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方面简介讲的很清楚了,小飞机高空密闭空间三人对戏,比较挂羊头的是海报大脸沃尔伯格是反派,有点骗钱的苗头,但总体剧情推进节奏还是不错,小会计一直在推动剧情和关键出手,女法警起初抓瞎越来越靠谱,反派打不死的小强每过10分钟就要复活惊险一把。
抓内鬼这块儿过于赶巧,不过也说明了姐妹花大部分都是塑料,一出事都怀疑闺蜜。
演技方面沃尔伯格亮瞎眼,地中海造型,各种耍狠。
画面方面阿拉斯加风光可以拍纪录片了,动作戏不多因为高空密闭还是相当紧张刺激。
magnet:?xt=urn:btih:UQAVYKZMLOL3CMHZGED7YYNUJS622XOJ&dn=www%2eUIndex%2eorg%20%20%20%20%2d%20%20%20%20Flight%2eRisk%2e2025%2e1080p%2eBluRay%2ex264%2dKNiVES&tr=http%3a%2f%2fp4p%2earenabg%2ecom%3a1337%2fannounce&tr=udp%3a%2f%2f47%2eip%2d51%2d68%2d199%2eeu%3a6969%2fannounce&tr=udp%3a%2f%2f9%2erarbg%2eme%3a2780%2fannounce&tr=udp%3a%2f%2f9%2erarbg%2eto%3a2710%2fannounce&tr=udp%3a%2f%2f9%2erarbg%2eto%3a2730%2fannounce&tr=udp%3a%2f%2f9%2erarbg%2eto%3a2920%2fannounce&tr=udp%3a%2f%2fopen%2estealth%2esi%3a80%2fannounce&tr=udp%3a%2f%2fopentracker%2ei2p%2erocks%3a6969%2fannounce&tr=udp%3a%2f%2ftracker%2ecoppersurfer%2etk%3a6969%2fannounce&tr=udp%3a%2f%2ftracker%2ecyberia%2eis%3a6969%2fannounce&tr=udp%3a%2f%2ftracker%2edler%2eorg%3a6969%2fannounce&tr=udp%3a%2f%2ftracker%2einternetwarriors%2enet%3a1337%2fannounce&tr=udp%3a%2f%2ftracker%2eleechers%2dparadise%2eorg%3a6969%2fannounce&tr=udp%3a%2f%2ftracker%2eopenbittorrent%2ecom%3a6969%2fannounce&tr=udp%3a%2f%2ftracker%2eopentrackr%2eorg%3a1337&tr=udp%3a%2f%2ftracker%2epirateparty%2egr%3a6969%2fannounce&tr=udp%3a%2f%2ftracker%2etiny%2dvps%2ecom%3a6969%2fannounce&tr=udp%3a%2f%2ftracker%2etorrent%2eeu%2eorg%3a451%2fannounce
说到梅尔·吉布森,可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对于老观众们来说他是好莱坞的老牌巨星,对于年青一代观众们来说,他目前并不在影视行业的主流。
