给这部电影5颗星星。

 6 ) 献给所有的叛逆少女

一个自以为坚强倔强的少女,上帝一定会让她为自己的坚强付出代价。

--题记我几乎无法看完这部电影。

晃动的镜头背后是几乎不加修饰的现实,如同女孩的舞步一样,难看却真实。

我不得不几次暂停,倒酒,喝两口,接着看。

我翻了翻豆瓣的评论,如果一个人可以顺畅地看完这部电影,那么他一定从未成为过一个自以为坚强倔强的少女。

女孩很难不让我回忆起十几岁的自己,叛逆,厌世,涂黑手指甲,顶着一头烫坏了也染坏了的乱发,脸被0号粉底和过浓的眼线弄得脏兮兮的。

女孩如果想要叛逆,她的选择很少,几乎只有那些轰隆隆的摇滚乐和油腻的街头文化才能接纳她们。

九十年代,我姐选择的滚轴溜冰场和JJ,二十一世纪,我选择了毛儿和五道口。

现实往往和大人担心的不一样,叛逆女孩所处的混乱环境其实很少给女孩带来什么伤害,就像Mia的那些朋友,和房车里的那几个小混混,他们虽然混,虽然粗鲁,但他们都有着十几岁的年纪,社会还没有教给他们足够多的恶,来让他们深刻地伤害彼此。

而且,他们之前也同样有着自己察觉不到的认同感,就像很多电影里描述过的那种同为边缘者的共情。

因此,尽管他们的生活混乱放荡,但那都只是成长路上的小花小草,自以为成熟世故,实际天真纯洁地让人心疼。

就好像男孩第一次见到Corner时戴着帽子低下的头颅。

在这些小花小草的陪伴下女孩慢慢地成长,她比教室里的女孩们看到的世界更大,接触的世界更多,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姑娘们在大街上打架,被小痞子围殴时反击逃走,她可以熟练地抽烟喝酒吸大麻,她听着那些震耳欲聋的节奏,觉得自己是有灵魂的。

她觉得自己比她们都坚强,觉得自己见过足够多的世界,觉得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样成熟。

就是这个时候,上帝看到这个少女,想,是时候了。

于是上帝派给叛逆女孩一个成人。

来给她上成长的第一课。

这个人也许是个男人,也许是个女人,在更多的情况下,他是个男人。

这个男人是个成人。

无论他是性感如法斯宾德还是只是个一般的中年肥胖地中海大叔,总之,他身上属于成年人的气息,与少年不同的思维方式,那种值得依靠的感觉吸引了少女。

他可以是她生活的导师,理解她那些古怪又成熟的思想,为她生活中的种种混乱和迷惑提供答案。

那种混合着依恋与信任的爱情是如此的不同,即使少女之前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情事,但这次都与众不同。

于是和所有叛逆与不叛逆的少女一样,她交出了她自己的心。

Mia几次给Corner跳舞看,对于Mia来说,跳舞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最接近她灵魂的事情,因此她不会随便在大街上跳给什么人看,而会自己在顶层没人的公寓里对着天空跳舞(插播一句,没有镜子练舞真的行吗?

真的记得住动作吗?

即使是Breaking也不太行吧...),她最终选择了Corner的California Dreaming,还在清晨的阳光里把自己编的舞跳给他看,她探出了自己的灵魂,索要他精神的支持和依恋。

但是成年人,任何一个成年人,怎么会渴望一个少女的精神世界呢?

自以为成熟的天真,幼稚而调皮的反抗,如小猫瘙痒一般的叛逆,还有青春的肉体和脸庞,对于他们来说都指向猎奇而刺激的吸引。

大叔们随着碰杯而碎裂的灵魂早已覆盖上了铁甲又蒙上了灰尘,任何“拥有清纯眼神的少女”可以撬开壳子的故事都被证明只是少女们的年轻的意淫。

大叔们的世界是有条不紊的,是整洁干净的,正如Corner的白衬衫,他小心地叠衣服的样子,他来时整齐得不像话的Mia的家。

这是他们小心翼翼维持的平衡和秩序,他们费尽心思建立的自己的可以像同性吹嘘的“王国”,怎么会容许一个年轻的小女孩在打乱他的世界。

我的大叔背着我偷偷跑去结婚,我在他汽车的副驾驶座位上发现了他的结婚请帖。

而Mia的大叔则有一个老婆和一个可爱的小女儿。

在Mia看到家庭录像的那一刻,上课铃响了,上帝的课程开始了。

那是一种可以一生铭记的痛苦,甚至不是心理上的,而是生理上的。

那个阴天下的镜头是如此肮脏而直接,但只有如此直接的东西才能有如此的冲击力。

那是生理的痛苦。

愤怒的Mia掳走了他的小女儿,她是个强势的女孩,她想报复,想反抗。

但她能怎样反抗呢?

