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喜欢喜剧的,但你们怎么就不能注意点逻辑呢?
拿狗剩桃子他俩作诱饵被埋伏不分分钟杀了他俩?
为女儿报仇放个老鼠药非要现场放还放半天?
戏弄观众智商的编剧导演怎么能给你高分?
还有桃子不是连长的绝配?
而且是爷爷看中的,非喜欢狗剩牵强不???
老王集日军那么多、防备森严,关键是还我5000用于围剿的日军伪军,别说你200土匪,1000正规军够打不???
不是根据地而是占领区的老百姓能在站前给老百姓送吃的?
这都说梦呢?
把杨三写死这种情节也很没劲,你主角让我抗日,我死心塌地出力,战场带领伪军投诚又救了你两回,然后你主角光环不死我死了,副司令也死了,这么写显得新四军占了大便宜好么?
如果不死而是成为新四军战士并真正成长于革命军队,前后反差才显得经过现实洗礼、认清侵略者的真相,才更有血有肉!
奔着大学生群演去看的剧,狗剩征兵到从伪军队伍逃出来这段还可以,有搞笑的地方,也有吸引我看下去的情节,但是十集之后越看越差。
蒋龙和史策不太适合当主演,尤其是蒋龙,狗剩和杏儿的感情戏部分让我非常不适,杏儿很美,衬得狗剩更配不上她,别说杏儿爹不同意了,作为观众的我也不同意,王毛都比他顺眼帅气。
影视剧演员颜值还是挺重要的,要么有颜,要么有忽略颜值的演技,否则就是在难为观众。
史策的人设太差了,我对她一喜的喜欢都快被这个疯癫角色耗没了。
抗日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正视战争,不讲现实,只去吹嘘我党的英勇神武,真的看不下去。
走抗日喜剧路线,可以参考《鬼子来了》,这部就很成功,有笑有泪,中国农民的善良,日本鬼子的残忍,战争的残酷都体现出来了,战争片不一定非要拍作战部队,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切入,客观讲述事实才是王道,大道理和政治思想也没必要在台词中体现,观众都能感受到的。
提起抗战题材,人们首先想起的大多是主流的战争片。
殊不知,在抗战题材下,还蛰伏着一批爆笑喜剧。
这些喜剧,俗称“抗战喜剧”。
这一喜剧分支素来不乏经典之作,电影《三毛从军记》和电视剧《地下交通站》《民兵葛二蛋》都是此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很多大导演都对抗战喜剧情有独钟,冯小宁拍过《举起手来》,管虎也拍过《厨子戏子痞子》。
然而近年来,抗战喜剧却日渐疲软。
不夸张地说,我已经很久没有为一部抗战喜剧笑过、打动过了。
这也是为什么,《狗剩快跑》开播后,我会第一时间被这部剧所深深吸引。
因为它具备了一部好的抗战喜剧所要具备的三要素——一是阵容够吸睛。
演员阵容是决定一部抗战喜剧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演员不仅要演技过硬,还要具备强大的喜剧基因。
而《狗剩快跑》就很好地兼顾了这两点。
一方面,它集结了秦海璐、尤勇智、刘佩琦、李梦男等戏骨级演员,立住了整部戏的基底;另一方面,它囊括了蒋龙、史策、宋木子、蒋易、蒋诗萌等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走出的“喜剧人”,宛如“一喜团建”,令人眼前一亮。
最令人的惊喜是,老戏骨与青年演员一起搭戏,过渡丝滑,没有任何割裂感。
比如让秦海璐演蒋龙的干妈,两人搭档不仅不违和,而且还撞击出了别样的火花。
秦海璐既把持住了王毛娘的泼辣与善良,又流露出了一定的喜剧天赋——“快嘴”反驳小翠娘的那场戏,双商在线,直教人拍案叫绝!
