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是在讲小时候我们或许都需要卡通形象的伙伴,之前我们认为那是童年专属,属于想象力丰富的儿童时期。
但是,If电影里说,大人或者叫当我们长大了,其实更需要。
为什么成年后还需要那些五颜六色的虚构卡通形象呢,因为生活太难了。
有太多不能掌控的事情,又有太多转瞬即逝看似美好却注定短暂的关系。
今天我将纪念一位朋友,虽然我们相识很短,像所有出现又离开我们认为很珍贵又特别的人一样,应该是以后没有什么机会再见。
再见又是陌生人,就像电影里,曾经伴随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卡通形象,都被忘却一样。
别离如果是一种宿命,那么记忆是永恒的,希望你记得我们曾经灵魂靠近过的瞬间,忘却那些令你困惑但事出有因的我的行为。
感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曾经点亮我,让我看到存在与我们之间共同的美好,带走我的祝福,继续前行吧。
需要童真的不仅是孩子,还有那些长大了的孩子们。
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着神奇的力量,在某些特殊的瞬间,会蓦地苏醒过来。
突然之间,我们仿佛看到了全新的世界,真正的生活。
或许打动人的并非影片,而是童趣本身。
但我并不想去苛责,毕竟连童年也是那般的苦闷和不愉快。
虽说偶尔还是会去怀念。
岁月不饶人啊,但愿你和我仍然有着一颗年轻的心。
电影的剧情比较吸引我,人在孩童时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玩伴,这些千奇百怪的生物被称为“友友”。
前段时间三年级的朱同也有这种想象,这些玩伴的作用类似《玩具总动员》里的玩具,只不过那是实体这些是虚拟。
更具体来说,友友其实就是《头脑特工队》中的BingBong。
孩子在长大之后就会将它们遗忘,小女孩碧和小贱贱饰演的卡尔文负责帮友友找新主人,不然它们没有新伙伴就会消失,折腾了一顿之后发现,还是原来的主人更合适。
因为故事本身的奇幻性质,视效的体现上更加的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各种友友被有趣的孩子创造出来,它们的身上具备孩子的特质和独特的想象。
我们都是有趣的孩子,可为什么现在成为了无趣的大人呢?
友友呢?
快乐呢?
故事结尾,友友们找到了长大的孩子们,他们为工作忙碌奔波似乎失去了快乐,它们温柔的抱住久别重逢的老友(这里有种治愈大人的力量),似乎再说:你看起来很累,长大也没有那么好,对吧,但是一定不要忘记快乐!
友友的拥抱让我想起哆啦A梦里大雄的爸爸,生活中他是父亲,是丈夫,是员工,是一个合格的大人,直到回到过去趴在母亲怀里诉苦的时候才是成为个孩子,一个有委屈能诉说的孩子,这些友友们就有这种治愈能力!
平等的治愈着每一个大人。
影片的惊喜莫过于小贱贱,这时才让人恍然大悟,被小贱贱感动到了(这里我还是不剧透了)。
暑假《死侍3》马上上映了,同样期待住!
今天的两部电影,《头脑特工队2》和《神秘友友》竟都如此的治愈,今天也是完美的一天。
成年后生活太难了。
二次元角色的美好让我们可以逃离平庸枯燥的日子。
我喜欢小女孩很淑女,整齐懂事的气质。
感觉这电影剧本是不错的,想象的乐园世界也很不错,只是后面帮忙找配对新朋友那边就是有点匪夷所思,感觉让老朋友想起小时候的同伴就很有意思了。
我的中学的幻想男友是动漫里面高冷的王子们啊,导致我对男生都要求要自律和那么冷漠,然而现实生活却找不到可以温暖这些冰山的角色。
神秘友友还是有成功的一面,女主很孤单,她让自己可以早点长大然而她最后还是找回她的童真了。
期待这个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女主。
后面男主的反转真的很不错意外。
#电影神秘友友# #神秘友友# #伊姐观影团#电影《神秘友友》带着童趣挽着大号紫色大娃娃,再次回到童年的梦幻梦境之中。
这部电影让我们回忆起小时候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愿望的梦境,无论我们现在是年轻还是年长,都不要丢失纯真的童心。
在电影中,我们跟随着主人公一起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童趣和奇幻。
我们看到了那些曾经在我们的梦中出现过的神奇生物,还有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愿望的魔法道具。
这些都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和温暖。
电影中的主人公带着大号紫色大娃娃,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他们一起探索了这个神秘的世界,发现了许多惊奇的秘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童心,重新感受到了那种纯真和快乐。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现在多么年长,多么成熟,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童心。
我们应该记得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的事情,不要忘记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愿望的梦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享受生活,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The Disney Upfront 2024 event #无中生友#(If)超级可爱!
