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法国科幻灾难片《呼吸》,豆瓣评分5.9,时光网评分6.2,于2020年10月23日引进国内上映。
背景格局很大,故事格局太小,铺了个大摊子,讲了个小故事,节奏平淡,毫无亮点,除了结局有一丝提神以外,全片拍得太水了。
编剧太不用心了,剧情编写得浮皮潦草、粗制滥造、漏洞百出,遇到浓雾往上走这么简单的方法,似乎只有男主女主才能想到,本应所有房顶上都站满了等待救援的人,而在本片中屋顶上的人却屈指可数。
如此大型的自然灾难,却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逃难、大撤离,政府不见踪影,所谓的军队只是露了一小脸,完全无视法国的灾难应急系统,哪有国家面对浓雾这样的灾难会如此不堪一击。
全片只有十个左右演员,这故事格局太小了。
如此之小的故事格局,竟然渗透了三分之二人口丧命、导致社会无法再生这么大的灾难命题。
本以为本片会是一部科幻灾难大片,而实际上却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穿着灾难外套的家庭剧情片。
刚才说了,全片唯一让我觉得有一丝亮点的是结局最后一幕——父女互换、父亲进入无尘仓,但在此之前的剧情却是非常狗血的,败血症的女儿竟然对致命雾霾免疫,可以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而自然出入雾霾,编剧的脑洞大出天际了,为了结局的反转而编出了狗血的剧情。
中文译名《呼吸》太平淡了,没有票房吸引力,我想如果翻译为《雾袭巴黎》《致命雾霾》会更好,尤其是《致命雾霾》我觉得很好,既贴近剧情,又能吸引票房,而且还能与每个人都深受其害的城市雾霾结合在一起,容易引发观众共鸣。
本片和韩国动作喜剧片《极限逃生》的背景格局非常之像,都是沉淀于地表并且不断上升的浓雾,本片是天灾,《极限逃生》是人祸。
本片相比于《极限逃生》相差甚远,与《极限逃生》比起来,本片就是一个小打小闹的小品。
法国电影《呼吸》和韩国《极限逃生》都讲的是有毒气体在城市中泄漏蔓延的故事。
虽然只是科幻电影,但是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在生活中挺常见的。
1,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氰化物泄漏造成了2.5万人直接死亡。
2,日本东京地铁恐怖分子在5列列车上释放沙林毒气,造成10多人死亡5000人受伤。
3,常能在热搜上看到某某化工厂爆炸的新闻常见的有毒危险化学品有,火山灰,硫酸/盐酸,氯气,氨气,光气。
而战争中会出现的是沙林毒气,催泪瓦斯,芥子气,氰化物。
如果发现自己处于危险中,应该向上风或侧风的方向逃跑,远离危险地带。
下风处是污染区会增加危险。
同时带好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皮肤暴露在有毒气体中。
安全后把所有衣服、口罩脱掉销毁。
对有毒化学品的识别和应急处理:1,盐酸,工业和生活用途十分广泛。
外观是无色或者淡黄色清澈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具有较高的腐蚀性。
能溶于水。
接触到皮肤后要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并且立即就医。
2,氯气,主要用于杀菌、消毒、漂白等工业产品中。
外观是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酸味的剧毒气体。
具有窒息性 ,密度比空气大。
吸入气体者应该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3,氰化物的味道像苦杏仁味。
民间常有过量食用苦杏仁中毒的新闻。
4,芥子气的味道像大蒜味,呈微黄色或无色的油状液体。
糜烂性毒剂。
主要是军事用途,目前无特殊解毒药物。
2003年的时候,黑龙江一处建筑工地挖出二战时的芥子气,因为保管不当,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
