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面墙》在本次上影节的亚洲新人奖提名的几部影片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它涉及到了科幻和平行宇宙。
导演和编剧用非常规的方式讲了一个看似“寻常”,内里感情浓烈又克制的故事,击中了许多人内心或隐秘或深邃的痛。
他们将一个女性自我救赎的故事,变得充满悬念和变数,观众无法预料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虽然这是个带有科幻色彩的戏剧性故事,但它的内里,依然是许多人能产生共情的。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情感上的不如意,人生中的不幸。
很多人会选择回避,甚至遗忘,就像女主角刘陆那样,有意无意的“编织”出了另一个剧情,另一个时空,即使在别人告诉她真相的时候,她依然不愿意接受,依然觉得是虚假的。
直到,她被推到真相的面前,她不得不直面真相的那刻起,才完成了第一次成长和救赎。
然后,她去到了理想的乐土,“世界尽头”——马达加斯加,完成了自我的又一次进化。
她在海边看到纯真的非洲孩子天真灿烂的笑容,她终于从“失去”自己孩子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刘陆终于笑了。
她和从前的执念,和过去不愿意面对真相的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和解了。
巧合的是,导演张波在去往马达加斯加的拍摄中,他原本焦虑困扰了很久。
这次的旅行和创作过程,治愈了他。
张波说,其实不在于路程的远近,而在于走出去,去感受,去冲破原先某种既定的生活。
就像那头从故事开头就走失的鹿,其实是刘陆有意无意给自己的出口。
那头鹿就是另一个她。
在重重包围的环境中,铁丝网终于被冲破了一个口子。
那头和她一样其貌不扬,还有疤痕的鹿,是她的替身,先一步完成了突围。
直到刘陆在十字路口遇到了走失的鹿,然后她发现自己脸上的疤消失了,她完成了从直面真相后的,又一次觉醒和升华。
经历了那么多百转千回,那么多戏剧性的情节,就像电影的取景地,曾经辉煌的工业城市,也必须得面临衰落、破败。
刘陆从前拥有的美好逝去了,她无法走出伤痛,走向未来,一个人的命运就是一座城命运的缩影。
而电影的伟大和善良,在于总会给现实的人,抚慰或治愈,也会给戏里的人,找到落点与出口。
我和马海坐在舞台上,我说着角色最落魄的词,说完台词,导演没有喊停,我环顾了一圈舞台和观众席,空旷的,寂静的,阴森的,突然就联想到很多年前在小剧场演出,人头攒动,笑声,哭声,掌声……落魄的情景让我一下就失控了……这是剧本里没有的,导演什么时候喊停也不记得了,因此就有了那几秒的情绪镜头,感谢导演留下了这一段长镜头~
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可能就是你内心想象过的样子,也许好,也许不好。
因为年少时的一场意外和双亲的事故,悲痛欲绝而远离人群,脸上的伤疤让你失去信心,不愿意与人交流,但这不是评判一个人好与坏的标准。
伤疤也许可看作是平行世界另一个自己的情感外化,她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婚与自己断绝来往,离婚后自己的孩子大年三十见都不到面,她很痛苦,也很孤独。
现实世界里丢失的鹿,是被排斥的那一个,离群,仿徨,但不见得痛苦。
平行世界里的刘陆马海双双归西,脸上的伤疤不见了,马海也从来都不是纺织厂的老板,也许这一切都是刘陆内心世界的臆想,因为十几岁的遭遇和父母离世的关系,让她崩溃又无助,马海早在20年前就消失了,也许是死了。
当平行世界消失之后,两个世界交织在一起,像是现实与梦境的重叠,真实又魔幻。
从马达加斯加首都出发,自驾徒步一共860公里,你可以看到戈壁、雨林和猴面包树,最后到达海边。
无论是去哪儿,无论是做什么,都是一个破墙的过程,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痛苦的地方,学着破除这堵墙,让自己看到墙后的美好,也许就是新生。
电影是影像和语言的艺术,电影里的光影和色调很美,演员们的表演也很棒,而且也值得多看两遍。
注意:本文包含大量剧透!
如果想把悬疑感留在影院请谨慎观看!
谨慎观看!
谨慎观看!
