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日子
Stille Liv,The Quiet Migration
导演:马琳·崔
主演:布贾内·亨里克森,波笛·约根森,约恩·霍耶什莱夫,卡米拉·本迪克斯,维加·布罗,奥勒·波伊森,克劳斯·弗莱格,洛内·罗德布洛,Lene Poulsen,Thomas Hou Mandsfeldt,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语言:丹麦语年份:2023
简介:A coming-of-age story about two adolescents facing racism in their adopted families, while confronting a society where immigration has become a divisive issu..详细 >
4102 Time:2024-11-7
构图挺美的
好无聊哦
片如其名,平静的日子,画面很美,很戳我的审美点。话说这可真是个沉重的难解的命题。排斥就像是在拐角处全速前进的电动单车,它始终在,但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冲出来给你难以忍受的一击。虚像中的亚裔女孩,梦中的故乡,听不懂的异国语言和在口中回味的小吃,陌生的女人回眸,你静静伫立原地,看着她的家人招呼她。不想离开的美国人和想要离开的你,抑郁的母亲,CT照片,令人难以回应的侮辱性笑话,和日落时分对父亲的坦白,你成了最好的孩子。哪一边才是平静的日子?那颗从天而降的陨石藏在床下,渐渐坍塌,动摇这一切,破坏这一切,又打开了什么。话说讨论手术的片段看着蛮有意思。沉默不语的爸,有苦难言的妈和略显崩溃的娃,一点也不“洋气”。其实东亚家庭是伪命题,或者东亚家庭形同“领养家庭”?
平平淡淡的风暴。
#73rd Berlinale# 7/10 身份认同,奇幻风格收尾。
导演的审美很高级,平静中很有力量。不过对于开头与结尾对应的两个镜头,太工整了不一定好。
过于文艺 过于大农村编剧了
我实在太喜欢这部片子了,很惊讶导演将异同环境下的身份认同问题拍得如此丝滑,很喜欢讲述这个故事的节奏,不快不慢,娓娓道来。不论是对身份的迷失、面对歧视的沉默和愤怒、对“东亚移民”细腻的刻画,和丹麦乡村的图景遥相呼应。
73 Berlinale|2023.2.18,柏林亚历山大广场mit xwh,是讲述在双重文化中身份认同的故事,我非常感兴趣,风格很Berlinale。“稻草”的元素很有意思:被收割、收割之后被层层捆绑、但有根的稻草在地里总会持续生长。但是影片中积累了丰富的对东亚人的刻板印象:内向自闭、性格孤僻、没有朋友、无法融入、瘦弱单薄。这些还是让人观感有些难受(ps豆瓣影片名称的翻译有点奇怪,个人感觉应该和“移民”有关”)
3.5/5,领养家庭亲子关系这条线拿捏的还是挺准的,不过乡愁幽灵这个概念做的也太没有创造力了~~~
据韩联社2024年10月9日报道,朝鲜宣布从当天起切段与韩国的道路和铁路联系——去哪里?或是《平静的日子》尝试回应的主题。遗憾的是,跑到丹麦「舍近求远」的韩裔留学生虽有「翻身做主」收购和整合农场的美好愿景,但小资产阶级化的他手里并不掌握「历史运动」主导权和「资源分配」决策权,就连领养他的金主爸爸也在「私有制与公有制」两者之间左右为难——显然,丹麦人不希望「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市场经济关系(像收割机收割麦子那样)逐渐接管他们的国家,即便(客观上)硬件设施落后,人力资源(主观上)向外倾斜,这个年迈而保守的北欧小国也不会对外开放领土主权。事实上,农场主也在培养更亲近欧洲文化传统的继承者。讽刺的是,这位有点野心的世界公民兜兜转转还是在家人们的带领下去了中餐馆吃饭。所以那个商业计划最终只能「泡汤」搁浅。
我刚好挺喜欢这种定镜头风格的……
喜欢陨石和小牛的设计 还有那两颗一叶孤舟的镜头
电影很柔软很温柔,镜头里带着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平静且刻意地放大亚裔男孩的情绪,对比国内河南小黑妮,人的敏感焦虑并不一定是他的种族导致的,每个种族都会有各种不同的性格的人。多一星给摄像
寻找身份认同与融入的命题,拍得缥缈,这刻意为之的平静影像,无法落地,更难入心。
心里的「洞 」床下的「石头」裂开的「缝」(对收养者来说更是)意象中的「影」并无实现的「旅行」
有点太直白的奇幻片,冷的尴尬
北欧乡村里的东亚移民,平静日子里的隐性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