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哈萨克人当第一部出来时就被标题吸引,然而第一次看时引起我的反感,电影中的“哈萨克斯坦”形象是一个低俗落后野蛮,反现代文明和反政治正确的国家,同时他们的言行中又包含了纯真和直接。
当后来第二次看的时候我抛开民族情感,试着去理解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意思,发现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电影中“哈萨克斯坦”及波拉特形象是鲜明的野蛮无知,放入美国社会却和美国社会的很多方面及很多人都能产生共鸣,反犹的,反文明的,极度男权的,愚蠢的,好色低俗波拉特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同道中人,可以反推出波拉特的形象就是源自美国,有个评论说这电影是两个文明的碰撞,其实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文明,可以说是美国遇见美国,是对想象中的和自以为的美国社会的解构。
可以说无关于哈萨克斯坦,全片关于哈萨克斯坦的真实桥段就是地图、国名、几个人名:前总统的名字:纳扎尔巴耶夫、以前央视播过的综艺节目《城市之间》中几个主持人的名字:波拉特及阿扎马特,还有一句:贾克斯吗(你好吗)。
除此之外没有哈萨克斯坦的任何元素,人群的话是地中海长相,前苏联地区小国风貌,语言的话就不知道是什么语言,这个国家形象本身就是美国对偏远小国的想象。
也是科恩用他们的无知的形象来麻痹特定的愚蠢的美国人,让他们暴露真实面目的工具。
这部电影中穿着比基尼裸奔的不是波拉特,其实是美国。
总之这部电影幽默恶俗无厘头,又包含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类似这部的还有美剧这就是美国。
题外:据说这电影第一部上映后引起哈萨克斯坦群众的强烈不满,遭到俄罗斯等国家禁播,但是当时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没有禁播。
第二部上映时当了30年一把手的纳老爷退休了,继任者不知道禁播没有。
哈运动员在外参赛,有美国人拿100美元,企图与某女运动员发生关系,结果引起冲突。
哈运动员在卡塔尔获得金牌,奏国歌时放的是波拉特恶搞版国歌,女运动员全程没发觉,手放胸口听完了整个歌词,此后国家出台政策,运动员必须会国歌。
6名来哈游客模仿波拉特比基尼裸奔,被逮捕,罚款440元。
2012年,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公开致谢科恩,感谢他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百无禁忌节操满地——《波拉特2》
今天聊聊电影《波拉特2》。
片名Borat: Gift of Pornographic Monkey to Vice Premiere Mikhael Pence toMake Benefit Recently Diminished Nation of Kazakhstan (2020),别名波拉特:为了近期式微的哈萨克斯坦的利益送给副总统迈克儿·彭斯的色情猴子礼物 / 波拉特2:为建设伟大祖国哈萨克斯坦而贿赂美国政权。
萨莎·拜伦·科恩曾经在2006年推出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波拉特》。
影片凭借1500万美元的低成本,豪取2.6亿美元票房,毫无疑问的成为当年热门影片。
《波拉特》还一举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第64届金球奖最佳喜剧片提名、喜剧片最佳男主角。
不过《波拉特》玩得太嗨,借着伪纪录片的形式把美国底裤翻了个底朝天。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但拍摄过程中除了少数主创演员,其余人物都不知道这是在拍电影,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拍了。
时隔14年,萨莎·拜伦·科恩作为编剧和主演,那个疯狂的人又回来了。
2020年正值美国大选,美国两党展开白热化的争斗,同时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全球横行,诸多大事件集中爆发。
萨莎·拜伦·科恩再也坐不住了,携带《波拉特2》强势归来。
《波拉特2》赶在今年10月23日在美国网络上映,目的自然是为大选造势。
最终目的也是希望大家认清美国两党,在一个比烂的时代,选出一个愿意粉饰臭味的政党。
和前作间隔了长达14年,《波拉特2》给出了一个极其真实的解释:在拍完《波拉特》后,波拉特让哈萨克斯坦沦为全世界的笑柄,波拉特被当局禁止从事新闻业,丢进监狱做苦力。
现在时机发生变化,当局再次把波拉特放出来,让波拉特去给美国总统送礼,好让美国对哈萨克斯坦好一点儿。