先晒个悄悄拍的刘陆姐姐的美照(看完这场电影对刘陆姐姐路转粉了,不仅很有气质,演技也很好,后面再慢慢夸)
总体评价 作为普通观众看文艺片还是有点压力的,特别害怕在影院看不懂,但看完觉得总体来说90多分钟时间不长,虽然表面上是文艺片,但也毫无尿点,悬疑元素的引入也不会让人昏昏欲睡,甚至影片结束时有点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
声音与画面 本人看电影比较喜欢注重声音和画面,首映礼在激光4K巨幕厅播放,音效和画面没话说,特别是前段养鹿时无对白的画面和声音很生活化,刘陆姐姐的颜值、演技和服装又带点文艺的气息,我很喜欢。
影视语言 (本人只是普通影迷,所以这方面肯定不专业,所以我主要说些我觉得不错的点,抛砖引玉,表达不妥的地方请各位大佬多多指教) 影视语言方面很高级还特别舒服,我能看出来的正反打、对手戏、第四面墙的打破等等,镜头语言很多,我先抛一个我比较喜欢的点:墙。
影片名字是《第四面墙》,所以关于“墙”的隐喻很多,会有很多不算墙的“墙”把刘陆挡住,我觉得这些都是隐喻了墙。
比如鹿场刘陆和马海的对手戏中,面对面的两个人,刘陆前面蒙着一层纱隐喻了刘陆内心的墙;比如工人俱乐部对手戏中,刘陆前面的木头框架也隐喻了墙,后续马海的枪也架在木头墙上,暗示着对这面墙的打破;甚至在国营铁东熏肉大饼店,两个对称的招牌,刘陆这边的明显更破旧一点,我觉得也暗示了另一个看不见的墙。
这些前期的细节都在暗示电影的主角是刘陆,第四面墙是刘陆心中的墙,为最终一幕“墙”回到刘陆身上做足了镜头语言上的铺垫。
演技 作为文艺片肉眼可见的穷,场景都很简单,所以这部电影主要需要靠两位主演的演技来撑着,幸好大家的演技都特别在线。
刘陆姐姐真的太棒了,共有四个角色,1、鹿场刘陆,到达工人俱乐部后死亡;2、20年后工人俱乐部刘陆,被马海杀害;3、现实没有疤的刘陆;4、马达加斯加刘陆。
3和4可能是一个人,当两个人来处理吧。
反而1和3衣服妆容差别不大,所以可以说一人分饰三角(1、2和4),1和2的差别巨大,可能和女演员妆容、发型、服装差别比较大也有点关系,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演技好,气质上感觉完全就是两个人,我刚开始甚至恍惚觉得2和1不是一个人,4的对白不多,摩托骑行服很飒,海边的刘陆也特别美。
剧情 作为文艺片,其实我开始对它的剧情期待不高,但是这部影片的悬疑元素引入的恰到好处,虽然前期养鹿阶段节奏缓慢,比较有文艺片的气质,观感挺好的,但当马海爆出得病后节奏开始明显加快,双线叙述节奏逐渐紧凑,马海的演技也让人难以区分两个世界,直到两个平行世界开始逐渐交织、直至第二幕最后的交融。
第三幕前期节奏依旧比较快,直到刘陆推理出马海的死,刘陆到达马达加斯加阶段时节奏开始放缓、此时又开始文艺起来。
总结 总体来看该片结合了文艺与商业,虽然整体成本比较低,但剧情还是比较引人入胜,值得去电影院一看。
其实我还有一些想写的,比如逃走鹿的隐喻,是刘陆自己,还是刘陆的父亲?
比如墙更深层次的隐喻,是刘陆对马海的愧疚,是刘陆“失去”孩子的痛苦,还是和自己的和解的阻碍?
这里就先不过多班门弄斧了,等着大佬们来分析吧。
PS:其实有个小槽点或者小疑惑一直在我心里,大年三十刘陆看春晚不开声音吗?
是版权原因还是有别的解读?
希望有大佬能帮我解惑!