与此同时,青年演员也发挥稳定,抖包袱信手拈来,像史策演戏唱破音那场戏,就差点把我给笑岔气了。
二是动人的乡土人情。
抗战喜剧往往具备明显的地域特征,有喜剧感,还要有生活感。
《狗剩快跑》对河南方言的运用,就深得抗战喜剧精髓。
语言上的真实,直接带动了剧情的真实,让剧中的草根群像变得更真实可信。
不得不说,河南方言真的是自带搞笑buff,光听到“中不中”这三个字,我就莫名想笑(河南朋友不要打我啊)。
剧中最戳我笑点的是尤勇智饰演的马佩忠,马佩忠光看外形就是一个妥妥的奸角。
要不是看了演员表,我万万想不到他是尤勇智演的。
不夸张地说,其颠覆程度,几乎可以与《繁花》中的董勇相媲美。
三是跌宕起伏的传奇性。
抗战喜剧大多从小人物入手,以小见大地讲述人与时代的关系。
《狗剩快跑》也不例外,塑造了性格各异的草根群像,并将其搁置于激荡的时代背景下,讲述“时代造英雄”的传奇故事。
主人公狗剩儿虽出身普通,但他的故事却具有很强的传奇性:比如他在少林学艺十年嘛也没学,结果一出手竟歪打正着地把八仙桌给拍碎了;又或者他“替弟从军”,在战场上九死一生,意外扭转人生方向,乘着时代的大潮,完成了草根逆袭。
靠着上述三要素,《狗剩快跑》既立住了故事与人物,也递出了励志热血的正能量。
和那些或严肃或浮夸的抗日剧不同,《狗剩快跑》为故事注入了更多的喜感与爽感,达成了它寓教于乐的目的。
不夸张地说,看剧途中,你绝对能和我一样,达到情绪上的一波三折——笑过,爽过,共鸣过。
剧中狗剩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进取、脱胎换骨的劲头,放在当下也同样适用。
换言之,这部剧讲述的其实是一代人的奋斗史。
无论任何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我想把它安利给大家,安利给每一个奋斗过或正在奋斗着的人!
什么年代了,居然要凌迟!
不凌迟,搞枪决!
我真是服了你这个老六了。
把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吓哭了。
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
现在导演和编剧对女共产党员人设创造的糟糕,前有《伪装者》,现有《狗剩快跑》。
说实话我追这个剧本来就为了一喜这些演员而来的,但为什么女主人设可以扭曲成这样呢?
首先,一开始一个小矛盾揪着男主不放,身边人劝她算了,她依旧不依不饶最后男主尿了。
行,我可以说她大小姐脾气人无完人,也可能是导演有病非要整这个冲突。
然后第二次,因为女主的失误,导致全员被抓,如果没有狗剩其实就都死了,好,可以当她还没成熟,还没加入新四军脑子也不好使,导演也有病。
到了昨天那集,因为她不理智,带着狗剩和另一个从小认识的朋友非要踩进鬼子的埋伏,连长指导员都说是陷阱也非要去,好嘛,她和狗剩因为主角光环又没事,唉,战友死了?
这段男主人设也有问题,队友死是他俩的责任。
战友死了之后,他俩又和没事人似的在监狱里互相安慰,唐玉龙带着全连去救这俩货(我也不理解全连就为了救两个无组织无纪律被抓的人符合我党纪律吗?
),说给他们处分,之后就再没人提死去了一个战友?
什么时候我党战士成为纯工具人了?
特别是狗剩回部队之后,女主高兴地跑了二里地,抱着狗剩说你回来了,我不理解这段设计,你说狗剩要是被抓走也行,他就是去和老朋友叙旧,我说大姐,你老朋友刚因为你死了,你是不是有病啊?
还有导演你是不是疯了?
为了体现女主对男主感情吗?
说实话,该剧很多加在狗剩及其他配角的改编和润色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对女主的塑造就是割裂的,不及格的。
我甚至都在想为什么现在导演对于女共产党员的塑造总是这样失败?
是故意的吗?
是对女共产党员有意见吗?