注意影片的片名:《波拉特:为了近期式微的哈萨克斯坦的利益送给副总统迈克儿·彭斯的色情猴子礼物》,这既是致敬当年第一部的超长片名,也是影片故事起源剧透式片名。
波拉特当年在川普大楼下随意大号,被禁止接近懂王。
于是当局的计划是,给副总统彭斯送一只色情猴子做礼物,一出好戏就此上演……
萨莎·拜伦·科恩作为坚持扒光美国底裤的喜剧演员,一直在用生命做表演,很多时候他已经不是单纯的演员,而是一名激进大胆的行为艺术家。
本文开头的海报特地换成了预告海报,而没有放影片的正式海报。
正式海报我打上厚码,大家可以随意感受一下,反正如果放正式海报,大概率会有麻烦。
有兴趣的观众可以找找原图看看,绝对辣眼睛。
《波拉特2》最大的优点就是坚持实拍。
和第一部一样,本片也是一部实拍的伪纪录片。
也就是说在拍摄《波拉特2》的时候,依旧坚持了实拍、偷拍的方式,除少数主创演员,出现在镜头里的人并不知道在拍电影,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拍了。
美国民众的表现呈现了一个真实美国,让精神孝子们想洗都找不到入口。
以最让人瞠目结舌的一段为例,《波拉特2》剧组成功伪装成电视台采访人员,安排年轻美貌的女记者采访川普的私人律师、亲信鲁迪。
鲁迪也的确不负众望做出了大家想要的动作,最关键的是整段采访是真实拍摄加偷拍,唯独鲁迪浑然不知,最后他直接报警。
事后,鲁迪还在推特解释自己的行为是在掏耳机和整理衬衫。
恩,反正你开心就好。
整个拍摄过程中,《波拉特2》遭遇91次报警,3000多人起诉。
萨莎·拜伦·科恩不仅对灯塔国大不敬,甚至将整个世界当做戏谑对象。
在他眼里,全世界的一切禁忌都是可以拿来戏耍的目标。
毕竟但凡有点儿脑子的人都不会做出影片中的任何一件事情。
而也只有穿着防弹衣拍摄电影的萨莎·拜伦·科恩敢这么做。
碍于基础设定,这就像《赛博朋克2077》中频现的Bug一样,游戏玩家会分不清这是赛博世界的设定还是游戏Bug。
在《波拉特2》中,观众也很难分清诸多令人感到冒犯的内容是为了效果还是刻意为之,就像影片中出现污名化新冠病毒的时候,观众都分不清是他刻意而为之,还是就是赤裸裸的无知偏见。
百无禁忌节操满地,虚虚实实行为艺术。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鲁迪·朱利安尼就萨沙·拜伦·科恩恶作剧采访致电纽约警方作者:艾米丽·史密斯和玛拉·西格勒鲁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给纽约警察局打了电话,当时“波拉特”(Borat)明星萨沙·巴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身穿粉色比基尼,试图欺骗他接受恶搞采访。
周二,这位前市长和特朗普总统的私人律师前往马克酒店,接受了他认为是关于政府对新冠肺炎回应的严肃采访。
他说,他收到了采访的报酬,并要求将这笔钱捐赠给斯蒂芬·西勒隧道(Stephen Siller Tunes)和塔斯基金会(Towers Foundation)。
一位女采访者在一间配备了专业灯光和摄像机的房间里开始了谈话,并提出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朱利安尼告诉我们,“这个家伙跑了进来,穿着一件疯狂的,我会说是粉红色的变性人服装。
“这是一件粉色比基尼,有蕾丝,在半透明的网眼上衣下面,看起来很荒唐。
”他留着胡子,光着腿,并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令人分心的迷人之人。
“鲁迪·朱利安尼和萨沙·拜伦·科恩鲁迪·朱利安尼和萨沙·拜伦·科亨·盖蒂现年76岁的朱利安尼说,他没有立即认出破门者是科恩:“这个人进来大喊大叫,我想这一定是个骗局或敲诈,所以我报了警。
然后他就跑了。
“其他消息人士称,48岁的科恩被看到冲出了时髦的上东区酒店-名人们最喜欢的酒店和梅根·马克尔2019年星光灿烂的2019年婴儿送礼会现场-沿着第77街,只穿着浴袍,但没有被警察逮捕,警方确实赶到进行调查。
纽约警察局没有置评。
朱利安尼解释说:“我后来才意识到那一定是萨沙·拜伦·科恩。
我想起了他之前愚弄过的所有人,我自我感觉很好,因为他没有得到我的支持。
“科恩的代表拒绝置评。
然而,这位前纽约市市长补充说:“我是他的一些电影的粉丝,特别是”波拉特“,因为我去过哈萨克斯坦。
[采用波拉特口音,Guiliani重复了电影中的一句名言:]‘她是我的妹妹。
她是全哈萨克斯坦排名第四的妓女。
这真是太好笑了。
“上周,科恩男爵(Baron Cohen)假扮成一名种族主义乡村歌手,在华盛顿举行的一场右翼活动中,他鼓励人群随着歌词一起高呼自由派人士被“斩首”或“注射武汉流感”的歌词。
据报道和组织者称,这位穿着工装裤、戴着牛仔帽、留着假胡子的喜剧演员通过在最后一刻进行大笔捐款,欺骗了周六活动的组织者,该活动由“三个击球手”民兵组织主办。
然后,这位专业的恶作剧者登上了奥林匹亚的舞台,让一些观众随着极端的歌词一起高呼口号,其中包括:“奥巴马,我们该怎么办?
