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绿宝石引发的血案,或者野兽保护小萝莉,哪一种都很适合这部电影。
樊少皇饰演的野兽杀手让人印象深刻,但他国语版的配音很出戏,不禁想起如果是王宝强来演的话,可能会更加出彩,很适合他的一个角色。
电影开始和结局用了一个童话故事的寓意,想法是好的,效果没呈现出来。
余文乐曾经是卧底,因为档案记录不好升职无望,变成了混迹于灰色地带的不良警察。
阿姐的儿子在廖启智的地盘招妓时意外身亡,妓女担心事情败露而秘密弃尸,为了找儿子,阿姐让余文乐去跟廖启智谈判。
故事本可以从阿姐找儿子开始,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直到最后再由谭俊彦抓到妓女捋清来龙去脉,这样也未尝不可。
另外动作戏太少,力王发挥的空间不足,显得不够残暴不够典型。
最后牺牲之前,应该好好来场打戏,还能为电影再加点分。
廖启智自然不认,被杀手樊少皇伏击,逃跑中不想竟意外被余文乐误杀,樊少皇反而成为了目击证人。
樊少皇为了帮助小萝莉,神志不清之下大打出手,连小萝莉的表姐也就是余文乐的情人也重伤昏迷,两人新仇旧恨总是要算的。
只是幕后黑手要杀人灭口,可惜都被樊少皇反杀了,而余文乐也终于被阿姐点通了事情的关键,一切都是廖启智的左右手所为。
不知该说天网恢恢还是恶有恶报,总之一切来得那么凑巧,一群打劫完银行的外国人团灭了左右手。
而当小萝莉有危险时,余文乐和樊少皇拼死保护,与对方同归于尽。
樊少皇临死前说小萝莉不是青苔,而是花,但我觉得青苔也挺好的,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花虽好看却也娇贵,估计樊少皇是想表达小萝莉就像希望一样,而她表姐肚子里的孩子,无疑是余文乐的希望,可他却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出生与成长了。
写在前面:推荐大家去看粤语版,那才是完整版本。
国语版开头几分钟的情SE戏和后面某些片段被删,而这些被删片段正好是故事讲述前因后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广电活脱脱剪成了一部烂片,骂人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这部电影我看了许多遍,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地非常喜欢。
08年的时候,偶然在某视频网站上搜到了这部片子,当时看的是国语版,只看了一半,不是很清楚剧情,却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写实的电影。
当时还有一个感觉,就是觉得余文乐在这部戏里表现十分突出,相比以前有很大的突破,油光满面、邋里邋遢、神情颓废、一副小混混的模样,大大改变了以往奶油小生的形象。
某些细节上的东西也被他很好地诠释了出来。
比如被子弹擦过头部,醒来之后感觉非常疼痛,脸部那个狰狞的表情啊,让人看了都觉得非常疼。
还有最后中枪倒地,那半睁半闭的眼神,看了让人五味杂陈。。。
冼色丽的表演也挺有突破(尤其后来还看到她去演了《囡囡》!
),这次演的是一个妓女。
翻了一下她的资料,没想到《新封神榜》里的哪吒就是她演的!
太让我吃惊了!