不可否认曾经梅尔·吉布森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巨星,《勇敢的心》、《启示录》、《致命武器》系列已经是足够可以让他闻名于影史,可惜的是后期因为种种原因他的电影事业陷入低谷。
通过近十多年的观测,自2014年的《敢死队3》和2016年的《血战钢锯岭》之后,即便是他保持着可观的电影数量输出,却也是扎堆于低小成本的电影中不能自拔,其中更不乏烂片。
以至于他在2024年推出的影片《怪诞夏日》全球仅有区区几十万美元的票房。
不过同时作为一名优秀导演的他,也并未放弃导筒,在2025年时隔《血战钢锯岭》9年之后再次推出自己的导演作品《插翅难飞》。
从早期的预告片来看,这部主打悬疑的《插翅难飞》的宣传重点有二,一是导演梅尔·吉布森,二是主演马克·沃尔伯格。
就影片故事老说非常简单,讲述了米歇尔·道克瑞出演的女主法察执行一个空中押送证人的任务,不曾想马克·沃尔伯格出演的飞机驾驶员却是隐藏的杀手。
这部时长91分钟的影片,百分之90的段落都是停留在女警察、杀手和证人三个人在飞机上发生的故事,经过几轮斗争,杀手被彻底制服,并在飞机降落的瞬间被甩出机舱,并被碾压致死,可以说马克·沃尔伯格出演的这个看似强悍的杀手,最终的命运非常悲催。
从影片的整体质量来说,并不能与我们印象中梅尔·吉布森的实力相匹配,毕竟有前作《血战钢锯岭》做对比,即便本身是小成本电影,也难以消除观众对他的质疑。
如果非要从片中寻找亮点的话,大概也只有为了角色甘愿剃成秃顶的马克·沃尔伯格了。
北美地区2900万美元的票房尚且说得过去,但全球4670万美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500万美元的成本来说,属于是扑街的。
而该片对于我国观众更是难以引发观影热情,因为在内地票房仅有可怜的128万。
也可以说,梅尔·吉布森蛰伏9年之后再度导演的作品,大有烂片的嫌疑。
【END】
今时今日看这部来自米路积逊导演的新作《高空杀机》感觉非常奇妙近日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短时间内可能要经历一场由很多的小变故同步发展而成的巨变会有很多自己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出现在眼前内心的恐惧会如影随形地升起那些过去的不堪会回潮需要一个懂得如何去平息恐惧和如何去与自己和解的那个自己站出来去面对这一切那么就会发觉自己其实一直拥有着能让自己度过一切艰难险阻的能力和工具而同时会有很多帮助力量出现来提供协助只要自己不愿意最终那些“坏”人的“坏”企图是永远也不能落于实处的以上这一切都会让自己能够在这场从来未经历过的“硬着陆”事件中幸存下来而这部电影和自己以上的感觉非常同步真是奇妙
1997年大陆引进《插翅难飞》作为十部大片之一,那时候坐过飞机的人很少,在飞机上发生惊悚事件看起来扣人心弦,几十年都难以忘怀。
如今,西安好像都有了无人飞行器,几十块钱就能做一次(不知道开通没),飞机已成为普通人交通工具中的一样,没什么太稀奇。
有钱人开始自己考飞行执照,玩私人飞机,至于刺不刺激,没试过,只坐过一次直升机,反正挺害怕,出行还是尽量选动车。
梅尔吉布森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和导演,这毋庸置疑,可惜近些年产量很小,而且多是小成本B级片,起因是被资本封杀,逼得梅尔蓄起大胡子,改行当导演。
不过除了《血战钢锯岭》也少有佳作,毕竟没钱的日子不好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插翅难飞》如果不是名字让我记忆犹新,压根就不会看,毕竟单看海报已经明白这就是部低成本B级片,踩雷的几率很大,不过看在导演和片名的份上还是认真看完了,可以说没有踩雷,但也没啥惊喜。
