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集講舞獅,續集從龍虎舞獅到龍虎武師,依舊是底層打工人的視角出發,在舞獅到武師的轉換中加入了時下最流行的格鬥、拳擊元素,讓傳統武術在現實主義基底下進行融合與創新。
人物跟首集一樣依舊在困頓的生活中奮鬥著,這回以武師身份在擂台較勁,全片最直接聯想到的就是《葉問2》,但編導深知不能跟過往功夫電影太像,因此諸多功夫電影的元素只是借鑒,真正下功夫的依舊是人物塑造與成長。
到了續集動作場面更加流暢且逼真,團隊們對動作設計的精益求精全反應在了你來我往的過招場面上,格鬥、拳擊、詠春、太極拳、泰拳、點穴全都巧妙融合其中,這次的阿娟就像《射雕》的郭靖般,在眾多師父們的指點下練出了屬於自己的降龍十八掌。
首集的逆襲意象以鹹魚作為主題,將陪著師父賣鹹魚,邊打工邊苦練舞獅的過程形塑為「鹹魚翻身」的過程,續集的逆襲意象從鹹魚來到了毫不起眼的野草,將野草生機盎然的韌性與雄獅精神做結合,並在上海資本圍繞的地域環境中形塑出屬於草根的逆襲。
草根逆襲的過程結合裁判黑幕、對手作弊打假拳等熟悉元素,最後的對決將野草的韌性與雄師精神相結合,形塑出獅子在草叢中守株待兔,待關鍵時刻揭發打假拳的獵物收割,整體表現不只比肩第一集,更在第一集的核心主題「傳統與創新」中更上一層樓。
相比首集續集明顯在主題立意與整體調性上更加成熟,撇除人物建模依舊不聽取觀眾意見導致票房滑鐵盧外,續集的故事身為動作片愛好者的我來說,看的格外興奮,實在看到太多熟悉動作電影、功夫電影甚至是拳擊電影的影子。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的詩直接成為續集的核心精神,沒有像上集第三幕一樣燃到落淚,但是依舊在頂天立地的雄師精神中,伴隨著人物成長,用更加成人化的表達,替自己甚至替整個傳統武術精神爭一口氣。
PS:2億人民幣的預算便能將擂台搏鬥場面做的如此逼真了,若是有《魔童鬧海》6億的預算,畫面質感渲染鐵定更加真實,可惜誠品的投影機完全不行,畫面直接暗一階,完全撐不起如此優質的華語動畫電影,不然首集用家庭劇院放2K藍光,畫面質感是亮的嚇死人的精緻。
★★★★
雄狮少年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创造奇迹的狮子,全力以赴地相信它!
—— (嘎哦!
✧⁺⸜(●˙▾˙●)⸝⁺✧雄狮少年2:★★★★☆这部剧情槽点多一些,首先该夸得夸:画质绝赞一流!
有的场景分不清动画还是实拍,电影中还有对 星爷 / 小龙哥 / 叶问的致敬,还有很多细节,如草地随风晃动,人物呼吸的胸腔起伏带动衣服布料变化(上次看到这么细的还是南梦宫的山脊赛车7开场动画 永濑丽子);我必须强调!
女主小雨好可爱!
(嗨芳内!
(*^▽^*) 配音演员 蔡欣然姐姐的声音也很动听适合哦,普通话/上海话切换自如,声音真实自然...
好的,然后开骂!
:1. 剧情观感 前1/3还不错,中间开始发现打斗场景只聚焦搏斗声效,整段都这样就很闷好压抑,打斗场景时好时坏,这部电影时间还是太长了,又遵循一波三折的剧情框架套路化就看得很累;2. 剧情后1/3喂X,老生常谈的负面新闻网暴,网友都是键盘侠SB,人们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能不能来点正能量把这些诽谤的自媒体和水军都法办一下,实名制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气死偶嘞!
;3. 其实我感觉这一部人物塑造没有第一部好,小雨很可爱但没深挖,和男主阿娟的两位朋友“阿猫和阿狗”一样有些工具人,那你再说阿娟这边吧,由于前期铺垫不足,结尾的闪回“雄狮觉醒”像是小时候写作文结尾点题强加进去一样突兀,有没有可能处理地更好一些呢?
(别给我递笔,我比彬彬还逊 (。・∀・)ノ゙。
总之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这个系列 和 易动文化工作室未来的作品都可以更加出色,在商业和表达理念中取得平衡(打戏多难道是为了展示赞助商爸爸的广告位?
什么价格啊...);总之未来如果有 雄狮3 我一定会去电影院看,改名也可以,多给小雨些剧情吧(小雨挺好,别换女主了),专注塑造好一两个角色的蜕变即可,剧情不要刻意地水一波三折俗套化就很累,总之请加油!
再带国漫冲一波吧!