”给他注射武汉流感…我们该怎么办?
像沙特人做的那样把他们切碎,“这似乎是对被谋杀的记者贾迈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的病态提及。
他也希望“吃寿司的人”有同样的愿望--更糟糕的是“中国人”,他唱道,他们应该“像二战时那样用核弹把他们炸死”。
当活动组织者最终“无精打采”地冲上舞台时,恶作剧者和他的随行人员逃进了一辆等待的诱骗救护车。
许多人猜测这可能是他的Showtime喜剧片“Who is America?
”新一季的噱头,但该电视网没有发表评论。
十四年后,再见波拉特。
波拉特眉眼间多了一些皱纹,还要带着一个拖油瓶的女儿,整个人行走间多了一些岁月的疲态。
但是,这和所谓的“哈萨克斯坦”外面世界的变化相比,可谓微不足道。
十四年前,波拉特是整个美国最奇特的存在,他越荒诞,那些与他对话的道貌岸然的人们也就越显得虚伪。
今天,波拉特面对的美国,荒诞程度竟然已经与他不逞相让,反倒是波拉特,需要戴上伪装。
剧透预警(下面是剧情概述,不想看可以直接跳到分割线之后)在看《波拉特2》的前几天,我重新回顾了第一部《波拉特》,当时尚没有今日之感受,前几日重温时,看到波拉特眼中去伪存真的美国,才感受到这部电影的预见性。
在十四年前,波拉特就用他的疯癫去挑战了美国几乎所有的禁区:女权,同性恋,种族问题,穆斯林,吉普赛人,残疾人,犹太人,还有宗教问题,两党之间的滑稽攻伐,枪支管控,反恐与战争议题...我们看到了道貌岸然的社会上层,同样看到了愤怒满怀的下层民众,一个已经有着割裂意向的美国,便在电影中悄然呈现。
来到美国学习了一圈的波拉特带给自己国家了点什么呢?
基督教和苹果产品。
一转眼,十四年过去了,但是给哈萨克斯坦带来“先进”的美国技术的波拉特过得可不舒坦,因为拍摄的电影辱哈,所以被罚终身做苦力。
不过咱们幸运爆棚的波拉特的怎么能屈才于此呢?
这次波拉特又被委任了一个任务,因为川普上任后没有和他们伟大的哈萨克斯坦建立友好邦交,于是派波拉特给副总统彭斯送一个可以让他们认可哈萨克斯坦的礼物-会拍摄色情影片的哈萨克斯坦的文化部长,强尼猴。
于是,就像十四年前一样,波拉特开始了他的新一轮美国之旅。
其实,也有一些不一样。
因为拍了电影在美国家喻户晓的波拉特走在大马路上就会被人认出来,所以不得不戴上伪装。
作为礼物的强尼猴被偷渡过来的波拉特的女儿吃掉,任务必达的波拉特只好开始训练女儿成为能被彭斯接受的女子并作为礼物送给彭斯,于是两人又是造型设计又是礼仪课程,还观摩学习美国女性的姿态与生活方式等等等等。
献礼彭斯自然未果,不过总是有新的特朗普的心腹可以用美色诱惑,也许只是需要整出来一个更大的胸。
但是在更近距离接触 美国人生活的过程之中,波拉特的女儿图塔慢慢意识到了“哈萨克斯坦”宣传的女性不能干这不能干那的事情全部都是谎言,气愤的她离开了父亲波拉特。
几乎像是与此同时,疫情在美国爆发,波拉特也不得不和几个美国红脖子开始了居家隔离,孜孜不倦寻找女儿的波拉特终于发现了女儿图塔要参与反居家隔离的集会,并以死相要挟让女儿去主动献身。
还好他最后良心发现,只是任务失败,波拉特只能回国等待一死。
兜兜绕绕回来,波拉特突然发现自己去美国送礼完全是个幌子,其实他就是新冠的零号病人,这一切都是不受重视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的一场阴谋。
当然,有着能上pornhub手机的波拉特,这次终于占了先机。
十四年前从美国学到了信仰和科技,十四年后呢?
