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各种原因,迟到了二十分钟才进影院,进去的时候旁边座位的妹子笑成哈(傻)儿一样,闺蜜一边坐下一边对我嘀咕,这个人是不是有病,怎么笑的楞个傻……然而坐下没到十分钟,我和闺蜜也笑成了狗……一路而来因为迟到郁结的情绪也一扫而光。
所以,对于一向把看电影当做打发时光调剂心情的我来说,这部电影已经足够,何况还有家驹和哥哥的歌。
青春,梦想,这两个被表演过太多次的词语,之前那些各种各样充斥着堕胎逃学打架恋爱床戏的青春片从未让我想起这两个词,但是,在这部明明该是痛快笑一场的喜剧片里我却想到了青春,青春的执念。
因为我也曾有过那样的执念,所以更能体会到执念是什么。
想起年少时我爱过的那个男孩,写下过无数次握手的我们却从未牵过一次手。
如同徐来执着于那个吻一样,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我要牵一下他的手,哪怕碰一下也好啊。
然而虽然曾经见过很多次,也曾单独的两个人出去逛街吃饭,莫名的不敢也不愿,因为我和徐来的爱情一样,已经悄悄的换了对象。
于我,这份执念永远只是青春的回忆了。
如同哥哥的monica中所唱那样,"thanks,thanks,monica,谁能代替你地位" “此美梦永远藏于心底”。
but片中两人在酒店互诉心怀解开执念那一幕,讲真,过于做作,太不和谐了,杨伊的表情比台词还要生硬,这个角色也因此失去了灵魂。
而菠菜这个角色出场虽少性格却更为分明,在最危险的时候的菠菜带着哭腔使着小性子的样子反而更为可爱。
不得不说小燕子演技越来越好了,闺蜜一句话点评,赵薇一看就大气!
然后虽然徐铮已经老了胖了长胡子了,但当他带着铁头套在街头狂奔的时候,那就是我记忆中的猪哥哥啊,还是那样可爱。
最后,原谅我的孤陋寡闻,看完后很想问王晶拍戏真的是这样?
古惑仔真是这样拍出来的?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1、包贝尔喜欢或者不喜欢《港囧》的,好像都讨厌包贝尔。
可能是我烂片看得少,小时代横冲直撞得栀子花开之类的都没有看。
但2015这一年来,最让人厌恶的电影角色,非他这个小舅子莫属。
是的,他成功力压黄晓明。
《何以笙箫默》让我恶心了三天,但自带水龙头的黄晓明,顶多就是浮夸得好笑。
包贝尔的角色,从顶上的假发到脸上的镜框,手上的破机器到脚上的限量版,乃至发自五脏六腑灵魂深处的奸邪狞笑,简直是连环爆炸般的噩梦存在。
任凭他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讨没趣自轻自贱得像个跳梁小丑,但这个角色和这名演员,喜剧天赋为零,吓得我简直要哭了,恨不得徐峥当场将他手撕白斩。
至于有关方面热衷统计的笑声次数,我认为八两金的一个用力表情大特写和葛民辉的一句话标准普通话都可以秒杀包贝尔。
三年前谨慎地肯定了《泰囧》,但一味扮傻的王宝强角色,其实我并不喜欢。
那简直让人怀疑,他这辈子就只能演此类角色了。
我的好朋友仁波切说,那没什么,傻叉演傻叉而已,出家人从不人参公鸡。
至于《港囧》的包贝尔,他很努力地模仿一名傻叉角色,COS纪录片电影青年,左手一个弗拉哈迪右手一个维尔托夫——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还刺破你的真相,真当自己是仙人掌啊。
不要以为名字带个bao字,你就可以当王宝强了。
仁波切说,他还认识一个bao字辈的,他是影帝。
2、歌来凑歌来凑是中国青春片的一大法宝。
简单说,就是主人公情绪不够,歌来凑。
伤感青春的情绪不够,歌来凑。
总而言之,戏不够,歌来凑。
戏不够,歌来凑。
戏不够,歌来凑。
甚至不只是青春片,暑期档三座大山,通通感染了这种怪病。
搞笑的则是,中国电影的配乐水平差到没法听,往往一部电影的音乐或者原声,其实约等于一首主打口水歌。
《港囧》把粤语金曲串烧用到了“似大江一发不可收拾”的灾难境界,一二十首几乎不带停,也真是年度现象。