第四面墙,本是影片里一场话剧的名字,确贯穿了整部电影,成为刘陆与这个世界不断抗衡的隐形屏障。
静默的开场,最后那只丢失的梅花鹿,是找回了迷失的自我还是失而复得的父亲。
开放式的结局引人沉思,到底什么是现实。
也突然让我很想知道另一个世界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希望大家无论在哪个时空里,都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最开头的时候,观众可能很难避免地认为“刘陆”矫情,不就是一道无伤大雅的疤嘛,至于这么别扭?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已经是刘陆能够想到的最好的一种可能了,那把刀没有伤到小混混,也没有伤到马海,只是伤到了她自己,而且还是不会危及生命的小伤。
她在马海死后一定在深夜里反复咀嚼这段创伤经历,并幻想着其他可能的结局,无论哪种,一定都比马海死了带给她的创伤更小一点。
就像她幻想的那个略坏一点的平行时空,自己结婚又离婚,早年学的舞蹈用在了旅游社的宣传上,在和马海对峙的谈话中哭着接受了这段命运;马海流窜地逃命,最后还杀死了刘陆和自己。
刘在这次幻想的被成为被杀死过程中应该也得到了一些“自己罪有应得”的安慰。
这些幻想都比真实的结局更加“美好”,她反复地想,以至于分不清真实和虚幻,活在给自己带来些许安慰的混乱之中。
也让看到最后的观众恍然。
这种互动,就是好的创作所必需的部分。
第四面墙无意中发现的好电影演员王紫逸,刘陆是由张翀、张波导演,虽然票房只有134万。
这部片子被认定城市科幻电影,但我认为他是文艺片一般人可能觉得这是个特别烂特别烂的小成本片。
或者是根本就没必要浪费胶片。
但是我就喜欢这种剧情拖沓,演技在线的片子。
不需要那么多宏大的打斗与美景场面,就两个人面对面对话。
特别平和。
脸上表情一览无余。
这部片子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女主演用自己的真实名字出现在了电影里。
刘陆一开场就是养鹿,然后各种农活推小车,最后发现42号鹿丢了,然后找师傅,师傅安慰她。
正好大年30。
师傅走后马海来了。
然后开始了经典的对话。
中间一大败笔是刘陆化上妆办新江湖的那一段。
影响到了观看。
对话过程中镜头所有的随景转换。
直接切换。
除了没有一直照人脸之外有一种一经道地的效果,深刻的考验了演员的功底.还是那句话,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虽然他们不是一线,也并不很出名俩人吃小黄鱼一镜到底大约两分钟,最后吃笑了,这种生活式的表演,小鲜肉演不出来吧。
骑摩托那一段骑到了工人俱乐部,首先她带着马海,看着耳朵都冷,然后故意把那几个字去掉了几个偏旁部首,特别应景。
然后俱乐部墙上贴的就是电影标题第四面墙。
进了俱乐部是一个大舞台,聊天中有一句话北京有什么好的?
至少还暖和点。
但是嘴里吐出了很大的哈气。
外部环境那么冷,可能是心里比较暖和吧。
第四面墙就是舞台,有三面墙,我和观众之间有一面看不见墙。
拿着枪被人脱衣服的时候,天气那么冷,他还是把上衣都脱了。
但是额头上有好多汗。
这也许就叫淋漓尽致吧。
还有就是这个骗子没有修图,没有刻意的去美化身材。
米其林两个圈。
人为什么要旅行,看看世界,净化心灵,那我就想苟且呢,你有病吧鹿,不好养,爱攀比,长得不好的容易得自闭症,孤僻厂子效益还凑合,是因为专注不贪结婚了,又离婚了,有个孩子大年三十还见不着,这不就电影吗。
他们将为此而热爱我,而正是那毁灭了我,我梦中的剑,我思辨的尘,我脑中皱褶所酝酿的疾患,每一声的赞美都割去我的一片灵魂。
4.48精神崩溃日子过久了,都会有意外一个表现主义者的抱怨陷在两个傻瓜中间他们一无所知——我总是逍遥已去有些人活着就是为了在未来得到宽恕
很喜欢电影第四面墙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手法,精巧高级,环环相扣,反转频出,虽然没有大明星,但演员演技在线,好评!
其实无论真假,我们的心里都可以有平行时空,遗憾的事,难忘的人,都放在那里。
而在当下我们在自己可感受的时空里,只需行好事,幸福快乐,快意余生,这或许就是“破墙”相见的意义,
这是一部让人自省的电影。
大概所有人都曾经问过自己,如果当初做出另外一个选择,今天会是什么模样?