扮演小花的那个小女孩,第一次这部片子我之所以能看到一半,就是因为这个小女孩的表演很抢眼,很漂亮、很可爱。
还有樊少皇,虽然一口不流利的徐州话讲得有些蹩脚,但他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这次乞丐的形象让人眼前一亮,我看了很久才看清乞丐是他演的。
这是我第一次看国语版时,脑海中对那些角色残存的一些印象。
再次看这部片子已经是2010年了,看的粤语版,这次终于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了。
给这部电影取名《青苔》是非常准确的。
这是一部非常现实的电影,描写的就是当下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生活状态以及这个社会的现状。
那些底层平民,在残酷的社会中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行业,努力地让自己生存下来,非常渺小、非常贫贱。
故事以一块绿宝石作为导火线,将这些平民联系在一起,串起了整个矛盾事件,也为最后的冲突埋下了一个很深的伏笔。
阿丈和lulu之间的感情比较隐晦,这不是爱情,也不是怜悯,但是当阿丈跟lulu在一起时,总有一种能安心睡一觉的感觉。
也许就是这种感觉让他们俩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相互间产生了情愫。
而小花和乞丐的情感也比较模糊,不过他们之间也存在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同类人,同病相怜。
为了保护小花,乞丐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些底层的平民,真的就像青苔,渺小、不起眼,却有自己的生活,努力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树大了会被人砍,而青苔不会,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最后阿丈倒地的时候,他在心里对着躺在病房里昏迷不醒的lulu说:没事了,我们去海滩。
因为lulu曾经对他说过,如果有时间,他们要去海滩,他把他的事告诉她,她也把她的事告诉他,然后再一起生活。
结尾处,缓缓地响起了一曲《偶然》,冼色丽唱的,非常忧伤,这首歌曲放在最后,明显升华了电影的主题,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配合着悲情的画面,让人心中生起一丝伤感,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很辛酸。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 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 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 互放的光亮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的电影,今天中午看了《青苔》。
不得不说余文乐的演技日益成熟,也许趁着陈冠希不在,他有更多机会提升自己。
在命运里我们该是卑微的吧?
看似顽强的生命,任凭你的信念再强悍,也逃不脱浮萍的命运。
我并不是悲观的人,但看了这部电影还是忍不住感到了命运的不可抗力。
但结局里孕育的那个小生命,谁又能说不是向命运的又一次宣战呢?
虽然不是出自同一导演之手,但《青苔》却有着和《狗咬狗》《军鸡》惊人的相似。
生命的力量不可小觑,信念是最好的武器。
我们以为倒下的他们不会再有喘息的可能,但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们一样用生命捍卫了生命。
为了心中的那份希望和温暖,他们坚持了那么久。
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满面疮痍也毫无退意。
浮萍的生命亦如此,卑微却不懦弱,飘摇又不失顽强。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青苔,随处可生,无论几经践踏也一样可以顽强呼吸。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浮萍,随处可亡,不管多么艰难都可以留下生的希望。
