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即雌雄同体的简称,这种病症不完全是心理上的性别紊乱,而是天生从生理开始就性别不明。
这情况有点像《钟无艳》里的狐狸精夏迎春,修炼到18岁之后再决定是要当男当女,只不过这次不是玄幻,是科学。
该片的主角就是一个IS患者,虽然他以男人的身份活了16年,但为了学习做蛋糕——这理由实在有点扯,不过who care,总之,他必须以女生的身份度过高中三年。
有趣的点在于一个性别不明的人,当他的身边同时出现喜欢的女生和喜欢的男生,他最后会怎样选择。
为什么这么一说,忽然让人觉得,其实雌雄同体也不是那么糟糕的事情。
电视剧把很多剧情都改了,导致很多地方看起来自相矛盾而且很牵强。
漫画无论是在剧情上还是人物的刻画上都要比电视剧好得多。
可惜漫画只有汉化到第7卷,后面的8-17卷都没有……很治愈的一部片子。
其实一直喜欢看日剧总能找到不同的题材IS,在看之前从来没了解过雌雄同体让我想到五月天的歌现在还没看完其实我想评论的不是剧情应该算是感悟吧,不改变的就去接受吧就好像他们的身份春的家人接受了,至少他们过得还算开心虽然每次看到他们的笑容后都有点苦楚吧。
美和子的妈妈以为一直在保护着她可是却不明白这样反而会伤害她但我感觉美和子背负的东西少些,或许是春相对于她来说是以男生身份出现因为本能的去依赖春我想春也在寻找这样一个人吧,即使家人是接受的,但有些事儿他们始终不能理解就想第五集春说的他就在寻找这么一个可以依赖的人吧有时候一个人撑不下去就找人靠靠吧所以不能改变去接受不能孤独的接受就找个人陪你一起接受吧
不过在IS里主角居然没有变成男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日本做女人比做男人简单一点……话说,他可以变成男的,然后和男配搞基什么的。
也可以变成男的,让二号变成女的……毕竟相同命运还可以……总之有无数组合的可能,应该能满足各种口味……你能想到的,他们都能实现……虽然原著用的是最普通的结局
去年这部剧刚上映的时候我就很想看,当时仅仅只是好奇。
好不容易放假了,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真的很好看。
其实,这篇文章应该不算什么专业的影评了,而是我个人的观后感吧。
从刚开始看,就问了我父母一个问题。
如果我是一个IS患者,会选择擅自给孩子决定性别还是尊重孩子。
答案如我意料之中,在孩子不懂事的时候帮忙做决定。
我当时的想法就如同春的父母一般,生下孩子就应该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因为这是他们的人生,不然如果孩子长大了发现心理性别和生理的不一样怎么办。
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发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选完A或者B之后就再也不用管了。
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美和子的家庭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父母的不接受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多大的创伤。
春小时候不是也困惑过吗,但是妈妈的鼓励与喜欢使得他坚持下来做自己。
再看到后面,春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明身份,真的是太,怎么说,伟大还是危险?
我只是觉得剧中还是写的比较阳关的了,如果真正有这件事情的发生,那那个春估计会顶受不住压力选择死亡的。
舆论的压力不是靠父母和几个朋友就可以走过的。
歧视的目光,挑衅的行为与话语,都是一把把带勾的利剑,刺入身体的疼痛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拔出的撕心裂肺。
他,春,真的很勇敢,也很幸运。
经营一个家庭真的是世界上最困难也是最伟大的事业。
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好这个工作,但是一旦做错很可能就满盘皆输。
我不知道生活中真正的IS患者的父母是如何经营这个在暴风雨中运行的小舟,但是我真的不觉得IS就是病人。
可能是日剧中拍的实在太阳关了,我觉得如果我身边有一个向小春一样的人,我觉得不会介意的。
有什么关系,IS也是人啊,难道就因为大多数是男性或者女性,其他性别的就是怪胎了吗?