看的时候就一直想抱那个紫色的毛怪,它因为体积大、毛绒绒、表情丰富、动作笨拙在片中特别有存在感。
很想带回家!
故事讲述想象中的“小伙伴”以及想象力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都有想象中的朋友,但很多在长大后忘记了,面对成长的烦恼和现实的压力,童心和想象力也消失了,但本片告诉我们,也许成人比孩子更需要这些“想象中的朋友”,给我们加油打气,渡过难关。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冒险故事,跟随女主人公和她眼中的这些“朋友们”去发掘发生在她和身边人成长中遭遇的变迁,后半段非常感人,有很多泪点。
基本上靠近结尾处大家都在抹泪。
我们那场因为我坐在靠近门口的地方,看到连站在门口的保安也在抽泣(他一直站在墙边看,边看边哭,还是一个很大块头的保安lol)。
故事重点是在展示想象力以及童心的重要性,确实拍得既有童趣又很煽情,最终成人观众会比孩子更有共鸣,因为只有成人才知道长大意味着什么,也会因此片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片中有很多设计得很有趣又可爱的角色,特别是如果你看英文版,会发现这些角色虽小,但很多是著名影星配音的,听声音都能识别出他们是谁。
比如布拉德利库伯(浣熊火箭)这次变成了一个冰块儿🧊, 奥克菲纳是一个泡泡,马特达蒙是一个向日葵🌻,Steve Carell是紫色毛怪,Blake Lively是一个有着猫头的章鱼🐙, 还有一个宇航员居然是乔治克鲁尼配音的!
导演John Krasinski自己除了出演人类角色外,还是被烤的棉花糖🔥。
就感觉导演面子很大,认识的好友们都被拉来客串了,还有Phoebe Waller-Bridge和Vince Vaughn, 包括他老婆Emily Blunt变成了独角兽🦄️!
也不知道这些熟人是否用给他们钱, 光猜哪个角色是哪个明星都觉得很有趣。
而且这些动画角色在真人世界里完全不突兀,动画做得很自然。
我对本片唯一的问题是Ryan Reynolds的角色,设计得有点无趣,没有能发挥出他的幽默感,而且这个角色的设定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
为了不剧透以后再细说吧。
当然本片有塑造了一对父女,也算是父亲节献礼。
毕竟导演是男士,启发他拍摄本片的也是作为父亲的经历。
他在片中出演的父亲本身就是一个童心未泯、总喜欢逗孩子开心的“大男孩”,也许是是导演John Krasinski本人的写照。
就在6月15日,国内有两部涉及儿童少年家庭题材的电影上映,一部是国产电影《爸爸是外星人》,一部是好莱坞电影《神秘友友》。
《爸爸是外星人》由贾冰童和星童星萌儿主演。
《神秘友友》由“死侍”瑞恩•雷诺兹和和童星出身的少年演员凯莱•弗莱明主演。
结果两部影片的口碑都不咋样,目前《爸爸是外星人》豆瓣5.5分,《神秘友友》豆瓣6.1分。
不过从制作成本来说,《神秘友友》是绝对碾压《爸爸是外星人》的,因为《神秘友友》的制作成本高达1.1亿美元。
派拉蒙影业能够斥巨资拍摄这样一部题材的电影,想必是要妄图依靠瑞恩•雷诺兹的名头来收割票房的,不过派拉蒙的野心显然过大。
《神秘友友》由著名女星艾米莉•布朗特的丈夫,《寂静之地》系列的导演约翰•卡拉辛斯基自编自导,该片是他时隔《寂静之地2》3年后独立执导的最新作品。
3年前6000万成本的《寂静之地2》全球斩获票房2.9亿美元,让他想不到的是这种成功并未在《神秘友友》上得到复制。
影片讲述了凯莱•弗莱明出演的少女小碧在回到老家与奶奶居住期间,所发生的一段奇妙的故事。
影片传递的是有关心灵追寻的主题,片中所出现的形态各异的萌宠,都是由很多人在孩提时想象出的模样,也更是孩提时幼小心灵的寄托。
当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变化,孩提时候的憧憬被现实所改变,但当再次触及孩提时心灵寄托的时候,那种失而复得的惊喜感让人倍感亲切。