ᕙ( •̀ ᗜ •́ )ᕗ
《雄狮少年2》比1好看。
一个原因是搏击比舞狮远远更对我的胃口。
小时候看徐克的《黄飞鸿》系列,舞狮时间一长我就坐不住,他们跳得再高、花样再多也开始无聊。
但转眼黄师父跟鬼脚七、纳兰元述上蹿下跳地拆起招来,我立马兴奋起来,巴不得他们打个没完没了。
而《雄狮少年2》打得好看,打得量足,武戏分配均衡,当成真人功夫片看,也是翘楚。
另个原因是,电影里张教练这人物很有腔调,怀疑是参照了李小龙作为原型。
教练跟隔壁拳馆打比赛输了,多年耿耿于怀,想了许多办法东山再起。
李小龙跟唐人街的黄泽民比武,取胜比预想的久,意识到所学有缺陷。
教练被打坏了眼睛,视力不佳需要戴眼镜和墨镜。
李小龙有高度近视,生活里也总是以眼镜和墨镜造型示人。
教练摒弃门派之别,恳求多位传统高手指导阿娟,一度引来拒绝抵触。
李小龙开武馆没有分别心,白人黑人都照教不误,遭到华人武馆排斥。
教练说传武大师实战少,体能差,空有绝招但上擂台不行。
李小龙指出传统武术的短板,进行改良融合,创立了截拳道。
教练反复观看国外拳赛,向阿娟强调传武要融入现代搏击的理念。
李小龙钻研比赛录像,与同行交流,在截拳道中引入跆拳道侧踢、击剑步伐等。
教练提倡擂台上下有别,实战百无禁忌,决战中阿娟还戴摘手套各打一场以示区别。
李小龙提倡无限制格斗,电影《龙争虎斗》戴分指手套打擂,展示了牙齿破关节技。
教练注重训练方式的不拘一格,有传统器具也有现代的重训、抗击打,还从术入道发明了草丛心理战术。
李小龙热衷探索五花八门的训练方式,家中摆满健身器材和书籍,甚至用电击来练肌肉,开创了从术入道的武术哲学。
教练第一次测试阿娟的水平,犹如李小龙在《盲人追凶》给男主角教拳,都是先让对方任意攻击,自己后发先至拦截反击,展现出远超对方的反应速度和实战技艺。
这么一对照,不能说一模一样,起码也是丝丝入扣,八九不离十。
当年《雄狮少年1》借鉴了周星驰电影的剧本模式,而周星驰的最大偶像正是李小龙,他在《食神》《新精武门》《功夫》等片中多次惟妙惟肖模仿过偶像。
因此《雄狮少年2》借用一个重要角色来还原李小龙的神貌,也是创作思路和精神上的延续,有迹可循,合情更合理。
事后诸葛亮地看,不管对手多强,阿娟从踏入武馆的那一步就已经咸鱼翻了身。
有李小龙当师父,还怕打不赢谁?
畅想一下第三部,职业拳手阿娟出战国际MMA赛事,与精通地面技的高手Tony狭路相逢。
机缘得到一位隐居旧金山的华人教练相助,勤练苦拼终能险中求胜,并在决赛高喊:Tony,你完蛋了!
那位师父可以姓叶,找甄子丹配音。
不论你来自哪里,不论你现在处于何种境遇,请永远不要忘记心中那足以唤醒雄狮的鼓点续作难拍,优秀电影的续作更加难拍。
但《雄狮少年2》跨越了这个挑战。
作为备受期待的国漫续作,《雄狮少年2》延续前作中舞狮少年阿娟与朋友们的故事,并在视觉效果、动作设计以及情感表达上进行全方位升级,带来更加震撼且动人的观影体验。
《雄狮少年2》中,阿娟的父亲病重,需要大笔医疗费用进行治疗。
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生活的重担,阿娟与阿猫阿狗来到上海打工,这里高楼林立,机会众多,但也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得知参加格斗比赛有机会赢得高额奖金给父亲治病,阿娟马上加入一个濒临倒闭的传统武术武馆,开始练习格斗。
他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比如同样为了梦想而努力的小雨,以及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却渐渐被遗忘的传统武术家张瓦特。
阿娟在格斗擂台上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他凭借着从舞狮中学到的武术功底,在擂台上屡创佳绩。
虽然阿娟最初是为了赢得奖金,但到后续,“争一口气”成为他的动力源泉。
当竞争对手为了赢不择手段,阿娟不仅要面对生活的重压,还要应对来自舆论的质疑与嘲笑。
这些困境未能让阿娟妥协,反而激发他内心深处的“雄狮精神”——“不认命、不服输、不妥协”,他誓要“争一口气”,这是他对自我尊严与价值的坚守。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从未放弃过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梦想的执着。
所以,从《雄狮少年》到《雄狮少年2》,“不认命、不服输、不妥协”的“雄狮精神”一以贯之、发扬光大。
在《雄狮少年》系列中,舞狮元素不只是故事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贯穿整个系列的精神内核。
从第一部到第二部,随着故事的推进和场景的转换,舞狮这一传统文化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到剧情之中,与少年的成长轨迹紧密相连。
在《雄狮少年》中,舞狮是少年们追求梦想、挑战自我的重要载体。