真是谬论。
日剧中总会出现一些鼓励人的话语。
印象中最深的两句。
一个是小春妈妈饱着刚出生没多久的小春自杀时候爸爸说的“别光顾着看着脚下,看一看头顶跟好啊。
”另一句就是小春的外婆对已经疲惫不堪的妈妈说的“小孩子长个子的时候,膝盖总会疼。
所以呢,长大的时候总是会伴随着痛。
”真的很喜欢这部日剧。
希望更多的人关注。
不要歧视与偏见,无论对生活中的谁。
目前出到第十集,我认为是结束了。
开始的时候剧情有很多的发展方向,或是les或是BL或是什么其他的,起初我给的评价是“大型各种YY剧”,因为实在是能让人浮想联翩。
但随着剧情的跟进,越来越向往一个方向发展,就是用于认识和面对真正的自我。
作为人这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很容易迷失在人云亦云的大潮之中,甚至是个别心怀不轨的煽动者。
于是大家盲目的看不起这个,又巴结那个。
对于每个人来说,如何去区分谣言,学会有自己的见地,并尊重自己的真实看法,是很重要的。
从我的感受来说,期初看这个片子,纯粹只是好奇,抱着像开开眼界一样的想法去看,前1、2集也没有引起我什么很大的兴趣,生怕最后剧情的发展会走向一个很俗很无聊的内容。
但是当看到第十集的时候,我可以很欣慰的说,星野春和她的家人就像蝴蝶效应一样,终于感化了周围一群冷漠的冰山。
每一个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们,都在同与大众以及寻求不同的自我中徘徊,既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又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或者说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有多少次。
当我们的真实想法受到周围的人们嘲笑时,我们会真正义正言辞地为自己辩驳;有多少次我们沉默,但心中不弃;又有多少次我们选择妥协。
姑且不说这个剧拍的好坏,IS这个话题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人生,对理解,对宽容的思考。
“这个世界很冷漠,其他人并不关心你的真正想法,也不关心你的梦想,关心这些的只有你自己。
”这句话不是IS里的,听起来叫人悲伤,却让我们坚强。
那些恶言相向的人,我不知道你们心中作何感想,是觉得自己特别高大上,特别自我感觉良好吗?
人无完人,这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好”的人。
而那些高喊一集弃的人们,我随便看了几个,哪个不是在一看里面打颗星,或者写点什么诸如俗不入流,故事极差的评价,就计入看过的数量里面。
我不经怀疑,其他那些堆砌出来的数字也是一集弃的产物,那么那样的数字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是饱览电影的文艺小清新?
别傻了。
无论如何,没有完整的看完就随便给分和评价,是十分不负责任的。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男生,很白,个子也不矮,也不瘦弱,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他的声音尖细,笑的时候嘴巴和眼睛有奇怪的弧度。
脊柱的形状也不常见。
内向,极其内向,上课回答问题都很难完成,总之是个“特殊”的人。
有个热心的老师发觉他不合群之后找到班主任,希望可以帮他班主任拜托了班里最会玩儿,在男生里比较有领导力的一个,当然是坏学生。
然后一帮男生就开始“带他玩儿”。
几乎就在他们和他相熟的同时,他有了一个很过分的外号叫“大妖”我不确定他是不是IS,但是从男生毫不避讳的只言片语里推测,至少也是外生殖器发育不良。
既然是“朋友”了,在半开放的男厕所里,这不可能保持秘密。
初中的男生是急于证明自己不顾他人感受的残酷生物。
他们当他的面叫他外号,谈笑时假装漫不经心得一拳捣在他胸口,最喜欢开的玩笑是挑着眉毛说“大妖,一起去厕所啊”,然后三五男生哄堂大笑。
那男生腼腆地笑笑。
他们专门建了Q群讨论他、讥讽他,在班级公用的群里也毫不避讳地骂他,说他是妖怪,以及其他我难以启齿的形容。
那男生腼腆地笑笑。
那个男生极快地意识到他们从来没有真的想帮他或者跟他做朋友,开始时培养出来的一点点开朗和外向迅速萎缩回去,藏回比原来更深的地方。
这回老师们不耐烦了。
她们说他怎么不识相,她们说他怎么不明白那么多人想帮他的好意,她们在课堂上跳着脚说这么简单没有对错的问题你就说两句啊快说啊急死我了你到底有没有救。
他面红耳赤,没办法说出连续的5个字。
这一时半会儿的,我突然想知道他过得怎么样如果在上大学,寄宿生活会不会给他造成更大的困扰周围的同龄人都成熟一点以后,会不会,至少装作,对他好一点他后来的老师,有没有像我的班主任一样,在说要帮他的3个月后,提到他难以掩饰厌恶的神情。
他还有没有,为了不是自己的错误,承担痛苦。
“越是伪装善良的人,越是充满偏见!
