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们怎么看这部电影,我是被感动了,而且流泪了。
上一次要追朔到《Three Idiots》。
我看了一下别人的影评,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很有创意,但是剧情老套。
确实。
可是生活就是这么老套。
你的生活有多少创意?
如果你要用一个专业的眼光去看电影,那无话可说。
但看电影的,大多数是以大众眼光去欣赏的人,就像我。
看这部电影确实要用心,还要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下静静欣赏——看杰克一开始的滔滔不绝,再到后来的不敢说话,再到最后的用心说话。
当你看到他绝望之后轻轻抚摸他的生命之树时,当他真情告白时,当他静静欣赏老年夫妇的甜蜜时,当他用最后三片叶子说出I forgive you 时,你怎能不被触动?
你说他演得夸张?
我觉得不夸张,他演的不是生活中的人,而是我们心中的人。
试问别人不理解你,你有苦说不出的时候,心里是否也像杰克的表现一样,愤怒,抓狂,痛苦,绝望?
其实,我认为这部电影想让我们明白的,是静观的美,那确实是一种境界。
或许我们的话语被言语充斥,但我们不能被无谓的言语所迷惑。
因为用心才能看到想要的世界,那么快乐,那么美好。
你有多久没有对你的爱人深深地说一句我爱你?
你有多久没有放下繁忙的工作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你有多久没有真诚地对别人的关怀与帮助说谢谢?
你又有多久没有独自细细的品味属于你的蛋糕?
珍惜你的生活吧,或许真的就只剩下《A Thousand Words》了。
看了多数影评对本片的感受是少言多听,但是我的感受与大家略有不同。
我看到的是一个沉浸在自我中的人被迫自我救赎的故事。
Jack McCall 是一个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出版经纪人,同时也是一个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任何事情都从自己的角度去出发。
比如:买咖啡时用自己精湛的口才骗到了排队的人们为他腾开位置;用各种信嘴捏来的话堵住希望他阅读自己作品的人的嘴;用荒谬的言论教育实习秘书;在修行所更是谎话连篇的去说服Sanjia与他签约;妻子为孩子考虑希望换住所,他却毫无理由的固执己见。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他的一张嘴上,他用引以为傲的嘴去堵住别人的嘴,丝毫不顾别人的感受。
终于机缘巧合之下和一颗神奇的树建立了莫名的联系,限制了他的言语表达。
经历了妻子的离去,公司的解聘以及种种遭遇以及树叶快要落光的死境后,他在绝望中找到了自己临死前想做的事也是他内心的真我,最后并未因树叶落光而死,而是树又长满了叶子,他也得以恢复正常。
正如本文开篇所说,这是一场被迫的救赎,是在被客观现事实逼到绝境后不得不作出的改变,而并非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发现。
那么我想,导演想通过临终千言的形式来展现一个人自我救赎的过程。
导演想表现的并非单纯的沉默是金,而是一种宁静祥和的心态和在这种心态中对人生对自己的不断的思考。
完整剧透大嘴巴的图书商找上著名宗教领袖,代理五页的书。
出言不逊,满口胡诌的他发现:家后院生出一棵菩提——说一句话掉一片叶子,枯荣连接着健康。
不能滔滔不绝,他惜字如金。
然后,失去客户、失去工作、失去家庭……一系列曲折后,潘然醒悟,表达爱意和宽恕。
终,死树逢春,枝繁叶茂,赢回一切。
墨菲的表演谈不上好谈不上坏,本色演出的味道。
罗哩罗嗦叽里呱啦像是RAP的台词如机关枪一样放出,让人想起史瑞克里那个毛驴,其实我更喜欢他那个造型。
女主的扮演者我一直非常欣赏,名字不知道,反正只觉得她:着睡衣圆润如玉,着制服热辣伶俐,赞。
男秘,有点用力过度,忽略。
宗教领袖是印度人吗?
一定是!
继续忽略。
所有其他配角,统一忽略。
影片的破题没有问题。
问题是主旨在“爱”和“宽恕”之间摇摆。
当然知道,导演想将两者融合起来,但这种融合不稳固,隐隐割裂开来。
中心思想不明确,减一星。
结局现实:用钱贿赂小店员,用钱支持业余写手,用大房子勾回娇妻和孩子。
现实没有错,但作为“虔诚”的喜剧片,现实得有点过,出版一本书就能继续挥金如土了,让无数的屌丝情何以堪?