她只是个小女孩,而她面对的,是这个赤裸裸的世界。

愤怒的Corner打了Mia一个嘴巴,他小心翼翼经营的双重生活,随时可以抽身离开的当然是Mia和她妈妈凌乱破败的小公寓,他又怎么能允许Mia动摇他自己的生活?

打击总是接二连三,现在还有什么地方需要真正的Dancer?

他们需要的都只是DS吧。

一个穿Hoodie跳Breaking而不是Jazz的倔强少女,她所能为止舞蹈的,只有梦想,没有金钱,也没有工作。

她一直想拯救的白马也最终去世。

只有痛苦才能让人成长,因为痛苦需要面对,面对需要改变,痛苦让改变成为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失无所失,因为一无所有。

但改变并不是上帝给你的最好礼物,上帝爱这样的倔强少女,所以他给她们上一课,只是为了告诉她们,you will survive.Yes, you will survive this.而且,你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无所畏惧。

这难道不是一个女孩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吗?

我所经历的一切让我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更爱我自己,让我更能坦然的面对我自己。

献给所有曾经倔强或正在倔强的叛逆少女,你们是被上帝青睐的孩子,Life is tough, but you are tougher.Ps:情节很好,剧本很好,但镜头处理不太好,节奏也不好,拖沓。

女孩的舞步我可以理解,但街上女孩的舞?

Audition时候那个穿得很少的Dancer?

Come on,街舞这种东西还是留给美国人和亚洲人吧。

 7 ) 【插曲】电影周边

"Me & U"Composed by Ryan LesliePerformed by Cassie Ventura (as Cassie)"Life's A Bitch"Performed by Nas"Your House"Performed by Steel PulseWritten by Alphonso Martin"Juice (Know The Ledge)"Performed by Eric B. & Rakim"Down 4 U"Performed by Ja Rule"Baby Girl"Performed by WileyWritten by R Cowie"Show Me Love (Stonebridge Club Mix)"Performed by Robin SWritten by Allen George / Fred McFarlane"Broadway Jungle"Performed by Toots & The MaytalsWritten by Toots Hibbert (as Frederic "Toots" Hibbert)"Cool Down The Pace"Performed by Gregory IsaacsWritten by Gregory Isaacs / Sylvester Weise"Get Up Offa That Thing"Performed by James BrownWritten by Deanna Brown / Deidra Jenkins / Yamma Brown"California Dreamin'"Performed by Bobby WomackWritten by Michelle Gilliam / John Phillips"Don't Sweat The Technique"Performed by Eric B. & Rakim"Jah Rule"Performed by Rhythm & Sound with Paul St. Hilaire"Just to get a rep"Performed by Gang StarrWritten by Keith Elam / Chris Martin"In The Fading Light"Performed by New DeviceWritten by Philip Kinman / Robert Wybrow / Daniel Leigh"Ride It"Performed by Jay SeanWritten by Jay Sean / Alan Sampson"Original Nuttah"Performed by UK Apachi & Shy FXWritten by Andre Williams / Abdul Wahab Lafta / Johnson Ettienne / Winston Riley"Bleeding Love"Written by Jesse McCartney / Ryan Tedder小女孩最后录像哼唱的歌曲

 8 ) 为什么,一部成长片可以让人这么难过

舔屏向,有剧透。

我觉得,法鲨主演过的电影又可以称为“让你难过的要死又哭不出来系列”。

其实我一开始主要是奔着戛纳评审团大奖和下面这张图片去的↓↓↓<图片4>后来发现,这部电影主要情节就是一个叛逆少女爱上母亲男友后发现男人有家室一气之下差点杀掉男人女儿后来良心发现同时心碎一地最后和同龄少年一起踏上新旅程的故事。

一句话就剧透完了。

那么,擅长女性视角导演是怎么表现这个女孩逐渐爱上法叔,同时又在一个瞬间把女孩对男人彻底失望以至于在他家地上便溺的高潮推出得这么自然的呢?

主要就是靠细节了。

而且,这部电影完全就是本色出演,代入感很强。

且不说戏外都爱上了法鲨,在戛纳颁奖的时候都没来去生孩子了(不是法鲨的!