有没有解惑得。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巴巴爸爸爸爸吧🙀爸爸吧🙀叭叭芭芭拉啦啦啦啦啦把把八倍卡了,解决了啦啦啦啦啦了。
啦解决了解决了啦kkkkkkk快快快啦啦啦啦啦啦啦快快快健健康康健健康康了啦啦解决了解决了解决了解决了来来来来来来解决了来来来啦啦啦略略略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健健康康健健康康啦啦啦啦啦啦啦了
《狗剩快跑》这部剧的演员阵容不算豪华,甚至可以说比较普通。
但是,演员们的演技,是实打实的优秀。
不管是主演们的演技,还是配角们的演技,都能让观众看得很舒服。
例如,苗春来和侯七这两个角色,只要同框,总能给观众带来许多的乐子。
但是,你要说剧中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得是人美话不多的杏儿。
演员王和饰演的杏儿,一开场的时候,甚至有许多观众,都在弹幕调侃,以为她是一个哑巴。
因为她经常出场的时候,就是微微一笑,或者低着头走,又或者是生气得走开。
很少能够等到杏儿完整地说一句话。
可是,杏儿这个角色,是该剧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杏儿是狗剩永远的“白月光”,狗剩估计从很早开始,就喜欢上了杏儿,杏儿也在狗剩表明心意之后,也芳心暗许了。
总之,他们一开始就是两情相悦了。
可是,杏儿由于太过完美了,我从第一集开始,我就在替狗剩担心,他如何守得住这么漂亮的女孩子。
甚至,许多人跟我一样,都猜测到他们最后可能会悲剧收场。
漂亮的女人,在动乱的年代,就是非常危险的存在。
不仅杨三天天惦记着杏儿,如果后面鬼子进村,杏儿肯定也难逃一劫。
杏儿话虽说不多,但是她三观特别的正。
她话最多的一次,就是劝小翠不要和日本军医来往。
她平时虽然话不多,但是她还是懂得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家仇国恨,知道什么人不能接触,也知道要守住底线。
她明明可以靠美貌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是她还是选择了贫穷的狗剩。
她对狗剩的情谊,也是令人羡慕的。
狗剩出去当兵赚钱,房子建一半,她就默默地帮狗剩继续建,狗剩回来继续建房子了,她就给狗剩送饭,还有给狗剩当下手。
她虽然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她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回应着狗剩的真心。
狗剩给她买东西,狗剩替她出头。
杏儿都记在心里,她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才值得托付。
她认定的男人,她也会相信对方的人品。
当时,所有人都怀疑狗剩投靠了鬼子,但是杏儿没有表态。
她内心是不愿意相信狗剩,会去投敌的。
当然,如果狗剩真去投敌,杏儿肯定也不会嫁给他了。
杏儿也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在小翠和自己弟弟王毛的婚事上。
她也没有偏袒自己的弟弟,去劝说小翠嫁给王毛,她也觉得王毛有智力障碍,理解小翠不愿意嫁的心情。
杨三当时听了孬孩的坏主意,去要挟王家嫁女儿时,杏儿为了保住王毛,最后也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去保住家人。