我记得《浩劫求生》里有一集是讲毒气求生的。
盐酸、氯气、氰化物、芥子气的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这是一个坏事连连的年份,也可以视为一个好事多磨的年份,对于电影观众,熬过了大半年只能憋在家里看小屏的日子之后,随着影院的复工和复苏,终于回到了大银幕前。
一大批好看又有趣的电影已经把观影日程排到了春节,这其中就包括来自法国,由丹尼尔·罗比导演,罗曼·杜里斯、欧嘉·柯瑞兰寇、芳汀·阿杜安主演的灾难片《呼吸》。
影片剧情设定非常新颖。
平静中欧洲突然发生地震,一股来历不明的毒雾迅速扩散,席卷了大街小巷,很多人和动物因此死去,病毒无坚不摧,唯一的罩门就是“恐高”,不能登上巴黎最高层的建筑,生活在低层的主人公和妻子不得不抛下正在氧气舱里女儿,奔上高层逃生,而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与装备,与幻化无形的毒雾作战,把女儿救出来。
由这样的设定不难看出,影片故事主线就是灾难片惯用的亲情营救,天降奇劫、烧脑情奇,时间紧迫,绝境逆袭,亲情爆发,好看的类型片元素应有尽有。
而除这些看点,本片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看点,那就是当大家看片的时候会发现,它竟然对今年的疫情做出了神预言。
倒不是片中“病毒”和现实中的病毒有多相似,一个是因为气象灾害带来的病毒未下,一个是生物之间互相传染的病毒,但这形似上的差别,并不能阻止因高度神似让观众产生联想和共情,因为不管是毒雾还是病毒,其本质来自于环境对人类最基本的呼吸(生存)产生的危害,而这种局面除了大自然的不可预知性,一部分也来自文明高速发展,环境对人类产生的反噬,具有强烈的忧思。
影片中出现的情况,更像是对未来的寓言,有太多情节细思极恐,比如以主人公家女孩为代表的新一代孩子生来就面临不能“呼吸”的危险,生活在单独隔离的氧气舱中,与家人只能用对讲机,隔着玻璃交流。
不难想象,假如欧美患病率继续恶化,这样的情况出现只是时间问题,人们必戴上面罩装备才能重返地面的情况,又何尝不是口罩的升级版,防毒面具,呼吸机,或许真能在数年之后,成为走入千家万户的必备生活用品。
虽然现在国内已经非常乐观,但是真的只能说尚未成功,大家仍需努力,任何松懈和麻痹,都有可能迎来像《呼吸》这样的灭顶之灾,在这样一个时刻,引进这样一部病毒题材的灾难片,就显现出幕后推动者的良苦用心,这绝非是应景或投机,而是行业人的责任心体现所在,越是在危难时刻,更需要这样的作品,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形式,给观众带来警示,潜移默化中让所有人能更了解、关注我们的处境,为早日战而胜之取得信念。
影片中灾难当前,老年夫妇对主人公的无私帮助,主人公为了亲情而激发的斗志,都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信念,让人看过之后非常鼓舞和感动。
所以推荐大家都走进电影,看看这样既惊险好看又振奋人心的电影。
这部片子在豆瓣上有6分的评分,感觉稍有点偏高了。
作为一部灾难片,灾难的场景实在寥寥无几,有人说这就是法式的灾难:就算是灾难,也灾难得那么美!
好吧,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现灾难,在部分人看来,也许是很受用的。
一场轻微的地震产生一层四五层楼高的毒雾,瞬间把巴黎吞没,瞬间把几乎所有的巴黎人都毒死了,剩下很少的一些。
于是全剧基本就5个人在演,一家三口外加一对老头老太,确切地说,镜头足够多的算得上是片中的一个人物的,其实只有4个,那个老太太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全剧讲述逃到顶楼老头老太家里的年轻夫妇,为了救生活在自己家中隔离仓里的患病的女儿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剧中所要表达的并非灾难对人的影响,而是在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亲情大多数灾难片,其实都是这条主线,可谓老生常谈了无新意。
