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生涯

我的教师生涯,My Career as a Teacher

主演:梁家辉,秦海璐,郭小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普通话年份:2007

《我的教师生涯》剧照

《我的教师生涯》剧情介绍

《我的教师生涯》长篇影评

 1 ) 陈玉的两个世界

陈玉终于在年迈妻子气息尚存的最后时刻拉起了他那架许久未动的手风琴,他一直心驰神往的世界和他一直不愿接受的现实世界有了第二次连接。

小兰、手风琴、《让我们荡起双桨》,自身情感的精神家园、追求“美”的艺术与境界、动人的音符编织成的梦,陈玉所追求、所信仰的一切于他所在的中国乡村显得格格不入。

相比现实,那个世界的层级太高而显得虚无缥缈,就如同观众之于只闻其声的小兰,永远没能见到她的真颜。

陈玉从那个遥远的世界跌入到了所谓的“现实世界”。

这个世界让他失望连连,但只能妥协,服从组织安排,下乡养猪,买服装被骗,现实每次都是无情地打击着他;现实世界也没让他遇到极坏的人,周老师对他的爱慕,队长对他的包容,学生对他的帮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等着他走上讲台。

从他下乡教书的那一刻,他梦想中的世界注定与他所处的现实世界不融。

当他把艺术教育、性教育带到乡下的时候,遭到了校长的反对;他极力关心失去父亲的学生,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乡下养猪;当他想要为学生们订做演出服装时,却被骗去了所有学生们辛苦工作挣来的钱。

两个世界的无情碰撞似乎从来没有挫败过他,或者说在每一次低谷之后,他都能勇敢的站起来,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也许是因为梦中的世界一直支撑着他。

陈老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他深知艺术、兴趣、因材施教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至始至终,他能从每一个学生身上看到他们的优点和天赋,而且他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

他深知教育的功用与实质,他也知道如何做来实现自己作为老师的价值,但现实总是在阻止他。

影片中的其他教师似乎多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忽视着艺术的教育。

事实上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就算是今天的小学中学,也存在着重视基础科目的教育,而忽视艺术、体育等课程。

但艺术教育对于开启一个人的心智至关重要,艺术让原本平淡无奇的现实世界有了乐趣。

从我本人自身的经历来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美术课、音乐课与体育课总是被一些所谓的“主科”占用时间,而教育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高考。

而在影片中,陈玉对于儿子的教育上,似乎也陷入了学习为了考试,考试考得好成绩才能进入重点高中,以后才能考入大学,才能成才的怪圈。

直到儿子出走北京,他似乎才接受儿子的天赋与兴趣并不在学校所教授的知识上的事实。

似乎教育在中国被无情的限制住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只为高考这一个目标,而不是为了培养兴趣。

影片中所反映的这一状态似乎就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教育的现状。

这种教育从来不会告诉学生去寻找自己想做的,而只会告诉学生应该按规定做什么。

就算是这样的学生考入了大学,那么他或她处于人生岔路口的时候,却不会选择。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于我身边的好多同学还中,他们还是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要从事什么职业。

幸运的是,陈老师并没有放弃学生的天赋和兴趣。

他自己出钱为学生报了声乐班,努力培养着学生的专长,他努力实践着自己信奉的教育。

他的伟大之处要归功于他一直所神往的世界。

他用从那个世界学来的知识与方法教育着他所处的现实世界中的学生。

当孩子们穿着洁白的演出服站在舞台上,悠扬的歌声飘荡在陈玉陈老师心中的时候,他梦想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第一次有了和谐的交集。

那种和谐让他沉醉,他终于在现实世界达到了他梦想世界的境地。

只可惜,这样的他只会距离自己的妻子越来越远。

那一刻,妻子疑惑地看着眼前的陈玉,似乎她从来也没走进过他的世界,而对于妻子来说,这个沉醉在歌声里的男人是那么的陌生。

陈老师很幸运地遇到了周老师,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这似乎就是他作为近乎完美的老师代价。