通过学习和练习舞狮,他们有了谋生之技,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舞狮的威武和灵动,象征着少年们内心的勇气和活力,也寓意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雄狮少年2》中,少年接触格斗擂台,学习武术技能,但舞狮元素并未因此消失,而是以更为深刻和内在的方式继续影响着他们。
在格斗比赛中,阿娟将舞狮的灵动和武术的刚猛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战斗风格。
他在擂台上挥洒汗水、奋力拼搏、争取胜利,本身也是在传承和发扬舞狮精神。
从擂台到拳台,从舞狮到武术,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雄狮精神”始终贯穿其中。
这种精神体现在少年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和坚韧上,体现在他们对梦想和信念的坚守和追求上。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少年们始终保持着那份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雄狮精神,这是《雄狮少年》系列能够深入人心、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原因。
而《雄狮少年2》另一个深深触动人心的点在于: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动画,这是一部讲述当代故事的动画,是一首献给所有在生活中默默奋斗者的赞歌。
电影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传统国漫常走的神话传说路线,选择了一条更为贴近生活的路径。
它没有讲述那些高高在上的神明或是远古英雄的事迹,而是聚焦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这种转变使得观众能够更容易地与角色产生共鸣,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阿娟身上找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
阿娟是每一个为了家人、为了生活,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小镇打工人的缩影。
他的梦想、困惑、挫折以及最终的成长,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经历的一部分。
透过阿娟,我们看到了无数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灵魂,他们如同野草般坚韧不拔,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顽强地生长。
当电影接近尾声时,银幕上出现了特别的一幕:一边滚动着工作人员的名字,另一边则是各种各样的场景——工地、工厂、夜市、地铁站……这些地方构成了现代城市的生活画卷,也是无数无名的你我的战场。
“擂台”从来不局限于体育赛事中的竞技场,而象征着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
无论是面对职场的竞争压力,还是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擂台上奋力拼搏。
阿娟所展现的“生于野草,活成雄狮”的精神,是面对困境时那份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毅力,更是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坚定不移的向往与追求。
这种精神,是无数在平凡世界中默默奋斗、不懈努力的无名的人的真实写照。
他们或许出身平凡,如同生长在荒野中的小草,却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敬那些无名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敬那些努力生活的你,无论遭遇多少困难与挑战,都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雄狮少年2》成功地向每一位观众传达了一个简单却有力的信息:不论你来自哪里,不论你现在处于何种境遇,请永远不要忘记心中那足以唤醒雄狮的鼓点。
咸鱼可以翻身,病猫能成雄狮,三年前,《雄狮少年》给国产动画开了一扇现实题材的窗,三年后,《雄狮少年2》依然是现实题材国产动画的独苗,或许正因如此,才更显得这个系列弥足珍贵。
三年时间改变了很多,阿娟从羸弱少年成长为了薄肌少年,从舞狮木桩上,闪转腾挪来到了格斗擂台上,一次次被击倒,又一次次地起身,都无一不让人想起《梅兰芳》中十三燕与梅兰芳对打擂台前说的话——“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如果说第一部的阿娟,是从自卑到自信,逐步发现自己身上的光,那么第二部的他,便是从自信到自立,用自己的光照亮奔赴未来的道路!