这次,他们学到了女权,学到了抗疫。
哦,不好意思,抗疫不是学来的,美国只不过在践踏十四年前被别国羡艳的科学而已。
记得去年《小丑》上映的时候,很多人说,观看途中感觉受到了冒犯。
那么两部波拉特,毫无疑问会更加尖利地刺入观者的神经。
但是这种略带残忍的幽默,其实在《波拉特》第一部中刚来美国就做了解释。
第一部里,波拉特刚来美国的第一课就是学习美国的幽默文化,语言专家给他讲述了一个常用的幽默技巧,就是先说一个不正确的事情,然后轻微地停顿后,加上一句“才不是呢”。
而两部《波拉特》其实就是这种“蹩脚的美式幽默”,他首先抛出一个极为不正确的观点去挑战人们的神经,但是何时收回这个包袱,将这个笑话完结,却没有给出过于明确的信号,于是观众们不知何时才开始笑,或者笑着笑着就发现不太对劲,因为这个他们本以为是笑话的电影,因为没有那句“才不是呢”,变成了血淋淋的事实。
这部波拉特,其实稍微有些割裂,可以看出其“疫情”的部分可能是在拍摄期间临时起意的想法,不过还好顺应时势,波拉特眼里美国对于疫情的态度又正好完美符合了本片通过“荒诞”展现“荒诞”的主题。
原先的剧本,从现在的电影来看,大概主要还是侧重在把女儿当作礼物送给特朗普亲信的故事之上的。
不同于波拉特“荒唐无知”的属性,波拉特女儿图塔除了“愚昧”之外还带有了”身份低贱”这个特质,她被一本小手册所教导,认为女性应该住在笼子中,不能开车,不能工作,不能寻欢作乐,并以嫁给一个有钱的老头子为人生目标。
于是在波拉特带着女儿“走向现代”的一路之上,我们也可以得见人们对于这种奇怪父女组合的态度。
固然波拉特和女儿因为见识所限所以做了很多尴尬的事情,但是在开始的阶段,大家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不论是工人拿了钱又把图塔钉回箱子,还是买笼子的也并不介意是用来关小女孩的,抑或是去游乐场的波拉特用着狗绳栓着女孩,大家或许感到了不妥,但是没有人真正出来制止。
这种因无视带来的不安感在堕胎,生“孩子”和整容几个桥段越发变得令人后怕,医生在面对可能的“父亲与女儿乱伦”之事时的第一反应是避而不谈,而去注重于孩子是上帝的馈赠云云;厕所里生孩子的桥段也只是让路人稍微侧目,整容中心更是对眼前这个女子整容好了要被送给别人的事实置若罔闻,一心只想让波拉特交齐手术费。
波拉特他们对性别的歧视或许很糟糕,但是这毕竟是表演,那些见到这种极端歧视却沉默的人们,反而更让人心寒。
当然在黑人保姆的劝导之下,女儿塔图慢慢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个保姆不出意外应该是演员,《波拉特》第一部就有几个要特意推动剧情发展的角色采用了演员,这一部除了黑人保姆外,那个传真机店的营业员可能也是演员),不过在电影的后半段,当前纽约市市长鲁迪对小姑娘伸出魔爪的那一刻,荒诞的已然不是波拉特,而是这个看似正常的美国社会了。
(注:根据这两天对鲁迪的采访,他声称电影完全是在断章取义,那个女孩让他进房间采访之后,他的衣服是因为耳机线被拿出来而扯出的,而他当时只是在试图把衣服塞回去。
至于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大家可以自己决断)
新冠的部分,可以看出是拍摄时临时起意(或是无奈而为之)加入到剧情之中的,但是最终的效果其实还可以。
波拉特做为乡村歌手在反抗隔离集会上的歌唱,其实就像是第一部《波拉特》在牛仔大会上的宣言一样。
还记得那次他的宣言吗?
“我支持你们的反恐战争,我支持你们在伊拉克驻守的士兵,希望美国杀光所有的恐怖分子,愿布什吸干伊拉克男人女人和孩子的鲜血,希望你们能彻底摧毁这个国家,这样在之后的一千年中,连蜥蜴都无法在他们的沙漠中存活。
”那一次,人们开始因为他的演讲而欢呼,但是到了后面,随着他言辞越发的离谱,人们开始了犹豫。
那个时候,这些美国人虽然激进,但是仍有着一定的理智。
那么,看一下这次他歌唱的内容吧。
“奥巴马是个叛徒,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他应该去坐牢。
新冠病毒是自由派的迷魂药,我们应该给奥巴马注射武汉流感,我们应该给福奇教授注射武汉流感,我们应该向沙特人学习,把记者和世卫组织都剁两半,用毒气对付科学家...”这一次,大家并没有感到不妥,所有人都很开心。
波拉特已经不再独特,不再哗众取宠,因为在美国人眼中,他的所作所为已经称不上疯狂。
在美国佬的家中,他们津津乐道希拉里吸孩子血的传闻,却说波拉特的观点是阴谋论。
也许波拉特会像《小丑》里的亚瑟感到一点疑惑,“究竟是我,还是我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疯狂了呢?