回到影片剧情本身来说,以女主小碧的视角来叙事,应该大概率会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有关救赎心灵的故事,可惜的是全片叙事方式非常片段化,琐碎感强烈,段落之间的衔接不够流畅,笑料尴尬,最终造成的效果就是无聊感增强。
《神秘友友》率先于5月17日在北美上映,首周末三天票房3880万美元,累计票房1.1亿美元,远不及预期。
而6月15日在我国上映之后,首日票房仅有113万,仅有《爸爸是外星人》首日票房的一半。
最终该片全球累计1.85亿美元的票房,加上宣发费用,着实让派拉蒙赔得够惨。
至于说瑞恩•雷诺兹在片中,也仅仅是陪衬的存在。
【END】
7分,主题不错,但是打动我的,更多的是最后一段IFs回到各自朋友的身边。
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是成长和年龄让我们丢失了这些,是我们自己忘了,自己慢慢习惯了埋藏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关闭了心门,也许能抵抗消极的情绪,但是积极的情绪也会消失,会变得麻木。
就是该拥抱一切,不好的努力承受,好的就拼命享受,有情绪要合理发泄,而不是压抑,不论是喜怒哀乐。
哭是我们生来做的第一件事,哭都不会了,笑又怎么发自内心呢。
回到情节。
仍是12岁孩子的Bea,故作坚强,想通过否定自己孩子的身份来抵御痛苦和悲伤,但是重回奶奶的房子还是唤回了她童年的一些记忆,还有老爸这个充满想象力和快乐的角色,也在帮助她找回作为孩子的心态。
Bea开始表现的就是矛盾,过去的记忆想起来了,但是不多,所以虽然能看见IF,但又对IF入侵自己的生活,展现出大人般的厌烦,而对应她内心活动的Carl也表现出逃避和排斥。
这段开始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看完了发现原来是埋着伏笔。
Bea的演员,15岁时演12岁不算大问题,就是她表现疑惑时脸上总有一种压力感,不是我理解中的害怕或者迷茫。
电影最后说到,以前讲过的故事,在长大后常会回头质疑其中的细节,这时候Bea会提醒自己深呼吸,问一下自己,what if。
想象力和好奇心不足的现在,可能我会说的更多的是,if only没说什么蠢话,没做什么蠢事就好了哈哈哈哈,比起畅想未来,更多有些停滞在过去,也就导致,比起回想故事,反而会去质疑,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到底是真实存在过的,还是自己的幻想和梦境。
所以还是告诫自己要积极地想象和体验未知啊。
真人和CG结合,用真人电影拍孩子童趣的,国产的好像还真的不多,今年有部《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有点想看。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很喜欢那种酷酷的反派,我的神秘友友就是这种酷酷的反派他一直沙哑着声音说话我觉得特别酷。
我已经忘记了他是什么时候消失,直到这阵子在经历不好的事情,前几天我睡觉前习惯听着纯音乐入睡,那天我忘记设置我的音乐定时关闭我听着听着睡着了,直到这首歌Outer Wilds我似乎进入清醒梦的境界,我看见了我的友友,他酷酷的很乐观他一直鼓励着我支持着我,他就像是不存在但是确很熟悉从小到大的好朋友一样,我知道他此行的目的,见到他在除了激动以外又让我陷入了那水流无限的万般思绪,我何尝不知道我选择我不该选择,他努力劝解着我鼓励着我,而我冰冷着的表情一言不发似乎已经告诉了他一切。
可他还是像烦人的小精灵一样用尽办法鼓励我,我们在大山间里一条崎岖的小路走着,小路周边花草被风吹动轻轻摆动,金黄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顶上的太阳光照过头顶高耸的松柏树,穿过叶子落在地上像黄金一样金黄。