他只能给妻子一个不大的家,他从来没想过要为自己的家人主动做些什么。

每次都是他的妻子、他的儿子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吝惜地出自己的一份力。

他的妻子和儿子完全属于现实世界。

他也从来没想过与妻子分享过他梦中的世界,直到最后,陈玉才在妻子的要求下拉响了几十年没有响过的手风琴。

也许他太忙于自己的事业、太重视自己心中的空缺、自己梦想的世界,而忽略了身边最爱他的、最关心他的、最值得他关注的人。

电影很静,就算是前半部分表现动荡的年代也没有让观众感到有多么轰轰烈烈。

村中的雨、村中的田、村中的河,见证着陈老师、几代学生的成长和时代的变迁。

素色的画面和质朴的对白带给观众的却是由内及外的感动,我们为电影中的人物喝彩,因为陈老师至始至终都全力热爱着他所从事教育事业,并且努力把它做到最好。

当妻子去世,儿子也不在身边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守着家已然没有任何意义。

小兰再也没有来信,梦中的世界也距离他越来越远,直到消失不见。

但幸运的是,梦中的世界带给他所有关于教育的一切观点与方法深深地植根于他的课堂上、他的生活中、他所处的现实世界中。

当他没有一丝事业以外的牵挂时,他终于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教室,回到了他献出一生的精力的地方。

终于,他只属于这里。

【中外教育史期中考试作业】

 2 ) 我的教师生涯

电影总会出现一些只闻其声却从未见其人的角色,小兰是这样,花样年华中周太太和陈先生亦是如此。

这些没镜头的人物看似没有多少出现的意义,却带动了故事情节的主线。

电影一开头陈玉给小兰写信的片段让我想到了甜蜜蜜中黎小军给方小婷写信的场景。

当时的他们都是满腔热血,希望能早点见到喜欢的人,可是最后的结果都是分开甚至是辜负。

电影中的角色和情节总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老师和他的妻子太过于理想化,仿佛不太适应当代社会的主流趋势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真的太少太少。

最后是陈玉思考小兰去哪了呢,多多少少带有一丝愧疚和自责吧。

师德课的电影 ——我的教师生涯

 3 ) 梁家辉很好的融入进去了

我先来说说梁家辉,不知道各位对梁家辉是什么样的感觉?

你们喜欢他吗?

在香港,或许大多数人说演技最好人最帅的是梁朝伟,但是我对梁家辉,却别有一番好感。

我一直都觉得,这是个很有气质的男人。

梁家辉,是在《情书》里的性感男人,是在《垂帘听政》里的寡落皇帝,还是在《东邪西毒》里的那个风情的黄药师,抑或是在《了不去的爸爸》这类香港泛片里的可爱角色?

还是单纯的想起他之前和张曼玉的恋情?

还是想到了他和他那不漂亮的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还是单单的只是梁家辉,这个香港演技最入魂的演员,这个香港本土独一无二的能独挑大梁演纯内地题材的演员?

答案或许是相加。

我喜欢梁家辉,我喜欢这个能够把演和本透过镜头传递给观众的演员。

横跨了那么多年的一部乡村题材的片子,或许从片头,从片名,我们就可以大致知道这里面的情节走向。

但是我们不会知道具体的内容,并想看看梁家辉,于是就会看下去。

我的教师生涯,陈玉把毕生的激情和寄托都放在了学生身上。

在生活上的每个细节(而事实是他的生活就是和学生们在一起)里,他都能找出理由和方式来帮助孩子们,来奉献自己。

后来当吴春燕的孩子小洋带领其他学生在低下一片艳羡的目光里唱出陈玉最爱的曲子《让我们荡起双桨》时,他微闭眼,跟着哼调,似乎只有这个刹那,他才是彻底放松的,彻底依然的;而在旁边最了解他的妻子周敏,终于有感而发的落下了泪。

影片有旁白。

因此对于此类性质单一、而要表现内容的片子,实质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我们在陈玉苍老的回忆声音中,再看眼前这幅安静简陋的乡村环境,说实话,不是一点感触都没有的。