)的女主,导演本来是想请没有表演经验的、她家附近公园清洁工来出演这个角色,之前也没有看过法鲨的任何电影,但她就是凭着“女性特有的敏感嗅觉”认定了法鲨。

所以,那谁后来就在饰演渣男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还有啊,这部电影摄影极佳,光线什么的没的说。

配音也是,以少女的喘息声开始,在被男人甩了一巴掌后喘息声达到顶峰,那种时值夏季的年轻的躁热不安的感觉,就全出来了。

放图吧。

嚯!

这胸口!

<图片6>嚯!

这手!

<图片7>嚯!

这一背!

还有最上面贴出过的欧洲第一腰。

哪个女孩会不心动?

特别是一个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最好的朋友分道扬镳,和母亲姐妹厮打相骂的女孩。

有一个性感的、赏识她的成熟男人出现在她的生命里。

特别喜欢这个镜头,男人刚刚喷过古龙水让女孩闻,暧昧把握得刚刚好,让人以为两人要接吻。

故事到这里,都很微妙,正如女孩所说的:“爱上对方就是一种感觉,和年龄无关对吗?

”之后法鲨就开始渣了。

他作为女孩母亲的男友,睡了女孩。

你说睡就睡吧,要命,他还问和女孩男友比自己的大不大,我的妈,我们都知道你都可以打高尔夫了好吗。

<图片9>之后一把推开女孩和她的家庭,以“我那晚喝醉了”“叔叔年龄太大不适合你”开脱玩失踪。

但女孩直接找到了男人的家,发现他早已成家立业,曾说是自己前任名字的纹身也被女孩发现是他的女儿。

女孩气极,在男人家地上便溺,用最原始的方法羞辱他,同时恶上心头拐跑了男人的女儿,争吵一番后将无辜的孩子推入水中。

那一瞬间我在心里祈祷着,导演你不要这么残忍啊。

还好女孩良心发现,或者说是不敢,尽管嘴上说着“你和你父亲一样坏”,还是救了孩子。

和男人女儿的这一抱,非常自然,也算是女孩的一种赎罪方式吧。

回家路上,她被男人狠狠地甩了一耳光。

背景乐里,只剩下女孩在黑暗里无助的喘息声,越来越大。

要是没有这一耳光,作为自带滤镜的法鲨脑残粉,还是可以原谅之前角色一切所作所为的,女孩已经打算就此别过了。

只不过这一巴掌,让她死心得更彻底。

同时还很喜欢的一些细节:

这条捉上来被男人残忍戳死、本来说要烤着吃最后被狗啃了的鱼。

<图片12>女孩的手和白马微颤的肌肉。

白马死于16岁,女孩成长为女人也是16岁。

女性对动物的同理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图片13>从小就脏话连篇、却在最后离别追着车子跑大喊“贱人,记得给我发短信”的小妹。

最后那支舞,女孩是和曾经痛恨的母亲妹妹一块跳的。

舞姿不美,却很真实自然。

三人就像鱼缸中的鱼,以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跳舞的工作却发现是脱衣舞俱乐部,以为遇到了欣赏自己的真爱却是玩弄女性的渣男,以为幸福就在眼前,谁知还是隔了一层玻璃。

希望女孩跳出鱼缸后,等待她的是一片大海,而不是又跳入另一个鱼缸,甚至被人捉住无助地死去。

 9 ) 浮到水面喘口气

非常的不波澜不惊,整体感觉和达内兄弟的片子以及《永远的莉莉娅》一样很相似,但是我会更倾向于把他分到《莉莉亚》一块去,同样是关于青春的议题,同样是放荡不羁想要冲破无形屏障的迷失少女,莉莉娅却显得更加残酷。

同样关于自由与梦想,同样是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但是两个懵懂的少女都被爱情欺骗了,都在稍稍萌发的爱情中看到了现实。

真个时候真该大骂一声:爱情是狗娘!

