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看的皮克斯,以为要探讨宇宙与人的孤独这样的哲学问题,抱着进阶版《心灵奇旅》的期待,结果看到一部春晚小品式大型合家欢。
合家欢也就算了,你拍成典《寻梦环游记》也行。
但皮克斯交出了一份:小登电影的答卷。
小登片经典配置:父母双亡、心灵自卑、遭受霸凌(哪怕是自己先闯祸)、道德绑架、一腔热血与梦想,但需要全宇宙陪葬、不管是伤害亲人还是毁灭宇宙,最终都能收获全世界的谅解和毫无道理的爱。
姑姑最后依旧没当成宇航员。
母职绑架也就算了。
一切女性都要被小登绑架。
姐姐、姑姑、姥姥、奶奶。
相比较而言,反派被绑架的爸,好歹还是个大首领,想要升职称霸宇宙。
姑姑的梦想一开始就被放下的轻描淡写,即使到最后温柔的一笔补刀都不可以给她。
姑姑这个角色,真的是妥妥工具人。
太惨了。
哪怕只写小男孩的故事,也不会让人如此反胃。
但对姑姑这样倾情付出爱与牺牲,最后却如此轻蔑对待,真的是把主创的傲慢底色展露的淋漓尽致。
男主长大了就是那种,会沦陷进“你在我心里是不一样的男孩,你敏感又自卑…”语句的典型。
最搞笑的是,克隆小男孩对男主的一句台词就是:“我能看出你是一个孤独且自卑的人”。
我开始爆笑哈哈哈哈哈哈。
剧创者你真的不是老中吗?
你不是想玩梗吧?
不是吧不是吧搞不懂小登们的自卑与孤独从何来。
明明享受着家人的爱与牺牲,一边又要用心理创伤这样的时尚单品掠夺全世界的关爱。
总之全宇宙都要为心理创伤的亲亲男宝送上爱和牺牲。
姑姑放弃宇航员梦,要努力证明自己爱小登。
全宇宙人被小登害惨了,还要努力帮助小登走上正轨。
皮克斯你想探讨哲学话题,《心灵奇旅》已经给了这么好的答卷。
有一百种方式去展开,一定要选一个这么烂俗的剧本套路吗?
怎么说呢,作为皮克斯的狂热粉期望值很高,这部电影画面细腻流畅,而且能感受到皮克斯的技术又提升了不少,闪烁的宇宙和美妙的外星世界让人无比惊艳。
或许是迪士尼和皮克斯的造梦能力退化了,也或许是我逐渐长成了无趣的大人(!
一定不是!
),结尾满脑子都在想“完犊子了,姑姑回来一定要写很多报告”......作品的剧情过于薄弱,讨论的话题也很扁平,表达的内容逐渐“迪士尼”化,皮克斯擅长的“讲故事”能力并没发挥出来,而且整体结构有点奇怪,中间一度处于有点尴尬的状态,这真的是《寻梦环游记》导演的作品吗?
不过电影创作过程中多次变更主创团队,电影差强人意可能也跟这有关系。
实话说,并没太达到我的预期,惊喜不足,虽然仍然在后半段不争气掉眼泪。
即使如此,在迪士尼小镇的影院里看皮克斯电影的体验很新颖,特别观影还给观众每人发了Pin作纪念,并且工作人员额外多给了两个Pin给我,落泪了。
宇宙浩瀚,星空闪烁,而我渺小又孤独。
但,城市之大尚可以把孤独变成自由,那么地球就更是我的游乐场。
The unique are sometimes alone.19/100 in U.S. theaters
关于完美小孩:大人总喜欢符合自己期待的小孩,想要一个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复制品,电影里艾利欧的姑姑和小格的爸爸都发现了不对劲,但现实中呢?
