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看了点映,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神话情结。
璀璨长河中,希望出现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带领众人移去两座巍巍山岳。
而在《新愚公移山》中,神话中的英雄愚公落入凡间,他不仅有自己美丽的妻子,还有一位眉宇俊朗的儿子清风,生得翩翩少年。
主角清风是一位勇敢、正直、聪明的少年,他敢于挑战自己,他曾怀疑过父亲的信仰,最终坚守移山的行动,故事也发酵出了清风与鹿精灵微光之间懵懂的情愫。
神话中的两位山神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山神筝冲动,山神丹喜欢左右逢缘,两位山神更是佳句频出,连“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种时髦话也信手拈来。
电影画风更是美不胜收,山水卷轴般在眼前铺开,当《凡花》的Mv响起,萤火飞舞、流光溢彩,浪漫的情怀在歌声中流淌。
当你厌倦了特效打斗、厌倦了剧情烧脑,此刻为何不让时间停止?
在浓郁的国画中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
如果你想了解一位不一样的愚公,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电影院里细细品味。
看完之后你会发现,神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大荧幕上愚公的故事也许就映射在每个人的身边。
你可能是清风、是微光,你可能是愚公、是神叟。
他们不再是神话,而是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
曾经小时候课本中的故事,被翻拍成了电影。
必须要去看啊。
本来是为了缅怀儿时的记忆。
竟然被电影中鲜明灵动的色彩和精致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愚公、清风与山神深深吸引。
画面中透露着中国传统画每一帧都很美。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中国元素的电影。
同时电影所表现的父子向山而行,直面困难的精神让人很感动。
愚公精神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适合每一个大朋友小朋友!
动画电影《愚公移山》的改编和创新,让观众对电影有了新的思考。
改编总体而言对电影是好的,经典故事如果不加入原创新情节,很容易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疲劳。
电影中,愚公与儿子清风的父子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为电影增添了不一样色彩。
总而言之,《愚公移山》不单是对中国古代传说故事的传承,还贴合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共处的和谐底蕴。
国漫的崛起,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
文化的的独特,让观众更易被吸引。
《愚公移山》中愚公与儿子清风同样倔强,同样坚韧。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存在着分歧。
愚公坚持“挖山”:而儿子清风通过与山中精灵的相处,坚持“移山”。
最终,愚公听取了儿子的建议,与自然达成和解。
这一转变也映射着有话语权的老一辈对新一代意见的吸取接纳,是用当代视角拓展传统经典的外延。
花木兰与愚公移山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同样的经典故事。
由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给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大团圆结局,可以说是对原版故事的改编。
而动画电影《愚公移山》通过少年的视角(愚公的儿子——清风)讲述新愚公移山的故事。
动画流畅独特,音乐大量采用豫剧风格,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民族化视听语言。
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传统故事创新,让国漫崛起。
电影新增了一些其它角色,使得剧情也有不错的改变创新,让故事变得更加的丰富,反应了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清风与微光的友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愚公父子之间的深情,课本文章变成动画电影,可以让小朋友更加生动理解课本中,愚公移山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部动画电影的改编,幕后工作者的辛劳付出,也想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样,在困难中不断做出完善,为这些幕后工作者点赞。
给孩子讲道理,不如给孩子看电影,当孩子问你,什么是愚公移山?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看着他或她稚嫩而期待的眼神,你有想过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吗?
《愚公移山》——耳熟能详的语文课文内容,经典的神话故事,熟读课文千遍,不如去电影《新愚公移山》中寻找愚公精神的真谛!
作为良心制作的国产动漫,不论是在剧本、还是制作上都下足了功夫,带孩子去看新《愚公移山》,相信你一定会被电影中的国画风所深深吸引,配乐中大量使用了传统戏曲元素,将自然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讲故事”是新《愚公移山》最大的硬核。
全新的故事线索,主角不再是愚公,而是愚公的儿子清风,清风本是大山里最好的猎手,却因为是愚公的儿子而成为挑山工,日复一日跟随父亲移山;故事中的精灵微光本只需要听命于山神,却与少年清风擦出了懵懂的爱情味道,叛逆于山神;两位山神关于移山条件最终的揭秘,故事剧情在高潮处反转。
整篇看下来感觉意犹未尽,经历万难,愚公和清风终于在洒满阳光的希望之地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坚守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不被眼前的困难而动摇。
愚公移山,其实就是移去自己的心中的大山,“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当愚公义正言辞地说出这样的辞藻,突然戳中泪点。
我们生活中正是有这样千千万万的愚公存在,才有了春华秋实。
特别是今年的疫情期间,白衣天使、边防卫士、武警官兵……,每一朵平凡而伟大的凡花,冲锋在前,默默奉献,坚守着这份责任,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我们都是凡间的花,这是世界写的最好的诗句”。
对你我而言,对孩子来说,相信会在故事中潜移默化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愚公移山”。
在2020年这个时间点,观影后会更加让人感触。
故事讲述了人类从与自然抗争 寸步不让,到后来的相互妥协让步,在现今人人环保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动画、神话寓言故事加以改编和再创作,给广大的孩子甚至家长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所谓寓教于乐就是如此,强烈推荐家长们带着孩子去看看。
清风与愚公的不畏艰险,执着前行的态度与精神,是我们眼中的神话英雄。
疫情期间,我们的抗疫英雄不也正是不畏困难,执着前行!