其实对于这种情绪慢慢增加,感情含苞待放的片子,用纪录片式的手持摄影是最好的,相对于那些天花乱坠的角度景别剪辑,其实这样的慢慢道来的片子更考验功力,片子的节奏不能太慢又不能太快,不能太多剪辑和角度的切换不然就打破了我们去跟随的感觉,观众是被一点一点慢慢带进去观看的。

起初我们会厌烦于米娅一直漫无目的的乱走以及他的无礼和傲慢,其实他就想许多叛逆期的少年,明明很想要加入到普通的行列但偏偏要证明自己是特别的与众人不同的,矛盾的心理就是青少年的心。

回头想想,米娅所经历的情节真的不是让人心动不已很有兴趣,就是普通的生活,所有人会经历的普通的生活,但是就是这样的慢慢发展下去,叙事开始走向小高潮,观众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去为这个少女感到担忧,害怕他继续的沉沦于犯罪,是的,导演手持的目的到了,你已经被导演代入到米娅的世界了。

同样的达内兄弟的片子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主角非常不好看的后脑勺然后跟着他一直走一直走甚至走的晕头转向找不着北了,人生不就是如此吗,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的神秘,手持跟拍刚好符合了人们窥私一大怪癖。

一直在学习这样漫不经心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和拍摄感觉,这种片子一把握不好变回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其实真正的珠宝和甘甜就在其中。

学习之。

 10 ) 生命中的英雄主义

鱼缸 ★★★★★我小的时候喜欢做一件事情, 将买来2元一只的金鱼从鱼缸里捞出来, 任他挣扎直到奄奄一息时再将它放回鱼缸, 看它拼命的呼吸吐气泡, 游来游去享受着限制的自由, '它的生命是我赐予的', 那种不懂事的自豪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Mia, 电影中这个15岁叛逆的女孩子, 如同鱼缸里千万只金鱼一样活在自己的困境中。

贫穷, 辍学, 酗酒滥情的母亲, 缺乏父爱, 恶劣的成长环境. 她的生活如此悲惨, 她身心疲惫又无比孤独, 我们可怜她但却无法拯救她. 这样的地方, 她无所依靠. 直到Connor的出现.Connor是Mia那年轻母亲Joanne的男朋友. 他们在Mia面前开配对,喝酒,调情,母亲在男朋友面前判若两人-温柔又美丽. 从Mia的眼里,Connor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父亲的关怀, 他关心她的舞蹈鼓舞她去参加试镜, 问她身边的男生是谁,带着Mia和妹妹离开这个龌龊的地方,去乡间去公园. 他在车上放轻快地歌曲, California Dream, Mia轻声哼唱. 这样的情景是这个15岁的女孩无限渴望的--- 一个父亲一样的角色,但她却无法表达自己的快乐, 只能用吼叫和辱骂来获得更多的关注并掩饰自己的愉悦. 电影的前半部分,我们一直在通过Mia的目光看世界, 镜头多次躲在Mia的后面, 当Mia近距离的接触Connor,她在他的肩头,她闻他的古龙水味,节奏缓慢下来,我们听得到Mia的呼吸, 人生仿佛重叠, 导演想要我们去体验她在享受的这些感觉---那种人生有了希望, 原本对生命无所渴求的Mia看到了未来和快乐. 这一个多小时的铺垫赢来了电影的最高潮, Connor夺取了Mia的童真.说夺取也不够合理, Mia和Connor仿佛两情相悦, 但我更认为Mia这个15岁的女生并不知道她所陷入的困境. 说起来真讽刺, 看电影时的我尽然不断地回避心里对Connor的怀疑,坚决相信他真正关心这一家人并在乎Mia的幸福, 但那个晚上,那短短的五分钟, Connor,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毁坏了所有像我一样的观众对他的期望. 他的嫉妒他的滥情, 他不断的谎言,他的道貌盎然,他选择逃避并在第一时间断绝一切联系. 他那一巴掌打在Mia脸上,不仅打破了Mia对他最后一点期待,也打碎了我们和这个悲惨家庭共同等待的美好结局. 导演对于Mia了解事实后的想法的表现非常模糊, 基本上寻找不到一丝线索看得出Mia的心情. Connor出现前, Mia只关注与两个事情, 练舞加上解放她无意间发现的白马. 白马在这样一个英国工业小镇的出现是突兀的, Mia和白马之间的感情和怜爱是Mia对自由渴望的释放, 她几次闯入私人住处冒着被非礼的危险试图解救他, 但白马终究不是她的, 最后白马的死,使Mia泪水绝提. 但我相信那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一路走来,她看到了希望,又陷入了绝望, 她看到生命的价值,却又被死亡嘲笑讽刺,她以为得到了爱,却发现爱过于奢侈,而谎言却廉价的随处可得. 但人生还要继续, 这15岁的孩子,一夜长大, 擦干了眼泪, 接受命运的锤炼, 继续前进. 影片的最后, 仍然是黑暗和模糊不清的未来. 幻灭的目标,和那咄咄逼人的母亲, 却再也打不到这样一个强壮的女子. 她,从孩子变成成人, 从愤怒变成冷静, 那种看清人生的凄凉和勇气是她坚持下去的唯一支柱. 她最后轻快的跳舞, 没有压力也没有折磨. 人生就算有多大苦难, 也终究要去面对, 攻破. 罗曼罗兰说:生命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想后,仍然热爱生活. Mia, 15岁, 看清了一切. 并勇敢的向前走去. 包子岛 于2012年2月15日