”这是一个越发割裂的美国的写照,那些精英们依旧鼓吹着某些所谓的政治正确何不食肉糜,底层文化素质不高的民众也依旧聚集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讨论着阴谋论,抵制着科学家。
太过出名的波拉特,已经不得不用各式伪装才能融入美国群体探听他们真实的想法。
反观那些美国民众,却连口罩也不愿去戴,因为他们相信这一切都是空穴来风的阴谋。
我觉得,波拉特不用再远赴美国学习什么了。
从沃尔玛里买到ar-15突突掉科学家的行为,真的就比犹太人生蛋要好很多吗?
嗨,谁在意呢,美国伟大,再干四年就完事了呗。
不是文化人 不会评 只是觉得挺好看 反应当时人们丑陋的现象 也反应出波拉特非凡非常聪明 那个时候 得他 得有多大的勇气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相信他 他却没有绝望他一直往前做出成绩 让特别多的人相信他得坚持努力得到得成果 特别喜欢人物角色得精神 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14年前的《波拉特》就发明了一个公式:把最贱最low最屎尿屁的闹剧形态,嫁接到美国政治和社会的严肃议题之上,这样就制造了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效果:你说它无脑闹剧吧,它又分分钟有所映射;你说它是严肃说事吧,又实在受不了里面的各种恶趣味。
现在《波拉特》续集来了,劲道没那么足,但这个独特配方并没有变,而且跟现实政治的切入度更深,即视感更强。
事实上波拉特和他女儿这两个荒诞的虚构人物,被强行插入到美国人的现实生活中 --- 从小店里的店员到彭斯和朱利安尼,几乎都是真实人物充当演员(很多场景这些人对电影拍摄并不知情),彭斯演说的共和党大会以及对朱利安尼的采访,都是非表演性质的实景实事。
这样一部荒诞闹剧似乎又跟纪录片合了体。
续集好看的是对各种美国现象的映射和讽刺:川普和他的阵营和基盘、反犹主义、反堕胎、持枪自由、新冠阴谋论、反新冠隔离等等。
尽管这都是出于好莱坞主导性的自由主义左派价值观,但电影的确向一时盛行于美国的反智主义扎了好多小刀子,还挺令人过瘾。
续集不那么令人认同的,是过于强烈的女权主义内核,还有在荒诞里一定要乱入进来的父女情。
在现实批判之外,续集故事变成了“美国文化的外来者发现美国价值观的伟大”,你已经能嗅到大美国主义的那种文化优越感了。
这些戏份之所以很牵强,还因为它必须假定波拉特和他的女儿来自一个极其原始落后的母体文化,一个将女人视为猪狗不如的奴隶的男权社会。
哈萨克斯坦不幸再次成为这样“劣等文化”的象征。
创作者假荒诞之名,对哈萨克斯坦进行肆无忌惮的调侃戏谑,让你看着看着都会动怒:人哈萨克斯坦招谁惹谁了?!
尽管电影并没有没有主观抹黑哈萨克斯坦的动机(对创作者来说,换成乌兹别克斯坦或缅甸老挝也无不可,只要是美国人认为的劣等国家就行),但就电影传播的效应来说,哈萨克斯的国际形象恐怕又会无端走低,特别是对于美国普通观众来说,因为他们对美国以外的国家基本上既无了解,更无了解的兴趣。
所以《波拉特2》的长片名应该改成:《波拉特2:对美国右派的批判和以哈萨克斯坦为代价的对美国价值观的歌颂》。
原载于澎湃网临近大选最后一刻,结果如何且听下周分解,但被保守势力寄予厚望的“十月惊奇”,亦即拜登儿子的笔记本电脑“门”,并没有引起舆论发酵。
据说拜登儿子亨特,在一笔记本电脑修理店送修一台电脑,没有取回。
店主称有儿童色情等内容。
《纽约邮报》报道了此事,被推特以来源不当为由删帖。
脸书和推特,在2016年由于放任俄罗斯等外国势力干预,平台上假消息频传,被说成影响了大选,后来多次被会责难,甚至被召到国会听证。
这次从严控制,也可理解。
但删帖行为又引发保守派群体对于新闻审查的抗议。
我听到得州参议员克鲁兹,在国会像训孙子一样训这些社交媒体的大佬:“谁他妈选你们来做这种审查的事了?