施舍的意味大过馈赠,再减一星。
所有演员中规中矩,没有亮点。
发力在台词,台词显得过分奇怪;发力在表情,表情显得过分夸张。
呜呼,老墨菲已经快要撑不起一部鸡肋片了,一个半小时的影片依然太长。
开片制作人的名单在脑中回闪:Nicolas Cage,丫的,是那个继续在不停拍大烂片的掉头发眼神忧郁男么?
算了算了,如果没有那段制服秀,本该再减一星的。
全片只需要注意一段台词:Words? Can't you show her that you love her? Make peace,show them that you love them will be truthful.是的,爱的表达不一定要靠语言,语言多谎言,且更容易被忽略。
俗语云:多说不如多做。
好好的切入点给糟蹋了。
可惜。
以上。
立意挺好的一部电影,主角从一个言不由衷的碎嘴子,因为受到教会的启示而感悟到真我的力量,进而成为一个虔诚的人,其实对于当下的浮躁社会中的虚伪人性具有很好的反讽和警示意味。
本片的选角没的说,除了艾迪墨菲,还真想不出谁还能在一部片子中同时饰演好轻挑浮夸的话唠又沉稳炼达的信徒。
感觉这种边界非常不好拿捏的角色现在经常出现在国内电影中(《回到明天)、麻花系列电影等),但是就角色的拿捏来说,其它演员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本片中艾迪墨菲可能没有将电影带到足够好的高度,但凭借他的演出,起码确保了这部影片的下限,不至于流俗,这也是观众能够看完全片,不觉得扭捏不腻歪的一个基本保证。
可惜的是好的寓意还是倒在了批量生产的工业流水线上,制作还是简单的把影片定性为喜剧电影,而缺少对这个主题的深度挖掘,没有就着人性虚伪与真实而深入的探讨。
当然,这么设置还是服从于“喜剧”电影这样的基本设定,以至于中间夫妻间误会、与去世父亲的隔阂,都处理的相对简单。
但是谁会去计较这些呢?
也许这部电影就像艾迪墨菲在前头想要插队时对同乘人员的谎言,我只是想要尽快登上那damn飞机,shut up,asshole!
《临终千言》是我从尼泊尔旅游归来后看的第一部我认为可以一提的电影。
在北京歌华有线的免费点播中《临》被归为喜剧,Starring则是艾迪·墨菲。
说实话,之前几乎没怎么看过墨菲的电影,对其的印象总也摆脱不了“无厘头”和喜剧的影障,但在我看来墨菲在选择剧本和诠释角色时已经跨越了“为了包袱而包袱”的传统“无厘头”表现框架甚至展现出了人性的光环。
《临》在剧情架构上没有突破传统喜剧(此处为对比正剧和悲剧的参照物)“大团圆”结局形式,甚至电影开始不久稍有观影经验的人就能预测出剧情走向和结局。
既然形式毫无新意又是什么让人有所感触?
电影的主题:重拾人性之灵。
影片开始时墨菲扮演的图书业经纪人咄咄逼人而又成功得让人标榜。
当然这种表现并非架空现实,在当今社会进步的浮华下几乎每一个进取者都急于表达见解而毫无耐心倾听。
现代人取得的一个个所谓业绩和进步,特别涉及到社会关系时,可以说是在强调某些核心价值时丢弃或忽略了其他同样珍贵之物!