本片英文名是my career of teacher.career,职业生涯;那么生活生涯呢,其他的或许就不怎么顾得上了。

和儿子的关系不怎么亲切,直到妻子最后临走才拉了首曲子。。。

这些情节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相似的片子《老港正传》:一样的无私奉献,一样的为他人而忘了自己忘了家人,但我当然喜欢的是前者。

不仅仅因为黄秋生的那张“烂片”面孔,还有我始终看不到他的用心。

黄秋生的表演,我看不到神似,好像就是为了导演为了这片而表现的“爱祖国”,他自己的个性特色,他自己即使那种无私的爱也显得虚假无力。

但梁家辉的表演就很好,他真的是完全进入了角色进入了“月亮湾”,虽然是一张地道的香港面孔,即使有配音,但还是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了执着。

最后说一下我觉得2个小瑕疵吧,我认为如果稍改正一下会更好:1.一开始在月亮湾,李刚追求周敏给她拿来了一篮吃的,说“如果你要吃就吃,不要仍了也行”,那时,周敏转头看到了陈玉,而正好影片前面校长对周敏讲过陈玉的伙食有点问题,需要她照顾下,那观众想这篮东西周敏肯定是会给陈玉的,但她转身进了屋就没了,导演似乎交代的有点模糊,不够细致。

2.最后,只剩下陈玉一人。

他把最后的积蓄建造了“月亮湾教育中心”,他站在河流前独自拍了照。

本人想,如果这个场景是放在“月亮湾教育中心”门前的话,会更好。

因为最后随着相机的抖动,陈玉并没有出现在照片里。

空空的一个教学楼,是陈玉毕生的心血,但最后只有躯壳留下,陈玉什么也没有印记。

那就是和标题他的教师生涯有了很好的呼应,并且从一个思考的角度来看,陈玉更是无私的一个人。

最后说下,我奶奶是刚刚坐在我旁边和我一起差不多看完的。

最后她说“怎么一下子,这个人就满头白发了?

诶,这样一世,匆匆如也。

 4 ) 真实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一点

中国电影现在的宣传总是什么好莱坞特效,惊险剧情,大明星,实际上如何呢?

观众喜欢的是一个好的故事,不是那些机器做出来的假的不行的特技,不要总是浮于皮毛,这种老式的情节虽然很俗套,但是足够真实,有着贴近生活的一面。

本人就是师范生,虽然对于专业谈不上热爱,但是看完了也有想要去学校当老师的念头。

可能有些人就是不喜欢这种情节,他们就喜欢什么好莱坞五毛特效,什么阿凡达十年构思,什么几亿美元大成本,以此来唱反调说这垃圾电影,我都是边玩手机边看的,剧情无聊。

我只想说,不爱看那就别看了,这种名字的电影是个人都知道没有你爱的大场面大制作,请百度一下鬼吹灯之流,都符合你们的要求,肯定看着过瘾。

 5 ) 不能要求全中国教师都这样

这是部很感人的电影,但在这里我只想借题发挥一下。

1、从中看出建国之后的政策基本都是刻薄知识分子,是对一个民族的根的阉割。

2、做老师,命运基本定的了,就是一辈子都是做路,让别人往前走。

如电影中坏了的手风琴,这辈子能拉出的灿烂乐章是什么?

3、从中看出为了别人默默奉献一辈子值不值得?

中国道德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人是有私心的。

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大公无私的人身上。

更不能以此就希望全中国教师都这样不求回报的付出。

国家投入在教育上的GDP 有多少?

仅仅靠希望工程够吗?

