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片子,没那么喜欢。
觉得John演的老头不够老,不是指年龄或外貌什么,只是心态上的感觉不够苍老,当然也不是因为他老把性的美好挂在嘴上就让我觉得他年轻。
是那种归隐中的过分自大,盲目自信,以及不真实矛盾演绎让我不太舒服,请允许我这么说吧。
个人觉得bobby那种被压抑和隐藏的感情没有得到很表现,有所表现的部分又夸张的有些失控...反正音乐确实很应景。
想说的就这些。
不经意的点开斯嘉丽的标签,看到了这部片子,突然就想起了那个大二的下午。
阳光明媚还是阴雨绵绵,已经记不得了。
只是那个时候的没心没肺安静悠闲呼之欲出!
影片的细节已经模糊了,只是还隐隐的记得好听的音乐以及影片最后跳舞旋转的父女。
影片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她讲述的故事,引起我们的共鸣或者感动,然后这部影片以及影片中的故事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故事和回忆,在不经意的某天,又被我们翻出、想起、感动、慨叹。
后来,给我们上课的听力老师移民去了荷兰,我的同学们也已经散落到各个城市,自己现在也已经面目全非,呵呵!
只是在那个下午,拉着窗帘的听力教室里,我曾经被一部影片,几个人物,若干段旋律感动过;一如现在,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的感动一样。
1。
新奥尔良,妖妇一般的城市,充满了谎言和幻想。
他们因为一段伤痛的往事隐居在这个城市一角。
这确是一个适合疗伤的地方。
不远处有入海口,草木葱笼,有可以周末前往喝几杯的小酒馆,有熟悉平和的老面孔,各种看似要废弃的沙发随便摆放在草地上树木底下,可以穿着睡衣拖鞋就坐在残旧的沙发上抱着吉他弹唱,冬天下雨的时候冷得要死,老旧的房子漆已经脱落。
鲍比,一个饱读诗书风光无限的教授,如今成了穷困,潦倒,儠遢,颓废,酗酒,瘸腿,绝望的老头。
劳森,照顾着鲍比的生活,一个希望为他立传然而写作意志并不坚定的学生。
在这幢破败的老房子里,两人陪伴着不堪回首的往事,共度着没有将来的岁月。
2。
写歌的人断了魂,唱歌的人却比烟花还寂寞。
罗琳始终没有在镜头里出现过。
这个一生都在歌唱却由于吸毒过量逝去的女人,我们只能由她那叛逆的女儿普丝琳穿起她那些美丽演出服的时候,鲍比无时无刻的怀念和那些忘不了她歌声的人们随时提及时来想象她短暂却光芒的一生。
她深深爱着鲍比,却知那终非自己所得。
当时的鲍比已婚,有幸福的妻儿,她独自生下孩子,然后把出生才满三岁的女儿送回母亲处抚养,选择以歌唱终结自己的一生。
当鲍比和劳森向她投奔后,亦只是甘愿和欢喜的接纳。
她把老房子留给了鲍比和劳森居住,又安排普丝琳住进来。
在强烈的撞击和斗争后面,慢慢掀出所有事情的真相,这是她隐藏了半生的热爱与思念,祈望得到的了解与宽恕。
这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人。
3。
因为想念,我不断去制造回忆,制造那些其实根本没有她存在的回忆。
从不知道父亲存在过,母亲从未对自己诉说过思念,无法获得宠爱,没有记忆的童年,独自长大的少年,这样的路途确是辛酸而艰难,于是难免会乖张,反叛,挣扎,迷惘。
普丝琳和鲍比的相处一开始是无尽的指责和吵骂,如此相似又如此陌生,血缘上的联结与生活上的断隔,令对抗充满了张力。
所幸心底的纯真如清泉,未曾枯竭。
当后来普丝琳知晓一切真相,哭着对鲍比说,其实我对妈妈没有任何记忆,但因为太过想念,于是给自己制造了许多回忆,在回忆里,它们变得真实,好象真的存在过。
你要告诉我所有关于我的往事,你要告诉我它们真的存在过,你要告诉我她的所有事情。
对鲍比和普丝琳来说,这是一个重新开始对人生有着希望的拥抱。
有许多时候的确是这样的吧。
当所爱已不在,而思念是如此虚无而空荡的东西,若不是由身旁的人一字一句,一言一事,缓而告之,即使走你走过的路,唱你唱过的歌,穿你穿过的衣,坐你坐过的位子,喝你喝过的酒,跳你跳过的舞步,我们还是会觉得心底的悲伤无尽无处,而那些与你生命如此紧密联结的人呵,却可以微笑着回忆起你所有的一切。
4。
我们都心怀隐秘,在这人世间四处流离。
当你对我唱起这首情歌,我才找到回家的路。
每天我们要与多少人相遇,又分开。
地铁上,公车上,马路上,咖啡馆里,书店里,商场中……。
