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部电影是讲校园暴力的我觉得忽略了母亲和家庭那一部分的影响因素。
电影要表述的太多,家庭矛盾、朋友关系、校园暴力、旁观者效应甚至有些男女主角的暧昧等等都是电影想要说的。
而且我觉得这些都说得很深刻。
具体到细节和故事逻辑上,却经不起推敲。
我欣赏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但怀疑故事的真实性。
首先我觉得妈妈并不只是旁观者。
事实上这个妈妈是伤害自己儿子最重的人。
直接点说,车祸?
难道不是母亲在车里那段话直接导致了儿子的绝望吗?
深层次点分析,为什么儿子的性格会这么的孤僻不合群?
父亲不在,固然有影响。
但是妈妈对儿子的态度,妈妈悲观而极端的性格,难道对儿子的性格形成没有影响?
然后说说那群共同伤害儿子的同学和旁观者。
之前看过《告白》,比起这部片子,《告白》里的青少年心态才是真的冷血而可怕。
而且同样是一个妈妈帮孩子报仇的故事。
那里的故事逻辑和情节要更好,但是我觉得道理反而没有这个故事深刻。
因为这里讲到了群体共同作用和旁观者问题。
”因为他不合群,所以可以欺负他。
因为有伤害他更狠的人,所以我给他的这点伤害不算什么。
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也这样做。
”群体有时候能减轻一个人犯罪的罪恶感。
女刑警和妈妈回忆的那个故事是典型的旁观者的故事。
他们并不直接犯罪,但是如果他们及时给予帮助也许能救一个人。
至于为什么觉得故事和细节经不起推敲。
暂且不说那些胶囊是怎么进入同学肚子里这样的情节了。
可能是因为CSI看多了,对这里警察的破案效率太无语。
而那段女警和妈妈的追车戏和教堂戏更是不能接受,一个那么有职业责任感的女警会那么不专业的直接放走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难道不能先抓起来再说吗?
我想这是一个先确定好要说什么主旨和道理,然后再根据这个主旨来创作的故事。
所以情节是服从于主旨的。
也因此这个故事显得要说的太多,导致逻辑和真实感未免有些欠缺。
附:其实我单纯是因为喜欢Eric才开始看这部戏的。
呵呵,喜欢他很久了。
喜欢看电视剧。
.却不喜欢看电影。
.喜欢看韩剧.却对韩影,不怎么感冒。
..看6月日记,完全为了ERIC.....从一开始他要拍..中间的花絮新闻等等。
.都是时刻关注着....终于看了这部片子......也许很多ERIC FANS都会失望..为什么RIC里面的角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有性格..或者,那么能让人眼前一亮......可是。
..整部片子看下来。
....觉得RIC表现的还是OK的。
..是成功的。
...在整部围绕着2个女人为主线的戏里。
..RIC也许只是在旁边的绿叶..却每次起着关键的作用。
..破案的关键也是出自他口。
...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东旭,照样被RIC演活了。
.....哈哈,被DONGWAN嘲笑着的床戏...RIC为了帮申JJ拖袜子,却被申T到地上...第2天穿着被申烫过鱿鱼的熨斗所烫出来的衬衫..被其他人笑话的时候...无时无刻,我们都能看到那个叫文政赫的男人的魅力.....可以说,这个没什么发挥余地的角色。
...被ERIC演活了。
.....而至于这部片子本身的评价...我看很多亲都已经评论过了。
..真的。
..很少觉得韩国电影好看的。
......当然前提是ERIC演的我去看了,...但是也必须是好的电影,好的剧情,才能吸引人看下去...不是吗????呵呵。
..总之.....有喜欢看这类型的片子的朋友们..你们可以去看看。
...是真的觉得不错。
...演员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
..
这是人性的劣根性,那个老师的道歉是如此苍白无力和可笑,面对横行的事情却视而不见,我搞不清楚的是为什么人类社会发展的如此快速的同时,人性却变得越来越肮脏与恶心下流卑鄙,还有变态,越来越不如从前,我以前上学的时候也有欺负人的事情发生,但也没有这么严重呀,网上也传出类似的女孩遭同学打耳光的事情的录像,钱多了,人类所谓的辉煌没什么值得一提的,道德:同情心,怜悯心等的缺失却越来越严重,其实说起来也是由于没有父亲的原因,使得这个孩子缺少了男子汉应具备的勇气与反抗的力量,这个母亲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别的更重要的教育!可让人担优的是许多家长却不注重这样的教育, 不过提一句,我始终站在杀人凶手那一方,她应该杀死这样猪狗不如的败类,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活着,死了也只是便宜他了,应该对其精神进行深层的折磨,如果我是那位母亲,我也会这么干的,我很同情那位母亲还有孩子,但是光有同情是不够的.我了解这一点.