关于偏见:艾利欧和小格初见面时,小格的形象是满嘴尖牙的大虫子,艾利欧感到害怕,小格吐出了丝把艾利欧包裹了起来。
艾利欧更害怕了,可当双方能听懂对方说话后才知道,在小格的认知中,自己感到害怕时妈妈就会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而在地球上小格的行为和蜘蛛捕获猎物时是一样的。
偏见来源于认知偏差,打破偏见需要真诚的交流和沟通。
关于孤独:人生来孤独,但我们渴望同伴,这个同伴哪怕不在地球上,也一定在宇宙中。
喜欢宇宙,外星人的艾利欧就像那只叫爱丽丝的鲸鱼,52赫兹的声音与众不同,但艾利欧有无线电,他无限扩大了他的波长,在鼓捣无线电的那些难以入眠的夜晚,总会有另一个无线电爱好者和你同频。
关于家庭: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再怎么弱势也是主导关系者,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安全感,就像艾利欧想让姑姑学自己自创的艾利欧语一样,你听不懂孩子的语言,无法和孩子对话,也不愿意倾听孩子在说什么,那你看再多本成年人写的成功育儿学有什么用?
艾利欧向往地球之外的世界是因为在地球上他没有归属感,他去了宇宙联盟问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你会说艾利欧语吗?
好久没写影评了,今天有点小感触写一下,全程无剧透。
起因是下午我跟同事说我把地球特派员给看完了,同事说她带她儿子也去看了,然后她儿子被那个反派吓哭了,给了一块糖才哄好接着看的。
说真的这是我完全没想到的事情,因为我看完一直觉得这就是个表面看着高大上又是孤独又是外星生物但是掩盖不住本色是低龄儿童成长的故事。
没想到会把小孩子吓哭吗?
仔细想想好像可能反派确实一直往可怕了画,前面也都一直凶神恶煞,所以为什么结尾就这么突兀的合家欢了?
嗯?
皮克斯的作品真是越来越让人失望了,感觉和如今的迪士尼不管是剧情还是风格都无比的接近,那你为何不直接改名成迪士尼2.0就好了呢?
角色性格无比单一,毫无新意的想象,虽然亲情与友情也能一样打动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给全篇电影一个中评,它实在是太无趣了。
无外乎就是孩子的成长,自我认同,家庭认同,与家长的互相理解,理解孤独,理解生活的难处,不能逃避之类的成长道理。
后来看了一下导演和编剧,我就说怎么这么多奇怪的熟悉感,原来都加入了他们曾经作品的元素,感觉这个故事真的没有被好好的编。
总之就是不喜欢,风格单调,还是只有老掉牙的那一套。
当然可能皮克斯以后的受众也是只有儿童了。
当我看到反派拿着看似威力无比的手里炮对着花瓣状生物作为飞靶开炮,竟然只是打掉了花瓣让生物怯怯地爬走,我就知道这故事有点奇怪了。
晚了4分钟进场,故事已经开始讲到小男孩主角终日在沙滩上等待掠走自己的外星人,无论风吹雨晒都没有磨灭对外星人的期待,结合后面的剧情应该是主角父母意外去世,自己跟随着姑姑生活,而地球不值得眷念,唯有未知的外星文明与外星人是自己的归属。
这一主线有点类似《飞屋环游记》,失去爱人的老爷爷乘着飞屋,寻找两个一直憧憬的目的地,最后在整个经历中重拾生活信心与人生方向,而《地球特派员》的小男孩在开头对于外星文明的渴望,越过了父母离去的悲伤,当真的接收到外星人信息时,随即火急火燎地收拾行李,脸上挂不住的笑容和兴奋直至亢奋的表现,让我觉得这地球就这么没法呆哪怕多一秒?