杏儿可以说是许多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型,你甚至找不出杏儿有什么缺点。
我相信许多观众,都不会嘲笑狗剩的梦想是“娶杏儿”,反而特别能理解为什么狗剩一心只想娶杏儿。
甚至,宋玉桃这个“女主”在杏儿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杏儿不管从外表、性格、人品等,都是无可挑剔的存在。
一个女人愿意在你冒雨盖房的时候,站在你旁边帮你撑住房子。
我觉得估计就冲这个举动,许多男人就可以豁出性命,发誓要守护她一辈子了。
杏儿和狗剩之间的感情,没有那么的轰轰烈烈,却朴素得让人羡慕。
总之,杏儿这个人设,就算不是女主,也是狗剩和观众的“白月光”,无法被取代的存在。
关于欣赏角度:一场戏剧人的团建首先,本人是一喜的粉丝,也非常喜欢一喜里面的演员,“逐梦亚军”、“皓史成双”、“刘关张”、“三狗”都是我喜欢的组合,蒋龙、史策挑大梁,蒋易、叶浏、宋木子都有强大戏份的剧,是为一喜粉丝打造的一场盛宴,一喜粉丝是绝对的受众群体和主要话题贡献。
其次,关于欣赏角度,无论你是不是喜剧人的粉丝,也无论你喜不喜欢蒋龙、史策、蒋易、宋木子、叶浏,都不要那它当做历史剧来看,更不用费尽心思的分析是否合理,过年前图一乐,别较真、别费劲、没啥用。
好的,那下面来费劲分析分析,啪啪打一顿脸。
关于剧集质量和人物:符合预期这部剧集的质量用“符合预期”四个字,我认为是很恰当。
喜剧人在舞台上的闪光点这部剧里面都有,但硬要说突破了表演瓶颈,打破了观众的认识,开辟了艺术新路径之类的,也确实没有。
整个剧的故事发展和脉络也基本合格,虽然有的时候转折过于生硬,比如狗剩的突然觉醒、桃子对狗剩突然感情的升温、杨三的转变等,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也不违和。
要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人物几乎是一出场,就能猜出结局,人物的发展也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缺点就是人物过于脸谱化。
狗剩本来是安于现状,心里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心中的“小家”无比巨大,杏儿是他的白月光,也是“小家”的代表,因为如此他才会一心想着卖自己当兵挣钱,然后逃跑;他要成长,所以杏儿必须死,他才能舍小家为大家。
杏儿也符合抗战年代家庭妇女的定位,生于苦难、死于苦难。
她代表着狗剩的“小家”;桃子是抗日知识女青年,是较早觉醒的一批人,桃子和狗剩的设定是“欢喜冤家”,她代表着狗剩的“大家”。
一个“杏儿”、一个“桃儿”,两种水果一酸一甜,可能象征着先苦后甜吧。
但是剧中设定杏儿和桃子是同龄(导演你是咋想的),扮演杏儿的王和确实22岁,可是史策已经31了,明显不是同龄人啊,而且史策骨架大,眉宇间英气重,优点是扮演英雄很贴切,缺点是显老,以至于桃子在向狗剩养父母介绍自己的年龄时,我喷了!
就不能介绍的大两岁吗?
杨三和孬孩儿都是反派,但一个代表着“救赎”,一个象征着“堕落”。
我认为整部剧中,蒋易和叶浏的表演都是出彩的,这个后面说。
杨三为了杏儿这个“小家”,利用保长、队长的身份干了许多坏事,但也都是为了娶杏儿,他的本质不坏而是“怂”,以求自保,孬孩儿怂恿他干坏事儿的时候,他总是把“乡里乡亲”挂在嘴边,有他的底线。