”,歧视之所以难以根除,是因为他深入的扎根在意识最底层,外表包裹着层层的意识形态,和仇恨嫉妒一样,在你不明就里时就播种,在你以为他不存在时,他却已经成为你的一部分了。
即便是有类似经历的人, 也谈不上互相了解,人生的种种沉重苦痛,只有品尝的人刻骨铭心,我们总以为自己了解别人,然后就凭借着这种所谓了解,作出我们觉得对他们好的决定,并且执着的要求对方毫无抵抗的配合自己的“好意”。
我们讨厌谎言,可是真的要拆穿谎言并不是难事,偏偏大家都装傻快进过去了。
* “你觉得“肤色”贵贱之别,有美丑之分麼?
”*“当然没有了!
这是上帝给与世界的多样性,肤色只是你我之间的不同,但是都一样是神珍爱的子民!
”*是喔?
“张同学嫁了一个米国人”,*“哇!!!
真的假的?
”*说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白种人。
* “诶哟,她真好命喔,啧啧啧,我怎么就没这福气乜?
”*其实是嫁了一个非裔黑人啦,*“啊?
干嘛嫁这样的人喔,混成这样?
”漂亮话谁都会说,可是一不留神的时候说出来的都是血淋淋的真话。
一种歧视或者偏见,不仅仅是某一部分的不同,更多的还涉及到更大的经济文化背景。
* “王小姐找了个40多岁的二婚男人,是她老板。
”* “诶哟,这有什么的,人家有真爱的话,这个年代爱情的界限都那么宽了,年龄算什么问题哇?
”*“喔,这样喔,你女儿最近也在和他老板约会诶”* “这死丫头!
我平时怎么教她的,不和你聊了,我得赶过去!
”你高姿态,因为你与此无关,你淡定坦然,因为你不是被歧视的一方,你稍微用点儿同理心就觉得自己懂得人家的疾苦,你不过是偶尔皱皱眉头就觉得你了解某个群体的痛,实际上你正是那个转身就过自己生活的路人,你连试都没试过,你装圣母做什么?
如果你什么都不懂,真的就请你卷成一团滚开,说着自己都相信的谎话,带着刻意挤出的笑容,让伤痕累累的人还要支付精力来应付你,成就你的自我满足和虚荣标版,可不是谁都有这功夫陪你演出的!
拥有秘密注定了活的沉重,可是不管拥有什么秘密,我都是我,不管你知与未知,我都未曾改变,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能选择出身,却希望能选择自己的人生。
不愿意在乎别人看法,却无法逃出别人看法的左右,许多被歧视者,自己都被灌输了大量的歧视观念,觉得自己最肮脏、怪异、可耻的,恰恰是他们自己和亲朋。
套用一句经典的话——一个破碎的我,怎么安慰一个破碎的你?
美和子母亲的决定也许不无道理,要避免歧视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回归所谓的正常也许更为现实。
但是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是,即便那样就可以永远摆脱异样的眼光,那样的人生又是女儿所需要所期望的麼?
这世界,远没有描绘中的那么善良。
开始是纯粹抱着猎奇心看的,也以为会走向YY剧情,然而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该片虽然有一些常见的狗血剧情,例如为表达某种内容,需要的人物总会在偌大的世界里“碰巧”出现,某些剧情发展的逻辑也略有牵强,然而,除去这点,其它方面很赞!