”美国想抓人把柄,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儿童色情。
我们的电脑和手机使用,可以说被无孔不入地监控。
这两年,多个被怀疑为中国间谍的华裔科学家和学者,FBI找不到别的证据,都从儿童色情指控入手。
休斯顿一位华裔科学家被抓捕,理由是电脑上可能有儿童色情图像的小图片。
这可能是逛中文网站缓存所致,很多中文门户上公开的图片,在美国可能被怀疑为儿童色情图片,最后此事缺乏真凭实据,不了了之。
在这种麦卡锡式环境下,当事人哪怕最终没有获罪,声誉也大受影响。
地方警察也有专门网监部门(Cyber Crime),查得最多的也是儿童色情。
2020年的警察暴力和黑人抗议,让警察在不少人中形象有所扣分,而抓儿童色情的“变态佬”,在老百姓当中是很讨巧,很旱涝保收的事。
不排除真有罪犯从事儿童色情,需要严重打击,但也不排除有时候也有警察在保守地区,把自己变成了变相的风纪警察。
说上述背景,是为了说明,对手想搞臭拜登,从他儿子涉及儿童色情上下手,是多么投机取巧的事。
果然,消息一出,很多特朗普支持者非常兴奋,巴巴地等着“拜家仔”更多的坑爹的丑闻。
特朗普在私生活上,曾被艳星控告出轨,他付钱让律师封口(后来律师自己入狱,成了铁杆的反川人士),并被多个女性控告,为什么支持者对这些不闻不顾,却对另外一个候选人的儿子 —— 甚至不是候选人本人 —— 的私生活表现出那么大的兴趣?
川普作为总统直接把女儿女婿全带进白宫他们睁一眼闭眼,却怀疑拜登儿子利用父亲作为副总统时的影响。
真是对小人宽容无下限,对君子要求无上限。
特朗普支持者总是神神秘秘让人不要看一些小的细节,而是看全局。
仿佛川总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事实上他已经让最高法院成功地变成保守派占据绝对多数。
他们还不知足,要让特朗普继续连任,讨好保守势力的右翼人群,就不怕未来的国家保守、倒退、封闭、排外、乏味?
整拜登黑材料的人,主脑是特朗普私人律师、前纽约市长鲁迪·朱利安尼。
据称在大选前十日,还有更大的猛料要爆。
等了半天,大家什么也没有等到。
为什么,是因为鲁迪·朱利安尼自己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
10月23日,亚马逊上播放《波拉特2》,倒是爆出了朱利安尼自己的丑闻来。
《波拉特2》的主演萨沙·诺姆·拜伦·科恩(Sacha Noam Bacon Cohen)毕业于剑桥大学,出身不凡,但他和曾在牛津就读的憨豆先生一样,在喜剧上更有天分,并以此为业。
科恩在《波拉特》第一集里塑造的波拉特,是一位卡萨克斯坦的记者,带着自己的伙伴、制作人,还有一只宠物母鸡,去美利坚采访。
科恩不惜在影片中自毁形象,以黄暴骚等各种恶趣味入戏,不是一般人都能欣赏的三俗喜剧,不过倒也寓教于俗,最终拥趸无数。
《波拉特2》中,波拉特要到美国,送礼给美国大人物、副总统彭斯。
礼物是一只猴子,后来猴子被吃了,礼物又变成波拉特15岁的女儿土塔。
这是我所看到的第一部以新冠疫情为背景的电影。
里面也涉及时下正在发生的一切,比如居家令下的空城、社交距离下的交流、阴谋论农户的家庭、美国右翼的集会、彭斯的竞选造势大会等。
片中场景,除了主要演出人员科恩和波拉特女儿的扮演者玛丽亚·巴卡洛娃(Maria Bakalova)之外,大部分都是真人“表演”十分本色。
后来我从报道上看到,这些根本不是表演,而是波拉特的剧组以真人秀的方式拍摄出来的。
不少演员是看了电影之后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参与一部剧情片而非社会记录了。
片中看管波拉特女儿的保姆是一位黑人大妈珍妮丝·琼斯(Jeanise Jones),她是从俄克拉荷马教会里找来的,丝毫不知道这部影片是什么情况,以为一切都是真的。
制作结束后,琼斯由于疫情,丢了工作。
其所在教会发起了筹款运动,大家对这位善良、通情达理的黑人大妈慷慨解囊,很快筹款的目标10万美元就超过了,现已到达15万美元。
科恩闯入右翼组织的机会,装成民歌选手高唱反希拉里反民主党歌曲,也是真的右翼组织集会。
这部影片为此也被称为“讽刺纪录片”(mockumentary )。
由于事先并不知道它是这种讽刺纪录片,我还纳闷,彭斯的集会是不是后期的剪辑?
这个并不难做到。
《阿甘正传》里都能把演员和历史上的总统合成到一起,这有何难?