梅尔导演想法是在小空间里做一篇惊悚动作的大文章,空间是够小,文章也写了,不过多少差点意思。
逼仄空间下非常考验演技,前有《活埋》《狙击电话亭》等佳作打样,演员就算没有天分,模仿也不会太难,可惜选的男主角是典型的冲动型直男,马克沃尔伯格,他一出场就自带直男属性,也许是《不羁夜》太成功,总感觉他和女性说话就像是在调情。
后期演了大量动作片,举手投足充满力量,能和变形金刚对砍的猛男,对付一个女特工和会计有什么难的,一拳一个罢了。
全片给猛男马克唯一的表现机会就是掰大拇指挣脱手铐,血淋淋的镜头透着难以忍受的疼痛,实在辣眼睛。
故事讲述曾经失误害死保护对象的女警官奉命押送污点证人,乘坐的小型客机驾驶员猛男马克是杀手假扮,三人(包括污点证人)在3000英尺高空进行了数场生死斗,一开始马克几拳解决警官,以为就此控制大局,没想到被电击后控制,期间来了一次飞机极限拉起,接着如是者三,第三次比较生猛,马可直接用刀捅了证人,这看起来比较现实,女警开枪击倒马克后,驾驶飞机强行降落,击毙贪腐上司派来的杀手,完成任务。
不知道美国的人工拍这样一部片子要多少钱,能请来马克沃尔伯格应该有一定预算,其他两位主演也不是积极无名之辈,梅尔导演加持之下出爆款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好莱坞的编剧、电影工业制度已经成型日久,循规蹈矩比异想天开稳妥。
成片效果二十年前算不错,十年前也可以,在新人辈出,国人对好莱坞祛魅的时候,就有点看不过眼了。
剪成一部四十五分钟的电视短片应该会更好,拍成长片就有点水时长,角色的动机不明,立场摇摆,做事不干净利落。
按道理马克第一时间就应该干掉女主(就算好色,人家也是好男色),女主反杀之后,对马克进行了捆绑,用扎带和手铐,第一次被挣脱,第二次还被挣脱,只能说角色设定的智商实在不高。
其实有个漏洞,驾驶员面前有个后视镜,前面两人都看过后排被铁链五花大绑证人的情况,后面既然制服马克,就可以把证人身上的束缚转到他身上,对手无缚鸡之力的证人,用手铐就够了。
PS:近几年,好莱坞的片子越来越因循守旧,小成本的片子本来是导演和编剧放飞自我的机会,拍成这个样子,只能说编剧为了峰回路转,导演勉为其难。
梅尔吉布森最近如果亲自出演,那基本是烂片。
但如果亲自导演,那基本还是很有品质保证的。
这个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但可以看得出来,梅尔在调度上相当从容,讲故事的节奏也把握得相当到位,即便能猜到套路,但绝对不影响观影。
故事开始,逃亡逃到阿拉斯加的格子男就被逮了个正着。
接下来,基本就是如何押送的事儿了。
一般,格子男如果犯事儿,那基本都不会是什么小事儿。
所以,当格子男想凭借“尿遁”时,有那么一瞬间,还是被梅尔给带沟里了。
这家伙,不会是扮猪吃老虎的大BOSS吧。
不过,很快梅尔就给出答案了,格子男这次是真的“人畜无害”,人家只是想“走个捷径”罢了,幕后大老板才是恐怖级别的存在。
看得出来,格子男还是很“文艺”的,如何将“上厕所”进行优雅的表达,完全可以学一学。
感觉完全可以媲美“我去和小弟交流一下,晚上一起约着见个面”。
故事里头的法警,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这次重新冲锋一线,也是想着有所表现的。
一上飞机,就把格子男绑了个结结实实,然后和上司汇报工作。
其实,这里还是可以看得出来,法警貌似还是有点不专业的。