第一部结尾,阿娟坐上了去往上海的火车,为了翻倍的工资离家越来越远,成为大城市芸芸无名之辈中的一个。
为了一日三餐的温饱、为了为父亲攒医药费,阿娟没日没夜地打工苦熬着,他没有放弃舞狮,只是上海这座城市并不怎么需要广式舞狮。
然而生活依然没有放过他,被疏忽职守的同事连累而开除,本就拮据的生活因为工钱被克扣更加雪上加霜,和阿猫阿狗一行三人交不出房租被房东赶了出来,即将露宿街头。
万幸,阿娟的一次路见不平的拔刀相救,让他被发掘了格斗天赋,只要参与格斗比赛就有机会获得奖金,进入四强有十万、获得冠军有三十万,训练期间还可以包吃包住,既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又为他点燃了希望。
站在擂台之上,阿娟不再需要狮头来赋予他力量。
他的心中,已经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烈火,那是对胜利的渴望,对梦想的执着。
每一次挥拳,都是他对命运的抗争;每一次起身,都是他对自我的超越。
电影通过三场擂台,拳脚往来之间不仅让人热血偾张,更是在通过打戏体现阿娟的转变,体型变化是内心成长的具象化,他褪去了中二,不断成熟与蜕变。
在格斗的舞台上,他一次次被击倒,又一次次顽强地站起身来,用挥向对手的拳头,向世界宣告他的不屈与坚韧。
第一战,入门,对战巴西选手席尔瓦。
阿娟人生的第一个擂台,便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他还没来得及熟悉擂台上的节奏,就被席尔瓦数次击倒在地,甚至还被戏耍嘲弄取乐。
不过阿娟都扛住了,并且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从前学舞狮时练就的腿法成了他的必杀技,一转攻势,从擂台菜鸟变身擂台的主人。
曾经的经历与经验,都成为了他身上的勋章,帮助他一步一个脚印攀登向目标。
第二战,进阶,对战泰国选手亚桑。
在赢下首战之后,阿娟又打出了三连胜的好成绩,然而在积分赛的最后一场、进入四强前的临门一脚,阿娟面对亚桑陷入苦战,不仅擅长的腿法发挥造成不了伤害,还屋漏偏逢连夜雨,遭遇了黑哨。
万幸,阿娟像野草一样把根死死地扎在了擂台上,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找准时机一击制胜,在最后的时刻反败为胜。
第三战,登顶,对战中国选手肖张扬。
阿娟因为一连多场胜利成了比赛大热门,却因此被忌惮、被针对,网络谣言万箭穿心刺向他,导致他失去了比赛资格。
所以对阿娟来说,和肖张扬的对战并不是为了赢,而是要当众揭露他的作弊恶行,要洗清自己身上被泼的脏水,要堂堂正正地证明自己,所以他不能躲,要正面对抗。
最后站在擂台之上的阿娟,剥开自己内心的野草,找到了心中的雄狮,发出着声声怒吼,那是对生活的不公呐喊,也是对他人的恶意的驳斥,广东的木棉花与上海的玉兰花在他心里同时下起花雨。
三场擂台打戏,不仅贡献了可以媲美如UFC般的真实搏击场面,更是恰到好处的融入喜剧元素,更加凸显了阿娟身上周星驰式小人物的韧劲,消解着现实的苦闷,阿娟即是阿星,亦是坐在大银幕前一个个平凡而无名的我们。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擂台”,在那里,我们与自己的软弱、恐惧和迷茫进行着无声的较量。
《雄狮少年2》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格斗的影片,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诗篇。
无论你是舞狮少年,还是武术少年,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只要勇往直前,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雄狮。
先说说不够好的,看《雄狮少年2》的前半段时我都有点忍不住刷手机,虽然画面精良,但熟悉的屌丝四处碰壁、因缘巧合开始练功冲奖配方让人一望而知结局(确实最后也没有跳出套路),是在有点小失望的过程中,看到男主对战泰拳选手各种挨打时,突然峰回路转,使出了训练时埋伏的暗藏一招,画面“飒”的一声,化作一只昂扬的狮头,我突然感到精神为之一振。
之后,这电影就像突然开了挂,剧情在寻常路上走出了不寻常的精气神,进入决赛的胜利来不及享受,紧接着阴险的构陷和不问是非的网暴,主角失去奖金、无奈接受房子被法拍、准备散伙、发现对手作弊的线索、决定当众打假,男主从原来在生活重压下垂头丧气的弱者,变成誓争一口气的拳手,动画里他整个脸部线条都坚硬起来。
最后一场决战发生在市中心里搭建的擂台上,四周高楼林立,灯红酒绿,人潮鼎盛,前面的消耗战依然是各种惨烈的挨打,直到计划中的反制时刻来临,灯光璀璨的城市擂台边上长出了玉兰花树,雪白的花蕊怒放成红色的木棉花,男主隐入训练时废弃工地里及人高的野草丛,然后飒的一声,再扑出来是一头雄狮。
至此,这部电影成功的把所有想说的都说圆了,无论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还是藏在草丛背后随时反扑的雄狮,都非常贴合地展示了传统武术精神和练武之人,这个结尾的成功甚至让前面挺套路的练功、拳馆的没落、现代格斗以规则优势式微传统武术、传统武人从短视藏私到倾囊相授,都变成了武术传承与现实困境的一次全面讨论。