电影同样把社会最底层的生活大白于天下,把最惨烈的伤疤狠狠地层层揭开。
惨烈,却惨烈得痛快淋漓。
沾满鲜血的双手握住的是生的希望。
故事依旧围绕卑微的生命,用刺目的阳光下最黑暗的喘息展现最真实的生活。
直白,却直白得饱含温情。
布满伤痕的身躯包裹的是爱的力量。
画面一直是明暗交织,亮而刺目,黑不见底。
如同电影中的众人,蝼蚁偷生,得过且过,处在最极端的位置浑浑噩噩地生活着。
不太喜欢开头和结尾的海滩,有点刻意而且时间拖很长,但从正片一开始就摆脱了这种缓慢的节奏。
第一个镜头是仰拍,可以看到一个个小小的房间,沉默且压抑,钢筋水泥好像要把天空都戳破。
这是一个发生在深水埗的故事,如影片所言,有各样的烂人聚居于此。
一楼一凤马榄什么都做,多得是像阿丈,露露这样,漫无目的只为活着。
看到有人说怎么可能一个孩子就让阿丈重生了,确实也不会。
我想起素媛奶奶的话,哎哟要死了。
素媛说这是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其实对于阿丈来说也是这样。
堂哥之死,小花被绑架,露露昏迷,这些所有都压在了阿丈身上,不过是突然让他有了作为一个人的觉悟,是生活下去不能再麻木度日的理由。
而麻木几乎是影片中所有人的共性。
经历过第一次被清查,小女孩便学会了波澜不惊。
露露也说,这里每天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
妓女杀完人可以若无其事,警察可以借职权之便嫖娼,妓女可以和不认账的警察无所畏惧地厮打。。。
大家好像对于这一切习以为常,眼中尽是无动于衷的死寂。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神志不清的拾荒夫妇救出了斩姐的儿子,荒诞又讽刺。
正如结尾处斩姐同儿子的相见的欢乐,与其他人压抑到麻木的感情世界有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
人们只是记得挣钱,活命,反正都是烂命一条。
好像后开阿丈对病床上的露露所讲,我们这样的人,差不多就行了,那么认真干嘛,搞那么多干什么。
就是这么无所谓的一个人,和父母都没什么好说,自己的孩子还需要再三确认,要说他真的只是为了报仇,我也不大相信,毕竟墙头草才是底层人民活命的本性。
报仇只不过是让他找到了一个好好活着的理由。
他们永远不会期待生活有阳光不期而遇,因为有的人,真的得不到。
阿丈和露露,杀手和小花,大概也都不算爱情。
不过是困兽能握住的稻草,彼此能够靠近取暖,但终究,谁也救不了谁。
阿丈和露露在片中有过两次回头对视,第一次是阿丈看着她逃跑,第二次是两个人想一起吃饭,露露却被另一个男人叫走了。
即使是麻木,那一刻阿丈心中想必也是怅然若失的。
后来他给露露和小花做了两碗难吃的面,这也许是他能做到的,也是仅存的温情了。
他不会是露露的救星,就算相遇,是唯一的稻草也是被绊倒的羁绊。
生活如此,谁都逃不掉。
这一点恰恰也对应了贯穿全片的歌【偶然】我们预见不了未来,我们无能为力。
杀手和小花的相遇似乎太浪漫,太过耀眼的东西又往往会消逝地惨烈。
他们彼此不排斥总有了些同病相怜的安全感在里面,孤独又想逃离,而眼下却都只能顺从地生活。
这样的顺从无奈又可怕,是从一个孩子眼中投射出的对生活的屈服。
当笑话呗第一个男人叫走时,露露也只是怔怔地看着,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去生活。
杀手的出现时小花生活中的异数,恰巧他们都是想挣脱牢笼的人,即使互相折磨,也无法分开。
影片中大量出现了摇晃的镜头,粗重的喘息,各式杂声,还有怎么也擦不干的汗,五一不在给人压迫感,烦躁阴郁。
沉重,喘不过气,被生活逼着前行,谁有手段便上位,这已不是当初那个讲道义的江湖,旧派的人终将被牺牲。
人人都是为了生存而生存,焦虑,难耐,仿佛人就只剩下尚未开化的兽性。
片中的伏笔很明显,毒鼠强和阿星的遭遇都是如此。
然而大佬被小弟设计,最后的东南亚藉两方人火拼也无不是极大的讽刺。
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堂哥不明白为什么带好了头盔传好了防弹衣还是会死,就像阿丈也不明白,明明是叫堂哥坐好,为何最后却轧死了他。