而导演为了进一步强调主角在地球生活的格格不入,在外星人带走主角前加了一场夜雨中的被霸凌情节,之后一系列发展有着一种急着将主角往前推的感觉,为了加入星际联盟而临时接受调解与反派的冲突,主角与反派儿子小格的相遇与建立友情都过于仓促而缺乏沉淀,甚至整个星际联盟更像是一个简单的组织充满幼稚不成熟的成员,惧强恐恶,单一做作。
直到主角与反派见面的段落,我才意识到我是站在成人观众的视角去看这个故事,如果将观影适龄下降到小学程度,那一切都成立了,导演只需要小朋友被带着去看电影,代替家长教育孩子以家庭为优先,同时靠着千奇百怪的外星生物和绚烂的画面吸引小朋友,涉及到的恐怖和血腥元素一略规避和省略,唯一有点可怕的是小格布满牙齿的大嘴巴,但当小格开始讲人话,这点吓人感也消失殆尽。
于是乎,一个速成的儿童教育动画片应运而生,不需要深刻的故事内核,简化的人物关系,瞬间成熟的主角,重归于好的朋友们,成了最标准的儿童故事模板。
而里面提到的无线电文化和太空垃圾污染,则是家长课后给孩子们上的兴趣班。
其实整个故事的脉络,是有一个牵引线的,即语言。
只是导演将这一个切入点表现的不够深入,父母愿意用主角自创的语言在家庭中交流,而姑姑拒绝这一“幼稚”的行为,交流障碍成为阻隔家庭关系的根本,积累了对姑姑的误解和对生活的失意,来到外星球的第一步,也是通过安装在胸口的装置实现语言沟通,甚至高科技到可以编译主角的自创语言,从而使得主角对外星人与文明有更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小格人物的形象转变,更是基于实现语言沟通的前提下展开的。
当危急时刻姑姑在飞船里第一次用自创语言跟主角沟通,也就彻底打破了两人关系的隔阂,在朋友与家庭的两向选择中,主角不出意外的回头,给“语言”这一关系纽带正名,只是过于生硬罢了。
客观地说其实剧本和创意都挺平庸的,但好在我是在看了《无名之辈2》之后看的这片,再加上我又是皮克斯真爱粉,所以观感还是很不错,并且还能找到不少可以夸的地方。
比如男主和姑姑的飞船遭遇太空垃圾后失去信号陷入绝境,屏幕暗下去又重新亮起,他们听到了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无线电爱好者们接力传递的指引讯号,虽然桥段有点老套,但我就是很俗地永远会被这种“世界大同”的普世价值观感动到🥹比如虫爹以为儿子死了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暴怒大开杀戒,结果他却只是撕碎了自己引以为傲的钢铁装甲,用羞于示人的柔软身躯抱住儿子,老父亲的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幕莫名让我想起《死神》那句经典的“如果手中没有剑,我就无法保护你;如果手中握着剑,我就无法抱紧你”。
比如最后男主准备回到地球时,外星语翻译器已经被回收,但他的外星朋友们却纷纷用从他那里学来的“hello,byebye,I love you”向他道别,虽然有些发音差了十万八千里,但他一定都听懂了,因为爱是跨越种族的共同语言。
再比如最后外星朋友对男主说的:“也许你会因为自己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独,但请你记住,你并不是孤身一人”……其实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经历,那种不被看到的孤独感,而皮克斯告诉我们:向宇宙发射你的无线电波吧,哪怕物理距离相隔再遥远,同频者也会循着信号而来🥹这是一部献给孩子们的电影,虽然各方面都远远比不上《头脑特工队》《心灵奇旅》之类的大作,但不变的是一如既往的温柔,这就是我永远喜欢皮克斯的原因🥹另外,虫虫小王子真的太可爱太可爱太可爱了😍😍😍😍难以想象我一个超怕软体虫的人会被它萌得死去活来……我看以后谁还敢说皮克斯不会设计萌物😡😡😡
安利朋友们带孩子去看《地球特派员》,简直是育儿指南。
ps.有剧透,谨慎打开。
今天来看帆书组织的《地球特派员》提前观影,儿子之前看过预告一直很期待,我没有提前了解过剧情,只知道是皮克斯团队制作,应该不会踩雷。
签到时发现这场活动的赞助商居然是辣妹子,小时候的桔片爽升级成有些“茶颜悦色”风格的橘子罐头。