望着远处乡野小溪旁村庄炊烟飘飘起,我不知道此行目的地。
我漫无目的的走着,他好像是跟着我,在这段同程里我们不需要更多的言论就能明白彼此的心意就这样走着。
微风吹过抚慰我的脸庞。
突然我们都停了下来,我很累但是也很想努力往前走。
我们都互相看向彼此都没有说话也没有往前走的意思,就只是看着。
他似乎明白了他轻轻的拥抱了我,而我此时的眼泪也忍不住的滴落,而他微笑着消失了然后我醒了。
直到今天真的是命运一般我看见了神秘友友这部电影我完全没去了解他是什么电影但是我就是去电影院看了,像被某种神秘力量吸引。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哭的特别厉害,还好4号场就我一个人在看电影。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我的友友我永远需要你爱着你
内地院线版是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译制职员(公司)是甲骨易股份。
能将影片引进给我们看到,感谢引进发行译制方的每一位幕后英雄!
此笔记为个人留档学习用,结构较为零散,信息与知识浓度参差不齐,望见谅。
1,影片开场显示主演名字字幕时,画面中英文虽只有主演英文名,译文中文时应加上饰演的角色名,如 凯莱·弗莱明 饰 碧 。
如果是配音演员,则 饰 改为 配音 。
2,影片开场通常交代电影背景的旁白或人物对话会和一开始的演员字幕冲突,这时候只能通过移动字幕位置来错开彼此,一般是移动对话字幕。
每次影片开头时总是因为信息密集感到稍微有点压力。
3,画面中出现的文字,有助于理解影片剧情的,应该还是要翻出来。
4,影片中将主角 Bea 的名字译为 碧 ,友友 Bloom 和 友友 Blue 分别译为 花花 和 蓝蓝 ,符合角色形象。
5,影片名字 IF 应为 imaginary friend的缩写,在影片中翻译为 神秘友友,符合这些会动的娃娃是人们想象出保护自己的虚拟灵魂朋友这一概念。
在最后,有句台词为 What IF? 字幕译为 万一能无中生”友“呢?
译得妙!
Literally PG13只适合13岁以下儿童看,剧本太水了,1.5小时的东西半个小时就能说完
概念挺好的 就是世界观建立有缺陷 漏洞很多
RR还是更适合成人向内容,一和孩童演戏就真的不太好看,设定大于剧情和节奏。
看得挺累,也有小感动,但总体感觉一般
18/5/2024 @ 英皇時代。2.5 // 好概念但劇本和節奏實在太差勁 // Brad Pitt的Keith非常搶眼
真的很温馨,我其实很需要被这种片子时不时温暖一下。瑞恩·雷诺兹自从当爹了这几年真的都在努力在大银幕上为了孩子留下这种合家欢的亲子形象,这次看来是被约翰·卡拉辛斯基拉来的。即使长大成了成年人,我们也都需要童年那个记忆里的Imaginary Friend来带给我们力量,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其实一直都在。
好难看……..我都懒得说了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孩子,会害怕会彷徨。那些儿时会给我们勇气的人和事,一辈子的效能都在。在电影院里哭成傻子的片子,推荐。
又是一部被电影名耽误的好电影,本以为是个普普通通的电影,没想到看完以后哭的稀里哗啦, 震撼程度不亚于《寻梦环游记》英文名是IF “Imaginary friend”“假想朋友”这是一部适合大人看的电影,成年人的世界太残酷,他们就是残酷世界的一个美好安全出口。不管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辛苦工作的社畜,神秘友友都是他们心中那个最纯洁最放松的存在。辛苦的大人们,一定要走进电影院,当一次小孩吧!
