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开始看这部电影,我是很喜欢的。
男的俊女的靓,关键是女主的性格我实在喜欢,独立自强,不依靠男人。
欢脱情深的情节我真的看的很爽。
直到男主开始犯渣。
这时我还是对女主很期待的,我觉得接下去的剧情就是女主各种不待见男主,男主各种无下限求原谅,最后两人和,happy ending。
好吧,我承认我很俗。
但我万万没想到接下来竟然是女主和男主一家子撕逼!
编剧你熊的。
不过不可否认,我还是看的很爽。
我以为接下来的剧情就是女主各种奋起抢孩子,男主各种纠结下女主终于抢到了孩子要远走他乡,男主一家子追到机场各种无下限求原谅。。。
happy ending。
我又错了。
要远走他乡的竟然是男主一家子,女主追了过去哭着说不要走,然后男主果然没走,从后面走了出来还说了一句很大众情人的话,音乐就起来了。
结婚,happy ending。
起码结局和我预测的一模一样╭(╯^╰)╮。
各种矛盾杂糅的片子。
男女主角颠覆传统男女两性的刻板印象值得肯定:男生可以不用拼命工作,可以被辞,可以没有工作依然过得优哉游哉,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柔软的男妹子。
女生努力工作,建筑设计师,有梦想有理想,有车有房,跆拳道黑带,强悍的女汉子。
不明白为什么,强悍的女主可以自豪地宣称“没有男人一样可以过得很好”,最后却声嘶力竭地高喊“对不起我错了”。
当然以往影视剧里在处理这样的场景时,都是女生离别在车站/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男生追来高声挽留,这部电影反其道而行之,男生离开女生挽留还是蛮有新意的。
但是,可惜地是,女生的挽留却是以自己认错为前提。
女人,你有什么错?
一夜情是你情我愿,一颗精子也是在所难免,凭什么就是你欺骗了他。
在同样的情况下,女生有目的的一夜情与男生有目的的一夜情,为什么一定就是前者的错?
社会性别不公可见一斑。
男强女弱和女强男弱,哪种性别模式才算所谓的“正常”?
男主的名字查义为什么听起来那么像渣男。
当社会容许查义这样一无是处的男人存在的时候,却对女性要求更加严苛。
女汉子和软妹子是两个新的词语,对女性进行分类,带有刻板印象。
不管是女汉子还是软妹子,都是有优点有缺点,社会却如此严苛,女人就应该是女汉子的优点+软妹子的优点,该坚强时坚强,该柔弱时柔弱。
男人是有棱有角的物体,女人就应该是包围这个物体的空气,遇强则弱,遇弱则强,这才是最受男人欢迎的女人。
不管怎样,女汉子和软妹子都是以男性为中心而衍生的审美标准。
当社会已经对男性多元持宽容态度时,女性却依然身陷囹圄裹足不前。
孩子,孩子啊孩子。
孩子永远是女人的软肋。
还有一个问题,一事无成的郑恺般的男妹子为什么要鄙视一身肌肉的男妹子?
看来还是只能呵呵,性别歧视并不只存在于男女两性之间,同性之间的歧视也甚为严重,当然这个歧视依然是以男女为基础的。
所以凯特米利特才在《性政治》中说,性别压迫并不只局限于男女,只要存在权力关系就存在压迫。
还有各种性暗示啊,现在的电影尺度越来越开放了。
可以把这个电影中的男女主角和《撒娇女人最好命》中的男女主角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都是女强男弱啊。
前者是游戏爱情,后者是女追男。
爱情,爱情早已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想,它只存在男女互相的决斗中。
应该是小升初的时候吧,我看了这部片子。
我当时不懂什么叫女权,甚至不知道这部片子宣发的时候用的是女权的名义,但是我很喜欢这部片子,看了好几遍。
我知道了一个女人可以做著名设计师,可以跆拳道黑带,可以有一群玩的特别好的朋友,可以有一个一心为你好的闺蜜。
不必嘲笑我的认知,我生活在一个六七线的城市,我的家庭条件不差,母亲是大学生,离异带着我,并且是一个赚钱很多很优秀的会计。
但是她没有得到应有的称赞,亲戚们甚至为我母亲感到丢人。
我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只有这样的认知。
今年我在读大学。
我知道了什么叫女权,我读过了伍尔夫,读过上野千鹤子,回头去看这部片子,我明白了这是一种多么幼稚多么不利己的女权。
可是,我却突然有一个古怪的想法冒出来,创作者一定是一个女性。
认知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打破的东西,你不可能提高一个人的认知,你所能做的只是用他所认知的事物去引导他,而引导到哪一步则是由他自己决定。
现在的女权是否只是一群因为各种客观主观条件所突破了认知的女人的自嗨?