甚至马克沃尔伯格一上飞机,就提出了质疑。
按道理,法警确实应该坐在后面,把驾驶员和罪犯都收拢在视线内的啊,但法警不仅没有这么做,而且还戴着耳机和马克沃尔伯格拉起了家常,后头的格子男发现了问题后,喊破喉咙,法警竟然都听不见。
不过呢,如果说法警不专业,貌似又不太对。
很快,法警就在唠嗑中抓住了马克沃尔伯格的破绽。
此时,没坐在后面的危害就显现出来了。
在这个“危险距离”里头,法警单挑马克沃尔伯格,没有一点胜算。
但是,如果故事这么发展下去,那就完了。
马克沃尔伯格搞定法警,然后搞定格子男,那边幕后大BOSS可以堂而皇之的逃脱法律制裁。
虽然,这种事儿,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大概率发生,但如果这样,那完全用不着梅尔。
经过一番殊死搏斗,马克沃尔伯格还是乖乖束手就擒了。
不得不说,马克沃尔伯格这可塑性真的太强了,整个故事,就是这秃头造型,直接拉满笑点。
不过,作为一台仅仅三个人的戏,马克沃尔伯格即便是被绑着,也没忘了抢戏。
在整个故事里头,法警的表现,确实有太多“不专业”的地方,如果说一个疏漏就嘎一次的话,法警得是猫转世才行。
比如法警相当不爽,狠狠揍了马克沃尔伯格一顿,你揍就揍呗,马克沃尔伯格那秃头造型,看起来就欠揍,但揍之前耍什么帅,非要戴个墨镜,揍完之后,墨镜被马克沃尔伯格顺了竟然一点也不知道。
不过,这大概也是法警不仅要解决马克沃尔伯格,还要解决飞机无人驾驶,还要解决内部卧底,更要解决和上司之间的“情感纠葛”,多线处理,发生点小问题也可以理解。
有意思的是,这个“卧底”,本来可以藏得很好的,即便是亲自操刀的格子男,也不知道是何方神圣。
每月25k美刀,我去,老外的公务员,也很来钱啊。
结果呢,竟然因为打款晚了几天,就着急忙慌讨债,这……还是太着急了。
平庸的令人发指预告从去年就一直在映前播放了,看着不错,没想到全片最好看的部分都在预告里了。
这个b杀手,啥也没干就嗝屁了……一切的起因还是因为女主死都不补枪。
一整部电影下来女主唯一的character growth 就是会补枪了……你以为的高空中三人里有一位职业杀手,另外两人插翅难飞,其实电影大半时间杀手不是被电晕/打晕就是被铐住,正在挣脱手铐。
悬疑和反转全部发生于无线电通讯中,但是无聊透顶,你以为有反转,其实没反转,一眼看出谁是内鬼……单场景,少角色,只靠通话撑起内容的电影不是没有,前几年网飞那部关于接线员的就不错。
而Flight Risk的人物没有任何可以挖掘的背景,让它那平庸又少的动作戏根本救不了空洞麻木的氛围娱乐性甚至不如网飞刚出的那个模版戏重返动作,非常不推荐在电影院花钱观看
我也是佩服,情节烂的要死🦊🦊🦊🦊🦊🦊🦊🦊🦊🦊🦊🦊🦊🦊🦊🦊🦊🦊🦊🦊🦊🦊🦊🦊🦊🦊🦊🦊🦊🦊🦊🦊🦊🦊🦊🦊🦊🦊🦊🦊🦊🦊🦊🦊🦊🦊🦊🦊🦊🦊🦊🦊🦊🦊🦊🦊🦊🦊🦊🦊🦊🦊🦊🦊🦊🦊🦊🦊🦊🦊🦊🦊🦊🦊🦊🦊🦊🦊🦊🦊🦊🦊🦊🦊🦊🦊🦊🦊🦊🦊🦊🦊🦊🦊🦊🦊🦊🦊🦊🦊🦊🦊🦊🦊🦊🦊🦊🦊🦊🦊🦊🦊🦊🦊🦊🦊🦊🦊🦊🦊🦊🦊🦊🦊🦊🦊🦊🦊🦊🦊🦊🦊🦊🦊🦊🦊🦊🦊🦊🦊🦊🦊🦊🦊🦊🦊🦊🦊🦊🦊🦊🦊🦊🦊🦊🦊🦊🦊🦊🦊🦊🦊🦊🦊🦊🦊🦊🦊🦊🦊🦊🦊🦊🦊🦊🦊🦊🦊🦊🦊🦊🦊🦊🦊🦊🦊🦊🦊🦊🦊🦊🦊🦊🦊🦊🦊🦊🦊🦊🦊🦊🦊🦊🦊🦊🦊🦊🦊🦊🦊🦊🦊🦊🦊🦊🦊🦊🦊🦊🦊🦊🦊🦊🦊🦊🦊🦊
一、真的插翅难飞:机舱设定与票房口碑的双重困境《插翅难飞》以“高空密闭机舱内三方博弈”为卖点,试图将观众带入一场窒息感的生死较量。
影片90%的剧情发生在不足6英尺宽的狭小空间内,导演梅尔·吉布森甚至因幽闭恐惧症触发真实恐慌,试图以此强化观众的代入感。
然而,这一高概念设定最终沦为“空中牢笼”的噱头:机舱内的冲突缺乏递进张力,反派动机单薄(马克·沃尔伯格饰演的秃顶杀手仅以“奉命灭口”为驱动),而外部阿拉斯加山脉的壮阔景观也未能与密闭空间形成有效的情感呼应。