等电影开始的时候我跟儿子说:我小时候很喜欢吃桔片爽,但是我妈不给我买零食,只有逢过年过节回一次外公家时,他会给我准备整箱的桔片爽。
现在我看到这个不太像小时候的罐头,就已经开始想念对我宠爱的他了。
虽然他不在好几年了,但他的爱会一直在这种细节里持续给我温暖的力量。
就像《寻梦环游记》里说的:只要你一直记得我,我就会一直爱着你。
然后我们就开始看这部影片,开头小主人公艾利欧就父母双亡,真是默认的英雄背景。
他一直觉得很孤独,但不像我脑海里默认的是内向的脆弱感,而是有些调皮聪明勇敢的挑战感。
当他知道可能在宇宙中有能让他感觉到不孤独的存在时,他不顾一切想去外太空,想逃离当下那个让他感觉无力又难过的地球。
艾利欧在外太空发现了文明和知识都顶级的星际联盟会,他迫不及待想加入,好像原生家庭不太圆满的人们在碰到一个相对权威的环境就天然想加入那个新组织企图获得一次自我的新生一样。
他还阴差阳错交到了一位外星“蚕宝宝”,看起来笨笨的,丑丑的,牙齿还像《沙丘》里的沙虫一样恐怖。
但内心善良,共情力极强,且十分友好。
这样的朋友让艾利欧觉得一切困难都不再可怕,他不再一遇到障碍就吓得全身发抖,他不顾一切只想带他的朋友回家,他也因此体会到很多他曾经没有注意过的,来自地球上的爱和友善。
而这个蚕宝宝小格,他是个战二代,他的母亲虽然在他幼儿时期把他用蚕丝紧紧包裹着用温柔的爱养育,但是在他长大后就奔赴前线去征战四方。
他的父亲暴躁暴力还暴君,但涉及跟他有关的事,永远会马上妥协且不愿伤害到他一点。
虽然平时父亲渴望他能勇敢点,有力量点,不要赖赖唧唧像个没骨头的软蛋,但是看着小格全身冰冷躺在地上,这位星球霸主毫不犹豫撕开了他们家族一辈子不会撕开的坚硬霸气机甲。
熟练又略带笨拙地,像妻子曾经安抚孩子那样,用蚕丝紧紧裹着孩子,一下又一下抚摸着…他说“可能我无法一直理解你,但我永远都爱你”。
看到这一幕我和儿子忍不住泪奔,甚至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是止不住地流泪。
像之前每次被感动的感觉一样,那是一股温暖的,酸涩地,又持续地在心脏里缓慢地跳动的感觉。
紧接着艾利欧和姑姑彻底打开心结,一起回到地球,去修复自己,可能还是会遇到困难的,但是起码他不再用逃避去解决。
连星际联盟会都给予了他最有力的肯定,告诉他:你勇敢有创意,你永远都不会孤单。
这部影片里各种亦男亦女的复杂的共情和支持,其实很大程度上涵盖了育儿过程中可能面对的所有情况。
孩子可能从小被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爱过,他们随着年龄增长,开始接受到父母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慢慢地他们自发发展成不同的行为模式,有的越来越淘气,有的变的懦弱。
养育者看无数的书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教育好孩子,焦头烂额只想孩子能走一条正确的路。
孩子只感觉到“我好像被否定了,他们是不是希望丢掉我”就像影片里的姑姑和格霸在做的那样,面对不同的不属于标准意义上的“好”孩子,很多时候只需要坚定且坚持地向他表达:我永远爱你,你永远不孤单。
那些孩子慢慢会放下防备的心墙,去专心走出属于他们的路。
也许不一定“对”,但起码不至于太“歪”。
毕竟,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所有养育者们共同的愿望,都只是希望他们未来能健康快乐地长大,不是吗。
地球特派员讲的是一个 ET 式的第三类接触的故事,孤独的地球小男孩意外跟外星人取得联系,然后被召唤到外星人联合会,进行了一番并不怎么惊险的宇宙冒险,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个朋友。
这个朋友还跟他本人的处境挺相似,算是同病相怜了。
从情感内核来看,本片走的是头脑特工队那一路,青少年成长的烦恼。
主角失去了双亲,跟姑姑相依为命,然而他很孤独怯懦,没有朋友。
他总觉得自己是姑姑的麻烦,觉得姑姑不喜欢他,所以才想要逃离地球,才热衷于与外星人取得接触。
但是反过来想,对于姑姑来说,她就不孤独了?