我总是相信,每个人都身怀故事,而又心怀隐秘。
那些看似平静平凡的面孔底下,若可以穿透可以倾听,我们必会大吃一惊又或是轻淡沉默。
我亦从不怀疑,总有一双手一个人,可以让你在被拥抱时如拥抱住这尘世的安稳,可以让你在牵动时如牵动心底最柔软最温暖的丝弦。
如果总有些哀伤与困苦是人世间无法免除的,我亦还是相信总会有些许美好同时存在。
即使它们微薄得不足以抵挡住时光与生命的考验,但若循迹可往,或可因这微薄的希望而令心中稍觉安坦。
我们各自掩藏伤痛,忘记过往,我们内心孤单绝望,但其实,我们从来未曾停止过渴望与寻找。
如同鲍比吟咏的艾略特诗中所说:我们永远都不该停止寻找,在我们寻找的终点,我们又回到了起点,然后一切仿如初见。
——————————推荐阅读:麦克勒丝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推荐音乐:[my heart was a lonely hunter]。
褪尽浮华 John Travolta-Barbara AllenMother go make my bedmake it long and narrowMy true love died for me yesterdayI shall die for him tomorrom《A Love Song for Bobby Long》中约翰·屈弗塔自弹自唱的一段插曲,这段歌词本来的原唱比较快速,但是在电影中,Bobby把它唱成了一段带有淡淡忧伤的乡村歌曲。
Bobby年轻的时候是个花花公子,然而时过境迁,现在他是一个害怕孤独,渴望家庭美满,为了女儿可以付出一切的老父亲。
John Travolta的表演如此入神,让我忘了他是那个《断箭》中的动作明星,忘了在《低俗小说》中的摇摆舞,忘了《蛮荒大镖客》中的搞笑,他的事业和他表演的角色一样,褪尽浮华。
给Bobby Long的情歌,很奇怪的一部片。
两个小时的波澜不惊,节奏缓慢,却丝毫不觉拖沓,影片中的清新田园风和女主骨子里透出的清纯能够打动每一个人。
落魄大叔,清纯萝莉,聚在一处总会让人浮想联翩。
但碟片上的暖色调已经暗示了,这部影片会是温情的。
两个小时中,我都一直在期待着,而最终我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得到的越来越多,要求便会不断升高,而得到的快感也会不断降低。
反之亦然。
落魄如Bobby,一次酗酒间接导致儿子的死和直接导致妻子的离开,从此心灰意冷,寄人篱下,每天抽烟酗酒、弹琴唱曲度日。
对于这个失去一切的人而言,生命中似乎只剩一个希望——lawson为他写的书能够出版。
但lawson却说,故事尚未结束,他无从下笔……bobby的生活注定是个杯具,所幸在故事结束之前,他得到了解脱。
在健康恶化,时日不多之时,得到了人生中的意外惊喜——水灵灵活生生的十八岁女儿的出现,让他不至于孤独地死去,而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充分享受了亲人的温暖。
我们每个人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一开始一无所有,得到一块糖,一件新衣,都能快乐好一阵子。
但糖吃多了会腻,新衣服多了也会挂在橱子里藏灰,得到越多,欲壑越深。
就像那些伸出第一次手的贪官,从此再也停不下来。
所以人长大了快乐也少了,爱情经历多了也就再也提不起劲去爱了。
当钱能买来一切之时,花钱也不再令人血脉贲张了。
一切开始变得索然无味,而这将是一段漫长的过程。
于是,成人的兴趣点往往会千篇一律地转变为对婚姻外世界的追求。
多么刺激,又多么乏味。
再往后,情况又变了。
失去开始主宰一切。
人生中有一些失去可以追回:比如失去自己支配的时间可以换份工作;失去激情可以换一种生活。
但有一些失去却永远无法逆转、无法回溯,比如失去亲人,失去健康,失去青春。
失去即是曾经拥有的东西消失了,不再为自己所有。
童年时那些不曾拥有的东西,最多只会令人感到渴望,却不会如失去这般,令人感到实实在在的痛苦。
渴望是前进的动力,而痛苦却什么也不是,它只令人想要忘却。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但为时已晚,再也找不到替代品。
bobby是幸运的,他所失去的最终被所得到的喜悦填平,但我们又该如何避免人生这个毫无希望的死循环呢?