影片的困境恰如其名——不仅角色插翅难飞,连口碑与票房也一同坠入深渊:北美首周票房1200万美元后迅速疲软,全球三周仅收4000万美元,豆瓣5.1分的评价更印证了“烂片”标签。
二、高概念的设定,平庸的执行:剧本的硬伤与节奏的失衡影片剧本曾入选好莱坞“黑名单”最受欢迎的未制作剧本之一,灵感源自编剧儿时乘坐单引擎飞机的危险经历。
然而,这一看似独特的创意在银幕上却显得支离破碎。
导演梅尔·吉布森试图通过紧凑剪辑和暗调画面营造紧张氛围,却因叙事节奏的混乱(前半段冗长铺垫,后半段仓促收尾)导致情感断层。
例如,反派达里尔身份过早暴露,削弱了悬疑感;女警官玛德琳与证人的互动流于表面,角色间缺乏可信的情感纽带。
更致命的是,影片试图探讨的“自由与责任”“人性救赎”等宏大主题,被简单粗暴的动作场面淹没,最终沦为一场“为打而打”的空中闹剧。
三、导演与演员的过时:吉布森的失语与沃尔伯格的“自毁”作为梅尔·吉布森暌违九年的导演作品,《插翅难飞》暴露了他对当代观众审美的脱节。
对比《血战钢锯岭》中战争与人性的深刻刻画,本片的叙事显得苍白无力,既无历史厚重感,也缺乏对角色内心的挖掘。
马克·沃尔伯格虽以秃头造型颠覆形象,但其饰演的反派仍停留在“面无表情的硬汉”套路中,与他在《无间道风云》中的复杂表演相差甚远。
米歇尔·道克瑞(《唐顿庄园》)的动作戏虽卖力,但角色动机模糊,沦为推动剧情的工具人。
导演与演员的集体“疲态”,让影片仿佛停留在上世纪动作片的黄金时代,与如今追求深度与创新的市场格格不入。
四、老套的人设,敷衍的剧情:类型片的自我重复从角色设定到情节推进,《插翅难飞》几乎复刻了传统动作片的陈词滥调:正直女警、懦弱证人、冷血杀手——三者的对立缺乏新意,甚至反派“内鬼出卖”的桥段也毫无悬念。
影片试图用“高空密闭”的物理限制制造新意,却未在心理层面突破。
例如,主角们在机舱内的博弈本该是心理战的高潮,却因台词设计平庸(如“你逃不掉”的俗套威胁)和动作戏堆砌,显得乏善可陈。
最终,影片沦为一部“为类型而类型”的作品,既未满足观众对悬疑的期待,也未带来情感共鸣。
结语:一场失重的飞行实验《插翅难飞》的失败,不仅是梅尔·吉布森个人创作力的衰退,更是好莱坞工业化流水线对导演作者性的吞噬。
当高概念设定沦为空洞的视觉包装,当演员的“自毁形象”止步于表面,当剧本的潜力被平庸的执行浪费,这部影片注定成为一场失重的飞行实验。
或许正如网友戏谑:“网盘资源满天飞时,影院上映的意义只剩为老导演的情怀买单。
”
说实话,这部影片看到沃尔伯格的海报那么大,而且看到导演是吉布森,很想强烈地去电影院支持一下,但是附近的影院给他排的片场全都是午夜场,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根本没有时间和经历再去看,所以只能在流媒体上粗略的观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感觉整个影片的质量一般般,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对得起吉布森这块金字招牌,三个人的演技其实还算到位的,但是剧情和人物弧度还是过于单薄了一些. 影片的剧情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在单一场景的飞机下上演一场狼人杀,然后谜底很早的就揭晓了,整个后面都是看过程和小反转,并没有太过刺激的打戏也没有很让人拍案叫绝的反转,所以我说对于吉布森这块金字招牌来说是有失手艺的,不知道是他到底向犹太人屈服了,还是说他确实拿不出更好的作品了,吉布森这位硬汉到底还能不能硬下去?