人性的刻画非常到位!
比较真实,没有脑残成分。
复杂的矛盾处理得很好,贴近每个角色的个性,很自然。
之所以没有很多人所期望的两IS主角百合的结局,那是因为该片的核心思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消除或减弱公众对IS群体的偏见!
如果两主角百合,那就真成三流片子了,也相当于在说:IS特质的人是没有未来的,永远不可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只能在IS人群中寻找伴侣。
而今,两主角皆找到了只看重她们自身优良品质,而不在乎世俗偏见的如意郎君,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了,也是她们真正想要的。
一直以来都很尊敬日剧。
不是不反映社会现实,只是不鼓吹现实的负面意义。
记得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个小故事,小姑娘问牧师,为什么自己是好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奖励;而自己的弟弟非常顽皮却经常得到礼物。
她觉得非常不公平。
牧师告诉她,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而小姑娘的奖励就是,上帝让她成了一个好孩子。
当我们受挫,吃亏的时候,总会有人告诉你,世界就是这样,社会就是不公平,说你的辛苦是白费,说你的坚持是白痴。
你同意了他,熄灭自己这盏灯,然后你再以同样的方式去熄灭其它人的灯。
你的周围就变得越来越灰暗,越来越绝望。
春是一盏双倍亮的灯,她选择了点亮自己,而且勇敢的去鼓励别人点亮他们自己。
终于,她的世界,是充满光的。
可以料想到很多人会来吐槽这里不同性别之间的感情,你们可以选择从娱乐的角度来看这部剧,无可厚非。
但希望你们也能被春感动,其实我们都是一盏灯,而你点亮自己的回报就是:你的世界是亮的。
明明是少年的我,身体却不打招呼的擅自向着女性发展。于是,作为一个女性存在于世。
喜欢福田沙纪 题材赞
为双性人点赞 虽然最后有点坑爹没和学长在一起 唉油BG了- -伦家想看BL
题材满分,我们对双性人这个群体了解真的太少了,这个世界上除了LGBTQ还有IS,以前看《曾经是爸爸的妈妈》觉得“性同一性障碍”的人太不容易,看了这部后觉得IS才是活得最痛苦的吧,而且实际上生来IS的比例并不低,只是很多一出生就做了手术选择了一种性别,但也有人长大后心理和身体的性别认同不一致的,所以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只是提供一种选择而已。日剧在普及这些少数群体冷门知识方面真的做的很好,特别赞同最后校长说的那句:“人要相互认同彼此的差异”,主角真的太勇敢了!
日剧结局没撒意思 全套路
“这个世界很冷漠,其他人并不关心你的真正想法,也不关心你的梦想,关心这些的只有你自己。
故事关注群倒是比较特别,剧情也算基本合理,但是呢,不知道是对演员不感冒呢还是怎么的,反正看着不太喜欢就是了。·····
經過不停的快導和自行補腦還是可以看的...
没什么亮点,当科普吧,虽然我以前已经被科普过了
不知所谓的编剧啊。。。。
这么暧昧的主题你能给我拍的这么无趣口胡!
2000分之一的幸运,可以由自己来决定性别!
福田GN演技不错,活脱脱的一个小男生,特别是讲话。但是这剧第1集的回忆占的篇幅未免太大了吧!会流失很大一部分观众,虽然事情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压缩一半篇幅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也没有必要一股脑倒完,次重要的回忆可以分开来穿插在今后的剧情中,导演编剧水平有待提高啊。
还不错
我觉得挺好看诶,刚力彩芽这个假长发真是要多别扭多别扭,剪了之后清爽多了
看了两集看不下去了。如果爱情线不这么狗血 也许能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最重要的是 竟然最后不百合= =
我就喜欢这种变态的题材
突然翻出来,特别喜欢这部
日剧亮了……多一些创意,日剧就能走出低潮期了
三星半 美和子爸妈的感情线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