这个问题,我还将继续思考下去。
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在于演员。
生活是最难的表演,而他们却能把一平如水的生活演绎得如此动人,长达120分钟的放映时间只让我感到放松和享受,并深深地为其中淡淡的真情所感动。
全片没有一波接着一波的高潮,没有撕心裂肺的痛哭,没有痛苦的挣扎和激烈的斗争,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无需“用力”去演,人物却个个刻画地入木三分。
看的电影多了,会让人误以为高潮迭起的生活才叫生活。
但事实上生活并不是戏剧,而是一幕幕平淡的现实。
但这就是生活,平淡才是生活。
懂得欣赏平淡的人,才真正懂得如何生活。
The books are better than life, that's why they are books. The movies are better than life, that's why they are movies. 周末晚上关掉电话看一部温情的电影是人生的至高享受。
也许世界会因此把我遗忘,但我至少能在别人的生活中找到一丝乐趣。
娓娓道来的一部电影,讲述了新奥尔良一个动听的故事……别以为我用错了词,没错,就是动听,听着里面动听的乡村音乐,看着片中闲适的人们,你会不由的融入片中。
约翰·特拉沃尔塔和斯嘉丽·约翰逊这两位主角亦是表演出色,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看点:乡村音乐、出口成章的美妙又有哲理的句子、主角的精湛表演、如果你突然想看一些闲适的电影,就看它吧,闲适而不索然无味,可以慢慢的品……Sep.3, 2006
可能很久不接触这样清新的电影,看完了只想说Goddamn beautiful。。
难以名状的感动to影帝John Travoltabeauty Scarlett Johansson和让我神魂颠倒的我家帅大叔Gabriel Macht
斯佳丽·约翰逊。
我最爱的斯佳丽·约翰逊。
全世界最年轻最有才华的女演员。
20岁的年纪能把角色诠释成五种不同风格和味道,并且每一种都无可挑剔,连导演也无话可说。
丧母的堕落少女,潦倒的退休文学教授,追随而来的文学院学生,三人之间同一屋檐下薄弱的结合关系,痛苦和脆弱随着一次次的争吵和激烈的碰撞逐渐显现,而真相,原是天堂之人的馈赠。
小众文艺片,看到的都是精湛的演技和出色的编排。
无论是《逃出克隆岛》中的乔丹2D,还是《赛点》中的诺拉,她都是狡黠的维纳斯,一不留神,就掉入她的陷阱。
“我们不愿停止寻找,但寻找的结果却是回到了起点。
”
“我们永远都不该停止探索,在我们探索的最后,我们将到达我们所开始的地方,并且第一次了解这片地方。
” ——T•S•爱略特 *妖妇般的城市 “新奥尔良,妖妇一般的城市,充满了谎言和幻想。
”从这一句旁白开始,我被电影吸引。
大多时候,云都在天上翻滚着,远远看去像是天地之间的一幅壁挂。
喷洒机浇灌着花草,湿热的空气让人懒洋洋地不愿意动弹,到了中午还在床上鼾声大作。
人们经常斜躺在摇椅上,穿着昨夜没有换下来的宽大的睡衣,抱着把吉他,三五个人围起来唱歌。
或者去湖边钓鱼下棋,依偎着海浪翻滚的声音,远处是跨海大桥,还有渡轮悠长的鸣笛声。
回来的时候专门挑一条小径,绕过丛林,蹭一脚青苔,不舍得拭去。
时间在这里时常是静止的。
清晨的阳光还在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在寂静的街道间偶尔能听到它的喘气声和早晨未醒时的梦呓。