譬如我们追求个人完满和自由同时还依稀拥有的为完整家庭生活而做出的无言付出。
面对心灵港湾尚且如此,面对众人时也难怪图书经纪人在不计手段与心灵大师达成出版协议后眼中开始闪现出对人类渺小的不屑。
影片中墨菲让助理为其购置王冠、权杖和宝座的,我甚至一度认为导演会用特效让墨菲头顶光环。
事业上登抵顶峰,所有出版商对即将付梓的心灵圣经光辉前景都趋之若鹜,不计成本开始了竞价。
此时,图书经纪人的得意似乎也算理所当然。
即使辉煌如日之中天,也难免夜的冷清。
抛弃灵魂的成功,终会让人对其质疑。
刹那间一棵菩提树从图书经纪人家中拔地而起,而最奇特的是当墨菲口吐莲花时树叶也随之飘落。
因此这也是一部落俗的关于奇迹的影片。
面对突如其来的“神迹”,甚至连最理性的人也会在落叶与生命活力之间建立某些超自然的关联。
当菩提树上仅剩下一千片树叶时,图书经纪人终于意识到自己应该闭嘴了,也因此影片进入了高潮。
往日甚至不容人以置喙现今却只能一言不发,剧烈落差带来的不止是心理上的不适,在丧失的语言能力仿佛也带走了家人的信任和社会地位。
现代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仿佛只会通过外在之物表达即便是最为真挚和亲密的情感,不是吗?
相较于所谓黄金时代的精神世界,黑铁时代的物质生活或许庸俗而惰怠,但文明之路从来没有退路可言。
古语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我看来有其不实之处:即将概然性等同于必然性。
图书经纪人在经历了惜字如金、自暴自弃并几乎在最后一刻竟又能参悟入道,可谓又是一个奇迹。
对于影片导演而言并无需太过在意于统计学上的合理性,更为关键的是观众心灵中的意愿。
因此当菩提树仅剩寥寥几片树叶时,图书经纪人被逼仄进人生绝境处开始盘坐树下时观众已有结果……苏格拉底在告示众人时有言:“认识你自己!
”当人能够平静地认识自身时对世界的重新认知和改造也就开始了。
救赎,不仅限于生命,更是为了灵魂。
图书经纪人终于当下所有身份和面具寄予他人幸福,并最终在父亲墓碑前用最后的语言说出“我原谅你”,影片其实就已在意义上结束了。
当然,导演要给观众一个交代:经纪人在风雨雷电中呼喊着倒下,随着菩提树抽条叶满枝头而涅槃重生。
人,要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或许是影片导演质问每名观众的问题。
那么,你的选择是什么?
2013年8月16日近于午夜
看到开头猜到结尾电影的典范——临终千言。
喜剧效果做到没有效果的典型——临终千言。
靠着制服诱惑加了数分的电影——临终千言。
当我听到本班唯一的男生看到制服诱惑那段稍稍抬头发表一句:“哇,这是猫女吗?
”这句话时,我是彻底无语。
淡定地看完了我早就猜到的结局。
其实也不是不搞笑,其实也是有人笑的上气不接下气。
秘书的表演是在是太过了,杰克一句话没说就把自己的老底一件一件地供出来了。
而且杰克完全有条件有里有像自己的妻子解释清楚。
为了剧情而剧情的电影容易落入俗套。
那个神一样的祈祷地点和那个神一样的大家也没能说出什么道理来,没能成功地为主题升华。
搞得那个菩提树像个道具一样,与什么白杨树啊梧桐树啊没什么两样。
外国人想拍出亚洲地区的神秘感,想诠释出哪怕一点的禅意都很困难,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显得如此惨白无力。
但是好歹也算是拍出来了一些东西,亚洲人更倾向于自己内心的理解:我心里有触动,我好像懂了,但是我说不出来。
大致就是这样的心理活动。
就跟做菜一样,加盐少许,糖适量。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导演想要表现的不就是内心脱离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多关注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么,不就是一个字——爱么,但是电影最后的爱竟然变成了所谓的施舍!
杰克和老婆之间的爱需要一栋更加温暖的房子,杰克与业余作家之间的爱需要一张几百万的支票,杰克和卖咖啡的小哥之间的爱需要一张甲壳虫白金唱片,杰克和秘书之间的爱需要一个新的地位和办公室。
有了房子,支票,地位和健康的身体,才成就了这部喜剧片,没有了支票房子地位和健康,是不是就是悲剧片了?
其实这些大家都懂,只不过不愿去想更不愿去相信罢了。
电影么,不就是激励激励已在生活中绝望挣扎的人,骗骗大家这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其实就是一方游泳池。
别人认识的是你的映像,你认识的那个人是个误会!