她本来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突然传来噩耗自己的哥哥遇难,毫无心理准备和经验却不得不带孩子一起生活。
成年人的烦恼多重多样,又有谁来抚平她的创伤呢。
孤独是人类永恒的宿命。
影片情节编排的一大缺陷就是,在父母之死这条线上无所作为。
故事应该直面父母死亡的真相和伤痛,让创伤迎刃而解。
角色才能获得成长。
到了宇宙的部分,人际关系就像是主角一家的对照翻版。
看上去表面一派和谐的宇宙联合会,战争狂人种族,都没能成为经典反派。
因此宇宙冒险就变成了跟团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至于玩了啥看了啥是一问三不知。
虽然主角想要留下来,但是他缺乏更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完全是被推动着,走一步看一步。
这部电影的冒险部分波澜不惊,感觉皮克斯完全丢掉了他们过去的特色,没有给电影打造出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打造出冒险奇观,非常无聊的观影体验。
只有一场戏,主角的克隆人扮僵尸吸引注意力的桥段,还能看到点昔日皮克斯的影子。
整部电影就像是在交代故事背景,主角最终回到地球后,感觉这个故事才正要开始。
这个电影有一个很宏大的命题,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人类在宇宙中是孤独的,想要找到文明的集体,文明的归属。
这和青少年的孤独感相合。
但是就影片故事情节来说,这个宏大命题并没有怎么体现,只是通过旁白和只言片语的台词在生硬的表达。
包括宇宙对主角的吸引同他想要离开地球找到自己真正的家,电影也没有建立起联系。
倒是太空环保这个子命题有所体现,毕竟太空垃圾差点把主角弄死。
短评一不小心字数超了。。
万能贴好有用一东西,消除语言障碍,但显然人类的纷争不止因为巴别塔的坍塌。
整部片子非常童话的宇宙观,星球联盟像梦幻的海底世界,有些奇特生物让我想到罗曼城小怪物基调也是粉红色(小泷包狂喜)。
软体虫虫用坚硬的机甲武装自己(异形片里的骇人听闻常客被动画片刻画得这么萌!!!
)虫虫星球剧情里表达了点反战观点,结合今天🇺🇸对🇮🇷做的事还挺讽刺Are we alone?
——要相信浩瀚宇宙中总有同类,再不济万物与你同在。
看片过程中联想到了《宇宙探索编辑部》(头戴天线)《想见你》(捏个人代替自己)和《流浪地球1》(各国无线电爱好者报太空垃圾坐标 莫名燃起来了)还有一个点,父母不理解你但爱你。
挺催泪但冷静下来后只能说是一记鸡汤吧,毕竟父母用你不理解的方式“强制爱”还是挺难受的。。
好久没有看到如此精致的动画电影啦,永远治愈,永远充满温暖。
《心灵奇旅》 《头脑特工队》金牌团队制作。
整体画风和叙事风格都很像。
这次电影的着眼点聚集在想要探秘外空的小男孩,是一个敏感柔软的孩子,想要逃避充满压抑和忽视的地球世界。
误打误撞代表地球首领加人了联合会星球,却遭遇了谈判的大挑战。
在面对成人世界的bargain,孩子明显觉得经验不足,也因此事与愿违,却有幸结识了小虫虫朋友。
都是孤单之人,都没有从家庭中收获温暖的俩人很快报团取暖,成为了密友,但又因星球的矛盾而历经挫折。
故事从孤独切入,却在不断重复着温暖:异星球的温暖,同辈的温暖,无线电爱好下来自地球上陌生人的温暖,以及最后升华的家人的温暖。
you're not alone 的最后点睛,令人泪目。
灯光亮起,发现影院中竟都是一个个形单影只的男生,有老有少,这或许也是电影与现实的互文吧,愿大家都被治愈,都被世界温柔以待❤️#男孩子也是需要被宠爱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不过2d应该比3d更好看,3d画面还是过于灰暗了。
目前动效3d有点多余。
成年人就没必要浪费这个时间了
看评论区说低幼,于是降低预期去看然后观感良好。而且我觉得“孤独”这个命题在小朋友的成长中可太重要了。影片在剧作结构上用地球是否是宇宙中一颗孤独的星球来呼应这个主题,并鼓励对外星人充满好奇心。也许少了些惊喜,但还是蛮规整的。(另,已经记不清多少次看迪士尼买成国语版了,吃一堑继续吃。诶你别说,这国语版还真不错。我不知道英语版的画面有没有汉化处理,反正国语版对影片视觉的汉化处理相当精致,让我意识到以前对国语版的厌恶只是出于配音的违和,但视觉的统一让这部影片几乎成为了一部“国产动画片”,相当愉快的观影体验。
过于低幼
5。和《美国队长4》何其相似,这个剧本大改后的低幼合家欢已经沦为了皮克斯的“safety film”。怎么套路怎么来就行,毕竟套路起码可以保下限。
星际宝贝史迪奇+夏日友晴天。青春变形记之后,石之予导演,依旧是关于青春和成长,看完只是再次感慨科幻之于动画,实在并非最佳的表现形式,没有哪个父亲会认错自己的儿子,仰望星空,我们真的孤独吗?