这些歌,约等于内地电影人眼中的香港。
如果说,《新不了情》《甜蜜蜜》《玻璃之城》之类的手绘海报致敬,我不反感乃至还有些情义,那《上海滩》跳《倩女幽魂》再跳《一生所爱》,简直就是做贱到死,有如电影里一再发生的连环跳楼戏。
跳楼戏当然可以好看、紧张,可是,这些跳楼戏在情节上毫无必要发生,比如扔掉个DV破素材,小舅子就飞下去,完全是为了卖弄而卖弄。
况且,曹保平在《烈日灼心》已经拍了两场经典的本土跳楼戏,你跑去香港拍,当别人没看过徐克的《顺流逆流》啊。
(《暗杀》导演崔东勋:我看过,所以拍了《盗贼同盟》……)(你不是在讲唱歌嘛,怎么讲到跳楼去了。
)对,这些歌来凑,就是跳楼一样的存在。
四十多和三十多的大学生不来电,歌来凑。
蹩脚演员极近疯狂却极度不好笑,歌来凑。
狂奔快剪跑楼快切飞来铁头一盘散沙,歌来凑。
电影快完了,连香港电影金像奖的主题曲都可以拿来凑。
至于听金曲觉得享受的家伙,出电影院左转就有KTV,扔你五十块钱还可以唱通宵。
总之就是,我凑,我凑,我凑……3、纯情流氓《港囧》里面,上世纪90年代,一对互相心仪的大学生情侣(艺术生喔!
),连一次吻都没接上,这样的戏份,我是万万没想到。
我当然不是要推荐大家去看《颐和园》,也不是说这样的故事编排就完全不可以接受,这不过是延续纯情流氓中年男的故事设定。
用纯爱、纯情、纯洁,来消解那些下三路的龌蹉肮脏,为中年危机的身体和肉欲来洗地。
对于这样的角色,看过《心花路放》的并不会陌生,一路向西去大理。
对于这样的小游戏,香港的彭浩翔更是深得技巧,一切尽在事后烟。
看人家彭浩翔说的:有些事不用一个晚上做完,我们又不赶时间。
反观《港囧》,徐峥老师满脑子想的是: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说到底,二者都用纯情来骗人,一个是骗对方,一个是骗自己。
骗到最后,徐峥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最爱的人是不停牺牲自我成全爱人的赵薇,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小蝌蚪麻木迟钝的神经也为之一振,就差汪峰老师怒砸按钮,为你转身。
但,这是在骗小孩吧。
当我们没翻过生理卫生课本?
你说没有活力它就蔫了?
你不想怀孕就不用怀了?
总之,股市骗钱,电影骗观众。
男人骗女人,女人耍男人。
骗中骗的戏码,你国二十四小时天天在演。
最后,王家卫老师是集纯情闷骚的大成者,他说,请你一定要骗我。
4、人生要吼我对这个故事本身并无恶意。
然而它真的太不新鲜,怒火怨气也诉求不对。
如另一位道长朋友所说,喜剧、自嘲、怀旧和致敬,这些东西逐渐变成了中国商业片的法宝。
它们大约等于段子(试图爆笑连连)、屌丝(假装一无所有)、怀旧(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和致敬(IP、符号、劲歌金曲大串爆)。
所以,从被封为票房成功模板的《致青春》到《煎饼侠》,拙劣到家的《老男孩》到《匆匆那年》,成就了一同捉妖降魔的你。
徐峥可爱么?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他已经是“最可爱的人”了。
他怀揣了你国广大中老年男性的寂寞、失落与不安,即便物质富足,即便一眼就能看出妇女们的罩杯,可是,他就是不开心啊,总觉得少了什么东西。
那就是真爱,回不去的90年代时光,他连初恋的一个吻都没有得到,一头飘逸的假发也不见了。
赵薇的角色本应该比他可爱。
她虽然没有使出大喊大叫的经典演技,但开口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在破功,踩碎了玻璃,拉断了绳索,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平衡大戏。
请欣赏如下高潮段落大白嗓台词:“你好美呀,我还是死了算了。