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包装花哨才能大卖,说一堆美话才能热销。
例如本人刚毕业在国际4a广告公司进行实习800rmb,拿着名头去了另一家公司3k,后一年6k,再往后1年1w,3年短跑我没少给自己包装没打少过嘴炮,能力有 也赶不上嘴上功夫!
时刻保持正念,喜怒哀乐发于心而止于语!
认真倾听观看感受着身边路过的每一个小宇宙,独立个体中存在的故事……够你hi一辈子!
标准的好莱坞人生AB剧,模式就是主人公因为某些超然力量(如同神力)导致人生陷入困境,经历磨难,寻回自我,绝大多数走喜剧路线。
这一亚类型屡试不爽,而且不时就冒出一部票房与口碑的佳作。
本片而言,剧本是合格的,完全按照固定模式走下来,除了笑点有点不足,情节不够好玩,情感线也OK,表演也没问题。
艾迪·墨菲的喜剧天赋犹在。
好莱坞对这一亚类似可谓得心应手。
印度也学习了,有部《看了又看》水平就已经很接近好莱坞。
对比国产片,《28岁未成年》以小妞电影+人生AB剧两条腿走路,就显得有点浮夸,矫情,细节也无趣了些,也算合格产品,票房1亿+对于一个新人导演张艺谋的女儿张末来说也算满意了。
再对照另一部《有完没完》,范伟版的《土拨鼠之日》,在浮夸与写实之间迷失了,这种片子要么荒诞点无厘头点,要么就用生活的细节来搞笑(就像彭浩翔电影里的段子),摇摆不定会两头不讨好。
范伟本身适合的是生活化的喜剧,而非无厘头。
因为定位不准确,《有》就难以取得突破。
你看《情圣》,为什么爆了?
除了原版提供了很好的故事线,还有很多喜剧细节,整个看下来它不会显得很浮夸,更不无厘头,而是生活化了,像夫妻上厕所不关门之类。
到底是要闹剧还是生活喜剧?
写剧本之前想清楚,即使同一创意的人生AB剧也会有两种不同的路向。
一位老师推荐看的,因为是一部心灵成长的片子。
看了前半段的时候实在是觉得很好笑。
因为男主跟我的那位很相似。
甚至连幼年经历也是相同的。
只是一部很轻松地轻喜剧。
越到后面越发觉得有意思。
看着树上的叶子一片片掉落,和男主的变化。
从不信到惊讶,到无奈的遵守,到愤怒,到发泄,最终开始反思。
觉得这个过程是跟自己一样的。
只有痛到快要死才会静下心反思而重生。
心平气和面对一切(甚至是死亡),所有问题都需要自己去面对解决,任何人无法帮助。
即使厉害如辛加大师。
尤其是她对父亲的墓碑说出 i forgive you的时候很有感触。
当自己放下了,原谅了他人才是重生的开始。
不过结尾也相当有意思,跟班成为了他,有僵尸另一个轮回。
联想到如何与别人相处及对待别人的方式将影响别人的轮回。
从对待别人的方式开始种下善因。
该片讲述了一个自视清高的代理商杰克,被印度信徒辛加博士惩罚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杰克·迈克考尔。
如果你能听到我说话,那你听到的并不是我用嘴说的话,而是我发自肺腑的心声。
我想跟你讲话,但是我办不到。
因为只要我一说话,我就会死。
”当他开口说话,树上的叶子就会掉落下来。
说一句话就掉一片叶子,叶子掉光,树死人亡。
杰克·迈克考尔先生是一个事业成功的大经纪人,能言善道,但是经常出言不逊,谎话连篇。
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样的话都能说出口。
一日,他的诳语得罪了辛加博士——一位神秘的宗教领袖,为了惩罚杰克,他召唤来了一颗菩提树。
他告诉杰克,菩提树上有一千片叶子,杰克每说一个单词,就会有一片树叶凋落,当树叶掉光之时,就是杰克的死亡之日。
看着树上的叶子随着他的开口说话一片片掉落,他说得越多,掉落的叶子越多。
他惶恐着急地想要寻求解决的方法,但都无济于事。
当仅剩几片叶子时,他开始接纳自己终将死亡的结局,保持平静,真正地为身边的人去做一些事情,去聆听被自己忽视的人感受,找回久违的爱和宽容,最终走上了自我救赎了之路。