 6 ) 让人共鸣让人感动的一部片子,推荐

前几天因为看小说《棋王》,深深地被里面的棋王王一生所震撼。

在网上一搜,居然找到两部电影版的《棋王》,一部是大陆拍的,另一部是香港拍的。

对比了一下,还是港版棋王更具电影特色,也更能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

在港版《棋王》里面,王一生的扮演者是梁家辉。

看完之后我再次震撼了,这一次,不仅是被王一生这个棋呆子的缘故,更是其扮演者梁家辉那出神入化的演技——没想到一部香港电影可以将文革诠释得那么生动,更没想到香港演员梁家辉可以将一个文革中的角色演绎得这么惟妙惟肖。

顺手再一搜索,发现梁家辉这个演员果真不负影帝这个头衔的恩泽。

除了《棋王》中的王一生,梁家辉还演绎过另一个文革中的角色,即《我的教师生涯》中的教师陈玉。

终于切入正题。

与《棋王》不同,《我的教师生涯》是大陆拍的,或许亦可算得上一部主旋律影片。

其内容正如其名字所示,展现的是一名乡村教师执教的一生,那个教师,就是梁家辉扮演的陈玉。

虽然片子讲述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到2000年的故事,但作为一名90年代出生的观影者,我居然依旧能够从中道道很多共鸣的地方。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玉在南溪镇那个地方教了一辈子的书,在那个教育资源稀缺的地方,他教过许多家庭的两代甚至三代人。

这一点跟我家乡的一位老师出奇的像。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那个乡村小学,也有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乡村教师,教了一辈子的书。

那老师以前在课堂上经常说:你们别不听我话,你们在座的好多妈老汉都是我的学生,见了我也要叫一声老师的。

另一个让我共鸣的地方,是陈玉在恢复工作之后,在一所完全小学教书法。

这时候,一位老师善意地提醒他:你要注意下升学率啊,怎么到了这个节骨眼还在上副科呢?

这个情节对我来说简直太熟悉不过了。

记得小学的时候,同样地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一个老师同时担任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地理、社会、思想品德等课程的现象在当地甚至普遍。

而大多时候,老师们为了升学率或者联考的排名考虑,都不得不将所谓的副科一并取消掉,通常的课程安排是上午语文下午数学,或者倒过来。

所谓的音乐、体育、美术,也不过是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上一次的调剂品。

记得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上兼教数学与美术的老师总是在美术课的前一天跟我们打预防针说:明天的美术课我们上数学吧。

……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其实觉得小时候的时光才是真的无忧无虑。

尽管整天充斥着写不完的语文和数学作业,但说实话,当时不知素质教育为何物的我,也并不觉得压力有多大。

彼时的我,没有什么伟大目标,也没有什么人生理想,哪怕是黑灯瞎火地伴着黎明的光线去上课,亦不觉得累。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或许正如歌词所唱的:人越长大越烦恼。

懂得越多,欲望也就越多。

欲望越多,烦恼便越多。

说着说着,又跑题了。

 7 ) 那个年代

对当时那个时代还是那么的有感觉…可这是什么感觉呢…为什么那样的话语。。

那样简陋的布局。。

那样的着装。。

都让人有说不出的感觉。。

是亲切么???

是怀念么??

可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是被当时的什么所感动和吸引呢。。。

每每看到这种的书活电影。。

总是不愿舍弃。。

一定要看完。。。

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呢。。

那个时代一定有东西在吸引着我。。

而这种东西应该是心底深处的东西。。。

因为它总是让我无法释怀。。

却又无法形容。。。

是纯朴??

单纯??

可爱??

羞涩??

但那时的人 事。

为什么那么的亲切。。

总觉得他们都是完美的善良。。

实际显然不是。。

为什么又要有这种错觉。。

那个时候。。

无聊简单的生活。。

舆论的压力大到无法想象的地步。。。

可是他们快乐的时候却是那么的开心。。

无聊。。

但空虚么??

我想不会吧。。

呵。。

原来竟还是有点向往。。

这是灯红酒绿的反感。。

还是心里需要那一丝的宁静。。

在这昼夜不分的时代。。

灯光代替的日光的时代。。

究竟是怎么了。。

为什么好感动。。

那个年代的感觉。。

果然已经丧失殆尽了。。

而我又不是什么圣人。。

不能超脱于世。。

被彩色闪花了双眼。。

看到黑白与单纯。。

心底的震动??