《鱼缸》短评

难道做小三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么????这女孩跳舞一点都不好看啊~~~

5分钟前
  • Lavender
  • 还行

给你多少算多 给你多少算少 你需要多少来填补你 你就得失去多少 等量互换的公平或者偏差其实在于你怎么对待和看待 需要多少荒谬和错误来铺垫 就会有多少百无聊赖的过去锻造历史 ——Life‘s a bitch。【残酷青春对于我来说 好像是中世纪的事情了】

6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还行

你妹,脑残的电影

10分钟前
  • A-Mian
  • 较差

法鯊:&amp;#34;舒服吧?我的雞雞大吧?&amp;#34;,然後就秒射惹。。。。ಠωಠ???

15分钟前
  • Orange
  • 较差

红路范儿...so UK...青春期那些破事儿...问题儿童...家庭社会背景...

17分钟前
  • pksky
  • 还行

乍看下写了一个女孩的成长经历,其实是人一生的缩影,禁锢而没有希望,碌碌无为而有无能为力,人生在痛苦和孤单中成长,英国片子固有的气质

22分钟前
  • popgrey
  • 力荐

我是来看法叔的腰的,闷片

23分钟前
  • 李雯
  • 较差

如果说the education是精英版,那fish tank就象是贫民版。有着无尽的冲动却无处发泄。苦涩就是青春的注脚。人生大抵如此,真到了需要担当时,面对种种责任,又无奈于心有余而力不足,退而结网了。喜剧乎?悲剧乎?

24分钟前
  • york
  • 还行

不喜欢,女猪脚没气场,跳舞也跳得烂透了,内男的看起来很猥琐,选人选的不好

25分钟前
  • momo
  • 较差

你们的评论写得比电影本身还好。电影还不错,真实、不做作是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了。

26分钟前
  • 天心兀
  • 还行

要多失望有多失望,鉴于我曾对此片寄予的厚望以为自己会喜欢。要不是厉害的女主,直接一星了,法斯宾德演得这是个毛?

28分钟前
  • 伊比利亚小火腿
  • 较差

原地尿尿那个我真是想不到

31分钟前
  • 今生、唯爱
  • 较差

感情是有的,可是傳達不過來。。。

36分钟前
  • kobain
  • 较差

其实我现在挺烦这种调调的电影~因为搞了母女俩的男人是[无耻混蛋]里面的那个我军影评人,所以一看见他就想乐~

37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女孩一定会把自己的身体和感情一并交付出去,真的不得不说,男人都是禽兽(非贬义),尤其是怪蜀黍。男主居然是演荣格那位。。。 虽然铺垫了半部电影,但从中间开始,后半部真的太优秀了!

40分钟前
  • 哦哦
  • 力荐

百分之六十的時間在拍女主一個人走路。投資方是有多愛看她?前半部分兩個人赤裸裸一直挑逗彼此,這種狀態沒有善惡之分吧?還有,標榜自己跳舞的東西,好歹找人編編舞吧……還沒有最後他媽的那一段好看。最後在表示家人間的情感,太學生化了。

41分钟前
  • Kid Don
  • 较差

life is a sick horse, life is in the fish tank, life is just not that funny. life is abt leavin.

42分钟前
  • Kaito
  • 力荐

所谓梦想,梦想是喜欢上一个温柔男人,最后发现不过是母亲的情夫外带有家庭最后上了你之后为了家庭甩了你一巴掌。所谓梦想,做了多久的准备练了多久的舞蹈,最后发现人家只想招聘艳舞女郎。所谓梦想,喜欢了很久的白马想要拥有,最后一句她老了她生病了所以被杀了。所谓梦想,15岁的梦想是什么。

45分钟前
  • 本人醉奶
  • 力荐

8.25 感觉导演想做好多事,都只做了个开头就不做了。迈克尔·法斯本德同学,为什么我看了你三部戏,每部里面的床戏都那么出位……

48分钟前
  • 小A
  • 推荐

和鱼缸没半点关系,是一部残酷、现实、复杂、孤独的青春片,青春冷少女是可爱的也是可怕的。

51分钟前
  • susanlovesmil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