01接纳自己,是与生命和解最好的方式为了减少树上的叶子掉落的数量,他无奈地闭上了咄咄逼人的嘴巴,通过比划手势、用面部表情、发出奇怪的声音来表达。
然而这给他带来了诸多不便,他无法买到自己想要的咖啡,无法告诉盲人正确的通行情况,无法与客户交谈,无法与妻子交流感情……最终,他丢了工作,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生活变得一团糟。
他垂头丧气地找到辛加博士,然而辛加博士说:“sorry,我能为你做的,只有祈祷和同情。
”他苦苦等待了三天,希望能够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却听到“答案就是,根本没有答案,没有人了解这种树。
”他气急败坏,愤怒地扯着博士的衣领叫喊道:“你根本没有把我和这颗该死的树放在心上!”“你需要自己找出真相,那很简单,你只要保持心平气和。
”“不只是嘴上的无言,更是内心的平静,才能看见事物的真相。
”“你还得接受这种可能性,那就是树叶总有一天会掉光……”博士轻松地微笑着,留下了一个透明的玻璃雪球便离开了。
然而,此时,博士的忠告,他一句也听不进去。
他喝着酒,醉醺醺地回到家,对着树破口大骂,把酒瓶砸向树干。
又回到房间里,开启音乐,伴随着乐声又唱又跳。
助理看到树上的叶子正无可逆转地掉落,他才意识到杰克不是在放松,而是在放纵自己。
于是,他拼命地想要捂住他的嘴,两个人扭打在一起。
最终助理把他打晕了,并用胶布封住了他的嘴巴,才阻止了他失去理智的“自杀”行为。
第二天醒来,他看到了掉落了一地的叶子,树叶掉到只剩最后一根小枝干。
树上的叶子不多了,他能说的话也不多了,他的生命也即将流逝。
他拿出胶布封住了自己的口,静静地坐到了树下,心平气和地翻看博士留下的书,闭着眼睛冥想,似乎找到了答案。
既然生命不可逆转,那就心平气和地接纳。
其实,有时候,着急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当内心平静下来了,接纳生命的缺憾,才能看清真相,才能看到希望。
接纳自己,接纳不可逆转的结局,是与生命和解最好的方式。
02好好爱家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是一个家。
生活,如果没有家庭就会变得毫无意思。
”妈妈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他望着妈妈,眼睛噙着泪,静静地聆听。
这天是妈妈的生日,平静下来的杰克决定去养老院看望妈妈,但是健忘的妈妈一直把他当成了丈夫雷蒙德。
妈妈兴奋地招呼他坐下,对他说,我把所有的东西搬过来了,但有些时候,我感到孤独。
然后,继续絮絮叨叨地说,“我一直指望杰克经常来,他送我鲜花,扶着我到外面散步,我是多么为他骄傲……他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他静静地听着妈妈的唠叨,她多么希望他的儿子能多陪陪他,能陪她庆祝生日,能陪她一起散步,哪怕是陪她说说话……
可是,他太忙了,一刻不停地周旋在工作、客户之间,忽视了家庭,忽略身边爱他的妈妈和妻子,忽视了照顾和陪伴孩子。
当妻子把哇哇大哭的孩子抱给他照顾时,他却说“我不知道如何处理‘哇啊’”。
当妻子想要换一个“更像家”的房子时,他却完全听不进去妻子的建议,自以为是
直到无法与妻子进行正常交流,他指手画脚,而妻子完全不知所云。
妻子又伤心又生气地说:“我们似乎忘记了如何交流,我甚至不知道你是否还爱我?
”最后,妻子望地带着孩子离开他了,他回到空荡荡的家,心里满是失落。
辛加博士问他:“你妻子知道你爱她吗?
”“我一直跟她那么说!
”“你不能展示给她,你有多爱她吗?