本性的流露。。

我解释不清。。

只是好感动。。

我喜欢这感觉。。

但有伴随而来的就是恐惧、、因为它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某一个遗忘的角落里。。

或许在一个孤独的雨天。。

路过的时候。。

那小小的一瞥。。

只是呆在那里。。

泪流满面吧。。

当时的表情。。

幸福??

怀念??

向往??

无奈??

是多年未见的朋友。。。

还是丢失 多年的玩具。。。

遥远而亲切。。

我想归类到伤感里。。

但心底 告诉我它不是。。

绝对不是。。

是最纯的感动、、碎石路,斜夕阳,破砖墙,小矮树,无人的胡同,拉长的身影。。。

又或是小水,小山,小雨,小树林。。。

置身其中的感动。。

只能自己体会。。

却有几分相似。。

让人心里有说不完的话。。

嘴上却不出一声。。

安静中的享受

 8 ) 我的教师生涯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对这一类题材的影片情有独钟。

甚至我在怀疑70年代的人告别这个主流社会的时候,我是否还能看到这样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文化背景。

也许当90年代的孩子主导这个社会的时候他们只知道日本的cartoon,韩国的连续剧,美国的大片以及周杰伦。

他们记不起我们这片土地曾经的动荡,他们记不起专制下红旗的意志,他们只能微笑。

影片的历史背景从文革开始直到2000年,一个20多岁的知情到一个年迈的老者。

从月亮湾小学又到月亮湾小学,从一个老师到一个老师。

故事在变和不变的2条线里交融。

结局确实有些让我惊讶,至少现在我还在回味这样的一个结束想想表达导演怎么样的意思。

 9 ) 献给心目中的永远影帝梁家辉

最近看完寒战2后,连续感受颇多,连续煲了梁家辉的好几部经典剧,从寒战到,东成西就,黑金,黑社会,黑玫瑰,监狱风云,英雄本色3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部-我的教师生涯。

观影完好几天,那个教师的身影一直未能在我脑海中散去。

默默地教书,一代接一代,他固执,也热爱自己的学生和事业,为此奉献一生到底。

我惊叹于一个香港人,可以如此毫无违和地饰演大陆人,还是文革时期的大陆人。

无论是剧中的回眸,骑自行车,上课,做筲箕,开拖拉机时,都感觉这就是剧中的文革时期的老师。

哪怕是张国荣的陈蝶衣,都能看出剧里的鹤立鸡群。

我被迷得不要不要的,我完全能理解剧中的周老师为什么只喜欢他,非他不嫁!

剧中的后面,讲述了他教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们分布不同阶层,为了学生,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到最后,老伴去世,他回到了他做教师的最开始的地方,拍下了一张无人的合照。

我哭得不能自已。

平心而论,这部剧真心一般,导演功底略显生涩,文艺片构图不够美,纪录片剧本不够记实,剪辑太生涩。

可是梁家辉的演技真的太圆滑了,把这部剧润色的非常棒。

那种兢兢业业,一生为事业的形象刻画真的太好了,我能感受到梁家辉为了这个角色所下的功夫。

大年龄段的跨度是非常难演绎的,不仅仅是从外形上,更是气质和微动作上是非常难做到的,巩俐和陈道明的归来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错误,但是梁家辉的这位老教师,则近乎完美。

从30岁到70多岁不同年龄段的演绎,所有的动态,渐渐佝偻的身形,再变得要拄着拐杖走路,这些小动作的细节真的把握地非常到位,让我觉得,台词不是本人的这点有些遗憾,可是他动作联合台词,我觉得还算流畅,最最重要,已被演技迷晕,台词无视之。

而他的内心独白,让我一直跟随者他的内心而下,在看着他在剧中慢慢变老,过往的亲友渐渐失去了联系,我泪流满面。

反之秦海璐的演技就真的差很多,一开始的周敏老师小姑娘,喜欢上外国回来的老师,那种少女怦然心动又很固执的模样是非常到位的,可是到了两人结婚,年龄逐渐变大时候,秦海璐的演技就HOLD不住了,只是五感妆面到位了,但是声音,细微动作,手的妆没到。