中年少女也要过女神节呀,嘻嘻…今天把小孩儿哥送去公婆家,自己看的电影《插翅难飞》,影片与我想象中不太一样。
先说演员。
除了像安妮·海瑟薇、杰森·斯坦森这样在国内有大爆影片的演员之外,对其他的外国演员我都有些脸盲,所以对这部影片中的三位主演我是一个都不认识。
但不妨碍我在观影途中对演员演技的佩服,尤其是“根本不在意死活”的那位假飞行员,从伪装时的吊儿郎当嘻嘻哈哈,到假面被揭穿暴起时的愤怒暴虐如野兽,再到被制服后仍能用言语撕碎对手的心理防线,为自己觅得反抗机会的沉着冷静,以及最后为了能够挣脱手铐对自己的狠厉,我滴妈呀,看得我一身鸡皮疙瘩,一个大写的“服”。
再说剧情。
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押送污点证人出庭作证的过程。
但由于证人要指控的是危险有权势的罪犯和高官,所以押送任务虽然简单,风险却极高,总有人不惜一切代价要阻止证人出庭。
肉搏、心理战、枪战、飞行危机层出不穷,紧凑又刺激。
最后说拍摄。
整个影片90%的剧情都是在高空中的那架飞机上,所以拍摄场景有些单调,又因为拍摄场景的限制,使得剧情的过渡掺杂了大量乏善可陈的对白,算是一个败笔。
总体而言,瑕不掩瑜,没浪费我的电影票。
一个小成本制作的电影,但是情节还是非常不错的。值得一看。
全片最好看的部分都在预告片里了,没想到正片这么差。这什么狗屁杀手,啥都没干就死了。
5.3分。占海报一半画幅的马克·沃尔伯格,戏份可能连三分之一都没有。下线时间过早导致他几乎全程都在飙垃圾话。以及,哈桑这个演员的嗓音真的不错,尽管有口音却仍不失性感。
沃尔伯格的造型加一颗星,然后他演反派,加一颗星,大小姐加一颗星,大小姐的加拿大口音也是加分的。但大小姐的角色脑子不太灵光要扣分,沃尔伯格的结局应该只是为了一个喜剧效果,否则一开始发现他是反派就清空弹夹…喔,还要开飞机。这看上去也不难嘛,我上我也行的样子……
为什么都说不好看,近期看过最好的小成本电影
又一部场景很简单两三个演员就演完的电影。。
因为他骂了犹太人
+当时不开那一枪,哪来后面这么多破事。不过我还是挺喜欢这种中规中矩的片子,刻意的情节跌宕和最爱的黑警元素。
咱这个选片眼光……
红脖尬聊,印度客服,云山迷宫,远程抓奸,掰指磨皮,安全落地翻几翻……几位可爱演员撑起了个有点勉强的故事,Mel Gibson 这次发挥一般,但能拍片已经太不容易了。PS:本片对秃头恶意值拉满,有加到分 : )
不够紧张。
不安排多次解脱的弱智剧情就好了,直接开枪打死才正常
梅尔吉布森导演这样的小制作有点浪费。但即便如此,全片可看性还算不错,虽然男主演的有点呆,他的台词也有不少废话,但总体没有瞌睡时刻。马克沃尔伯格真是屈才了,海报放一个他的大头,结果他是男二号,还是反派,而且大部分时间没有什么发挥时刻。
紧张刺激,把你的神经掐的死死的!不至于那么低分吧?就是封面马克的英雄形象和片中的猥琐样反差太大!哈哈!还有就是两个其他人的智商太低,还没记性!
90分钟的时长让人非常舒爽
吉普森+沃尔伯格+米歇尔=垃圾!你信吗?你应该不会相信!我也是,等他吗的耐着性子看完,我想问候吉布森全家!看完此片,我十分怀疑钢锯岭是你花钱请人拍的!一架运输弱鸡罪犯的故事,全程三个人来回的几乎就是个芭比叨叨,最后飞机安全着落,马克死了!罪犯被救了,女主赢了!故事结束!看了个寂寞!听我的,别浪费时间,闪吧!
我看过的第1605部电影,《插翅难飞》我给6.2分。 并不是特别烂,但肯定是特别平庸。 属于没必要去影院看的流媒体电影。 影片主创阵容从导演梅尔·吉布森,到三位主演马克·沃尔伯格,米歇尔·道克瑞,托弗·戈瑞斯的表现,将将及格。 本片唯一的情绪价值来自马克·沃尔伯格疯癫的造型。 上一部以飞机为故事场景,以女性为主角的同类型影片,是1997年的那部《插翅难飞》,同1997年的《插翅难飞》对比,梅尔·吉布森的这部《插翅难飞》在制作规模,情节设计,以及演员选角,均存在很大的差距。 1997年雷·利奥塔和罗伦·荷莉领衔主演的《插翅难飞》是必看之作。
杀手的钱不好赚呀!最后也不知道他叫什么!
小成本的片的典范。虽然结尾略显潦草,但是三个人在小飞机上故事悬疑感还是拉的很满
用话唠做冲突但实质拉缓了节奏麻木了观感,用冲突做剧情却明显为戏而戏牺牲逻辑。于是怎么看怎么不爽,怎么想怎么违和。偏生全片都做得又平又闷、又吵又假,完全踩中小空间叙事的所有缺点。另外片中一切通话对象的反应都平得离奇,让人不知道到底他们全是内奸草包,还是台词为AI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