中老年退休幻想生物疗养院时空跳跃大走秀,连想象出来的朋友都需要面试上班,纽约实在太卷;共鸣夜半芭蕾,安抚白领肥宅,重返消逝乐园,强调自己已长大的孩子内心并不想长大……故事概念先行的生硬处挺多,但不妨碍本人看哭。又见隐形大兔《Harvey》的致敬。片尾字幕强行让 Brad Pitt 出演 Keith ,貌似联动了上一集《Deadpool》?
可能因为心盲症,我没法想象出具体的朋友,很难体会这种感觉
原本期待有许多的幻想朋友的剧情,感觉还是围绕B和她的IF Calvin来的,那些大咖配音的IF朋友们基本就出现说了1-2次话,真真是走马观花的噱头了。幻想朋友们还是可爱的导演也出来演个角色就有点尴尬了。期望过高了。CIN.IV.
一部以想象力为基点的电影却毫无想象力,看的过程无语得像在坐牢。/新译名更烂了
陪孩子去影院看的,我和她都看哭了,我更夸张,哭湿了两张纸。电影开头节奏有点慢。看完才发现原来配音的都是大牌呢。
完蛋了哈哈哈,好像真的挑到了给小孩子拍的电影,剧本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剧本,结局在“面试”那场戏就猜到了,对于幻想玩伴的想象力甚至没有《邪恶力量》里那集吸引人和感人,blue这么可爱的形象多少有点浪费了(btw我从09年就开始幻想Ryan Reynolds了为什么他还没来找我?)
台版譯名《幻幻之交》或許是三地中文譯名中的第一名,但是都不如《腦友記》雙關貼合電影。要說電影像《頭腦特工隊》《玩具總動員》,我更願意說它分明是抓住了《彼得潘》《納尼亞傳奇》的精神內核,只是腦友相較於童心,似乎更貼近初心一些,是童年時光在我們心底默默種下的渴望,或許是歡樂,或許是勇氣,或許是夢想,或許只是一杯解渴的冰水,當奶奶重拾起舞蹈夢時,我的心被撥動了不只一下,一陣暖流肆意翻湧,而當我努力努力再努力地回想屬於我的腦友是什麼,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也忍不住一陣傷感……恰到好處的想象,點睛之筆的溫情,或許電影聖誕檔上映能夠取得更好一點的票房,當然前提或許還要加上別找那麼多明星大咖來配音,有點過於奢侈了。
剧情是意料之中的,但是看到祖母跳舞,blue拥抱,还有卡芬的花,最后的相认,都让我感动。我是不是也失去了什么东西?在我没有意识到的时刻?
一个关于失去和寻回的温情童话。故事和节奏都很棒,是有种过去车马慢的感觉在里面的。只是这对于现代审美来说有点单调寡淡,也让这种复古感失去了味道。
这哪里是给小孩子看的,这分明是给大孩子看的啊!好喜欢Blue,好想抱他~
6.7分。无功无过的儿童电影,成为不了如皮克斯《玩具总动员》般的经典。整部电影都在乐观的康庄大道上奔驰,不忍心有一点情绪上的波动。我不止一次地期待,若是父母中途病逝,以此为契机,女孩接纳IF,并且通过了解/拯救父母的IF来守护他们在世上留下的最后礼物,处理的好的话应该可以赚到一点眼泪。这是一部生错了电影厂的电影(我不止一次幻视过那只长者熊是一只年老的维尼),也是一部生错了时代的电影。在这个年龄个位数都能做网黄的疯狂时代,且不提有多少孩子还会去创造假想友。即使有,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多被既定的文化作品形象给限制住了,哪儿来那么多的原创Imaginary Friends呢?至少我问了一圈身边的小孩,都是希望漫威英雄or游戏角色做他们的假想友。若是真要把那些假想友拍出来,就是一部《头号玩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