特别是在梁家辉面前,明显感觉到两人之间的差距。

并非捧高踩低,认真看就会发现两人对手戏的时候,镜头一直会拍到秦海璐的手,一看就觉得这是个姑娘家的手,而且没有行动没有老人家的迟钝,这是不合理的。

但是梁家辉的老年形态,就有这个细节。

非常遗憾他没有凭这部戏拿到奖项,我觉得热评第一的人说的很不错,梁家辉非常的生不逢时,因为他没有遇到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叫好时,电影不叫座;叫座时,电影不叫好;叫好又叫座时,没拿奖!

一开始我替他可惜,渐渐地发现,他的初心没变,我看电影的也不是为了他拿奖啊,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还是爱他呀!

 10 ) 大片小片总相宜

我觉得看他的片子应该这么看 :《情人》——《苹果》——《我的教师生涯》,情人里面光滑的屁股,苹果里天台讨价还价的侧面,教师生涯里苍凉的正面,不禁感叹,这个男人,真是越老越戏骨阿

《我的教师生涯》短评

大陆 老师

8分钟前
  • K&L
  • 还行

天的那一边 貌似更感动我

9分钟前
  • 某某
  • 还行

三星是给演技的,剧情实在不敢恭维,大概是我对文艺片一点都不感冒吧,呵呵

10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在我家这边拍的,切肤。

15分钟前
  • 梦境发生器
  • 力荐

平实无华的表演里也有一种深刻的感动,把平淡的事情做一辈子,这需要一种坚定的信仰。

17分钟前
  • 真水无香
  • 推荐

一直认为梁家辉才是香港演技最好的演员,秒杀梁朝伟10条长安街。

22分钟前
  • 一颗嘎嘣脆
  • 推荐

就因为是梁家辉主演,就能把小人物融入到时代中,竟然能让人忽略这明明就是一部主旋律电影。罕见的演技派。

26分钟前
  • 数人的绵羊
  • 推荐

梁家辉的演技真牛。秦海璐的老年妆挺假。

30分钟前
  • 影子
  • 还行

泛泛而談,缺乏深度。前面還不錯,後面太空泛。不過最後自拍的鏡頭不錯。秦海璐面癱。

33分钟前
  • 小黄兔
  • 还行

好像以前看过一次了。淡水一样的小品一样的模式情景剧,适合陈道明这样的。梁家辉,你独当一面的主角的优秀的代表作在哪里?

38分钟前
  • 污点绿
  • 较差

我很喜欢那一段:老年的秦海璐躺在睡椅上,老年的梁家輝給她第一次拉了手風琴,那是愛情的夙願與分明。秦海璐的臉頰上落了一滴淚,所以時光就在這一刻凍結,彷彿過了一輩子

41分钟前
  • 书被催成墨未浓
  • 推荐

大D哥真是演啥像啥……演员当如此

43分钟前
  • robin & cabin
  • 还行

很接地气的主旋律电影

48分钟前
  • 青铜葵花
  • 推荐

梁家辉和秦海璐,两位好演员!

53分钟前
  • 言多必失
  • 还行

政工需要。。。

56分钟前
  • 非魚
  • 较差

这是一部奇怪的电影,梁家辉扮演下放农村命运坎坷的乡村教师。这还是一部奇怪的电影,像遥远的九十年代出品,事实上,是五年前的电影。看这部电影时,我有一种伤感:传统中国电影,不依托于戏剧矛盾,不好莱坞,而是展现朴素的人情美,娓娓道来,已经非常过时,甚至几乎丧失了。

60分钟前
  • 柏邦妮
  • 推荐

1198---不痛不痒---2013.08.31

1小时前
  • 我还是我
  • 较差

簡單卻動人,梁家輝戲路之廣,由此可見

1小时前
  • wayfarers
  • 推荐

家辉好样儿~

1小时前
  • YAO
  • 推荐

梁家辉

1小时前
  • alongsid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