透过内心,我们看到了两者的背影,是何其相似,致敬那些同样在风雨中逆行的英雄们!
看了点映,当国画看的话,100分打95分,当MV看的话,打90分,两首歌还是不错的,但是制作,看在虽然扣扣索索但也算直工直令的态度上,打70分,故事情节就有点纠结,从观影效果看还不错,同场观众有不少笑声,散场也还有人在议论,但毕竟读书时老师讲的愚公移山还在脑子里,经典背诵+阅读理解,电影这么一剧情化,就有点吃不准,打85分吧。
从海报“致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就知道,官宣打的是情怀牌,主要针对成年观众,但其实有不少观众是孩子想看课本里的《愚公移山》。
但是电影里面,愚公和智叟的矛盾退到了次要地位,邻居儿童变成了愚公的儿子,故事情节线主要是愚公父子代际沟通的戏码,再加上愚公儿子清风和山中精灵微光之间情深款款却始终没有挑明,最后无疾而终,这是讲少年成长和懵懂初恋的戏吗?
跟我小时候学的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故事不一样啊啊啊啊……如果老师带着学生冲着语文学习的目的去看,估计学生和老师的观点会大相径庭,希望不会别闹出老师投诉篡改经典的戏码吧……不管怎样,不想太烧脑,只想安安静静看看美丽的画面听听音乐找点乐子和小感动,顺便看看编剧的脑洞有多大,电影还是值得看的。
看完这部电影,电影把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刻画的淋漓尽致,把故事中读不到的细节生动的表现出来,我觉得愚公移山贵在精神,愚公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坚定的信念感化了天神,最终将两座山移除。
鼓励大家在生活中不要被一些挫折所打败。
将寓言故事拍成电影,能够让更多的小朋友感受到神话故事的魅力,也能不断的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
童年人人必听的经典故事经过国漫神话宇宙的重新构建,终于成长为内涵深刻寓意深远的影像表达,9月10日公映的《新愚公移山》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挖山”精神内核不变,但与时代同步的植入了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以及反抗权威的全新寓意,向观众传递出一个全新的“愚公”。
影片在仅有300字“原著”故事的基础上,拓展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愚公与智叟的一问一答,变成了所有人必须面对的生存困境,愚公不但要和恶劣的环境对抗,也要抚平所有人心中的疑虑和退避,这不再是一场成年人的思维逻辑,更是一场老中青三代人对于移山这项工作的态度和反应。
为此,影片为愚公安排了妻子和儿子,使其有了坚强的家庭后盾,让那个“子子孙孙世代挖山——那你有女朋友吗?
”的段子失去脱口的机会。
同时,也安排了山神与精灵,使其有了可以正面交锋的对手,让他持之以恒的挖山事业找到精神的寄托——移掉遮挡阳光的大山,为后代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新愚公移山》不单单找到了精神的共鸣,也在愚公儿子清风的疑惑中,看到了反思的精神,从单纯的只知道埋头移山到关心山上的动物植物生存的问题,显得更有大局观。
而且,他和山上的精灵们从对抗到互相帮助的过程,也是最让孩子感到开心的设定,显然,小孩子对友谊的渴望,超出了成人们的意料。
愚公移山,移的是那些互相不了解的偏见,是心中的山。
当然,反抗精神也深深的震撼着小孩子的心灵,那些高高在上的山神对村民的生存困境根本不屑一顾,而且将“移山”当作巨大的冒犯和亵渎,动用神法,让搬走的大山重新长了出来,还降下黄沙,意图惩罚和驱赶“不敬”的村民,当清风终于攀上山顶和山神谈判的时候,竟然还被要求1v1的对打,愚公移山,移的还有这种种的不公和欺压,是世俗的山。
除了坚实的故事,影片的2D手绘风画面复古而新奇,对于看多了国外动画片的孩子而言,这种画风的动画片简直像是国画教学,而且,影片还在配乐中大量使用了传统戏曲元素,更贴合这种具有启蒙意识与传承气质的故事表达。
女儿看完电影一直跟我说“真好看”,让我对影片的好感度倍增,我相信,小孩子的对故事的审美和理解也应该是相近的,看过的小朋友都说好。
影片最近因为“走基层进乡村”颇有话题度,影片举办了饿了么蓝骑士、自如保洁等特色免费观影场,不但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了跟孩子们团聚放松的机会,也让“愚公精神”真正地走进群众中。
面对疫情尚未消退的危机,面对诸多的内外交困,《新愚公移山》这部影片颇有点提振士气的感觉,希望更多人能从传统文化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每个时代对历史的解读,都不可避免地被标记了这个时代鲜明的烙印,比如当下正在热议的迪士尼版电影《花木兰》。
虽然在数年前,迪士尼曾经用动画,对这个在中国流传甚广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进行了别样维度的演绎,但是22年后的真人版电影,却无疑让这个故事又变了另一幅模样。
当然,这个档期同样值得一提的,对传统故事进行重新解构的电影,还有于9月10公映的动画片《新愚公移山》。