以至于到后面杏儿死了,他能够义无反顾的反水,一直到最后牺牲,终于与狗剩这个死对头和解;孬孩儿从名字就知道下场不好,但是一开始他只是“小坏”,他帮助杨三和狗剩对着干,也只是为了能够攀附权贵,让自己过得更好,成为人上人,娶小翠儿;到最后日本人来后,他从小坏成长为大恶,成为了日本人的“狗腿子”,不断的怂恿杨三,到最后能枪杀小翠儿,可谓彻底堕落,最终在日本人眼中活的不如一条狗,直接枪毙,不胜唏嘘。
苗春来和侯七,一顶绿帽子是不是可以论干兄弟了,笑。
辫子爷、马佩忠、唐玉龙、王毛......(此处省略一千人)......都是脸谱化较严重,在无数的抗战剧中重复,就不拿出来单独说了。
关于选角和人物表演既然是喜剧人团建,从喜剧人中选角无可厚非,尤其是近两年发展非常好的蒋龙和史策担纲主角也非常正确。
但是有一说一,他们两个真的不搭,且不说粉丝无比怀念皓史成双,他们两个个头和身形就不合适。
蒋龙身高不高,骨架比较小,而史策身形明显比蒋龙更大,这让他们站在一起很难有cp感,比较出戏。
蒋龙和史策的舞台表演痕迹有些重,尤其是两人的喜剧对手戏时,总有看喜剧人的感觉。
反观蒋易和叶浏,表演更自然,蒋易“傻小子”形象也符合一喜上面关某的设定,让人不出戏,而叶浏在一喜让人记住的那句“我是恁爹”也因为演的是河南人而比较贴切,而且这两个人物的发展路线很清晰,表演很有张力,稍微突破了我对他们两个的固有认识。
王和扮演的杏儿,我感觉没有网友夸赞的那么惊艳、动人,她最大的表演就是没有表演(没有贬低演员的意思),就是放在那里就行了,光打在脸上就是白月光。
王和很符合小家碧玉的形象,有邻家妹妹的样子,有些不足在张力不够,在表演愤怒、绝望等情绪上过于平静。
宋木子,啊,宋木子,咋说呢,有的地方可以油腻耍宝,有的地方该贡献点表演了,有些在舞台上很搞笑的桥段,放到剧中不一定好使。
而且侯七这个角色在剧中没有成长和发展,宋木子全程也就是工具人。
秦海璐的慈母形象演的也很好,没有过度苦情和煽情,其他演员中规中矩吧。
最后几句话虽然前面胡乱分析了一通,但是作为春节前的喜剧抗战剧,这部剧还是够格的。
这一年,我们看了很多烧脑神剧,很多古偶恋爱剧,很多仙侠武侠剧......过年了,这样一部不费脑子,不苦大仇深,也没有很多大场面的喜剧很适合合家欢。
曾几何时,我们也出产过《地道战》、《地雷战》、《举起手来》、《三毛从军记》、《巧奔妙逃》等这类的抗战喜剧,里面的人物也很脸谱化,剧情也很简单,也很搞笑。
但是近些年,“不尊重对手就是不尊重自己”、“不能丑化敌人”等论调,让我们在创作抗战剧时要真实反映历史,越真实越好,最后都去抠细节,枪上的准星在哪,肩章的颜色对不对,钢盔要怎么戴等等,这些都很好。
但是,或许我们生活中有时也要少一些较劲,多一些放松,没有必要随时绷着,过年了也要乐呵乐呵,也要看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痛快。
好了,我也不较劲了,就写到这吧。
祝大家新年快乐!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狗剩快跑》剧照乔治·卢卡期曾经说过:“我们都有光明和黑暗的一面,重要的是我们选择成为哪一面。
”电视剧《狗剩快跑》中,杨三是老王集的所长,从小就仗着家里的权势欺负人,不算什么好人,他有个跟班叫孬孩。
平时,杨三对孬孩吆五喝六的,孬孩都是笑脸相迎,因为孬孩喜欢杨三的妹妹小翠,而小翠从小和王毛定了亲,所以孬孩想靠着和杨三的关系,在娶小翠这件事上,能得到杨三的支持和帮助。
《狗剩快跑》剧照杨三喜欢王毛的姐姐杏儿,杨三一直想把和杏儿的婚事敲定,但王家看不上他,而且杏儿喜欢狗剩,这件事就更难办了。
孬孩心里想着,如果能帮杨三搞定和杏儿的婚事,杨三应该也能帮他搞定和小翠的婚事。
所以,不管杨三对孬孩态度多么恶劣,孬孩都一点不反抗,而且还满脸堆笑地哄杨三高兴。
孬孩也是一个人高马大的人,怎么可能一直能面对杨三忍气吞声呢?