相比于第一部关于传统舞狮和留守儿童成长主旨各占一半,导演在第二部无疑是有更大野心的,主角作为外来务工少年在大城市的生存困境着墨得比较克制,而剧情、画面、音乐,特别是动画意境设计,将野草精神与传统武术精神完美重合,那一声飒,如此有力。
续集更上一层楼是难能可贵的,毕竟原作成功后主创飘了、想表达更多最后拉跨的例子实在太多。
而《雄狮少年2》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技艺到表达的升级,归来仍是少年。
阿娟与阿猫阿狗离开家乡来到上海,体验了大城市的华丽和光鲜,遇到了新的朋友和师傅,也见识了成人世界商业社会的阴险和恶意。
堂堂正正的比赛,却因为某些人对舆论的操纵,被颠倒黑白,百口莫辩。
当发现对手作弊的线索时,为了揭露真相,阿娟说我什么都不要,但就是要争这口气。
因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阿娟被对手拳馆精心设计恶意引导遭遇网暴的情节,何尝不是对《雄狮少年》三年前被恶意诋毁和谩骂的情景再现。
三年前,看完《雄狮少年》的我哭得一塌糊涂,写下了这段短评: 你的胸中有一团火,你的心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你,想成为雄狮,就不能放弃。
创造了奇迹的少年,还是要继续去上海打工赚钱养家,格外理想,又格外现实。
如果拜师之前的段落能精简些就更好了,但还是值得一个五星。
在我看来,雄狮少年是第一部走出神话题材、关注留守儿童关心社会现实的国产3D动画精品,为国产动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可一搜索,社交媒体上全是“辱华”、“唐氏儿”、“迎合西方审美”之类的恶意标签,很多人根本没看过片子,就把它骂得一无是处,杀人诛心。
愤愤不平的我,在当时还健在的豆瓣八组(鹅组)发长文为《雄狮少年》鸣不平,被无数人问候“多少钱一条能不能带上我”。
现在搜索雄狮2,出来的也是诸如“雄狮少年没有舞狮所以不看”之类的肤浅尬黑言论。
相比三年前,《雄狮少年2》毫无疑问改掉了第一部在叙事节奏方面的弱点,故事讲得非常流畅,起承转合扣人心弦,画面的细节表现也提升了一个层次,更别说一流的动作场面设计(一些动画电影比真人动作电影的优势所在),一如既往燃爆的配乐,简直就是没有短板!
这部片子的名字是《雄狮少年》,不是“舞狮少年”,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遭遇,阿娟从不服输,因为他的胸中住着一头雄狮。
就像小雨送给他的折叠贺卡一样:这草丛后面藏着什么?
一头狮子!
片尾阿娟问投资拳馆的大佬:我们有这么多负面言论,没关系吗?
大佬回:清者自清。
时间会证明一切。
二刷留意到的一些点:1.名字相关:金鑫拳击俱乐部——一切向钱看求真拳馆——这边才是真的打假肖张扬——既嚣张,又张扬张瓦特——眼睛被打坏了,脑子也瓦特了(不是)2.一些文字周边肖张扬的T恤——blue blood,他那首歌的歌词里也唱到了张瓦特的吴京同款绿色运动服——精忠报国,义薄云天阿娟的拳套——一边“野火”,一边“春风”,对应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一些事实肖张扬说自己在梦里从没赢过,因为他知道自己作弊,现实中从没堂堂正正赢过一场。
张瓦特给阿娟他们讲肖张扬踢馆传统武术的往事时,回忆的黑白画面里点穴、滚龙肘、阴阳手三位师傅都出现了。
张杰配的大反派金木阳非常不错,比批发的古偶男主有发挥空间多了。
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冲击全球票房排行榜的时候,有一部同样属于国漫之光的动画片《雄狮少年2》仍在默默上映。
《雄狮少年2》于2024年12月14日公映,密钥到期后又延期了一个月,至今仍在上映,但排片之少,票房占比,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两周前,我本来要陪孩子去看这部影片的,但临时有工作安排,只能让别人陪她去看。
几天前,我赶了个早场,和另一位观众在一家社区影院包场观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的光影效果确实不如《哪吒之魔童闹海》那般富有冲击力,影片的笑点也不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密集,但影片的故事、人物塑造、主旨与完成度,都不输《哪吒之魔童闹海》。
巧合的是,《雄狮少年2》和《哪吒之魔童闹海》在豆瓣上的评分都是8.5,可见两部影片在品质上是不相伯仲的。
《雄狮少年2》虽然已经公映了一个半月,但其累积票房还不如《哪吒之魔童闹海》春节期间的一天票房的零头,可以说是非常惨淡。
2021年上映的《雄狮少年》取得了2.49亿的票房,不算大卖,但在那个影市惨淡的艰难时势也算不过不失了。
也正是这样的成绩,才会有《雄狮少年2》的如期而至。
《雄狮少年》的题材对南方观众来说,是比较有亲切感的,但对北方观众的吸引力有限。
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雄狮少年2》选择了格斗题材,并把故事的发生地搬到了上海,但这样的“折中”选择并没有给影片赢得更多的观众,反而丢失了不少第一部的拥趸。
《雄狮少年2》的制作成本肯定高于《雄狮少年》,如此的票房成绩,出品方的处境可以用“血本无归”来形容了。
这样的情况下,还会有《雄狮少年3》吗?
我所期待的阿娟、阿狗和阿猫的龙舟赛还会有吗?
这样一个口碑炸裂的动画系列就此烂尾了吗?