但实际上,科恩的剧组带着极大的勇气,真是去了集会现场。
为此科恩在厕所里呆了五个小时,等候时机。
其间他听够了共和党支持者在厕所里的各种谈话,也不知道日后会做成什么样的电影素材。
最后他化妆成特朗普,背着女儿土塔,冲向彭斯,但迅速被安全人员带走,这一切都被拍摄下来,进入了影片。
影片看到最后,到了鲁迪·朱利安尼这一场,我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不知道是鲁迪·朱利安尼同意出演这种恶搞自己的影片,还是导演找了酷似的演员当替身。
朱利安尼在片中色眯眯地看着年轻的、用气球填充出来的大胸女记者,摸了她的手。
后来还在卧室的床上躺下,手伸进自己的裆部,一只手还摸了24岁“女记者”的腰。
这时候,穿着粉红比基尼的波拉特突然跑出来,说“她15岁,对你太大了。
”他要朱利安尼和他来。
谁曾想到,后来整拜登儿子亨特儿童色情材料的朱利安尼,自己在这里被暴露成老色鬼。
后来我发现,这是真的鲁迪·朱利安尼在扮演。
他只知道自己在接受一个记者的采访,四周没人。
此时曾成功蒙到过无数名人的整蛊大师科恩藏在房间一个特制的壁橱里,在关键时刻跳出来,以免事态恶化。
朱利安尼发现科恩之后,报警,说有奇装异服的人闯入,科恩和巴卡洛娃已经逃之夭夭。
朱利安尼后来辩称自己没做任何反常的事。
但是在影片中,他表现出的好色是一目了然的。
科恩则称,如果他说他做这些都是正常的,那么平时一个拿了一瓶威士忌,在没人观察的房间里的老男人,怎么对待女记者,就天晓得了。
他的“摸裆门”一下子抢了拜登儿子笔记本电脑的风头。
据说“干预”美国大选的有好几个国家,谁曾想到,英国的“干涉”是最有力的——一部英国人主创主演的以疫情和选情为背景的电影
时隔多年的续集,比起前作还是有差距的。
第一部在讽刺和讽刺的讽刺之间留下了大量争论和讨论的空间,在讨论的议题上也先于当时的时代。
而这一部彻底沦为一部政治作秀片,有短评说是在讽刺美国,实际上完完全全针对的特朗普旗下的共和党,从头到尾,所有的笑料和讽刺,包括参与其中的现实人物,都完完全全是共和党的。
赶在大选前上线,意思也说得很明确了。
除去政治以外,波拉特父女的感情线,也在主题上加上了最近热门的女权主义内容,只是感觉有点生硬,为了讽刺而讽刺,再荒诞,再屎屁尿的场面,也无非是说着是多么的政治正确。
当然并不是说政治正确过火啥的,而是一切的目的性太强,反话说得太明了。
电影越荒诞,意识形态越正确。
而且你一眼就看得出来。
换句话说,它带来不了任何惊喜,因为你已经知道它要讲什么,要表达什么。
所以在这样的伪纪录片形式下,这有些笑料,有时候带来的可能只有尴尬。
鲁迪的采访可能是精彩的桥段,可精彩本身还是得益于这样的形式。
再想想这部里也致敬了的第一部酒店门口名场面,还是可以看出差距。
当然,笑点和名场面也是有很多的;戴特朗普头套那段真的太好笑了,最后集会唱歌也很有意思,演员还是很重要,萨沙演起这种角色来真的太强了,他可能和波拉特融为一体了,这个系列没他不行哈哈哈。
相对于这种伪纪录,可能个人还是喜欢故事性和制作都强一点的《独裁者》那种哈哈哈。
总的来说,在笑过之余,不妨想想,如果电影的口号性和形式感大过了电影故事本身,那它还算不算电影?
伪纪录片的形式,各种大变焦,和10多年前的波拉特第一集相比,多出了个女儿,而这个女儿在影片中后段就出现bug了,一个没文化的,15岁的女儿怎么可能在美国找到工作,而且还是传媒工作?