”说实话,我真不知道这还能不能叫喜剧。
这句话本身可能很有趣,赵薇这个角色被设定为直来直去的纯朴大妹子,也很有趣,但在这样的场合冒出这样一句话,并且在她猛打酱油的一二十分钟里面,她像个野丫头似的频繁切断电路,真的是无解啊。
回到徐峥,他把逼迫自己播撒种子的全家人都吼了一顿,骂足两分钟,连黄毛小孩都不放过——令他成为了《港囧》里面最可爱的人。
不难看出,他是用夸张的方式来训斥了一群更加夸张滑稽的人物,替观众解气。
在陆港矛盾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群人没有变成大陆游客的购物狂形象(以并不好笑的爆炸来解嘲),他们依然是在神经病的大声嚷嚷。
在这伙人对面,在人生天平的另一边,是徐峥内心深处的“梦想”。
正所谓,世道变坏是从人们嘲笑文艺青年开始的,哪怕是一个昔日的文艺青年。
《港囧》无意暴露了这个事实。
5、笑笑笑走出电影院的很不爽:我周围人都笑了,三分钟一次,你怎么就看不到别人拍电影的努力。
你行,你去拍啊。
笑这个东西啊,有人捧赵本山,有人看周星驰。
我看《道士下山》也笑得很开心,但这并不妨碍电影只值一颗星。
很多人自动把笑声转化为了群众的声音,如同看到票房数字,就等同拥有真理。
更何况,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觉得《港囧》其实并不好笑。
最可爱的徐峥,其实也根本不可爱,更不高明。
他被榨汁,被取精,若真还能跟初恋再来一发,那我愿意给失踪的假发打好评。
杜鹃的形象,依然高瘦美,成功冷艳独身,环游世界有艺术气质。
这个没有缺点的形象,变成了遥不可及的、逝去的梦想和理想。
与之相比,徐峥除了嘲笑自己没有艺术天分,明白幼稚可笑的纯情不切实际,并且让一个更加令人鄙夷的小舅子来暴揍香港电影金像奖以外,这部《港囧》以极端保守的姿态,瓦解学美术却转卖内衣的心有不甘,释放着成功人士的郁结不快。
构成这种痛苦的原因是紧追不放的脑残,是幡然醒悟发现眼前的贤妻良母,是血滴子般的夺命索魂铁头罩——中老年影评人认为它如同孙悟空的紧箍,至于古惑仔,那是野性是自由是冲击。
他们还说,这部电影比你想象的还要黑暗。
我觉得很有道理,你也比你想象的还要黑暗。
一部电影是什么?
是80块钱。
更是114分钟。
对用电影来杀时间的,《港囧》是好是坏,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你觉得它好,有自己的判断,理由和观影标准,挺好。
觉得被冒犯的,那么,《港囧》就只能是个灾难。
杨德昌的《一一》,吴念真老师饰演的NJ,他也陷入中年危机,希望人生有机会重新再来一次,奔东京找初恋情人去了。
但他发现,再来一次并不会改变什么——人生没有再来一次的必要。
在这部电影里,陷入苦惑的并不是NJ一人,老婆、初恋、女儿就连十岁小儿子,他们都有人生困惑。
这就是一部电影的高明所在。
当然你要说,《港囧》只是商业喜剧,它不需要有大道理。
问题症结就在这了:中国人都觉得,看待一件事情,一部电影,何必那么认真。
要不然就是犬儒地自我催眠,你认真了也没用啊,做人要开心。
也正因如此,《港囧》远不是一部好电影——连好看的商业片都谈不上。
差点忘了,《一一》里面也有个小舅子,那叫个传神到位。
所以,《港囧》若真有救,还是先救小舅子吧。
法国电影《天堂的孩子》结尾,妻子用更加深情动容的言辞,试图去打动鬼迷心窍的老公,但这依然无法阻止他追随梦中的风尘熟女而去,连看一眼在墙脚等待的儿子都没有。
他在狂欢人潮中被推挤阻挡,无望地挣扎着,白衣化为了一片涌动的茫然和死灰。
原来凡夫俗子都是人生命运的输家。
可悲,可怜,可笑。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同发于木卫二微信公众号:movie432 以及 豆瓣电影。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囧系列第三部,徐峥风格的喜剧,从人在囧途到泰囧在到港囧!