最后女主角死掉了,病中的女儿却意外的发现这种病人对这种毒雾有免疫能力,于是变成男主角要生活在那个隔离仓中,他女儿倒是变成新世界里的自由新人类了。
说6分偏高,一是上面说的,老生常谈式的表现手法;二是没有什么震撼性的场面;三是片中的bug实在是太多了点,随便举一例,男女主角去给女儿找太空服以便逃离灾区,拿到太空服后遭遇意外男主角受伤而且所配戴的氧气导管烧坏了,于是两人拉着装太空服的箱子拼命逃到楼上没有毒雾的地方,由于女主角的氧气所剩无多,两人决定由女主角带着太空服回去,男主角由屋顶逃生事实上,他们完全可以由女主角再去多拿一套太空服给男主角穿上两人一起回去的,但是为了剧情需要,非要设置成各自逃生,这就太牵强了。
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欧嘉·柯瑞兰寇还是那么美丽动人,这几乎是片中最大的亮点了。
本次曝光的雾来了片段中,马蒂厄在一次地震后出门查探情况,全城警报响起,乌压压的鸟群四散逃离。
前方街头有一股黄色浓雾从地下喷出并迅速扩散,吸入气体的人们瞬间丧命。
见此惨状,路人们拼尽全力往反方向狂奔,却难逃被致命迷雾吞噬的命运。
整个片段在简短时间内集中呈现了灾难来临时的毁灭性过程,并将人们的恐慌感与紧迫感表现得淋漓
巧合之下看了一部电影 和大多数灾难片一样 努力奔跑🏃♀️ 努力生存 为了生存不牺伤害别人 题材并没有多特别 看的时候也没有很紧张 感觉都可以猜到的剧情发展母爱的伟大往往都体现在孩子身上 尽管明白自己不一定能够活 也要努力尽可能的让孩子活下去 还有影片中的老夫妻 倘若是自己一把年纪了可能也会和爱人在无望的人生里选择一起离开吧
男主的女儿是个生活在隔离舱里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她的人际交流都是在线上和他的病友们视频聊天,后面看得出来是个傻白甜的小圣母,生存技能为0。
男主夫妇一直操心着治好女儿的病。
接着灾难袭来,不知名的黄色烟雾从地底涌来,不由得让人想起末日审判。
男主夫妇逃上顶楼的老人家,走到阳台,外面犹如仙境,但却是致命的,仙气般的雾中人们倒毙街头。
其实电影从谈话中的只言片语知道这个世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很久了,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有基因缺陷,男主女儿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给女儿隔离仓续电池,妈妈丧命于烟雾中。
其实影片中让人感动的是亲情和爱情,吕西安夫妇就像是泰坦尼克号里最终相拥而死的老夫妇一样,就像曾经参加二战抵抗运动一样,勇敢地相伴躺在床上走向死亡。
父亲强打精神,一次次在毒烟中奔走,为女儿找防护服。
结果没有想到女儿和她的小男朋友因祸得福,原本有呼吸道疾病的他们在毒烟中反而能生存下去,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上帝的选民。
最后原本作为正常人的男主要进隔离舱生活,过起了原本女儿的生活,而女儿可以自由地在外行动,如果郊外的向日葵地还在的话,她就可以像男主一直想象的那样自由的奔跑了。
到这一刻应该是编导们的一种讽刺暗喻吧,如果人们还不重视环保的话,总有一天就像被关进动物园大猩猩一样进隔离舱生活。
仍然是欧洲白左们的环保宣传片,拍得很无聊,只能说欧洲人民安逸日子过得太久了,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怎么面对灾难,还比不上美国那些战斗力彪悍的红脖子们,相比之下美国人的末日情节不算个坏事,最起码也算居安思危吧,灾难真的降临,总有些人能有一定的战斗力。
老人吕西安就像已经远去的法国精神,早已逝去的戴高乐先生一样,无论曾经怎样的勇敢强大,最终也只能走向末日,眼睁睁看自己的心爱的孩子走向死亡也无能为力。
曾经的邦女郎欧嘉柯瑞兰蔻也老的不成样了。
巴黎圣母院2019年烧没了,怎么还有啊?
我最无语的就是母女俩最后的通话,明明电池都快没了,居然还在那有心思谈自己那点小情小爱。
而且妈妈的结局设计实在让人觉得糟心,她根本没有必要给女儿换电池的,可是真放在现实中,男主夫妇又怎么敢去赌呢?