人永远都不过命运,就像这里的人无论如何都离不开深水埗。
不喜欢杀手最后刻意的说教点题,但对于青苔给出的解释真的恰如其分。
河边石头上的青苔,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虽然个个都不过是烂命一条,却能为一个微弱的希望而振作。
阿丈和露露,杀手和小花,斩姐和她的儿子,彼此都是怀着相惜的情义,却终究被这无情的时代所束。
杀手突然被人从背后砍下一刀时变红的画面,中弹后短暂无声继而阿丈也中弹的剧情足够震慑,希望不要有警察来救场也确实如愿,这样的结局足够出人意料,但是二人被打倒后爬起也确实有些假,刻意也夸张了点。
露露眼角的泪水和阿丈保住小花后躺在地上的样子都太动人,感觉从这里结尾反而更好。
不得不说片子的后半截让我想到了郑保瑞,但是郭子健始终要多一份温情。
余文乐在电影《青苔》的表现不错,放弃了帅气的外表,演技有很大的进步,可能这样一个边缘警察比较有发挥的余地。
警察一角当影帝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前有黄秋生曾经在《野兽刑警》出色而火爆的表现摘下了金像奖最佳男主奖,接着梁朝伟凭借在《无间道》中的卧底警察再次成为金像影帝,后来郭富城凭在《三岔口》中神精质探员一角,成功转型成为演技派男星顺利坐上了金马影帝的位置。
不知道这一次余文乐的努力是否会得到金像或是金马的垂青,一个提名也是对余文乐演技的一种肯定,余文乐和古天乐应该会是亚洲影帝下一个接班人。
青苔,生长于阴暗潮湿的环境,总生长在不起眼的地方,青苔可是植物中比较野,没有人会专门去种植,只要有点阳光、水、空就能生存下的植物。
青苔总是样默默生长,没有树高也没有花香,注定了没有人会去关爱它们,在某一个角落自生自灭。
电影《青苔》中的那些人物就如同青苔一样。
当过卧底的警察,警匪都当过了的家伙并不是黑白两道都全吃得开,只是黑白两道的传话人,无论哪边都不把这个曾经的卧底警察放眼里,和一个黑社会过气小混混没什么差别,任人欺负,基本没有人会尊重这样一个警察。
妓女没有尊严人格的职业,躺下收钱,提裤走人,身体沦为挣钱工具时那就只能忍气甜吞声了,只想用最短的时间挣到最多的钱,好脱离非人的生活。
雇佣杀手,一个没有身份证明,没有来路的家伙,操着一口标准的方言,只能整天在垃圾堆中寻找一些食物,困了就睡在垃圾堆中,有时帮人杀一俩个黑社会头目,过着猪狗差不多的日子。
还有那些黑社会的古惑仔,他们以为打下一片江山就会有明天吗,一样只能活在阴暗中,过着害怕被别人暗杀的日子。
正是这样一群香港社会低层边缘人物,因为一起黑社会老大儿子失踪案撞到了一起,他们之间的日子谁也没比谁好过到那里去。
无论是黑社会小混混与老大之间的自相残杀,还是警察与妓女抱在一起暂时的感动,或是雏妓与杀手怀揣着童贞似梦无不向我们展示了青苔式的人生注定了贱人贱命,注定了生命的颠沛流离。
雏妓的童话故事也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安慰振救不了任何人,因为童话注定只能存于梦中。
可能,人有时活得太卑微了,只能用那些童话、幻想给自己一些希望,活下去的理由,暂时忘掉现实生活的疼苦。
“这几天我完全嗅到他们的模样,看到他们的声音,听到那些垃圾味。
我想,我真的是感冒了……”请细细咀嚼这些颠倒错乱的独白,咽下暴力与温情混合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你的舌尖是否感觉到了命运的艰苦?
电影以很文艺的倒叙开头,海水拍打着岩石上的青苔,两个忧郁的女孩在码头眺望,旁白缓慢的读着一段童话:“这里的天很蓝,比海水还蓝……”画面却是一片惨青,这种阴沉的基调贯穿了整部电影,犹如青苔生活的环境,偏僻、潮湿。
接着,随着镜头快速切换——夏日最热一天的市井小巷,拼命抽风的排气扇,破旧的水管污水直流,老鼠毒饵的投放告示,漏水的旧式空调——简洁地交代了环境——脏、颓废、不安全。
就像线人所说的:“我们这没什么多,就一楼一、马榄、毒品多。
”如此龙蛇混杂的环境,也为乞丐杀手、南亚人等边缘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故事随着斩妈儿子被杀,逼阿丈(余文乐)追查凶手逐渐展开,引伸出乞丐杀手(樊少皇)刺杀四眼堂,带走来港当性工作者的小女孩阿花和南亚人抢劫后逃避警察追捕两条主线,平行叙述,互不相干,到最后才交叉:杀手、阿丈、南亚人在荒废的仓库狭路相逢,几个卑微的小人物最后的火拼中同归于尽。