其实,孬孩就是表面上装无辜、可怜和友善,实则内心盘算着如何利用杨三达到他自己娶小翠的目的,而且他非常善于伪装,同时还会操纵杨三的情绪。
《狗剩快跑》剧照老王集的征兵工作已经结束,但孬孩向杨三建议,把王毛写到征兵名单里,以此威胁王家把杏儿嫁给杨三,这样王家为了不让王毛当兵,就能答应把杏儿嫁给杨三。
杨三心想做一个假名单吓唬一下王家,没想到的是,孬孩竟然把王毛的征兵名单盖了章,这就成了一份真实有效的名单了。
杨三觉得这样做不太好,但孬孩子却说这样才能以假乱真,等和杏儿的婚事敲定后,再把王毛的名单销毁就行了。
在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三虽然不是好人,但心里还是留有余地的,不想把事情做绝的。
而孬孩在行事上几乎没有原则性约束,为了私欲可以践踏法律与道德规范,做出损人利己的事。
《狗剩快跑》剧照阴差阳错的,还没等杨三从王家回来,军营就着急派人把征兵名单拿走了。
原本只是为了吓唬王家而上报的王毛,结果板上钉钉了。
后来,狗剩为了报答王家对他的养育之恩,以及希望王大举能同意把杏儿嫁给他,他代替王毛去当兵了。
没过多久,狗剩所在的军营要投靠日本人,狗剩不想当汉奸,就逃回了家。
当候七询问杨三狗剩的身份时,杨三把候七糊弄过去了。
由此可见,杨三还是有人性的,他虽然不想狗剩和他抢杏儿,但也不希望狗剩冤死。
《狗剩快跑》剧照孬孩为了自己能早日娶上小翠,对杨三和杏儿的婚事非常上心,只要把狗剩弄走,事情就容易多了,他又给杨三出馊主意,让杨三骗狗剩去参加新四军的征兵,因为狗剩想靠参军赚大洋,报了名当天来回,但新四军是志愿征兵的。
狗剩加入了新四军,但杨三和杏儿的婚事还是没着落,而且杨三也看不上孬孩,不想让孬孩娶小翠,孬孩彻底失望了,对杨三的心也变了。
此时,日本人控制了县城,并到老王集也建起了军营。
杨三作为老王集的所长,自然要协调日本人交待的事,和日本人走得很近。
日本人为了让杨三多办事,也对他非常器重,这让跟随在一旁的孬孩更是心生嫉妒。
《狗剩快跑》剧照孬孩看到杨三对日本人点头哈腰的,就如同以前自己对杨三那样,心里燃起一丝念头,只要自己傍上日本人,自己有日本人撑腰,那他就可以把杨三踩在脚底下了,一血以前所有的耻辱。
日本军营遭到新四军的突袭,损失巨大,日本人得知狗剩这个新四军就是老王集的人,就向杨三打听狗剩的家庭情况。
杨三不想害人,就胡乱说了一通,说狗剩是孤儿,和养父母家早就断绝了关系。
可见,杨三还是有点人性的。
而孬孩看着唯唯诺诺的,内心其实非常阴暗,他表面上还是对杨三毕恭毕敬,但是背地里已经搭上了日本人,向日本军医提供了狗剩的情况,而且还有意无意地出卖了杨三。
孬孩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杨三的嫉妒,他对杨三受日本人器重感到痛苦,他想把杨三打倒,取而代之,所以不惜诋毁和攻击杨三。
-END-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当狗剩开始盖新房时,我忍不住翻看了影版,我很好奇他为什么会烧掉新房,为什么会和杏儿躺在油菜花地里。
当一切证实了我的猜想后,再在剧版看到杏儿死时心绪平静许多,也有一丝庆幸她没有受辱。
但到这里,影版已接近尾声,但剧版还有1/4的内容,这之后的剧情就开始一言难尽了,怎么跟你形容呢,就好像影版乌丸莲耶灭了毛利侦探事务所,次日工藤新一潜入黑衣组织和乌丸莲耶同归于尽,剧版乌丸莲耶杀了毛利兰,第二天灰原哀让工藤新一好好吃饭……啧……好…… 相较影版,剧版叙事更平缓一些,喜剧色彩更重一些,能让人笑出来的点更多一些。
也可能喜人本身就自带一些笑点,比如宋玉桃这个角色可能本身不那么讨喜,但是有时史策的一些语气就会让我莫名发笑。