一开始看还以为是励志片,被抛弃的那个男孩成了实干家,但是还是架不住美色的诱惑,走上寻找初恋的路!
来到香港却发生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其实徐峥的喜剧是画面给人搞笑的感觉,被追杀,从号楼坠落,在车上被风雨吹得凌乱,还有在初恋面前那种囧样!
后面选择是就初恋还是就现任有些狗血和拖拉!
经典老歌串烧倒是加分不少!
当然是因为徐峥看的这部片子,因为他之前表现出的喜欢水平。
另外,也喜欢这个演员,从春光灿烂猪八戒开始。
这片子只能算及格吧,还得加点人情分。
因为他挑的主演表演上实在太尴尬了。
其实故事还行,男人初恋的情结,估计是一辈子的。
而赵薇家里的人,演得实在太奇葩了,也实在不容易产生感情。
最后,男主的心终于回归家庭,看到了赵薇的爱,最后和解圆满。
搞笑太生硬了,属于恶搞。
徐导演,下次换个方式吧。
从人在囧途,到泰囧,从人在囧途的笑中带泪、笑中带些思考和感触,到了泰囧已经趋于全是笑点,没有回味的状态,但起码全程都在笑。
抱着期望值,看了《港囧》,我发现我真的囧了。
开始的时候,如同漫画刷屏般的镜头,让我觉得它有点意思,对后面的剧情充满了一些期待。
但是,当那句“我不能干涉被拍摄物体的客观性。
”出现第三次的时候,我有点崩溃。
这是一部让我从头到尾,都没笑一下的剧,作为喜剧片,也算是破了一个记录。
里面各句笑点台词,我都觉得好土好老套,在网络上看过千百遍的段子,竟然在电影院里又虐了我一次,有些还不止虐一次,太残忍了。
演员的表演,我想说自己分分钟跳戏,跳戏之后,竟然还能看到“腕”,大碗们一闪而过,留下一脸囧样的我在想,徐铮到底想说什么?
还有那一大家子人,ms没有一个正常的,这么奇葩的一家人,以爱为名义,绑架着别人,到最后不了了之。
还有,香港警匪片、无间道乱入,是什么意思?
是搞笑的,还是煽情的?相比之下,还是前面校园的那一段的,更精彩一些。
完全get不到笑点,我囧了
港囧是一部难以分类的片子作为一部喜剧片,又名我的奇葩小舅子作为一部伦理片,又名家有极品亲戚作为一部动作片,又名奔跑吧包贝尔作为一部纪录片,又名菜拉拉成功记作为一部爱情片,又名约炮未遂之找回真爱作为一部青春片,又名追寻初恋的憾之吻作为一部故事片,又名中年未育之出轨危机但是作为一部喜剧片,港囧显然是不及格的,因为整部片子真的超!
难!
笑!
第一失败在莫名其妙的笑点1.低俗荤段子。
事实上来看电影的不少人是带着小朋友一起来的,看到开头赵薇一脸苦大仇深的对着徐峥那张猥琐油腻的大脸做着少儿不宜的运动的时候,听着后排坐的几个七八岁的小朋友天真的笑声,我真的是异常尴尬。
造人、赠套、取精,老套又低级,还没有微博上几个整天卖腐的段子手好笑。
2.包贝尔装疯卖傻。
包贝尔这个角色简直是屎上最恶心的角色,无理取闹,莫名其妙,刻意到极点,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首先这个人设就是极其不合理的,这个角色是一个被宠坏的有着导演梦想的富二代,但是包贝尔活生生给演成了一个有强迫症的弱智暴发户。
这角色的一举一动都纯粹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生硬的推动剧情的发展,是整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3.赵薇一家人。
这一家极品亲戚简直是一个大写的尴尬,特别是给徐峥改名字那段,真的一点儿都不好笑啊亲,就好像一个人讲了个冷笑话,完了自己还在那里哈哈大笑,好尴尬的。
关键是这一家子都还特喜欢莫名其妙的哈哈大笑,笑得我鸡皮疙瘩都要冒出来了。
这算是冷场之后的强势挽尊吗?