有的人是庆幸,而大部分人都是有些后悔的吧。
但是当你打破“第四面墙”,当无数的可能性塌缩,你会发现,正是曾经的每一个选择造就了今天的你。
只有勇敢地正视过往,真诚地面对自己,才能毫无顾虑的享受此时此刻。
很喜欢导演的一些处理手法。
比如开头10分钟女主角的工作场景,没有对白,没有配乐,突然就让我想起《忧郁症》开头的8分钟。
同样都是披着科幻外衣着墨于精神世界的电影,很庆幸看到刘陆作为四平版的Justine,没有等到世界末日就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电影的镜头语言也很有意思。
很多画面中,刘陆和马海两个人总是一虚一实。
有一组镜头是在刘陆的房间里,马海坐在椅子上讲述着另一个时空发生的故事,墙上的镜子清晰地映射出另一个他,而对面的刘陆却隔着薄纱看不真切。
同一个时空下的三张面孔,何为实,何为幻?
交错混乱的世界中早已给出答案。
一部被海报拖累的电影,值得一张电影票。
小成本电影《第四面墙》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部令人惊喜之作。
已获得本届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的提名,以及第13届FRIST青年电影展竞赛最佳剧情长片提名。
影片节奏平缓,娓娓道来,以东北的一个城市四平作为背景,通过女主角刘陆的多重视角,慢慢走近平行世界的另一个“我”,从而揭开尘封多年的往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修复心灵的疤痕,在一片最原始的非洲岛国,获得自由与重生。
影片处处暗藏伏笔与隐喻。
片名《第四面墙》运用了戏剧术语,由另一个身份的女演员刘陆在破败的工人俱乐部向逃犯马海解释其含义,是指一面在传统三壁镜框式舞台中虚构的“墙”,将演员和观众隔开,它对观众是透明的,对演员来说是不透明的。
而影片中的刘陆,她时而是观众,时而又是演员,在虚幻和真实间交错游走,她不断寻找真相,试图打破第四面墙的阻隔,呈现真实的自我。
当舞台上的马海向女演员刘陆开枪时,现实中的养鹿女刘陆则切身感受到马海的子弹射中自己的心脏,她勇敢地冲破了第四面墙,让沉浸在伤痛中的自己正视曾经的过往。
影片中那头丢失的鹿,编号为042。
在《银河系漫游指南》《蜘蛛侠•平行宇宙》等科幻电影中,都曾经提到:宇宙的本质就是42。
因此,在平行宇宙中,42既是终结和尽头,同时也是初心和开始。
042号鹿的丢失,既意味着刘陆迷失了自我,也代表着她和虚幻中的自己告别,从此迈向新生活的起点。
影片借鹿场师父的口说出,那头丢了的鹿是长列巴的,这也与脸上带疤的刘陆相吻合。
长列巴的鹿从破栅栏这道墙走出,正暗喻着刘陆从第四面墙突破,去找寻新生活。
当刘陆从梦中惊醒,想象中的女演员刘陆和逃犯马海都消失不见,而她脸上的疤痕也随之消失。
这道疤痕不仅长在脸上,更长在她的心中,此时她心中的疤痕已然被修复,所以呈现于外在的脸部变化也印证了这一事实。
最后,当刘陆遵循着儿时和马海的约定,踏上马达加斯加的土地,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因为马达加斯加从非洲大陆分离出来,自己又独立进化数百万年,它可能是地球的起源,也可能是未来再进化一遍的地球。
对于渺小的人类来说,无论是曾经做过后悔的事,或者是无法忘却的伤痛,都可以像马达加斯加一样,分离出来再重新进化,获得重生,重回纯净。
人生也是如此,没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也没有什么伤痛是无法忘记的。
生命的尽头,你终会释然。
这恐怕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主旨之一。