《哪吒之魔童闹海》带来的狂欢和虚荣,不足以代表国漫崛起。
更多的高品质的动画电影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态,才是国漫崛起的万丈光芒。
如何做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我们总结了多少年,又实践了多少年,始终成果不多,成效不好。
事实证明,确实避不开要首先再走一遍美西方走过的路,在这条路上先实现学习、追赶和超越,然后再考虑开辟新的赛道,这是符合常理、也符合实践的路子。
换句话说,就是在很多文化娱乐产业领域,我们老百姓的市场口味已经被国外先行者培养出来了,并且养得很刁了,在这些阵地上,我们还是得硬桥硬马地学好真功夫,正面超越。
比如说,面对动漫,游戏,电影。
我们不能只想着,我们传统的戏曲也很棒,老外没有,所以我们光抱着传统戏曲就可以了,那些主赛道,我们战不过,算了。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主战场在哪里,哪里还是得正面刚一刚,搞好中国化,“明体达用,体用贯通”——“道”要坚守,“术”要超越。
一个领域一个领域跟他们比。
早些年在科幻小说领域,大刘做到了。
然后是今年的《黑神话:悟空》,在3A单机游戏领域也做到了。
如今在商业动画电影的领域,《雄狮少年2》也做到了。
这是我心目中的第一部,达到好莱坞顶级水准的中国动画。
它守住了“体”上的主体性,也在“用”的创作技法上实现了追赶和超越。
首先说说“用”。
《雄狮少年》从第一部起,其调动观众情绪的功夫就相当了得,而第二部更可以用“炸”来形容。
举个最清晰可辨的例子——两个多小时的时长,能将我六岁的孩子全程硬控,小家伙眼睛都不眨,一句话都不说,故事结束后就是不愿离座,必须等到字幕全部放完,然后开口第一句话是,爸爸,这电影也太好看了吧?
事实是,全场上座率50%,亮灯后有九成的观众是窝在座位上,等到片尾字幕放完才不情不愿地起身的,表情就是不想走。
你猜是因为电影太精彩还是因为沙发太暖人?
这是要靠相当成熟、高超的视听语言技巧才能完成的事。
而这部电影里堪称神来之笔的视听处理,确实相当相当多,多到我半途就放弃分析,纯粹享受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技法是,我高度怀疑本片很多场景的背景是实景拍摄,再经过一些动画化处理,把动画人物放前景。
这一旦做不好,就很可能出现像小时候玩的那种日式恋爱游戏那样,由更写实的背景与更卡通化的人物错位产生的滑稽的ppt感。
但本片没有这种廉价感,不知团队到底是怎么制作场景的,确实逼真,太逼真了,我几乎没在其他任何动画电影里看见过这么写实的背景。
我尝试找几个剧照如下:
与之相比,皮克斯的《心灵奇旅》也做了个写实风格的纽约如下:
大家一眼还是可以看出,《心灵奇旅》中的写实,是动画逻辑中的写实,而《雄狮少年2》的写实,是纪录片镜头视野下的写实,带给人的感受是极为不同的。
现实题材的动画本身就少,《雄狮少年2》的故事其实带有很强的动画逻辑(阿娟的逆袭太开挂了),能爆发出如此的现实感染力,这种写实的背景拉回来不少,它在技术层面的探索绝不能被小看。
再说说“体”。
我在第一部就坚定认为,少年阿娟就是少年中国(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4093142?dt_dapp=1)。
第二部的故事,更从多方佐证了这个论点。
且不说对传统文化(舞狮与传统武术)的直接化用,单看从第一部讲的“阿娟站起来”,到第二部讲的“阿娟强起来”,在这过程中,不仅要靠自己用几个月时间走完别人走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变强之路,而且还要面对“金鑫拳馆”的寻衅打压、各种操控规则、造谣抹黑、同类中伤。。。
我们看主角阿娟,大可以放心大胆地直接与新中国画等号,每段经历都可以找到鲜明的映射点。
而更有意思的是,片子对传统武术与现代格斗、无产与资本、乃至整个时代变迁与城市更新的立场,也确实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不作妖,不扭捏,不矫情,愿随时代起舞,大大方方,该干嘛就干嘛,清晰痛快。
所以,《雄狮少年2》无比符合我心中的期待——在好莱坞擅长的赛道上干它娘的一下。
这种不服气的劲,很中国。
《雄狮少年》从第一部起,就将源自香港电影的“草根视角”巧妙地转化为内地的“人民视角”。
最后字幕边上,格斗台与狮子头,被安置在了一个个我们生活的日常角落——马路边,工地上,地铁站,商业广场。。。
这是我们牛马挣扎苟且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内心舞狮挥拳的地方。
老子是苦,老子是闷,老子就是不服,老子不是牛马,老子是雄狮!