第二失败在莫名其妙的煽情1.初恋情结。
光线自从做青春片赚翻了之后就陷入了一种强卖情怀的怪圈。
必须有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有接吻打炮错失所爱,为爱放弃等烂俗情节,还要有天后献唱主题曲。
在喜剧片里强行缅怀青春无所谓,但是男主徐来作为一个画画并不好的油画专业矮丑屌丝先是追到个高貌美的文艺女神,失去女神后,立马又有暗恋他的富家大眼妹备胎安慰求嫁,这特么合理吗?
这设定确定不是中年屌丝直男癌的意淫?
出轨理直气壮的美化成弥补心中的遗憾,初恋是心中的女神白月光,家里的是全家都极品暴发户的糟糠?
青春是卡在喉头那根的刺,必须要来一场历经艰辛的约炮之旅才能幡然醒悟?
这样的情节三观何在?
2.赵薇不知道是演技还是人设问题,反正我是没看出她对男主的一丝丝感情。
最后那场戏真是戏感十足,虽然是演戏,但是真的让观众很出戏,非常做作,一点儿都不像真情流露,反而像是在刻意搞笑。
徐峥从头到尾没有演出对老婆的一点点喜欢,反而像从头到尾都是入赘豪门被压迫,嫌弃老婆粗俗,但最后被老婆的大方(买下了一个庄园)感动的中年谢顶男。
这情煽得我给负分!
最后说说好的,笑点还是有的,虽然少,徐峥台词功力还是不错,适合斗嘴耍贫,但是要挑准对象,包贝尔显然不适合。
王宝强演技说实话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在泰囧里面很好笑,为什么?
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憨傻老实的形象,如果你让他去演高富帅富二代,显然很违和。
片中粤语歌曲和港片元素穿插不少,“港味儿”够足,但是稍显刻意,卖情怀卖成大杂烩,但两个港警的普通话有戳中我笑点。
其实喜剧片并不需要什么深度,剧情流畅笑点多多就足够了。
但是打着喜剧片的旗号卖起青春片的情怀用着动作片的桥段宣扬着爱情片的主题,就显得不伦不类十分尴尬。
真的好难看,和分手大师一样干,连台词都懒得多编点花样。
对香港老片的置入也毫无情怀,跟网络剧水准差不多,简直就是在侮辱港片粉儿,当然这些都是态度问题,我相信是徐峥压根就没像好好拍造成的,这些都不说了。
我要说的是这电影的意识形态上真的是low到鄙视链的底层了。
全片充满着直男癌晚期的各种症状,还是特别不招人待见,空有狂妄自大毫无荷尔蒙吸引力的那种直男癌,对女性的歧视比比皆是,这要是搁60年代美利坚,徐峥叔叔早就让女权主义者们揭竿而起了吧!
综合来说,这电影就是直男们的琼瑶片,首先男主角幻想自己有了中年危机,而中年危机的病根来自自己一直没亲到初恋,这!
尼!
玛!
叫!
中!
年!
危!
机!??
这叫渣男心机还差不多!!!
中年危机应该长啥样?
可以看看美丽人生或者哪怕脱线女王,而如果时间足够多,我更推荐《绝望主妇》,在8季漫长的故事中,每一丝都透露着人面对老去时无法自控的焦虑和无助,但这些情绪我在港囧中一秒钟都没有感受到。
anyway,在这个yy出来的中年危机里,徐峥能想到唯一解救危机的方法就是,幻想出了两名多金貌美学历高,会做生意还懂文艺的富二代美女,在一个年轻时候胖老了以后秃的屌丝面前,苦苦求被爱,而自己则上帝般的在最后管卡守住了道德底线的故事。
啧啧啧,这和那些天天幻想自己被霸道总裁壁咚的《何以笙箫默》狂热粉丝真的没任何区别。
然后就是通篇都是一点都不好笑的黄色笑话,拜托你要么尺度大一点,要么智商高一点,不要总暴露自己没脑子的一面好么。
这种低级趣味,大约可以勉强像那些渣到泣鬼神的民谣歌手一样让未婚都市少女傻傻的障目,而对任何一个经济独立的已婚女性来说,真的只想飞踹徐峥到天边!