新奥尔良的光线并不刺眼却也足够烤得屋边的柏油马路滚烫,如果是孩子,总会光着脚,把袜子塞到鞋里提起来飞奔过去,留下一连串尖叫和欢乐。
如果你想逃离喧嚣的生活,这是个逃亡的最佳终点站,你的心会在这里渐渐熟睡。
隔两三条街就有会有一间酒馆和教堂,人们定时出现在那里,不用很相熟,他们就会讲起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可以亲密交谈。
如果你坐上公车,说不定它比你的年龄还要大。
其他的房屋都矮矮的静立路边和花草中间,颜色会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化,有时是嫩绿色还淌着露水,有时是天蓝色,像是天空的碎片。
纠缠向上的蔷薇、大朵大朵的向日葵、金黄色的马齿苋一簇簇的拥抱在一起,等待每个傍晚夕阳把一切都染成酒红色,那是让人心灵悸动的时刻。
周围的人总是善意的,快乐的,就像这个安详温暖的城市。
*鲍比•朗的情歌 有人打电话告诉帕斯林,她的母亲洛琳去世了。
就算她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被母亲抛下,帕斯琳还是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新奥尔良,她在故居中遇见了鲍比•朗和劳森。
鲍比•朗,哦——那真是个顽劣不羁的男人。
满口诗词、脏话、烟雾和酒气,像一瓶混合各种佳酿却散发臭气的杂牌子酒,不堪入鼻却让人忍不住抿着嘴往下咽。
这酒吞下去可能反胃,却让人浑身一震、大脑发麻,算得上是有些“荡气回肠”。
他脸上的伤疤告知着所有人他曾被打断骨头,左脚因为浮肿已经变得发黑,只得贴上一个不知道哪里捡来的卡通创可贴,勉强挤进一个破拖鞋中,另一只脚还是穿着皮子已经褶皱不堪的皮鞋。
走路的时候,他总会弓着腰,宿醉未醒地拖着那条肿痛的腿走过街道,伴着他的是手中香烟燃尽的声音。
鲍比•朗总会露出轻蔑高傲的笑容,那个标志性的臭名昭著的笑容:每当虚情假意的给女人承诺时会闪现的笑容,答应妻子会早回家时的笑容。
他颓唐的脸仍旧算得上英俊,时间是个喜怒无常的孩子,暗中夺走了他的一切却除了这张脸。
和鲍比•朗这样的男人真的很难第一次就看对眼。
他和帕斯琳这一老一少就像上满发条的闹钟,稍稍一碰就歇斯底里的争吵。
他说她不尊重自己的母亲,她说他没有权利管教她。
帕斯琳。
帕斯琳是一捧一捧金灿灿的小花,长在田野、山间,美丽却不招摇,直到日落时分都会芬芳四溢。
虽然不让农民们喜欢,却不妨碍它们成就少年们的梦想。
小时候,帕斯琳总希望母亲抱着她亲吻,给她唱歌,哪怕站在镜子前面化妆时谴责她的调皮。
后来当她绝望的发现一切都是徒劳,只能自己编织回忆,就像真的拥有过一般。
叛逆的孩子似乎总是在逃避,逃避纯真、理想和责任,在他们眼中那些都不再属于自己孤独漂泊的心,而在此同时他们也只是孩子,还是极其渴望再次拥有失去的那些时光。
帕斯林喜欢坐在盘根纠结的树干上看书,闻着浆果的清香,让泥土的香气混合着水气钻进鼻子里,嫩枝在她的周围摆动,趁着长日未尽听一听夏天的蝉鸣。
母亲原来也和她一样坐在这里,她们不需沟通就能如此相似。
这里每个人都谈论着母亲,难以掩饰对她的喜爱和尊敬。
他们说虽然洛琳难以被理解,却总是对每个人都敞开心扉,总是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管这有多难。
到处都是属于母亲的回忆,这些回忆不断呼唤着帕斯琳留下来。
帕斯琳知道自己属于这里,不管她是否承认,她还是适合生长在这样潮湿温暖的土地上。
那个总是在写小说的劳森,吸引着她绽放得愈发美丽。
鲍比•朗没有一副好嗓子,也许是烟酒摧毁了他的声音,可歌声依旧真挚得动人心弦。