而真正的女权应该是什么,应该是无论认知到什么程度的女人心里都有为自己争夺权力的本能。
到那一天,中国才真的有可能有女权主义者。
所以,这部电影真的很差劲。
可是,这是否是那个女性创作者当时用社会平均认知的语言和叙事来引导大众的方式。
是否是层层妥协过后留存下的畸形的产物。
那个身高更高生着双乳的外星人俯下身子亲吻那个矮的外星人。
她在试图表达什么呢?
我的男朋友很爱我,我却给他讲不通伍尔夫,我不能让他理解我在痛苦什么,抗争什么,所以我给他放了这部电影。
这部符合他认知,也许有幸能带给他一点思考的电影。
也是在那一刻我重新审视这部电影。
故事原本是什么样子呢?
我不得而知,也或许一切本就是我的臆测…我今晚依旧痛苦。
高中时候看的这个片子吧。
女主只想借种生子。
其实,现在单身女性想绕过男人和婚姻只拥有孩子还是很难的。
精子库里的精子是最好的选择,但不会轻易批。
试管婴儿也可以选,但成本高昂,一次两次还不一定成功,所以女主选择向人借种还是很可行的。
不过影片后期,确实很不理解为何女主会转而接受男主。
虽然新生命的诞生是男女双方的共同努力,可女方没有要求男方尽父亲责任啊。
这部片子对我的影响可能更多的在今天。
当父母催婚、同龄人早已结婚生子、自己又难觅佳偶……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是不是能像女主那样借精生子,然后拥有一个小天使,尽我所能去爱护,为之奉献我余后的光阴。
(不要跟我扯没有父亲的孩子是不幸的。
君不见,现实中有多少父亲缺位于家庭?
)
在酒店过夜,无聊偶尔间看到的,本来当做烂片搞笑下饭片看的,意外发觉挺不错的,虽然后面查义父亲那个转折很生硬恶俗,但是整个故事还是很顺畅的,逻辑也还通顺,因为感觉这个电影剧情的内核有点传统家长里短狗血,于是想看看豆瓣上会不会分数比较低,查了一下,果然是,只有4.6分,😂,其实真还蛮不错的,现实世界就是这样的,演员颜值和演技都在线,比那些电视剧质量好很多,真奇怪为什么绝大多数国产电视剧拍的那么差,如果都这样拍,也不会有那么多吐槽。
额外提一些小点:1.电影里面鲜肉美女的演技比电视剧要好很多,不是一个水平的,很难理解为什么。
2.2015年,那是十年前,那一代结婚的人一般是80后,喜欢教堂和白色婚纱,2025年,现在是十年后,90后很多都是中式现代化婚礼样式了。
3.编剧估计带了私货,里面涉及上世纪一些特殊的印记,其中查这个姓氏是独特的,只有旧清国上层贵族在建国后用这个姓,结合剧中剧情和一些细节,可以看出编剧有讽刺的意味。
连着看了几天,想拿出来说的也没想到会是曾经听过名字都嗤之以鼻的国产爱情喜剧片。
网上对此评价大多了了而已。
唔,所有体会到的领悟到的才是意义所在,不是不要批判,可如果只是批判没了包容与欣赏,一如虚无。
其实这部电影所想带给观众的是深刻而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女人,到底需不需要男人?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女性权益得到呼唤与所谓快速上升的时期里。
当女人受过伤,吃过亏之后,自己不断成长,逐渐强大,也许一个人生活看似也没有什么问题。
那么,她还会不会再去找寻?
如果一个人是精致的猪猪女孩,多一个人后反而要去不停地迁就,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那还值不值得追逐?