”他找到了妻子住的地方,握着妻子的手,摸着孩子的头,在妻子的额头上深深的吻了,他深情地望着妻子说:“我,你,我们,永恒。
”妻子愣住了,停止和他争吵,静静地望着他。
我们每天都会说很多话,和朋友、和同事、和客户谈天说地,可是和家人说得越来越少。
也许是没有兴致和家人说,也许是觉得和他们说了也不懂。
可是,当有一天,心中有很多千言万语,却再也没有机会说了的时候,你可能会懊悔,为什么当初不好好地表达爱。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好好地爱他们。
03生命是一场修行最后一根小枝干还剩下寥寥可数的几片绿叶,他不再愤怒,不再抓狂,也不再恐惧,他决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帮助身边的人,用行动去表达爱。
就像博士告诉他的,“平心静气地展示给他们看,你有多爱他们。
”他来到咖啡店买咖啡的时候,把一张珍藏的甲壳虫的唱片送给了咖啡店的店员,店员欣喜若狂。
他给每天为他停车的服务车送了一张支票,告诉他,已经认真地阅读了他的书,并签售了1万美元的版权。
服务生激动的拥抱他:“我爱你,兄弟。
”他来到蛋糕店,品尝刚出炉的蛋糕,对老板说了声谢谢。
他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游客在拍照,小孩在争吵,情侣在拥吻,一对老夫妻在海边看海……他坐在长椅上,看着沙滩上光着脚丫奔跑、玩耍的人们,荡秋千的小孩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他静静地看着他们,脑海里不时浮现起咿呀学语的孩子和含情陌陌看着他的妻子。
原来真正地帮到别人,是如此快乐的一件事!
原来生活是如此的静谧和美好!
只是他未曾停下忙碌的脚步去感受和倾听。
最后,他来到了一片墓地,跪在父亲的坟墓前,对着墓碑说到:“我原谅你”。
这时,最后三片叶子从树上飘落,杰克也突然倒在碑前,坠地不起。
不过电影最后还是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结局,一阵电闪雷鸣的暴风雨过后,那棵树重新长满了绿叶,杰克也获得了重生。
他说:“这才是真正的我,那个虚假的我已经死去了。
”也许成长是痛苦,挖掘自我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他,才找回了真实的自我,活得平静又坦然。
他把妻子带到一座房子面前,那是她心仪已久的房子,妻子又惊讶又惊喜。
明媚的阳光下,青葱的树底下,一家三口在花园中追逐,周围的一切欣欣向荣,充满着活力。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白白地走一遭的,是来经历一场生命的修行。
在真与假、善与恶、爱与恨的较量中,我们真正应该放入生命的行囊的是,善良、真诚和爱。
卸下伪装,放下怨念,学会宽恕,我们才能在这场漫长的修行中找回自我。
被桑的时候最需要这种欢乐的东西了。。
最近看的所有的烂电影之一
一般,打发时间吧
推荐标注说好看就去看,感觉真的会好看一样。其实一般般
艾迪墨菲脑残粉~
看了2/3,快撑不下去了。特别无聊的设定,死前每说一个字就离死进一步,你老人家正式写个声明在家老老实实呆着不就行了,非要出去工作,去星巴克点特浓加冰脱脂摩卡星冰乐,和老婆做xxoo也一句不说,变成表情哑句搞笑,吃饱了撑的。
不错的创意!!白烂的剧情
演技很不错的喜剧片,发人深省
大家都为房子发愁么 哈哈哈哈哈 不过我觉得这个如果能当成1个悬疑剧拍更有意思
觉得不错是因为这样一部电影并不让你觉得它矫情
尼玛都看哭了啦
废话不多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固定套路。
黑人喜剧就是以不合常理及面部夸张表情博取笑声。
又看一遍,我总觉得这片是2000年的,哭了,我看的时候也在克制自己不要说话,哈哈
言简意赅,简单生活,其实并不简单。但是,这却是真谛。
廉价的美式温情治愈说教片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不能说比诺比特更失望,但腐朽的亲情段子让本身有些出彩的创意显得拖沓。虽然买咖啡插队一段很有笑点,用人偶回电话,特别是里面还有疤面煞星的娃娃,同一天看了阿尔帕西诺的疤面煞星要不要这么巧啊,这个设计其实巧妙地恨,却也挽救不了整部电影的颓势了
话痨的下场
看的急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