电影给人感觉很像一部先锋派的文艺片,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阐释平行宇宙,给观众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故事游弋于现实世界和平行时空,互相牵扯又互相撕裂,题材新颖但镜头语言包括节奏有点故弄玄虚,让人感觉很漫长很形式,要不是影院的座椅不舒服,我可能会睡得更香甜…
台词生硬造作,叙事混乱不堪。放到五十分钟左右就开始抱着看好戏的心态期待导演怎么收尾,果不其然结尾和我想象的一样爆炸。马达加斯加的无意义片段多到不禁让人怀疑导演是不是收了当地旅游局的钱。
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可能就是你内心想象过的样子,也许好,也许不好。因为年少时的一场意外和双亲的事故,悲痛欲绝而远离人群,脸上的伤疤让你失去信心,不愿意与人交流,但这不是评判一个人好与坏的标准。伤疤也许可看作是平行世界另一个自己的情感外化,她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婚与自己断绝来往,离婚后自己的孩子大年三十见都不到面,她很痛苦,也很孤独。现实世界里丢失的鹿,是被排斥的那一个,离群,仿徨,但不见得痛苦。平行世界里的刘陆马海双双归西,脸上的伤疤不见了,马海也从来都不是纺织厂的老板,也许这一切都是刘陆内心世界的臆想,因为十几岁的遭遇和父母离世的关系,让她崩溃又无助,马海早在20年前就消失了,也许是死了。当平行世界消失之后,两个世界交织在一起,像是现实与梦境的重叠,真实又魔幻。多给半星,喜欢演员的表演
意外得还不错,不过节奏真的有点太慢了属于国产电影里为数不多的肯好好讲故事的电影了。
#13th FIRST第四部不是很喜欢这种莫名的迷惘造作但是第四面墙的设定,概念我很喜欢看完电影之后,我和朋友说:“你看看这里的第四面墙是什么,是这块银幕。”
男女主演的都不错,最后10多分钟有些啰嗦,总体来说,剧中剧的感觉比较到位。3.5。
挺不错的
影片仿佛梦境套着梦境,现实和想象的边界被模糊,变成可以互通的平行世界,某些瞬间让人想到与之类似的电影《穆赫兰道》,虽然后者明显更好,但国产片敢于做出这样的尝试,应该被大力支持。
它不是什么优质高投资影片,也称不上是个好片,但这样的表达手法和留下的想象空间让我知道还有人不一定要拍叫座的商业电影。你是那阴雾中穿破铁网的鹿,抑或其实网也是你的臆想而已,禁锢自己,伤及他人。说看不懂的去看国产动画片吧。最后一定要夸男神王紫逸。
前面没有台词的一段看着很爽。
不用归一
补标一下 小成本惊艳之作 剧作超出预期 刘陆和王紫逸的表演引起极度舒适 总体完成度蛮高的 很喜欢
开头10分钟没台词,真的很难坚持看下去,导演是咋想的呢,剧情也很尬
形式包装花哨的心理片,可是在意象与手法上都太空洞苍白。超现实的梦境,丢失的鹿隐喻父亲,但这些始终都是浅显的符号堆砌的,麻烦导演把《穆赫兰道》看个130遍,不是整一堆看似文艺的台词就可以的。所涉及到的女性、东北工业等议题也是背景板而已,没有什么深入的东西。女主还是在《吉祥》里的表演更好一点。
精神分裂,看着像我的菜。鹿在铁轨上。男主一直不喜欢。遥远的马达加斯加的意向,有点像王菲的加州。
头整整十分钟没有说话,只是展现女主与世隔绝的生活,那一段还是相当漂亮的。一个事件三个结果,诱发了三个世界。马达加斯加意味着什么?这片子有种时候有点故弄玄虚,到底为什么两个世界会被连接,第三个又为啥没有。2021-12-10看
不要试图打破第四面墙,很可能醒来记忆中的人就不在了。影片透过舞台剧,打造了一个平行世界,又通过打破第四面墙,揭开了一个悲剧在发生之后可能存在的3种结果。正如映后交流会编剧说的,每个人在面对选择时,无论是选择哪一个选项,我们都会猜测其他选项是不是结局会更好,但事实是“人生落子无悔”,与其糟践自己,不如且行且珍惜。尽管是类似话剧的先锋电影,情节存在刻意的拖长,但话舞台剧那一段刘陆是演的真好,台词直搓人心~#第十三届First电影节No. 2#
还可以
意象和手法上都太空洞太苍白
魔幻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