在正式公映之前,《新愚公移山》已经陆续举办了一系列的公益点映场,在北京市郊大山里的琉璃庙镇碾子湾村首映之后,又在全国陆续推出上海儿童医院专场、饿了么外卖员专场、自如保洁专场等。
在映后的调查中,发现大家对影片的精美制作与紧凑剧情都比较满意,对于影片将传统的《愚公移山》故事的改编,有些观众表示新意十足,有些观众则表示颇感意外,还要喊声要编剧出来走几步……究其原因,此次操刀《新愚公移山》故事的,是来自好莱坞的编剧马克•汉德勒,由此赋予了这个中国传统的故事,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的视角,以及与时俱进的普世价值,但是在国内能有多少的接受度,这是一个问题,可能需要等待大规模公映之后,再观后效。
对于国人而言,《愚公移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全长三百多字,却及其精炼地为我们讲述了愚公带领子子孙孙移山不止的传奇故事,其中人物还包括来帮忙的邻家男孩、嘲笑他们的河曲智叟,以及身在上界的操蛇之神,以及命运大主管——帝。
千百年来,《愚公移山》的故事,都是作为一个锲而不舍感动上苍的励志故事存在。
而在建国后,伟大领袖也写了一篇《愚公移山》,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并以愚公自诩,表示了我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
而在动画片《新愚公移山》中,这个故事有了新的变化:虽然剧情依然聚焦在愚公率领子孙,为了生存的环境而搬山不止,但这个故事,却似乎在一一解答数年来,很多孩子针对这个故事所提出的天真之问,比如:山那么难移,为什么不搬家?
比如:挖山取土,会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可以说,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对历史故事的新的思考,在这一点上,《新愚公移山》也确实契合了新的社会价值观与思维特质。
回望整部《新愚公移山》中,最具辩证式改编的人物,是愚公和智叟,在影片中愚公并不是高大上的完美,他也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恰当,自己的内心,是否坦然而坚强,也会反思:"挖山是不是真的很愚蠢?
"这是一个有反思的人物。
而智叟,虽然对愚公移山的行为进行了多次的阻挠,但既然是"智"叟,也确实有其智力过人的地方,他与愚公的几次照面,并非一味的蛮干,也会在自己的角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样的刻画,让两个人物都更加饱满与真实。
影片中的那句"心中无山,万山可移",或许可以定义为新时代的愚公精神的写照,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现实中的大山,更是时时刻刻出现在内心世界的重重阻障,从这个层面看,《新愚公移山》确实有了光开阔的视野和广袤的胸襟,这是值得点赞的。
当然,对于传统的改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总是能引发各种争议,新版《花木兰》如此,《新愚公移山》无疑也是如此,但是,作品的改编,究竟是"魔改"还是"仙改",究竟是让作品焕然一新,还是把作品毁得面目全非,当影片走进影厅的那一刻开始,就全部交于了观众们进行评判,《新愚公移山》是否创新而不逾矩,创造而不脱轨,观众内心也都有着自己的标尺,但是,能够以观众的身份,走进影厅,亲身体验,来判断自己对这部影片的感知,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所以,《新愚公移山》公映之后,能引发怎样规模的讨论,好评差评究竟谁占上风?
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持续关注的问题。
当然,一部公映电影的热度,不仅仅来自于好评,也来自于争论热议,对于《新愚公移山》这样一部制作精美、故事用心的诚意作品,无论未来口碑如何,战台烽还是希望更多的朋友们能够走进影院去近距离感受它,这部老少皆宜的2D动画作品,值得回票价。
支持国漫 不过还需努力
跟孩子看的。
新时代旧神话需要重新解构来讲好故事内核,显然这部作品没做到。
还好有老祖宗的优良主旨撑着不过真的有点扯
愚公,真愚吗,或许吧,我不这样认为。新,这个,可以。画风,好像在中国画里见过,好。
孩子喜欢,大人略过
冲着古代神话故事来的,改编还是糟点挺多的
嘿嘿,别看故事台词,画面特别有小学课本插画的味道,很喜欢
80年代的审美90年代的画面讲了一个老旧的故事
成年人不适合观看,降智风
还行吧 没有太让人深刻的画面场景
还可以吧,剧荒可以看
印第安小姑娘是哪儿来的?这些服装和人物形象设计师有脑子吗?
真的很一般 你锁分也没用
看画风应该是个好动画。画风我喜欢。剧情一般。小孩看的适合
心中无山,万山可移
很适合小孩子看的动漫,道理讲的都很浅显,画质剧情都普普通通
“爸爸我不挖!”“长大了翅膀硬了?”“好的爸爸,不光我挖,我的后代也一定要继续挖!”
太稚嫩了,感觉是给小朋友看的
景色画的很好看,人物很幼稚,故事没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