当然,不可否认,男人有时候也是必要的。
或许那些说着不要的,只是因为害怕或者还在等待那个人出现的漫漫长路上。
抑或是那些马不停蹄的,只是放不下世俗的喋喋不休。
所以,不管是电影的最后,还是从现实上来说,也许我们都需要另一个人来填补自己这一生必然的,无法自给的空白,而后彼此成就。
也不管那个人所有的属性: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等如何,但终归是要等或者找的。
根本都只是缥缈的平等,在我们诉诸女权的同时,就已经看轻了自己。
但其实我们也在一直享受着这种不平等,又不是吗?
首先我想说,导演你找一个文艺范十足,在电影里面是不是还要摆POSE的女演员来演一个女权主义者,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我实在是看不到任何笑点,也没有任何可high的地方啊,您倒是省心,全程围绕种马这个词做文章,但是您自HIGH的过程,能否考虑一下观众的感受,我很庆幸我没花钱去电影院找恶心。
全片唯一让我觉得还OK的就是郑恺,当然,并不是因为演的多好,这片子要演技吗我真疑问,而是郑恺装帅到一定程度还是我喜欢的菜。
其他的,哎,我只能说,高度有了,但这B格弄个这样的高度,还真是有点牵强啊导演。
接着看了一部一路惊喜,好吧,人家借着贺岁片的档期结结实实摔了一跤惨的,您倒好,借着情人节的热潮硬是让别人往脸上扔包,演员莫名其妙要小孩儿不要男人,好吧,要了小孩儿一年了又绿茶婊的说要男人过来抱三小时,好吧,抱也抱了,然后莫名其妙的要小孩儿他爹进入到自己生活,小孩儿他爹也是莫名其妙要争小孩儿,最后还弄到冲绳去了,然后女主角更是莫名其妙的又跟男主结婚了,整个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我老觉得电影是一个很难的事儿,但最近的国产片让我看到,拍电影真不难,什么烂剧本都可以上院线。
可怜的是观众的腰包。
不行,明天还是要去看王牌特工让自己心里好受点。
人气主持人査义,信奉的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人生信条,他泡妞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换句话说就是,他从不跟同一个女人上两次床……这种骄傲的资本在他遇到左小欣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谓一物降一物,左小欣似乎是査义的天敌,从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査义就被整治的服服帖帖。
而穿上裤子就翻脸不认人的左小欣也成功的从一个自以为基因很好的男人身上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种子”。
一年后,左小欣跟査义的再度相逢。
曾经那个女汉子十足的左小欣如今看上去已然是个慈眉善目的母亲,而査义终于为自己的滥情付出了代价,胡乱暧昧不仅丢了工作,甚至连一直引以为傲的帅气脸蛋都被揍得七荤八素。
左小欣不是恐婚,她是恐爱。
电影给恐婚主义者的一剂猛药。
人不该因为别人婚姻的幸福而盲目憧憬自己的快乐,更不可因为别人的不幸而将自己的心封闭。
左小欣跟査义嬉笑怒骂那么久最终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这种先上车后买票的行为难免充满不可控的意外。
直到影片点映前,我才知道这部电影。
看了预告片,本以为是电影的构造是前三分之一借种,后三分之二抢孩子。
但发现我只猜对了三分之一,虽然也有抢孩子但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比我想象的好太多。
之前我是不大会在电影院里面看国产的无厘头搞笑电影,除了《小时代》颜值太高,虽然《有种》我也是为了郑恺去看的,但至少没有在20分钟的时候有想按快进的冲动。
肯定会有看过几百部电影的人喷我,这种电影你居然觉得不错。
当然,怎么可能跟拿过奥斯卡小金人的电影相比,我所说的好太多,是跟其他国产的同类型无厘头搞笑电影好很多,从题材到演员到搞笑的部分,虽然也有很多很多的嘈点,但至少我没有看不下去的冲动。
说实话“借种”这个观念也还是看过电影以后才知道的,也知道了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同左小欣一样观念的女性同胞们。
但我认为的那并不是所谓的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应该是呼吁全社会尊重女性,不能有性别歧视。