间中又穿插了阿丈和LULU(洗色丽)、杀手和小女孩阿花的两条感情线。
几条线索脉络分明,顺理成章,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另外一条线,就是屡次出现的绿宝石,虽然对整部电影的推进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也某些寓意。
绿宝石从被阿花无意捡到、收藏,最后被经历恐怖折磨后的阿花抛进大海,象征着向厄运的告别。
《青苔》情节构建在警匪片的框架上,重点关注小人物的命运。
刻意放大的血腥,不经意的幽默,人性化的温情,都遗传了香港警匪片独有的魅力,而这些仅仅是小人物悲惨遭遇的注脚。
《青苔》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在这样的黑色空间里,底层阶层总是被摆布、践踏、抛弃。
乞丐杀手受雇杀人,雇主最后要杀他灭口;阿丈单身追凶,临死之前代表正义的警察也没有出现。
两个悲情人物,都因为一段感情而看到了重新生活的希望,而最终结局却是带着遗憾的死亡。
花儿意外拾到的绿宝石,并没有给她带来财富;LULU怀上了阿丈的孩子,却永远也等不到大团圆。
由此也不难看出电影以“青苔”为题的用意——命运如青苔,虽然只要有光、有水就能生存,但也主注定不能开出娇艳的花。
余文乐早期走偶像路线,演过不少电影,但出彩的不多,此次扮演落魄小警员,颓废的形象发挥得十分到位。
其他两个主角洗色丽和樊少皇则中规中矩,客串的曾志伟、廖启智都是滚打多年的,自然游刃有余。
相比《野良犬》的不够老练,《青苔》的故事则趋向成熟。
郭子健作为一个新导演,拍警匪片无疑是很大的挑战,香港电影最多且最出色的类型电影莫过于警匪片,且经典不少,像《暗花》、《无间道》、《黑社会》等等,如果没有新意,很难满足熟悉各种各样的套路的资深影迷,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模仿的习作。
《青苔》并没有纠缠在黑帮的恩怨中,而是借着黑帮仇杀的火,点人情火,把重点放在小人物的命运上。
香港电影史上小人物题材的也有不少,最出色的应该是草根导演陈果的香港三部曲,不过近年来警匪片大行其道,小人物题材往往叫好不叫座,没有了赚钱效应,已逐渐销声匿迹。
《青苔》能够取巧出击,两边讨好,也是导演的聪明之处。
片尾,乞丐对小女孩说道:“小时候,他一直梦想自己长大后能变成一棵树,但是母亲却高数他不好,因为树长大了,会被砍掉。
不如河边的青苔,只要一点点阳光,一点点水分,就能够生活。
”原来,连活着都成为了很艰辛的事情。
他的母亲一直说他壮得像一棵树,有无穷的力气。
这棵树会干什么呢?
用尽所有的力气在生活,在他的心中应该是有一个最清晰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活下去。
他不只一次的提到母亲,看得出来他是个极孝顺的人,可是为了生活,竟成了别人眼中十恶不赦的人。
他的好对小众来讲是极为真实的。
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竟然能够很坦然的说出,只要能赚到钱,干什么都行。
生活是多么的残忍!
他为什么一直要救那个小女孩,也许就因为她曾说过我们是一样的。
至少对她,他是善良的。
在一个小女孩的眼中,他就是一个好人。
此时的她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想要珍藏的人。
美丽故事的开始 悲剧正在倒计时 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一次误会,一场闹剧却引发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仿佛了一颗小石子却能在平静的湖面上演着一圈圈的涟漪做过警察,当过卧底,进过黑社会身份的重叠,尤其是相对面的角色倒置注定了这个角色的可悲命运黑社会团体,警方,杀手,小姐,劫匪互不相干的人群,却因为你的存在扯在了一起千丝万缕,相互纠结,仇恨,杀戮,亲情,义气…本来与自己无关的一桩事故,却把自己卷了进去这不能不说是命运的作弄事不关己,本可高高挂起 可是仔细想想,又似乎哪个环节都少不了他来贯穿当下人常感叹生活节奏太快,社会压力大在我开来,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趟这趟浑水,哪来的两面受气和左右不是人?