虽说电影主题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批判揭露美国现状和偏激,但这确实地影响了影片的现实感。
本作其实还是非常模式化的剧本,不同的是其表现形式,和极其优秀的主演员拜伦。
据了解,本作制片大量采用“钓鱼”拍摄,达到了极其逼真的群像表演,而且大部分不是演员,这不就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么。
本作主创的勇气,实在值得敬佩,被91次真实报警,拜伦打闹副总统演讲真实现场,钓鱼套话特朗普律师,冒险混进激进群体聚会,在新冠肆虐下大量的外拍,还有主演为表现人物的各种献身,让我由衷地敬佩。
另一方面,本作在得罪了这么多官方政要的前提下,还能上线Amazon Prime,不得不让我羡慕美国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包容度。
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国家,也能越来越自信,有越来越包容的文化政策环境。
停不自禁地想起了郭德纲的相声,屎尿屁,三俗,混不吝,敢说,波拉特2,很郭德纲。
电影的最后,图塔萨格季耶夫,波拉特玛格丽特萨格季耶夫,女儿和父亲,分别成为哈萨克斯坦排名第三和第四的记者。
这一切源于她俩在美利坚啼笑皆非的遭遇和经历。
把女儿送给副总统,给女儿看洗脑书籍,各种骚操作打扮改造女儿,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回国后不被车裂。
不得不承认,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很喜剧,很三俗。
女儿和父亲在德克萨斯州农博会双双起舞的那一段,难得的温情,难得的和谐,后来,女儿在美利坚当记者,父亲在舞台上唱病毒之歌,这一切,活生生的魔幻现实主义。
当然,这电影不可能在我国公开上映,电影里各种公开污蔑我们的病毒字眼,各种污水横流,各种自以为是的偏见,不过,好在结尾处又自圆其说,病毒是波拉特从哈萨克斯坦带往全世界的,恩,自黑出了新高度。
lmao. no wonder Rudy Giuliani's daughter is voting for Biden
比第一部稍好,叙事逻辑更加清晰,不至于让这种恶搞无厘头失去叙事性,科恩的各种奇葩行动是对美国当下社会实践的绝妙讽刺。
上一部的重点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冲突,这部则更加追求打造完整的戏剧事件,因此前作中那种尽皆癫狂但峰回路转的氛围感变成了本作中可以预料的逻辑推论,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波拉特的怪异行为观亦很难在尺度上引起人们的惊讶了。于类型片而言,电影真的越来越难拍了。
比第一部牛逼!在这个时机加入COVID的内容真的需要很大勇气,而且我觉得处理得恰到好处。采访Giuliani那幕太绝了hhh。这个新人妹子演得非常好!
这门手艺能持续下来真好,我看作是从verite出来的、artist approach的,又加入了很多fiction的…之前The Yes Men也是这样的,但他们这些年停产了,还好Borat还在。然后就是感觉,民主党这边艺术创作活力是强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是 超搞笑啊
Very N-i-i-c-e-! 👍
当美国遇见美国
跟第一部一样,慕名而来,失望而归。。。低级下流当风趣幽默。。。不对我的胃口啊。。
唉 硬搞针织真的很恶心求你回去拍grimsby2吧 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居高临下的态度通过诱导的手段得到了一早就设计好的结果 但话又说回来 如果反向拍一部电影 或者静下来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割裂为什么如此严重 又会有什么知名公众人物跳出来给他背书呢(
Deep Fake的《独裁者》,彭斯懂王律师被黑出翔
十四年后,《波拉特2》居然(终于)拍了一部续集。萨沙·拜伦·科恩那看似借鉴了卓别林的造型装扮和肢体语言加上屎尿屁和私处暴露瘾,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也让波拉特成为了银幕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但比较高明的是,与之后的《布鲁诺》和《独裁者》一样,他的恶搞和粗俗标榜着一种刻意为之的“政治正确”,所以观众们并不是那么膈应——相对应的也许是《王牌大贱谍》系列。《波拉特2》在表面上还是延续了萨沙·拜伦·科恩最擅长的那些夸张的,令人尴尬不已无法直视的包袱,但实质上他仍然在自我重复,并且在美国总统大选前这个节骨眼儿,有一种强迫观者选队站的政治嫌疑,当然,观众们并不会买单。最终,他在创作内核上的苍白无力使得《波拉特2》最终不得不回到了父女情这个俗套的主题上。
所以,留个预测吧,无论那啥到底是源自于哪儿,怎么传播的,2020年最后两个月再发生什么惊掉下巴的破事,最后的大选还是川普,除非……
虽然全片充斥着无数的屎尿屁搞笑风格,但依然在其内核处对如今美国社会的现状进行了种种批判。这就不得不对演员也既是编剧的拜伦科恩产生崇高的敬意,在如今这个趋于保守又缺乏创新的好莱坞,依然会用世纪初盛行的荒诞喜剧类型去包裹最辛辣的讽刺,属实难得。但我们也能察觉到,他还是在许多地方妥协了,就像片中另一层关于女性主义觉醒的议题一般,本片的绝对主角似乎从波拉特转移到了他女儿身上,我们能从她在美国的“奇遇”中看到女性从被压迫奴役到反抗觉醒的影子。影片虽然很短,但其中的过程却无比丰富,当最后那段反转来临时又能对之前所有的暗指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如果你还能了解一些本片拍摄所遭受的重重阻力就更加知道本片的来之不易)没什么多说的,对于这部电影只有respect!
大姨妈跳舞那段太虎了哈哈哈哈哈
依旧恶俗无下限,自作聪明。
坚持看了一半,在月经舞之前看不下去了。几乎没笑,哼地冷笑了四次,只被逗笑了一次。
这部确实感觉力度差了点,拿女性权益做文章看着真的不太舒服,恶俗梗倒是依旧能让人笑出来。
曾经灭天灭地的波拉特也政治正确了 电影意识形态先行 美国选举前的催票电影 和第一部相比保守的要命
意图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