看到作为妈妈在不问青红皂白的情况下打骂孩子的时候,心真的很痛!
如果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什么原因,一定不能这样对待成长中的孩子!!
因为一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伤害的烙印,是会跟随孩子一辈子的!!!
所以,一定要善待孩子!
3个成人演员的演绎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作为妈妈的金允珍在那个长镜头的表现,真是可圈可点!
是冲着Eric和介绍是与警察有关的片子来看的,但是却与想像中的情景有所差别,剧情是这样的一个令人思考的过程……善待孩子!
……
因为声卡坏掉,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背景是一片静默,但是即使缺少了“声音”这样一个重要因素,看到最后,从身体里仍一直发冷。
难以置信的残酷和伤害揭露得太触目,黑色得让人窒息。
最大的恐惧感不是来自凶杀和鲜血这些镜头,而是那段录像记录的一切。
一个弱小的孩子哪怕面对的是来自成人或陌生人的伤害,都相对令人好受一些;而这样的校园暴力,如此开心的笑容下进行的一切,没有遮掩,没有罪恶感,十几岁的心里却毫无同情之心。
觉得演员们都很到位,尤其是母亲的扮演者金允珍。
那个痛哭的长镜头让人随着她面部的表情无法透过气来,不是揪心,而是一下子被掠夺一空,整个世界坍塌掉,对于一位母亲而言,所见实在是残忍到极致。
p.s,那几个孩子陆续被复仇的母亲杀掉的时候,我真是同情不起来,虽然我知道,长成这样的孩子,也必定是具有严重缺憾的家庭或者学校教育的产物。
2009.6.26今晚看了一部叫六月的日记的韩剧,起初看是因为有韵味的女主角,以为是爱情轻松又带点小小情 色的那种韩剧片,没想倒看了一会才知道是破案片,有点悬疑推理片的意思,心想也行,看看吧,故事还算引人,没想到到最后几分钟才发现是tmd恐怖片,而且是鬼片,真恶心!
最讨厌这种电影,就像你吃了一种不知道是什么类似巧克力豆的黑豆豆,然后被告知那其实是苍蝇屎!
真是过分!
我喜欢看的是现实的沉重的有想法的或者是轻松的浪漫的充满智慧的电影,而最讨厌那些鬼神恐怖或者科幻瞎扯或者用番茄酱扮血浆来愚弄观众的那些脱离现实不着边际的片子,没想到这部恰恰是,和周杰伦那部不能说的秘密一样,挂羊头卖狗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尤其是结尾那张像鬼一样的苍白的老脸长达几分钟的扭曲丑恶的抽泣,简直莫名其妙,令人反胃,不但不能博得观众的同情,反而会令人厌恶!
什么破片子?!
如果把这样肆意的欺骗观众当作是一种创意的话,那这个导演肯定是混蛋,是一个只会靠愚弄观众欺骗感情来彰显自己丑恶创意的混蛋!
建议大家别去看这么一部由一个别有用心居心叵测阴险狡诈下流做作的混蛋导演拍的一部专门愚弄观众的彻底的宣扬鬼怪的唯心主义混蛋电影!
当年不知豆瓣为何物时写的,实践证明,看电影前先豆瓣一下是多么的重要啊。。。。
六月里看<六月日记>,应该很合适.我喜欢这样的悬疑片,带着悲剧美学的色彩.一直要说的是韩国的电影真的做的好,细节处理到位.真相直指人心.一个母亲因为丈夫负债躲避而承担起本应该美满家庭的重担,而她的儿子则承担了整个家庭的悲剧.最精彩的是最后的10分钟.母亲赌气对着儿子大声喊叫,说能不能让我卸下压力,能不能离开一会,一会就好.就这么几句负气的话语,儿子的手用力的抓住自己的裤子,然后打开车门下车,站在车前对着母亲看了几秒,然后就在一声可以惊掣天际的刹车声中,被高高抛起,最后落到地面.自己的母亲目睹了一切,自己的儿子就这样带着对她的仇恨离开.回到家,打开儿子学校的网站,母亲看到了儿子在学校被每个学生虐待的DV,演母亲的演员演技相当精湛.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化妆太浓因而流下的眼泪都成乳白色,但你这个时候完全顾及不到这些.你的沉重会跟着这位母亲象要压垮心脏的哭泣越来越多的浮现.还以为儿子身上的伤口是因为跟别人打架,还以为儿子去偷运动鞋是因为想要更多的钱,还以为儿子一直在堂堂正正为了自己而努力,可是竟然自己忽视了这么多.母亲开始按照儿子6月日记展开杀戮.那些欺负,侮辱过他的同学都必须死.而且死后胃里都有一个胶囊.里面是日记上撕下写着哪天杀掉的文字.母亲在自己死前,想要这样为自己的儿子夺回尊严.她可怜的儿子.他的日记的最后一篇上写着:6月17号,今天杀的是旁观者.旁观者也得死.母亲清楚的知道,儿子的日记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愤怒.当她看到那个旁观者说的是自己时,她才明白自己一直遗漏的是什么.一直以来的抱怨,一直以来对儿子的不理解.家庭的悲剧就这样必然的形成.最后,母亲利用学时好朋友的手埋葬了自己的心跳.给我的震撼强大.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外界的因素忽略了,因为身边的压力迷失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与爱削薄的这样明显.