樊少皇的角色无疑是剧中最可悲的人物杀手,任务和目标是生命里的所有这个邋遢的拾荒者却不然有亲人的念想,有感情的寄托因为一句“我们其实都一样”而甘愿用生命来维护誓言小女孩获救了,是两位风格迥异的骑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屠戮了所有面前的怪物,同归于尽悲剧--从头至尾 配合着香港街头特有的昏暗色彩 一直感觉压抑亮点虽少,却值得提取出来剖析其对剧情发展的满意度女友工作之余的梦想,给了观众提示,笨的永远是男主角阳光沙滩,伴侣结晶,如此惬意的生活状态永远只是幻想凸显梦想破灭的最好方法是在现实里给做梦的人们一个耳光拾荒者不理智的行为理智了很多人的思想至少不再白日做梦,开始明白思考活着的意义他懂得静下心读书,去听“梅花三弄”,“渔舟晚唱”小警察明白了自己身为父亲应背负的责任,只要自己还抱得动,那就是榜样小女孩明白了世间的好坏,用血的教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倘若以感情基调重新审阅该片,是部值得再听一遍的电影当然,只是听,画面效果做的很差;还有,只考虑积极向上的感情因素忽然想到一本书上提到作者不愿回答的三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爱情是什么,钱是不是万能的第一个问题没有答案,以此为首的一类问题都是如此第二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只是人们太过挑剔,总是不满意第三个问题其实只有一个答案,但是人们又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偏偏不愿意相信照这么来想,似乎读书和欣赏古典音乐是无用功,不值得提倡该死的人都死了,不可能死的用来收尾童音再次响起,叙述着它本身的不真实性思者如逝 必灰飞烟灭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杀戮过去,寂静一片血如残阳,残阳如血只剩下青苔和海滩海底,绿宝石闪着诡异的光
这部片子第一遍没有看下去。
以为不过又是俗套的警匪剧。
第二次,耐下性子看,发现开头还有女童的独白声,缓缓道来一个童话。
暗绿色调的场景,混乱不堪的生活,卑微底下的人生。
然而仍然生出了纯白的梦:她说,如果有一天,我们会去海边互相袒露心事。
他说,让我们一起坐飞机,离开这里,然后有吃有穿。
一切都是肮脏的,连那个女童也是一半浸染在这墨色里。
然而,他们仍然有爱。
爱着女人,爱着母亲,爱着做梦。
比较出彩的台词大概是乞丐的那段独白:我妈妈說,我壮得像头牛 我说以后我长大了 要像树一样高,一样壮 要帶她到树顶去看风光 可是我妈妈說,当树不好 树长大了会被人砍掉的 还不如当 河边石头上的青苔 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女孩说,你和我还不是一样的吗? 乞丐说, 不一样 你不是青苔 你是花 算是让人眼睛一亮的地方。
最后见到怀孕的女人和女孩,本来以为她们会落泪,然而干净的脸上甚至有些微微笑容。
淡漠的可怕,但也是必然如此。
因为,能够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生物一定是有足够的冷酷与遗忘的能力。
如此才能继续生存。
南亚人在香港电影中出现的频率是怎样的?
最早香港电影的南亚人是怎样的?
不知道。
很想知道。
但直觉南亚人的形象正在建立。
神探中偷枪的南亚人。
还有这部片子中火并抢劫黑社会南亚人。
记得还有,但忘记了。
南亚人的形象之所以如此塑造,是否反应了香港的现实?
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
什么是善,恶在哪里。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小余拍得可以,但少皇这个角色完全就是个神经病嘛。
在床上 with孟总.喃喃 一.一
郭子健第二部作品,边缘人生
除了开头和结尾的念白有点雷之外其他都很好。剧情完整,音乐好听,血腥暴力混乱情色,喜好重口味港片的不容错过。(大皇个吃货吃老鼠药都没事,还有什么他不能吃的呢~
嘿,今儿心情不错,但与电影无关。
你不是青苔,你是花儿。。。。
残酷互咬,绝望生存。
没意思
模仿痕迹比较重,镜头语言很不舒服
肾上腺激素的无限力量...
一星给主题。一星给女主角的歌声。樊少皇是来搞笑的吧?
邵奶奶老的真厉害,想起那些风月片,美人迟暮真是种悲哀
不知我们身边每天是否有这样的事发生着
配乐赞。导演对画面的掌控很有自己想法的,如青苔这个名字一样,电影像加了一层浅绿色的滤镜,泛着幽幽的光。可惜人物视角太多,线索很杂,乱了套。低等警察+妓女,小萝莉+乞丐大叔两条线着重一条更够了,不然根本没时间去铺陈情感。在萝莉的旁白下,余文乐显得像男主又不像男主。冼色丽那时很漂亮。
水
旁白太尼玛傻逼了~!
调子挺黑,结尾不够黑。
部部火爆, 郭子健導演一部爆過一部.......
好看。但是,点都比不上EDC与智障女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