剧本主题大概是想说,源于一些老生常谈的原因,上帝想洗牌地表的生物(类似诺亚方舟的故事),所以搞了一场生化危机,并在之前已经准备好了一批天选之子及动物,打算重启文明。
线索很明显:起雾前电视新闻说瑞典和一个啥欧洲国家地震了,很奇怪云云,说明不是一地一城,都有份;女儿说某某病友曾经以第一个斯坦伯格症患者身份为荣,女主跟老年夫妇介绍该病现在很常见,说明这十来年都在选秀,超女和快男都准备好了;天选之子们已经开始性启蒙,都想谈恋爱了,下一步就自然到了交配繁殖的季节,文明开始重启,插一句,都是女孩主动,新文明应该还是以母系文明开始;天选之子们在阳光下的伊甸园快乐奔跑,暗示未来雾会散的,不散怎么有阳光,没有阳光怎么种田;男主活女主死,暗示旧人类男性被留下来辅佐天选之子们生存,毕竟还小,扶上马还得送一程,旧人类女性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留下来继续繁殖吗?
显然违背上帝的本意。
5.8分,主要是略显拖沓,剧情不合理。
很好的蹭了绝地求生的热点,不知道有没有付版权费。
编剧槽点有点多,影响食用效果,没那么自然,容易出戏。
1.太空服有氧气,不拿4套?
2.氧气管断了,关闭阀门还能用,生存必要资源3.越跑氧气消耗越多,平静反而走更远4.那么好,路过屋顶都高于雾?
颗粒会扩散5.不拿枪和武器,出门乱跑6.表演痕迹严重 不真实 废话多(没有多余动作不一定死)
“呼吸”算得上是近期不错的科幻片和灾难片了,难能可贵的居然还是法国人拍的,上一次看同类型的电影还是2007年时的“迷雾”了,不过与“迷雾”的克苏鲁风格不同,本片在绝望之中至少还给观众带来了些许的希望,片尾的职责反转也算得上是神来之笔,难怪国人 乌泱乌泱的去法国旅游,巴黎为什么光看屋顶都这么漂亮呢?
总结一下:“养儿防老,养女防灾”。
屋里屋外
有一个小反转,还可以,一般就饭吃的水准吧。
爱情亲情元素比灾难更给力。
连爆米花电影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广电收看)
BUG太多
bug太多,画面很美,法式煽情
让人绝望,充满窒息感,现实比想象更加让人恐惧,
3.5⭐ 法国灾难片 创意不错 漏洞也挺多
发生在自己的城市,看起来真的触目惊心,全程真情实感的呼吸困难。如果有天巴黎变成了这个样子,那真的是人间地狱了。看完片子赶快趴到窗户旁边,看到一切如常,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
全片都是奇怪的脑洞。这啥惰性气体几分钟整个法国就完了?啊?就男主一家懂的往上跑?防化服非要两个人去拿?爆炸发生不检查一下?两人被一只不大的狗追的亡命天涯?警察杀同伴着急啥?母亲憋气换电池还要深情凝视浪费时间?走了十万八千里想到车可以骑不用走路!这可厉害了电影都要结束了。还要想泰坦尼克致敬一波贼鸡儿胡闹。结尾来个神反转服了,这脑洞和这漏洞,是法国人了
好烂呀,属于把观众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法国片感觉还是有点不一样的,没那么快餐。但是感觉很穷,灾难片就个面罩啊,还是看起来非常老的那种。
嗯,原来最终要表达的是父母给小孩太多管束到最后发现其实没有管束的小孩可以活得比父母更好的故事。
confusing
电影最后什么都没交代清楚,毒雾怎么来的,为什么狗不怕毒气,女儿和病友需要在隔离仓生活,为什么也不怕毒气?
设定简单,节奏明快,简单粗暴的B级科幻片。最后3分钟——从家庭伦理剧来说,完全崩坏;从现实意义来说,新世界取代旧世界的残酷,一瞬间达到高潮。
看开头以为又是一部灾难逃生类型片,结果居然是一部构思很有创意的电影。两种人群在一次烟雾袭击中互换位置的概念击中了我,引发思考。
点子不错,成片效果太差劲
如果遇到由于地震引起的超浓有毒雾霾,要先往楼上跑越高越好,再尽力寻找防毒面罩,尽量在屋顶上行走,如果家里备有防毒口罩、面罩是最好的。8
3剧情一般,末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