似乎杯具在妈妈小时候就开始注定了,她一直以来就是依附则强者生存,智商和行动力都很强的女人,在失去依靠时表现出茫然,同时将这份无助传递给更需要依靠的儿子,导致后来一系列杯具!
大家都注意在学校暴力,其实这个基本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本片的情景过于强烈),并不是杯具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在于人处于逆境时的引导缺失,学生独立人格的建成完全是缺失的。
想想,这个孩子就算没自杀也不过是他妈妈的翻版,偏激的人格,遇到诱发因素,例如失业,家庭破裂,更黑暗的成人社会暴力,完全会成为她妈妈第二!
我在除夕看了这部因为Eric而慕名已久的片子。
还好而已,但是它却时时提醒着人们,青少年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当我的妈妈每每一身疲惫地回家,连抱怨都不想说;当我的妹妹在饭桌上向我讲述她的同学如何整老师;当我在街上看到奇形怪状化妆得乱七八糟的中学生;当电视报纸上刊登中学生犯罪消息越来越多的时候,事情真的已经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么轻松了。
电影里振模的同学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整他,他们说他是懦夫,他们说只是跟他玩玩而已。
他的老师知道却不去管教,他的妈妈像一个路人一样,只懂得叫他忍受。
直到有一天,他就这样在她面前被飞速的汽车撞飞,她才开始知道,那不堪忍受一切。
于是她愤怒了。
于是六月的日记成了杀人日记,成了死亡日记。
孰是孰非,一言难辩。
朋友传了这部片子给我,说可以看看,她是韩迷,所以我并未在意,只当是无聊的商业片,找几个明星出演来撑场面那种,准备扫两眼就算了,故事甫开篇还并不让人觉得会有个沉重的话题在等着你,导演的叙事手法穿插较多,像剥笋子一样慢慢地把人性的冷漠、无情、麻木展现在我们面前,随着情节的开展,心在一下下在抽紧,脸上仿佛有火辣辣的疼,虽然人物的表现有点粗糙,导演对整体的把握也不够严谨,但对于片子本身的教育意义来说,这些都不再重要了,现实的我们需要这么一次灵魂的鞭打,不起眼的忽视,不警觉地冷漠,不自省的无情一点点累积,终将吞噬一条条的生命,也包括我们自己的魂灵。
有点压抑。
愤怒 憋闷 喘不过起来~ 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
哎。妈妈是旁观者。
以前应该是看过,忘了。
不错
没什么逻辑可言
“大婶”败给了女家长。
初中时班里也有天天受欺负的孩子,被一群孩子围在中间任意凌辱。长大后的他们都忘记了曾经的荒唐岁月了吧?愿那个孩子现在是个健康乐观的人。
文政赫的戏不多,遗憾……
失望
看&lt;我的老婆是大佬&gt;
仅以此片警醒我不愿做傻逼父母。
四星只爲文政赫!!!!!!!!!!!!!!
虽然各个国家都存在青少年暴力的问题,但发生在韩国,在我看来,非常合理且具有说服力。在这样一个充斥暴力,人人的脾气都飞扬跋扈的国家,孩子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以前也经常在电影中看到韩国学生的粗鲁言行,当时只觉得他们很直接,这种镜头都给拍进来了。看罢本片,只怕那只是一种写实吧
明明2个女人彪戏,怎么封面变大大了
后来所有的韩国犯罪片都是给《杀人回忆》做炮灰的。那片子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申恩庆!
告白也是抄这个的吧
少年时看的,很心酸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