你一人丑家贫的倒插门,老娘不出轨已经是给你脸了,你竟然还敢见初恋?
特纳闷,这种踩着老婆往上爬成功以后突然文艺了一把觉得自己没完成真爱甚至牺牲了理想的极品渣男,难道不是应该遭到全社会的唾弃吗?
讲真的看到电影结尾,小陶虹出来客串的一幕我都替她感到难过,“小陶虹就是徐峥心中的糟糠之妻啊!
”我的同事唐甜甜这样评价道。
当然,也有很多人说,《夏洛特烦恼》也是一样的故事啊不是吗?
确实是一样的故事,但夏洛特烦恼有一点好处,就是它表现了一个女人搞定无脑文艺渣时擅用的暴力+洗脑技巧,即明确传达出了一个已婚女性最希望老公明白的事:若真得到女神,日子只会过的更差。
木哈哈哈哈!
港囧的票房已经是2D国产片的NO.1了,喜剧片在国内市场势不可挡,囧系列到现在第三部已经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了,搞笑依旧,强打的情怀牌,对我这个年龄层来说缺乏了那么点吸引力。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基本都是第一部的评价最好,越往后越缺乏新意。
不得不承认徐峥是成功的,一次又一次创造了票房纪录。
人在囧途我看了两遍,一直对王宝强霸气地喝牛奶要求开机窗记忆深刻。
港囧的开头看的有点尴尬,笑也不是,尺度有点hold 不住,虽然看过不少美剧,但美剧只是语言比较开放,听着就和普通词汇一般没有差别。
不知道带着孩子去看这部电影的父母看到那幕时有何感受。
这部电影看得过程还是挺愉悦的笑点也不少,最后赵薇给徐峥买下那片农场还是挺感人的,不过归根结底还是有钱才能任性。
电影中的粤语歌听着确实蛮燃的很带感,即使对我这么不是很了解那个时代港片风格的人也挺有触动的。
同学对电影的评价是里面的歌挺好听的,2333.
之前看人在囧途,真的十分搞笑,王宝强就是开心果,里面的每一个笑点都跟剧情十分融合,很自然,看几次都觉得是有意思的,虽没有什么教育意义,但图个乐嘛,谁都是愿意看的。
可我们这部亲爱的港囧,我真的不想说什么,从包贝尔一出场,就开始尬聊,尬各种笑点,我不乐意黑他,就基本的评价,做自己最好,不要去刻意模仿他人,吸取优点可以,刻意模仿就没啥意思了。
影片观赏下来,我只看到了一个渣男和一个二不愣蹬的小舅子,其他就没啥了,教育意义没有,笑点没有,恩,就这样尬下去吧,我看好你们!
憋到今天才来发表这样一篇长评。
其实我没有告诉你上映第二天我就去看了此片,也在此后的三天内围观了十一期间被众多舆论摆在一起比较的另一部内地商业喜剧《夏洛特烦恼》。
不出意料的,港囧在口碑方面明显输给了夏洛,本着对峥叔的喜欢,这篇影评我是认真的迟迟憋不出来。
上映前徐布斯似模似样的搞了个苹果式的发布会,野心和“创意”向大众展示地一览无遗;上映之后我们的朋友圈和微博圈里却充斥着“论喜剧线路里的王宝强跟包贝尔谁更恶心?
”不知道作为囧系列的导演,峥叔对此作何感想。
给个及格分,反正我还是挺尴尬的。
观影的过程中,感觉,啊,眼花缭乱的。
想表达的东西多,想抓住的东西多...港片情怀、香港音乐、动作、“红玫瑰白玫瑰”、各种段子... 然而...隔壁那篇影评写的挺好的,当年带着电影导演处女作横空出世就拿下影史华语片票房冠军的峥叔,终究还是会犯跟内地市场许多青涩的商业片导演一样的毛病:什么都想抓,结果没抓住。
内地类似商业片看多之后让我落下一毛病:一听经典歌曲植入就开始头疼,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青春“情怀”片带来的后遗症着实让人犯怵。
港囧稍微好些,也就稍微好那么些,也就跟乔帮主去世之后,再拿人家十几年的传统开个发布会给人一样的感觉:隔夜的饭,炒功再好也就那么回事儿。
本片短评里那个说着什么“商业喜剧片你还想要什么艺术什么内涵”的热门评论点赞数那么多震惊到我了,谁规定了商业片商业喜剧片就该不讲究艺术内涵?