出了影院,我很认真地跟娃交流了一下。
他认为,他看过的有限却也不算少的动画和电影中,没有什么能和这部比,“第一名肯定是它,再选第二名和第三名的话,好像也没什么意义了。
”我问:“《天空之城》呢?
《头脑特工队2》呢?
你当时看完它们,也激动得不行,把它们排第一,觉得好看得不得了呢。
”“没得比。
”六岁的小屁孩说。
说来有些害臊,电影最后放工作人员名单时,仗着电影院人不多,莫名其妙痛哭——不是偷偷摸摸掉眼泪,是哭出声的那种。
原因非常简单,也很暴论:《雄狮少年》是我近几年看过最有铮铮骨气的作品,没有之一。
尤其是与这几年那些软骨头一般精致虚伪的中国电影相比,无疑形成了莫大的对比。
说他有骨气,是因为他身上没有热血漫无脑中二的气息,而是背负着非常切切实实触手可知生活负担。
但即便已经喘不过气,即便受到了莫大的歧视、污蔑和委屈,即便日常的琐碎在不停将棱角磨平,内心的那口气始终饱满——这口气叫“不服”,叫莫欺少年穷,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口气就叫骨气。
这份骨气不仅源自故事本身,更能感受到创作者的态度: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有审美坚持,有创作定力,面对恶意不退缩,用实力回击诋毁。
如果说《雄狮1》是讲“咸鱼挣扎翻身,病猫发出雄狮怒吼”,那么《雄狮2》就是在讲“雄狮蛰伏于野草丛中,伺机反击”。
这里必须插一嘴说两个事:其一,把审美上升至辱华,把脱口秀上升至霸凌。
看什么都是乳,看什么都觉得别人在欺负你,这么有勇气,怎么不去大骂作恶的权贵?
其二,拉出《白蛇3》鞭尸,因为《青蛇劫起》挨骂就玻璃心,毫无定力,最后拍出一个陈旧保守毫无必要的东西,谄媚观众。
高度写实化、生活化的场景,配合上一个不屈不挠的故事,竟让一部动画电影,拍出了真正的“现实主义”——关心弱者,关注那些不被在意甚至被轻视的普通人的辛劳无奈,敲打起他们失去的鼓点,唤醒内心的雄狮。
我永远忘不掉《雄狮1》中迎着日出上班的工人身影,阿娟张开手臂拥抱阳光,阿娟化作雄狮越过擎天柱;也记住了《雄狮2》中三个病猫病狗雄赳赳的背影与远方那看似渺小的东方明珠形成鲜明对比,阿娟在那高过头顶的野草丛中,再次找寻到心中伺机而动的雄狮。
沿用我对《雄狮1》的评价,试问近几年有哪部商业电影,真正做到了这点?
无非都是《逆行人生》之流,挂着“现实主义”的羊头,贩卖着“现实题材”的狗肉。
总结一下:《雄狮少年》的故事结构确实中规中矩,但他的技术表现力绝对一流,而那份内核里的精气神,那份骨气,这是近几年中国电影里绝无仅有的,甚至让人为其他作品感到羞耻。
而这也是我在电影院里夸张痛哭的原因。
当初刚看完第一部时我就说,时间会为《雄狮少年》正名。
很高兴这头雄狮,完成了漂亮而有骨气的反击,证明了 I AM WHAT I AM.
从广州的醒狮到上海的搏击,说实话作为单独一部电影来看,制作精良度还算不错,但故事情节老套,和之前的雄狮无任何实质上的联系,不懂吹到8分是怎么来的
二刷,最后一段蒙太奇好喜欢,少年的脚从拳台踏进草地,玉兰花开出了红色的木棉,那个叫做阿娟的一路走来,从家乡到钢筋水泥的城市,野草虽被践踏,被铲除,也不会灭。雄狮的精神i am what I am,你这么努力,一定可以的。剧本扎实,作画精良,续集虽不是舞狮也能做到令人振奋的程度,野草中雄狮的铺垫也很好,第一部得优点全部继承,感情戏都不突兀还很浪漫。拳馆还在,家还在。
我们的目光被塞满了,但什么也没听到:混响空间的缺乏暴露了聆听的贫乏。舞狮、拳击:这是肢体语言的两种形式,但舞狮需要复调——声音、动作和空气之间的对话(它曾重新发明了它)——而拳击,被锁定在清脆而单调的打击声,离开了手套触感/擂台震动/脚步喘息声/破空呼啸的复杂景观,既没有没有记忆,也没有呼吸。对强度的痴迷最终产生反效果,电影不再知道除了武力之外如何前进——反派是用来战斗的,仅此而已。城市终于沦为了幽默感沦丧之地,赋予场域叙事的密度的角色姿态和日常生活深度被抹去,极度平滑地趋于预期和合理化的监控之下,任何变化和过载的图像都会转化为更精确的性能和技术的增益。它除了重复已经证明的公式之外,没有什么可说的。
这眼太怪了