总之,你想放松心情,不想那么累的话,《有种你爱我》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部电影可以看出来,演员演的很用力,而且郑恺和江一燕的强大阵容也是为电影赚足了噱头。
但即便如此,也掩盖不了剧情的空洞、无聊和恶俗。
片中的郑恺的定位是一个风流痞帅的花花公子形象,号称“从来不跟同一个女人上两次床”。
而片中的女主则看起来是一种女权主义的人设,她坚强独立,只想要一个孩子,却不需要爸爸。
可以说,这样的角色是近年来频繁被提起的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表,而导演也尤为难能可贵的捕捉到了这一点,这样的人设,可谓是有非常好的发挥空间,所以即便我们都清楚最终的结局无非就是两个人的花好月圆,但也可以抱有期待。
最坏不过是成为虽然老套但仍然有心意的一部电影。
可是,虽然握有一手好牌,却被打的稀巴烂。
道德的迷失和性暗示擦边球的使用降低了本片的下限。
最初的反感,源于查义和兄弟间的打赌。
前面的剧情,虽然让人有些尴尬,但还勉强可以接受,一笑了之。
可是当我看到,两个情投意合的人在进行正常的交合时,却被人偷窥,甚至玩起了自慰。
原本我所有的美好期待都被打破,恍然间醒悟,这不过是利用性暗示、打擦边球,借着女权的幌子玩着荤段子的恶俗电影。
后来左小欣的恼羞成怒自然不在话下,而我也在等一个解释的理由。
可是,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操作是,最后当两人复合时,靠的竟然是亲情的感化。
“……我最感动的,不是你的拙劣的表演,而是第一次见到孩子时,……”是的,我从来不否认亲情的重要性。
可是,用亲情来掩盖,抹平道德的迷失,却又毫无说服力。
空洞苍白的剧情,让人觉得满屏尴尬。
剧中的诸多情节,不仅低俗恶趣味,更何况他们对于情节的发展毫无用处,只能解释为导演赖以吸引讨好观众的拙劣手段。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拌着便便吃的那一段,当时的场景确实可笑,可未免让人反感恶心,尤其是如果你将此片当做饭点时的消遣时。
总之,本片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一部恶俗喜剧片。
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烂。
最后还是想说明,女人没男的活不下去。呵呵。
相比于大部分同题材的片子,质量还是不错的,至少有搞笑,有感动
新鲜的组合,江一燕郑恺。《奔跑吧兄弟》没看出有互动。
补卡,低俗烂俗电影的巅峰代表作之一。
那些评价一星的真的去看过了么?一部喜剧能逗你乐就得了 你还真当产学研一条龙啊
不够搞笑,剧情太低俗了
感觉没什么存在价值的电影,网络剧的感觉,女主角前后性格反差有些大,很多不合情理的设定反倒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要素。。。
根本算不上一部电影,连《失恋33天》那种段子集都算不上。导演的低级趣味和没完没了的性暗示都没什么意思,除了故事的尺度和美美的江一燕,其他的都一无是处。
打着女权的旗号,满屏对女性的蔑视与侮辱,剧情弱得不能再弱,起承转合完全没有,生硬的剧情发展毫无逻辑可言,我为什么要点开这部辣眼睛的电影?(等这个月爱奇艺会员过期了我再也(仅限本年)不续了,这两天看了好多垃圾片子
太假,我竟然看完了
其实,剧情挺荒诞的,但却有触动到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一颗玻璃心。
其实比有一个地方强多了
开头还不错,后面就呵呵
其实本片是在向法国作家大仲马致敬!
剧情三俗,郑恺什么时候能演个有逼格的电影
牵强的笑点,巴黎宝贝的剧情基础,就算江一燕有演技,也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就是烂。
还不错
剧情俗。好笑啊,从头笑到尾。真的在冲绳拍的吗?
今天下午看的明星见面会场,郑恺本人来了。现场好多90后的女孩来看郑恺,看来“跑男”节目使他人气大涨。郑恺和陈赫,这类看似有些贱,但让人恨不起来的逗逼范儿演员看来要火。电影本身前半段比较好玩,后面有些拖沓,但作为爱情喜剧来看,消遣一下还是不错的。郑恺本人看着要比电影里要黑些、圆润些。
gay蜜好想上了郑恺,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