人韩国欧美不拍商业片?
人夏洛这一点上也着实比港囧好,当然,那跟人家本身就是一部表现相当不俗的舞台剧有密切联系,在此不表。
至于演员,峥叔,囧还是到此为止歇歇吧,换个别的路线兴许能再创辉煌呢?
薇姐,前有横冲直撞好莱坞,还没缓过劲儿来又是港囧。
好歹两部影片多少在演员配置或电影本身方面都有硬伤,观众看着也腻了,换换口味吧!
要不,咱再导两部戏看看?
包贝尔目测还是会在喜剧的道路上走下去,至于能不能有所突破,关键还是态度:电影本身的态度。
大名鼎鼎的囧系列,拍到最后,观影的我们也囧了起来。
没有泰囧给我的惊艳的感觉 很多是为了搞笑而搞笑
几个囧都看了,这个差强人意!
才华和野心对不对称,观众会给出答案。
横冲直闯大香港吧
果然是有钱了不一样,格局大了好多,看到了港片中许多熟悉的场景
快要下线的时候才去看的,因为之前友邻口碑不佳,所以,我的期待值大幅下降,这样看下来,反而觉得没那么烂。作为疯狂喜剧,扯淡得算勉强及格吧。港片情怀、中年危机这些东西,固然刻意,但听听老歌也蛮舒服的。
笑点低俗,还有些涉黄,喜剧变成闹剧,让人尴尬,泰囧也没多好,当然港囧更差。
什么乱七八糟的,就知道消费前作
这辈子我只叫徐来,清风徐来。
一直觉得王宝强够恶心的,看到包贝尔彻底改变了我对王宝强的印象
二星给港剧的情怀。真的是难看到疯了
“我们就应该像现在这样,是时候跟过去告别了…” 因为堵车只看到最后40分钟,高楼玻璃戏紧张到脚底都冒汗。观众笑的很开心,商业娱乐片凑合看吧!
中规中矩地表演,包贝尔真的太烦了。。。扮相就是要和之前的泰囧联系在一起一样,剧本写的很无趣,但是里头每段致敬的港片都让人回忆连连。
粤语金曲串烧,不像是喜剧片,更像动作片
徐峥在《港囧》里背着赵薇去见初恋杜鹃,佟大为在《虎妈猫爸》里背着赵薇去见初恋董洁,李亚鹏在《将爱》里背着赵薇去见初恋徐静蕾。为什么你们都要伤害我大美薇hhhhh。PS:影片显得过分聒噪癫狂,更喜欢一些碎片点缀的安宁时刻:当杜鹃一身白衣像皎洁的山茶花,当赵薇一身黄裙像明亮的向日葵。
《港囧》彻底扑街……全程零笑。用时下流行热点和成人黄荤段子堆砌而成的笑点不仅偷懒讨巧而且低级无效。全片唯一可能讨喜的港片迷影元素和经典粤语插曲也只沦为简单粗暴的情怀贩卖。而导演在其能力之外想说的关于「中年危机」的那点东西,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一一》。
赵薇乏善可陈 杜鹃真的好美 电影元素很多 相对于泰囧确实是有所突破 徐峥毕竟还在成长 对导演可以严格但有些人实在好苛刻
看得出徐峥作为一个创作者的认真和用心,但确实用力过度适得其反,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是本片最大的问题
女人得罪不起,直接把人们的邪恶直接表现出来,大概这是恶评的根源。很多看起来是善人的人,也在做着罪恶的事。欺凌是存在各个阶层,各色关系之中的。不要做伪善之人。不能让蔡戈尼效应毁了一个人的婚姻。外在清纯可人,内在糟乱一团,人要学会慧眼识人。外加最后一句,喜剧不是麻痹用来搞笑的!
个人觉得这部片子在搞笑方面不如囧系列其他几部作品 但是也不失温情 妻子较初恋情人的对比 快结尾处看的也比较扣人心弦。生活有喜有悲在所难免,喜剧来源于生活 所以一味地喜剧而没有真情是不可取的 还是挺喜欢这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