还有就是片头的……应该是皮影戏吧,很有趣,其实倒不觉得那个人物有多像蒋龙,但莫名觉得剧里蒋龙的小眼睛很像那个皮影人物亦或是其他哪个卡通漫画之类的人物,以前还真没觉得像的。
全片比较被震撼到的场景有两个,一个是辫子爷从削发到就义,他的从容不迫慷慨激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二个是毛小二的牺牲,因为他应该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他单纯正直、质朴善良又勇敢无畏,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去形容我想我会用“可爱”,私以为郝汉塑造得非常棒,看过影版后本以为他不会死的。
他提着炸药包冲出去的那一刻,在电视机前躺着的我一下子就坐了起来。
剧集的最后军队在小路上行进着,狗剩祭拜杏儿后向爹娘各行了一个军礼,也随队离开了。
那一幕突然想起《隋唐英雄》主题曲《真英雄》中的一句词——“收拾旧山河,再出发”。
最后附上辫子爷就义前写的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倭寇出边关。
只愿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改自 徐锡麟《出塞》
表演尴尬,人设拉胯。
浪费了喜剧大赛的各位,那么多的角色都敌不过一个王大治。
比其他同行要好一些,但中国影视行业总体来讲,是真的差了不少,就说那个年代,我都没有看到穿补丁的衣服,这可能吗?
有笑有泪
冲着一喜的演员看的。。。。结果好多演员的作用只是纯粹搞笑,史策这个女主角色特别多余。。。还是原著电影好,强烈安利大家看 我不是王毛
非常惊喜!秦海璐和史策特别好,蒋龙也可爱
这剧怎么形容呢,是家庭出去聚餐都会被家里长辈催着抓紧回别耽误看狗剩的程度~~~
搞这么一群人干嘛?剧情迷惑,演技就差在脸上写我在演戏四个字了。倍速看都忍不了的垃圾产物。
喜人团建加一星,叶浏独一份的搞笑。剧本有点俗有点垮。
杏真是美若天仙
姥姥剧
翻拍的太差了。。。
喜剧人团建剧。
建议你去农村看看,别在办公室里幻想
中规中矩,还是我的杏儿啊!😭
一喜们团圆了!
尬的不行。农村人一会说方言一会说普通话,那时候普通话还没推广呢大哥……还有日本留学回来的医生在那把脉……
没看过电影版,暂时不比较两者的优劣。抗战喜剧,同样也是小人物抗战的成长史,最大的问题是战场的景太假了。杏儿是真轻松,台词都不用说几句,就摆架子就好了。到了第十集终于把前几集的台词给补回来了,说话软软的,挺好听的。作为新人演员,第一部剧就演这么讨喜的角色,未来可期。辫子爷骂日本人让我梦回《大宅门》,只是风格不一样了。我说怎么有秦海璐、尤勇,原来导演是秦海璐的老公。11集后进入新四军的戏份反而是最让我看着膈应和别扭的,一副生拉硬拽要狗剩成为新时代的军人,问题是狗剩根本不是自愿成为新四军的,他的目标就是赚钱取杏儿。最终杏儿也为了剧情需要强行被领盒饭了。跟满仓这种人做兄弟,真是倒八辈子霉!还有剧本到底是多想给杨三洗白,明明就是个地皮流氓,非要把他刻画成受人唆使的傻大个。
杏儿死后就没啥好看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是也不是强行死
前两集,很多莫名其妙毫无意义的镜头。。。看出来是花了心思的。。。一开始还没注意,这导演还是个比较熟悉的演员,作为演员还是蛮多作品的,这个导演能力就。。。然后监制是秦海璐,竟然还是夫妻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