摩天轮上可以看到拳馆,飞机上可以看到摩天轮,哪里可以看到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怎样才能练出自己?生如野草,被风吹被雨淋被挖掘机铲平了,还要努力生长。要变成风筝才能飞到高处,要能挨揍才能站上拳台。别人的石膏藏进拳套,我的石膏被扛在肩头。想变成野草背后的雄狮,却错过了成为少年。
还是那么难看 心疼我的电影票钱了
这样的电影还能上第二部,所有的好评看起来都很奇怪,背后不知道是什么资本来做的这件事。 你们就自己玩吧。
3.5在传统价值观的运用上确实是1要更自然一些,但2有着目前为止可能是国内最好的格斗场景调度(阿娟和亚桑),电影化叙事也比1要更加丰富,草丛里的雄狮出没和玉兰盛开的意象极美,配乐堪称本年度院线最佳。真的很好奇如果3变成划龙舟了,舞狮精神将会怎么变体。
先说优点,作为第二部,开篇很好的过渡了从舞狮到拳击的转变,动画技术上也是有了质的飞跃,有几个空镜头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节奏可以,文戏打戏安排得当,故事上底层互害,上层阴险,梦碎都市这些都有表达,导演还用这部反击了第一部因为一些莫须有的污蔑而遭受到的网络暴力,缺点是跟第一部比,剧情可能更多侧重去小人物推翻邪恶大人物成功翻身,无产者对抗资本家的爽文路线,又走向主流成长叙事,而且最后主角几个人还是被更大资本收编了,其实第一部牛就牛在你发现最后好像没有什么大反派,真正的反派你是看不见,因为那是一种来自阶级无法逾越的窒息感,所以最后阿娟纵身一跃,大家才会觉得燃,可惜这部最后故事主角从无名的人变成有名的人。三星。
靠舆情发际的老牌团伙发现全网捂嘴大法居然接连失算,摇身一变“清者自清”,肿摸你不服?书写网暴最生动的还得是网暴鼻祖呀
说实话挺失望的,第一部看了四遍,第二部从技术角度非常高超,故事和人物却很扁平。失去了一些“气”
BGM是真的上头又吵又土剧情吧还不如bgm
从广东到上海 舞狮到武术 白话到闲话,不变的内核逻辑、人物结构,加上熟悉的退隐者传承情节,依然是国内当下少有的坚持走自信道路与寻回尊严的本子。不过紧跟时事和功能机+XP怎么都不大协调 你没法把一个移动互联网-短视频时代的新闻舆论环境安到上一个时代。让人欣慰的是 前作高潮部分狮子一跃的morph在这里通过打碎拳击手套的隐喻开花蒙太奇得到了继承!主创们并没有忘记动画的形式表达才是传递意义的正途。另外我想知道这人物建模跟三体动画版是一样的团队吗?把看三体那不舒服的观感都带过来了。我感觉不如前作
3年前,我打算用一部俗套的国漫打发周末,但神来一笔的结尾令我惊艳且回味至今。3年后,我做好准备被现实主义国漫再次惊艳,结果他还我一个俗套爽文。
3年了,依然没学会写好剧本,同时把最亮眼的市井部分丢得一干二净
大半夜看的大写的失望,老套到每一个分镜套路都能猜得到的程度。看影评以为导演贡献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新意,结果还是每次比赛绝地反击前插一段前情训练的镜头加一通蒙太奇渲染,我自己做的小烂片里都用过无数次了好嘛。网暴情节也是一厢情愿假的一逼。这种旧情怀绝不放弃起码得讲过一万次了吧,还有什么可讲的必要。第一部起码还有舞狮作为民俗元素在视觉场面上的奇观展现,以及与之匹配的少年气。对比下这部只是碗馊了的鸡汤,灌的我直恶心
每一个敌人都不是非打不可,但每一个困难都确实困住了他的脚步,人生为何要不停地战斗,没有意义,但却不得不应战。喜欢看他流泪,喜欢看他心碎,输了要哭,赢了更要哭,让所有不公平的地方都成为允许哭泣的场合,才让这一路的走来被看见与珍惜。我们只是个孩子,何必背负这些。
格斗的动作设计非常流畅,但整体观感不如第一部。这个故事放在上海总觉得有点奇怪,阿娟进行格斗比赛的动机也很牵强。
第二部直接雄狮变野猫,整部电影跟九连真人一样,再也没有莫欺少年穷那样骨子的傲劲。星光摩天轮是闹哪样啊喂🥲ps投资更多植入更多了,京东买药携程旅行劲霸男装…国产电影通病,看得让人出戏。十分担心春节的哪吒。。
听懂了最后一句“交给时间吧,我相信清者自清”才能理解这部电影的难能可贵。这个世界有时候并不公平,感谢还有这些理想主义者。