Low成这样,滚吧皮克斯,皮克斯史上最差
学校发的票,带着女儿去看,确实偏低龄向,剧情不功不过吧,随便看看还行
像是照着好莱坞三幕式八序列法AI模型赶制出来的工业次品玩具,整个剧本构建得很差,节奏混乱,甚至段落之间的风格都不统一。霸凌的点是莫名其妙的,孤单的核是浮于表面的,所以最后核心需求的转变才会尽显套路的生硬。还有外星人的设定确定没有参考《编号17》吗,不论是外形还是克隆技术都如出一辙。这样下来不论结尾多么煽情,那也只能是再次增加突兀感了。丨飞扬北京路 20250630
确实比较低幼合家欢,无论是故事还是情感,都处理得不温不火的,略失望
3.5星。这是一部很有童趣的电影,相比较《寻梦环游记》和《心灵奇旅》,会更倾向儿童。影片色彩和画面都很不错,设定为一个小男孩对外太空的憧憬,但本质依然是对家、朋友和爱的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透过这样一种奇特的表现方式展现出来,皮克斯依然是厉害的皮克斯。推荐杜比影院版本,画质音效都很棒。
在失去至亲后极度渴望认同与摆脱孤独的少年命中注定般地迷上了星际征途。纵使未知与恐惧伴随着这独特的爱好,但将错就错的戏剧化发展让Elio在这场跨越星河的冒险中,深刻地理解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曾被视为无法跨越的心坎,探寻到了超越语言与种族的友谊以及作为生命个体的责任。每一处精巧的细节构思和人物互动的巧妙思路都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亲情线很糟糕,成长线很糟糕,想象力都用在了画面细节上,画面很美好,但主线剧情非常俗套。即使作为动画角色,主角的心路历程也很不合理。主角的孤独感、姑姑复杂的爱本身都有可深挖的地方,但孤独感在上太空后立即就消失了,和姑姑的关系也被简化为只有爱,之前的问题都是误会,唯一有趣的片段是世界无线电爱好者大团结hhh
万万没想到啊!两大强导的联手合作竟然带来了这么平庸的一部动画作品。内核老生常谈,叙事又感觉抓不住重点,小怪物的出现又太突兀了。以后还是一个人拍一部片子好了。
不好看,为了宣扬这个主题硬编出来的一个故事,低幼化各种情节经不起推敲,宇宙高等文明整得跟弱智一样,对外星人的想象力毫无惊喜。片尾没有彩蛋。
无线电爱好者那段是在致敬《中国机长》吗😅
不是玩梗,这下真不如哪吒了。
中华 宇宙再大,也逃不出伐木累啊。有的点感人,但还是过于熟悉的味道。
这种让主角来到新环境获得新身份,主角自我的成长故事的非常有意思
Soul的班底rob simonsen ,与众不同的孩子都是孤独的,战争与和平,沟通与交流,一头连着四海一家的无线电,一头连着ET第三类接触深渊的(到独立日为止)小格一族难免会想到Mickey17里的原住民部落;中文字体好评
儿童的天真烂漫、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和包容度、强大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成为平息族群冲突的终极法宝,皮克斯总能这么大道至简地参透世间的真谛。大量外星空间、不同星球的外星族群的画面宏大繁复绚丽,容易让人想起《寻梦环游记》,异世界设定也会让人想起皮克斯在《心灵奇旅》《头脑特工队》中构建过的奇幻世界。华裔导演石之予的《青春变形记》的中式鸡娃、亲子关系和有趣的呈现方式引发了广泛共鸣,在《地球特派员》里也频繁探讨到家长该如何与“不好带”的孩子相处,不要强行将自己的期望、喜好施加在孩子身上的话题,电影还真是三位导演优势的集成之作。顶着锅接收宇宙信号的造型想起《宇宙探索编辑部》。有一个虫虫外形的角色萌炸了!!!跟《编号17》里的颇为神似,怎么萌点担当又是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