“我的真爱昨日死,明日我将为她亡。
她就葬在教堂的后院,而他就葬在她墓旁,他的墓上长出了红玫瑰,而她的墓上长出了绿色蔷薇,长啊长,最后长出两条枝蔓,结为同心结。
” 每个人都有隐藏的伤痛,他也一样。
他曾是著名学府的教授,受到学生的尊敬,得到无数女人的青睐,遭到同事的嫉妒。
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聪明的儿子,一切都太完美了,所以当这一切被摧毁时是那么悄然无声,就像是一场永不醒来的恶梦。
莫里哀说,“我们只死一次,但死得很久很久。
” *我们开始的地方 唱歌让人忘记悲伤。
在新奥尔良这样娴静安宁的城市总是难以针锋相对太久,一切的转折从脸颊的亲吻开始,帕斯琳开始觉得鲍比•朗是个好人。
挑一个晴朗无风的日子,站在那棵苍天古树下,闭上眼睛就能听到小鸟啾啾的啼鸣和各种昆虫振翅的嗡嗡声,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起来就像一组交响乐。
当炎热变得温暖,秋天缓慢的到来,你会发现新奥尔良也有冬天,冷得直打哆嗦却没有暖气,只能裹着一层又一层的毯子,把自己包成一个粽子。
潮气熏天的衣服总也干不了,没完没了地雨水浇灭了所有初来乍到的兴奋。
新奥尔良有很多名号,最让人心仪的一个是爵士乐的故乡。
爵士乐算不上怀旧、老套,它是这里永远的流行,讲述人们的生活。
人们总是不断提起洛琳,唱起她的歌,诉说她坐在高脚凳上唱歌的样子,仿佛她不曾离去。
吉他的撩拨带动着时间的前行,也揭开难以回避的伤疤。
帕斯琳从律师的信函中发现那所三个人共同居住的房屋,原来是只属于她一个人的。
她像个抓狂的疯子把鲍比•朗和劳森的东西都丢到了门外,不肯开门。
是不是像帕斯琳这样的野草就算开出了花朵最终还是野草?
她不停质问自己,犹豫着不知该继续学习,寻找全新的生活还是直接跳回原先的窘境,直到她发现一个更大的秘密。
是的,鲍比•朗“生活在虚幻的世界中,生活就像本书,却没有人对这本书负责”。
但却是这样一个人赢得了她的爱与尊敬,却是这样一个人陪伴在她身边填补童年失去的时光,却是这样一个人是她的父亲。
电影的步调总是平和的,带着遥远的哀伤。
囤积在体内的感情,不时会爆发出来,就像夏日的暴风雨。
而雨后的阳光总是温和,含蓄,让人仰望着便不禁流下眼泪。
帕斯琳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在庆祝会上,鲍比•朗难得穿着如此正式整洁,骄傲的拉着女儿在夕阳中共舞。
他说,他的小女孩教会了他一个道理,“我们永远都不该停止探索,在我们探索的最后,我们将到达我们所开始的地方,并且第一次了解这片地方。
” 上帝不会抛弃什么人,那么就不该有什么自我放逐。
长年的酒精和一蹶不振的生活态度毁掉了鲍比•朗的身体,庆幸的是他可以通过他的地狱迈向天堂。
他的墓碑紧紧挨着那个他曾经深爱着的女人的墓碑,就像歌中唱的一样。
墓志铭写道:“我曾经与这个世界爱人般地争吵过。
” *电影的情歌 以约翰•特拉沃尔塔的个性演绎鲍比•朗这个老混蛋形象真是很贴切。
早期他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都是像“油脂”(Grease)和狂热周末(Saturday Night Fever)这样的青春歌舞电影,之后为了转型演了些牛仔,比如都市牛郎(Urban Cowboy)。
好莱坞从来都瞬息万变,今天你是明星,明天就有可能演不上戏。
1994年的“低俗小说”让约翰•特拉沃尔塔重回一线明星行列,在塔伦蒂诺的镜头前他变身成为一酷到底的杀手,同乌玛•瑟曼大跳摇摆舞。
也算是让这位个性十足的大叔成功转型了,接连拍了“变脸”(Face Off)和“断箭”(Broken Arrow),塑造了一系列让人咬牙切齿的恶棍形象。
像是“给鲍比•朗的情歌”这样温情脉脉的文艺片他到真是很少出演,印象中只有一个1976年的电视电影“塑料男孩”(The Boyinthe Plastic Bubble),他扮演一个身患免疫系统疾病的人,仍旧渴望着爱情。
成功翻身的约翰•特拉沃尔塔变得宠辱不惊,虽然现在也总在一、二线之间徘徊,接片却也随意许多,安心在家开开飞机,被老婆养得毫无线条可言。
估计也就是这样的性格让特拉沃尔塔把鲍比•朗这个角色演绎的光彩四射。
毫无顾忌的满口脏话,糜烂颓废。
戴着一顶破烂草帽,穿着女式印花睡衣躺在床上,劈开两条腿,露出短裤和肚腩呻吟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全然一副猥琐、不羁的样子。
当然了,必要的时候他也出口成章,掩饰不住的才华横溢。
电影中优美的景色和贯穿始终的音乐也是成就这首动人情歌的重要元素之一。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455135/
约翰·屈伏塔在给Bobby Long的情歌里演一个迷人的老家伙爵士之乡新奥尔良蓝天白云电线杆的乡野大而舒适的旧房子,门前有大露台意境太好这些只是表层的当然还有那些不能言说的意会若有人写歌给我若我可唱歌给人生活像电影般感动而电影是美女&帅哥的演绎她看着那本父亲给母亲的书《心是孤独的猎手》原来是我一直喜欢读的卡森麦卡勒斯最近读的是《伤心咖啡馆之歌》喜欢作者因为他赋于人物的爱情外表再丑陋的男女都让他们有权利拥有那东西
极其mawkish的缠绵文艺,用两个小时铺就人人都能预见的climax,这种故事也实在谈不上高明,但初秋的暮色天光里,青岛也有种和新奥尔良接近的氤氲在空气里漫开,所以多的这一星是给这加分的情绪巧合和美美的Gabriel Macht,另外感叹现在的文艺片远不如二十年前那么文艺了。
i just had a lover's spat with the world
氛围渲染真好
颜色清新,真情也不是不暖人。可惜JOHN叔的角色一点都不讨喜,配角们很路人,斯嘉丽也是令我厌烦的因素~ ~
要不是有斯嘉丽约翰逊,不然这拖沓矫情的片子还真看不进去。
太太太靠谱的OST
哈哈
尽管那时正值花季的斯嘉丽·约翰逊浑身上下弥散着青春无敌的性诱惑,但这种老生常谈的关于自我寻找的美式独立制作也没什么过人之处,通篇的旁征博引最多只是让片子看上去更有深度而已。
鲍比的墓志铭:感谢我与这世界爱人般亲密争吵过。
A Real Indie
演的还挺好
恍惚和不务正业是享受生活的必要条件
老美拍这种温情脉脉脉的片子很一套。。。
歌儿也很好听
每个人都需要爱和被爱,哪怕装的再如何坚强,孤独和失去袭来时心还是会显得那样的脆弱
我们永远都不该停止探索,在我们探索的最后,我们将到达我们所开始的地方,并且第一次了解这片地方。
蓝色的小屋 世外桃源一般的小村夏日 以及两个男人一个女孩~~斯嘉丽靓暴~~ 虽然翻译很烂,但这真是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好片。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我很喜欢屈伏塔,我相信这是他给自己老年生活的礼物,我知道他演技还是在线的,颜值还是没变得。但我也感觉,他选错了剧本。
老了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